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495500000045

第45章

第六隨順堅固一切善根迴向中二。先長行。後偈頌。前中二。先明位行。後菩薩摩訶薩住此下。明位果。前中三。初牒名徵起。二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或為下。依徵廣釋。三佛子是為下。依釋結名。

初中。名者。前本分內列名。與此不同。前名入一切平等善根。此云隨順堅固一切善根。晉本云隨順一切堅固善根。按隨順是前入義。堅固是前平等義。謂所脩事行。皆順入堅固******性故。若依此釋。前本分中名。及晉譯名。皆須更迴向此安置。以一切之言屬善根故。若取義使。亦應云迴向一切善根隨順堅固。釋名謂隨順入。是能隨順入也。堅固平等善根。是所隨順入也。即所脩事行。莫不順入平等堅固法性。此則順入堅等之善根。順入堅等善根之迴向。皆依主釋也。本業經釋云。習行相善無漏善而不二故。名隨順平等一切善根迴向。

第三依徵廣釋中二。先明行所依身。後具足下。明依身起行。前中二。先辨類。後威德下讚德。前中云或為帝王等者。謂菩薩行檀之身。不唯一種隨機所宜。故置或言。問若爾何不舉餘。

答由三義故。先舉帝王。一此身具有堪施物故。二舉勝可以策劣故。三舉一類餘故。後讚德中十句。一威稱廣遠。二凡諸下正化等覆。一蓋有二義。一以十善法為蓋。蔭蓋羣品故。如下施蓋中云。為令眾生得自在蓋。能持一切諸善法故。又云為令眾生能一一蓋普覆一切等云云。二以慈心蓋。於諸眾生。普心蔭覆故。如施蓋中願云。為令眾生得平等心。覆眾生故。為令一切以諸善根普覆一切故。為令眾生得大迴向普覆一切眾生故。又如下文第六十六中。大先王謂善財言。我唯知此大慈為首隨順世間三昧門。如諸菩薩摩訶薩。為高蓋慈心普蔭諸眾生故。乃至廣說。三以離垢下表尊第一。四於法下十善導物。五以四下四攝攝生。六菩薩下一句。是結德之言。其文宜安離業障下。七有大下感難壞眷屬。八離眾下體相嚴脩。九獲那羅下身堅力大。十得清淨下無惡業障。並顯可知。

第二依身起行中三。一隨相迴向行。二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時身口下。離相迴向行。三以何義故說名迴向下。釋此迴向名。

初中二。先略標列迴向因緣。後佛子菩薩摩訶薩隨所下。依標廣顯迴向因緣。

前中三。一列施者并所施物。二其中下。辨所施田。三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下。巧攝施行成迴向行。

初中二。先一句總標。後或施下別列。列中除施身王位妻子等。重說之外。有七十五門。若分園與林。別則有七十六種。謂飲。食。上味。車乘。衣服。華。鬘。雜香。塗香。床座。房舍。住處。燈明。湯藥。寶器。寶車。象。馬。座蓋(二十)傘。幢。幡。寶物嚴具。寶冠。髻珠。王位。身及妻子財贖獄囚繫閇。身代囚死(三十)連膚頂髮。眼。耳。鼻。舌。牙齒。頭。頂。手。足(四十)血。肉。骨。髓。心。腎。肝。肺。大腸(五十)小腸。厚皮。薄皮。手指。足指。連肉爪甲。求法入火。護法受苦。求法捨海內所有。以法導化(六十)斷害男形。佛興示令見。施大地。僮僕。施身與佛及眾生供養給事。施城邑。聚落。宮殿。(七十)園林。妻。子。一切資生。設大施會。(七十五)二辨田色類中三。初一句標總多類。次或從下別顯。後等皆下總結普施。初後可知。別顯中有七句。初五五對十類。後二各多類七十。一來處異。二量行異。三儀觀異。四男女異。五趣異。六心性異。七求覓異。並顯可知。三巧攝施行成迴向行者。謂將顯脩行隨順堅固善根迴向故。先標列一切善根隨順堅固迴向之相。所以者何。前所引施者及物并田顯所。今隨順堅固迴向之心行。今此善攝十句。顯能令隨順堅固迴向故。云如是施時發善攝心悉以迴向。謂色即如故。攝施行所有色物迴向色如。乃至迴向識如。當知亦爾。何豈不所迴善根先已稱性。答今正顯此以稱法性善根。迴向法性。方名隨順堅固善根迴向。如下釋名中說。此第六迴向名。從此文立。應知後廣顯中。一一迴向行。皆依此脩。文中十句分三。初句總標。次所謂下別顯。後善攝慧施下一句總結。初中二。先牒前施行。後發善下正顯可知。次別顯中八句。初五句總明受者五蘊。於中。雖漏無漏別。皆蘊名収。次一句明能施者五蘊。攝及顯位。是不相應行蘊所攝。尊卑次第故。次一句明所施有情具五蘊攝。次一句顯所施外物非情故唯色蘊攝。後一句總結者。謂總結前八句不攝施行迴向故後廣顯迴向行因緣中二。先料簡。後釋文。

前中略以四門分別。一前後差別。二內外分別。三三施。四三科。初中。謂以後廣顯。望前略標。互有無別。即施傘施頂護法受苦等三。前有後無也。前救獄囚中無施法。必顯有也。前施城邑中。無門防輸稅。後顯有也。前為求法捨海內所有。即是略攝。後顯國城人民等多類也。前中以法化導。即後顯中禁殺令住戒也。餘皆大同。

後廣顯中。都門總有六十。若單數色類。中間除重。則有一百七種。若巨細而論。乃有無量。謂於八十七中。類中復有異類。如末香有多種。蓮華有多種等。又如施國土中一切諸物故。資生中一切資生故。又云隨所施物。無量無邊故。又云菩薩隨諸眾生一切所須。以如是等阿僧祇物。而為給施故。准此諸文。色類甚廣。且麤相言之。不可刻定一百七等。昔光統律師。將前標顯之文。總為一百二十門施。一一行具十迴向。一一各具十善七施等。相乘添成八萬四千施行。七施行。謂心三。時喜即為三。事有三。謂施者受者財物。入理有一。謂照三事空一寂之理。按此安立。雖欲廣其施門。翻乃狹其行相。所以者何。如前所引五處文故。二內外者有二種。一自身為內。他身為外。謂菩薩捨身救囚。代死。求法。護法。或割身宍。或作僮僕。或施力供事。皆名內施。若施妻子眷屬僮使乃至象馬。皆名外施。二有情為內。非情為外。即前內外皆名內。所餘之物皆名為外。三三施者。導示佛出興皆是法施。救囚代死斷殺救毀男形等皆無畏施。所餘皆是財施。或施衣食。令離飢寒等怖。或為說法。令其脩行離惡道惡等怖。皆無畏施攝。四三科中三。初五蘊。次十二處。後十八界。初五蘊者。謂施自身妻子內宮眷屬僮僕乃至象馬等。皆是施五蘊故。所餘施物非情數者。皆色蘊攝。法施中能詮名句字行蘊攝。聲色蘊收。所詮義理非蘊所攝。是無為故。次十二處者。施自他身具內六根故。施外物中。華香音樂飲食衣服。及法施中能所詮等。是外六塵。或一物施中。具二三四等。如衣食中具色聲香味觸等。自餘一切。思准知之。後十八界者。且內外十二界准處可知。中間六界。依內根故。隨根布施。然此十八有暫施用。有永施體。如理應思後釋文中三。一總明以諸施行成迴向行。二所謂下。別明以諸施行成迴向行。三佛子菩薩摩訶薩隨諸眾生下。總結前諸施行成迴向行所為。初中二。先總舉所施物。後以彼下牒前起後。然此文。應移安後具足行施下。或通總別兩用。望總屬前。望別屬後。二別明中。都有六十門者。第一施食中三。一明施行。二願一切下明迴向行。三是為下雙結二行。前中四。一所施物勝。二施眾生明所施田。三其心下明能施心。於中五句分三。初一句總明心淨。次三句別顯淨相。一無貪思相應。二三輪淨。三無慳思相應。後具足下一句。結施行圓。後迴向行中二。先牒前起後。此文應在前。已如前說。後正迴向行中十願。一食能資神故。願得智。智資法身故。名智食。二食資心力。用則無礙。八識不礙。即第一義故。三耳香味觸變壞方資食。性非有故。四知食性空。貪不起故。五於無所有。歡喜愛樂。得出離故。六食能充虗。願彼智滿。七食非久住。翻願彼得堅法。八食資能有成辨。願彼能有攝善。九食資身心能遊能思。願彼得二身周遍法界。十願彼得化身應世作受供田。後雙結二行可知。依涅槃第十五末十六初。亦說施食飲車乘衣華香床敷舍宅燈明等。一一發願迴向。與此各有同異。應引彼此說。第二施飲中三。一略舉施行。二以此下明迴向行。後是為下雙結二行。初後可知。迴向行中二。先牒前起後可知。後正顯。顯中十願。一法解濁愛故。二水恒涓消。雖小成大故。三水多具辨故令渴愛息。四故五佛智離世貪愛水故。六法喜樂性是離染愛故。七證法性水成法身故。八定水調心故。九證圓滿智海故。十現法界身雲應法雨故。

第三施上味中四。一明施行。二以此下明迴向行。三是為雙結二行。四為令下迴向意。初中二。先總舉施味可知。後所謂下顯所施物。於中三。一辨味具足。二潤下明體細膩。三能令下顯功能。十三句可知。

二迴向行中二。先牒前起後。後所謂下正顯。顯中十願。一佛凡所食得味中上。此是三十二相中上味相。佛大牙後。有甘露泉故。二了法利生智故。三了味寶。性證會處名法城。四身雲周遍說法調化。五智解法味喜遍身心。六於世味得無貪相應思。勤習佛法味。七得平等無性味。八法味資智不退。九證佛******智所化根真俗無礙。十於法味漸深主究竟無礙。三結四意。並易了。

第四施車乘中三。一略舉施行。二以諸下明迴向行。三是為下結。初後可知。勘梵本中。通呼車乘之名。云野囊。野音作余我反。若別呼車。云奢羯吒。若呼車輅。云遏邏他。如後第十六施車中辨。就迴向行中二。先牒前起後。後所謂下正顯。顯中十願。初總餘別。別無異體。皆即是總。但約異義立別名爾。一唯至大菩提。二非小。三非如權小等初立後廢。迴入此故。四獨尊。五無劣。六慧深。七悲廣。八備福海。九超有漏。十普運。非一方一有情故。

第五施衣中。文三同前。就迴向中。正顯內六句。一慚愧外著如衣覆身。二不行無慚故。離倮形法。三衣嚴蓋資故。令得顏色潤。四妙衣細觸故。令得彼細膚耎。五妙衣細觸故。令得上樂。六鮮潔衣施故。令得無垢智。

第六施華中四。一明施行。二布施之時下明迴向行。三是為下雙結。四為令下迴向意。初中二。先列所施物。後以如是等下。明所施田。前中二。先標。後所謂下明物色類。有十可知。後所施田。其類有十。自身為田者。此有二義。一由自身是福田故。如為菩提求食以資身。獲菩提故。二由自他平等故。謂若心不等者。則要以他為田等者。不爾自亦田故。餘文易了。二迴向行中。依華十義。起十願。一開敷。謂依金剛喻定。智普照境界。開敷實性故。二見喜無厭義。三見皆順愜義。願彼得。凡有所見觀察。皆順實性。不取幻相。四離染著義。五令見者專注愛樂不捨義。六見皆喜令瞋不起義。七大願華令行果滿義。八大智發行如日開華。涅槃第十云。譬如蓮華為日所照。無不開敷。此赤蓮也。九大悲起行。如日開華。涅槃第二十云。譬如日光能令一切優鉢羅華開敷鮮明。此青蓮也。十善知識如華。見必成行。歡喜如入寶州。既蓋且喜。三結四意並可知。

第七施鬘中三。一略牒起施行。二以諸下明迴向行。是為下雙結二行。初後可知。就迴向行中二。先牒前起後。後所謂下正顯。顯中以鬘飾為用。有十義故。起十願。願眾生得佛菩薩身。謂人樂見欽欲親善愛樂渴仰除憂生喜。離惡者離嫌惡心故。得近佛者。與佛為侍如鬘飾故。清淨者鬘體珠華淨故。樂見興愛樂。見未見時別故。除憂與生喜。有憂無憂別故。離惡興清淨。惡無惡別故。

第八施香中四。前三同前。四為令下顯迴向意。餘門可知。二迴向行中二。先牒前起後。後所謂下正顯。顯中十二願。前十一願因行成就。後一願結因成果。前中。初一總。後十別。總云具足者。即得十也。此言香者。無破惑臭氣故。有清淨梵行氣故。令聞氣者鼻根淨故。人樂聞故。不嫌惡故。別中初一得字。貫下九句。不缺者持三聚。或如護浮囊故。二即前所持離外道惑故。三離染心故。四離二乘惑故。五離中退失故。謂設誤起深懷慚愧。況其故犯數犯不生慚愧。深愛著犯見是福犯耶。六離惑業苦故。七常持如初故。八離斷常見故。九離我相持故。十成彼岸因故。後結因成果中。云五分法身。此有兩說。一云此應唯願成佛戒身。今但言總意別故。一云菩薩戒性不同二乘。具五蘊故。法性戒蘊得法性五分。融無礙故。故後迴向意中云。為令眾生悉得圓滿無礙戒蘊是也。問蘊是擔累義。積聚義。佛法性色。既非積聚。鎔融無礙。何得名蘊。答實非是蘊。但假名爾。

第九施塗香中三。一牒起施行。二以諸下明迴向行。三是為下雙結二行。初後可知。就迴向行中二。先牒前起後。後所謂下正顯。顯中十願。即十度行。前六句可知。後四。一巧方便法。二大願功德。三菩提心力。四白淨智法。謂無漏智。能斷惑故。十行皆有熏發資長辟除之義。離蔽障故。熏發資長菩提心故。

同类推荐
  • 缁门世谱

    缁门世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明伦汇编交谊典馈遗部

    明伦汇编交谊典馈遗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作佛形像经

    佛说作佛形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玄真一本际妙经

    太玄真一本际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杀子报

    杀子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无敌的旅行家

    无敌的旅行家

    周浩穿越了,到了一个无法出去的领域里并在里面度过了一千万年,终于出来之后他发现自己无敌了。但一时间,却不知道该去哪里。本文有点流水账,请酌情观看。
  • 冲破黑暗拥抱你

    冲破黑暗拥抱你

    弑神修罗VS清纯女学霸青梅竹马的爱情故事“等我回来,我们就结婚。”“答应我,活着回来。”--徐风&夏百合
  • 喜欢你眼里的星

    喜欢你眼里的星

    “短暂性”失明少年遇见“来自星星的孩子”“我喜欢你的眼睛,里面好像有星。”“我也是。”还有那眼中的人
  • 全能非酋

    全能非酋

    这是一个“非洲人”穿越到异世界疯狂被坑,为系统打工的故事,倒霉鬼万万没想到,想坑他的远远不止系统一个。
  • 祈仙录

    祈仙录

    九州志,山海殇。沈东离约定提前四百年苏醒,只能取剑踏上江湖。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红与黑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红与黑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重生之梦幻刺客

    重生之梦幻刺客

    什么样的刺客才是最强的刺客?左九阴,右九阳,外加北冥这个大作弊器。脚踩凌波微步、身有幻影身法,手拿小马哥的双枪。一个杀手重生的故事。
  • 韩娱之警察

    韩娱之警察

    嗯,李金勋是警察,没错,是警察,而不是检察官!嗯,李金勋是反派,没错,是反派,不过是个好人!嗯,这本书是韩娱,没错,写少时,然而很离谱!!好吧,这是一个九只与反派boss斗争的故事。注;虽然本书是反派,可是主角和作者都是爱着九只的!!
  • 本为凡俗

    本为凡俗

    本为凡俗,若要成仙,须经万千艰难,大道三千,吾岂是难去一瓢?世上若无成仙路,吾自闯之。
  • 貌似武者

    貌似武者

    此书节奏不对,失败!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在思考到底我哪里错了。我最终的结论是:整体感不强。《神破玄穹》我已经做了足够的准备,甚至都想到了结尾。请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