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09900000019

第19章 (7)

慧约法师别号 梁帝曰。道资人弘。理无虚授。事藉躬亲。民信乃立。慧约法师。德高人世。道被幽冥。四月八日延师于等觉殿受菩萨戒。复设无遮大会。帝自受戒后。日唯一食。食止蔬菜。寝居殿所。净如沙门。帝普通四年制中外毋斥法师慧约名。别号智者。沙门别号自法师始。帝大同元年九月六日智者慧约国师入灭。寿八十四。夏六十三。帝素服临丧。哭之辍朝一七日。其月二十九日诏葬独龙山志公墓左。从师得戒者四万八千人服缌麻哭送葬所。帝大同二年敕改法师所居竹山里为智者里(梁帝本纪又师塔记

高僧传 梁帝敕御史裴子野撰名僧传二十卷。会稽释慧皎着高僧传十四卷。始汉永平终于是岁凡四百五十余载。二百五十七人。附见者二百余人。入大藏流行(苇江集

魏胡太后令诸州各建五级浮图。诸王贵宦各建寺于洛阳。太后勤设斋施(北史

庚子 梁 普通元年正光元年

魏帝 帝加元服。命沙门昙无最道士姜斌讲道于禁中(北史又辩正录

西天二十八祖。东土初祖菩提达磨尊者 南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子。姓刹帝利。本名菩提多罗。二十七祖般若多罗至其国。受其父王供养。得所施珠试其所言。祖谓之曰。汝于诸法已得通量。夫达磨者通大之义也。宜名菩提达磨。磨咨之曰。我既得法。当往何国而作佛事。祖曰。汝虽得法未可远游。且止南天待吾灭后六十七载。当生震旦(东土也)设大法乐。护菩提者不可胜数。磨于是恭禀教义。服勤左右垂四十年。殆祖顺世。演化本国。时有二师。一名佛大先。一名佛大胜多。俱同学于佛陀跋陀小乘禅观。佛大先既遇般若多罗尊者。舍小趣大。与达磨并化。号二甘露门。而佛大胜多更分徒为六宗。一曰有相宗。二曰无相宗。三曰定慧宗。四曰戒行宗。五曰无得宗。六曰寂静宗。各封己解。别展化源。达磨叹彼六宗缠于邪见。一一诣彼开化之。六众开悟。咸誓归依。时国王名异见。磨之侄也。初信外道。达磨化之归正。既而念震旦缘熟行化时至。辞于侄王。王为具大舟。实以珍宝泛重溟。三周寒暑达于南海。当此梁普通元年九月二十一日也(传灯曰七年。今从正宗记)。广州刺史萧昂迎礼表闻。武帝览奏遣使迎请。次年十月一日至建康。帝问曰。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祖曰。此但人天小果。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祖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帝曰。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祖曰。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祖曰。不识。帝不领悟。祖知机不契。是月十九日潜之江北。十一月二十三日届洛阳。当魏孝明帝正光二年也。寓止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魏明帝三诏之。祖终不起。就赐磨衲袈裟。祖亦不受使三返。帝强授之时有僧神光者。博览群书。善谈玄理。闻祖住止乃往参承。是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雪。光坚立庭中迟明积雪过膝。祖悯之问曰。久立雪中。当求何事。光泣曰。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至于断臂哀恳。祖因以易名曰慧可。可乃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祖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可曰。我心未宁乞师安心。祖曰。将心来与汝安。可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祖曰。我与汝安心竟。久之祖为慧可等略辩大乘入道四行。其辞曰。夫入道多涂。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理入。二行入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一等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行入者有四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谓报冤行者。凡修道人若受苦时当念。我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逐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怨恨。作是观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名报冤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皆是过去夙因所感。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名随缘行无所求行者。世人长迷处处贪着。智者悟真安心无为。万有皆空无所希冀。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息念无求。故经云有求皆苦。无求乃乐。是则无求真为道行。故名。无所求行称法行者。性净之理因之为法。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着无此无彼。经云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于身命财。行檀舍施心无悭惜。达解三空。不倚不着。但为无垢称化众生而不取相。此为自行。亦复利人庄严菩提之道。檀施既尔。余五亦然。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是名称法行。是后祖欲返西竺。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盖各言所得。时诸参侍各陈所见。最后慧可出礼三拜。依位而立。祖乃顾慧可而告之曰。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展转嘱累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并授汝袈裟以为法信。各有所表宜可知矣。可曰。请师指陈。祖曰。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虑后代之疑竞。指吾西天之人。言汝此方之子。凭何得法。以何证之。汝今受此衣法。却后难生。但出此衣并吾法偈。用以表明。其化无碍。至吾灭后二百年。衣止不传。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潜符密证千万有余。汝当阐扬勿轻未悟。一念回机便同本得。听吾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楞伽经四卷者。盖如来极谈法要。亦可以与世开示悟入。今并付汝。吾本离南印来此东土。为法求人。际会未谐。如愚若讷。今得汝传授。吾意已终。乃与徒众往禹门千圣寺止三日。有期城太守杨炫之。问祖曰。西天五印师承为祖。其道如何。祖曰。明佛心宗。行解相应名之曰祖。又问。此外如何。祖曰。须明他心知其今古。不厌有无于法无取。不贤不愚无迷无悟。若能是解故称为祖。又曰。弟子归心三宝亦有年矣。适听师言罔知攸措。愿师慈悲开示宗旨。祖知恳到。即说偈曰。亦不睹恶而生嫌。亦不观善而勤措。亦不舍智而近愚。亦不抛迷而就悟。达大道兮过量。通佛心兮出度。不与凡圣同躔。超然名之曰祖。炫之闻偈悲喜交并曰。愿师久住世间化导群有。祖曰。吾即逝矣不可久留。炫之礼辞而去。祖于是奄然长逝。魏幼主钊与孝庄帝废立之际。当梁大通之二年十月五日也。其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葬洛阳嵩州之熊耳山。起塔于定林寺。魏遂以其丧告梁。梁武皇帝即赐宝帛。悉诏宗子诸王。以祭礼而供养之。太子为之文。其略曰。洪惟圣胄大师。荷十力之智印。乘六通而泛海。运悲智于梵方。拯颠危于华土。后三岁。魏使宋云者奉使西域回遇。祖于葱岭手携只履翩翩独逝。云问之。答曰。西天去。云归具说之。门人起圹。空棺只履存焉。诏取遗履供养于少林寺。梁武帝闻祖化迹。亲为制碑。至唐代宗皇帝。谥号圆觉大师。塔曰空观(正宗记

辛丑 普通二年 九月帝建同泰寺正光二年 帝造大觉寺于邺都壬寅 梁 普通三年魏 正光三年 行正光历

魏胡太后。于丙申熙平元年遣宋云偕比丘惠生往西域求未至经。自洛阳西行四千里至赤岭乃出魏境。又西行再期至干罗国而还。得佛经一百七十部。至此二月回达洛阳。魏国通有佛经四百十五部合一千九百一十九卷(魏书佛老志并经目

癸卯 普通四年正光四年甲辰 普通五年正光五年乙巳 普通六年孝昌元年丙午 普通七年孝昌二年

梁昭明太子统。创惠义殿于东宫。招天下名僧居之。帝赐法师慧超。为寿光学士(梁纪僧传

丁未 梁 大通元年 帝建同泰寺成魏 孝昌三年 孝昌四年三月帝遇弑改年曰永安戊申 大通二年魏敬宗孝庄帝子攸 永安元年

魏戊申年正月。帝恶郑俨徐纥等。密诏尔朱荣举兵内向。荣以高欢为前锋。行至上党。帝复以私诏止之。郑俨徐纥恐祸及己谋酖帝。三月帝暴殂。太后立皇女为帝。复下诏称实皇女。改立故临洮王宝晖世子钊。始生三岁。尔朱荣闻之大怒。谓元天穆曰。主上晏驾春秋十九。海内犹谓之幼君。况奉未言之儿以临天下。欲求治安可乎。三月尔朱荣元天穆迎彭城宣武王之子长乐王子攸于河桥即皇帝位。是曰敬宗。改元永安。荣遣骑害太后及幼主于河阴(北史)。尔朱覆姓。其先契胡部落太人。代为酋帅。居尔朱川。因之以为姓也

己酉 梁 中大通元年魏 永安二年七月帝始入宫

梁三月二十七日。法云法师迁寂。寿六十三。二宫悲恸。敕给东园秘器。凡百丧事皆从王府。敕葬定林寺侧。立铭志焉(本传

梁九月。帝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行清净大舍。群臣祈白三宝。奉表请帝还宫(梁帝本纪

庚戌 中大通二年魏十月立长广王改建明元年十二月尔朱兆害庄帝

魏孝庄帝。既外逼于尔朱荣恒怏怏。又惩河阴之难。密有图荣之意。八月荣与元天穆入朝。帝手刃之。天穆俱死。内外喜噪声满洛阳。百僚入贺。十月汾州刺史尔朱兆闻兄荣死。自汾州帅骑据晋阳。尔朱世隆兆共推大原太守长广王晔即皇帝位。改元建明。十二月兆轻兵倍道兼行扣宫门。执庄帝迁晋阳缢杀之(北史

辛亥 中大通三年四月太子统卒魏 节闵帝恭普泰元年 安定王朗中兴元年

魏二月。广陵王恭好学有志度。关西大行台薛孝通。说尔朱世隆立之。是时世隆镇洛阳。乃以长广王之命禅位于广陵王恭。献文帝之孙。是曰节闵帝。改元普泰。封长广王晔为东海王。高欢起兵讨尔朱兆。以兆弑孝庄也。孙腾说欢曰。今朝廷隔绝。号令无所禀。不权有所立。则众将沮散。欢乃立渤海太守安定王元朗为帝。即位于信都(今真定路冀州也。高欢所生之地也)。改元中兴。以欢为侍中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欢以安定王元朗疏远。乃使仆射魏兰根慰谕洛阳。观节闵帝之为人。欲复奉之。兰根以节闵神采高明于后恐难制。因而与高干兄弟乃崔陵共欢废之。欢遂幽节闵帝于崇训佛寺。更立孝庄孙广平王之子平阳王修。是为孝武帝。使安定王元朗作诏策而禅位。欢酖节闵于门下省。葬用殊礼。并害元朗。高欢信都(冀州郡名)人也。初自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刘贲荐之于讨虏大都督尔朱荣。荣擢用之。初葛荣部众流入并颖者二十余万。为契胡陵暴。皆不聊生谋乱不止。尔朱兆患之。问计于高欢。欢曰宜选王腹心使统之。兆遂以其众委欢。欢以兆醉言恐醒而悔之。遂出宣言受委统镇兵。可集汾东受号令。乃建牙阳四川军士素恶兆而乐属欢莫不皆至。及欢之讨兆也。永熙二年。兆奔彰德路韩陵山投林中。杀所乘白马自缢于树。高欢亲临而厚葬之(魏书

壬子 梁 中大通四年魏孝武帝修史曰出帝 永熙元年四月改元癸丑 中大通五年永熙二年

梁二月二十六日。帝幸同泰寺。讲金刚经三七日。设道俗无遮大会。三十一万九千六百四十二人(义楚六帖

甲寅 中大通六年西魏永熙三年 帝奔长安东魏孝静帝 天平元年

魏孝武帝永熙三年正月。中军将军王思政言于武帝曰。高欢之心昭然可知。洛阳非用武之地。宜就宇文泰于长安。帝深然之。乃广征州郡兵。东郡太守裴侠帅所部诣洛阳。王思政问曰。今权臣擅命。王室日卑奈何。侠曰。宇文泰为三军所推。居百二之地。所谓已操戈矛肯授人以柄。虽欲投之恐无异避汤而入火也。思政曰如何而可。侠曰。图欢有立至之忧。西巡有将来之虑。且至关右徐思其宜。七月欢觉其变。引兵渡河。孝武遂帅南阳王宝炬清河王亶广阳王湛(直深反)。以五千骑西奔。宇文泰备仪卫迎帝。遂入长安。高欢入洛阳。舍于永宁寺。十月魏丞相欢又奉表于孝武帝曰。陛下若远赐一制许还京洛。臣当师勒文武式清宫禁。若返正无日则七庙不可无主。万国须有所归。臣宁负陛下不负社稷。帝亦不答。欢乃集百官耆老。立清河王亶之世子善见为帝。孝文帝之曾孙也。年十一即位于城东北。改元天平。迁都于邺。孝武都长安。与仆射宇文泰有隙。十二月饮酒遇鸩殂。年二十五。泰奉太宰南阳王宝炬即皇帝位(魏书

元魏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我无敌了亿万年

    我无敌了亿万年

    你问我活了多久?我会告诉你亿万年,天地诞生之初,我即存在。有人称我为战神,战神,这世间,何曾有我不赢之战?有人称我为仙师,仙,何等遥远又近在咫尺的距离,与你们而言,我应该是。仙古、乱古、荒古……上至秦一统六国,下至第二次世界战争,亿万年走来,仿若黄粱一梦。然,吾之心,只向道!入红尘,破红尘,待得亿道紫武令齐聚,不日即可红尘成仙!
  • 重生九八做学霸

    重生九八做学霸

    重生前,她和他因误会分离。重生后,许晚晚果断对情敌宣布:“靳爵风是我的!”重生前的靳少高冷傲娇,重生后的靳少宠起妻来脸都不要。靳少说:“我家晚晚颜值高智商低,你们不要和她比成绩。”某被许晚晚抢走第一名的学霸泪流满面:靳少,请摸着良心说话。靳少说:“我家晚晚乖巧听话,我说一,她绝不说二……”某日,靳少向自己的下属推荐:“这个东西,学名叫护膝,别名叫跪得舒服。软和、厚实,耐磨,我媳妇手工,你要不要订购一个?”
  • 完美错过攻略对象

    完美错过攻略对象

    尤静无意间得到一个系统,然后就开始了她的快穿旅程,是学弟....等等,我把你当弟弟,你却想跟我在一起!......
  • 谢谢你来过的时光

    谢谢你来过的时光

    爱过。来过。走过。足够了。谢谢有你的这段日子,让我余生温暖有余……
  • 灵魂契约之丹逆天下

    灵魂契约之丹逆天下

    云一一一觉醒来已是千年后。以为契约了一枚丑黑蛋,结果是甩不掉的麻烦。家族没落,她担起了重振荣耀之路。从此,千年前天才丹药师重续神话!云一一一觉醒来已是千年后。以为契约了一枚丑黑蛋,结果是甩不掉的麻烦。家族没落,她担起了重振荣耀之路。从此,千年前天才丹药师重续神话!掌人生死,救人于水火——挥手之间。
  • 韶华作嫁

    韶华作嫁

    时光穿梭,她梦回千年。遇上一个盲眼公子,仪表堂堂,就是看不见。她成了一个卖鱼妹,五官端正,就是缺心眼。谁的韶华,另作他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水墨江南

    水墨江南

    本书收录了《登黄鹤楼》、《普陀山极乐亭记》、《昆明昙华寺对弈亭记》、《华山下棋亭记》、《杭州洗心亭记》等优秀游记作品。
  • 邪王追妻:天生异香

    邪王追妻:天生异香

    她是痴傻的相府千金他是名震天下却鲜有人知道真正面目的王爷她是穿越而来的游戏高手当他遇见她...摩擦出不一样的烟火,无人料到的结局当他爱上她...用尽各种办法只为博她一笑,却不知她的要求很简单:一生一世一双人当她爱上他...一心一意,不愿背叛且看他们携手走过,看遍世间繁华
  • 暗号之二(卫斯理珍藏版)

    暗号之二(卫斯理珍藏版)

    承接《转世暗号》,喇嘛教正等待「最佳时机」确立二活佛的转世灵童。至于何谓「最佳时机」,那是《暗号之二》的事。一天,强权势力的特种任务负责者之一──黄蝉忽尔来到卫斯理家中,请卫斯理帮忙认一个人。事缘,黄蝉负责堪称守卫最为严密的保险库竟然失盗了!从保安系统画面上看来,那窃贼却如入无人之境。而被盗的乃是关係着二活佛转世的三件法物!透过电脑模拟,那窃贼的样貌跟卫斯理竟有七八分相似。强权势力因失去了价值至高无上的三件法物,暴跳如雷,把矛头直指向卫斯理。于是黄蝉连忙到来向卫斯理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