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85000000004

第4章

劝学箴:《易》与《诗》《书》,最务精熟;《三礼》《三传》,随分诵读。西京东京,文极醇厚。唐人之雄,曰韩曰柳。北宋文章,于唐有烈。欧、苏条达,曾、王峻洁。择其尤者,含咀英华;将来融洽,不名一家。诸子之粹,亦可采焉,荀卿论学,庄子谭天,仲淹《中说》,子云《法言》,伟长《中论》,康节《外篇》,奥旨奇辞,手录心追,醇疵小大,默而识之;周、程、张、朱,至为精凿。孔、孟通津,经书正鹄;《易》通《正蒙》,性书学论,以逮洛闽,微言至训,并须熟讲。益以精思,笃嗜深契。尚友遥师,义理昭明,庶几不畔;穷经观史,靡不贯串。犹有余力,列代诗骚,搜春撷卉,以咏以陶。如是读书,方有根抵;文学德行,实相表里。(《李榕村集》)

读书博学强记,日有程课,数十年不间断,当年吴下顾亭林、今四舍弟耜卿,皆曾下此工夫。亭林《十三经》尽皆背诵,每年用三个月温理,余月用以知新;其议论简要有裁剪,未见其匹。耜卿亦能背诵《十三经》而略通其义,可不谓贤乎!但记诵所以为思索,思索所以为体认,体认所以为涵养也。若以思索、体认、涵养为记诵带出来的工夫,而以记诵为第一义,便大差。必以义理为先,开卷便求全体大用所在,至于义理融透浃洽,自然能记,即偶然忘记亦无害,程、朱亦然。(《李榕村集》)

宾实读书,一切诗文历算都不甚留心,惟《四书》《五经》中这点性命之理,讲切思索,直似胎胞中带来的一般,此之谓“法嗣”。当时徐立斋、韩元少每见辄问某近又读何异书。人好读异书,便是大病。书有何异?《四书》《五经》如饥食渴饮、祖宗父母一般,终身相对,岂有厌时?(《李榕村集》)

自汉以来的学问,务博而不精,圣贤无是也,太公只一卷《丹书》,箕子只一篇《洪范》,朱子读一部《大学》,难道别的道理文字,他都不晓?然得力只在此。某尝谓学问先要有约的做根,再泛滥诸家,广收博采,原亦不离约的,临了仍在约的上归根复命。如草木然,初下地原是种子,始有根有杆有花有叶,临了仍结种,到结了种,虽小小的,而根杆花叶,无数精华,都收在里面。(《李榕村集》)

看书须逐条想一遍,不但为书,且将此心磨的可用,不然,遇大事此心用不入,便做不来。(《李榕村集》)

读书不专是务博,须是凑成一堆。如天上繁星万有一千五百二十,若凑起来,比月还大,只因月是团一物,所以月光比星大别。昔有人力格数人,问之,渠云:“力兼二人,便敌得十人;兼三四人,则三四十人不足道也。”以此见得须是合并,若散开终是不济事。(《李榕村集》)

《五经》六艺,今止《四经》四艺而已。经止《易》、《诗》、《书》、《春秋》,《礼》即在六艺中。艺止礼、乐、书、数,射、御已不讲。《易》,将注疏、程《传》、朱《义》看过,略通大意,一年可了。《诗》,将注疏与朱《传》看,《书经》亦然。《春秋三传》注疏,每种一年,兼之礼乐书数,不过十余年,无不通矣。聪明人用十余年功亦不难,便是许多年代无此人,岂不可叹!(《李榕村集》)

孟子竟是不曾见《易》,平生深于《诗》、《书》、《春秋》,《礼经》便不熟,只是才大,学问直溯源头,掘井见泉,横说竖说,头头是道。(《李榕村集》)

有人说《十三经》、《廿一史》皆看过,只是不记得。总是他立意要看完经史,便不能记。何也?为其泛也,非切己要读,如何能记?天下书原读不尽。虚斋云,“欲为一代经纶手,须读数篇要紧书”,书读要紧者方好。文中子云:“不广求故得,不杂学故明。”某自己验之,确是如此。孔子说得极平常,都是自己有得之言,说一个“温故”,一个“时习”,可见不温不习,便无处得说与知新。(《李榕村集》)

人于书有一见便晓者,天下之弃材也。须是积累而进,温故知新,方能牢固。如富贵家儿生来便有得用,他看钱物天然不爱惜;惟辛勤成家,便一草一木,爱之护之。读书从勤苦中得些滋味,自然不肯放下。往往见人家子弟,一见便晓,多无成就。有人自讼其过,生平好读新书,不喜读旧书,亦是大病。(《李榕村集》)

凡瓜果时候未到,纵将他煮烂,他终是生。人只知春生夏长秋收之为功,不知成物却全在冬。五谷至秋已成矣,若当下便将他下地作种,终是不好,毕竟收过冬,生意才足。人见其已入仓,以为既死,不知他生意在内,自己收束坚固,以完其性。可知贞下起元之理,一丝不错。凡学问工夫,火候未到时,勉强为之,终是欠缺。(《李榕村集》)

“学聚问辨”下著一句“宽以居之”,大妙。如用武火将物煮熟,却要用慢火煨,滋味才入,方得他烂。(《李榕村集》)

读书要搜根,搜得根便不会忘。将那一部书分类纂过,又随章札记,复全部串解,得其主意便记得。某向看《三角法》,过而辄忘,后得其一线穿下之根,便再不忘。某于《河图》《洛书》搜得其根,放下空空洞洞,一提起千头万绪,无不了然。孔明当日独观大意,今人解作草略便不是。大意者,即精英、根源也。杜工部读书难字过,便不屑记难字,如杨子云乃是要采其精英。(《李榕村集》)

“读书千遍,其意自见。”某初读《参同契》,了无入处,用此法试之,熟后遂见得其中自有条理。初读《大司乐》亦然,用此法又有入处。乃知此言果丹诀也。人做大司成,只纠合有志读经者,且不要管他别样,只教他将一部经一面读一面想,用功到千遍,再问他所得便好。(《李榕村集》)

某年十八,手纂《性理》一部;十九,手纂《四书》一部;二十,手纂《易经》一部。凡某家某家如何说,皆一一能记,至今以为根基,不然,虽闲时熟思,从何思起?(《李榕村集》)

读书要有记性,记性难强。某谓要练记性,须用精熟一部书之法,不拘大书小书,能将这部烂熟,字字解得,道理透明,诸家说俱能辨其是非高下,此一部便是根,可以触悟他书。如领兵十万,一样看待,便不得一兵之力;如交朋友,全无亲疏厚薄,便不得一友之助,领兵必有几百亲兵死士,交友必有一二意气肝胆,便此外皆可得用。何也?我所亲者又有所亲,因类相感,无不通彻。只是这部书却要实是丹头,方可通得去,倘熟一部没要紧的书,便没用,如领兵却亲待一伙极作奸犯科的兵,交友却结交一班无赖的友,如何联属得来。(《李榕村集》)

要通一经,须将那一经注疏细看,再将大全细看。莫先存一驳他的心,亦莫存一向他的心;虚公其心,就文论理,觉得那一说是,或两说都不是,我不妨另有一意,看来看去,务求稳当,磨到熟后,便可名此一经。当日虚斋只将《易经》如此做得一番工夫,后来天下传其《蒙引》,曰:“欲《易》明,问蔡清。”故某尝曰:“自宋以后,得汉人穷经之意者,惟虚斋先生一人。”(《李榕村集》)

达摩一老癯,对着壁坐了九年,几夺吾儒之席;胡安定在泰山读书十余年,其后学徒之盛遍天下。凡人有十年著紧工夫,其声光气焰,断然不同。(《李榕村集》)

读书着不得一点为人的心,着此便断根,虽孜孜穷年,无益也。(《李榕村集》)

读书只赞其文字好何益?须将作者之意发明出来,及考订其本之同异,文义之是否,字字不放过,方算得看这部书。(《李榕村集》)

和尚家参禅,亦是要心归一。故意说一句极没理的话,要你在这上寻求,想来想去,别的念头都断了。人心本是灵明,逼到归一时,光彩忽发,别见得一个境界。他们得此,方好用功,不是到此就住,从此遍参历扣,直追无上菩提。《阴符经》曰:“绝利一源,用师十倍。”是这一层工夫,至“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即《参同契》所谓“千周粲彬彬,万遍将可睹”,乃是思之精熟。若心无那一段归一内力,却不能思,要思,心散去了,亦不中用。(《李榕村集》)

凡人一艺之精,必有几年高兴。若迷溺其中,见得有趣方能精。如先存一别有远大,何必在此驻足之意,断不精矣。某人别件都能领略,只是文章不进,每自曰:“只要求得心里明白,明白后自然说得出,便是辞达”,此即是他心病。文章如何能达,却也要剪裁有材料,不然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艺文如此,况于圣贤之学,非有一段毅然专致之诚,安能有得?(《李榕村集》)

出门之功甚大。闭户用功,何尝不好?到底出门闻见广。使某不见顾宁人、梅定九,如何得知音韵历算之详?佛门中遍参历扣,最是妙义,岂必高明人,就是寻常人亦有一知半解。(《李榕村集》)

宁人曰:“吾于经史虽略能记诵,其实都是零碎工夫。至律历礼乐之类,整片稽考,便不耐心,此是大病,今悔之而已老矣。”此其自讼语,实读书要诀也。(《李榕村集》)

人须要用心,但用过心,不独悟过好,只疑过亦好;不但记得好,就不记得亦好。中有个根子,便有时会发动。(《李榕村集》)

国手于棋,亦终身之事,他刻刻不能离棋。可见一艺成名,也要至诚无息,若有一日放得下,便非第一流的本事。尧、舜已将天下让与人,自己尚是“敕天之命,惟时惟几”,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人的学问,总要不断,这是一点真源,有源之物便会大。陆子静于此却有所得,故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李榕村集》)

源泉一勺耳,及其渐远渐大,便成江河。问:“一贯之义似此?”曰:“然。有了源头,愈多愈好。江水一路来,无限诸水会之,然只成其为江,不闻品江水者,以为此中杂某某之水也。河水一路来,无限诸水会之,然只成其为河,不闻品河水者,以为此中杂某某之水也。有源头的物事,他物入其中,皆成自己的物事。”(《李榕村集》)

志立则神日生,要在提撕之力。(《李榕村集》)

仙家明日成仙,今日尚不知,总是要工夫不歇,如鸡抱子,呆呆的只抱在那里,火候一刻不到,不能得他出来。朱子至六十岁上,自叹假如五十九岁死,竟不闻道矣。后五六年仍叹与道无分。门人援前言以问曰:“想是为不得行道而发?”朱子曰:“非也。就是眼前道理尚远耳。”汝楫曰:“然则下学何时窥见津涯?”曰:“此仙家所谓大丹也,然小丹亦不可不结。想来颜、曾、思、孟有颜、曾、思、孟之丹;周、程、张、朱有周、程、张、朱之丹;董、韩亦有董、韩之丹。成得无上天仙固好,不尔,就是地仙亦强似虚生浪死。”(《李榕村集》)

昌黎论一事,便一事透彻,此人煞有用。明朝人学问事功都不透,想是读书不专之过。只有蔡虚斋专精《四书》《易经》,而年只五十七,又贫不能多得书,如《朱子语类》都不曾见,故到底不明白“理气”二字,然荐廿余人于王三原,皆有成就;识宁王必反,便拂衣归,已不是无用人。(《李榕村集》)

某未领乡荐时,曾将《左传》分类编纂,言礼者一处,言乐者一处,言兵者一处,言卜筮者一处,嘉言善行一处,如此容易记。未及编成,以人事而废。昔苏子容记得史熟,东坡问之,答曰:“吾曾将某年某月下将事系之,编得一次;复将事下系以某年某月,又编得一次,编来编去,遂熟。”东坡曰:“吾何书不如此下功夫?毕竟公记得。”大概欲史熟须如此。(《李榕村集》)

后世情伪之变,无所不有。读史乃炼达人情之学。《左传》尚不能备后世情伪,若《汉书》,则几备矣。(《李榕村集》)

凡文字不可走了样子,《史记》创一个样,后来史书,硬依他叙记;诸文韩昌黎创一个样,后来亦便依他。其初创为者都非常人,若后来不是此等人,生要创为,便不成样。(《李榕村集》)

静中工夫,惟闲时可用。孔明自二十六岁出来,日倥偬于戎马之间,曾无刻暇,而曰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想他天资高,时时将心提起,用着实落工夫来。(《李榕村集》)

朋友要取直谅,自己受益,不受尽言者,始于予智,终于至愚。夫子称舜好问好察,不必贤智之言始足听也。耕问奴、织问婢,他所素习,必胜于我。武侯天资高,曰“广咨询”,曰“闻过必改而无吝色”,曰“吾心如秤,不能为物作轻重”。故功虽未成,而信格神明,势倾天下。当时称服,了无异词;后世传诵,久而弥光。(《李榕村集》)

徐元直说:“俗儒不知世务,识时务者为俊杰。”武侯云:“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据江东。”正所谓俗儒也。(《李榕村集》)

学问须是熟。梅定九于历算,四十年工夫,尚不能熟。读书不熟,终不得力。魏伯阳所谓“千周万遍”也。(《李榕村集》)

读书不透,多亦无益。然未有不多而能透者。(《李榕村集》)

人无所得,虽读得《三通》,高谈雄辨,证佐纷罗,其归如搦冰然,初非不盈把,渐搦渐消,至于无有。所以读书以实得为主。(《李榕村集》)

学问之道,最怕他地方派断,如李中孚幼为孝子,长为高士,半世读书,所著论多未谛当,以关中派断故也。(《李榕村集》)

欲搜《廿一史》中取其有关于修齐治平之要者,仿东莱《大事记》为一编;又搜历代典制沿革及后世如何可以通行者,略仿《通考》,各著为论为一编。(《李榕村集》)

同类推荐
  • 诸德福田经

    诸德福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埋忧集

    埋忧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明罗刹经

    无明罗刹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佛十力经

    佛说佛十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庚道集

    庚道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卡布奇诺EXO

    卡布奇诺EXO

    一个公司,一群逐梦之人他们为了梦想而努力着他们也想过放弃但最终因为同伴的鼓励家人的笑脸浮现在脑海中也因为自己的理想而继续努力着在这群年轻人中也有你的身影然而这条道路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道路的前方是未知然而每一个海浪都能将你淹没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窥探这场闹剧最终如何收场……
  • 天降仙尊:神秘首席请接招

    天降仙尊:神秘首席请接招

    新世纪2538年,距古地球毁灭已经2600年,永生大陆仙尊风千凰进去时空漩涡来到新世纪,从此,新世纪帝国出现了一位妖娆嗜血女元帅。
  • 失心飘零季

    失心飘零季

    爱你是自私的,只求永恒那一刻,我们彼此相斯相守。
  • 武战道之光与暗的交界

    武战道之光与暗的交界

    根据《武战道》动画进行续写,前世今生之事揭晓
  • 眷灵录

    眷灵录

    在现实底下是否还藏着一个奇异的世界呢?如同平静的海面下往往藏着波涛。一次意外也是必然,使得尤伶川接触到了这个世界。屠神的计划,第七纪元的开启。神灵在王座上嘶吼,弱小者向强大者挥动着刀,恐惧,是弱小者匍匐前行的勇气。我们并不是想要战争,而是不得不选择战争。这是一场,人与神的战争!
  • 此处为人间

    此处为人间

    离阳之后千年,王朝更替,武道式微,江湖侠客又留下几人?侠者以武犯禁!为了平定所谓的江湖,新王朝又该如何镇压!传说千年以前曾有仙人在人间横行,却被一道人封闭了天门,自此再无仙人之说,千年后仙门再开,为之奈何?
  • 横殃祸妃

    横殃祸妃

    一朝穿越,异世重生一朝背叛,含冤而亡他于新婚之夜,移情别恋,断她性命,午夜梦回,回忆错杂,昔日爱人身归魂消,记忆慢慢苏醒,迷雾揭开,何去何从她于地牢之中,歃血而归,异世重生,鹊占鹫巢,身世之谜,凌辱冤枉,武功尽毁,情根错种,仇怨难消,自请下堂,何去何从当忏悔变得不再重要,情爱变得可有可无一次次的背叛,算计,温柔,沉沦,终将消亡爱恨,执念,情仇何去何归
  • 隋末之慕容家复国梦

    隋末之慕容家复国梦

    五胡乱华,慕容氏后人分分自建国号。200年后隋末慕容家后人又激起心中的野心,到底他们最后将何去何从?
  • 备论

    备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仙凡途

    魔仙凡途

    痛失双亲,孤苦伶仃,经历无数的痛楚该何去何从?一夜白头,世间地狱路,只为心中一个坚持;兄弟,朋友,爱人,不一样的修炼路,不一样的悲壮热血的魔仙途,何为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