登陆注册
36363000000026

第26章 “反冒进"运动(3)

从统一思想的目的出发,11月9日,******在******常务会议上作总结发言,比较系统地陈述了自己对工业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的看法。他指出:“从苏共20次代表大会批判斯大林以来,暴露了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少问题”。“苏联发展重工业多,束紧腰带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农业发展缓慢,经过39年,产量仅高于沙皇时代的最高年产量。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忽视农业的影响,苏联现在还没有纠正过来,这是需要时间的。”而且“这个建设方针影响了东欧国家”。东德、波兰、匈牙利发生的群众闹事事件,反映了执行这个方针的严重后果。他指出:从“我们国家这样大,很落后,人口多”的国情和“要建设,又要注意人民生活”的原则出发,“我们现在根据可能比原来设想的放慢,不能算是错误”。“明年度的计划必须采取退的方针”,“目的是保持平衡”。“这不发生‘左’倾、****的问题。不像政治方面,‘左’了就是盲动,右了就是投降。”他强调:“搞重工业不要失掉人民,否则就没有了基础,就成了沙滩上的建筑物。”我们“就是要在人民需要的基础上建立重工业,重工业要为人民服务,同时也注意轻工业和农业,使人民的长远利益和目前利益结合起来,否则就要吃亏”。所以,对于高指标“应该抵抗,敢于修改,这才是马克思主义者”。指标一经确定,就“神圣不可侵犯的提法就是迷信。当然决定了就要执行,但是有意见还可以保留”。

由于反冒进已经进行几个月了,急躁冒进结经济建设带来的危害,在各部门特别是******领导成员中感受更加深刻,又由于这次会议把重点放在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教训而不是追究个人责任上,因此使“总想把工业多搞一些”的少数同志也认识到“过去想法有些片面和主观”。这样做,既团结了同志又统一了思想。从这以后,政府各部门负责人在思想上比较重视、在经济工作中也比较注意坚持“要重工业,又要人民”的原则,和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了。

11月10日至15日,中国共产党举行八届二中全会。开会第一天,******作了《关于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为了很好地利用这次机会使全党高级干部从过去经济工作的经验教训中获得更多教益,******联系苏联、东欧某些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中暴露的某些弊端,联系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问题,围绕积累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再度阐释了“要重工业,又要人民”的思想,总结了“一五”计划的经验教训,继续批评了1956年的急躁冒进倾向。他提出:经济工作在今年冒进之后,应该适当地放慢明年的速度,使失去平衡的比例关系经过合理的调整后较快地恢复过来,为今后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作准备。因此,1957年计划的方针应当是,在继续前进的基础上,“保证重点,适当收缩”。否则,将进一步影响货币、物资、劳动工资的平衡,也可能出现中国的波兹南事件。同时,他指出:这次全会提出的财政预算、生产和基本建设等指标,“是很初步的数字”,“经过全会讨论,把方针批准”,“再待经委、财政部等何关部门进一步核算,就会得到一个比较恰当的”1957年国民经济划。

在建设速度指导思想上中央出现分歧

这天,刘少奇在《目前时局问题的报告》中,也就找国经济建设的比例关系和建设速度问题发表了意见。他指出:“我们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就是国家的积累,用多少资金投资,积累应该多少?重工业与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比例这么一些问题,以及我们工业建设中的速度,放在一种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什么叫稳妥可靠呢?就是群众总不能上马路,不能闹起来,还高兴,还保持群众的那种热情、积极性。昨天****同志也讲,他主张宁愿慢一点,慢个一年两年”,后两个五年计划,“每个五年计划慢上一年稳当一点,就是说‘****’一点。‘****’一点比‘****’一点好一些,还是‘****’一点好?…‘昨天有同志讲,慢一点、‘右’一点,还有一点回旋余地,过了一点、‘左’了一点,回旋余地就很少了。”

******对八届二中全会开成一次全面性的反冒进的会议,感到意外,进而他认为反冒进到二中全会已经“到了高峰”,于是15日在讲话中谈了7点意见,不赞成反冒进的继续开展。

尽管******在会上提出了相左意见,但是,******、刘少奇在报告中所阐述的重要意见和制订1957年计划必须坚持的“保证重点,适当收缩”的方针,经过充分讨论后仍被八届二中全会接受并且在会后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

11月17日******出访亚欧ll国后,在反对急躁冒进和“保证重点,适当收缩”方针的指导下,****担负起了主持制订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的重担。

根据再次摸底后的情况,1956年12月17日,****主持召开******常务会议,商讨进一步减少1957年基本建设投资问题。****提出:明年投资究竟搞多少,“首先是我们几个人负责,我们肩上担负着6万万人的事,如果搞得天下大乱,打我们的屁股。”把投资压缩好,“我们责无旁贷”。“不要怕别人说机会主义”。明年计划的投资“削了以后,不仅明年平衡,将来也可以平衡”。当然,削多少要研究。他强调:“削减投资必须搞些死办法,灵活了不行。”有的项目“不搞就是不搞,不准增加就是不能增加,要砍就(应)砍下来”。“过去照顾基本建设多,照顾生产少。应该首先保证必需的生产,其中主要部分应该保证最低限度的民生,有余(再)搞基本建设。这样基本建设就是冒也冒不了多少。”会议决定再将基本建设投资压缩到114亿元。待进一步算账后提中央讨论。

为了深入总结1956年经济工作急躁冒进的经验教训,有利于1957年计划的制订和今年经济建设的顺利开展,1957年1月18日,****在全国省********会议上作了《关于财政经济工作问题》的重要讲话。他阐释了“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的道理,指出:“建设规模超过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就是冒了,就会出现经济混乱;两者合适,经济就稳定。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因为物资多了,增加建设是比较容易的;而财力物力不够,把建设规模搞大了,要压缩下来就不那么容易,还会造成严重浪费。”据此,****提出了财政、信贷、物资三大平衡的著名思想,强调:“(一)财政收支和银行信贷都必须平衡,而且应该略有节余。”(二)物资要合理分配,排队使用。(三)人民的购买力要有所提高,但提高的程度,必须同能够供应的消费物资相适应。”“四、基本建设规模和财力物力之间的平衡,不单要看当年,而且必须瞻前顾后。”“五、我国农业对经济建设的规模有很大的约束力。”他指出应当用财政、信贷、物资三大平衡这样的“制约方法,来防止经济建设超过国力的危险”。

27日,李先念在全国省********会议上继续强调:从1956年冒进给财政金融带来的严重后果中,得出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财政、信贷和物资必须统一平衡。在这里物资平衡是统一平衡的基础,财政平衡则是统一平衡的关键。因为,财政和信贷最后都要归结到有没有物资,矛盾都最后集中到物资是否能够平衡。”但是,“只要在正常收入的范围以内安排支出,不要赤字,不要向银行透支,保持这个限度,大体上就可以做到信贷的平衡。财政和信贷平衡了,大体上整个物资也就是平衡的。”根据这一认识,他指出:由于棉花、植物油的收购情况不好,钢产量又比原计划减少53万吨,这样,“国家收入就要减少10亿多元”。因此,八届二中全会确定的财政收支指标,“经过这一个时期的计算,看来是站不住了”,“需要重新加以考虑,可能收到的收入必须打足,不可能收到的应当从预算指标内去掉”。

这天,******在讲话中对这次会议的反冒进气氛也有所不快。他说:“要足够地估计成绩。有那么多成绩,夸大是不行的,估计低了,那就要犯错误,可能要犯大错误。”“这个问题,本来是二中全会解决了的,但是这次会上(我们一共开了8天会),还有许多同志谈到这个问题。可见得在一些同志的思想中还有问题。”

全国省********会议之后,******进一步对1957年计划中的各项指标和财政支出指标进行了核算和压缩,并在二三月间召开的全国计划会议上安排了1957年计划。到4月,访问归来不久的******主持******第44次至46次全体会议,讨论批准了对基本建设投资、行政经费、军费、社会购买力、劳动计划和文教卫生等指标都作了压缩的《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

在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指导下,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工农业总值、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基本上实现了财政、物资、信贷三大平衡,保证了市场的稳定,使1957年经济工作成为建国以来最好的年份之一。

******、****等在反对“二五”计划和1957年计划的冒进指标时,自觉地注意到从根本上否定远景计划的冒进指标问题。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总体上避免经济工作再度出现急躁冒进倾向,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沿着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综合平衡的轨道高速度发展。例如:******在****八届二中全会上指出:“过去设想的远景规划,发展速度是不是可以放慢一点?经过八大前后的研究,我们觉得可以放慢一点。”假如到1967年钢铁产量达到3000万吨,“肯定地说,照现在这个速度是不可能实现的”。“要达到原来远景规划设想的生产指标,肯定时间要长一些,有可能要4个五年计划,或者在第4个五年计划期间”。他指出,****曾经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既然达不到,就应该允许在3个五年计划以外再加2年。我说,甚至可以设想加2年不够再增加一二年。这样一个大国。数量上的增长稍微慢一点,并不妨碍我们实现工业化和建立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如果硬要把指标“定到3000万吨,其他就都要跟上去。那就会像我们常说的,把两脚悬空了,底下都乱了,不好布局,农业、轻工业也会受到影响,结果还得退下来。”他还指出:《农业40条》规定到1967年粮食达到10000亿斤,倘若能够实现,当然“是最美满理想的。但是,照一年计算、摸索的情况看,不能那样设想”。指标“上不去,就不能勉强,否则把别的都破坏了,钱也浪费了,最后还得退下来。凡是不合实际的都可以修改”。

从1955年底到1957年9月****八届三中全会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尽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速度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思路,******对持续开展的反冒进持保留态度,但他服从了****中央政治局大多数人的意见,没有明确表示不能反冒进。

“反冒进,扫掉了多、快、好、省”

正当******、****等政府领导人继续深入了解中国国情,准备在一五计划完成后对经济工作的经验教训进行全面总结,为争取二五计划取得更大成绩而奋斗的时候,******的注意力由对苏共二十大否定斯大林和与此密切相关的国际反共逆流、波匈事件的关注,对国内反右斗争的关注,再次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速度问题的关注上。这时,深扎于******头脑中的过急地要求迅速改变中国一穷二白落后面貌的赶超意识,开始以更顽强、更猛烈的形式表现出来,他决心要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来一个“******”。

******认为,只有首先统一全党高级干部对于建设速度这个战略问题的认识,才能在全国迅速地形成“******”局面;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开展彻底清算所谓反冒进错误的反反冒进斗争。但是开展这场斗争,在党内高级领导层内会不会遭到公开的抵制和反对呢?这是******这时还把握不定因而十分注意的一个重大问题。

基于以上考虑,1957年10月9日,******在****八届三中全会闭幕的这一天对反冒进进行了摸底性质的公开批评。他说:反冒进,扫掉了多、快、好、省,扫掉了农业40条,还扫掉了促进委员会。这是“****”,是“促退”。“我曾经说过,共产党的**********,各级党委会,还有******,各级人民委员会,……应当是促进委员会。”这三个东西,“现在可不可以恢复?如果大家说不赞成恢复,一定要组织促退,你们那么多人要促退,我也没有办法。”他强调:搞建设“至少有两种方法,一种,达到目的比较慢一点,比较差一点;一种达到目的比较快一点,比较好一点。”这时****党内的正常的民主生活已经有些不正常了,刘少奇、******、****等曾主张过反冒进的领导人也难以正常地发表不同意见了,因此在会上没有对此再提出异议。

同类推荐
  • 人情义

    人情义

    没有穿越,没有系统,没有女主角,而且都是精神层面,只有经历过才懂得
  • 只想在三国好好活下去

    只想在三国好好活下去

    每个三国迷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三国,一个21世纪的青年,只上完普九,所以遗憾的没有记住中华五千年的诗词歌赋,对琴棋书画也是无一精通,没有伸手就造出来纸张的技术,也没有用瓶瓶罐罐就鼓捣出来的蒸馏高度酒,更不是什么技艺大师,能造出来各种先进兵器,21世纪的青年能有啥?能会啥?啥都不会,啥也没有,唯独有的就是这条小命!初到三国还在幻想自己如何如何发展,收纳哪个牛人,结果事实打脸!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近的一个时辰,远的大半天,到县城基本都是一天的路程甚至更多,毕竟汉末没有高速,没有国道县道跟现在的村村通水泥路,就算有马在汉末的三国那也是富贵人家的东西,小老百姓还是乖乖的坐11路车。所以去忽悠某某大神牛人一个人根本就走不到。战争爆发后,被挟裹叛乱,才发觉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一个老百姓想活下去是有多么多么的艰难?所以为了生存下去,只能不断的使自己变强大,坚决不让自己一个现代人真的出现在电视里连两集都活不过的悲剧,努力的在夹缝中生存......
  • 老佛爷不高兴

    老佛爷不高兴

    慈禧作为一个女人,早年丧夫中年丧子,晚年又觉得遭自己的儿皇帝背叛,她有苦恼与无奈。而作为晚清这艘破船的老船长,她时常困惑和迷茫,因为她的身后还有一群饱读“之乎者也”、总是把祖制和“爱国”挂在嘴边的保守派和清议派,一群满洲王公贵族和地方大员等既得利益集团,一群偏激而不顾现实的“热血青年”,更有西方的列强的船坚炮利和先进的政治制度……她虽试图励精图治、大胆改革,以使大清这艘破船驶向风平浪静的港湾,但她毕竟是个眼光有限又极其贪权的女人,人性的弱点在她身上被一一放大,最终功败垂成。不过,既然她一心要当晚清这艘破船的老船长,那么就得为晚清这段屈辱史和变革史,背上千古骂名……
  • 谋皇

    谋皇

    一道皇令,乱了牵好的红线;一场帝争,成王败寇如何!
  • 南唐小道士

    南唐小道士

    醉卧美人膝,醒握杀人剑;不求连城璧,但求杀人权!五代末年,群雄逐鹿。看传奇小道士,如何执掌天下,坐拥江山美人!
热门推荐
  • 鬼子进村

    鬼子进村

    作者三赴石门,四下冀中,查阅了敌我双方大量文献,走方了吕正操等60多位幸存者,以史学的严谨,同纪实的笔法,将1942年“五一”大“扫荡”那段惨痛的历史首次提示出来。
  • 白宫追杀令

    白宫追杀令

    美国总统竞选正在进行中,当选连任呼声最高的现任总统却卷入了桃色谋杀案,虽然他的团队很快地重新布置了现场,毁灭了证据,但这一切都被藏在密室里的卢瑟看在眼中,并伺机盗走了一把染血的拆信刀……这对总统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而且被害者的丈夫沙利文是世界级富豪,还是总统的最大支持者。总统试图湮没真相,他把自己的权力运用到了极致,甚至不惜发出白宫追杀令,制造一个又一个的谋杀案……卢瑟处在警察、杀手、白宫特勤处的重重包围之中,但即使是绝对的权力,也不能肆意夺走任何人的生存权。“该死的杂种!我来了!”——他决定做死者的复仇天使,挑战这个国家的最高掌权者……
  • 我爱这热闹的生活

    我爱这热闹的生活

    老舍之后“京味文学代表人物”,满族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侄孙女,隆裕皇后的亲侄女。看“格格”作家笔下的市井生活及烟火气息。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作者叶广芩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童年家族的兴盛、热闹和欢愉,少年开始的波折和历练,经历过特殊时期,也见识了瞬息万变,冷暖体验都是切肤的。但她却能有一颗不屈从的心,不凡的见识,是洒脱豪迈对生活又极富热心的。这本散文集内容主要是围绕其一家子热热闹闹、风风火火的生活来展开:与女儿顾大玉的成长、教育中碰触的无数火花,九十多岁的公公跟新时代的晚辈(顾大玉)抱持着的固执与可爱,与丈夫到日本生活的种种热闹以及各种哭笑不得好玩有趣的故事,以及记录从医经历时印刻在心中的二三往事。主要体现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又很难得的人间烟火气息。
  • 油菜花之墓

    油菜花之墓

    贝缇在多年后仍然记得那个夏日的时光,和暖的风吹动着金色的油菜花,寂静的午后的原野上到处弥漫着花的浓浓的潮湿的芬芳,雪儿在旁边欢快的跑来跑去,她仰卧在水塘边的绿草丛中,望着天空悠然的云朵,在幸福的阳光里竟悄然升起一抹悲伤,就像预示了什么,虽然那和风很快吹散了那缕愁绪,快得让人抓不住。
  • 邪王绝宠:毒医狂妃

    邪王绝宠:毒医狂妃

    她,毒医世家的传人,王牌特工,一朝穿越,成为身份成谜的女婴。十六年后,凌云国纨绔的夜府大小姐是她,独霸武林的“殇”组织也是她,绝命毒医也是她。皇宫之中,宫闱之内,想要陷害她,直接将你毁容。想要毁她清白,谁毁谁清白还不知道呢。他,邪魅王爷,强势霸道,众多女子之中,却独独只对她情有独钟。狡诈对上腹黑,倾城对上邪魅,谁会先拿下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妖纪元

    妖纪元

    吾本半妖,人之恨者,妖之恶者,天之弃者。奈何吾不信天命,杀人王,夺妖皇,弑天帝。弑神屠佛,吾当逆天!
  • 逆生爱你

    逆生爱你

    从生到死,没有一刻停止过爱你。亲人的离去和背叛,爱人的冷血,残酷的现实没有停止过一秒来让她缓息,涅槃重生,让她重生,洗礼一切罪恶。
  • 那人等在灯火阑珊处

    那人等在灯火阑珊处

    哪有什么一见钟情只不过是一方早有预谋。凌骁觉爱了朝华六年,六年前凌骁觉在B国留学爱上了学生朝华,她们承诺此生非彼此不爱。可是那一年凌骁觉莫名其妙消失了仿佛没有凌骁觉这个人一样。一声不吭一声不响在朝华面前消失的无影无踪。朝华绝望痛哭:凌骁觉…想甩掉我朝华,也用不着用消失这么烂的理由吧!她独自前往N国求学希望离开那个地方就会忘记一切重新开始。一月后她发现她怀了他的孩子。。。。意外总会有一场车祸让她忘了谁或谁。有些事啊,知道的越少烦恼越少。六年后,天才设计师wait带一男孩归来。凌骁觉已经成了H国上市公司的龙头老大,统领全国。他看到了她一瞬间呆愣了,他的朝华!他爱了六年的朝华!她回来了!当年他再去B国的时候已经找不到她,了无音讯。他以为她死了。。。她日思夜想的朝华就站在他面前。可是朝华已经认不得他……命运也许就是这样,凌寒陪伴了朝华六年。他深爱朝华,爱到难以自拔,但。。。。。我凌寒什么女人得不到,但没错我就是爱她,我爱她的一切。表哥,他是我的。如果是你,你会选择,等了你六年的人还是陪了你六年的人。
  • 重生之大佬太爱我了怎么办

    重生之大佬太爱我了怎么办

    俞思甜上辈子被表妹出卖,遭人羞辱,只能听亲人的话,嫁了个老实人,然后深深体会了一把,什么叫做老实人的阴毒,丈夫背着她勾搭小三,婆婆把脏水泼她身上,害的她意外死亡,悔不当初。这辈子,俞思甜重新来过,不仅要手撕表妹一家,还要跟真爱陈默安双宿双飞。“老婆,放心干,谁敢让你不痛快,我让他全家都不痛快。”陈默安就像一个避风港,让她无惧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