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43500000099

第99章

外台秘要∶治卒头痛如破,非中冷,非中风,其病是胸膈有痰,厥气上冲所致,名为厥头痛。

吐之即瘥。单煮茗,作饮二、三升,适冷暖,饮、二升,须臾吐,吐毕又饮,能如此数过,剧者须吐胆汁乃止,不损人,待渴即瘥。食医心镜∶主赤白痢及热毒痢。好茶斤,炙捣末,浓煎、二盏吃,瘥。如久患痢,亦宜服。又主气壅暨腰痛转动不得。煎茶五合,投醋二合,顿服。经验方∶治****上疮。用蜡面茶为末,先以甘草煎水,洗后用贴,妙。兵部手集∶治心痛不可忍,十年、五年者。煎湖州茶,以头醋和,服之良。胜金方∶治蠼 尿人成疮,初如糁粟,渐大如豆,更大如火烙浆 ,疼痛至甚。速用草茶并蜡茶俱可,以生油调敷上,其痛药至立止,妙。别说云∶谨按《唐本》注引《尔雅》云∶叶可作羹,恐非此也。其嫩者是今之茶芽,经年者又老硬,二者安可作羹,是知恐非此。《图经》今闽浙、蜀荆、江湖、淮南山中皆有之,然则性类各异。近世蔡襄蜜学所述极备。闽中唯建州北苑数处产此,性味独与诸方∶略不同。今亦独名腊茶,研治作饼,日得火愈良。其他者或为芽、叶,或为末收贮,微若见火便更,不可以收,其色味皆败。唯鼎州种芽茶,其性味略类建州,今京师及河北、京西等处磨为末,亦冒腊茶名者是也。近人以建茶治伤暑,合醋治泄泻,甚效。则余者皆可比用信之。其不同者多矣。今建州上供品第,备见《茶经》。

衍义曰∶茗、苦 ,今茶也。其文有陆羽《茶经》、丁谓《北苑茶录》、毛文锡《茶谱》、蔡宗颜《茶山节对》,其说甚详。然古人谓其芽为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又有新牙发,便长寸余,微粗如针。唯牙长为上品,其根干、水土力皆有余故也。如雀舌、麦颗又下品,前人未尽识,误为品题。唐人有言曰∶释滞消壅,日之利暂佳,斯言甚当,饮茶者宜原其始终。又晋温峤上表,贡茶千斤,茗三百斤。郭璞曰∶早采为茶,晚采为茗。茗或曰(尺

秦皮

秦皮味苦,微寒、大寒,无毒。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疗男子妇人带下,小儿痫,身热。可作洗目汤。久服头不白,轻身,皮肤光泽,肥大有子。

名岑皮,名石檀。生庐江川谷及冤句。二月、八月采皮,阴干。(大戟为之使,恶吴茱萸。)陶隐居云∶俗是樊 (音规)皮,而水渍以和墨书,色不脱,微青。且亦殊薄,恐不必尔。俗方∶唯以疗目,道家亦有用处。唐本注云∶此树似檀,叶细,皮有白点而不粗错,取皮水渍便碧色,书纸看皆青色者是。俗见味苦,名为苦树。亦用皮疗眼,有效。以叶似檀,故名石檀也。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秦白皮,平。恶苦瓠、防葵。主明目,去肝中久热,两目赤肿疼痛,风泪不止。治小儿身热,作汤浴瘥。皮升,水煎澄清,冷洗赤眼极效。日华子云∶洗肝益精明目,小儿热惊,皮肤风痹,退热。名盆桂。

图经曰∶秦皮,生庐江川谷及冤句,今陕西州郡及河阳亦有之。其木大都似檀。枝干皆青绿色。叶如匙头许大而不光。并无花实,根似槐根。二月、八月采皮,阴干。其皮有白点而不粗错,俗呼为自 木。取皮渍水便碧色,书纸看之青色,此为真也。

外台秘要∶治赤眼及睛上疮。秦皮两,清水升,于白碗中浸,春夏食时以上,看碧色出,即以箸头缠绵,仰卧点所患眼,仍先从大 中满眼着,微痛不畏,良久,三五饭间,即侧卧沥却热汁。每日十度以上着,不过两日瘥。又方∶治眼因赤瘥后翳晕。秦皮两,切,水升五合,煮取七合,澄清。用渍目中。淮南子∶ 木色青,翳而羸痛蜗脘,此皆治目之药也。注∶ ,苦历木。水浸皮青用洗眼,效。沈存中秦皮,治天蛇毒。似癞而非癞也。天蛇,即

秦椒

秦椒味辛,温,,生温熟寒,有毒。主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发,明目,疗喉痹,吐逆,疝瘕,去老血,产后余疾腹痛,出汗,利五脏。久服轻身,好颜色,耐老增年通神。生太山川谷及秦岭上,或琅邪。八月、九月采实。(恶栝蒌、防葵、畏雌黄。)陶隐居云∶今从西来。形似椒而大,色黄黑,味亦颇有椒气。或呼为大椒。又云∶即今(居虬切)树。而 子是猪椒,恐谬。唐本注云∶秦椒树,叶及茎、子都似蜀椒,但味短实细水陇西,细者善。药性论云∶秦椒,君,味苦、辛。能治恶风遍身,四肢 痹,口齿浮肿摇动,主女人月闭不通,治产后恶血痢,多年痢,主生发,疗腹中冷痛。孟诜云∶秦椒,温。

灭瘢,长毛,去血。若齿痛,醋煎含之。又损疮中风者,以面作馄饨,灰中烧之使热,断使口开,封其疮上,冷即易之。

又法∶去闭口者水洗,面拌煮作粥。空腹吞之,以饭压之,重者可再服,以瘥为度。

图经曰∶秦椒,生泰山川谷及秦岭上或琅邪,今秦、凤、及明、越、金、商州皆有之。

初秋生花秋末结实,九月、十月采。陶隐居云∶似椒而大,色黄黑,或呼大椒。苏恭云∶叶及茎、子都似蜀椒,但实细味短。《尔雅》云∶ ,大椒。郭璞云∶椒丛生,生实大者名为。《诗·唐风》云∶椒聊且。陆机疏云∶椒似茱萸,有针刺。茎叶坚而滑。蜀人作茶,吴人作茗,皆合煮其叶以为香。今成皋诸山谓之竹叶椒,其木亦如蜀椒,少毒热,不中合药,可着饮食中。又用蒸鸡、豚最佳。东海诸岛上亦有椒,枝、叶皆相似。子长而不圆,甚香,其味似橘皮。岛上獐、鹿食其叶,其肉自然作椒、橘香。而今南北所生种椒,其实大于蜀椒,与陶及郭、陆之说正相合,当以实大者为秦椒。其云蜀、吴作茶、茗,皆煮其叶,今不复如此。盖古人所食,与今异者多矣。故苦 (与茶同条)云。作饮加茱萸、葱、姜等良是也。相传椒可以来水银。又云椒气好下,言饵之益下,不上冲也。服食药当用蜀椒。

肘后方∶手足心风肿。椒、盐末等分,醋和敷之,良。伤寒类要∶治膏瘅,其人饮少小便多方∶秦椒分出汗,瓜蒂二分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服。续十全方∶治虫入耳。椒末钱,醋半衍义曰∶秦椒,此秦地所实者,故言秦椒。大率椒株皆相似,秦椒但叶差大,椒粒亦大而纹

山茱萸

山茱萸味酸,平、微温,无毒。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肠胃风邪,寒热疝瘕,头风,风气去来,鼻塞,目黄,耳聋,面 ,温中下气,出汗,强阴益精,安通九窍,止小便利。久服轻身,明目,强力长年。名蜀枣,名鸡足,名 (音妓)实。生汉中山谷及琅邪、冤句、东海承县。九月、十月采实,阴干。(蓼实为之使,恶桔梗、防风、防己。)陶隐居云∶出近道诸山中大树。子初熟未干,赤色,如胡 子,亦可啖;既干,皮甚薄,当以合核为有尔。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山茱萸,使,味咸、辛,大热。治脑骨痛,止月水不定,补肾气,兴阳道,坚长****,添精髓,疗耳鸣,除面上疮,主能发汗,止老人尿不节。日华子云∶暖腰膝,助水脏,除切风,逐切气,破症结,治酒渣。陈藏器云∶胡子,熟赤,酢涩。小儿食之当果子。止水痢,生平林间,树高丈余,叶阴白,冬不凋,冬花春熟,最早诸果。茎及叶煮汁饲狗,主 。又有种大相似,冬凋春实夏熟,人呼为木半夏,无别功。根,平,无毒。根皮煎汤,洗恶疮疥并马 疮。

图经曰∶山茱萸,生汉中山谷及琅邪、冤句、东海承县,今海州亦有之。木高丈余,叶似榆,花白。子初熟未干,赤色,似胡 子,有核,亦可啖;既干,皮甚薄。九月、十月采实,阴干。吴普云∶名鼠矢。叶如梅,有刺毛。二月花如杏。四月实如酸枣,赤。五月采实。与此小异也。旧说当合核为用。而雷 《炮炙论》云∶子斤去核,取肉皮用,只秤成四两半,其核八棱者名雀儿苏,别是物,不可用也。

雷公云∶凡使,勿用雀儿苏,真似山茱萸,只是核八棱,不入药用。使山茱萸,须去内核。每修事去核了,斤取肉皮用,只秤成四两以来,缓火熬之方∶用。能壮元气,秘精。

核能滑精。

衍义曰∶山茱萸,与吴茱萸甚不相类。山茱萸色红,大如枸杞子。吴茱萸如川椒,初结子时,其大小亦不过椒,色正青。得名则,治疗又不同,未审当日何缘如此命名。然山茱萸补养肾脏,无不宜。《经》与《注》所说备矣。

紫薇(音威)

紫薇(意威)味酸,微寒,无毒。主妇人产乳余疾,崩中,症瘕血闭,寒热羸瘦,养胎。

茎、叶 味苦,无毒。主痿蹶,益气。名陵苕,名 华。生西海川谷及山阳。

陶隐居云∶李云是瞿麦根,今方∶用至少。《博物志》云∶郝晦行(音杏)华草,于太行山北,得紫薇华。必当奇异,今瞿麦华乃可爱,而处处有,不应乃在太行山。且有树,其茎、叶恐亦非瞿麦根。《诗》云∶有苕之华。郭云凌霄,亦恐非也。唐本注云∶此即凌霄花也。及茎、叶俱用。按《尔雅·释草》云∶苕,名陵苕。黄花 (必曜切);白华 。郭云∶名陵时。

又名凌霄。《本经》云∶名陵苕。 华即用花,不用根也。山中亦有白花者。按瞿麦花红,无黄、白者。且紫薇、瞿麦,皆《本经》所载。若用瞿麦根为紫薇,何得复用茎、叶?体性既与瞿麦乖异,生处亦不相关。郭云凌霄,此为真说也。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紫臣,名女薇,畏卤咸,味甘。主热风风痫,大小便不利,肠中结实,止产后奔血不定淋沥,安胎。日华子云∶根,治热风身痒,游风风疹,治瘀血带下。花、叶功用同。又云凌霄花,治酒渣热毒风刺风,妇人血膈游风,崩中带下。

图经曰∶紫薇,陵霄花也。生西海川谷及山阳,今处处皆有,多生山中,人家园圃亦或种莳。初作藤蔓生,根据大木,岁久延引至巅而有花。其花黄赤,夏中乃盛。陶隐居云∶《诗》有苕之华。郭云陵霄。又苏恭引《尔雅·释草》云∶苕,陵苕。郭云又名陵霄。按今《尔雅》注∶苕,名陵时。本草云而无陵霄之说,岂古今所传书有异同邪?又据陆机及孔颖达疏义亦云∶苕,名陵时。陵时乃是鼠尾草之别名,郭又谓苕为陵时。本草云∶今紫薇无陵时之名,而鼠尾草有之。乃知陶、苏所引,是以陵时作陵霄耳。又陵霄,非是草类,益可明其误矣。今医家多采其花干之,入妇人血崩风毒药,又治少女血热风毒,四肢、皮肤生瘾疹。并行经脉方∶陵霄花不以多少,捣罗为散。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服甚效。

斗门方∶治暴耳聋。凌霄叶,烂杵自然汁,灌耳内,瘥。

衍义曰∶紫薇,今蔓延而生,谓之为草。又有木身,谓之为木。又须物而上。然干不逐冬毙,亦得木之多也,故分入木部为至当。唐·白乐天诗,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由是益知非草也。《本经》又云∶茎、叶味苦,是与瞿麦别种甚明。《唐本》注云∶且紫薇、瞿麦皆《本经》所载,若用瞿麦根为紫薇,何得复用茎、叶?此说尽矣。然其花赭黄色,本条虽不言其花,又却言茎、叶味苦,则紫薇为花,故可知矣。

胡桐泪

胡桐泪味咸、苦,大寒,无毒。主大毒热,心腹烦满,水和服之,取吐。又主牛马急黄黑汗,水研三、二两灌之,立瘥。又为金银焊药。出肃州以西平泽及山谷中。形似黄矾而坚实。有夹烂木者,云是胡桐树滋沦入土石碱(音减)卤地作之。其树高硕,皮、叶似白杨、青桐、桑辈。故名胡桐木,堪器用。又名胡桐律。律、泪声讹也。《西域传》云∶胡桐似桑而曲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凉州以西有之。初生似柳,大则似桑、桐之间。津下入地,与土石相染,状如姜石,极咸苦,得水便消,若矾石、类石类也。冬采之。日华子云∶治风牙齿痛。有二般∶木律不中入药用;石律形如小石片子,黄土色者为上。即中入齿药用,兼杀火毒并面毒。

图经曰∶胡桐泪,出肃州以西平泽及山谷中,今西蕃亦有商人货之者。相传其木甚高硕,皮似白杨、青桐辈。其药初生似柳,渐大则似桑、桐辈。其津液沦入地中,与大石相着,冬月采得之,状如黄矾、姜石,味极咸苦,得水便消,如硝石也。古方∶稀用,今治口齿家为最要之物。名胡桐律。律、泪声近也。然有种木律极相类,不堪用也。

海药∶谨按《岭表记》云∶出波斯国。是胡桐树脂也,名胡桐泪。又有石泪,在石上采也。主风疳 齿牙疼痛,骨槽风劳,能软切物。多服令人吐也。作律字非也。通典∶西戎楼国,多出柽柳、胡桐、白草。白草,牛马所嗜也。胡桐亦似虫食其树而津下流出者,俗名为胡桐泪,可以焊金银,俗讹呼泪为律。

物芒入目,摩点瞳子上。又止血痢及小儿客忤,捣筛和水温之。好墨入药,粗者不堪。(今附)臣禹锡等谨按陈藏器云∶墨,温。

外台秘要∶治天行毒病,衄鼻是热毒血下数升者。取好墨末之,鸡子白丸如梧子。用生地黄汁下、二十丸,如人行五里再服。千金方∶治物落眼中不出。好墨清水研,铜箸点之即出。肘后方∶客忤者,中恶之类也,多于道间门外得之,令人心腹绞痛,胀满,气冲心胸,不即治亦杀人。捣墨水和服钱匕。又方∶崩中漏下清黄赤白,使人无子。好墨末钱匕服。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墨剑尊者

    墨剑尊者

    当巨龙的时代结束,当世界恢复秩序,老一辈的锋芒渐渐褪去,但邪恶远没有结束,新一代也踏上新的征途,去追寻那属于真正勇士的术师财富,终结罪恶……星空下的勇士们,勇敢的战啊!
  • 不灭狐帝

    不灭狐帝

    剑皇在云床小息,再次醒来却是万载年前的黄金时代
  • 诸灵之怒

    诸灵之怒

    茅山斗法,召唤神灵护我华夏大地,力量越大责任就越大。你所熟悉的世界已不复存在,你要怎么把它还原?
  • 重生之校花女商人

    重生之校花女商人

    王媛死了?不确切的说应该是她的灵魂穿越了,回到了自己的高三时期。这是这一次,感觉似乎已经和自己的上一世有什么相似的了,妈妈受不了苦和别人私奔了,父亲成了个木头人般的摆设,家里还有二弟三妹,身子骨是越看越瘦,为了养家,为了让自己的弟弟妹妹过上好日子,她必须努力,从走进深山找食材卖钱,到拥有特异功能,一切的一切就这么在这一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观测者世界

    观测者世界

    我曾在高阶天堂据理力争,也曾在地狱深处封印混沌。我曾组建焦灼议会,也曾消灭过七宗罪。我曾去过食物链的顶端,见识过莫瑟心中的理想社会。我曾与古代龙人为伍,在五龙之间传递过信息。我曾拿起过金苹果,领略了先行者的文化。我曾见过最高尚的魔人,也曾见过最卑微的死神。如今我坐在这天空之塔的废墟上,探寻着最初的秘密。
  • 斗罗之百家时代

    斗罗之百家时代

    斗罗天道逐渐变强,百级成神已经不是极限……六大势力联手灭武魂殿,大陆顶尖势力洗牌……昊天宗和本体宗出世,两大帝国爆发大战……从此进入百家争霸时代……
  • 超神修仙路

    超神修仙路

    抢抢天材地宝,砍砍妖魔鬼怪。修仙的日子就是这么无聊,且枯燥。
  • 做我的男人我宠你

    做我的男人我宠你

    快穿文,女主是妖精,宠文甜甜苏苏啊。妖精:渣女把你灌醉,富婆让你流泪,只有我,对你爱如潮水,给你机会。妖精素手一指点向男人:过来!做的我男人,我宠你。男人后退拒绝:我不要,你们女人都喜欢骗人,得到手了又不珍惜,哼哼~
  • 冷魅小姐pk腹黑少爷

    冷魅小姐pk腹黑少爷

    这是雨意的第一本书,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同时有很多不对的地方,希望各位读者姐姐们进我的群,或者留言跟我说,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