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75100000047

第47章 从三坊七巷涉台文物看榕台关系

黄启权

闽都文化是闽台文化交流的主力。三坊七巷是海西的重要瑰宝,是闽都文化的精华,是福州的人脉、文脉的集中传承。三坊七巷中文物蕴藏丰富,它与台湾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和深刻的影响。现就其特点分述如下。

一、三坊七巷涉台文物的数量多且密集

在40公顷的方圆内,据统计,可数的涉台文物达28处。其中文儒坊最多,共有9处:甘国宝故居、甘国宝祠堂、叶观国故居、罗必魁故居、梁鸣谦故居、陈承裘故居、陈衍故居、何振岱故居、许倜业故居;光禄坊有四处:何勉故居遗址、黄任故居、刘家大院、林纾故居遗址;黄巷有4处:黄楼、萨氏故居、郭柏荫故居、高拜石故居;宫巷也有4处:沈葆桢故居、刘齐衔故居、林聪彝故居、吴石故居;杨桥巷2处:林觉民故居、台湾林故居遗址;塔巷1处:王麒故居;南后街1处:董执谊故居。

这些建筑物大都规模宏大,建筑雄伟;纵深三四进,数座毗连的比比皆是。这28处共有近50座建筑,百进上下院落;既有主座大院、厅堂,又有花厅、园林的达20座。

诸如沈葆桢故居,位于宫巷中段北侧26号,建于明天启年间,清同治年间重修。故居规模恢弘,布局严谨,装饰富丽,是福州明清时期的典型豪门大宅。它主座前后四进,每进之间均有围墙分割,进与进之间以覆龟亭连接,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47平方米。墙头弧形翘角,彩色人物、花鸟、虫鱼,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门头房、厅堂、正座、藏书楼。一进厅堂为康艮厅,宽敞明亮,阳光充足,是待客和婚丧喜庆的场所。二、三进为正座,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架构,双坡顶。中分前后厅,左右厢房也分前后间。四进倒朝双层木楼。主座西侧隔墙外花厅,分别为“补竹斋”、“三友斋”、“海棠轩”,还有“饮翠楼”,各座之间都有天井,种花养鱼,环境优美。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家大院:位于光禄坊东段北侧28、30、32、34号,为福州市区规模最大的一姓宅院。四面风火高墙,临街大门,进内又有石框大门,三面环廊,中为天井;每座三进,都是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的大厅堂。四座共有12个大厅、48间厢房、6座花厅、3口鱼池、3座假山、6处亭阁;还有藏书楼、观音阁、佛堂等。民国时期,爱国诗人郁达夫曾寓此,董秋芳、楼适夷等常来作客。2005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二、三坊七巷涉台文物均系明清时期古建筑,价值高

28处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占17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7处,即: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黄楼、林聪彝故居、二梅书屋和陈承裘故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郭柏荫故居、刘家大院、王麒故居、陈衍故居、天后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光禄吟台内何勉故居遗址、林纾故居遗址;市政府挂牌保护名人故居3处:黄任故居、刘齐衔故居、何振岱故居。其余的也多属于保护性建筑。

以林聪彝故居为例,它位于宫巷中段北侧24号。建于明代;清顺治二年(1645),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帝位,大理寺衙署设此。故居四座毗邻,庭院深深,空间宽广,在福州古民居中较为罕见。面积3056平方米。主座四进,门头房的斗拱、雀替、悬钟等雕刻精致,墙檐下灰塑优美。右折入主座,一进的天井南面照墙上堆塑一只獬,为明代大理寺衙门的标志。主座为三进加倒朝。东墙外花厅园林,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鱼池、假山景色宜人。花厅梁柱硕大,做工细腻。整个建筑群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承裘故居:位于文儒坊西段南侧45、47号,是一座花园式的宅院。建于清初,清末重修,面积1092平方米。主座富丽堂皇,并以用材考究、雕工精巧闻名。大门两侧马头墙高耸,排堵上灰塑人物。临街六扇大门,门扇下半部用藤条和门钉装饰成喜字、万字图案;卷棚屋檐,双坡泄水,一对莲花垂柱,美观大方。进石框大门为大院,前后两进,共有四道马鞍墙,雀尾翘角,造型优美。首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高达8米,高贵气派。正房四扇楠木门,门上半部框架饰漏花,中嵌楠木花窗,分别为壶、鼎、爵、簋等精雕博古,刀工细腻,线条流畅,曾收入《中国古建筑艺术》画册。厅上原有吴大澂、张佩纶、张之洞等题联。二进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双层楼房,共高达10米。大厅额枋与梁柱间有三个大驼峰,上部雕刻楼阁形,下顶三枚金钱,厅檐下精雕吊柱、雀替;左右厢房八扇房门,用整块楠木阴刻“梅鹊争春”、“一路(鹭)连科”、“富贵(牡丹)白头(白头翁)”等8种花鸟图案,神态各异,不可多得。隔墙外东园林,有“天香楼”、花园、“梅舫”等,各尽其幽美之致。古有王仁堪、左宗棠题写的楹联。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三坊七巷涉台文物保护好,修复快

据调查,28处中,原来保护完好的有19处,基本完好的5处。其中,杨桥路林觉民、故居,1992年修复,辟作“福州市辛亥革命纪念馆”开放,现为林觉民、冰心生平陈列馆。郎官巷严复故居,也于2001年修复开放;2007年再修,重新陈列,继续开放。特别是近年来,大力斥资,拆迁住户,加紧修复。至今已修复或正在修复的达16处。三坊七巷中的瑰宝日益呈现。

黄楼:位于黄巷中段北侧36号。这里是唐文士黄璞的故里,又是清名臣梁章钜的故居。主座三进,已重新修复,气势雄浑;尤其黄楼,花厅、园林十分典雅。花厅为双层楼阁,楹门窗户全用楠木,做工讲究,雕刻精巧。楼两侧雪洞,云海苍茫,峥嵘突兀。楼前假山、鱼池,架以石拱小桥,桥栏板上刻“知鱼乐处”,水清见底,群鱼游弋;东侧一座半凉亭,宝珠结顶,翘角飞檐,雕梁画栋,玲珑剔透。庭内环境清幽,格调高雅,具有江南园林特色。

二梅书屋:位于郎官巷西段南侧25号,因院内植有两棵梅花而得名。始建于明末,清代几次大修。三座毗邻,前后五进,自郎官巷通达塔巷,面积2434平方米。一进七柱大厅,前廊特宽特长,古时可排列六顶大轿。二进大略相同。东墙外为二梅书屋,既为藏书屋,又为书房;其东侧灰塑雪洞,曰“七星洞”,别有一番韵味。再东隔墙外连结两进三间排庭院,门开塔巷。中国科学院院士林惠民曾住这里。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郭柏荫故居:位于黄巷东头北侧4号,俗称“五子登科”宅第。始建于明代,原系衙署,建筑面积2130平方米。主座前后三进,规模宏伟,门面壮观,东西间距20余米,临街六扇大门,两侧马头墙。入门为门厅,一进厅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抬梁减柱造木架构,双坡顶,鞍式山墙。前廊宽敞,厅中28根大木柱,用材硕大,青石柱础,古朴雄伟。二进结构相同;三进倒朝。东墙外花厅园林,造型别致的假山、水清见底的鱼池、小巧玲珑的花亭、错落有致的树木,相映成趣。2005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文物,对于显示榕台的密切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三坊七巷涉台文物品位高,对台影响大

与28处涉台文物相关的人物数以百计。他们对台湾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不同程度的贡献,其中不少人是对台湾历史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福州几乎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甘国宝,19岁就从古田来到福州,住进三坊七巷中的文儒坊。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他任台湾挂印总兵,两次赴台,不仅为安定海疆、保卫台湾作出贡献,而且团结高山族同胞,教民农耕,休养生息。他的故居在文儒坊64号,附近的文儒坊51号还有甘国宝祠堂。

其实在甘国宝之前,福州侯官人何勉(1681~1752),于乾隆四年(1739)已任过福建台湾镇总兵,平乱有功。其子何思和,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也出任台湾镇总兵,并卒于任上。台湾《彰化县志》载:“父子两人皆任台湾镇总兵,惟此一对。”他父子都曾住在光禄吟台内。以后,罗必魁(1792~1842),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也以守备,往台湾南路搜剿滋事,获得战功,升为都司、游击,终于抗英战争中重伤,为国捐躯。其故居在文儒坊55号。

三坊七巷人物中为台湾作出卓越建树的首推沈葆桢。清同治十三年(1874)五月,日本政府制造牡丹社事件,派兵侵犯台湾社棠港,占琅乔(今恒春)。六月,清廷命沈葆桢为钦差大臣,率师入台。沈决定以“理谕”、“设防”、“开禁”作为处理原则,调兵驻守各要塞,建筑炮台,铺设海底电缆,严巡闽台军务,又抽调淮军到台。日本探知沈加强战备后,不敢轻举妄动,转而要求抚恤琉球遇害人员家属及赔偿军费,终于退出台湾,从而平定了一场战祸。接着,沈葆桢又留在台湾处理善后。他首先奏请朝廷,在台湾北部地区设台北府,将福建巡抚轮驻台湾,以加强对台湾的行政管理和建设。台湾府设立后,知府陈星聚筹划建城,请林维源参与,三年内竣工。今日的台北市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还将台北府治下分为淡水、新竹、宜兰等三县一厅,并在琅乔增设恒春县;又分南北两道开山抚番,奖励移民;到厦门、汕头和香港等处设招商局,招来内地人民开发台湾山区,宣布编户口、禁仇杀、立总目、垦荒地、设番塾等七条约法,更引进西洋机器,开采台南煤矿;修建郑成功祠,发扬民族正气。他在台湾一年多,直至光绪元年(1875)八月才离开台湾。他深受台湾同胞敬仰。沈葆桢于同治年间手置并重修宫巷沈家大院,百余年来沈氏后裔世居于此。其中不少人也在台湾建功立业。

在沈葆桢抚台、建台中,另一位三坊七巷人梁鸣谦(1826~1877)也不能忽略,他作为沈葆桢的幕僚,随沈视台,兼办各国通商事务,他主张对日不能屈服,给沈有一定影响;沈的某些奏章也出自其手。沈葆桢赴台时,还命严复随往台东背旂、来苏屿各海口调查,计月余,写出报告;后沈即据此呈奏加强台海保卫,积极备战,维护国家主权。此外,文史学家陈衍,也于光绪十二年(1886)赴台,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府,协助刘铭传招抚土著,开疆筑城,修筑铁路,发展经济,陈衍故居在文儒坊8号。

据统计,清一代在台湾府县学任教授、教谕、训导的646人中,福州人占192人。其中大家熟悉的福州人谢金銮,于嘉庆十年(1805)任台湾嘉义县学教谕。他发现蛤仔难(今宜兰)是个十分富饶的地方,然而当时尚未列入清廷的版图。他认为这不利于巩固台湾防卫,于是考图经、征始末,编著了《蛤仔难纪略》,多次上书,请求设置宜兰政区;可是人微言轻,屡请不准。正当此时,当朝的少詹事梁上国(他是闽人梁章钜的叔父,家住黄巷黄楼附近),到台调查,见到谢金銮的《蛤仔难纪略》,深表赞同,回京后将其呈给嘉庆皇帝,很快地获准,终于嘉庆十六年(1811)置葛玛兰厅,就是现在的宜兰县,至今宜兰人民还怀念他们。

另一位佼佼者是光禄坊刘家的后裔刘家谋。他于道光三十年(1850)任台湾府儒学训导,怜才爱士,勤于执教,为人师表,因劳瘁而卒于台湾,年仅40岁。他著《海音》两本,对台湾风土人情及官吏施政利弊都有论述并写了《台湾竹枝词》十首,记述台湾民情风俗,对研究台湾乡土文化有一定价值。郭柏荫的胞弟郭柏芗,于同治十三年(1874),任葛玛兰厅儒学训导。他也是三坊七巷人。

南后街的董炳章(1828~1877),清举人,任台湾淡水县学教谕。其子董执谊,刊刻过《闽都别记》,其中记述开辟台湾的历史,诸多章节内容都与台湾有关,在台湾有广大的读者。

清初著名诗人黄任,其诗集《秋江集》、《香草笺》流播台湾,对台湾诗坛影响很大。黄任故居(香草斋),在光禄坊早题巷4号。

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其父曾在台湾经商。林纾年轻时两次赴台,在淡水生活两年。他后来创作了以台湾生活为内容的作品。

尤其必须提到的黄花岗辛亥广州起义“福建十杰”之一林觉民的《与妻书》编入台湾诸多课本,教育了千百万台湾青少年。

“台湾林”的名声在福州曾经颇为响亮。他们同三坊七巷也结下不解之缘。从林本源由龙海到新竹屯垦农田,介籍台北,到其子国华创业有成,率领兄弟移迁板桥,人称“板桥林”。国华生三子:维让、维源、维德。维让生尔康,字镜帆。他就是文儒坊陈承裘的女婿。其妻陈芷芳,是陈宝琛同父异母的妹妹。陈宝琛于光绪十二年(1886)应台湾巡抚刘铭传之招赴台,结识了林维源。维源为其侄尔康求婚,陈宝琛奉其父陈承裘命以妹许之。甲午战争后割台给日本,芷芳夫妇以民族大义内徙厦门,不久尔康病卒,芷芳携带儿子和家人长期住在杨桥巷,直至去世,偕夫同葬于福州鼓山廨院金牛山麓。其子熊祥,字文访,又是陈宝琛的女婿。他住在杨桥巷期间,发展大陆商会,对福建财政多作支持。严复晚年住在郎官巷时,又经陈宝琛为媒,让熊祥的女儿慕兰与严复的儿子叔夏成婚。慕兰于抗日战争胜利后,携子女返台。其长子严侨就是李敖的老师,长女倬云嫁与辜振甫;次女停云(即女作家严华)嫁与台湾企业家、报界人士叶名勋。“台湾林”的杨桥巷宅院仍有遗址可寻。陈芷芳出资修复的文儒坊陈承裘故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完好,并将进一步修复、开放。

三坊七巷涉台文物是一项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它再一次证明: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我们不仅要守住这笔财富,更要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我们要运用这一独特的传统文化优势,进一步促进榕台经济、文化交流,共同携手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同心协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闽台刻书中心的转移与跨越

同类推荐
  • 误入龙剑当武神

    误入龙剑当武神

    偶然发现自己穿越了,从而开始了征服世界之路
  • 话秋

    话秋

    唐有上道院,文功武治,桃李遍天下。将军有一子,入院而习,三年尽其书。且看他,与四方枭雄逐鹿天下,打得十二神宫高手满地找牙……
  • 战国第一赘婿

    战国第一赘婿

    他,率领八国联军,由秦,楚,齐,赵,韩,魏,燕,卫国所组成八国战舰,进行大航海,以工业技术换起欧亚非的农业资源:花生,玉米,土豆等,和矿产资源:黄金,石油等。他就是公孙飞,是一名机械工程师,从现代穿越到秦国咸阳,成为一名商贾之家的赘婿…。公孙飞利用现代人智慧,发明了蒸汽机…,让战国从农业时代走上了工业大发展…,并且大面积种植水稻,成为主粮,让战国时期人们吃上大米,品尝21世纪的美食。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老矣,为了统一六国,对于秦国继承人是遵循立长不立贤还是立贤不立长而犹豫不决,让秦惠文王的长子和幼子的两派人马蠢蠢欲动。这一年,公孙飞改变了战国时期赘婿的形象,成为商贾一家之主,让战国的军事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屠刀集

    屠刀集

    长期的畸形教育,产生了大量错误的观点。本作品旨在挽救人堕落的认识。回到客观公正的轨道上来。千古奇冤汪精卫http://www.*****.com/?content/11/0717/14/4662007_134088586.shtml的开场白里的一些话我非常赞同。大多数中国人对历史人物的脸谱化记忆与解释,证明了我们普遍的无知,也证明了某些人控制他人思想的成功。我最恨某些人只让大家知道他(他们)想让大家知道的那一部分,而故意隐瞒另一部分历史的真相。应该把各种真相都摆出来。我想把一些历史事实告诉大家,至于大家得出什么样子的结论,我无法干涉,也懒得去管。但菜九段没有能力写得更清楚,故引用以明心迹。
  • 归隐

    归隐

    本是才华横溢富家子弟,却不慕荣利一心希望归隐山林。然,事与愿违。当他们都在流年中离我而去后,我才知晓,兵荒马乱的年代,怎容得下我一分一毫的安定。
热门推荐
  • 霸道少爷要追妻

    霸道少爷要追妻

    女人你居然不记得我了,你初中的时候打了我一顿,我可一直记着,要找你报仇,你却把我忘了,看我怎么“报复”你。“老公我看中了一辆车”“买”“老公我想吃蛋糕”“吃,吃大个的,两块够嘛”“不够,咱们再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之极品毒妃

    穿越之极品毒妃

    “女人!我告诉你把银子给爷交出来”某太子殿下黑着脸怒吼道。“要钱没有,要命去找父皇下旨”某女无耻的将银两全部收入囊中。这世界上恐怕没有他这么可怜的太子了,处处被压制让他如何抬的起头来!“本王要纳妾”“只要殿下的月例银子够分,妾身自然没有'意见”“……”太傅!你女儿太无耻了!
  • 渡天之莲

    渡天之莲

    ----当红莲重现世间,便是天下焚尽之日。
  • 两世都是你

    两世都是你

    前世未能一起,今世再续前缘,与你浪迹天涯。“这天后之位你可想坐?”“天后?坐这位置有何好的。”“如果天帝是我呢。”“这可以考虑考虑。”……“你废后吧。”“怎么了。”“不想坐了,我想去浪迹天涯。”第二日,天帝下诏即刻传位于太子。“为夫陪你一起,儿子不小了,这帝位传给他正好。”
  • 创年

    创年

    【都市-玄幻-修仙】醉生梦死,也只是对现实的逃避。可是没有了现世的记忆,又何来逃避一说。道骨被摘,功法被废。左天是否能破后而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阴阳唤灵人

    阴阳唤灵人

    星空河前忆梦中人,她心却无他。上茅山,修道法,却又下山修唤灵。握北辰,融兽神,自成宇宙战魔神。
  • 凤临天下:王妃要逆天

    凤临天下:王妃要逆天

    听说王妃要逆天?嗯!只是上打了隔壁国家的十四皇子,下揍了某国皇帝,惹了某厉害的阁主又将自家国的风云人物给弄傻了而已。?_?而已?于是贴身丫鬟灵儿表示“我家主子有点不正常而已。。。”意外重生,在一个架空,一个陌生的国家,她该何去何从?“我想要的…我自己都忘了自己想要什么了…”
  • 盘庚迁都

    盘庚迁都

    商朝第十九个王阳甲死后,其弟盘庚继位。为了摆脱混乱局面,巩固奴隶制国家的政权,盘庚决定把国都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虽然这个决定遭到了一部分大奴隶主和贵族的强烈反对,但盘庚最终冲破了大奴隶主贵族的种种阻拦,成功迁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盘庚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