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167300000074

第74章 未来之星

匈奴对汉朝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前面几章中围绕匈奴的问题就引出了不少的人物。而本章的主人公,亦是从匈奴的问题中脱颖而出的人才之一,此人便是被称为“智囊”的晁错。

晁错在汉景帝朝是数一数二的能够影响皇帝决策的大臣,他被汉景帝刘启奉为老师,在景帝朝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其中就包括震动汉朝历史的七国之乱。不过在汉文帝朝,晁错可没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和重要性。但他依旧还是展露了一些自己在政治上的锋芒,渐得汉文帝的赏识,为他日后的仕途重用奠定了基础,堪称此时汉庭上的未来之星。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了解汉文帝朝时的晁错。

晁错是颍川人,年轻时曾跟随一个名叫张恢的人学习申不害和商鞅的学说。申不害和商鞅都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曾分别帮助韩国和秦国改革,使它们走向富强。因此,晁错年轻时主要是学法家学说的。

但这并不表示晁错是一个纯粹的法家人物,他的思想还深受儒家学说的影响。据史书记载,晁错步入仕途,就是依靠他的文学才能,也就是非常善于写文章这个特长,他因为这个技能而当上了太常掌故(太常是主管祭祀的官员,太常掌故是太常的属官,也就是他的副手,类似于现在的实习生)。

后来,晁错得到了一个“出国深造”的机会,他被派往齐国去向一个名叫伏生的人学习《尚书》。伏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很重要的人,因为他是保护中国文化典籍的功臣之一。秦始皇时期实行“焚书”,一些先秦典籍都被烧毁了,但现如今我们仍能看到先秦典籍,这和当时一些人舍命保护文化典籍有关,伏生便是其中之一。他曾是秦朝的博士,秦始皇下达焚书令的时候,他冒死偷偷将一批《尚书》(他当时应该是主研《尚书》的人)藏在了墙壁里。后来秦朝灭亡,汉朝建立后便废除了秦朝的焚书政策,伏生这才敢把书拿出来。

可由于时间太长,古代的书写工具又不是太好,藏在墙壁中的《尚书》有所毁损,只剩下29篇仍然完好。于是伏生便拿着这些保存下来的典籍,同时靠着自己的记忆,招收学生传授《尚书》,希望让其流传下去。汉文帝时,刘恒在全国召集学者,在《尚书》研究领域的权威学家伏生也在应招之列,不过因为伏生此时年纪很大,有九十多岁了,不便前往,于是刘恒便选派了一批资质较好的年轻人去向伏生学习。晁错便在特派人员之一。

晁错也的确很有本事,在众多学习者中,他的成绩最为理想。后来《尚书》学习完毕,回到朝中的晁错就像汉文帝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他把自己对《尚书》的理解和研究一五一十的告诉刘恒,刘恒听后十分满意(不过估计刘恒听的似懂非懂,因为尚书实在是太深奥了……)。于是,他给晁错升了职,让他做了太子舍人,之后又做了门大夫(这两个都是太子的属官,也就是让晁错辅佐太子,这是一个官职虽然小,但意义重大的职位,因为它直接可以和未来的皇帝搞好关系)。同时,让晁错兼任博士。

在担任太子属官和博士的这个时期当中,晁错便十分犀利的针对太子的问题向当时的太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提出了建议。他写了一篇文章,名叫《言太子宜知术数疏》。在这篇文章中,晁错对刘启说道,一个君主之所以能够建立流传千古的伟业,主要的原因便在与他通晓术数,也就是治国的策略和驾驭臣下的方法(这一点体现了晁错的法家思维)。因此,晁错十分不赞同现如今对太子的教育方法。现在太子的学习主要集中在文化学习上,也就是所谓的背空文,说大话,这一点实用性也没有。因此,他建议文帝和太子,平日里多选择一些切实可用的理论和贴近实际的权术之学来教导太子,这样才能帮助太子日后更能准确精炼地处理政事。

刘恒看到这篇文章之后,觉得晁错说的挺有道理,于是便同意了晁错的建议,改变了太子的教育方法。而作为提出这套主张的晁错,则是最适合如此辅佐太子的人选。因此,晁错凭借《言太子宜知术数疏》,当上了太子家令(是太子属官中较为重要的一职,主要负责处理太子宫中的事务)。而晁错在日后辅佐太子的过程中,经常帮助刘启解决问题,出谋划错,对刘启的成长起了很大的帮助,因此刘启对晁错非常的信赖和重用,并称其为“智囊”,这为晁错在景帝朝受重用打下了根基。

汉文帝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169年,匈奴小规模地侵扰汉狄道附近。然而,对当时而言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陇西百姓自发组织的一小股民兵竟然成功打退了此番匈奴的入侵,杀了不少的敌人。此举立刻在全国引起轰动,大家都为胜利而欢呼。晁错看准这个机会,再次给刘恒上了一道奏疏,史称这道奏疏为《言兵事疏》。

《言兵事疏》全文较长,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其大意。在这封奏疏中,晁错先从历史事件中举例。他说自古和匈奴作战,有“必胜之将,而无必胜之民。”向汉文帝突出行军打仗要用良将的重要性,并指出狄道百姓战胜匈奴只是偶然事件,不能以偏概全,对匈奴还是得时刻保持警惕。

紧接着,晁错又从几个方面来论证,怎样才能使良将打胜仗。晁错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证。

第一个方面,是从地理条件来论证。晁错指出,在山地丘陵等崎岖地貌作战的话,应该以步兵为主。而在平原旷野,战车和骑兵的杀伤力更大。这就给行军打仗指出了一条明确的道路,也非常实际。

第二个方面,是从武器装备的条件来论证。晁错详细地指出,遇到什么地形应该用什么兵器,这又是从战争的实际情况来分析,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战斗力。

第三个方面,是从士兵训练的情况来论证。晁错在奏疏中说道,大胜仗最重要的条件之一,便是士卒要受到严格和良好地训练。这个训练不单只身体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如果士兵没有受到良好地训练,那一切都白搭,即使有再好的将军,再好的天时地利,再好的武器装备,也一样会打输。

因此,从这三个方面来论证,晁错就向文帝建议要从这里找到提高军队战斗力的突破口。同时,晁错也在奏疏中给了几条具体如何与匈奴作战的方法。例如,晁错指出匈奴由于尚武的习俗,士兵几乎个个都是“武林高手”,汉军和他们正面交手会吃很大的亏。因此,晁错建议汉军不妨发挥自己人多的优势,“以十打一”,这样即使匈奴人再厉害,也会必败无疑。还有,汉军可以充分利用归附汉朝的少数民族,。汉的北方边境有不少人的习俗和匈奴是一样的,汉军可以招募他们利用他们和匈奴交战,这样又会多很多的胜算。

《言兵事疏》是晁错精心准备与思考良久的一篇有关军事论述的文章,它切中了当时汉军战斗力低下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有效的解决办法,因此奏疏一上到汉文帝手上,刘恒看后便大家赞赏晁错的建议,并立刻采纳了。

通过《言兵事疏》,晁错希望步入政坛的愿望得到了第一步的实现,他终于可以参与到国家大事的讨论和建言中来,这给晁错以很大的精神鼓舞。于是,晁错紧接着,又给刘恒上了两道奏疏,分别是《守边劝农疏》和《募民实塞疏》。

这两封奏疏的大致内容依然是针对匈奴的,而晁错在其中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那就是“徙民戍边”。

秦汉时期的边防一带人口较少,几乎只有驻军在那里生活,晁错认为这就造成了汉在那里立足不稳的局面,以至于匈奴一来就容易丢失。那么,这该如何解决?

晁错建议到,不妨从内地招募百姓到边境一带定居,从而加强朝廷对该地的控制。不过,这是很难实现的,因为没有人愿意到当时的边远地区定居的。所以,朝廷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要强硬与安抚两手抓。迁徙是必须的,但朝廷会给愿意迁徙的百姓一定的经济补偿,例如迁徙到边境后衣服、住房、耕作工具等,都有政府提供,一直到他们能够自力更生,完全定居下来为止。

这样一来有什么好处?当边境有汉朝百姓定居,那里逐渐发展起来的话,中央对边境的控制力就会加强,而不必动用大量的军队前去戍守。一旦匈奴入侵,不但会有汉军前去抵抗,当地的百姓为了保家卫国也会投入战斗,这样便能大大减缓匈奴的破坏。这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而且当地百姓也可以免费为政府服徭役来修筑防卫工程,这更是有利国家的事。

但其中也透露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当大量的移民抵达边境之后,政府负担不起他们的补偿怎么办?晁错针对此又上了一道奏疏,名叫《论贵粟疏》。晁错在疏中建议,针对边境移民的补偿,可以将其转移部分让内地百姓负担。国家可以下达一项命令:如果谁愿意运送自家的粮食志愿“北部大开发”的话,可以给你升一级的爵位。

爵位在当时就是一个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升一级爵位意味着你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政府服务和特殊待遇,因此对百姓有着很大的诱惑性。所以,虽然百姓对粮食看得很重,但还是有不少家庭稍微富足的人愿意运送粮食去北方,这样就大大缓解了政府补偿移民的压力。

因此,刘恒再一次很赞赏地接纳了晁错的意见。在接连为国家提出了这么多优秀地建议之后,汉文帝刘恒提拔晁错中大夫,主管朝廷的论政大事。晁错俨然成为了日后朝廷的一颗未来之星。

然而,正是这颗通过政治步入仕途的未来之星,却没有得到一个好的下场。日后晁错在汉景帝朝力主推行激烈的削藩政策,从而引发汉朝第一次大规模的内乱——七国之乱!晁错自己也最终为了自己的梦想(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帮助大汉走向富强)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同类推荐
  • 假陵险

    假陵险

    这是讲专门寻找民间宝藏时发生的各种稀奇古怪,紧张刺激的一个个的小故事
  • 我在大唐造假的日子

    我在大唐造假的日子

    内容看名字和类型就知道了。这是一本没有创新的小说,是一本不是在写套路,就是在抄套路的小说,因为它真香。每天只有一章(更字不好听),还不能保证。因为本人是手残,有灵感还好,没灵感会直接卡文,写不出来。至于都这么惨了我为什么要写小说,纯粹想写就写了。脑阔一闪一样都不管。
  • 我在大明玩魔法

    我在大明玩魔法

    嘉靖四十四年,苏晓穿越而来,带着一根叫老三的魔法手杖。这是平淡无奇的一年。天下还没有太子,裕王还在惶惶度日。徐阶拜阁入相,带来了高拱和张居正。海瑞上疏《治安疏》,震动朝野。轰轰烈烈的隆万改革风云际会的万历三大征决定命运的萨尔浒之战诡秘疑云的梃击案和红丸案在这个时代,成为一代大魔王吧
  • 重铸大商

    重铸大商

    朝纲不振,诸侯蠢蠢,这是我的王朝。酒池肉林,昏庸残暴,这是我的一生。重生成纣,肆写人生。朕统殷商,谁人可争。愿天佑我殷商,护我社稷。朕当重铸大商,定万世之基,不负众生所托。
  • 南国大诏

    南国大诏

    天宝七年的中国版图之上,大唐、吐蕃、南诏三雄并立。十二年前,南方少数民族国家南诏,新君登位,国邦几定,政权飘摇。南诏为保生存与吐蕃和亲,不料公主遭奸人构陷,受尽凌辱。一位京城皇子,私夺兵符,发兵吐蕃救公主,南诏七万英魂战死金沙江。十二年后,皇帝膝下六个皇子和一位公主,围绕至高皇权展开夺嫡,社稷混乱,民不聊生。隐藏着巨大身世之谜的西山医阁阁主周夫子,书生样貌,智谋无双,一路伴随大理寺纠察使彭辉,拨弄风云、搅刹乾坤,斗尽万险千难,最终辅佐明君上位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待你许久未见归来

    待你许久未见归来

    你是年少的欢喜,喜欢的少年是你——宋沅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等你——唐轩不是所有的暗恋终会有结果,总有没能坚持到最后的。﹊﹊﹊﹊﹊﹊﹊﹊﹊﹊﹊﹊﹊﹊﹊﹊﹊﹊“唐轩,我们以后还会再见吗?”“宋沅,我们啊,以后有缘再见”虽然说是有缘再见,可两人都等了对方一生。有些东西,真的挺无能为力的,留不住。唐轩没能留住宋沅,宋沅同样没有等到唐轩。宋沅常说,她等着唐轩回来和她道歉。只不过半生过去,一直没等到罢了。﹊﹊﹊﹊﹊﹊﹊﹊﹊﹊﹊﹊﹊﹊﹊﹊﹊﹊﹊﹊
  • 带着穿越系统闯异界

    带着穿越系统闯异界

    从前有个少年叫林钥,他带着系统重生了,系统里有个精灵,叫女王大人。系统可以推演出世界让他穿越,获得力量。偷星九月天>学园默示录>妖尾>火影>???
  • 庶女弑王妃

    庶女弑王妃

    前世荣华一场,不过云烟,转瞬,嫡妹夺走属于自己的一切,自己最终却只落得葬身火场。重来一世,自己为报仇,不惜一切,明知危险,却与第一次见面的他合作。嫡母,嫡妹相继得到报应,自己却得知身世有异,一次次经历中,也结识了自己爱的,恨的人。【片段一】“夏侯思微,既是你先提出的,你日后若是反悔,我便剥了你的皮囊做灯。”月光下的男人,如王者,如恶魔,明知危险,却依然扑向他。【片段二】“思微,你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一段时间不见,你我像陌路人一般。”“殿下,当日我问过你,是权利重要还是亲人。你既已做出选择。道不同不相为谋,你我还是相逢不相识的好。”【片段三】“夏侯思微,我给过你体面和风光,既然你自己不珍惜,非要如此。今日也就怪不得我了。你恨我也罢,爱他也罢,只要你现在是在我身边,就够了。”
  • 给你的糖

    给你的糖

    离我最近的是你,离我最远的也是你,后来我终于明白,所有的悲欢都是我一个人的灰烬……我从不喜欢迁就,可为你,我却用真心妥协了很久……爱到拱手相让,你说难过不难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王不是魔王

    魔王不是魔王

    这是哪里?我又是谁?是你救了我吗?魔王的继承者失忆,来到人界,遇到一个蓝发女孩,会发生一段怎样的故事?
  • 文学与人生

    文学与人生

    该书以“中外世界文学名著赏析”为副题,涵盖《红楼梦》《匹克梅梁》《西游记》《哈姆雷特》《悲惨世界》《三国演义》《老人与海》和《水浒传》等中外名著。作者在导言部分便开宗明义,对文学与文学的功能做了界定,阐明了人和人生、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 BOSS太腹黑:爆宠通灵师

    BOSS太腹黑:爆宠通灵师

    鬼知道是什么样的通灵师×鬼知道是什么样的男主无人设,所有人设都涉及。其中涉及鬼故事,胆小者请点×谢谢!
  • 洪荒蚩尤传

    洪荒蚩尤传

    我名蚩尤,什么,你问我何时和黄帝大战?不,各位大人,时代变了,我不是涿鹿大战的蚩尤,而是要改变巫族命运,敢于道祖争锋的蚩尤。至于人族,小老弟呀,你还是往后靠靠。
  • 武源天下

    武源天下

    本是意外死亡的少年,被系统选中重生到异界。却因系统沉睡,而受人欺凌。觉醒之日,便是开始了一场与当世无数强者相争峰的逆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