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161400000009

第9章 掌控自然的努力——中国巫术(6)

“幽都”,即地下;“土伯九约”,按郭沫若先生的解释,是指掌管地下九层地的九个土伯。魂暂时离开肉体,是为睡眠或昏迷;魂永远离开肉体,即为死亡。由此,自古以来盛行招魂巫术,即企图通过一定的巫术仪式把离去的魂招回来,使病者痊愈,死者复生。屈原像《礼记·礼运篇》对招魂巫术作了描述:“升屋而号,告曰:皋某复。”疏:“皋,引声之言。”呼叫某某回来。“复”即为招魂,招死者之魂复归躯体。人死之后,“体魄则降,知气在上”,“知气”就是魂,魂既在上面,所以招魂时要由死者的亲属或侍者拿着死者的上衣(如外衣、官服、睡衣等)登上屋顶,面向北,一面挥舞死者的衣物,一面呼叫死者之名,一般要呼叫三声:“某某回来吧!”然后以死者的上服覆尸,冀其复生,若仍不复生,才举行丧礼。《礼记·檀弓下》说:“复,尽爱之道也,望反诸幽,求诸鬼神之道也。”生者不忍心亲人死去,祈求鬼神,作最后一次挽留,望死者之魂从幽阴处复归,这就是招魂的目的。

解放前在甘肃一带流行的招魂巫术,其方法也大同小异:招魂之人,手拿扫帚,在房屋的各角隅搜寻,喊道:“某某回来吧!回来吧!”此时,有一人在屋内高声回答:“我回来,我回来。”随着有一人上房顶去,手持亡者的衣服,三次叫死亡者的名字,唤他回来,有一人在院中答:“我回来。”叫一次答一次,如此三次后,即将死者的衣服从房顶上掷于院中,覆在死者身上,盼其复活。

有时在病人即将断气时,就举行招魂巫术以留住灵魂。据说,若一病重人说糊涂话时,提到某种畜牲,例如牛或猫,人们即相信是此畜牲将病者的魂带走了。于是病者的亲属或侍者就要拿着病人的衣服到房顶叫喊:“牛走去了,牛回来了没有?”屋下的人答:“回来了!”或“猫回来了没有?”答:“回来了,回来了!”又问:“×××(病人)回来了没有?”答:“回来了!”然后将衣服覆在病人身上,并到土地庙前烧香,祈求。

生病,特别是久病不愈,通常认为是病者的灵魂暂时离开躯体,在外迷路回不了家,或是病者灵魂被鬼缠住,欲归不得,故巫师要到户外三岔路口“招魂”,一路喊着病者名字,并贿赂和祈求鬼,使之高抬贵手,放回病者之魂,再把魂引回家中复归病者躯体。《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三记载了为病人招魂的另一方法:“病者寒热久而不住,医药罔效,俗谓‘失魂’之故。延请巫人捉之于旷野间,见一虫豸,斯即病人之魂,捉归掷病人床,哺哺数语,病起则有功,病败则任咎。”这是认为病人之魂被某种动物带走了,或变为某种动物。

清代长命锁人们通常认为,小孩的灵魂同他的体质一样脆弱,极易受损害,故应特别小心慎谨,使小孩之魂时时附于身上,否则,孩子就会患病,以致夭亡。人们首先要采取“镇魂”措施,例如在初生的小孩的耳根旁穿一小孔,带上用金、银、铜等类金属制的耳环,以后又给孩子带上项圈、银练、小锁,以及佩带小老虎、小狮子等玩具,这些都是为了“镇魂”。

孩子得病,哭闹不安,认为是受了惊吓,要请巫师“收吓”,使灵魂安定下来。《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三回中详细描写了刘巫婆为西门庆的儿子收吓的情形。“收吓”要用咒语,咒语各地不同,浙西南山区巫师收吓的咒语也有多种,其中有一种“雷公咒”,巫师点燃一束香,用香在病孩头上距约10厘米处画符,反复画三次,边画边念咒:“头上青云盖,左边三点金,车动龙身转,斤字斩妖精,耳听雷声响,万吓化灰尘,我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道教护身符孩子神志不清,昏昏沉沉,人们认为是灵魂离开了身躯,要行招魂仪式。具体做法各地相异。如在贵州,孩子生了病,除就医外,母亲每天傍晚要为之“叫魂”,其方法是在夕阳落山之时,在大门前放一条长板凳,母亲坐在一头,另一头置大碗或一升米,上插香烛。并拿一个鸡蛋,令孩子在其上呵三口气,然后把蛋平置手中,蛋较尖的一端向外,较大的一端向内。放好之后,则开始“叫魂”:“孩子啊!你的三魂七魄回家来啊,快回家来啊!……”倘若孩子病重,则要请巫师招魂。巫师招魂也用蛋,口念咒语。据称巫师能分辨出是何种鬼作祟以及孩子的魂是否已经回来等。在浙西南山区,师公行招魂巫术时,先扎一小草人,再在灶上点三炷香,将草人在香上绕几圈放下,草人的手在何方,则小孩的魂失落在何方,这叫“问灶神”,然后带上病人衣服,按灶神所指的方向的水边或岔路口处插香烧纸,将病人衣服在香上绕几下,师公喊:“哎——归来唷!”另一人答:“归口罗!”如此一唤一答,返回病人家中,将衣服盖在病人身上后,念咒语:魂附体,神入舍,病祛除,安安睡,明朝饭吃三大碗。

人们也为死在异乡的亲朋招魂,汉族以及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有此风俗。如彝族为客死他乡的长辈招魂,由巫师主持,地点在一个高山上,站在山顶能望见死者出走的方向,巫师一面呼喊死者的名字,一面用麻线去佯沾死者的灵魂归来。福建山区为客死他乡的亲人招魂称为“追魂”,亦由巫师主持。巫师口念咒语,招唤死者之魂,亲属制作一个纸屋子,请死者灵魂入居,然后把纸屋子抬到宗族祠堂烧掉,则意味着客死他乡的亲人的灵魂已经回归宗祠,同已死的祖先的灵魂生活在一起了,而不至于成为飘游他乡的孤魂。福建、广东、浙江沿海的渔民外出打鱼,常有葬身大海者,都要举行追魂仪式,让游荡于茫茫大海的孤魂回归故里,其中尤以舟山渔民的“潮魂”最为典型。

“潮魂”是从“叫魂”发展而来的,是模仿巫术与接触巫术的综合,并使用符咒和法术。“潮魂”与“叫魂”的区别是:“叫魂”与潮水涨落无关,“潮魂”则必须在海水上涨时进行,因为只有海水上涨时,海上的游魂才能随潮而至海滩,才能用法术把魂招入稻草人中。

潮魂分两种,一是“追魂”,二是“招魂”。

渔民淹死在海里,但已找到尸体者,不必用稻草人代替死者引魂,由此举行的潮魂形式谓之“追魂”。当地渔民认为,人有七魂六魄,其中三魂四魄残留在尸体中,故“追魂”,意在追回落在海上的四魂二魄;对那些淹死在海里又找不到尸体者,则要用稻草人代替死者尸体,举行招魂仪式,招回飘落在海上的七魂六魄。追魂和招魂都要分别在死者家中和海滩上举行,仪式相当繁杂、隆重。倘若是追魂,则在死者的尸体前摆上一张供桌,竖放灵牌和供品,灵牌上写上死者的名讳。祭文要写上死者的姓名、住址和在海上遇难的地点、时间等,恳请东海龙王、过往尊神把死者的活灵送回来等等。倘若是招魂,即在供桌上竖放一块灵牌,牌上写上死者的姓名和生辰八字,在供桌的后面放一把大椅子,上面端坐一位穿戴整齐,有鼻有眼,有手有脚的稻草人,即死者的替身。穿戴着死者穿过的旧衣服、旧帽子,俨然像个活人。整个仪式都要请道士敲打法器,施法术,念咒语,仪式同时在家中和海滩上进行。在海滩上,由道士带领,家人随后,沿着潮水线边走边喊:“×××,海里冷冷,屋里来呵!”后面的亲属或帮工应道:“来罗,来罗!”最后在潮平之时,灵魂被收进了招魂幡或稻草人,然后将死者尸体或稻草人放进棺材,抬到山上,其葬礼与死在陆地上的常人相同,整个仪式过程大致花一整天时间。参见《中国民间文化》第二集,学林出版社,1991年版,第93-100页。

招魂巫术不限于人本身,初民认为万物有灵,故也有为动物植物招魂的巫术。这在某些少数民族中仍然存在,如基诺族、布朗族、拉祜族为谷神招魂;毛南族、仫佬族、苗族为牛招魂等等。

十一、丧葬巫术

人类学材料证明,原始葬礼仪式是最早的宗教表现,是最早最普遍的原始宗教礼仪,它在全世界都特别相似。但是,它的具体细节却几乎无穷无尽,即使在同一个地区,不同的部族也有不同的变形;在同一个部族,由于死者的年龄、地位、死因不同,葬礼仪式也有区别。丧葬仪式在所有礼俗中是最持久、最具保守性的,但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社会制度的变更以及科学文化的发展,它也发生着缓慢的变化。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葬礼的每一个细节的原始意义逐渐模糊甚至完全丧失,但人们仍然按照传统,一代又一代继续遵守着。其中有许多巫术内容。

当人类进化还没有完全摆脱动物界时,他的意识还只是畜群一般的意识,他对死亡的态度同动物对死亡的态度并无多大区别,所以,远古的原始人没有丧葬仪式。《周易·系辞传》说:“古之葬者厚衣以薪,葬之于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孟子·滕文公上》也说:“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呐姑嘬之,其颡有泚,睨而不视。”这是灵魂不灭观念产生以前,原始人处理死者的情况。人们只是把尸体抛在野地,盖上一些树枝,不积土为坟,不种树或用其他东西做标记,任野兽吞食,也没有服丧期限的规定。

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了灵魂不灭观念。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人类成为惟一知道自己是一种会在时间的流逝中走向死亡的动物。但灵魂不灭论使人类坚信死亡绝不是合乎规律的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宗教信仰的最深刻的心理学基础就是不死的愿望,人类最早、最伟大的反抗就是反抗一去不复返的死亡。在丧葬礼仪中,各种巫术仪式就是反抗死亡,战胜死亡,肯定来生的技术手段。

祖宗像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丧葬仪式是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他们用由赤铁矿粉染红了的石块或红色的卵石陪葬死者,或者用红色赭石涂抹死者,或者在死者周围撒放红色粉末。原始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鲜红的血流尽,人和野兽就会死去;人们身体健康,脸上红扑扑的;身体有病,脸色惨白。同时,红彤彤的火给人温暖、光明,给人美味的熟食。所以他们把红色视为灵魂、生命、活力与温暖的象征,认为人的死亡同缺乏红色(血)有关。山顶洞人在葬礼中用赤铁矿粉,这是一种模仿巫术与接触巫术的综合。他们把赤铁矿粉的“红色”等同于血,这是根据相似律;他们用红色赭石涂抹死者,在死者周围撒赤铁矿粉,是根据接触律。总之,他们希望红色给死者新的生命。

在以后发展起来的丧仪习俗中,许多也都具有巫术内容:

死者即将断气或刚刚断气,即要举行招魂巫术。

确认死者确已死亡后,要赶紧点起“随身灯”,一般用棉纸制作,蘸上香油,从死人床前开始,一盏接一盏,直到大门外,意为引死者灵魂到阴间报到,故又称“引路灯”、“长命灯”、“引魂灯”。

死者死后第三天为三朝,届时,要请阴阳先生或道士行驱邪巫术:在死者房内设一座位,将死者临终时换下的衣服上下铺在椅子上,供放在临终床前,桌上摆木盘一个,镜子一面,油灯一盏,阴阳生或道士念完《度人经》,撤去灵位,送到街中央,打扫干净,再以鸡蛋、鸡血盛在瓷碗中,用厨刀碎于中庭,言煞神凶恶,如此,即可以驱走邪气。

泥塑送葬仪仗

在行大敛之礼时,按《杭俗遗风》载:“亲人均应跪于材前,材内底下稍用桴炭、草纸盖好,再用七星板压住,然后衾褥入殓。”七星板是垫尸之板,上凿有七孔,作北斗星状,是作为巫具而放入棺材的,其意是用七星板求寿。在七星板上铺上绣有海水江牙、八仙过海等图案的棉褥子,意为超度死者登仙,同样有一种巫术意义。

民国时的讣闻讣告在吊丧时,有的地方俗定:女婿、女儿及孙婿、干女儿等,要送“树灯”一架,这种树灯是向寺院租借的,高丈余,上有宝盖,下有座,朱红油漆,彩画装金,共分七层,每层挂玻璃灯七盏,共四十九盏,以树灯象征人丁,其巫术意义是祈愿人丁兴旺。

出葬是丧葬礼仪中最隆重的一幕,因为它是亲人同死者最后的告别,同时要最后完成死者阴间生活的安排,要妥善处理尸体,输送阴间生活的必需品。其主要内容:

(1)告别祭典,人们相信,死者的灵魂要经过长途跋涉,才能到达鬼魂之国。因此在举行出葬前的告别祭典时,一方面要摆上各种食物敬祭,让死者灵魂饱食一餐,并供死者灵魂在前往鬼魂之国的长途跋涉中食用,同时还要在死者胸前、手中或棺中放置金、银、纸钱等,供死者在途中贿赂恶鬼之用,使他们不要拦路;另方面要祷告,先由家人或司祭祷告,后由鬼神的代理人——巫师或僧侣祷告,内容是歌颂死者生前的功德,嘱咐死者赴冥间的路上和在冥间生活时应注意的事项,恳请把守阴间各路关卡的小鬼们放行等等。

(2)摔盆驾灵。即在出殡之日,先由主丧孝子在灵柩前摔碎瓦盆一只,叫做“摔丧”或“摔盆”,要一次摔破,越碎越好。盆一摔,杠夫们立即起灵,摔盆者扛起招魂幡或牵引灵车驾灵而走。摔盆显然具有一种巫术含义:一说因为这盆是死者的,摔得粉碎才好带到阴间去;一说摔破死者的盆,是要把死者从活人群中彻底排除出去,人间已没有他的饭碗了(已摔碎),这是为了防止死者的灵魂继续留恋人间,侵扰活人。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图书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图书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论语读人

    论语读人

    江苏名师黄厚江经过长期的教学研究,对《论语》进行了极有见地的诠释和解读,为阅读《论语》这部经典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和全新的解读方式。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圣人本心。以常人的眼光,从九个不同具体角度解读孔子,圣人既不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伟人形象,又具有常人的可亲可爱之处。第二辑:十哲风德。尽显孔门弟子十位最为杰出者的风范德行。第三辑:贤人俊采。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展示孔门“七十二贤”中代表人物的风采气度。二十一个人物,音容犹在,个性鲜明。作者把《论语》读成传记,把文化经典读成故事。全书选取《论语》经典篇章,准确译注,合理描写;既有学术价值,又无学究气味;既轻松有趣,又耐人寻味。
  • 思想课堂-文化笔记

    思想课堂-文化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老北京的历史与朝代

    老北京的历史与朝代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中华典故故事

    中华典故故事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中,保存和记载着无数的典故,所谓典故,就是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热门推荐
  • 至尊嫡女:傲世毒枭妃

    至尊嫡女:傲世毒枭妃

    含冤重生,浴火诅咒。她的赴汤蹈火的爱换来重生漫天恨意,她这世与他不共戴天。他的权力,他爱的,她会用北如歌的身份一一毁去。
  • 雪飘六千里

    雪飘六千里

    雪飘一夜六千里,故国天寒梦不春,——宁青衣谋人,谋国,谋天下,物皆可谋,唯洛先生一人而已。——玄天鉴寒风凛万物,烽火催城池,青衣埋枯骨,白首望故乡——玄天鉴南唐有青衣,六千里边疆高枕无忧。
  • 通天匠仙

    通天匠仙

    当现代科技意识与修仙文明碰撞在一起会发生什么?觉醒了前世记忆的少年本来已经准备好做咸鱼,但是一次天灾让他决心离开寨子……机缘巧合之下,修仙世界就此开始一点一点的在陆逸晨的面前展开……而根据前世记忆的陆逸开始放飞脑洞,各种结合现代思维的法宝飞舟,被陆逸晨铸造了出来初次出门修行遇到同门不可匹敌的敌人陆逸不慌不忙放出飞舟,在一阵舰载法宝的轰炸之下……敌人落荒而逃……然而世界就这样平静下去吗?
  • 冷夫在线

    冷夫在线

    他恨她入骨,却又在不经意间透露出温柔“我没让你死,任由阎王找上门来也不可能带走你。”她不过一笑,将这话当成了折磨她的玩笑那日皇宫盛宴,他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爱人“你可动心了?你可知那是阴谋?”她质问,他却一言不发。当她打算放手时,他却拉住了她
  • 法医大人要吻别

    法医大人要吻别

    名震国际的法医到底是因为什么才让如此骄傲的她甘愿自降身份下“嫁”?
  • 韩娱之乐章

    韩娱之乐章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当梦醒了也就结束了。新书上线
  • 墨荒录

    墨荒录

    大荒世界,无奇不有草木生灵,走兽成精,更有洪荒异兽,傲世睥睨武者炼体,法术通神,亦有远古秘术,莫测诡异……白石墨寒,一个失了忆的弃儿无名异兽,一只不能修炼的灵宠墨荒传说,一段不得不叙说的传奇
  • 三世情深一世相守

    三世情深一世相守

    第一世你将我剥皮抽筋直到我死后,你说:“这一次你追得我,下一世换我追你可好”。第二世你我高攀不起。第三世你打算放弃追我,可听到我要结婚的消息就忍不住把我抢了过去,让我恨透了你。第四世我要庆幸你最后没有放手。
  • 我有一个属性板

    我有一个属性板

    ……吴用年龄:26实力:御灵徒体质:3.8灵力:3.6功法:第三版御灵者基础心法(小成)熟练度:34/500蛮牛拳(小成)熟练度:12/500……看着自己的金手指,吴用知道,他要牛掰了!
  • 弃,有点难过

    弃,有点难过

    没什么好说的,不喜欢看第一人称可以跳过第一章看后面的,后面不是第一人称。就这样。因为学业原因弃文,啊,虽然已经弃了一年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