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79000000037

第37章

此又阴中之阳也。正人君子之死、游魂之变而为神。伯有为厉之属、游魂之变而为鬼。鬼者、归也。亦渐归于澌灭而已。神者、伸也。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嶽、正气常伸。此又圣人之所以贵阳贱阴、扶阳抑阴之意乎。而要其聚散以近、则阴阳之变化而不可穷诘。而其自无之有、自有之无则无极。太极而生阴阳、阴阳仍归于无极、此鬼神之情状可以易知之者也。大全杨氏曰、祸盈福谦、鬼神之情。如在其上、如在左右、鬼神之状。于义亦通、但未尽其所以然之故耳。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

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上文言易与天地准、故可即易以穷天下之理。此言圣人之道似天地。

而所以似天地者、用易道以尽其性而已。天地之功大矣。准之者易、似之者圣人。易本无体故言准。如平准之准、均一无间。圣涉有为故言似。如形似之似、顺适乎自然。天地圣人本无二道、列之为三、则相似而已。唯相似、故先天后天而不违也。此句统言之。以下不过不忧能爱皆不违之事。

天地之道、知仁而已。知周万物者、知同乎天也。道济天下者、仁同乎地也。后以知仁分天地、以动静言之、此以清浊言之。知之所及犹虚、故以属天。道之所济则实、故以属地。不过与下文不同。不过言天下莫能过、即不违也。旁行而不流。本义谓旁行者行权之知也、不流者守正之仁也。

大全朱子又云、细分之有知仁、其实皆知之事。对下安土敦乎仁一句。盖朱子因两故字而改之也、今从之。知之旁行而流、则不能乐天知命而不忧。

故此句详言之。天以理言、仁义忠信是也。命以气言、吉凶祸福是也。虽有旁行行权之知、而不流于邪曲之为。盖所乐者天理之正、无一念之杂。

又知天命之有定、不以利害祸福殀寿贰其心、所以能不忧也。如是而其知益深、似乎天矣。安土、随处而安也。所处不安、则何暇及于人。随处皆安、无不息之不仁。私欲尽净、天理充满。愈加敦厚、不忘其济物之心。

所以能爱也。如是则其仁益笃、似乎地矣。此圣人体易以尽性之事、而上下与天地同流者也。又按、来注知仁不分。不过不忧能爱皆指天地言。天地至大无外、不过者也。圣人知周万物道济天下、故同其不过。天地鼓万物、不与圣人同忧者也。圣人乐天知命、故同其不忧。天地以生物为心、能爱者也。圣人安土敦仁、同其能爱。此说更浑。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此圣人体易而至于命之事。如铸金之有模范。围匡郭也。天地之化无穷、圣人范围之、不使过于中道。以天道言。如一岁分四时、生长收藏。

以人身言、如欲动情胜、为之礼义检制皆是也。曲成不遗、又随万物之分量形质、使大小方圆各有成就也。范围、即大德之敦化、上文之所谓弥。

曲成、即小德之川流、上文之所谓纶也。幽明死生鬼神、即一昼一夜之理通达之也。知有昼即有夜之理、则古今一昼夜也。幽明死生鬼神、无不可知矣。以此见至神之妙无有方所、易之变化无有形体也。使范围有过、曲成有遗、通昼不通夜、通夜不通昼、则神有方易有体矣。盖天地之化、阴阳之气。万物、阴阳之形。昼夜、阴阳之理。此三者不外乎阴阳者也。神、则阴阳不测。在阴忽而在阳、在阳忽而在阴、本无方所可定。易、则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亦无体质可定。圣人尽乎易、即合乎神、所以能范围曲成而通知之也。上文言圣人之知不过、此则能使天地之化不过。上言知周乎万物、此则曲成之而不遗。上言仰观俯察原始要终而知幽明死生鬼神、此则通乎昼夜之道而知。盖穷理尽性之极、至于命之事。圣人即易也、即神也、即天地也[文澜本“即天地也”作“则亦天地”]而已矣。按、来注不言穷理尽性至命。但谓易与天地准、圣人亦与天地准。此节承上文。易能弥天地之道、圣人范围不过亦能弥之。易能纶天地之道。圣人曲成不遗亦能纶之。易所具不过幽明死生鬼神之理、圣人通乎昼夜亦有以知之。其说虽与注小異而意更浑、可参。

右第四回第五回言道不外乎阴阳。继之者善以下二节、言其在人者。显仁藏用二节、言其在造化者。自生生之谓易以下、言其在易书者。而总以阴阳不测结之。

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迭运者、气也。所以阴阳之理、则道也。按、来注、理乘气机以出入。一阴一阳、气之散殊、即太极之理各足而富有者也。气之迭运、即太极之理流行而日新者也。故谓之道。此解亦精。中庸率性之谓道、就道之在人者言。此则就道之在天者言。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继善、就斯道之发育赋予者言之。以其天命之本体、不杂于形气之私。

所谓元者善之长、故曰善也。成性、就人物所禀受而言之。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物、物各得一太极。无妄之理不相假借、故曰性也。继善、阳之事。

成性、阴之事也。盖道即所谓太极。继善则动而生阳、成性则静而生阴也。

此节就天人赋受之界言之也。孟子之言性善、盖出于此。夫子之言性相近也、盖自成性之后兼于气质者言之。孟子之言性善、则自成之先、纯乎继善者而言之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曰善曰性具于人身、浑然一理不可名状。唯仁者发见于恻隐、则谓之仁。知者发见于是非、则谓之知。而后所谓善与性方有名状。百姓同此善性。而气禀所拘、物欲所蔽、故知之者鲜。上回言圣人之知仁、合而为一者也。此言仁者知者、分而为二者也。自天命之流行于人物者言之。则继善为阳、成性为阴。此就所成之德言之。则仁属阳、知属阴。上回以知属天、仁属地。此则仁属阳、知属阴者、彼以清浊言、此以动静言也。夫子言仁静知动、而此又以动属仁、静属知者。论语就成德之后言、此从其禀性所近言。仁者得阳之发生流动、以为仁而德成。能安于理、则见其静。

知者得阴之凝定不易、以为知而德成。周通于理、则见其动。此又阴中之阳、阳中之阴、不可拘也。仁知各得道之一隅、随其所见而目为全体。百姓则日用之间习而不察。此君子之道所以鲜也。君子之道、即一阴一阳之道。係之君子者、君子有体道之功也。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显、自内而外也。运动之跡、生育之功。显诸仁也、德之发也。藏、自外而内也。神妙无方、变化无迹。藏诸用也、业之本也。圣人之与天地可同者、显仁藏用之德业也。不可同者、天地无心、圣人有心也。圣人仁万物而独任其忧、天地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其忧。盖天地无心而成化、圣人有心而无为也。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富有者、大而无外。天高地下、万物散殊是也。日新者、久而无穷。

阴阳升降、变化不穷是也。此虽言天地、然圣人亦然。生物无穷、天地之大业。功及万世、圣人之大业也。运行不息、天地之盛德。终始日新、圣人之盛德也。继善成性二节、言阴阳之道在天人赋受之界者。显仁藏用二节、言阴阳之道在天地造化者。

生生之谓易。

阴生阳、阳生阴、其变无穷。易之理如是、故其书亦如是。此以下就阴阳之在易书者言之。

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

象者、法之未定。法者、象之已形。乾主气、故曰成象。坤主形、故曰效法。乾本阳而名为乾、以其健而成象也。坤本阴而名为坤、以其顺而效法也。此一阳一阴之道在卦者也。

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

数、蓍数也。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极天地之数而吉凶可以前知、此之谓占。通变、即所占之卦变而通之。事、行事。通其变而行之也。极数知来、所以通事之变。曰占、则事之未定者、属乎阳。曰事、则占之已决者、又属乎阴也。按、来注云极数者、方卜筮之时、究极其阴阳七八九六之数。观其所值何卦、所值何爻、以断天下之疑、故曰占。通变、既卜筮之后、详通其阴阳老少之变。吉则趋之、凶则避之、以定天下之业、故曰事。此一阴一阳之道在卜筮者也。

阴阳不测之谓神。

此句总结上文。三百八十四爻阴中阳在、阳中阴在、故不测也。上回言易无体、此言生生生之谓易。唯其生生、所以无体也。上回言神无方、此言不测之谓神。唯其不测、所以无方也。言易、继以乾坤。乾坤毁则无以见易也。言神、先以占事、占事则神所托而显者也。此回大抵以道不外乎阴阳、而阴阳终不可测。以其在人者言之、则继善、成性、仁者、知者皆阴阳之所为也。就其中而分之、则继善阳、成性阴、仁阳、知阴。而究之继成之妙、阴阳之在人者不可测也。以其在天地者言之、则盛德大业皆阴阳之所为也。就其中而分之、则显仁阳、藏用阴。而要之盛德大业之妙、阴阳之在天地者不可测也。以其在易者之、为乾、为坤、为占、为事、皆阴阳之所为也。就其中而分之、则乾阳、坤阴、占阳、事阴。而究之生生之妙、阴阳之在易者不可测也。不可测者、神也。以其理之当然而言、谓之道。以其道之不测而言、谓之神。非道外有神也。圣人假易书以明道、假卜筮以显其神。使人体易、即以法乎天地。易也、天地也、圣人也一而已矣。

右第五回第六回赞易之广大而原于乾坤之二卦也。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禦、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上回言易与天地准、赞易之书。此言广大、赞易之理也。广、言其中之所含。大、言其外之所包。下三句皆言广大不禦。言其无远不到、莫之能止。即所谓天下莫能载也。静而正、言未动之先、即物而理存、无安排布置之扰。即所谓天下莫能破也。盈天地之间惟万物、而易之理无不备、其广大如此。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闢、是以广生焉。

乾坤各有动静。静体而动用、静别而动交也。直专翕闢、其德性功用如是、以卦画观之亦然。乾性健、其画奇。不变则其静专一不他、变则其动直遂不挠。以其一而实、故以质言曰大、言无所不包也。坤性顺、其画偶。不变故其静翕受无遗、变则其动开闢无壅。以其二而虚、故以量言曰广、言无所不容也。盖天虽包于地之外、而其气常行于地之中。易不过写乾坤之理、乾坤之德性如是。易之所以广大者以此。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配、相似之意。广大配天地、承上文言之、非配合也。易之广大得于乾坤、则其广大亦如天地矣。变通者、阳变而通乎阴、阴变而通乎阳。老阳老阴变化往来、配四时之流行不息也。义者、名义也。卦爻中刚者称阳、柔者尔阴、故曰义。阴阳对待、配乎日月也。易简即顺健。至德即仁义礼智。天所赋于人之理、而人得之者也。仁礼属健、义智属顺。是易所言易简之善、与圣人之至德相似也。天地之间、至大者天地、至变者四时、至精者日月、至善者至德。易之书具此四者、岂不谓之备乎。

右第六回第七回赞易道之至、圣人所以崇德广业而参天地也。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

德业以圣人为至。而圣人之德所以崇、业所以广者。易也。德由于知、知识贵其高明。圣人以易穷理、则知之崇如天而德崇矣。业由于礼、践履贵其着实。圣人以易践履、则礼之卑如地而业广矣。所见高于上、所行实于下。则道义从此生生不穷、犹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承上天地言之。言圣人非勉强效法乎天地也。盖天地设位而易行、所以成性之存而道义出也。易不外阴阳。阴阳升降、所谓易行乎其中也。成性与成之者性稍異。彼乃成就之意、此则已成之性。浑然天成、非有所造作也。性同、唯圣人能存之。存存者、存而又存。知崇礼卑、则成性存存矣。在造化谓之易、易在人谓之道义。性者所得于天、道义世所共由。能知崇礼卑、则成性存而不失、道义从此而出。道义之得于心为德、见于事为业。自然日新月盛、不期崇而自崇、不期广而自广矣。圣人作易、固教人存性、以由道义之门。而德之崇、业之广皆以此。此易之所以至也。

右第七回第八回言卦爻之用。自中孚初爻以下、夫子拟议其辞。示人以学易之变化、以为三百八十四爻之例也。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赜、繁多也。拟诸形容、如乾为圜、坤为大舆之类。象其物宜、如乾称龙、坤称牝马之类。象、卦爻中之象也。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繫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会、以物之所聚言通、以事之所宜言。观其会不观其通、或窒塞而不可行。观其通而不观其会、则不知其中之条件曲折。典礼、犹常礼常法。

尧舜揖让、汤武征诛是也。全卦中自有会通、一爻中又各有一爻之会通。

繫辞以明其吉凶、使人皆由于典礼也。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

繁多者使人易厌。然皆理中所有、则不可恶也。动则纷纷致乱。然其中各自有理、则不可乱矣。

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同类推荐
  • 史纠

    史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月幢了禅师语录

    月幢了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比丘受戒录

    比丘受戒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白沙语录

    白沙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易纬乾元序制记

    易纬乾元序制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百界苍穹

    百界苍穹

    道纵横,须百界。一个平凡少年,缓缓踏入苍穹。
  • 晴冬若夏

    晴冬若夏

    也许,晴天终究是空白的吧。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那样一个人,在一个偶然的时间和地点,然后他们被命运的线牵在一起,永远不会断开,永远不近,永远不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千零一夜的约定

    一千零一夜的约定

    主持人:请问故事中的男猪脚和女猪脚是怎么跌破大众的眼睛走到一起的呢?”XD姬:“就是那什么玩意儿看那什么玩意儿,看对眼了么。。。。。”主持人:“……………………”现场观众:“哈哈哈……”……主持人:“emm……我想,我们还是采访一下当事人怎么说???”乔文朗:“死缠烂打,死皮赖脸,将狗皮膏药的精神发挥到淋漓尽致。”……主持人:“没想到男猪脚倒是让我们大跌眼镜的呢。”乔文朗:“你错了,我说的是……她……池洛瑶!”(⊙o⊙)……
  • 灾难演播室

    灾难演播室

    巧夺天工筑明月,七星改命夺造化。瞒天过海书残卷,偷天换日转轮回。这是一个逆转命运,征服灾难的故事。赵寅如是说。
  • 紫雪记

    紫雪记

    传说紫色的雪是上仙雪女身中奇毒时所吐出的毒血将雪染成了紫色而得来的。她,舞紫雪,出生时漫天飞舞的紫雪造就了她传奇的人生,从一个普通的富家千金通过种种的遭遇而变成了仙妖两界的主宰,完成了重整仙界的使命。意外地继承了妖族的血,也同样爱上了一个不平凡的人。。。。。。
  • 风华录:一品毒医妃

    风华录:一品毒医妃

    一场始料未及的战争,让她从万千宠爱在一身古斯族七公主,变成最低贱的女奴,被进献于昭国国相脚下。昭国国相霄镜陌,史称:风华倾世,才调无双。世传,国相将这倾城的女奴当做礼物,献给昭国国君之前,自己先享用了个够。她被他带走的第一晚,他座下的整个南境军队的将领,都去他军帐中求取,想与她一夜风流。昭王宫中,她步步为营,精心算计,环环相扣,天衣无缝地进行自己的计划。他不动声色,以退为进,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地与她周旋,观赏她、应对她、征服她。诸侯并起,风起云涌,他们之间隔着前生的误会,今世的怨仇,却最终在风云变幻的时局中摒弃前嫌,携手并进,扶植储君,结盟诸侯。他不会告诉她,他为何生而中剧毒,不能久活。她亦不知道,她为何生而中剧毒,却不死。他们最终会发现,所谓谋天下,不过是计中之计,局中之局。他们打破连环阴谋,自己仍旧是棋子。曾经,他屠族万千,一夕白头,只为得到。现在,他君臣一梦,尽付谈笑,只为放开。想那世帝业江山,念那年兰芝乌发,思那月夕阳秋草,忆那夜琼英玉容。她:“我追随你,如鲸向海,不留选择,你却无心。”他:“海中若无物,只为死水。汝之所在,便是吾心。”
  • 七届战歌

    七届战歌

    为了逃避父母安排的商业联姻,趁夜翻墙跑路,结果不幸翻入被偷走井盖的排水井中。全身酸痛的醒来,一个漂亮少女坐在床边笑眯眯的对她说“宝贝儿,只剩三次机会了哦。接下来你必须更加努力的逃跑才行,不然就只能乖乖的嫁给你讨厌的红眼恶魔了……”……好吧,此处不能呆,那就点齐家当,再次跑路。矮人城堡,精灵森林,魔法学院,恶魔王国……看姐一一闯关。很多很多年以后,大陆上还流传着姐的传说:一个黑眸黑发带只黑猫的英俊少年从天而降,手执神之圣谕……
  • 晨曦下的如萱花香

    晨曦下的如萱花香

    八年前陈曦因为酒醉之后而导致了一场意外的车祸,逃避之后,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从此之后,日日沉浸于总也挥不散的阴影之中,内心难言的隐痛时时纠缠着他。他唯一只能靠拼命地工作,来麻痹自己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