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319300000055

第55章

第二别答观三世中前际不来者。如见有未来之法入于现在。可得是生是来。可得是有边无边。本不见有未来之来。何况更有来入现在。是故前际不来。后际不去者。若有法灭入过去可得言灭言去。可得云如去不如去。今不见有法入过去者。是故后际不去。今则不住者。若有法在于现在。可得言在言住。可得言常与无常。今不见可得法在现在者。何得言住。故三世求不可得。他解金刚已前无常乐我净。金刚已后常乐我净。今解不然。金刚已前常乐我净。何以故。佛性之法本自有之。非适今也。金刚已后无常乐我净。何以故。经言十地菩萨更无量劫倒修凡夫事。若法身起应六道同凡夫生灭即是亦应有无常乐我净。是故同他而不同也。他释。应只是化化只是应。今解不尔。应能为化化不能为应。如凡夫外道五通之仙诸天神鬼。皆能有化。此不能为应。所化亦是暂时权有。不能卒其始终。今辨应是应同。同其始终一期之法名之为应。如来以无分别心任运之智随机有感。应而用之无所为碍。不劳运念犹。如明镜有像即现而影像相似更无差异也。如天仙所化作念经营方能有化。如尽运念动手图写人形。未必全不动念。妙不妙约此两譬可知。不观色者心如幻师作种种色。若知幻师是诳则不得所幻之色。今色从心幻师幻出。尚不得此心。何处见有此色。故不观色。不观色如者若见色与如异是则泯色入如。今不见色如之别故不观色如。色性者或言如只是性。性只是如。或有此义。今圣人不容重说一法。两唱所表今将此性为佛性不观色。是空俗。不观色如是空真。不观佛性是空中道。以其计中道有佛性而起顺道爱生是为顶堕。故上文云。我及涅槃是二皆空。唯有空病空病亦空。今不观性是无顺道爱故不观性。非四大起者虽观是身不于四大起惑如凡夫。不于四大起解如二乘。无惑无解故言不起同于虚空。是名实相。六入者能积聚六尘构造生死。不同凡夫六入积聚。故眼耳已过过于凡夫六根境界。不在三界者出真俗故。三垢已离者无三种国之垢。顺三脱者缘一实相顺三脱故。三明与无明等者。无明之源即是实相法性。此之法性无与等者无有智能等。此名无等等。三明者天眼能彻照未来。漏尽达于现在。宿命穷观过去。达无明之始。虽复十住不见其始。唯佛能知始终。既云观身实相观佛亦然。佛穷无明之始。今知其始等于无明。漏尽者能知五住之漏。无明惑尽故言等。一相是真谛之相。异相是俗谛之差别。今实相非真非俗故非一非异。不自者游行诣他国名他相。遇到父舍名为自相。此应用真修缘修自生他生广破。绝离此等自他入于实相也。非无相者非涅槃。非取相者非生死。非生死非凡夫。非涅槃非二乘。不此岸非俗谛。不彼岸非真谛。不中流非诸烦恼。离此离彼之此岸违非此非彼之彼岸。而化众生者此总明法身应用。不此不彼即是不生死不涅槃。不以此不以彼即是观二谛之智境智双明。不可以智知者散诸法故即是真谛。不可以识识者聚诸法故名之为识。即是生死俗谛。无晦无明即是解惑解惑。即是生死涅槃。名即世间。相即出世。故真谛名为实相。无强无弱者生死是刚穬之法名强。智慧是扶理易悟名弱。非强非弱故是实。相不在方者法性不在生死封疆。岂有于界域故言不在。不离者只常寂光土。亦是于方遍一切处故言不离。非有为非无为如无尽门也。无示无说如维摩杜口也。不施非是檀度之彼岸。不悭不同凡夫秘吝之此岸。六度例尔。涅槃审谛为诚生死虚假为欺。不来乘如实道来。成正觉。不去是乘从三界中出到萨婆若。离此去来。不出非二乘。不入非凡夫。言语道断如净名杜口。非福田如诃须菩提。非不福田如慰喻须菩提。非应供养如诃须菩提。非不应供养如来正觉是名应供。同真际等法性冥契真实也。不可称量即是不思议解脱之法。乃至动亦如是。同众生一切众生亦如是。无分别者入一实相不见高下。无失无三种漏落三土也。无喜无厌等皆约三土烦恼以明。无已有当有等。应约涅槃释三世偈以释此意

三结。四简邪正如文

第二舍利弗问者。舍利是起教之人。既知大士法身实相同于诸佛。次显应身随缘化物无方大用之能故问也。此问犹挍三藏之意。若三藏之佛没则不生。若三藏菩萨犹有惑累则有于生。若尔问其何没而来生此。就此为二。一弹折身子二佛发其所居之国。就初弹折为二。一身子问二答。答中为五。一先反质二譬显三问四答五引佛语为释。反质者汝解脱之中尚无没生。我法身中那得没生。汝既不尔何得以此为问

二譬如幻师幻没幻生。此岂是实若无实录不得谓有没生

第五引佛语释中云。菩萨虽没不尽善本。不同二乘灰身尽智名尽善本。菩萨不灭智所作功德亦不可灭。以此善本能益众生。不长恶不如凡夫之积集不尽善本。不同二乘之灭没。由善本不灭故能应于垢净之国。俱不长垢净二国之善恶也

佛答净国中为三。一佛说其所居随缘净国。二身子称叹。三大士释出。就释中为五。一问日共闇合不.二答.三问日何出.四答.五释出齐此。是明人同诸佛有法应二身也(云云)

第二从大众渴仰欲见妙喜去即是现于净国。是大士所游居处。此有三意。一验大士之净国。二令时众起净国之行。三令发愿往生。是故有此一段文来。就此为七。一大众饮渴欲见.二命令现.三奉命移取.四佛劝时众修行.五大众发心.六利益已还本.七身子称叹。今言大众渴仰欲见者。闻上妙喜之国是大士所居。是故一心渴仰

第二佛命令现为二。初明佛寂照鉴知知其有念。二正命令现

第三奉命现为六。一心念欲移妙喜山林世界.二正现神力.三得神通者觉惊怪.四佛称是净名所为.五不得通者不觉.六入于此土无损减

第四佛劝时众修无动如来之行。就此为三。一劝观彼土严净。二时众对曰已见.三正劝修无动行者。如佛国中答长者子所明。又如入室安慰调伏行于非道通达佛道。如尽无尽门即是净土行也。第五时众发心修行为二。一发心二发愿。有十四那由他即悟者。皆是上来种种说法种种神变。正说将竟。现此净国俱蒙如来劝发。是故一时便有十四那由他得悟也。二发愿者净行深微不易可辨。立誓生彼于彼修行。此中佛记即应当生。得记有二。一远二近。若是立誓之后必定生彼。即是近记。若是修净行因必招净土之果。如彼佛国。即是远记

第六如文

第七身子称叹为六。一佛问见不。二奉答唯然.三为一切众生发愿.四自蒙有寄.五叹闻经功德.六况出福深。就况出中约六番往释如文。若依此语意即是流通段。今明身子小乘之人。非是任持大典故不属流通。但为流通作于起发也

释法供养品

此品正明帝释弘经护持大法。即是第三流通段。凡有二品。流通是从譬得名。如淇源耳释从上被下名之为流。无所壅隔名之为通。今用此无上法宝实相之经被下代众生。使无壅隔。季末有缘皆令沾润。此是慈悲纯厚故也

此文为二。初从此品明天帝护法。格出月盖法之供养明护持之利深显弘经之德重。二从嘱累品去。明大圣殷勤付嘱郑重当令季像必得宣通。就前为二。一天帝称叹弘经二如来述成其意。初为三。一叹法二叹人三发誓。今言天帝欲护持大典修习胜门。有持此经志存覆育。即是以法供养法身。如释论云。迦毗罗生身生处摩伽陀是法身生处。为报恩故多在二国说法。二国之中为报法身多在摩伽陀国说法。护持即是法供养也。复次天帝共梵王同请说法。如来受请观机知不堪大乘仍开小教。小教既兴次应说大。今此不思议解脱犹是酬其昔请。释论云。说般若犹是酬梵王天帝之请。天帝既蒙酬请欢喜护持。若作是言天主得阿那含不应流通大教者。此是三藏中谓为那含。华严说天主住十不可思议法门。岂不堪弘通此法。复为天主率化群下最为风靡。就叹法中先叹不思议解脱之用。次叹实相之法。非法无以成人非人无以显法。故须双叹百千经者即是初教阿含等经。阿含中亦授弥勒之记。何妨对文殊说法。复次通教别教之中未曾闻此圆教法门具足之道。体用难思昔所未闻

就叹人中为二。初释闻经功德次况出如法行者。闭众恶趣是止善。开善门是行善。行即是观止即是定。此中约因果两判。为佛护念者明其修止行两因。深契道理是故加于可加。故言护念。但佛普护众生。众生无疮毒不得入。若修此止行之因即是信心疮义。亦得护念。观心者只止观调心名为觉。一切邪念纷动即用止观二法观之。不令缘念得起。是则常为觉心所护。降伏外道即是伏见思两惑六十二见诸邪计之道。得菩萨道已能降烦恼魔如前说。乃至四魔八魔十魔。故上文云。始在佛树力降魔得甘露灭。觉道成已于诸法无挂碍。志能摧伏诸外道。即是发心修学圆观之人。入初发心时即能八相成道。名之为佛。降魔劳怨度脱一切修治佛道者即是外化。为八相之佛而内心于法身中修治道地满残余佛法。安处道场如光严中辨道场相。履佛之迹行佛所行住佛所住。诸佛如是来我亦如是来。皆是邻果往叹。若有持读者去是第三发愿弘宣

第二从佛言善哉去。是述成天帝上三段。一述其叹法.二述其叹人.三述其发誓。第一吾助尔喜者明此经是三世佛不思议菩提。即是述其叹法。言三世佛不可思议菩提即是实相之法。佛由此实相得菩提也

第二从男女受持此经则为供养去来今佛去。是述其叹人。就此为四。初格量功德.二问.三答.四正格量。就前格量中为二。一格现在供养佛二格灭后起塔。第二问如文。第三答为二。一答多矣。二释其不可尽所以。大乘经中多格量供养生身不及法身。何以故。如此正言生身之福不动不出。法身功德能动能出。出离生死故言福不趣菩提。二能趣菩提。于实名了因于余名生因生因是缘因。福德不动不出不至菩提。功德有尽。于实名了因。实即实相了因照了。与实相相应能趣菩提。功德不尽同虚空等法界。岂得与前福德不动不出有限之法为量。供养生身名为生因不趣菩提。供养法身实名了因能趣菩提。是故格量不可限极。金刚般若云。住相布施如人入闇则无所见。不住相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东方虚空不可思量。南西北方亦难测度。法供养为最。复次大品云。实相是三世诸佛之母。母若得病诸子忧愁。若实相之法不广被众生。约众生故言实相病。若止供养一佛于余佛无功德。若谤一佛于余佛无罪。若供养佛母实相之相即于三世十方佛所俱得功德。若毁谤佛母则于诸佛为怨。是故述天帝云。诸佛菩提皆从是生。菩提之相不可限量。第四正格量中亦述其上叹信法两行。闻是不思议之经信解。是述成上信行人。修行福多即是述上法行。第三述其发誓弘经护持流布。从过去药王佛去文为四。一明过去法供养之因由。二明王子月盖。三结会古今四结释述成

就因缘由籍中为三。一明有佛。二明有王敕示诸子令兴供养。三明诸子奉敕宣行

第二从其王一子名月盖去文为九。一王子独坐思惟求胜供养.二空中惊觉.三仍问胜法.四天劝问如来.五往请于佛.六佛为解说.七闻法得顺忍.八佛记其护法.九出家为道为法供养

同类推荐
  • 晋阳秋

    晋阳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Flying U Ranch

    The Flying U Ranc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庶斋老学丛谈

    庶斋老学丛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题

    无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当女主从鱼变成了人

    当女主从鱼变成了人

    当鄢冉还是一条鱼时,她安心的成为了米虫,每天吃吃睡睡,过着安稳的日子,美哉乐哉。可是看着她的抚养人花居白一天天颓废,鄢冉不甘心坐以待毙,在他人的帮助下化为了人形态。却不想一鱼一人之间今世的缘分竟如此之浅……
  • 缠绵妃侧:冷帝囚情

    缠绵妃侧:冷帝囚情

    那一夜,她无言,看着他在自己身上宣泄欲念,无法开口,那一夜,他被追杀,藏身闺阁,得她所救,却以强欢报恩,命运的锁链自那一刻开始,便将他二人紧紧缠绕没有抛开红尘怨恋的勇气,只能忍着屈辱苟且于世,而他,终究是她逃不了的噩梦,当做礼物,她被送到他面前,再见她,他不识,只当她是意图谋反之徒送来的奸细,受奸人迫害,囚禁冷宫,泪已干,心死不易,他四面楚歌,她亦心急如焚,挺身而出为他挡箭,奄奄一息之时,她依然笑靥如花,低诉的却是令他心碎的话语——命贱之人终究承不了圣恩,若初雪命大未死,请让初雪离开。
  • 家慈是禁婆

    家慈是禁婆

    命里有一劫不得不死,世间有一爱不得不护。妈妈要看着你长大,妈妈要看着你出嫁。未成想,这也是自己的一次生机。
  • 魔幻之高校风云

    魔幻之高校风云

    这是一本关于未来某个神奇预言的绝世神书。嗯,很简单的,如果你想真正看看,游戏里的第二人生,是怎么和一个人的灵魂,双方进入生死契约捆绑的,这书将会徐徐告诉你。
  • 步履在雨季穿行

    步履在雨季穿行

    随笔集,包括聒碎乡心、人间烟火、此心安处、岭上白云、千岁之忧等章节,记录了作者几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的文字亲切、平和,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作者广博的学识,对亲情友情的珍惜,以及对人生和世间万物的包容、欣赏与珍爱。
  • 你不可不知的100种危害健康的细节

    你不可不知的100种危害健康的细节

    《百味》丛书分辑出版与人们生活、成长密切相关的种种知识和有趣话题,每册涉及一个主题,以问答形式和亲切的话语、活泼的版面,讲述与生命伴生而来的种种快乐和烦恼、种种酸甜与苦辣,讲述我们存在其中的世界的丰富与多彩。
  • 绝色神医:毒舌大小姐

    绝色神医:毒舌大小姐

    末世女神医一朝穿越,沦为声名狼藉的炮灰姐,后爹怂娘贱妹渣夫个个想踩她上位!废物!我本至尊邪医,岂容尔等放肆!嘻笑怒骂,贬得你人不如狗!指尖轻弹,保管你药到命除!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 我愿许你一世安

    我愿许你一世安

    她这一生最大的目标就是过上米虫的生活,然而有个男人却偏要跟她对着干,硬生生将娇滴滴的小白莲逼成了一朵上天入地的霸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