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178300000008

第8章 古代退休官吏的生活

中国古代官吏,为官时俸禄丰裕,退休后待遇优厚,如果心胸开阔,不介意于荣辱得失,脱离了仕途尘网,可以优游于世,安度晚年,甚至在文学艺术等方面有所建树。如像东汉时的太尉胡广,任公卿之位三十余年,历事安帝等六位皇帝,八十余岁方致仕,回到故乡荆州。盛弘之的《荆州记》说,这里有一条菊水,发源于荆州西部的万山丛中,两岸是覆盖山谷的野菊花,每到秋风送爽,黄英盛开,漫山遍野一片芬芳,花瓣飘落水中,使河水也染上菊花的清香。沿河山间谷畔,成为延年益寿的绝好去处,百岁老人比比皆是。胡广在河畔搭盖房屋,朝夕策杖于山野,饥餐菊水的芳洌,回顾帝京的仕途扰攘,此乐何如?(《后汉书·胡广传》)

与此类似的退隐官吏,还有五代后晋的卢损。他以户部尚书致仕,退居颍川。但他喜爱道术,嫌颍川居所逼近城镇,市声喧嚣,于是迁居阳翟山乡之中,砍除茅草,种植药材,穿着山衣野服,逍遥于林园花圃之间。有时出门访友,乘着粗陋的牛车,披着鹤毛织成的大氅,有飘然出世的神仙之乐,自称为“具茨山人”。卢损快八十岁时,又相邀同道五六人,到风景更佳的大隗山中,选择泉甘水洌、花香鸟语的山谷搭盖茅屋,作为隐居之地,发誓不再出山、复返人世。有山中樵夫遇见卢损,见他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直到后周时方去世。(《旧五代史·卢损传》)无论是两汉盛世,还是五代衰年,都有退休后寄情于山水之间、旷达自娱的官吏,这应是延年益寿之道吧。而东汉桓帝时的吴祐,因为和外戚大将军梁冀政见不合,既对当时的腐朽政治不满,也因年事已高,在河间相的任内自动弃官还乡,在家开辟园圃,种植蔬菜,每日躬耕其间,灌园不息,闲暇教授经书于门生,一直活到九十八岁的高龄去世。(《后汉书·吴祐传》)这样的退休生活,那就不仅是独善其身,而且对文化的传播多多少少作出了一些贡献。下面叙述一些中国古代著名士大夫的退休生活。

一 白居易香山吟诗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的春天,正在洛阳任太子少傅闲职的诗人白居易,终于在多年的渴望后,以刑部尚书的官衔致仕,开始了他的退休生活。这时,他两鬓斑白,已是七十一岁的老人。白居易早在三年以前,也就是唐文宗开成四年(839)的冬天,就患了风痹的疾病,发作的时候,身体虚弱无力,东西也看不清,左脚行走十分不便,衰老与疾病相随而至,诗人感到人生的悲凉,但是政务缠身,终使“眼渐昏昏耳渐聋,满头霜雪半身风”(《白居易集·老病幽独,偶吟所怀》)的诗人拟就了上奏皇帝、请求致仕的表章。

长久期待的致仕奏书终于被皇帝批准了,白居易是多么喜悦,他写下了欢欣的诗句:“长告今朝满十旬,从兹潇洒便终身,老嫌手重抛牙笏,病喜头轻换角巾。”(《百日假满·少傅官停·自喜言怀》)意思是说,我在请病假满百天以后,终于按照规定解除官职退休,在衰老之年,我早就想抛下这上朝手中拿着的沉重牙笏,如今愿望实现,仿佛连头晕的病也减轻了几分,以致可以另换一副头巾,从今以后,生活得潇潇洒洒,与世无争。他盼望着那“竹间琴一张,池上酒一壶,更无俗物到,但与秋光俱”的林下悠游的生活。(《闲居偶吟·招郑庶子、皇甫郎中》)对于亲友担心他由于官俸初罢,减少了一半收入而会手头拮据的忧虑,他也写诗宽慰他们,说自己致仕后别无所求,(《官俸初罢·亲故见忧·以诗谕之》)“补绽衣裳愧妻女,支持酒肉赖交亲”,(《狂吟七言十四韵》)一定会生活得很好。

白居易退休后的日子是悠闲的。他曾写诗自述这段时光:

寿及七十五,俸霑五十千。夫妻偕老日,甥侄聚居年。粥美尝新米,袍温换故绵。家居虽□落,眷属幸团圆。置榻素屏下,移炉青帐前。书听孙子读,汤看侍儿煎。走笔还诗债,抽衣当药钱。支分闲事了,把背向阳眠。(《自咏老身,示诸家属》)

意思是说,我现在已是七十五岁的老人,退休后每年有五十千钱的俸禄,夫妻俩足以白头偕老,和甥侄们聚居在一起,也是其乐融融。秋收时节,尝尝用新米煮粥,冬天的寒风吹起,老妻又为我换下袍子里的旧棉。退休后的日子,虽然比不上为官时候的热闹,甚为清苦,但家人能够团圆,也就是人生的幸福。闲暇时,在雪白的屏风下放上卧榻,把火炉移到帐子之前,在半睡半醒中听着孙子的读书声,侍儿端着刚煎好的茶汤轻声呼唤,该是多么惬意。心境好的时分,提起笔来写上几首别人早已索取多时而迟迟未下笔的诗。在困窘的日子,只好当几件旧衣服偿还药债。反正已经老了,不要多管分外的闲事,还是在春日的阳光下安然入睡吧。可见白居易并没有退休后的失落与愤懑,而是顺其自然,以闲适为乐。

白居易是一个达观的诗人,也是好交游的诗人,他的退休生活并不仅限于家居,而是足迹遍布洛阳城乡,他“或伴游客春行乐,或随山僧夜坐禅。二年忘却问家事,门庭多草厨少烟。庖童朝告盐米尽,侍婢暮诉衣裳穿。妻孥不悦甥侄闷,而我醉卧心陶然”。(《达哉乐天行》)没有钱,就把从前所置的园田和房子一一卖掉,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但金钱的烦扰,却并不能破坏诗人的陶然心境,这恐怕是白居易能安然享受退休生活,也能成为历史上的大诗人的重要因素吧。

不过,最令当时与后世士大夫们倾慕的,还是白居易在洛阳与其他退休老人的聚会。名城洛阳,是唐代许多致仕官员的隐居之处,与他们的诗酒交游,使白居易的退休生活更为丰富多彩。在一个冬天的黄昏,白雪飞舞,朔风劲吹。而在诗人的书房中,却是一派烛光融融的欢愉景象。白居易与好友刘禹锡,以及另外两位致仕老人裴宾客和王尚书正在会饮。在与会的四位老人中,诗人刘禹锡已经七十岁,裴年九十余,王年八十余岁。白居易举杯感叹说:“今天在座的四个老人的年龄,共有三百岁。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们这样的欢会,恐怕也是人间稀有的啊!”大家齐声感叹,在烛影摇红中欢醉达旦。(《雪暮,偶与梦得同致仕者裴宾客王尚书饮》)

与朋友的交游,使白居易感到喜悦,好友禹锡虽不能久留东都,但洛阳白发诗友,仍可足供闲暇的交往。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的三月,正是“春城无处不飞花”的美景良辰,白居易邀请六位已经退休的老人,到洛阳履道里自己的宅中举行“七老会”。那天正是仲春时节,白居易家居的花园内,虽无奇花异草,却也是一片浓浓的春意,柳枝垂绿,群芳吐卉,七位老人的座位就铺陈在庭院中。大家互序年齿,结果与会者中,年龄最长的是前怀州司马胡杲,已有八十九岁。以下的分别是以卫尉卿致仕的吉皎,年八十六岁;前右龙武军长史郑据,八十四岁;前慈州刺史刘真,八十二岁;前侍御史卢真,八十二岁;前永州刺史张浑,七十四岁;以及七老会的主人,以刑部尚书致仕的白居易,也已经七十四岁。七老的年龄合计为五百七十岁。白首老翁们相顾感叹,这样的盛会人世难逢。邀请赴会的另两位客人秘书监狄兼□和河南尹卢贞,年龄虽不到七十,也为之赞叹。宾主举杯,在花间水畔共祝盛会。白居易的侍婢小蛮宛转低唱,樊素翩然起舞,为老人们助兴。白居易诗兴大发,当场吟咏:

七人五百七十岁,拖紫纡朱垂白须。手里无金莫嗟叹,樽中有酒且欢娱。诗吟两句神还王,酒饮三杯气尚粗。嵬峨狂歌教婢拍,婆娑醉舞遣孙扶。天年高过二疏傅,人数多于四皓图。除却三山五天竺,人间此会更应无。(《白居易集》卷三七)

七个年龄共有五百七十岁的老人,当年都曾是穿着朱红官服、佩紫金鱼袋的公卿,而今却都垂垂老矣,只剩下胸前的飘洒白须。不要为眼前的窘迫年月而嗟叹吧,人生在不得意时,同样要在美酒中寻求欢娱。吟成两句好诗,俨然就是无冕之王;饮过三杯美酒,仿佛又回到少年时光。老头子照样可以狂歌起舞,侍婢轻敲牙拍伴唱,孙儿却想上前搀扶。汉代的商山四皓与功成身退的疏广疏受叔侄,也无法与今天七老相聚媲美。我想,除去海上仙山中的神仙与佛家的西方乐土,在人间恐怕难以有这样的欢会呀!

白居易当时常来往于洛阳龙门的香山,七老之会以后,诗人又邀请高僧如满和致仕老人李元爽参加聚会。每到秋高气爽,九老登香山,饮菊花酒,遥望洛阳宫阙,顿觉淡泊名利、优游林下的致仕生涯,是多么惬意。当时人称他们为“香山九老”,这可以算是唐代士大夫老年生活的极致了。

二 裴度、张齐贤养老午桥庄

洛阳自古多名园,闻名天下。唐宋时期的午桥庄,更因为前后两代名相裴度和张齐贤在此养老而增色不少。

裴度是唐代名相,曾辅佐宪宗削平淮西藩镇之乱。据说,他的威名不仅使藩镇望而生畏,而且远播于四夷。当时人说,他的威望功业,只有平定安史之乱的中兴名将郭子仪能与之相比,甚至于超过了东晋时安定江南的贤相王导和谢安。他“出入中外,以身系国之安危,时之轻重者二十年。凡命将相,无贤不肖,皆推度为首,其为士君子爱重也如此”。(《旧唐书·裴度传》)但是,唐文宗太和末年,裴度已年近七十,昔日的雄心,已经被宦官专权、士风日下的现实消磨殆尽,他终于决心退隐。太和八年(834),他以东都留守的闲官,离开了纷扰的帝都,退居洛阳。

洛阳集贤里是唐代达官贵人的聚居之地。裴度在这里买下一所宅第,构筑自己的晚年栖身之所。他在这里修筑假山、开挖池塘、栽种竹木花草。第二年春天,集贤里裴度宅第内亭台高耸,水榭临波,桥阁飞渡,岛屿回环,繁花似锦,竹木葱茏,成为东都的胜境。文人雅士,纷沓而至。裴度又在郊外的午桥创设别墅,在这里广植花木,万绿丛中,创建凉台,夏日与二三诗友游观其上,暑气顿消,四周绿阴平旷,命名为“绿野堂”。堂前碧水回绕,成为避暑胜地。裴度常与诗人白居易、刘禹锡在午桥庄酣宴终日,对酒高歌,议论风生,以诗酒琴书自乐。(《旧唐书·裴度传》)刘禹锡曾在诗歌中描述裴度的这段生活与自己的感想说:

蔼蔼鼎门外,澄澄洛水湾。堂皇临绿野,坐卧看青山。位极却忘贵,功成欲爱闲……好客交珠履,华筵舞玉颜。无因随贺燕,翔集画梁间。(《刘宾客集·奉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事》)

意思是说,裴度所筑的午桥庄绿野堂,在洛阳城定鼎门外的洛水岸边。在这里,无论是堂中高卧,还是花间小坐,都能看到远远的一抹青山,登堂举目四望,洛阳城郊一片无边的绿色原野,更令人赏心悦目。主人拥有高位,却能放弃贵宠,功成身退,享受这人生难得的闲暇之乐。有好客的主人,就有风雅潇洒的宾客。在这华筵初开、娉婷的歌喉响彻行云时,我好像前来贺喜的春燕一样,在雕梁画栋之间对主人道一声祝福。当时的洛阳名士,都从裴度遨游于诗酒之间。这种富有情趣的半退休生活的名声,甚至远远传到了京都长安,每逢有人士从洛阳还京,觐见皇帝时,唐文宗总爱先问一句:“卿近来曾见到裴度吗?听说他很惬意呀!”(《旧唐书·裴度传》)

无独有偶,一百七十年后,午桥庄又迎来了另一位退休的宋代名相张齐贤。齐贤在北宋初年,以布衣之士献策于太祖赵匡胤马前,深得太祖赏识,曾对宋太宗说:“我幸西都,唯得一张齐贤尔!”他出仕后,曾四次出任宰相,九居尚书之位。“康宁福寿,时罕其比。”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齐贤年已七十,以司空之位致仕,(《宋史·张齐贤传》)归老于他的家乡洛阳。齐贤慕裴度之名,以积蓄购得午桥庄,准备在这里优游卒岁。白云悠悠,物换星移。据宋代文莹的《玉壶清话》说,午桥庄已经荒废,齐贤重新开凿水渠,引来清碧的洛水,环绕在绿野堂前,庄内再植花木,使朽栋蛛梁的午桥庄,又焕然一新。齐贤与二三故友每天乘着小车,让侍女们推着,在绿阴丛中悠然垂钓。鱼儿上钩,则相与欢笑,拿出携带的美酒,举觞一醉。他又在庄门贴上一则启事说:“老夫已毁裂轩冕,或公绶垂访,不敢拜见。”意思是说,我现在已经脱离政务退休,如有官府登门造访,恕不拜见,以免扰乱宁静的生活。

张齐贤也常到洛阳郊外踏青。他让人造了一张轻便的卧榻,随身携带。每当春和景明、绿茵满地之时,漫步郊野,倦则命从者把卧榻置于树阴下,举目四望,禾苗离离,田野青葱,农夫荷锄其间。齐贤把酒临风,不觉酣醉,一觉醒来,夕阳在山,方尽兴而返。他曾写诗给故人描述退休生活说:“午桥今得晋公庐,花竹烟云兴与余。师亮白头心以足,四登两府九尚书。”(文莹《玉壶清活》卷三)意思是说,能在唐代名相裴晋公的故宅中度过晚年,日日与鲜花翠竹为伴,卧看晨烟暮云,兴味盎然。我虽然已白发苍苍,回顾此生,四登相位,九至尚书,还有谁能像我一样吗?人生到此,也应心满意足了。唐宋两位名相,都在这里度过晚年,午桥养老成为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后的理想与追求。

三 文彦博洛阳耆英会

北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又一经济文化的高峰。宋太祖赵匡胤要他的后代子孙在继承帝位后,不杀士大夫,并刻石为誓。官员的俸禄也十分丰厚,“故入仕者不复以身家为虑,各自勉其治行,观于真、仁、英诸朝,名臣辈出,吏治循良。”(赵翼《廿二史劄记·宋制绿文厚》)成为宋代的全盛时期。当时的士大夫在退休后,待遇自然十分优厚,优游卒岁,以此为乐。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八十岁的宋代名臣文彦博以太尉的官位任东都洛阳留守,实际上不预政事,过着半退休生活。他十分追慕唐代白居易退居洛阳时,召集九老会,香山赏菊吟诗的盛事。这时,恰值另一个当时的名臣富弼以司徒的官位致仕,回到洛阳。彦博前去拜访富弼,倾谈之下,两人的想法一拍即合,决定招集退休在洛阳的年高德劭的公卿大夫,按照白居易的故事,轮流置酒赋诗取乐,称为“洛阳耆英会”。(《宋史·文彦博传》)

消息传出,曾经在朝廷为官的古稀老人们策杖扶老而至。其中年龄在七十岁以上的有十一人,除文彦博和七十九岁的富弼外,还有七十七岁的前司封郎中席汝言,七十六岁的朝议大夫王尚恭,七十五岁的前太常少卿赵丙,秘书监刘几和卫州防御使冯行己,七十二岁的前天章阁待制楚建中和朝议大夫王慎言,七十岁的太中大夫张问和前龙图阁直学士张焘。众老相聚,济济一堂,东都人士传为盛事。当时七十一岁的宣徽使王拱宸在大名府任职,得知此事,羡慕不已。于是,写信给文彦博,表示愿意前来参加耆英会。而另一位闲居的有名政治家司马光,因受到权臣的排斥而正在洛阳著《资治通鉴》,当时还未满六十岁。但文彦博素来十分看重他,特别用唐代九老聚会时狄兼□未满七十岁也被邀请的典故,邀请司马光入会。司马光再三推辞,彦博不允。因此,耆英会共有十三位老人参加。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春天,在洛阳的风景名胜之地资胜院佛寺中,建筑起了一座精美的楼堂,楼前的匾额上大书“耆英堂”三个大字。这是文彦博为老人们聚会而捐资修建的地方。步入堂中,迎面墙壁上,悬挂着画家郑奂绘制的十三位老人像,按照年龄高低排列。文彦博因是耆英会发起人,又是洛阳的名义最高行政长官,成为当然的第一次宴会的主人,他借富弼的宅第,在轻歌曼舞中宴请诸老。以此为始,诸老轮流做东。(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四)

宋代著名理学家邵伯温,也是洛阳人。他在《邵氏闻见录》中说,宋代洛阳游乐之风甚盛,每年正月赏梅,二月桃李杂花盛开,而三月牡丹开放,更吸引无数游人。耆英会每于花木盛处宴集,牡丹中“姚黄”、“魏紫”为花中极品,诸老插花于头,名花与白发相映,不减少年狂气。在园亭胜地之间,诸老须眉皓齿,衣冠伟岸,举酒赋诗,谈笑自若,俨若神仙中人。每当锦筵初开,丝竹交鸣,盛妆侍女,献舞樽前,更添清兴。引来都人士女层层围观,不禁称羡。秋月春风,樽前月下,洛阳的名园古刹,水竹亭林之胜,无处没有留下耆英老人们的足迹。宋代士大夫退休林下之乐,正似如此啊!

四 乾隆帝举行九老会

唐代九老会的流风余韵,不仅使后世士大夫们纷纷效法,甚至让清代的乾隆皇帝也想附庸风雅。乾隆二十六年(1761)的秋天,他下诏举行九老会。选择在朝的王公大臣年龄最长者九人,共六百七十七岁;又选在朝的武臣九人,年龄共七百二十二岁;最后是退休的大臣九人,共七百零四岁。三组老臣共二十七人,也称为九老会。乾隆皇帝见到这些白发苍苍的老臣鱼贯而入乾清宫俯伏谢恩,不禁飘飘然有超乎于唐宋诸贤之上的感觉了。

北京西郊外的香山,是清代皇家风景胜地,离宫别苑,极目远望,峰峦层叠,山明水秀,尤其是深秋,遍山红叶,染得霜林如醉。乾隆二十六年的这个秋天,香山迎来了二十七位须发尽白的老人,他们都身着官服,头戴官帽,上面的花翎和红宝石,显示了官位的崇高。这就是九老会的诸位老臣,由乾隆皇帝御赐以游览香山的恩惠。这里与洛阳郊外龙门的香山,相去千里之遥,但漫步于红叶林中,香炉峰下,官差开道,侍臣迎接,奉旨题诗,这种皇家钦赐的风光,恐怕是白居易等唐代洛阳香山九老所无法梦想到的吧。(《清朝通典》卷五七《礼·嘉七》)

乾隆三十六年(1771)秋天,乾隆皇帝因为举行皇太后八十大寿庆典,下诏重开九老会。这次九老会,遵从十年前的先例,选择在朝王公大臣九人,共六百八十八岁,武臣九人,共六百八十五岁,致仕老臣九人,共七百二十九岁。乾隆再次赐予九老们以游览香山的恩赏。古老的香山又迎接白发老人,但奉旨游山,与白居易九老在洛阳香山无拘无束遨游的人生至乐,怎么能同日而语呢?

同类推荐
  • 思想课堂-心灵笔记

    思想课堂-心灵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安徽母教故事

    安徽母教故事

    本书是安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安徽传统母教资源与和谐家庭建设”课题的学术成果。书中选取了安徽自三国至近代历史上25位优秀母亲的故事,讲述她们如何以自己出众的人品、明达的思想、得体的教育方式,为子女的成长打下坚实的人生基础,培育出诸如刘惔、嵇含、吕希哲、方以智、张英、张廷玉、胡宗绪、凌廷堪、梅曾亮、姚莹、胡适等众多精英人才。本书通过发掘安徽母教资源,有助于建设和谐家庭,培育出更多的中华栋梁之才。
  • 智慧诚信

    智慧诚信

    本书所写的,都是我们民族光辉历程中的关于智慧、诚信的一部分优秀人物的故事。这些人和事,是我们中华民族美德的形象体现,千百年来感染、教育、鼓舞了无数的人。可以让小读者在阅读中悟出做人的道理,快些成长为国家的栋梁,成为民族精神的传人。
  • 中国人的吃

    中国人的吃

    有人说中国的文化是饮食文化,西洋文化是男女文化,可见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古代即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中国是出美食家的国度,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令全世界惊叹。孔子堪称第一位美食家,他率先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口号。本书作者从个性化的角度,对中国人的饮食进行了剖析,力图透过饮食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菜肴、小吃作了生动的描述,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休闲读物。
  • 一走就是几万里

    一走就是几万里

    《一走就是几万里》是一部对古典名著《西游记》充满趣味与现实意义的解读。在知名媒体人陈思呈眼中,《西游记》一点不正经,简直八卦感爆棚!满纸的神仙妖怪充满了人间情怀、市井趣味,交织着世故和童心:还是不要和孙悟空做朋友;我们都小看了沙僧;唐长老的真面目不忍直视……相反妖精们则可爱多了,“坐而论道”的妖怪翩翩魏晋风骨,“痴心”的黄袍怪被负心的公主欺骗到死终究没能看透红尘,“草根妖精”白骨精唯有被孙悟空一棍打死,才有机会“中国著名”……认真读完本书的收获:智力5,懂人情世故哦。陈思呈,1976年11月出生,作家。从事专业写作。已出版图书《我虚度的那部分世界》、《每一眼风景都是愉快的邀请》,《神仙太寂寞,妖怪很痴情》等,新书《一走就是几万里》马上上市。在多家主流媒体如《南方都市报》、《美文》、《瞭望东方周刊》等长期开设专栏。“腾讯大家”签约专栏作者,“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文风独特,视角刁钻,均受到读者热烈欢迎。
热门推荐
  • 依旧眉眼如初

    依旧眉眼如初

    一时欢喜,一世惦记阮软从小就喜欢跟在许迟的后面,并要励志成为许迟的老婆,某天阮软问许迟:“你到底喜不喜欢我?”许迟斜了她一眼“……”这能不喜欢嘛,也就阮软这个蠢货看不出来罢了。
  • 孙公谈圃

    孙公谈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i先生

    i先生

    她国庆放假也在7点多到教室自习,是他打破了这种安静与孤独:“嘿,吃早餐了吗?”像一道光一般。他于她是救赎温暖,他于她是劫难,她于他是八百二十六万三千五百六十三人中最特别的一那个身影。很多事情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你只能接受遇见,无法接受离别。
  • 中国应该对美国说“不”

    中国应该对美国说“不”

    近20年来,中美双方实力的变化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经济结构变化的结果。在全球一体化时代,资本超越国界,把全球作为一体,对资源加以重新整合配置以求得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和利润最大化,改变了以往以国家为主体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全球经济结构。
  • 总裁说好的高冷呢

    总裁说好的高冷呢

    “我们玩S‘M吧,这样你就可以欺负我了。”“谁要欺负你啊”兰静欲哭无泪,这人要不要这么重口的?他究竟是看上了自己的哪点,她改还不行嘛?
  • 从梦里吹来的风

    从梦里吹来的风

    时常,我会想要那样闲适的生活,一家杂货奶茶店,一张小床,一台风扇,一道窗帘,外架一个书摊,内放一台电玩,一棵缠藤树,一个秋千,猫爬过屋檐,三两株仙人掌,几盆多肉争艳……卖冰糖葫芦的小贩不时走过,嬉戏的幼童相伴回家……
  • 西山法师

    西山法师

    天地天地天地天地天地天地天地天地天地天地天地天地天地天地天地天地天地天地v
  • 摊牌了玩家是我小弟

    摊牌了玩家是我小弟

    【2020虚拟游戏参赛征文之一!】我摊牌了!你们都只是我的工具人!随着刘黎在游戏平台上面挂出一些特别的‘游戏’的时候,整个世界。。。都炸了!刘黎看着末日废土——丧尸的世界,喃喃的说道:“这个世界只能进一千人啊?希望玩家们给力一点哦。”“这个游戏简介怎么写?有了!打通游戏或者对游戏进程造成重大影响者,可以获得丰厚的奖励!”【本书为摊牌流、幕后黑手流,你以为你打的是游戏?不,那只是我给你的借口!(已有即将完结百万精品科幻小说《电影世界附身术》!)】
  • 红流纪事:历史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红流纪事:历史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丛书所选之“重大事件”,只选择了民主革命28年历史当中30件大事,力求通过这30件大事大体上涵盖中共党史基本问题的主要方面。这首先就遇到了选取哪些事件最为合适的问题。就我们的水平而言,很难说就一定能够选得那么准确、恰当。但总体设想是,应以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业为主,有的也可侧重总结某些历史经验或教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