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495500000007

第7章

答現量亦緣名字自相。不緣名義相繫屬故。上來且依未自在位。五心次第聞教聚集。若傳教者。是自在位。則非此說。所以者何。自在位者。得淨耳根。一剎那頃。聞一字時。於餘一切。皆就領受。無障礙故。或有聞說先受持教。由純熟故。不待率爾耳識引發。及尋求等。雖有決定。或染淨。或等流等。或有字句增減之者。亦即非如前說相心數量多小。但隨所應字句而說。若具顯五心。如瑜伽第一及餘處章說。

問此既說有本影二教。何故有聖教說佛無色聲心意識耶。

答教說有無各別所據。今約五義。會其違相。一遮過顯德。二真俗二諦。三傳古非作。四悲願所成。五本質影像。初中為遮過患故說非有。為顯實德故說非無。如十卷楞伽第八云。如來不說墮文字法。若人言如來說墮文字法者。此即妄語。四卷楞伽第三云。我從某夜得最正覺。乃至某夜入般涅槃。於其中間。不說一字。亦不已說當說。是佛說。佛性論第二云。如實義者。如來無有色聲麤相功德可得。檢兜率偈讚云。色身非是佛。音聲亦復然。亦不離色聲。見佛神通力。釋曰。此上意。顯有過失之色聲則佛非有。無過失之色聲則佛非無。然此非無。是不有之非無。不無之非無也。故密嚴第一云。或說菩薩入於諸地。乃至淨所依止。入於佛地無漏蘊界。常無變易。涅槃三十七云。凡夫之色。從煩惱生。是故智者。說色無常苦空無我。如來色者。遠離煩惱故。說是常恒無變易。乃至云。以是因緣。如來色常。乃至識常。此經現相品說。如來六根。皆無有量。出現品說。如來三業。亦無有量。

二真俗二諦者。真諦離相故說非有。俗諦隨機故說非無。金光明云。佛果唯有如如及如如智獨存。大般若四百二十五云。我從成佛已來。不說一字。汝亦不聞。維摩云。其說法者無說無示。其聽法者無聞無得。仁王觀空品云。若有脩習聽說無聽無說。如虗空法同法性一切法皆如也。釋曰。此上唯就真勝義說。兜率偈讚云。眾生妄分別。是佛是世界。了達法性者。無佛無世界。大般若五百六十七云。眾生各各謂佛獨為說法。而佛本來無說無示。涅槃二十六。明菩薩具足多聞中。亦同此說。釋曰。此上雙約真俗以顯。

三傳古非作者。謂佛所說。但是傳述古佛之教。非自製造。楞伽云。如來不說法者。緣本位法故。般若論云。須菩提言。如來無所說。此義云何。無有一法唯獨如來說。餘佛不說故。

四悲願所成。謂佛所無有盡。三業應眾生者。皆是廣劫悲願。為眾生感。非自所有。故說佛果無有色聲。然即以此為他為自故。亦說有。下文云。如來不出世。亦無有涅槃。以本大願力。顯現自在法。出現品云。如來身遍一切處。乃至非至非不至。何以故。如來無身故。為眾生故。示現其身。

五本質影像者。謂佛三業平等普應。無彼差別影像色聲故。說非有。然即與彼差別聞見。為增上緣。因質有影故。說非無。上五義。會諸聖教。不相違也。

三會性辨體者。謂此教雖不說真如隨緣之義。然說佛正體智證最淨法界。而於後得安立教法故。亦說如為體性故。成唯識第十。釋真如云。三勝流真如者。謂此真如所流教法。於餘教法。極為勝故。七法無別真如者。謂此真如雖多教法種種安立。而無異故。釋曰。教法既從法界流。是故教法依真建立。上來第一門竟。

第二約真俗雙泯宗。出體者。謂真諦離相故說非有。俗諦無性故說為空。次第如前。三門出體。皆悉是空畢竟非有。即以此空。為教體性。如清辨論師掌珍頌云。真性有為空。如幻緣生故。無為無有實。不起似空華。此二比量。依真勝義。不依世俗故。說皆空。廣說(云云)。

第三理事無[得-彳]宗。出體中三。一隨相。二唯心。三法性。初隨相中三。一約能詮。二通所詮。三通諸法。就能詮中亦三。一唯音聲為體故。維摩第一云。佛以一音演說法故。二唯名句文為體故。仁王觀空品云。是經名味句。百佛千佛百千萬佛說名味句故。三合前二說。四法為體故。十地品云。如空中彩畫。如空中風相。牟尼智如是。分別甚難見。佛藏經第一卷初亦同此說。十地論云。說者以此二事說。聽者以此二事聞。謂音聲及善字。釋曰。此文舉下攝上故但云字。或舉所依攝能依故。問前來諸宗皆說聲等四法為體。今此亦爾。何以甄別。

答名言雖同。理趣胡越。所以者何。初有實體故。二唯是聲有體假故。三就大中。一稱實故。二俱不立故。三即理事故。後第四宗中四法融故。二通所詮者。十住品云。文隨於義。義隨文故。三通諸法者。謂非但如前依能所詮取耳意識境以為體。亦復通於六識之境。以為教體。由悉能為開悟利益所知境故。維摩香積品云。眾生香菩薩謂維摩詰。我土如來無文字說。但以眾香。令諸天人得入律行。菩薩各各坐香樹下。聞斯妙香。即獲一切得藏三昧。釋曰。但示此香。即為說法故。彼文次前云。彼土無有聲聞辟支佛名。唯有清淨大菩薩眾佛為說法故。又菩薩行品云。有以光明而作佛事。有以菩薩。或佛化人。或菩提樹。或以衣服臥具。或以飲食園林臺觀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或以佛身。或以虗空夢幻影響鏡中像水中月熱時焰。或以音聲語言文字。而作佛事。或有佛土。寂寞無言無說無示無識無作。而作佛事。阿難。諸佛進止威儀。無非佛事。乃至廣說八萬四千諸塵勞門。而作佛事。十卷楞伽第四云。佛告大慧。非一切佛土言語說法故。有佛國土。直視不瞬。口無言說。名為說法。有佛國土。宜爾示相。名為說法。有佛國土。但動眉相。名為說法。有佛國土。唯動眼相。名為說法。有佛國土。咲名說法。有佛國土。欠呿名說法。有佛國土。咳名說法。有佛國土。念名說法。有佛國土。動身名說法。釋曰。准上二經。種種境界。開悟眾生。皆名說法。是故教體。隨其所應。非但四法乃所詮也。

二唯心辨體者。謂前所說能詮等三。莫不皆是真心所現。離此真心。更無有法故。起信云。依一心法。有二種門。一者心真如門。二者心生滅門。如是二門。皆各總攝一切法。此義云何。以此二門不相離故。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所謂心性不生不滅。一切諸法。但依妄念。而有差別。釋曰。各攝世出世間。故無漏散。不離真心也。梵行品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故。問此中即依真心辨體。有本影不。

答有無無[得-彳]。本疏釋此四句分別。一唯本無影。謂令唯能說。以聽者不離說者真心故。二唯影無本。謂令唯能聽。以說者不離聽者真心故。三亦本亦影。謂令說令聽。俱時現前。以真心不壞說聽故。四非本非影。謂令說令聽俱非現前。以真心無二非說聽故。

三法性辨體者。謂前相心二教。即令法性所成真心。即法性之別號。是故離真如外。更無有法。仁王二諦品云。大王法輪者。法本如。應誦如。乃至云論議如。此名味句音聲果文字記句一切如。上來隨相等三。總會為一。理事無[得-彳]教體也。

第四事事無[得-彳]宗。出體者。此中聲名句文能詮所詮等。莫不一一皆具無盡無[得-彳]法界。謂具正智所生法性所起色心時處身方行位等體事相等德相相入業用。所以然者。此中無有一法而不具足一切法故。廣釋體事等三義如下第七顯義門說。問此宗亦有本影義不。

答有無無等[得-彳]成一四句。所以者何。佛中有眾生。眾生中有佛故。故出現品云。如來成正覺時。於其身中。普見一切眾生成等正覺。乃至普見入般涅槃。皆同一性。所謂無性。廣說云云。又佛性論第二云。一切眾生。悉在如來智內。以如如智。稱如如境故。一切眾生。決定無出如如境者。普為如來之所攝持故。名所藏眾生。為如來藏。(此明眾生在佛中也)又出現品云。菩薩摩訶薩。應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覺。何以故。諸佛如來不離此心成正覺故。如自心中。一切眾生心中亦復如是。悉有如來。成等正覺。(此明佛在眾生中也)言四句者。一果門攝法界盡故。則因無異果之因。而唯本無影。二因門攝法界盡故。則果無異因之果。而唯影無本。三法界緣起因果無礙互相在故。則亦本亦影。四法界緣起因果相攝。雙相辨盡。俱非二心。則非本非影。是故。由前第三句故。佛心中眾生聽眾生心中佛說法。眾生心中佛為佛心中眾生說法。由前第四句故。佛心眾生無聽。眾生心中佛無說。問何故前立教中。明體事業用通於染淨。今此教體唯局淨耶。

答前辨業用所依體事。故通染淨。今顯諸相及淨業用所依體事故不通染也。問此中地身非情等說法與前一分滿教通諸法說有差別。

答彼據三種化說已如前辨。今此所有菩薩說。剎說。眾生說業。即是佛說。所以者何。三種世間無非佛故。是故教體該攝法界所有諸法也。(上來教體門竟)。

第六宗趣者。宗謂尊崇。趣即意指。謂此一部經內所詮義中。最所珍貴高尚之義。謂之宗也。宗意所向謂之趣也。此宗即趣。或宗之趣。通其二釋。因此部宗二門分別。初通論三教。後別明當部。前中三教各有四宗。謂一通宗。二別宗。三隨部宗。四隨義宗。又有會宗品宗。恐繁不述。

初真一分半教中。通宗者。謂二十部對法。及四阿含。雖多所立。莫不同詮生空之理。是故通名生空法有宗也。二別宗者。謂即前之二十對法。各立宗別。如宗輪論中說。不可具引。略顯三宗。

一三世俱有宗。此一切有部。計謂過未名色體是實有同現在故。

二法無去來宗。此大眾部計。謂去來色體用俱無。唯有現法及無為故。

三現通假實宗。此說假部計。謂去來二世法定非有。唯有現法。於中在界處是假。在蘊是實。經部同此。

三隨部宗者。謂即於前二十對法。一一宗內。有多部論。宗有不同。如薩婆多中。婆沙正理俱舍等。當當部部宗各別故。又如四阿含中。各有多部經。詮宗各別。又如正法念雜寶藏等。並准應知。四隨義宗者。謂即前諸經論中。凡所立義。一一皆有宗旨。廣說應知。

第二真一分滿教中。初通宗者。謂或有大乘經說真俗俱有。或有說言真俗俱空。雖此有異。莫不皆辨生法二空。是故通名生法俱空宗也。二別宗者。謂即於前通宗之內。開成兩宗。然有兩說。一云一三性皆空宗。如三無性論等。

二三性空有宗。如深密等。此二學從互言顯密。一云即真俗俱空有等是前宗也。謂勝義真實故不無。世俗因果不失故是有。此則真俗俱有。如深密瑜伽等。二若二勝義相盡為空。世俗緣生如幻非有。如前所述清辨比量。此則真俗俱空。如大般若等。

三隨部宗者。深密以境行果無等為宗。十輪以佛輪等十輪為宗。阿彌陀經以稱淨土為宗。大般若十八空為宗。

四隨義宗者。謂前深密十輪大般若中。隨所說義。有所成立。即以為宗。問大般若等。亦說色空相即之義。此則正當理事無[得-彳]。何故列在一分滿教。

答此色義。兩宗釋異。一分滿云。依所執性故說為空。具分滿云。依他無性故說為空。設依後釋。而般若中。復有說處是不了義故。大般若五百九十二中說。三乘五姓畢竟差別。唯說色空。依所執說。是故且配屬前教攝。若所說色空。依緣生死性。則具分滿攝。

第三真具分滿教中。初通宗者。謂此宗中雖說理事無[得-彳]真。莫不皆顯有為無為非一非異。是故通名為無為非一異宗也。二別宗者。謂於前通宗之內。分成兩宗。一理事無[得-彳]宗。此即楞伽密嚴維摩法華涅槃勝鬘仁王等經。

二事事無[得-彳]宗。謂即此經及如來不思議境界經等。問華嚴等。亦說理事無[得-彳]。何獨事事無[得-彳]宗攝。仁王維摩涅槃經等。亦說事事無[得-彳]之相。何不事事無[得-彳]宗收。

答兼正異故。又仁王等。唯依業用說故。此經具德相等故。

三隨部宗者。初理事無[得-彳]宗中。如楞伽以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為宗。內證聖智所行境界為趣。或以一百八句為宗。一心為趣。密嚴以現法樂住內證智境為宗。維摩以抑挫二乘顯菩提解脫為宗。法華以會三歸一為宗。勝鬘以空智如藏及攝受正法為宗。涅槃以佛性常住為宗。仁王以三種般若為宗。後事事無[得-彳]宗中。不思議境界經以如來不思議境界三昧為宗。

後別明當部宗者。古來異釋。總有七家。前六古說。後一現傳。前中一笈多三藏云。此經以三十二聖觀行為宗。二敏法師云。以因果為宗。印法師亦同此說。三遠法師云。以華嚴三昧為宗。由此經意。令觀因果成三昧故。四衍法師云。以無障[得-彳]法界為宗。五裕法師云。以甚深法界心境為宗。法界門中。義分心境。諸佛證之。以成淨土。法界即是一心。諸佛證之。以成法身故。此經初品內頌云。無盡平等妙法界。悉皆充滿如來身。又經最後品內明入法界。故知唯以法界為宗。六光統律師云。以因果理實為宗。

二現傳者。即是本疏所立也。於中二。初簡持。後釋義。前中謂前六家宗內。初三但顯所成因果。次二唯明所依理實。後一雖該前二。然以名意不具。令義不明故。現所傳。具言因果緣起理實法界。以為宗趣。

同类推荐
  • 大威仪请问

    大威仪请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Chastelard

    Chastelar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通关文

    通关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丁甘仁医案

    丁甘仁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乘密严经

    大乘密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让你目瞪口呆的怪诞心理学

    让你目瞪口呆的怪诞心理学

    这里有生活中最常见却最不正常的心理问题;这里有围绕身边最多见却最荒诞的行为怪癖;这里揭秘不被人注意却普遍存在的人性的优点和弱点;这里介绍了千奇百怪、形形色色的各种心理学趣味现象与常识;这里为你指出了健康身心、平衡心态的多种实用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去梯言—让你目瞪口呆的怪诞心理学》基于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需要,以生动贴切、具有代表性的心理故事,加以科学条理性的分析,讲述了各种生活和工作中最常见的异常心理、怪诞行为现象、神秘莫测的心理学常识等。这些心理学知识都是从我们生活出发,从自身出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心理及随之产生的种种行为看似荒诞神奇,却有着深刻的形成根源。
  • TFBOYS之回首又见他

    TFBOYS之回首又见他

    一次遇见让我永远忘不了你,我骗你,有我的原因,我不想因为这些,让我们失去我们的友情。我只是茫茫粉丝中一个,对不起,不过我保证,十年之约,不离不弃
  • 乡野秘事

    乡野秘事

    不是在沉默中成长,就是在沉默中疯狂!那些被风拂过的角落,总能带走点隠暗的秘事。
  • 一念悲欢许君卿

    一念悲欢许君卿

    世人皆言惊月之容,乃举世独一,无人能敌。他惑人的桃花眸眯成了月牙弯弯,唇角勾起好看的弧度,“凤引之容,吾之所爱。”横绝身死,凤引出世。世人皆知:得凤引者,得天下。可事实上远不止此,若想得到这天下,便先得到她的心,再亲手撕碎她的爱。“可我等不到天下尽入囊中那一日,我只要她的爱。”她携仇恨而归,意欲置他于死地。他夜里唤起她的名字:然儿,然儿…她惊醒,凤引是使命,然璃却是宿命。山遥水阔,我唯一惦念的人间绝色,是你。(ps:本书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前期慢热,文风欢脱,后期有虐,结局欢喜。)书友群:904675876欢迎各位小可爱进群~
  • 名动九州成神录

    名动九州成神录

    修炼名气,就是提升知名度。名气,是读书人获取力量的根本。到极致时,永垂不朽!主角黄锐锋,穿越到新九州世界,获取钱财、迎娶美女、捞取权势。名宿耆老,如果志同道合,便推心置腹,共襄盛举。如戚继光、祖冲之。美女佳人,倘若情投意合,就关爱呵护,大被同眠。如陈圆圆、武则天。奸臣乱党,假使深恶痛绝,则快意恩仇,彻底打杀。如魏忠贤、安禄山。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掉,好不快活!=守则神、细则神、准则神、规则神、法则神、原则神,独树一帜!涂鸦笔、点睛笔、生花笔、龙蛇笔、大椽笔、造化笔,笔伐诸神!==
  • 孤灯灭

    孤灯灭

    这是一场奇幻与现实相交的旅途,我们在这世间,都像孤灯一样行走,人群越喧闹,心里越凉薄。如果行走是一场不断遇见意外的演出,为了你,我的人生宁愿没有来处、只剩归途。
  • 贴身司机俏总裁

    贴身司机俏总裁

    丹炉爆炸,全镇小道士借助还魂丹之力,重生现代都市。未婚妻太高冷,女上司太傲娇,小明星太温柔,邻家小妹太痴情,哎,千般风情,皆如妖精,贫道只好全都收了。太极阴阳,画符镇妖,炼丹吐纳,医道术法……我本只是个小道士,可你们逼着我笑傲花都、乐享天齐……无量天尊
  • 万古混沌经

    万古混沌经

    十三年前“天弃之子”事件,十三年后,一少年从小镇中走出,一切从这里开始......
  • 卡尔·威特教育羊皮卷

    卡尔·威特教育羊皮卷

    本书不仅仅教授孩子如何学习科技知识、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完美的人格,树立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自然奥秘大百科

    自然奥秘大百科

    无论是浩瀚的宇宙、神奇的自然界,还是我们人类自身的生活,都充满了种种奇妙而有趣的现象。《中国学生成长知识丛书》共分为十五册,分别介绍了“宇宙”“动物”“植物”“人类”“科学”等内容,引导青少年不断地去探索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