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57700000039

第39章 呕吐

东垣曰∶夫呕、吐、哕者,皆属于胃,胃者总司也,以其气血多少为异耳。且如呕者、阳明也,阳明多血多气,故有声有物,气血俱病也。仲景云∶呕多虽有阳明症,慎不可下。孙真人曰∶呕家多服生姜,乃呕吐之圣药也。气逆者必散之,故以生姜为主。吐者、太阳也,太阳多血少气,故有物无声,乃血病也。有食入则吐,有食已则吐,以陈皮去白主之。哕者、少阳也,少阳多气少血,故有声无物,乃气病也。以姜制半夏为主。故朱奉议治呕、吐、哕,以生姜、半夏、陈皮之类是也。

究三者之源,皆因脾气虚弱,或因寒气客胃,加之饮食所伤而致也。宜以丁香、藿香、半夏、茯苓、陈皮、生姜之类主之。若但有内伤而有此疾,宜察其虚实,使内消之,痰饮者必下之,当分其经,对证用药,不可乱也。《金匮》方,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又云∶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用半夏一升,生姜半斤,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又云∶卒呕吐,心下痞,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即前方加茯苓四两也。然则生姜、半夏固通治呕吐之正剂矣,然东垣云∶辛药生姜之类治呕吐,但治上焦气壅表实之病。若胃虚谷气不行,胸中闭塞而呕者,唯宜益胃推扬谷气而已,勿作表实用辛药泻之。故服小半夏汤不愈者,服大半夏汤立愈,此仲景心法也。寒而呕吐,则喜热恶寒,四肢凄清,或先觉咽酸,脉弱小而滑,因胃虚伤寒饮食,或伤寒汗下过多,胃中虚冷所致,当以刚壮温之,宜二陈汤加丁香十粒,或理中汤加枳实半钱,或丁香吴茱萸汤、藿香安胃散、铁刷汤,不效则温中汤,甚则附子理中汤,或治中汤加丁香,并须冷服。盖冷遇冷则相入,庶不吐出。(罗谦甫云∶诸药不愈者,红豆丸神效。)曾有患人用附子理中汤、四逆汤加丁香,到口即吐,后去干姜,只参、附加丁、木二香,煎熟,更磨入沉香,立吐定。盖虚寒痰气凝结,丁、附既温,佐以沉、木香则通,干姜、白术则泥耳。热呕,食少则出,喜冷恶热,烦躁引饮,脉数而洪,宜二陈汤加黄连、炒栀子、枇杷叶、竹茹、干葛、生姜,入芦根汁服。《金匮》方,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洁古用小柴胡汤加青黛,以姜汁打糊丸,名清镇丸,治呕吐脉弦头痛,盖本诸此。胃热而吐者,闻谷气即呕,药下亦呕,或伤寒未解,胸中有热,关脉洪者是也,并用芦根汁。《金匮》方,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呕而渴,煮枇杷叶汁饮之。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气呕吐,胸满膈胀,关格不通,不食常饱,食则常气逆而吐,此因盛怒中饮食而然,宜二陈汤加枳实、木香各半钱,或吴茱萸汤,不效则丁沉透膈汤,及五膈宽中汤。食呕吐,多因七情而得,有外感邪气,并饮食不节而生,大概治以理中为先,二陈汤加枳实一钱,或加南星七分,沉香、木香各四分亦好,或只服枳南汤,或导痰汤。又有中脘伏痰,遇冷即发,俗谓之冷痫,或服新法半夏汤,或挝脾汤。有痰饮,粥药到咽即吐,人皆谓其番胃,非也,此乃痰气结在咽膈之间,宜先以姜苏汤下灵砂丹,俟药可进,则以顺气之药继之。外有吐泻及痢疾,或腹冷痛,进热药太骤,以致呕逆,宜二陈汤加砂仁、白豆蔻各半钱,沉香少许。呕吐诸药不效,当借镇重之药以坠其逆气,宜姜苏汤下灵砂丹百粒,俟药得止,却以养正丹、半硫丸导之。呕吐津液既去,其口必渴,不可因渴而遽以为热。若阴虚邪气逆上,窒塞呕哕,不足之病,此地道不通也。正当用生地黄、当归、桃仁、红花之类,和血、凉血、润血,兼用甘草以补其气,微加大黄、芒硝以通其闭,大便利,邪气去,则气逆呕哕自不见矣。复有胸中虚热,谷气久虚,发而为呕哕者,但得五谷之阴以和之,则呕哕自止。

【漏气】身背皆热,肘臂牵痛,其气不续,膈间厌闷,食入即先呕而后下,名曰漏气。

此因上焦伤风,闭其腠理,经气失道,邪气内着,麦门冬汤主之。

【走哺】下焦实热,大小便不通,气逆不续,呕逆不禁,名曰走哺。人参汤主之。

【吐食】上焦气热上冲,食已暴吐,脉浮而洪,宜先降气和中,以桔梗汤调木香散二钱,隔夜空腹服之,三服后,气渐下,吐渐去,然后去木香散,加芍药二两,黄 一两半,同煎服之,病愈则止。如大腑燥结,食不尽下,以大承气汤去芒硝微下之,少利为度,再服前药补之。如大便复结,又根据前微下之。《保命集》用荆黄汤调槟榔散。

中焦吐食,由食积与寒气相格,故吐而疼,宜服紫沉丸。《金匮》大黄甘草汤,治食已即吐,又治吐水。吐食而脉弦者,由肝胜于脾而吐,乃由脾胃之虚,宜治风安胃,金花丸、青镇丸主之。《金匮》茯苓泽泻汤,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

【干呕】《金匮》方,干呕哕,若手足厥者,陈皮汤主之。卒干呕不息,取甘蔗汁温服半升,日三,或入生姜汁。捣葛根绞取汁服。

【恶心】恶心干呕,欲吐不吐,心下映漾,人如畏船,宜大半夏汤,或小半夏茯苓汤,或理中汤、治中汤皆可用。《金匮》方,病患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胃气虚弱,身重有痰,恶心欲吐,是邪气羁绊于脾胃之间,当先实其脾胃,茯苓半夏汤主之。旧有风证,不敢见风,眼涩眼黑,胸中有痰,恶心兀兀欲吐,但遇风觉皮肉紧,手足难举动,重如石,若在暖室,少出微汗,其证随减,再遇风,病复如是,柴胡半夏汤主之。仲景云∶病患欲吐者,不可下之,又用大黄甘草治食已即吐何也?曰欲吐者,其病在上,因而越之可也。而逆之使下,则必抑塞愦乱而益以甚,故禁之。若既已吐矣,吐而不已有升无降,则当逆而折之,引令下行,无速于大黄者也,故不禁也。兵法曰∶避其锐,击其惰,此之谓也。丹溪泥之,而曰凡病呕吐,切不可下,固矣夫。

【呕苦】经云∶善呕,呕有苦,长太息,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则刺少阳血络,以闭胆逆,却调虚实,以去其邪。又云∶口苦呕宿汁,取阳陵泉,为胃主呕而胆汁苦,故独取胆与胃也。

阳明在泉,燥淫所胜,病善呕,呕有苦。又云∶阳明之胜,呕苦,治以苦温、辛温。

是运气呕苦,皆属燥也。

【吐酸】(吞酸附)东垣曰∶病机云,诸呕吐酸,皆属于热。辨云,此上焦受外来客邪也,胃气不受外邪故呕。《伤寒论》云∶呕家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是未传入里,三阴不受邪也,亦可见此症在外也,仲景以生姜、半夏治之。孙真人云∶呕家多用生姜,是呕家圣药。以杂病论之。呕吐酸水者,甚则酸水浸其心,不任其苦,其次则吐出酸水,令上下牙酸涩不能相对,以大辛热剂疗之必减。吐酸,呕出酸水也。酸味者收气也,西方肺金旺也。寒水乃金之子,子能令母实,故用大咸热之剂,泻其子,以辛热为之佐,以泻肺之实。以病机之法作热攻之者误矣,盖杂病醋心,浊气不降,欲为中满,寒药岂能治之乎。丹溪曰∶或问吞酸,《素问》明以为热,东垣又以为寒,何也?曰吐酸与吞酸不同,吐酸似吐出酸水如醋,平时津液随上升之气郁而成积,成积既久,湿中生热,故从木化,遂作酸味,非热而何。其有郁积之久,不能自涌而出,伏于肺胃之间,咯不得上,咽不得下,肌表得风寒则内热愈郁而酸味刺心,肌表温暖腠理开发,或得香热汤丸,津液得行亦可暂解,非寒而何。《素问》言热者,言其本也。东垣言寒者,言其末也。但东垣不言外得风寒,而作收气立说,欲泻肺金之实。又谓寒药不可治酸,而用安胃汤、加减二陈汤,俱犯丁香,且无治热湿郁积之法,为未合经意。予尝治吞酸,用黄连、茱萸各制炒,随时令迭为佐使,苍术、茯苓为辅,汤浸蒸饼为小丸吞之,仍教以 食蔬果自养,则病易安。中脘有饮则嘈,有宿食则酸,故常嗳宿腐,气逆,咽酸水;亦有每晨吐清酸水数口,日间无事者;亦有膈间常如酸折,皆饮食伤于中脘所致。生料平胃散加神曲、麦芽各一钱,或八味平胃散,有热则咽醋丸。膈间停饮积久,必吐酸水,神术丸。酒癖停饮吐酸水,干姜丸。风痰眩冒,头痛恶心,吐酸水,半夏、南星、白附生为末,滴水丸桐子大,以生面为衣,阴干。每服十丸至二十丸,姜汤送下。参萸丸,可治吞酸,亦可治自利。酸心,用槟榔四两,陈皮二两,末之。空心生蜜汤下方寸匕。

【呕清水】经云∶太阴之复,呕而密默,唾吐清液,治以甘热。是呕水属湿,一味苍术丸主之。《金匮》方,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茯苓饮主之。能消痰气,令能食。又云∶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千金方》治痰饮,水吐无时节者,其原因冷冻饮料过度,遂令脾胃气羸,不能消于饮食,饮食入胃则皆变成冷水,反吐不停者,赤石脂散主之。赤石脂捣筛服方寸匕,酒饮时稍加至三匕,服尽一斤,终身不吐痰水,又不下利。

【吐涎沫】《金匮》方,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半夏、干姜各等分,杵为散,取方寸匕,浆水一升半,煎至七合,顿服之。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呕脓】仲景云∶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仁斋直指》以地黄丸汤主之。

【呕虫】仲景以吐蛔为胃中冷之故,则成蛔厥,宜理中汤加炒川椒五粒,槟榔半钱,吞乌梅丸。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亦用乌梅丸。取胃三里。有呕吐诸药不止,别无他证,乃蛔在胸膈作呕,见药则动,动则不纳药,药出而蛔不出,虽非吐蛔之比,亦宜用吐蛔药,或于治呕药中入炒川椒十粒,蛔见椒则头伏故也。

【诊】形状如新卧起。阳紧阴数,其人食已即吐。阳浮而数,亦为吐。(或浮大,皆阳偏胜阴不能配之也,为格,主吐逆,无阴和之。)寸紧尺涩,其人胸满不能食而吐。寸口脉数,其人则吐。寸口脉细而数,数则为热,细则为寒,数为呕吐。《金匮》问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曰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吐也。趺阳脉微而涩,(微则不利,涩则吐逆,谷不得入。)或浮而涩,(浮则虚,虚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名反胃。)寸口脉微而数,(微则血虚,血虚则胃中寒。)脉紧而涩者,难治。关上脉浮大,风在胃中,心下澹澹,食欲呕。关上脉微浮,积热在胃中,呕吐蛔虫。

关上脉紧而滑者,蛔动。脉紧而滑者,吐逆。脉小弱而涩,胃反。浮而洪为气。浮而匿为积。沉而迟为寒。趺阳脉浮,胃虚,呕而不食,恐怖者难治,宽缓生。(寒气在上,阴气在下,二气并争,但出不入。)先呕却渴,此为欲解;先渴却呕,为水停心下,属饮。脉弱而呕,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死。呕吐大痛,色如青菜叶者死。

同类推荐
  • 论衡

    论衡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女科撮要

    女科撮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杭俗遗风

    杭俗遗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香谱

    香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无希望经

    佛说无希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职业系统之厨神

    职业系统之厨神

    未来会出现一种职业规划系统,专门培养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大家不用那么辛苦上学找工作。但是汗,这个系统居然出现在现代,还只是个苦逼的厨师养成系统!好吧,厨师是个很有前途的职业,这一点必须承认,至少吃货们会欢迎。民为食为天嘛,缺了厨师还真不行!哥做的不是菜,是艺术和文化,当然,还有财富!古代的御厨八大家,今日的餐饮大帝国,豪门恩怨,商场争纷,斗智斗勇,看屌丝男一路暴发,成为一代传奇!
  • 盛世荣宠之萌妃要翻天

    盛世荣宠之萌妃要翻天

    她是荣王府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来历不明的小郡主,两世为人,好不容易逮着一个超级大金主愿意倾尽一切供她吃供她拉,金钱任她花,她当然会老老实实尽好米虫职责。只是老天看不得她过得如此逍遥,一会来个太子,一会来个冷酷杀手,身边美男一波接着一波的涌现,她这个超级大废柴居然成了如此抢手之货?(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帝后

    帝后

    她大景国尊贵的公主,只因生在灾年,三大祭司说她是灾星下界,为祸百姓。冷血的帝王下令将不足月的女婴与她的母妃焚烧祭天。祭坛里王妃的故人千方百计保住她的性命,逃离国境。她跟着养父饱尝颠沛流离之苦,看尽世间冷眼白眼。时势所逼,养父再侍君王,带她定居在敌国的土地上。她与敌国的郡主结为好友,好友亡故,令其嫁于敌国太子,再度卷入这王朝的纷争。逆袭,反目,争宠,欺骗,狗血,荒谬,陷害,疯狂……储妃帝后这一条路,究竟要由多少鲜血铺成?
  • 逆蜀道

    逆蜀道

    秦王八镜:鉴妖,定海,辟疫,照骨,三世,磨镜,开天,归元。杨焕偶得八镜融于双眼,灭妖邪,寻逍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却势要逆这蜀道,直达这青天之上。
  • 我能看见架势条

    我能看见架势条

    陈洛在一次网吧通宵过程中穿越到了异界。在与人切磋时发现自己能看到别人头上的架势条
  • 凤凰血染江山

    凤凰血染江山

    她是一个职业杀手,喜爱之人却将她带入一个奇异的世界,看她如何凤逆九天
  • 拉支军团来抢妻

    拉支军团来抢妻

    刚穿越,花火原就被逼跟大力金刚猿决一生死,入伍炮灰部队。当兵就当兵吧,但是,为什么整个军营就她一个女人?吃喝拉撒都心力交瘁了,帅哥们还为她打架斗殴、各种阴谋。好心累好心塞!更崩溃的是,某天突然发现整颗星球除她之外都是变、性、女、人。God!满大街的孩子都是怎么生的?答案居然是——外星人给的(非乱入,本文是科幻言情啊啊啊)。打花痴,踢极品,收小弟,花爷大名威震四方,也挡不住一球男人把她追,兽人也插一脚,求收后宫求做女王求生孩子求创造新民族。每天过得水深火热,她火了:元帅大人,再不发话,跪搓衣板去!帅得没天理的高冷元帅拉来一个集团军:“都闪开,抢我妻者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异地次方

    异地次方

    一场关于异地生活的恋情,还会有第二部欧!四月一日起开始发布,每周三发布一章。
  • 无限之杀戮王朝

    无限之杀戮王朝

    酒吧的门口站着一个十几米高的巨人,长着狐耳的美女正在卖力的揽客,一个女人拉着带锁的艾斯走过,旁边的小贩推销着摊位上的写轮眼。程牧冷漠的看着这一切,对着旁边一脸惊愕的大蛇丸说道:“欢迎来到天堂。”
  • 虎圣

    虎圣

    人力能胜天,那一只白虎呢?混沌决能改变他么?称霸人界、仙界、神界还有圣界之后,虎战,又该何去何从?(处女作~~~多支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