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351700000015

第15章

在这一讲中,我们开始介绍《三字经》的第五部分。这一部分内容实际上是高度浓缩的“中国通史纲要”,能用234个字勾勒出一部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轮廓,实在是难能可贵,孩童时期如果能够背诵下来,会受用终生。

中国古代史的划分,宋元明清时代属于近古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是中古时期,夏商周秦汉时代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时代是太古时期,伏羲氏以前就属于远古了。中国远古史的奠基就是盘古开天地,属于神话传说阶段,没有文字可以考证。现代科学认为,地球是在50亿年以前形成的,生物是在40亿年以前出现的,人类是500万年以前出现的,所以我们的老祖先盘古氏距今至少有500万年的历史了。

人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不学可以不可以?这是我们这一讲,首先要解决的认识论上的问题。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离开因果而自存,因此学习历史的根本目的,在于由因推果,以昭示未来。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述往事,思来者”;唐太宗李世民也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历史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找到历代兴衰、更替的道理;明白是非善恶因果的道理。今天是昨天的延续,今天又为明天奠基。不了解昨天,就不知道今天是如何演进过来的,明天发展的方向也就无从把握。仅凭阶段性的观察,不进行历史的通观分析,就很难认识事物的真相,就有可能人云亦云,上当受骗。

现代的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历史,真正认可的没有几个。看看中小学的历史教科书就明白了,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课本,到今天还是“试用教材”。历史无非就是过去发生过的事情,怎么可以随心所欲的篡改呢?而且中国历史由一万二千年变成五千年、三千年、两千五百年、二千年,越来越短,还以为美国才两百年的历史,我们说两千年已经不少了,可见我们自己对自己的文化根本就没有信心。

其次,在中国文化里面,历来是文史不分家,不懂史就无法准确地理解文,就有可能歪曲文义,张冠李戴。离开了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就无法评价和认识我们自己的文化。中国的历史从伏羲氏算起,至今有一万两千年,从黄帝开始算起是五千年。黄帝时代,文字、历法、衣冠、音乐、医学都出现了,所以黄帝是人文初祖,我们说的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从皇帝开始算起的。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由河南汲县战国魏墓发现的《竹书纪年》推算,夏至今已有4100多年了。

从周公整理西周以前的中国文化开始,至今是三千年有文献可以考证的历史,孔子第二次整理周以前的文化,集中国文化的大成,删诗书、定礼乐、作《春秋》。孔子根据当时能看到的、确切可信的史料,著了中国第一部编年史,就是《春秋》。孔子著《春秋》至今是2500年,黄帝至今是五千年,神农氏至今有九千年,伏羲氏至今有一万两千年。再往前推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母系氏族的女娲氏,树上搭窝的有巢氏,再到远古时期的三皇氏,再往前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氏了。

历史本来就是做人和做事的经验纪录,因此我们学习历史,不是要当历史学家,而是要立足于“疏通知远”的原则,以历史的经验来指导我们更好地做人做事。

下面请看原文: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按照传统教育的次第,必须经子都通了,才可以读历史。言外之意,你没有“孝经通,四书熟”,就没有资格读历史,否则知识体系的建立就会有问题,很有可能是空中楼阁,你今后的成就一定是有限的。

没有经子的基础上来就读史,多数人都会走错路。历史既不是文学也不是科学,而有其自己的规律,有其特定的原则与方法。不了解这些基本规律而读史,就会囿于具体的法术,感兴趣的一定是历史上某人处理谋事的方法。你所学到的,说的文雅一点是策略,难听一点就是阴谋诡计。如此读史,你这个人就很有可能会走偏。

读历史的目的是“疏通知远”,为了懂得人生、懂得因果关系、为能知道过去而领导未来,要能够通达透彻地了解世故人情,要知道远大。读历史的方法是“属辞比事”,世界上许多事情的原委、因果是没有两样的,历史是循环往复的渐进模式。无论古今中外的人,既然是人,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就变不到哪里去,历史的规则就适用,历史资料提供的有关外交、政治、军事,乃至人生方面的经验就可以作为参考。能够丰富历史知识、借鉴历史经验就是“属辞”,以之分析、处理现在发生的问题,就是“比事”。

中国的史书在体例上,可以分国史与通史两大类,国史属于断代史,记述一朝之事,如《汉书》、《晋书》;通史记述古今之通事,如《史记》、《资治通鉴》。《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则为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史书开始有纪传体是司马迁的功劳,改朝换代以后立刻记述前朝的历史,则是班固的贡献。《汉书》以后的中国正史,走的都是班固断代史路线,所以才有“迁固”、“史汉”并称。

中国古代史有二十四正史,辅以《清史稿》就是二十五史。但前朝的历史是后朝人编的,而且是官修的,如《宋史》是元朝人编的,《明史》是清朝人编的,都是政府出资官修前史,私人修史是犯法的。班固著《汉书》被人告发“私改作史记”,被下狱抄家,差一点杀了头;庄廷珑私修明史,著《明书记略》,死后还要开棺戳尸。这样编纂的历史,除了人名、地名与时间是真的,其他内容恐怕靠不住。中国的现代史更是不可信,眼见着中学的历史课本年年改,日本人也学会了这一手,也不断地修改教科书。读历史的人,必须额头上再长出一只眼睛来,否则就像孟子说的“尽信书,不如不信书”。这第三只眼从哪里来呢?从四书五经里面来,从经子里面来,所以此处才说“经子通,读诸史”,经子都读通了,再读史就不会以偏概全,上当受骗了。

“考世系”是考察帝王家族,世代相承的关系和显贵家族的家世,“知终始”是了解历代王朝兴衰的始末因由。这里的世指时间,系指族系的血缘分支。中国历史上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谱和族谱,家族中每五世列一个表,详细标明家族血统的传承关系,有直接血缘关系的标红线,由侄子过继承祧的标蓝线,由外甥过继来的加双姓,严格得很,绝对错不得。所以详细考察历史人物的世系,再参考“三通”(通志、通献、通考)就不会被不准确的历史资料愚弄了。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中国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盘古氏开天地、天地人三皇,但这个时期太久远、太古老了,没有文字记载,只有传说,所以太古史不可考证。那时的人是穴居,住地窖、栖山洞,即潮湿又不安全,经常遭到野兽的袭击,于是在树上搭窝盖屋,吃水果、戴树叶,就进入有巢氏时代。接着学会了钻木取火,进入燧人氏时代,有了火人类才告别了黑暗,进入了光明的文明时代。再下来就到了伏羲氏、神农氏和黄帝这“三皇”代表的上古时期,所以称为“居上世”。

伏羲也写作“伏牺”,是制伏野兽的意思,这个时期就是历史学上划分的“狩猎阶段”。伏羲氏姓风,号太昊,其母华胥氏受青虹感应而生下伏羲。这个时候黄河里面出来了一个长着龙头、马身的怪兽,身上的毛带卷卷的,有斑点和花纹,伏羲氏见到以后受到了启发,画出八卦的符号,又根据龙马身上的花纹发明了渔网,使人类文明进入了渔猎时代。传说中,伏羲氏造琴瑟、教嫁娶,做书契代结绳,在位115年。

神农氏姓姜,号炎帝,他自称是太阳神、火德王,两个火字为炎,建都曲阜。神农氏兴货利、制耒耜、尝百草、做医药、选五谷,教民稼穑,制陶打井,在位140年。他是农业的始祖、又是医药之王,药王庙供奉的药王就是神农氏。也有供药王孙思邈的,但孙思邈是唐朝的大医药学家,比神农氏晚得太多了。

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从黄帝开始,人类的人文文明的进程才正式开始。黄帝姓姬,名轩辕,号有熊氏,以土德王,建都涿鹿,在位100年,享年121岁。从黄帝开始中国历史开始记年,从甲子年开始记起,至今有5000年,所以说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黄帝手下有六个大臣,各有贡献。创造文字的是仓颉,仓颉造字;制作音乐的是伶论,伶伦造乐;隶首做算数,大挠造甲子,岐伯作医学,胡曹造衣裳。黄帝时代完成了包括指南车、历法、舟车、弓箭、宫室等在内的传统科技成果和发明创造,代表了中国人对人类物质文明的贡献。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唐有虞”说的是尧舜二帝,他们是三皇五帝的最后两位。尧帝,姓伊祁,号放勋,因为他的封地在陶和唐(今天的山东一带),所以史书上称他为唐尧。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故人们称他为虞舜。

尧是帝喾之子,黄帝的玄孙,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尧帝。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能团结族人,使部族之间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住的是茅草屋,门前是土垫的台阶,吃粗米饭,穿麻布衣,喝野菜汤,得到人民的拥戴。尧在位七十二年,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于是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地把君位禅让给了舜,享年118岁。

舜是颛顼一脉的子孙,他宽厚待人,孝顺父母,慈爱兄弟,为政仁和。古代24孝故事里挂头牌的就是舜。舜帝在位六十一年,把君位禅让给禹,自己在南巡的路上死于苍梧(今湖南宁远县),终年110岁。舜的两位夫人娥皇、女瑛闻讯,泪洒君山斑竹,双双投江而亡,化为传说中的湘水之神。

尧帝和舜帝,他们都能使九族和睦,民风质朴。在位时克勤克俭地为百姓做事,年老了,干不动了,就把自己的位子和管辖的国土逊让给贤能的人。

“揖逊”是谦逊禅让的意思,也就是《千子文》中说的“推位让国”,把位置委与贤人,把统治权让与能者。“推位让国”是连位子带权力一齐交出来,统统交出,毫无保留。后世的帝王但有一线生机就只让位子,不交权力,更有甚者连位子也不让,死了以后再说。历史上常有先皇死了,尸身停着没人管,皇子们却在为争皇位大打出手的事,所以历史上真正能够推位让国的,只有尧和舜。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所谓“太平盛世”,所以这里才“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这几句话引出了中国上古的“三王”,也就是禹王、汤王、文王和武王,他们四人是夏商周三代之王,是三个时代的代表。

禹是一位很好的君主,孔子《论语·泰伯篇》中说:“禹,吾无闲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闲然矣”!

孔子说,我实在挑不出禹的缺点和过失。他自奉甚俭,恭敬鬼神;自己破衣烂衫却将国家制度制订的美伦美奂。大禹婚后第四天就治理洪水去了,一去就是十三年,曾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特别是有一次刚好禹的儿子出生,禹硬是听着儿子的哭声不进家门,而且“一馈十起身,慰劳人间事,出外见罪人,下车而问泣”。禹在位27年,治水累得腿胫上的汗毛都磨没了,而且胼手胝足,还得了风湿病,弯腰驼背的根本迈不开步子走路。所以孔子才反复说:“禹,吾无闲然矣。”

这里的“王”字,不是指哪一个具体的帝王,而是特指“王道”。王字是“三画而连其中”,三画表示天地人三才,中间是顶天立地的一竖代表道,即孔子所谓“吾道一以贯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王,天下所归也”。王既然是垂示于天地间的大道,它在人间的首席代表天子人王,也应该顶天立地,成为人群的典范和样板。

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历来就有“王道”与“霸道”之别。王道指的是先王之道,即夏商周三王的统治方法。三王的统治用的是仁义道德,其结果就是无为而治,天下太平,这种政治体制是王道。历史上描绘这个时期,是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万民乐业,天下太平。

历史上的正统观念,一种政治制度或者实行王道,以道德仁义来治国,当然最理想。等而下之者实行霸道,靠实力形成威慑力量,令他人不得不服,也无可厚非。最令人所不齿的是靠阴谋诡计,篡权窃国。这些人不但仁义礼智信没有,连真正的实力也没有,有的只是野心和诡诈之术。庄子对这些“国君”嗤之以鼻,称他们为大盗,所谓“窃钩者盗,窃国者侯”。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大禹王,姓姒,名文命,受舜禅,建都阳城(今河南省登丰县),以金德王。大禹疏河治水,铸九鼎、分九州,制贡法、立学校。大禹王是中国历史上“相揖逊”禅让制度的最后一位受益人,禹以后将天下传给儿子启,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但是客观地说,这并不是禹的错,当时实在是除了禹的儿子启,再也找不到更合适的接班人,而且启是大家推举的,不是禹自己定的。

史书上记载,与大禹一起治水的皋陶之子伯益功勋卓著,理应是禹的继承人,但禹死后人们爱屋及乌,拥戴了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这样,夏朝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开了中国世袭王朝“家天下”的历史。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吴光禄使闽奏稿选录

    吴光禄使闽奏稿选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喜欢的亦思

    喜欢的亦思

    “汪汪,我昨天坐公交回家的时候看到一个男生还不错”“我还是觉得沈季阳,比较帅”………“听说你为了看小帅哥,和汪玲玲换了值日安排?”“没有,谁说的?她在胡说,你别相信”女孩很狗子的说到。 “你愿意和我一起犯中学生守则上的第十条校规吗” “不愿意” 男孩连考虑都不考虑就拒绝了女孩,更没想到接下来的话让她直接定在了原处。
  • 隐婚萌妻:傲娇总裁太腹黑

    隐婚萌妻:傲娇总裁太腹黑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进了房间,房间里充斥着一股暧昧的气息,地上扔得乱七八糟的衣服,足以看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末世妖行录

    末世妖行录

    这是一个末日的时期,食物和异能成了这个末世的依靠,唯一能活下去的办法就是变强,强到所有的妖物在你面前都渣渣,所有的异能强者都以你为尊!
  •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错恋

    错恋

    [花雨授权]他知道的,今生今世他们无法比翼双飞。但到底为什么还不肯放弃呢?没有答案。也许是他心太痴吧!尽管对她的爱是一种负担,一种罪过,却也注定了这辈子的爱恋……
  • 残梦天堂

    残梦天堂

    说《残梦天堂》以韩柳和崔扬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刻画了一群白衣天使和癌症患者的形象,赞扬了癌症患者在与病魔作斗争时的勇敢、坚强、无畏的精神,揭示了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癌症患者的生存现状。
  • 我在复苏时代谋发展

    我在复苏时代谋发展

    从末日降临的元气复苏的时代重生回了末日降临的五年前。秦一明从一开始不可置信到之后的兴奋不已。重生代表着先知先觉,也代表着他能弥补之前所留下的所有遗憾。为此他兢兢业业的修炼,只等末日降临的那一刻,他不会再重蹈前世的覆辙。但是老天似乎是在故意捉弄秦一明。五年后!别说元气复苏了,就连末日的影子都看不到!秦一明仰天长叹:“末日没来?我要这实力有何用!”
  • 真我——无限

    真我——无限

    这是一个比较冷血的主角,在十分冷血的世界中所做的热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