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495500000053

第53章

前中二。先牒前中二先牒前起後。可知。後所謂下正顯。顯中十句。皆約前所施內外物等流迴向。一約前施財貨及寶。二約前施善根所感依正果報。悉施眾生。及以善根迴向。乃至六種無限施。是無盡功德藏。三約前施牀座。准梵本中。具臥具牀數。四約前施行皆為眾生。是順菩薩道業。五約前施物皆殊勝皆離相。六約前施象馬寶。七約前施象馬迅速巡遊四天下故。八約前施伎女及男女。翻顯染情及恩愛故。九約前施心平等無簡擇故。十約前施身頭眼血宍骨髓奴婢作使等難處。有苦不自在。施身肉忍苦。奴等不自在。願眾生得生無苦之處。自在無礙故。

後明迴向所為中二。先正顯所為。後佛子菩薩如是悲愍下結前所為。前中二。先牒前起後。謂牒前迴向時智所迴善根眾生定得故發生歡喜。後為令下正顯。顯中有一百一十句。依本疏。科分為六段。一從初有二十三句。為令修善趣賢首位行。於中第十一句。云無悔者。施已慶喜故。無惱者。自樂施故。第十三云住隨順施心者。隨乞者所須。滿其意故。第十四云住攝取施心者。以施攝生故。第十九云住如金剛極大力施心者。施心堅固不可破壞故。第二十云住如日光明施心者。慧光破慳蔽障故。二十一淨三輪智成佛智故。二十二有二義。一以眾多善根為眷屬故。二以具多善根者為眷屬故。二十三巧能生長善根之智慧。相續現行故。餘文易了。二從得不可壞淨心圓滿下。有八句。令成種性中修行。初句約令得信究竟故。三從成滿菩薩無量清淨神通。下有十。句令成解行位中修行。第十句無量心者。四無量也。廣大心者。無限量也。最勝心者。無加過也。悉清淨者。皆與無我相應也。餘文可知。四從成就清淨等施心下。有八句。令成十地位中修行十度等行。第七句令得成就純淨無漏無邊體事。此是理事理事無[得-彳]法界。餘文可知。五從住平等行積集善法悉圓滿下。有十句。令於等覺位修行。第九句令證得巧生功德之智。第十句令成同體大悲所生善根。乘薩婆若。來化有情。是一切智乘。餘文易了。六從嚴淨一切諸佛國土普圓滿下。有五十一句。令成佛果行。第四句云。令得六十種音聲。發言誠諦皆可信受。百千種法而以莊嚴。如來無量功德妙音悉圓滿者。下文佛不思議品云一切諸佛皆悉具足六十種音聲。一一音有五百分。一一分有無量百千清淨之音。以為嚴好。是也。大莊嚴論第六云。如來有六十種不可思議音聲。如佛祕密經中說云。寂靜慧如來具足六十種聲語。所謂潤澤柔軟可言言樂清淨等。如是廣說。此中潤澤者。眾生善根能攝持故。乃至第六十名宣諸德音。釋曰。祕密經者。即密跡力士經也。論文但五十八種。經中數足。具顯如章。第六句明佛無盡辨逗機說法。第八句眾生一聞說法。不墮二乘中故。第十句應時佛物修利他行故。第十一句中等字是皆義。第十二句云於一莊嚴無量莊嚴者。佛依正二果中一一皆爾嚴故。第十三句等入等者。皆令入三世佛境界盡故。第十七句云行不動業得無[得-彳]果者。其因有四。一就機法施。二無障碍願。三悲心亡已。為物受生。四修法性鎔融行。感三業無功用。盡眾生界。同時普應。無所障礙。第十八句諸根者眼等根也。第十九句云一相者謂無相也。知一切法皆無相故。第二十五句云大力田者如出現品說。於如來所。種少善根。能壞一切有為煩惱。乃至究竟如來涅槃智慧故。第二十六句云堅固第一等者。悲願決定不可破壞故。第三十二句以一行願。普滿一切行願。三十八云以一心知一切心。四十三云於一處出興。一切處出興。四十四云嚴淨一眾會。一切眾會皆嚴淨。四十五云於一佛土。普見一切佛土等者。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故也。四十九云得非一等者。此有二義。一修因。謂觀有為無為非一異故。修諸善根。二得果。謂由前因得法性相應神通轉變一切染淨體事相即相作等非一非異自在無礙。此依業用門說。上來且約一相分。此六段。理實不然。所以者何。第六段令成佛果位中。第三十一四五六等句內。方說令得修菩薩行遇善知識等故。故知諸句一一各別迴向所為。不必依位排次而說故。不可科段配位也。後結前所為中二十句。初一句總牒前能為心。後咸令下正結前所為。將此一十九句。屬前一百一十句。流類可知。恐繁不述。

後明令他以善根迴向眾生中三。一略明迴向之善根。二為令一切眾生悉得安住下。明迴向所為。三又以諸下正顯迴向。問何故明菩薩自以善根迴向中。則先明迴向。後辨所為。今此令他以善根迴向中。則先明所為。後迴向。

答理實不別。為異自他。故作是說。言不別者。如言為此事故迴向。或云迴向為此事故。此但語言異勢義無別也。就初略明善根中三。又勸下八字。標簡前文教他非自。次普為下明修善根。後方便下八字。顯所修善。為將迴向。初後可知。修善根中有二。先八字是大悲伐苦行。後以大下是大智觀察行。可知。二明所為中有六句。初句令住佛果果位德海。皆是殊勝純無漏故。二中性體也義用也。功能也。餘文易了。三正顯迴向中二。先牒前起後。後所謂下正顯。顯中十願。初云安隱者。非相遷故。三云安樂者。適悅故。餘文可知。

後明離相迴向中二。先正明迴向。後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以此下。明以迴向善根復將迴向。前中二。先牒前隨相。後不著下正明離相。前中何故牒前者。以正隨相時有此離相故。後正離相中十句。一離施因。二離施果。三離內施。四離外施。五於起行處離。六於起行方所離。七於足者離常。八於乞者離斷。九於所施物及行等離有見。十於前句境離無見。後明以離相迴向善根復將迴向中二。先明牒前善根將施。後願一切下明以施善根迴向眾生。於中六。一果智圓。二惑障盡。三智明。四定心。五離緣縛。六成佛種。

第三明行成利益中二。先正顯利益。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修習下校量顯勝。前中二。先牒前。後超出下正顯。顯中十一種。一超世間。二普修下修下修普行。三悉能下見多剎無障。於中二。先詣後見。四又能下見多剎菩薩修行。五以善下巧說深法。於中二。先義辨。後得陀羅下無斷辨。六念念於下供多剎佛。七念念嚴下嚴多剎。於中二。先果嚴。後修行下因嚴。八念念令下清淨成就多剎眾生。九於彼下。多剎中勤修諸度。攝眾生。成淨業。十得無礙耳下。聞多剎佛轉法輪。不生厭心。十一住無所得下住菩薩無所得神通。於中二。先辨名。後於下顯用。言與諸菩薩等同一見者。因一無所得無依無作著見故。後校量顯勝中二。先正顯校量。後一切佛剎下逐難重釋。前中二。先舉劣。後況復下顯勝可知。後逐難重釋者。謂前舉劣中。云尚能成就無量不可說清淨功德之言。恐餘未解故重別顯。文中分三。一明得法門。二如是迴向時眾生不違下。明成就行。三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得業下。明觀利益。初中二。先別說。後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得一切下。總結。前中十句。各約同類法互望一性無差別故。皆云清淨平等。餘文及結可知。二成觀行中有十五對。分三。初六對明異類事事互望無[得-彳]。次法性下兩對。明同類理事互望無[得-彳]。後剎平等下七對。明異類事理四句無[得-彳]。初中。一依正。二二業果。約引業說。三王所。四二能所緣。五滿業果。六業道是業所依因。即五六識中造引滿相應思。由思能造業。業依思故。晉本云業不違跡跡今道也。本疏云。決定思是身口業所遊履處。名為業跡。又初剎那思為道。引發第二剎那思。為業體。道即跡也。又思體為業。熏在本識。成種子。為業跡。又思為業。業有感諸道果報功能為業道。道即跡也。隋遠法師云。解惑等心起業所依。名為業跡。辨法師云。方便造作名業。根本業道名跡。次兩對理事無[得-彳]中。前一性相互融。後一生無生互融。後七對事理四句互融者。謂如初對中。一剎望眾生。為兩事相對。二兩事各有平等。為一理相對。三剎望剎平等。為理事相對。四眾生望眾生平等。亦為理事相對。分相雖此句四。互融觀中。一一句即具餘句。無所障礙。其離欲際句。亦是單理事無[得-彳]中攝。餘文准可知。三明觀剎益中二十句文易可知。

第三依釋結名可知。

後明位中果中二先。牒前迴向行成。可知。後則能下正顯。顯中一十九句。一以勝解力摧四魔。一摧伏煩惱。二慈心增上摧天魔。三了蘊實性不能為障道。四深解不生非死能繫。二貪欲為刺。欲傷戒足無漏菩提路。三得成初地歡喜因故。四住中道實性故。五敬福漸增故。六悲心深厚故。七攝福自在故。八現通自在故。九遊剎無礙故。十勝解契入即事理故。十一以一切身修行故。十二隨願所修皆成故。十三了教法。十四為供事佛至一切佛土。勘梵本中。雖但云悉能遍一切佛剎。然其遍字之下往至之義。十五十六可知。十七凡所緣皆生善根。十八心常平等。十九得一性體。此與第四。體同。方便異行。總結可知。

第二偈頌中二。先經家長行標舉。後菩薩所作下正顯。顯中二十一頌分三。初一頌通顯一切善根悉以迴向。末後一頌通結上來迴向之意。中間十九得正頌前文。於中分三。初三頌。頌前施行。二菩薩為度下四頌。頌前迴向行。三菩薩迴向到彼下十二頌。頌前行成利益。

第八真如相迴向中二。先長行。後偈頌。前中二。先明位行。後菩薩摩訶薩住此下明位果。前中三。初徵起名字。二佛子此菩薩下依徵廣釋。三佛子是為下依釋結名。

初中云真如相迴向者。謂以所迴善根。願同真如體相業用。多分說相故偏為名。此即真如之相。真如相之迴向。依主釋。勘梵本中。名真如相自在性迴向。謂相是德相。性即體性。然性與相非即非離。故雙舉也。本業經釋云。常照有無二諦。一切法一合相。故名如相迴向。

第二依徵廣釋中二。先明隨相迴向。後佛子菩薩摩訶薩以此善根下。明離相迴向。

前中二。先明觀察先修善根迴向。後佛子菩薩摩訶薩見可樂下。明觀現境發願善根迴向。

前中三初明善根成就本末。二以諸善根下正明迴向。三佛子菩薩摩訶薩恒以下。明迴向所為。

初中二。先明善根行相。後菩薩爾時下明觀察善根。前中有十四對。一念堅明。二無染修。三無功用業跡。四堅趣佛果。五勇求大法。六二利行。七超凡小。八悲智行。九憶持佛法。十堅信樂十行。十一成多無漏善。十二對行福慧。十三調物生善。十四功巧能迴向。後觀察善根中三。初總辨。次其諸下別顯。後其中下總結。別顯中二。先明修時眾生緣。後如是下明眾緣中復各多種。可知。後總結中三。一皆依向佛乘心成。二皆已迴向佛果。三皆悉一性。

二正明迴向中二。先明迴向自身。後如為己身下明迴向眾生。前中三。初總標。次所謂別顯。後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下總結。別顯中二十願。初身業應機無[得-彳]。二語業隨樂無[得-彳]。三意業住無我我所。四不與四惑相應故無[得-彳]。六得教法明智演說無[得-彳]。七達智境照悲境是菩提心。八常念法界性唯心現前。十二厚悲化物。久而不疲。惡而不厭。十三有二義。一三慧性中無量善巧思慧方便以修菩薩道。二得尋何體性思慧體性為說法方便。雖有兩說。前釋為勝。十六智契諸法本淨性。見世相即常住。十七得見利平等智一多無[得-彳]。十九諸剎各同示即理之事法界。此上或有約德相。或有約業用。詳之可見。餘文可知。後總結中略舉三願。攝前二十願。謂初一嚴剎願。攝前第十一十二二十。次一遍剎願。攝前第十五十八十九。後一智慧願。攝餘十四願。其身口二願。以隨智轉。云清淨也。後迴向眾生中二。先牒前起後。後所謂下正顯。問此文既云先迴向自身。後迴向眾生者。與此經上下文及涅槃經說如何會通。故第八難得行云。我於眾生。無所適莫。乃至云。盡未來劫修菩薩行。未曾一念自為於己。欲度脫一切眾生。第一迴向中云。我所修行。欲令眾生皆悉得成一切智王。不為自身而求解脫。又云我為救度一切眾生。發菩提心。不為自身求無上道。涅槃二十一云。佛告瑠璃光言。若聞法已當生敬信。乃至云亦莫生念。我聽法已。先自度身。然後度人。乃至云應生常樂我淨之想。先為他人。然後為身。

答此中先迴向己身。後以迴向一切眾生者。此亦無違。所以者何。迴向自身亦為眾生迴向。亦為眾生。既俱為眾生。何先何後。後正顯中八願除八難業。五得佛無垢智光照機。六三慧中得了如思慧。八展轉示智斷果處。餘文可解。

三明迴向所為中二。先結前可知。後為令下正顯。顯中十句。初二逢佛。三心即是藏。藏即名堅。入此堅菩提心藏。自護不退故。六得水月鏡像身。應現無[得-彳]。故云自在。八不起分別。名無動搖。餘文易了。

第二觀現境發願善根迴向中三。一觀現境隨應發願。二菩薩爾時下正明迴向。三佛子菩薩摩訶薩修習下。明迴向利益。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十面危机

    十面危机

    苏醒的殷天奇,迷茫未知的世界,周围都是僵尸一般的行尸,这是危机?这是末日?面对十面危机,九死一生之中求得一线生机,揭开迷雾,强者回归……
  • 草根球王之路

    草根球王之路

    草根业余球员就踢不了五大联赛?看无名心法傍身的王明阳,如何一步步走向草根球王之路!
  • 阿拉贡铁鹰

    阿拉贡铁鹰

    穿越成为一个贵族家的次子,并参加了十字军东征。当他从东方回来时,除了满满的荷包、强悍的军队之外,还有一个金手指和不断膨胀的野心。霍斯克劳德王朝——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 异色年华

    异色年华

    ……………………………………………………………………………………
  • 东旭
  • 走遍中国

    走遍中国

    本书介绍了中国各省市的旅游胜地,包括京津漫步、中原巡礼、东三省拾趣、塞外风光、青藏高原之旅、西南典藏、两湖山水、烟波江南等内容。
  • 帝王重生逆袭

    帝王重生逆袭

    帝王林辰重生归来,逆袭成长,修炼《帝王诀》的他一统天界,成就帝王。
  • 花开良时

    花开良时

    她能听见一切的声音,也能看见世间的一切——唯一听不见的是他的心语,唯一看不见的是他心中所想。幸而,花开良时。他,愿意把一切都给她。这是一个伪冷淡外星女和真高冷霸道男神的故事~
  • boss大人要崩坏

    boss大人要崩坏

    曾经,她骄阳似火,天之骄女,世界里只有一个他。曾经,他冷若冰霜,高岭之花,唯独厌弃一个她。一个阴谋,命运,彻底截断。再遇见。她无喜无悲,命运打磨之下,珠光璀璨。他步步紧逼,却如流沙在手,无措慌乱。总之,这是一个傲娇到极点的后起总裁找回初恋的简单火葬场故事。夏寒:宝宝心里苦,宝宝不说……楚修言:宝宝心里醋,宝宝要亲亲抱抱举高高!
  • 薄情总裁的惹火宝贝

    薄情总裁的惹火宝贝

    她爱他,爱到胜过自己的生命。或贫或贱,她都甘愿。在那一眼之后,她便无法自拔的爱上了这个冷酷的男人,她丈夫的独子。直到他的身边多了她,离开,是最美的归宿。爱情,谁先爱上,谁就是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