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17000000070

第70章 思考题答案(7)

4.为什么在肯定了文学形象能够转化为银幕形象之后,又要提出“电影和文学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这两个观点是否矛盾?

我们不否认,电影和文学有着某些共同的艺术规律,然而这决不是两者的全部,否则它们就不成其为两种独立的艺术了。在这两种艺术之间,也还存在着一些无法相互替代、相互适应的情况。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它们之间有共同的艺术规律,找到转化和改编的可能,又要看到它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艺术,各有自己的特性,各有自己的表现手段。这就告诉我们,改编不应是照搬,改编需要艺术的再创造。从这一角度来看,这两个观点并不矛盾,它们被统一在改编的转化和创造的一体之中。

5.在哪些方面表现出电影和文学确实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电影用镜头构成银幕形象,文学用语言构成文学形象;

第二,小说通过语言叙述故事,电影通过画面的流动展现故事。这就造成两者虽同属时间艺术,但其表现形态却又完全不同。

总之,空间成为电影和文学的主要区别点。电影要靠空间画面去展现时间。故而改编者在将小说改编成电影时,必须加强空间的表现力,通过空间去表现人物情感和故事,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电影艺术境界来。

6.电影有哪几种改编方式?中国的电影改编又有哪几种方式?

文无定法,不宜规定出某几种方式来加以限制。下面介绍的几种,是从已有的改编作品中归纳出来的。美国电影理论家杰·瓦格纳把改编的方式分为三种:一、移植式;二、注释式;三、近似式。

一般来说,又可分成六种:一、移植;二、节选;三、浓缩;四、取意;五、变通取意;六、复合。

从以上六种改编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忠实和创造的程度上,显然是很不相同的。

中国的电影改编方式主要是三种:一、忠实于原著精神基础上的创造,这种方式一般用于改编名著;二、忠实于原著文字语言的改编,也被称为“描红式”的改编;三、最不忠实于原著的改编,这是指仅从原著中提取一个意念,或某些素材,严格地讲,已经不能叫改编,只能说取材于某某作品。

7.你觉得哪种改编方式最好,为什么?

在中国,改编名著一般采用第一种方式,即“在忠实于原著精神基础上的创造”方式,而对待一般作品,则采用改动较大的方式,而“忠实于原著文字语言”这种方式,似乎不太行得通。

8.什么叫忠实于原作?

忠实于原作,并不是要使电影成为原作的附庸,丧失自身的美学价值,而是要能创造出全新的电影艺术形式来。因此,所谓“忠实”,主要是指忠实于原作的精髓,决非是指要受原作形式的束缚。这就要求改编者在改编前,先要深入地研究原作,吃透原作。

9.什么叫“创造新的银幕形象”?

改编者在吃透原作的基础上,就要着手创造新的银幕形象。这又包括:

第一,对原作进行增删。

如何增删?关键仍然是要吃透原作。越能吃透原作,就越能明确要增什么,应删什么。而改编者能否吃透原作,又取决于他有没有能和原作者相匹敌的艺术功力和审美情趣。对原作无论是进行增补,还是进行删减,其目的,自然是为了丰富原作,而不是为了削弱原作。即或是对原作进行删节,其目的也仍然是为了突出题旨,使形象更加集中,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是为了丰富原作。

第二,重新构思。

由于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无论在塑造形象还是在进行艺术构思方面,小说比电影要自由得多。因此,从小说到电影,有时就需要来一番重新构思,才能使文体自由的小说变为比较集中紧凑的电影。

第三,要有声画结合的意识。

电影的内容是通过声画结合的形象来表达的。因此,在将其他文艺作品改编成电影时,为了创造出新的银幕形象,从这方面着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改编者除了要充分发展原作中具有视觉性的细节,还必须意识到,改编后的原作中的声音,立即会伴随着视觉形象出现在银幕上。不仅听得见了,而且由于视听的结合,会产生出意外的银幕效果。所以,改编者要自觉地把视听结合起来,并要预见到组合之后可能出现的传达人物思绪的感情力量。

第四,要有时空综合的意识。

改编者除了要有声画结合的意识,还应具备时空综合的意识。这是因为,小说通过时间上的逐步推进造成空间幻觉,而电影则是通过空间上的逐步推进造成时间的流程。因此,在将电影改编成小说的过程中,改编者一定要具有时空综合的意识。改编原著,何处要作时空的延伸和扩展,以达到反复渲染的艺术效果;何处需压缩省略时空,以做到简练的艺术处理;何处以时空顺序为结构格局;何处以时空交叉来叙述,这些都是改编者必须认真考虑并精心处理的。由于电影享有时空表现的巨大的自由,为电影改编的时空结构方式开辟了多样化的途径,但这种自由的运用,又必须依据内容的需要,以能体现出原作的精神实质为原则。当然,也应兼顾到电影有限的容量。所以,电影改编既可基本保持原著的时空形态,在电影形式上有所创新,也可以向更具有电影特点的方面靠拢,不受原作时空形态的束缚。改编者要有时空综合意识,还表现在应将原作中的时间流动改变成视觉的流程,使所要表现的人物和事件,是在可见可感的具体时空中流动的。不仅应当利用多时空的场景的分切和组合作为叙述性的电影语言,还应以此来展示人物的心理,使之成为描写性的电影语言。总之,电影改编中的时空处理,既要符合电影剧作的特点,使人物始终处于时空的流程之中,又要有利于塑造人物、揭示主题。这些都是在改编时需作周密考虑的。

10.将话剧改编成电影,应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在将话剧扩充和丰富成电影时,切忌将原来受舞台限制的场面增加几个,或将通过对白交代出来的幕后戏搬到幕前来。而应把原来就想在话剧中写出来的东西,用电影形式写出来。

二、应彻底摆脱舞台,转化为银幕形象,切忌如老太太“放小脚”,只在时空上放大一些,要改就要改得让观众找不到丝毫舞台的影子。必须了解,“在一切视觉艺术中,电影是最接近生活的。”因此,改编时,必须改掉原话剧严重的假定性。

三、在有些场合,却又不能脱离原作的特殊要求,强求电影化。如有些话剧,通过舞台的狭小时空,以体现出全剧的神韵,这就需要在改编时,保持原作的时空。如《欲望号街车》用舞台时空表现狭小公寓的时空天地,体现出环境对主人公造成的“紧迫”感。这固然是一个较为突出的例子,但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电影化”方面,是内容决定了影片中的时空结构形式。

四、改编者必须意识到,话剧作者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为话剧这一特定的艺术形式所作,因此,它的内容和它的形式已经结合得十分紧密。这种状况,在话剧名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它们已在有限的舞台上取得了无限广阔的天地。因此,改编话剧名著往往不易成功,观众往往以缺少一点原作的“味儿”来批评改编影片。这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事情。

11.传统的电影改编理论是怎样的?

传统的电影改编理论认为,把一个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剧本,必须要有一个比较完整紧凑的情节,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即要有矛盾、有斗争、有结局。这实际上是一种“戏剧式电影”的理论。

在这种“戏剧式”改编理论的指导下,相应地产生出一整套改编方法,其中最明显地表现在把小说改编成电影的过程中。首先改编者往往要去挑选一部结构紧密、富有戏剧性的中篇小说来改编,因为这样的小说,既符合他们所需求的结构特点,篇幅的长短也比较适合于一部影片的容量。而如果被改编的是一部叙事性较强、戏剧性较弱的小说,那么改编者也往往要把小说中作者用叙述口吻所作的侧面描写,一律改为人物的外部行动,并把通过作者叙述而出现的一个个场面,删去枝蔓,用情节线索贯穿起来,加强情节的紧张性。

12.为什么必须突破传统的改编理论?

这是因为,传统的电影改编理论已经显得不足,它已不适应当前电影改编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如不加改变,势必会造成不是理论指导创作,而是理论阻碍创作。

无可否认,“戏剧式”的电影改编理论,在它的指导下,确已改编出一大批为广大电影观众喜闻乐见的好影片,它也培养了中国电影观众的一种欣赏习惯——比较喜欢有头有尾的故事。因此,这一理论在今后的改编中仍将占有一席之地,在我们将来的改编作品中也必然还会有一批“戏剧式电影”出现。可是,我们如果把这一电影改编理论奉为“唯一”的理论,甚至在改编实践中,也不管原作已经具有的艺术形式是戏剧的,还是小说的,或是散文的,只是褊狭地认为只有“戏剧式”一种,甚至随意地去破坏原有的形式,强求它去就范于“戏剧式”这样一种不相适应的形式,其结果必将是完全破坏原作的内容和风格,使改编因不能忠实于原作而遭到失败。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的影片《祝福》和影片《骆驼祥子》的改编,都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影片《祝福》由于不适当地采用了“戏剧式”,导致影片失却了原作外冷峻内炽热的风格。影片《骆驼祥子》也由于不适当地采用了“戏剧式”,致使少言少语的祥子失却了主角的位子,最终削弱了对旧社会进行批判的主旨。

13.电影改编者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第一,要热爱原作;第二,要熟悉原作中所描写的生活,否则就无法对原作进行必要的增删;第三,要有足够的艺术功力。

同类推荐
  • 世界工艺美术(下)

    世界工艺美术(下)

    人类艺术几乎与人类文明共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艺术史研究应当为希望了解和探寻艺术秘密的人们提供一些答案,应描述和展现出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懈的艺术追求轨迹,但是更重要的还在于把人们引向一个迷人的领域,展现人类的漫长的历史中的艺术长征历程。
  • 音乐经典(上)

    音乐经典(上)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0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40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 算命:清影记录中国2009

    算命:清影记录中国2009

    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独立纪录片导演访谈。受访对象风采各异,访谈的内容核心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导演对纪录片的认识;二、导演对当代中国的认识;三、导演对自我的认识。
  • 昆曲

    昆曲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课外雅致生活-明清绘画艺术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明清绘画艺术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九尾狐真灵幻

    九尾狐真灵幻

    她,是传说中艳绝三界的九尾之狐。他,是青衣翩翩气如风的八尾长老。还有他,高高在上,却只为一个真灵倾心。一番情深,两世离索,几般伊人憔悴。桃之夭夭,青青子衿,似水细细长流。前世今生的纠缠,世间百态的遍观。尽在九尾狐真灵幻。
  • 诺深不能离

    诺深不能离

    她,梨花一枝春带雨,人如琉璃心似钻。他,细眉细妍散若缺,一见心如陷,于是就算世界都没了,他依然在她回眸处守候……他,俊眉修目,顾盼神飞,竹笛相赠,诺言深锁,从此苦海炼狱不能看她独入……她……他……他们骨碎心散,魂去魂来皆为那心灵深处不可缺失之人……
  • 中国应该对美国说“不”

    中国应该对美国说“不”

    近20年来,中美双方实力的变化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经济结构变化的结果。在全球一体化时代,资本超越国界,把全球作为一体,对资源加以重新整合配置以求得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和利润最大化,改变了以往以国家为主体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全球经济结构。
  • CC女王驾到

    CC女王驾到

    她,是得天独厚的天之骄女,无论做什么都要争第一,不做公主不做千金,只因女王才能肆无忌惮,为她独尊!女王驾到,美男来接驾!贾洺梓:“未婚妻,向我求婚吧?”让她低头求婚?她看他才是昏了头,她是女王也!“那我求吧,你会嫁吧!”既然未婚夫低头了,那她就勉为其难的嫁喽!
  • 听说她是个修理工

    听说她是个修理工

    墨旖是天道的亲女鹅,但是她觉得自己可能是捡的,总是得到母亲大人的特殊关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花季少年的青春季

    花季少年的青春季

    懵懂的青春,懵懂的爱,高冷的他和她,暖心的他和她,酷酷傻傻的他和她,他们6个少年亲亲热热,打打闹闹,6个人都是乐观主义,当在享受美好的校园生活,这些点点滴滴都在他们的心里悄悄地发芽,悄悄地记在心里,甚至每件事都记得清清楚楚,把对方装进自己的心里,可他们却不知道,6个少年即将面临毕业考,即将面对毕业,即将面对分别,但是,在考试前,一场变故使他们脱离了这个团体,经过这些,他们会变成陌生人还是继续延长这样的关系?他们是会永远不能相见还是继续发展关系?
  • 羽涵末恋

    羽涵末恋

    三年那一秒,缘份将我们拉近依偎。这一分,我们却被缘份隔距。那一刻,我一直都在,不曾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