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271900000013

第13章 一颗脑的逝去

人到老年,体内各器官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老化性萎缩改变,人脑尤其明显。科学研究证明,人到40岁以后脑细胞数目逐渐减少,50岁可减少20%,70岁以后减少20%-30%。随着年龄增长,脑的重量也减轻,80岁老人的脑重量比成人减少6.6%~11%,此外,大脑皮层变薄,脑室也扩大,年龄越高这种萎缩程度越明显。

脑卒(cù)中

脑卒中又可称为“脑中风”,就是我们常说的“半身不遂”,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病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四高”疾病。根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卒中的患者达200万,平均每21秒钟就会有一人死于脑卒中,而每12秒钟又会有一个新发的病例。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幸存者约有700万人,其中75%的患者留有永久性残疾。然而在脑卒中发生后的五年内,每100个中风患者里面有30个将会再度发病。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复发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为27%,居世界第一。目前脑卒中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第二大致死病因和第一大致残病因,被称为“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世界疾病排名中,脑卒中也是第2大死因,并可能很快成为死亡的首要原因)。

当脑血流量中断5-7秒钟时,人就会丧失意识;中断5-7分钟时,大脑就会受到严重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损伤;如果部分大脑供血停止,其所管辖的功能活动就会发生突然瘫痪——脑卒中——由于脑部供血液受阻而迅速发展的脑功能损失,属于急症,可造成永久性神经损害,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造成并发症和死亡。由世界卫生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给出的脑卒中的传统定义为:“24小时以上脑神经功能缺损,或在24小时内死亡。”这个24小时的定义是用来区别“短暂性脑缺血”——虽然暂时性脑部失血通常在一个小时之内就恢复了,但也有少部分患者会在较久时间后症状才会消失。

也许对于上面的外科定义听上去有些陌生,以下这些就应该很熟悉了。脑卒中的机制简单地说就是:一条动脉没有传送足够的血量给大脑,造成了大量的脑细胞死亡。当脑卒中发生时,血流会因为已经非常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而停止,以至于造成内侧颈动脉的一支完全阻塞,这种情况的发生有可能是这条颈动脉本身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结果,也有可能是从较大的动脉血管壁上脱落的斑块,像一个栓子一样被血液急速推入脑中,插入一条原本已经是勉强维持的血管之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脑血栓”。

除了“脑血栓”以外,脑卒中及其伴随而来的局部缺血,也可能是由广泛的脑血管疾病——“脑溢血”引起的。老年人的脑溢血几乎都是长期的高血压所致的。脑血管管壁由于长期承受不正常的高血压,已经变得越来越脆弱,在一个适合的时机终于在血管的某一点上破裂开来,致使血液冲入大脑的组织中。有25%的脑卒中都是由脑溢血所造成的,其导致的死亡率是脑血管堵塞性脑卒中之死亡率的2倍(40%)。

不看不知道

高血压与脑卒中

高血压,是全球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如果血压长期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还会引发其他更为严重的疾病,据诸多的临床研究所证实,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发生最高危险因素。据卫生部门统计,有76%的脑卒中患者是由于高血压引发的。如果回顾脑卒中患者的病史,我们可以发现,大约有80%的脑出血患者同时兼有高血压史,大约70%的脑梗塞患者有高血压史。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机会比血压正常者高出3~5倍。

一般来说,高压每增高10毫米汞柱,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增加54%,梗塞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增加47%;低压每增高5毫米汞柱,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增加46%。研究还可以证实,只要长期坚持有效控制血压,就可以显著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例如降压治疗2~3年,可使脑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减少39%。但还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却并非每种药物都适合每一个体。由于高血压形成的原因不是单一的,所以必须要根据不同的症状和所处的高血压不同阶段来选择差异性的治疗方案。在选择高血压药物时,尤其是选择在控制血压的同时预防脑卒中发生的药物时,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一般而言,脑卒中发病之前,常会出现一些短暂重复但却容易被人疏忽的症状,即“脑卒中前兆”。一旦出现下列预兆,就应该提起警惕。

1.头痛。突然剧烈头痛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先兆之一,头痛加重往往与血压骤升有关,发病突然,多为全头胀痛,额、颞部尤为明显,常持续数秒钟或数分钟。在发作前,患者多会出现胸闷、心悸,咳嗽及活动用力将使头痛加重。当头痛剧烈时则伴有呕吐、视物模糊、神志恍惚。

2.眩晕。症状发生时患者多会感觉到天旋地转,并伴有听力短暂降低或丧失,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的现象,通常会历时数秒钟或数十秒钟,反复发作,但发作后不留痕迹。

3.麻木。患者的脸、唇、舌、手、足或上肢、下肢,突然发生局部或全部的麻木感。一些人开始只是身体局部麻木,随着病情的发展将逐渐扩大,但几分钟后症状则会消失。

4.视力模糊。突然视线不清,眼前一片朦胧或漆黑,看东西有双影,或单侧视线明显看不清。

5.记忆的突然丧失,尤其是对最近发生的事情总是遗忘,但是像书写、计算、谈话、驾车等复杂的高级活动依然进行无误。这一记忆缺失多是短暂性的发作,约几小时后则可恢复。

6.肢体无力。突然感觉单侧肢体无力,不听使唤,力不从心,常几分钟后又感觉如常,活动自然;有的患者发生动作迟缓、笨拙、持物乏力或步态不稳,抬腿困难,动作难协调;有的还伴有感觉障碍。上述情况经历数分钟后又悄然消失。

7.精神异常。情绪突然失常,易激动、不安、紧张、失眠,有的患者则表现为抑郁、不愿说话、对周围事物淡漠。

8.话语不畅,突有口吃、说话含糊、发言晦涩、口齿不灵,但常为一时性的短暂表现。

9.频频地打哈欠。这是因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患者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得管腔变窄,血管壁的弹性降低,导致流向大脑的血液量减少。而打哈欠能使胸腔的内压力下降,心脏的输出血量增多,脑细胞的供血供氧能力得到暂时改善。

可见脑卒中的到来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且许多脑卒中的发作都非常小,小到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使患者知道它已经发生了,但当这种小型脑卒中逐次累积,便会成为即使最粗心的观察者也能发现的病症。细微的脑梗塞可能会持续进行,不规则的大脑功能逐渐退化,这可能会进行10年以上,直到大脑卒中或其他致命情形产生为止。但是只要我们认识了其危险的信号,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

常言道“不打无准备之仗”,我们不能等病症来了再去做打算,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就是如此了吧。

既然是预防,那就是要把患病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我们在前面已经阐述过了高血压对于脑卒中的严重影响,所以控制高血压则是预防脑卒中的重点。首先,高血压患者要做到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其次,要保持情绪的平稳,少做或不做容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情,比如打牌、打麻将、看激烈的体育比赛转播等。再三,饮食须清淡而有节制,要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人体在排大便时因为腹压升高会影响血压,尤其是排便困难的人,则更明显)。第四,进行一些适量的活动,比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除了对高血压症状的控制,还要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其关键就在于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那么,就要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等,并结合运动增加热量消耗。如有需要,也可配合服用降血脂药物。当然控制糖尿病与其他疾病也很重要,如心脏病、脉管炎等。

其他的预防事项还有注意中风的先兆征象,有效地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当病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时,应让其安静休息,并积极治疗,防止其发展为脑血栓);注意气象因素的影响(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脑卒中的发生)等。

即使我们做好了全面的预防,但还是会有不愿看到的事情发生,如果“脑卒中前兆”真的发生在我们身边该怎么办呢?不要惊慌,冷静下来,按步骤进行以下措施。

1.无论在什么地方,不要轻易移动患者。

2.确定患者是否已经发生脑卒中,同时拨打急救电话。

要求病人说一句简单的话——如果病人用词正确、发音不含糊为正常;如果用词错误、发音含糊甚至不能说话则为异常。

要求病人两只手都平举——让病人闭上眼,双上肢向前平伸10秒,如果两侧上肢运动一致或无移动为正常;如果一侧手臂无移动,另一侧无力往下掉则为异常。

要求病人展示笑容——让病人露出牙齿或微笑,如果面部两侧运动对称为正常;如果面部两侧运动不对称则为异常。

3.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如呼吸和心跳已经停止,要马上做心、肺复苏术。

4.如果患者意识清楚,可让病人仰卧,头部略向后,以开通气道,不需垫枕头,并要盖上棉毯以保暖;如果患者已经失去意识,应维持昏睡体位,以保持气道通畅,不要垫枕头。

5.寒冷会引起血管收缩,所以要保持室温暖和,并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当患者出现大小便失禁,应脱去病人裤子,垫上草纸等。

脑卒中难治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治疗“时间窗”很短,一般为3到6小时,中医、西医均称之为“像风一样迅急”。大多数患者入院时已超过最佳治疗时期,脑组织已经受到损害,难免会留下后遗症。另外,中风发生、发展过程的机制非常复杂,有诸多的因素参与其中,单一的措施和药物很难解决问题。因此,发生脑中风要及时就医,而且要到有一定规模或有专业神经科的医院,及时、正确的治疗是挽救生命和减少后遗症的必要条件。

不看不知道

左手赶走脑卒中

日本医学家经调查分析发现,一半以上的患者是大脑右半球微血管发生破裂出血。因而可以得出结论:血管破裂出血而发生脑卒中的患者,患病与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右手有直接的关系。

我们知道大脑支配肢体是交叉的,即左脑支配右半侧身体,右脑支配左半侧身体。平时人们习惯用右手,会使大脑左半球神经的功能和血管的弹性不断得到锻炼和加强,微血管不易发生破裂。因此,如果左手使用得少,大脑右半球神经的功能和弹性就会不及大脑左半球那样得到锻炼和加强,从而使得在血压增高和血管变硬变脆的情况下发生微血管破裂。

基于这个研究结果,专家们认为,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增加使用左半边躯体的频率,可以增强大脑右半球血管神经的弹性与功能,从而有效地协助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阿尔茨海默

老年痴呆症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顽症。美国《普通精神病学文献》提供的资料显示,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0%患有此病。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老年痴呆症协会统计,目前全球有超过1800万名老人患老年痴呆症。预计到2020年,全球老年痴呆症患者将达3400万人。

所谓的“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指的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的障碍。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大脑皮层萎缩,并伴有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β-AP)沉积,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大量记忆性神经元数目减少,以及老年斑(senileplaque,SP)的形成。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或逆转疾病进展的治疗药物。也是四大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其它三种为亨廷顿氏病、卢伽雷氏症、帕金森氏病)。

老龄化趋势让老年性痴呆患者数量增多。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人变得年轻而又充满了活力。但是请不要忘记: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进入老龄社会。同时伴随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

调查发现:我国北方患老年痴呆的平均年龄为75、76岁,患血管性痴呆的年龄多在68岁左右。65岁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痴呆的比率达5%以上,而到80岁,此比率就上升到15-20%。

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他们不认识配偶、子女,穿衣、吃饭、大小便均不能自理;有的还有幻听幻觉,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老年痴呆病人的平均生存期为5.5年,老年痴呆症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癌症之后,成了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不看不知道

猫咪也会得上老年痴呆症

英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已经不是人类独有的疾病了,猫咪也可能会患上。爱丁堡大学的动物专家冈恩·摩尔(Gunn Moore)在《猫科动物医学杂志》上报告说,她和同事们在对病猫的解剖实验中,发现了与早老性痴呆症患者脑中类似的异常蛋白质。

通常来说,7岁的猫已经是很年长的了,而12岁的猫已经接近衰老。仅在英国就有将近900万只猫被作为宠物驯养,它们中间有大约三分之一已经进入老年。届时可以发现,它们将没有以前那么灵活敏捷,而且会迷路,忘记吃东西,怪异的行为让您怀疑它还是不是以前的那只猫。当然,它们自己也会很难过,甚至会因为睡眠周期的扰乱而在夜间哭泣。

在野生环境下,猫的寿命通常较短,但是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的几率却不大。而宠物猫的生活条件过于优越,寿命大大延长,有些猫甚至能活20年至30年,且活动空间有限,患病的风险便与日俱增了。

如今患上痴呆的已经不仅仅是老年人了,四五十岁就患病的人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事实上,老年痴呆在中年就开始有症状和反应,如果不提早发现和治疗,等发展严重了就无法治愈了。痴呆早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专家说,早期的痴呆能治好,可要真等到六七十岁时就无法治疗了。

尽管最常见的老年性痴呆还没有找到原因,但是所有的痴呆都是有征兆可循的,而最初的征兆就是失忆。人入中年,看看你最近是不是特别爱忘事?如果只是偶尔忘了但事后能慢慢回忆起来,这都是正常现象。但如果经常忘事,且有些事刻意去记还会忘,事后还想不起来,甚至影响了工作和生活,最好到医院做个检查。伴随着“失忆”,还有一些很明显的征兆,你不妨给自己做个下面的自我测试。

老年痴呆症自测:

1.整天和衣躺着看电视

2.什么兴趣和爱好也没有

3.没有一个可亲密交谈的朋友

4.平时讨厌外出,经常闷在家里

5.日常生活中没有属于自己干的工作或在家庭中不起什么作用

6.不关心世事,不读书也不看报

7.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义

8.身体慵懒,无精打采

9.讨厌说或者听到玩笑

10.有高血压或低血压

11.平时经常发牢骚或埋怨

12.将“想死”作为口头禅

13.被人说成神经过敏感,过分认真

14.经常会过分忧虑

15.经常焦虑易发脾气

16.对任何事情都不会激励,无动于衷

17.什么事若非亲自动手,便不放心

18.不听别人的意见,固执已见

19.沉默寡言

20.配偶去世有5年以上

21.不轻易对人说谢谢

22.老讲自己过去值得自豪的事

23.对新的事物缺乏兴趣

24.任何事情都要以自己为中心,否则心里会感到不舒服

25.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忍耐

完成以上的测试题后,如有15—25种现象符合您的情况,将来患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就极高;如有8—14种现象符合您的情况,也要及时引起重视;如有1—7种现象符合,暂且放心,但也不能麻痹大意。

此外,因为老年痴呆早期多伴有空间结构功能和执行功能的减退,所以还可以通过简单的“画钟测试”,检测老人的视觉记忆图形的重建能力、动作的计划性和执行功能、抗干扰能力等(资料显示,画钟测试老年痴呆的准确率达80%—90%,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筛查)。它具体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画出闭锁的圆(表盘),1分

2.将数字安置在表盘上的正确位置(所有数字都在圆内),1分

3.按顺序将表盘上12个数字填写正确,1分

4.将指针安置在正确的位置(指针上是否有箭头,分针是否比时针长等),1分

如果画钟试验得4分,则为正常;3分为基本正常或轻度痴呆;2分多为中度痴呆,2分以下则已经到了重度了。

不看不知道

老年痴呆症的三个时期

一般情况下老年痴呆症常常发生在50岁以后,起病隐潜,发展缓慢,最早期往往是以逐渐加重的健忘开始,如果不注意,通常不容易发现,按照病情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健忘期”。这个阶段的表现是记忆力明显减退,例如开始时忘记讲过的话、做过的事或重要的约会等,慢慢地连远事也遗忘了。与此同时,思维分析、判断能力、视空间辨别功能、计算能力等也有所降低,但有时还可以保持过去熟悉的工作或技能。

第二阶段,“混乱期”。这时除第一阶段的症状加重外,很突出的表现是视空间辨认障碍明显加重,很容易迷路。穿衣也会出现困难,或把裤子当上衣穿;不认识朋友或亲人的面貌,也记不起他们的名字,不能和别人交谈,有时会自言自语。

第三阶段,“极度痴呆期”。病人进入全面衰退状态,生活不能自理,如吃饭、穿衣、洗澡均需人照顾,便尿失禁。

美国科研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多吃苹果、香蕉和橙子有助于降低罹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它们是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而且还含有一种抗氧化物质——酚,对人的脑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科研人员在研究这3种水果的果汁对神经细胞的作用时发现,果汁中的酚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阻止有伤害性的物质和毒素进入神经细胞,从而保护神经细胞免遭破坏。在这3种水果中,含酚最多的是苹果,其次是香蕉和橙子。

虽然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治愈老年痴呆症的方法,但是我们可以做好预防的工作,避免被它缠上身。有人总结出“十大秘籍”,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第一,饮食均衡,避免摄取过多的盐分及动物性脂肪。一天食盐的摄取量应控制在10g以下,少吃动物性脂肪及糖,蛋白质、食物纤维、维他命、矿物质等都要均衡摄取。

第二,适度运动,维持腰部及脚的强壮。手的运动也很重要,常做一些复杂精巧的手工会促进脑的活力,做菜、写日记、吹奏乐器、画画等都有预防痴呆的效果。

第三,避免过度喝酒、抽烟,生活有规律。喝酒过度会导致肝机能障碍、引起脑机能异常。一天喝酒超过0.3L以上的人比起一般人容易得脑血管性痴呆。抽烟不只会造成脑血管性痴呆,也是心肌梗塞等危险疾病的重要原因。

第四,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和肥胖等生活习惯病。早发现、早治疗。

第五,小心别跌倒,头部摔伤会导致痴呆。高龄者必要时应使用拐杖。

第六,对事物常保持高度的兴趣及好奇心,可以增加人的注意力,防止记忆力减退。老年人应该多做些感兴趣的事及参加公益活动、社会活动等来强化脑部神经。

第七,要积极用脑,预防脑力衰退。即使在看电视连续剧时,随时说出自己的感想便可以达到活用脑力的目的。读书发表心得、下棋、写日记、写信等都是简单而有助于脑力的方法。

第八,随时对人付出关心,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找到自己的生存价值。

第九,保持年轻的心,适当打扮自己。

第十,避免过于深沉、消极、唉声叹气,要以开朗的心情生活。高龄者常须面对退休、朋友亡故等失落的经验,很多人因而得了忧郁症,使免疫机能降低,没有食欲和体力,甚至长期卧床。

除了以上的预防知识,还有一种可以保护大脑不受痴呆困扰的要素——银杏叶。银杏叶含有可以修补神经纤维的成分,以达到重建视神经网络的目的,并维持大脑的正常运作,所以有助于缓解阿尔茨海默症以及帕金森氏症等老人的痴呆状况。由于脑部大部分的组织都是由脂质所构成,而银杏萃取物中DHEA可以降低脑部脂质自由基的过氧化,所以提供脑部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所以推论银杏可能可以减缓或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或减缓其症状。

不看不知道

防晒霜引发老年痴呆

烈日炎炎的夏季,在户外活动时很多人包里不可少的物品便是防晒霜。不过,经常使用防晒霜的人可要注意了,因为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防晒霜可能是引发老年痴呆症的祸首之一。

阿尔斯特大学两名专家——病理、毒物学家维维安·霍华德(Vivienne Hallward)教授和老人痴呆症专家克里斯丁·荷尔斯特(Kristen Hearst)医生领导进行的研究在欧盟赞助下展开了一项为期三年的研究,以确定防晒霜和老人痴呆症是否有任何关联。这项研究试图找出人体内的“纳米颗粒”(能导致人体内的其中一种主要蛋白质产生变化,而这种蛋白质与老人痴呆症和帕金森病症有关联),如同在防晒霜中发现的相同颗粒,是否会引发神经变性疾病如老人痴呆症和帕金森病症。结果,研究者发现,透过静脉或肺部渗入体内的纳米颗粒可输送至小动物的脑部。实际上,这些毫微颗粒几乎寄存在头脑的所有部分,虽然人类的脑袋可以组成一些防护机制,但是纳米颗粒极有可能会加以突破,而且一旦它们渗透脑部,人体机制将无法有效把它们清除。

目前,已有研究发现墨西哥的小动物和儿童脑部有纳米颗粒的渗入。而最新数据也显示,在欧洲人口中,有1.6%患有神经变性疾病。

濒死的梦境

一直以来,被从死神手里抢救回性命的人对于濒临死亡体验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形容就像走在一条隧道里,隧道的出口就是光明;有人感觉就像被象征温暖和宽容的光线所笼罩;还有人觉得自己俯视着躺在手术台上的自己,令他们更加深信人死后还有灵魂……总而言之,许多有过濒临死亡经验的人都表示他们看到了一些景象。而一项最新公布的科学研究成果证实,“濒死体验”是一种具有科学依据的生物性体验。

所谓“濒死体验”,也就是濒临死亡的体验,是指某些遭受严重创伤或罹患重疾但意外获得恢复的人所叙述的死亡正在来临时深刻的主观体验。

不看不知道

名人的濒死经验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9岁那年曾经历过一次“灵魂离体”的体验。当时他在意大利前线的救护车队服役,1918年7月8日的午夜时分,一枚弹片击中了海明威的双腿,使他身受重伤。事后他告诉他的朋友说:“我觉得自己的灵魂从躯体内走了出来,就像拿着丝手帕的一角把它从口袋拉出来一样。丝手帕四处飘荡,最后终于回到老地方,进了口袋。”

除海明威外,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法国最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Mikhailovich Dostoevsky)、美国最著名的小说家爱伦·坡(Allan Poe)、英国著名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等,都曾有过类似的体验,他们认为:“人的灵魂藏于人的肉体之内,而且是肉体完美的复制品,由极轻的东西组成,发光、半透明、十分适合于进行体外的活动,灵魂离开身体时,跟做梦差不多。”

科研人员发现,有过濒临死亡感觉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将梦幻和现实混淆。在极度危险或者严重伤病的情况下,许多人都有过似乎游离于自我身体之外的感觉,诸如看到强烈的光芒或者感受到寂静安详。

美国肯塔基州大学的神经学专家凯文·尼尔森(Kevin Nealon)教授认为,濒临死亡的人容易陷入一种类似做梦的状态。这个时候,大脑里活跃的区域和人在做梦时活跃的区域是一致的。尼尔森说:“尽管如此,我并不愿意把这种状态等同于做梦或者梦游。这是首个以生物学理据为基础的关于濒临死亡体验的假说。”

根据尼尔森的定义,濒临死亡体验是指生命垂危的人的一系列感受,包括感觉离开自己的身体、触觉异常敏锐、看到强光和感觉平和安详等等。许多研究显示,在脑部给予电刺激可以诱发出濒死的感觉,许多药物,比如高效麻醉剂克他命、马用镇静剂以及娱乐场所使用的非法药物都可以引起类似的症状。然而,对于自发出现的濒死感觉目前了解仍然很少。

在亲眼目睹了一位手脚麻痹的病人出现濒死感觉后,尼尔森开始从事这一现象的调查研究。他知道,许多人在睡着前或者刚刚醒来后会出现类似麻醉的梦幻般的感觉,这一点给了他很大的启发。通过美国华盛顿联邦政府濒死感觉研究基金委员会,尼尔森对55位曾经历过濒死感觉的人进行研究,这些人是在车祸或者心脏手术造成外伤后出现了濒死感觉。

他同时还采访了其他没有过类似经历的人。结果显示,在经历过濒死感的人群中,60%至少经历过一次事故,事故中他们觉得梦幻和现实难以区分。没有经历濒死感的人群中,只有24%的人有过类似的感觉。这种模糊不清的时期包括了睡眠麻痹期,也有人报道出现了幻视和幻听的症状。睡眠中做梦或者处于快速眼皮跳动睡眠期就可能与现实混淆。在快速眼皮跳动睡眠期,肌肉丧失了本身的张力,感觉也变得麻痹。在这一状态下视觉的活性可以用来解释出现光束环绕的感觉。

快速眼皮跳动睡眠的产生部位在脑干区,脑干位于脑组织的较低部位,与脊髓相连控制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尼尔森认为,大脑这一最基本的区域可能诱发产生使人类不同于其它动物的特殊感觉。接下来,他希望能在不依赖于外伤就出现濒死感觉的人群中来进一步研究其发生机制。当然也不能排除其它心理或者神经因素在濒死感觉的产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尼尔森指出,他只研究濒死感觉的产生机制,至于这种濒死感产生后到底有何意义还需要其他科学家进一步研究解释。

不看不知道

梦是一种主体经验,是人在睡眠时产生想象的影像、声音、思考或感觉,通常是非自愿的。“做梦”与快速动眼睡眠(REM sleep)有关,那是发生在睡眠后期的一种浅睡状态,其特色为快速的眼球水平运动、脑桥的刺激、呼吸与心跳速度加快、以及暂时性的肢体麻痹。梦也有可能发生在其他睡眠时期中,不过比较少见。在进入深度睡眠时发生的入睡状态被认为和梦有关。

梦是一种意象语言。这些意象从平常事物到超现实事物都有;事实上,梦常常对艺术等方面激发出灵感。绝大部分的科学家相信所有人类都会做梦,并且在每次睡眠中都会有相同的频率。因此,如果一个人觉得他们没有做梦或者一个夜晚中只作了一个梦,这是因为他们关于那些梦的记忆已经消失了。这种“记忆抹除”的情况通常发生在一个人是自然缓和地从快速动眼睡眠阶段经过慢波睡眠期而进入清醒状态。如果一个人直接从快速动眼睡眠期中被叫醒的话(比如说被闹钟叫醒),他们就比较可能会记得那段快速动眼期所做的梦境(不过并非所有发生在快速动眼期的梦都会被记得,因为每个快速动眼期之间会插入慢波睡眠期,而那会导致前一个梦的记忆消失)。

一颗脑的死亡

脑死亡(brain death),听起来令人不舒服的词汇。这个概念源自法国学者莫拉雷(P。Mollaret)和古隆(M。Goulon)于1959年在第23届国际神经学会上首次提出的“昏迷过度”(Le Coma Dépassé)的概念,同时他们还报道了存在这种病理状态的23个病例,并开始使用“脑死亡”一词。他们的报告提示:凡是被诊断为“昏迷过度”的病人,苏醒可能性几乎为零。医学界接受并认可了该提法。这种认识开始了。此后,关于这种“昏迷过度”的研究重点便转向“如何确定脑死亡的诊断标准和排除脑死亡样状态”,同时提出在确诊脑死亡之前,必须排除深低温和药物过量的影响。

不少国家过去一直把“心跳停止”和“呼吸消失”作为死亡的标准。但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病人的心跳、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都可以通过一系列药物和先进设备加以逆转或长期维持。但是如果脑干发生结构性破坏,无论采取何种医疗手段均无法挽救患者什么。因此,与心脏死亡相比,“脑死亡”显得更为科学,标准更可靠。

要让社会舆论接受脑死亡的概念,关键在于建立一套准确预示全身死亡的临床标准。从医学上说,确切的脑死亡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大脑皮层的变化。大脑皮层主管人的各种心理功能,所以一旦大脑皮层死亡,思维和意识功能即不复存在;这在医学上被称为“大脑皮层弥漫性死亡(diffuse cortical death)”,据此至少可做出社会学死亡(sociological death)的诊断。第二是“脑干死亡(brainstem death)”。人体有12对脑神经从脑干发出,主管呼吸、心血管运动等重要的生理功能。现代医学认为:代表人体生命的首要生理特征为呼吸功能,其神经中枢位于脑干,因此脑干死亡可推荐作为达到死亡和死亡临界点的标准。脑干死亡后,依靠现代医疗手段所能维持的、包括残余心跳在内的部分生物学特征不再表明生命的继续存在。这就是现代医学的“4-3-2定律”——脑干死亡=脑死亡=死亡(分别为4、3、2个字)。第三是“全脑死亡(total brain death)”,即大脑皮层弥漫性死亡加脑干死亡。

一般说来,当弥漫性脑损伤发生时,大脑皮层死亡先于脑干死亡,所以采用脑干死亡作为个体死亡的判定标准,更具有保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在缺氧时,脑的各部位神经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时间分别是:大脑皮层4-6分钟;中脑5-10分钟;小脑10-15分钟;延髓或脑干20-30分钟。因为脑干死亡在时限上远迟于大脑皮层死亡,并且在判定标准上也留有充分的余地,所以更容易被公众接受。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发生全脑死亡,就应立即宣告个体死亡。医学界目前对于这一点没有争议。

不看不知道

诊断脑死亡

自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死亡定义审查特别委员会提出脑死亡判断指标以来,世界上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建立了脑死亡标准,一些国家还制订了相应的脑死亡法,但也有国家采用的是脑死亡和心脏死亡标准并存方式。

由于人工呼吸器能在病人全身其他器官都已衰竭的情况下,继续长时期地维持心肺功能,致使法学界和社会各界广泛接受这样的观点,即病人死亡的标志是起整合作用的脑功能,特别是脑干功能的全部停止。医生若要宣布病人脑死亡,必须要有引起大脑损伤的结构性或代谢性病因的证据,而且要排除一切可逆性昏迷的原因,如急性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镇静安眠药、麻醉药、精神药物、肌肉松弛剂等)、低温(肛温32℃)、严重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代谢及内分泌障碍(如肝性脑病、尿毒症脑病、非酮性高血糖脑病)及休克等。

同类推荐
  • 今天可以不说烦:拥有快乐的心理学智慧

    今天可以不说烦:拥有快乐的心理学智慧

    “烦死了”这三个字你一定说过,甚至已经成为一句口头禅,时时将它挂在嘴边,动不动就脱口而出。烦恼已经成为影响都市人健康的心理问题之一,如果无法驱走它,它将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将烦恼、忧郁、愤怒等不良情绪消除是非常重要的。快乐是驱赶烦恼的最好方法,但一些人不懂快乐,总被坏情绪占了上风,或是错误地将逃避、麻醉当成了快乐。快乐是选择,是人的行为习惯,也是自我调节的能力。寻找快乐、养成快乐的习惯悬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说话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说话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说话术》讲述的是教你怎么巧用智慧去说话。
  • 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优秀班主任心育实录

    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优秀班主任心育实录

    著名的教育学家韩风曾说过:难以教育好的学生,是没有了自尊心的学生;能教育好的学生,是有着强烈自尊心的学生。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尊重自己的学生,维护学生的尊严,注意呵护学生的自尊心。
  • 女人不狠,地位不稳

    女人不狠,地位不稳

    世界上没有穷人,只有懒人,如果你想成为富人,就要像富人一样去思考和行动。本书通过一些经典案例,为你揭开富人的秘密,让你了解富人的财富是怎样创造的。富人与穷人的差别何在?希望本书能成为一把钥匙,帮广大读者打开财富之门。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教程(修订本)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教程(修订本)

    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不同于专业课,也不同于公共课,它既不是纯粹的理论课,也不是典型的技能课,更不是单纯的活动课,而是集合了三种课程特性的融实践性、理论性于一体的课程。
热门推荐
  • 回忆录呗

    回忆录呗

    一颗想不开的小青菜。小青菜。小青菜。小青菜。
  • 逐渐崩坏的末日世界

    逐渐崩坏的末日世界

    死体危机爆发,从藤美校园逃生的我们该何去何从?绝望的困局里面,大唐龙雀沟通娲皇意志,改造出山海经异兽!群号:983853817
  • 战武巅

    战武巅

    他本是一个铁血士兵,在一次任务的执行中不幸中了敌人的包围。他宁死不降,在包围中用最后一颗子弹爆了头。他为国捐躯成了烈士,但是在另一个世界中他开始了新的征程。看地球士兵如何在异界叱咤风云。为了爱恨情仇他将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
  • 六宫无妃

    六宫无妃

    水莲乃一介宫女,无奈曾在太后身前当差,更代替太后礼佛多年,可谓红人一个,人称太后身边最有心计女。只因新帝和太后不和,回宫后即清扫太后余党,忖也是迟早的事情,因此从逃宫未遂到李代桃僵,从假怀龙种到非礼王爷。她最终成为天子元宏的小魔头,独一无二。但作为一个女人,水莲再是心计和潇洒,仍逃不过一个女人对宠爱渐失的恐惧,因为她的爱人是王,拥有天下,也属于天下人,醋妒的滋长,最终由爱生恨,鸳梦跌到谷底。就在失魂落魄,生命之光几近燃尽的时刻,另一个男人再次站到她身边——三王爷元嘉,水莲是他的小娇娃,举世无双。尽管水莲对他百般辜负……然实际却是两个此生不能相守的人不约而同地为彼此走上不同的战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妖女掳夫记

    妖女掳夫记

    宅女外加吃货的林晶晶是个网游迷,最喜欢的就是天龙八部,可是七夕那天为了做一个任务,却穿越去了游戏世界,不但让她免费得了一个大师姐之名还骗了一个武功高强的侠客及一个比牛魔王脾气还要臭的冷酷魔教教主,两位男士为了她那一腔侠女热情,陪着她闯江湖,搞出了一系列惊天动地泣鬼神的事件。寻找到自己的真爱才是回到现实的钥匙,可是谁才是她的真爱呢?最后她能否完成任务回去呢?
  • 聊斋之伏魔篇

    聊斋之伏魔篇

    这是一个神棍如何一步步成为神仙的故事。几页残卷,一张利嘴,且看他如何笑傲三界。
  • 魅邪总裁:我的天才娇妻
  • 冠绝金羽

    冠绝金羽

    石猴取经,白蛇产子,世人早知。万物通灵,非独人之一族,宇内再渺小的生物也有自己的悲欢,便如圈养待宰之鸡也希冀其身可翱翔九天,其志得寰宇同舒。争斗、厮杀、情义、互助,万物皆然,仙凡同境。身负异能,卓然同类,于命运的恶意中冲天而起,孤旅独翔,觅一安身之所,争锋逞强,绽放生命荣光。但得一切在手,复有何求?生命终点,什么才是真正想要的?
  • 斗罗之模拟武魂

    斗罗之模拟武魂

    刑天穿越斗罗大陆,得模拟武魂,从此斗罗大陆上便开始流传这么一句话。你即便可以战胜世间任何人,但是有一人你却不可以战胜,那就是你自己。而刑天,便是另一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