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524300000107

第107章

内痈部

五脏六腑内痈、内疽、 瘕、痞癖止,皆汇于此部中,以便检阅参治。

内痈门主论

凡人胸腹有十一募。募者,各脏腑阴会之所也。《灵枢》云∶发内痈内疽者,其本经募上肉必浮肿,募中必时时隐痛,浮肿为痈,隐痛为疽,此即内痈内疽之验也。

但内痈有治法,而内疽无治法,何也?盖内痈内疽其病原无殊,唯在根浅根深之别耳。根浅者为痈,根深者为疽,若临证用药,攻补得宜,无不收效。至募有十一,而内痈仅九证者,何也?盖胆府形如膜皮,无出无纳,汁清气洁,不生内痈内疽,若夫膀胱,亦如膜皮,中惟浊水,故古今书籍,并无讲及内痈内疽者,是以未敢详载。虽然中极穴即膀胱募也,今人间有中极穴或浮肿或隐痛者,所见证候竟同小肠痈相似,则治法亦当按小肠痈治之可也。俟后之学人留意焉。

验内痈法∶凡遇生内痈疑似者,但与生黄豆五粒,令病患嚼之,口中无豆腥味者,是其候也。

书云∶凡内痈俱系膜内成患,外皮不腐。

齐氏曰∶脏腑肠胃,内痈内疽,其疾隐而深藏,目既不见,手不能近,所至难矣。但以诊脉辨之,亦可知也。若其脉洪数者,脓已成也;设脉迟紧,虽脓未就,已有瘀血也,宜急治之。不尔,则邪气内攻,腐烂肠胃,不可救也。

心痈门主论

经曰∶巨阙隐隐痛者心疽,其上肉微起者心痈。(巨阙穴在鸠尾下一寸,心之募也。)王肯堂曰∶心痈始发巨阙穴,必隐痛微肿,令人寒热身痛,头面色赤,口渴随饮随干。由心火炽盛,更兼酷饮嗜热而成,宜服凉血饮。如酒毒为病,宜升麻葛根汤治之。但此证甚属罕有,而治法不可不备。

心痈门主方

凉血饮生地 麦门冬 连翘 天花粉 木通 赤芍 荆芥 车前子 瞿麦 白芷 甘草 薄荷 山栀(各等分)灯芯为引。潮热引加淡竹叶。

升麻葛根汤升麻 柴胡 黄芩 白芍 葛根 木通 山栀 黄连 甘草 水煎服。

肝痈门主论

经曰∶期门隐隐痛者肝疽,其上肉微起者肝痈。(期门穴,又名肝募,在乳旁一寸半,再直上一寸半。)《素问》曰∶肝痈两 满,卧则惊,不得小便。

华真君曰∶肝痈不可用针刺,须用内消内散。(《秘录》)陈远公曰∶人素多恼怒,容易动气,一旦两胁胀满,发寒发热,已而胁痛之至,按之疼不可忍,人以为肝火盛也,谁知肝叶生疮乎!人但知肺生痈,不知肝亦能生痈也,且《灵》、《素》诸书,亦未详言,得毋创论以惊俗乎!余闻异人云∶胁疼手不可按者,肝叶生痈也。《灵》、《素》未详者,以肝痈世不常有,所以略之也。凡古今之气运不同,痈毒之生长不一,肝能生痈,乌可缺而不论乎!况肝之生痈,未尝无理也,肝一恼怒,则叶开张,肝气即逆,大怒之后,肝叶空胀,未易平复。设使时加恼怒,是肝叶竟不得安,且怒后必然动火,怒益多而火益盛,盛必灼干肝血,血干则肝气大燥,无血养肝,更易发怒,欲不郁结成痈,乌可得乎?然痈生于内,何从而见,然外可辨也。肝痈生在左而不在右,左胁之皮必见红紫之色,而舌必见青色也。此而辨之,断断无差,治必以平肝为主,佐以泻火去毒,切不可因循令其溃烂而不可救也。化肝消毒汤∶白芍、当归各三两,金银花五两,黑山栀五钱,生甘草三钱。水煎三剂疼止,又减半服,数服全愈。(《冰鉴》。此方以归芍入肝以滋肝血,则肝血骤生,易平肝血之燥,又得甘草缓急,栀子清火,银花解毒,安得不效哉。唯是火毒大盛,肝血大亏,不如此大剂,亦自徒然。倘执以肝火之旺,非肝痈之证,只用当、芍治胁痛,必不效也。)又曰∶有左胁大痛,按之尤甚,此肝痈耳,非胁痛也。肝痈多得之恼怒,前条已论之矣。然而忧郁亦能生痈也,惟恼怒得者其痛骤,忧郁得者其痛缓,初痛之时,逍遥散大剂煎饮,痛立止矣,何至成痈也。因失于速治,而肝中郁气,若不能宣,而血因之结矣。血结不通,遂化脓而成痈,其势似缓,然肝性最急,痈成而毒发甚骤也。

有胁疼数日而死者,正因生痈毒败而死,非胁痛能死也,可不急为治之乎!宣郁化毒汤∶柴胡、薄荷、香附各二钱,白芍、当归、金银花各一两,生甘草、天花粉各三钱,陈皮、枳壳各一钱,水煎服,四剂全愈,重则六剂,后用四物汤大剂调治,不再发也,此证世不常有,前论已悉,然肝痈少见,而胁痛世所常有,余特发明忧郁之能成痈,又如此人知急治,何至成痈哉。

朱丹溪曰∶肝痈始发期门穴,必隐痛微肿,令人两脚胀满胁痛,侧卧则惊,便溺艰难,由愤郁气逆而成。初服复元通气散,次服柴胡清肝汤;痛胀已止,宜六味地黄丸;脾虚食少,佐以八珍汤滋肾补脾治之。

肝痈门主方

救肝败毒至圣丹(岐天师)治肝痈。

当归 白芍(各三钱) 黑山栀 生甘草(各三钱) 金银花(十两,水十碗,煎汁四碗听用)以金银花汁二碗加水二碗同煎服,渣又加水二碗同前存金银花汁二碗,煎一碗,服二剂愈。

脾疽门主论

经曰∶章门隐隐痛者脾疽,其上肉微起者脾痈。(章门穴,又名脾募,在脐旁开六寸,高上二寸。)王肯堂曰∶脾痈始发,章门穴必隐痛微肿,由过飧生冷,兼湿热或瘀血郁滞脾经而成。令人腹胀,咽嗌干燥,小水短涩,宜大黄汤、赤豆苡仁汤二方合而用之,腹胀全消,宜六君子扶脾调理。

肺痈肺痿门主论

经曰∶中府陷陷痛者肺疽,其上肉微起者肺痈。(中府穴,在云门下一寸,乳上三肋间,动脉应指。)《素问》曰∶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王注云∶满,为脉气满实;肿,谓痈肿,肺之痈喘而两 满。)《内经》曰∶血热则肉败,营卫不行必将为脓。大凡肺疮当咳嗽短气,胸满时唾脓血,久久如粳米粥者,难治。若呕脓而不止者,亦不可治。其呕脓而自止者,将自愈,其脉短而涩者,自痊。浮洪而大者难治。其面色当白而反面赤者,此火之克金,皆不可治。(《全书》)《千金》曰∶咳唾脓血,其脉数实,为肺痈。若口中咳,即胸中隐痛,脉反滑数,此肺痈也。

张仲景曰∶肺痈吐脓如米粥,咽燥振寒。

又曰∶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问曰∶病者咳逆,何以知其肺痈,当以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如?曰∶寸脉微而数,微为风,数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逼于荣,吸气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卫,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吐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问曰∶振寒发热,寸脉滑数,其人饮食起居如故,此为痈肿。医反不知,以伤寒治之不应。何以知有脓?脓之所在,何以别知其处?师曰∶假令脓在胸中者,为肺痈。其脉数,咳吐有脓血,设脓未成, 其脉自数紧。但数为脓已成矣。

《金匮方论》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何从得之?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王肯堂曰∶治吐脓血如肺痈状,口臭,他方不应者,宜消风散。(荆芥、川芎、羌活、人参、茯苓、防风、藿香、蝉退各二钱,浓朴、陈皮各五钱,为末是也。)入男子发灰研细,入和之,清米汤下,可除根,只两服,亦治吐血。(《准绳》)又曰∶肺痈已破,入风者不治。

《精要》曰∶劳伤血气,腠理虚而风邪乘之,内盛于肺也,则汗出恶风,咳嗽短气,鼻塞项强,胸胁胀满,久久不瘥,已成肺痿也。

又曰∶起于肺痈者,由食啖辛热炙 ,或酣饮热酒,燥热伤肺所致。治之宜早。

王氏曰∶患肺疽者项强。盖肺系在项,肺伤则系伤,故牵引不能转侧。肺者气之本,其华在毛,其充在皮,故皮肤不泽。

张景岳曰∶此证初起,邪结在肺者,惟桔梗杏仁煎为治此之第一方。(《全书》)齐德之曰∶肺者,五脏之华盖也。处于胸中,主于气,候于皮毛,劳伤血气,腠理虚而风邪乘之,内感于肺也。故汗出恶风,咳嗽短气,鼻塞项强,胸胁胀满,久久不瘥,已成肺痿也。

又曰∶肺痿之候,久嗽不已,汗出过度,重亡津液,便如烂瓜,下如豕膏,小便数而不渴。渴者自愈;欲饮者将瘥。此由肺多唾涎,而无脓者,肺痿也。

又曰∶肺疮之候,口干喘满,咽燥而渴甚,则四肢微肿,咳唾脓血,或腥臭浊沫,胸中隐隐微痛者,肺疽也。始萌则可救,脓成则多死。

马益卿曰∶肺痈治法要略,先以小青龙汤一贴,以解其风寒邪气,然后以葶苈大枣泻肺汤、桔梗汤、苇茎汤,(见《金匮要略》)随证用之以取脓,此治肿疡之例也。终以内补黄 汤以补里之阴气,此治溃疡之例也。

薛立斋曰∶凡劳伤血气,腠理不密,外邪所乘,内感于肺,或入房过度,肾水亏损,虚火上炎,或醇酒炙 ,辛辣浓味,熏蒸于肺,或咳唾痰涎,汗下过度,重亡津液,皆能致之。

又曰∶大抵劳伤血气,则腠理不密,风邪乘肺,风热相搏,蕴结不散,必致咳嗽者。若误用汗下过度,则津液重亡,遂成斯证。

又曰∶此证皆由脾土亏损,不能生肺金,肺金不能生肾水,故始成则可救,脓成则多死。苟能补脾肺,滋肾水,庶有生者,若专攻其疮,则脾胃益虚,鲜有不误者矣。

陈远公曰∶人有胸膈间作痛,咳嗽时更加痛,手按之更增气急,人以为肺咳也,谁知肺热生痈乎!夫肺为娇脏,药食所不到者,故治之甚难,治法似宜泻火以救肺,药既不入肺,而肺为脾子,脾经未尝不爱药也。补脾土则土能生金,平肝木则金不克木,清心火则火不刑金,三经有益于肺,无损于金,则肺气得养,后以消毒之品解肺之邪,何痈不散乎。全肺汤∶元参三两,金银花五两,麦冬二两,生甘草五钱,花粉、茯苓、白芍各三钱。水煎服二剂,痛减内消矣。(《冰鉴》。按痈疽证必须内消,不可令其出毒。内消之法,总不外心肝脾三经,而别无消痈之道也。或曰∶肺之于肾也,独不可治肾以消乎?然肺痈虽成于火灼肺金之液,实因肺气之自虚也,补肾虽或能使肺不来生肾,但肺肾相通,补肾之水,恐肺气下降,而火毒反不肯遽散,不若止治三经,使肺气得养,自化其毒,不遗于肾为妙也。)又曰∶人有胸膈作痛,咳嗽不止,吐痰便觉疼甚,按之痛不可忍,喉间闻腥臭之气,随吐脓血,此肺痈不但已成,而且已破矣。未破者易消,已破者难治,以脓血未能遽尽耳。然得法亦无难也。夫肺之生痈者,因肺火不散也,然肺火之来,因肺气之虚也,肺虚而后火留于肺,火盛而肺结为痈,不补虚以散火,而未成形者何以消,已成形者何以散,即溃烂者又何以愈哉,是虚宜补矣。然补何脏乎?若补肺虚,而肺不能直补,只补胃气,则肺气自旺也。今痈已破,多吐脓血,则肺气尤虚,虽毒瓦斯尚存,不可纯泻其毒,于补气之中而行攻散之法,则毒易化,而正气无伤也。

同类推荐
  • 续书谱

    续书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离垢施女经

    佛说离垢施女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女科旨要

    女科旨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两汉刊误补遗

    两汉刊误补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五灯会元

    五灯会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沧海迷蝶

    沧海迷蝶

    武者白竛,百尝人间屈辱,身死之季终得传承与秘辛。却又得知是天煞之体,天弃之人。难道此生终将孑然,武途无望?
  • 情满巴蜀

    情满巴蜀

    本书不是我的个人作品,我只是代发。要吐槽的要开喷的也别针对我本书讲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某山里娃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滑稽)
  • 杨玉环之前缘难续

    杨玉环之前缘难续

    上一世贵为唐玄宗贵妃的杨玉环,自缢在马嵬坡下,人们都说,唐朝的衰败就是因为杨家兄妹,杨玉环更是红颜祸水,他们只看到了杨家兄妹的繁花似锦,却没有看到杨玉环被公公抢夺,和恋人分开;为了在深宫中生存下去强颜欢笑;更看不到将战乱都强加在一个弱女子身上的毫无人性可言。也许是上天怜悯,也许是杨玉环死时心有不甘,她始终不能忘怀那年榕树下赠自己手花的李瑁,就这样杨玉环带着前世的记忆转世到了21世纪成了杨晨曦。在大学终于见到了转世的李浩宸,可是对方已经佳人在抱,本以为缘分就此结束,周周转转两人又走到了一起,谁料好事多磨,门第之见又拦在他们面前。等到知道真相,李瑁的记忆也苏醒,前世被父亲抢夺、妻子抛弃,他集聚了深深的怨念,他把这些怨恨都强加在杨晨曦身上明明两个有情人,被命运的折磨越行越远,他们还有没有机会把前世未了情缘续上?
  • 最萌师徒恋:捉鬼大神蠢萝莉

    最萌师徒恋:捉鬼大神蠢萝莉

    格格记得,她正在森林的别墅里换衣服的时候,突然杀进来一个帅哥,神神叨叨的朝她念了好多听不懂的话,然后她就晕了。再醒过来就发现自己不在家里了。联系父母也联系不上了。回到原本的家去发现家已经换了主人了。诶诶诶?为什么啊?不行!一切都是这个突然闯进来的帅哥惹得祸!他必须得为格格小姐的未来负责任!从此,格格小姐和明瑞少爷就开始他们奇葩欢乐又温馨的一段你追我赶的美好时光~最萌的师徒,最萌的恋。
  • 重生之豪门名媛

    重生之豪门名媛

    【完结】原本以为自己找到了真爱,没想到,却被自己的妹妹逼死。既然有幸重来一世,那么,上一世的恩怨情仇,将在这一世做个了结!但是,为什么我竟有婚约在身?还被别扭小孩穷追?哼!老娘还是有人要的啊!那么渣男就赶紧滚一边去吧!
  • 看着是帝国历史

    看着是帝国历史

    一个帝国的兴衰.......新人新书写给自己看的,作者不看评论’
  • 我的寿终正寝传

    我的寿终正寝传

    是。我资质是差,这有什么关系。是。我运气也差,这有什么关系。是。我胆子也小。但关谁鸟事了?你能活一百岁对吧,百年后你不过是一坡黄土。你能活五千年是吧,五千年后看你还有几根毛。一万年?我都活了十万年了。跟我比?我灵气比你多。跟我耗?我能耗到你寿寝正终…………
  • 逼良为王

    逼良为王

    身穿到一个诸侯争霸的时代,李浪被人逼着当上了一个冒牌王爷。没有系统,没有老爷爷,除了一张好看到惊动老天爷的脸外,已经别无长物。为了能在乱世里,安身立命,他谨慎小心,凡事谋定而后动。攒底牌,避风险,不求闻达于诸侯,努力苟全性命于乱世。书友群:750364322。欢迎喜欢本书的书友,来群里催更吹水。
  • 幻间世

    幻间世

    有个人说过,梦是现实的延续。如果有这样一个世界,现实是梦的战场,又该怎么样。平凡的余七就重生在这样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铸梦为兵,幻梦为境。余七以梦为舟,驰骋纵横,走出一条不平凡的梦师之路。
  • 中国资本配置优化研究

    中国资本配置优化研究

    本书在阐述资本、资本配置和资本配置优化的基本内涵以及资本配置的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中国资本配置的演进状况和实际效率,提出了中国资本配置的战略目标、调节机制和具体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