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495500000037

第37章

第三脩行住者。梵本中。名瑜伽住。瑜伽此云觀行。觀之名皆順所詮。如文可見。文中徵釋自分勝進。皆同前判。自分中四。一總標。謂於蘊處界等諸有為法。脩十觀行。二徵數可知。三列名中。一無常者。是總句脩行。此觀漸頓不同。漸有二種。一約時分位。二約性差別。前中三。一觀蘊等遷流性一期分位無常相。二觀剎那生滅無常相。三觀自體不成實無常相。二約性中亦三。一觀所執性。是無物無常。謂無物可常故。二觀依他性。是生滅無常。謂行隨故。三觀圓成實性。是離不離無常。謂障無障別故。如辨中邊說。頓者觀蘊等生滅相即不生滅。所以者何。法若有實生滅。則無常故。說身無常不厭身故。二苦者觀蘊等逼迫性。洞達空無所起故。所以者何。蘊等相盡。即性透徹無餘。由是違觸本來不起。以不起方有苦也。約三性觀。亦如中邊論說。三空者。觀蘊等究竟無所有故。又所執無相故空。依他無生故空。圓成無性故空。四無我者。觀五蘊界等中無主宰故。不自在故。又蘊等中我與無我。無差別故。所以者何。我以無我為自性故。五無作者。觀蘊等中假者既無。何有所作業。六無味者。業因尚無。況有所貪五欲實味。七不如名者。依名召體。推體非有。無體何以當名故。又如者稱順也。觀蘊等名體皆因生緣成待對假立。各無自實可相稱順。體若不如名。名豈有邪。名即是法。名亦有名。展轉相望。皆無實體。廣釋名義。不相稱順。如無性論第****尋思觀處說。八無處所者。觀蘊等相。本無生起。離住方所。若在方所。則是有生故。九離分別者。觀蘊等無生。則離分別。分別即是差別異名。梵語通故。又心蘊相盡。誰有分別故。十無堅實者。觀蘊等虗假如幻幻相本盡故。

後勝進中。五初標。二徵可知。三列名中十句。准頌各有二義。一觀其事相因緣差別委細歷然。二觀彼事相平等一性。四徵可知。五釋中二。初別益者。欲使觀理事鎔融無障礙慧得明了故。二通益准前。

第四生貴住中二。初徵可知。後此菩薩從聖下釋。釋中初自分內四。一釋名及標數。生貴之名。准頌及此文。總有三種。一約教。謂此菩薩從多聞熏習等流無漏教法。而生其身。此即教法實為尊貴故。斯文是也。二約理。謂此菩薩悟平等理。得其自體。此即理法實是尊貴。故下頌云。了達諸有無所有。超過彼法。生法界。三約佛。謂此菩薩生佛種中。此即聖種尊貴故。下頌云。佛子於法如是觀。從佛觀生名佛子。准此三說。會之則一。所謂因佛聞教。因教會理。展轉相由。不相離也。二依數總徵可知。三依徵別列。於中。一於法界生勝解不退。二信佛心堅。三觀法寂滅。四至十皆了虗妄。所以者何。眾生依正皆妄因果故。菩薩離言念以言中。謂涅槃為寂靜無住等。亦為妄也。四結數可知。

二勝進中五。初標。二徵可知。三所謂下別列十句分二。初九約以性從相故。說三世佛法。佛所得法。名為佛法。謂菩提也。後一約即相之性故。說三世佛平等也。前中三。一解佛菩提。二依解起行。三依行得果。後一約即相之性者。謂三世及佛差別歷然。而即平等一性也。四徵意云。何以勸學此。故五釋中二。初別益。意云此菩薩生三世佛種中故。即應知三世佛及法相性鎔融之義。不爾不名生佛貴種。由此知故則真俗平等之智增進也。二通益准前。

第五具足方便住中二。初徵可知。二此菩薩所脩下釋。釋中自分內十句。初總。餘別。總中云此菩薩至皆為九字。貫通諸句。言救護者。免濟在苦厄者故。二饒益者。令脩善故。三安樂者。令得善果故。四衰愍者。令不著樂故。五度說者。令脩出離行故。六離灾者。令離三灾八難故。七出生死苦者。令出分段變易二種生死苦故。八發生信者。授八正法令除疑故。九調伏者。授與三學故。十證涅槃者。令得究竟三德果故。

後勝進中五。初標。二徵可知。三所謂下別列中十句分二。初六知諸眾生數量眾多差別。後四知彼眾多差別即無差別平等一相。前中一無泥畔。二無分限。三非算計知。四非節度得。五色數廣。六非秤量盡。後四中轉釋之。以第四。釋第一。第一釋第二。第二釋第三。遞相顯意。謂一無自性者。蘊處界等俱緣成故。皆無自體。二由法尚無性故。假者何有三。假者既空誰復造業。四能起之業尚無。寧有所起之果。四徵意同前。五釋中二。初別益內。意云欲令此菩薩知眾生數量眾多差別。即非數量眾多差別。即非數量眾多差別。而亦不壞幻相。歷然可見。令此解心轉增勝故。二通益同前。

第六正心住中。初徵。後釋。釋中自分內四。一總標。二徵數可知。三列名中十句分三。初四約所教三寶及行脩音聲忍。次三約所度眾生脩音聲忍。後三約所知法界脩音聲忍。此十皆云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者。聞讚不加珍重。毀不起輕慢心。如故不改動也。上句顯非世間剛猛心頑愚心同。上句云。於佛法中者。非無記不善愚迷等心故。下句云。心定不動者也。知諸法自體故。無性理故。如幻如夢故。無分別故。於讚毀不見二相。由此忍解正解正見不動。如覺者知夢。幻師知幻。彼等豈復取幻相夢境為實邪。就初四句中。三寶及行是菩薩所欣仰境。聞讚應喜。聞毀應惱。由知讚毀同一無性故。無分別心不動也。次三中菩薩度生悉欲令盡。聞少無垢。易度應喜。聞多有垢。難度應憂。然則不爾。由前義故。准思可見。後三中法性離於數於數量成壞有無。今既聞之。理難忍受。由前道理正念思惟故。於彼言。無所動亂也。

後勝進中五。一標。二徵可知。三別列中十句准頌。此菩薩常樂聽聞此十法非脩觀也。初無相者。謂樂聞蘊處界中界如等相無差別故。二無體者。蘊等緣生故。三不可脩者。造業無故。四無所有者。所造業無故。五無真實者。所趣果虗故。六空者。真空故。七無性者。實性故。八如幻者。似有故。九如夢者。似實故。十無分別者。平等故。又以後五句。釋前五句。謂空故無相。無自性故無體。業如幻故不可脩。果似實故如夢。能聽聞心無真實故無分別。此十句前後相釋。十地論中有此體惑。四徵意云何須樂聽此十句邪。五釋中。初別益者。便此菩薩無生慧增明故。後通益准前可知。第七不退住中標釋。釋內自分勝進。自分中四。一標數。二徵可知。三別列中。聞十種言音不退轉者。菩薩得音聲忍。有淺有深。前位但聞讚毀三寶非總撥無。而心不動。為淺忍也。今此乃聞三寶有無言傷甚。不退為難。既得不退。為深忍也。十中初三約三寶。次二約菩薩行。次三約三世佛。後二約佛。智境不退。所因准前位釋。或隨所應。如理解釋。心不退轉。聞惡不退。聞善不轉。轉移轉也。謂一聞佛有者。應機現故。無者非世有故。二聞法有者。理法可證。教法隨機。行法尅果。果法讎因故。無者理教行果離妄有故。三有菩薩等者。大乘種性決定有故。無者佛種從緣自性無故四聞菩薩行有者。如前說無離三輪故。五聞菩薩脩行出離如前說不出離。若有出離。則無出離故。六七八中三世佛有無者。過未佛以今望彼無也。各據緣會時說有也。現在有無如初句說。九佛智有盡無盡者。此有二種。一約智用緣境。二約智體離相。前中二種。一分相。二融攝。分相亦二種。一緣世俗。二緣勝義。世俗境可破壞故。有限量故。了彼智名有盡也。勝義境無滅壞故。離分限故。了彼智名無盡也。二融攝者謂世俗境有盡。勝義境無盡。然此二境。二而不二。不二而二故。能了彼智名盡無盡。謂知世俗即勝義故。盡即無盡也。知勝義即世俗故。無盡即盡也。二境無礙故。了彼之智亦無礙也。二約智體離相者。謂智體即真。有無俱離。有相盡故名智有盡。無相盡故名智無盡。十聞三世一相者。三世平等故。非一相者。不壞世俗故。四結可知。

後勝進中五。謂初標。二徵可知。三別列中十句五對。一一多相即者。約色心時方身處等。或約位相。或約業用說也。二文隨於義等者。約教義相即。此准純淨無漏。亦通位用。此上兩對四句。依事事無礙。後三非有即有者。無為即有為也。有即非有者有為即無為也。四無相即相者。真如德相即有為相狀故。相即無相者。有為相狀即真如德相故。五無性即性者。有為法無自性即真如自體故。性即無性者。真如自性即有為法無自性故。此上三對。依理事無礙說。四徵准前。五釋中別益意云。欲令於理事法中離限礙故。二通益可知。

第八童真住中。標釋自分勝進。文同前科。就自分中。徵名標數。徵數列名。結數並標。徵列結如前。標云十業者。即身語意之所為也。徵數可知。列中三。一初三無失三業為化體。無失有二種。一者無過失。謂若三業所作與惑相應。皆為過失。今此無礙故云無過失。二者無錯失。謂身無非威儀。語無猝暴音。意無忘失念。此三具獲唯果分得通因。或依法性鎔融。斯亦具足。二次一隨意受生者。若頓悟菩薩隨願生故。名隨意生。若漸悟菩薩。地前客受變易身故。隨所欲生發意須至彼故。名隨意受生。三次五化境。於中。初四知所化欲解性業。後一知所化依果。四後一既知所化根欲。隨應現通。結文可知。

後勝進中。標徵可知。列中十句分二。初六於剎自在。謂初及四意業。餘身業。後四於三業自在。謂一意。二身。三語四通。三業四徵五釋並可知。

第九法王子住中。徵釋自分勝進判亦同前。自分中標徵亦可知。三中十句。一知受生者。此通三。一知引淨業感總別報。二知九種命終心受生差別。三知彼種種受生而無來處。二知煩惱現起者。謂現行諸惑。三知習氣相續者。習氣謂諸煩惱種。熏而習之。同彼氣分故。相續者。無間斷故。非如現行故。四知所行方便者。此通二義。一脩自利善巧。二脩利他善巧。五知無量法者。謂廣知教法。六解諸威儀者。謂法師威儀庠序生善。乃至語言審諦。七知所化所依剎差別。八知所化所依時差別。九知所化宜聞四種世俗安立道理。十知所化宜聞不可言說法性時非安立諦。又知九十兩句不即不離鎔融無礙。四結可知。

後勝進中。初標。二徵可知。三列中十句。皆言法王者。此既法王子住故。應於此學佛施為。初六皆云處者。處猶位也。初善巧者。謂學佛隨機安立種種乘教。一乘三乘五乘。乃至無量乘八萬四千教門。乃至佛剎微塵數威儀路。攝化眾生。此皆善巧安立也。二軌度者。隨於佛果位中所應施作令佛位中所行法度也。三宮殿者。大悲故。四趣入者。三慧趣入三空門故。五觀察者。審機故。六灌頂者。學佛以佛所證甘露法性水灌位滿菩薩心頂故。七力持者。學佛以神力持菩薩故。八無畏者。學佛四無畏十無畏法故。九宴寢者。學佛所入定故。十讚歎者有二種。一學佛讚諸菩薩令增勇銳。二學佛讚諸曩所脩行今菩薩學故。四徵可知。五釋中二。初別益內二種。一為令所增。二為無障礙。二通益准前。

第十灌頂位中。徵起別釋自分勝進。判皆同前。自分中四。初標二徵。亦可知。三列名二十句。前十句明業用自在。後十句顯下位不測。前業用中。初五約所化依果。以顯以自在。於中。一動剎。二照剎。三住持。謂以神力持欲壞剎令住。四遊剎。五嚴剎作神變等。此五多依神境智通。以皆緣外色。或內身故。作轉變等。其第四或名如意通。以其往還自在故。或名身通。以內身轉變往還故。隨相立。此三名實是一通爾。第五嚴淨有二種。一宿因嚴。謂菩薩萬行皆為嚴士因故。如經序第一中說。二現力嚴。謂佛菩薩以神通力。變現嚴事故。如此所說。後五約能所益。以顯自在中。初三能益。一開示法門。二觀機欲樂。三知根生就。後二所益。一令信解趣入。二令心調起行。後十下位不測中三。初列。次結。後釋。初中。一身量。二身所作。三於情非情所作無擁。四於情非情轉變自在。五六七知三世境。八嚴土行。九緣眾生心為境。十緣佛智為境。次結難可知。後釋誰不知。後勝進中五。初標二徵可知。三列中。一學佛三達智。二明了佛法。三知理事無礙法界。四知法界無邊。五遍知一切世界。六光照一切剎。七神力持一切剎令住不壞。八知眾生根欲性。九知一切有為法性相。十知佛一切種智。四徵可知。五釋中二。初別益中。欲令一切種智因漸增長故。後通益可知。

第六瑞應分中二。初此界。後如此下結通十方。就此界中二。先動地。後雨供。前中三。一動因。二動處。此望行向最劣故。表動一萬佛剎塵數剎也。三動相後雨供中十種可知。後結通中二。初標。後十方下結。前中略標三事。一處。二所說法。三神變。後結可知。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修仙之旷世奇才

    修仙之旷世奇才

    他本应该是高高在上的上仙,却因为至亲之人的背叛,让他尸骨无存。“我不爱你,我爱的是黎墨上仙。”这是在他喝下她为他准备的毒酒以后她说的第一句话。他吐出一口鲜血,血中带着一丝丝的黑色,仿佛在嘲笑他是多么的傻。他捂住胸口,慢慢地站起来,用手掌将嘴角的血迹抹去,抬眼望去,她还是一袭白衣飘飘,不食人间烟火,就如同初见她时的模样。零落,如果这是你想要的,没关系,我可以死,我只想知道,你到底有没有爱过我?”“元夜上仙,我零落,从来没有爱过你,没有!”仙界大名鼎鼎的元夜上仙因与魔界激斗掉落悬崖,尸骨无存,同日,黎墨与零落二位上仙结成仙侣。当叱咤仙界的他重生到一个被家族唾弃的废柴身上,他又将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
  • 回首那时的锦年

    回首那时的锦年

    “谁哭的太痛了,谁爱的太执著,谁为谁着了魔,谁又知道谁错了。谁吻得太认真,谁动了我的心,谁要谁永不分,谁说我们太年轻,对的也错了。你哭的太痛了,你爱的太执著,你为他着了魔,你说错了就错了。你吻的太认真,你动了我的心,你要他永不分,你说就要趁年轻,错的当对的。...”小天轻轻的唱着《错与对》,而我们却全都哭了。
  • 王俊凯如果彼岸没有毒

    王俊凯如果彼岸没有毒

    王俊凯是顾安若的毒,顾安若亦是王俊凯的瘾,彼岸花,曼珠沙华,毒瘾,如果彼岸没有毒,或许你会属于我。虐恋但是结局是甜的,放心新入坑,不要上升真人。就酱。收藏哈。
  • 假如不曾相遇

    假如不曾相遇

    他和她,一个是夕阳一个是朝阳,他们相互依存,却又不想继续这样,他们想好好好生活,这一切看似平静,却被另一个人打破,四个人的人生都被打乱了
  • 随迁子女的成长历程

    随迁子女的成长历程

    本书以上世纪80年代首批独生子女的成长经历为蓝本,记述了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成长为省直机关副处级领导干部的心路历程,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和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的辉光成就。
  • 血族法师

    血族法师

    穿越之后就变天才?【不过其实前世也是天才】穿越之后就遇到最好的导师?穿越之后还可以遇到前世的朋友?我擦——这是恶搞吧但是事实上它真的存在哟。
  • 朝天子

    朝天子

    此文暂停中,请关注止尘新书《风世》,谢谢大家的支持。
  • 东水境

    东水境

    东水大陆,无尽之海上空,故事就此开始……
  • 神座上的囚徒

    神座上的囚徒

    这里有天才汇聚之所;那远方的孤儿院。这里有群魔乱舞之地;那幽暗的地下城。这里有分崩离析的人类诸国:瞧那统治北国的红袍法师、那水晶湖畔的贤者之塔、那耳语双峰的绝世身影、那剥皮山上的恐怖家族、还有那南方至高的评议会。———绯月之歌一个从小镇中被带走的少年,看似与命运无关,却巧合跌进了命运的洪流之中。是人为的操控?还是命运的玩笑?且看他如何在充满迷雾与荆棘的道路上奋力抗争。
  • 家常便菜

    家常便菜

    平时喜欢做菜,爱吃的美女帅哥们,我自己是一个厨师。我同时也是个吃货。只有吃好喝好,才会有一个好的身体,身体健康就是最大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