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186100000033

第33章 孔子见老子,有这么回事吗

孔子和老子分别是中国儒、道两大文化体系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任何一个中国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儒家和道家文化的浸染。中国文化是儒道互补的文化,实际上也就是孔子和老子学说、思想互补的文化,如果说孔子的学说为阳,那么,老子的学说即为阴。阴阳相济,不可分离,两者互成对比,互为补充。在历史典籍《史记·老子列传》、《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家语》中,就有关于孔子和老子相见的记载。一个是儒家学派的圣人,一个是道家学派的先哲,他们两人的相见,可谓是儒道两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和彼此交流的最好见证,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件盛事。

老子与孔子是同时代的人,他的年龄比孔子大20岁左右,身高9尺,长着黄色的眉须,宽大的前额,充满智慧的双眸。老子当时在周朝担任文官,负责古代图书典籍的收藏和管理。在这之前,他也做过王室要臣,但当他看到周王室日渐没落、周王对有识之士的治国之策根本不予理睬后,愤然辞官,开始了讲学活动,在周王朝成了一个很有社会地位和知识渊博的学者。当时孔子在鲁国,正是青年好学的时候,他一面讲学,一面四方求学拜师。有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向鲁国君主请示。获得鲁国君主的准许,他们就驾着车出发了,南宫敬叔陪着孔子一同前往。老子见孔子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又引孔子拜访了大夫苌弘。苌弘擅长音乐,教授孔子乐律、乐理,引孔子观看祭神盛典,考察宣教之地,考察庙会礼仪,使孔子感叹不已,获益匪浅。

逗留数日之后,孔子向老子辞行。老聃将孔子送至馆舍之外,赠言道:“我听说富贵的人送人的时候用的是财物,仁德的人送人的时候用的是言辞。而我不富也不贵,却窃取了仁德之人的名号,那我就送你几句话吧:‘一个善于思考又能明察秋毫的人,常常会遇到困难,甚至到了绝境,那是因为他喜欢议论别人的缘故;一个博学多才,很有见识的人,却常常会遭到危险和不测,那是由于他揭发了别人的罪恶所致。作为子女的应该心存父母,不应该只想到自己;作为臣子的应该心系君上,不能只顾自身。’”孔子一一谨记在心。

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孔子以龙比喻深思博学的老子,正是其内心对老子充满敬佩之情的真实流露。

《道德经》译本已近500种

在中国(西安·香港)国际道德经论坛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表示,到目前为止,《道德经》外文译本已有近500种,涉及30多种语言。作为一部拥有广大读者的古代文化典籍,道祖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既是中国道教的思想源泉,也是东方智慧的代表之一。

千百年来,传承不绝的《道德经》不仅在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流传于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国家和地区,成为人类精神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道德经》以“道德”二字为纲领,以自然无为为法要,以修身治国为旨归,以天人合一为境界。在《道德经》中,“道”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通”,通则包容,容则和谐。领悟《道德经》的思想智慧,有助于人们在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安顿身心,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摆正位置,为人们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世界提供理念支持。

道教自立教以来,一直尊奉老子为道祖,以老子所著《道德经》为基本经典,近2000年来注本众多。中国道教协会新编的《中华道藏》,即收有历史上的《道德经》注本近70种。另悉,中国国际道德经论坛主办方还编辑出版了《道德经》文物版本图录《大道流行》,共收录430个不同的《道德经》版本,包括中文版180种,外文版250种,并结集出版了包括中、英、法、俄、德、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日、韩等世界多种文字的《道德经》。

同类推荐
  • 戴建业精读老子

    戴建业精读老子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抽象的哲学著作,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被誉为“万经之王”,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戴建业教授以深厚的学养、风趣的文笔、独到的视角,用随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为大众阐释老子的思想,解读古老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逐篇精讲《老子》,讲透老子智慧。为读者解答:为什么高者应就低?为什么柔能胜刚?为什么拙能胜巧?……戴教授把老子请上前台,面对这个时代发言,拂去我们的孤独、焦虑、痛苦,帮助我们找回心灵的宁静。
  • 跟弘一法师学做人

    跟弘一法师学做人

    弘一法师李叔同,一生经历颇丰,从翩翩公子,到老师,再到道人,最后皈依佛门,可以说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传奇。弘一法师讲佛学结合实际,让佛家的思想变得生动形象、简单易懂。他讲佛学,不仅是叫我们如何学佛、做佛,也教我们如何做人。愿更多的人们,从书中进一步认识法师,于惕历自省之余获得一份清明。
  • 大学全鉴(第2版)

    大学全鉴(第2版)

    《大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两千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由此登堂入室以窥儒家之学。《大学》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对现代人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本书以《大学》中的至理名言为导言,从处世经验和人生励志的角度出发,阐发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历史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大学》这一传世经典中所包含的智慧。
  • 常识与洞见

    常识与洞见

    《竟业旬报》——“重要出发点”、《新青年》——自此“暴得大名”、《努力周报》——“忍不住谈政治”、《新月》——争人权的“斗士”、《独立评论》——“诤友”与“诤臣”之间、《自由中国》——勉为其难的“教父”、言论自由与个性发展、言论自由与人权保障、言论自由与民主宪政等等。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热门推荐
  • 拍浪

    拍浪

    有灵世界,精彩纷呈。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活法,不必随波逐流,追求那触不可及的高点。(q群684029492)
  • 守护之蜀山仙侠

    守护之蜀山仙侠

    这一世,她待君归来;下一世,他宁死守护。是宿命?是因果?她驱他下山独自面对死亡;他立于巅峰守护那片桑林。魔教大举来攻之时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 三十一天的爱恋

    三十一天的爱恋

    “三十一天,而且最好不要对她产生什么感情,否则最后受伤的只会是你”一条深巷中,一个老人对着一个目光无神的年轻人说道萌新上路,多加指教
  • 反穿逃爱:拒做城主替身新娘

    反穿逃爱:拒做城主替身新娘

    妹妹的命,死于这个人人口中的仁君皇帝手里!为复仇,她不惜铤而走险,一脱求宠,只为一夜欢好,取他首级。再次睁眼,陌生的时空,陌生的环境,还有陌生又熟悉的他。前世皇帝,今生市长?不过就是个城主!古仇今寻,我妹妹的命、我过早夭折的幸福,这一世你必偿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恒斗灵

    无恒斗灵

    平凡的少年,怎么创造奇迹?一个外地外来者,谁又了解他的内心。平淡的生活,又因为一女孩而改变。两块冰封之石,又暗藏多大的秘密?
  • 我在异世玩手机

    我在异世玩手机

    一个全家人共同穿越后,重新走到一起的故事。
  •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和家族的修仙

    我和家族的修仙

    简介好难写。一群团结可爱的人儿努力奋斗修仙的故事。
  • 慕仙大道

    慕仙大道

    三星镇中离奇的杀人案,竟牵扯出一段心酸的往事,少年再次面临亲人的离开,竟无能为力,血海深仇竟无能为力,直至深山幽谷中少女偏偏身影凭空闪现。少年陈闱得魔教惊人真诀,睥睨天下傲视苍穹,身怀真诀却引来无数道、佛、魔三路人马觊觎。一路的孤单,竟不知身后那一道影子的黯然神伤,且看少年如何逆天改命,武盛苍穹………
  • 麒麟苍穹

    麒麟苍穹

    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天下人皆负了我,我宁死不负天下之人。这个世界早已狂风暴雨,由我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