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51400000048

第48章 中国古代人才思想评析

俗话说,知史而明智。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审视古今中外思想家对于人才问题的思想精髓,力求做到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以资借鉴。

我国古代人才思想一般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汉唐时期和宋、元、明、清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我国人才思想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是我国奴隶制度走向崩溃、封建制开始兴起的社会变革时期。战国是我国封建制开始确立的时期。面对当时社会矛盾的发展,诸子百家,学派林立,纷纷向统治者陈述自己的观点,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最解放,学术空气最自由,创见最多的时期,推动了人才问题的研究和人才思想的发展。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华民族文化博大底蕴的奠基者,在中外历史上极负盛名。因此,其人才思想特别值得挖掘研究。其主要思想:

(1)首先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提出了“才难”的思想,认为人才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然而,人才十分难得,但却对国家十分重要。因此,他感叹:“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胜。”(2)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必须“重才能,举贤人。”(3)在人才选拔和用人上,强调领导者的作用。他说,作为领导者—国君和执政者,首先要身正、贤明、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也就是说要以身作则,率先示范。其次,领导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知人善任,时刻警惕那些花言巧语、能说会道的人,随时提拔那些学问道德很高并有治世才能的人。再次,选拔人才时,要注意听取和鉴别群众的意见。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固执己见。对于人才,也不能求全责备,应善于看到和发挥人才的特长。(4)重视人才的修养。他认为“仁”是人才所具有的高贵人格和理想境界,提出了“仁者爱人”的口号,主张人才应“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大思想家墨子,同样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作用,在其所著的《尚贤》一文中,提出了“尚贤使能”的主张。他从春秋战国的长期战乱中,深刻认识到尚贤是为政之本,为政者尚贤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盛衰兴亡。因而,提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一家之治薄。”

其次,他首次辩证地认识人才,认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避私怨”。也就是说,做官的也可能因失去才能而成为一般人,而老百姓也会因有才而成为显贵。有才能就该得到选拔,没有才能就应该被免除职务。

人才的废举,要听取公众的意见,不能凭个人的恩怨行事。这就是“任人唯贤”的思想。

再次,重视人才的自身修养。他认为人才在遇到困难时,要有自信心,不能因客观条件的改变而更改;要有宽广的心胸,经常与其他领域的人才进行交流,而不能有门户之见,固步自封。

第四,在成才方面,他认为人才的成功往往来自艰难困苦和屈辱,即所谓“国难多才,败促人成”的观点。环境仅是人才成长的一个方面,要想成才,必须经过自身的刻苦努力,毕竟“名不徒生而誉不自大。”另外,墨子还提出了“人才易毁”的观点,提醒执政者要及时发现人才,多培养人才,认真保护有效地利用人才。

作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孟子首先提出了尊重人才的新思想。他说:“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就是说,执政者,如果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使用,让有才能的人治理国家,那么,天下的人才就会高兴地听从国家的召唤,愿意为国家服务。

令人欣喜的是,除了大思想家们的思想外,这个时期还出现了系统研究人才问题的著作《吕氏春秋》,分别用“下贤”、“察贤”、“期贤”、“赞能”等篇章,论述了人才的重要性、人才的发现、选拔、使用等问题,实际上是对秦人才思想的总结,并有较大的突破。首先,它要执政者广揽人才、不辞辛苦。其次,要认真辨别人才。怎样辨别人才真伪呢?必须“人于泽而问牧童,入于水而问渔师”进行调查研究。再次,要运用感官进行考察,观其行。书中总结了外用八观六验,内用六戚四隐的方法。“八观”主要是观察人在通达穷困、富贵贫贱时的不同表现,“六验”是观察人在喜、怒、哀、乐、惧、苦等情况下,能否保持操守。“六戚四隐”着重考察一个人如何处理与亲属、朋友、故旧、邻里的人际关系。还有,使用人才要充分信任和大胆使用。

可以看到,由于春秋战国长期战乱,人才对于国家盛衰兴亡的重要性突显,孔子、墨子、孟子等大思想家们充分认识到人才兴国安邦的巨大作用,呼吁执政者要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但各有不同,出于“人才难得”的感叹,孔子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强调执政者在吸引、留住、选拔和辨别人才中的主导作用。墨子站在下层民众的立场上,呼吁统治者要任人唯贤,阐述了官民互生的辩证思想,认为在多灾多难的春秋战国出现了很多人才,但是人才易毁,而非难得。人才多出自社会的下层,而非达官豪门。看到了广大民众的巨大作用,以自身成长的经历和观察,他认为要想成才,必须自信、大度、刻苦努力。既看到环境对成才的影响,又强调自身的努力。孟子,也是站在统治者立场上提醒执政者,若尊重和重用人才,就会产生连锁效应,使臣民顺服,人才相佐。《吕氏春秋)在总结上述思想的同时,同样站在执政者的立场上,对发现、辨别和使用人才进行了论述。但在成才问题上,只强调主观努力的因素,而忽视环境的作用。可见,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社会阶层,人才思想观是不同的,各为本阶级服务,在人才重要的共识前提下,注重人才的培养、识别、选拔、吸引,并重视有效利用。在人才问题上,都强调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在某些方面有失偏颇。但远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阐述了如此丰富的人才思想,是对世界人才思想的巨大贡献。

汉唐时期

两汉时期,随着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和发展,统治者非常注意选拔、造就适应其需要的大批专门人才,因而,使人才思想有了新的发展。其中,以王充刘邵等人对人才问题的研究最为突出,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明显超过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

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在其《论衡》中,较全面、深入地论述了人才问题。他继承并发扬了司马迁时势造英雄的思想,认为人才不能自然而然地产生,必须经过实践的磨炼。他说:

“学问日多,简练其性,雕琢其材也。”强调了积累知识,锻炼品性,磨炼成才的重要性。

其次,他看到人才是参差不齐的,不同层次的人才胜任不同的工作,要恰当使用人才。再次,重视人才实际作用的发挥。他认为,空读诗书而不能学以致用,就如同知草木而不能采伐,“以作房屋”或“以和方药”,这样的人才毫无用处,不能算作人才。并提出以人才发挥作用的大小评价人才,实际上是最早的“实用主义”。另外,他还认为人才作用的发挥,依赖于用人者—即执政者,也就是重视环境对人才利用的影响,最早提出了人才有效利用的思想。

三国时期,诞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人才学理论专著—《人物治》。在这部书中,刘邵总结了人才成长的历史经验,继承了以往的人才思想并有创新,系统阐述了人才本质、人才分类、鉴别人才与用人的标准、原则等问题。

(1)第一次从气质的角度对人才进行区分。

认为物质是由五种不同物质即“五行”构成的,所以“质有兼偏、性有高下”。

(2)选拔人才,坚持德才标准,德为先,反对曹操的“唯才是举”。他将人才分为“兼德、兼才、偏才”

三类,认为德才兼备者最佳。首次,从德才两方面审视人才。反对只唯德,只唯才。

(3)首创“八官”和“五视”的方法识别人才,并将观察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偏颇谬误总结为“七缪”。

(4)在人才选拔上,强调君主和人才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君主要善于识别、任用人才;另一方面,人才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表现。

(5)第一次,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才的心理动态,建议采取不同的方法驾驭人才,量才而用。

唐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唐太宗李世民既是政治家又是思想家。他从隋朝灭亡中认识到人才在治理国家、维护统治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制定了压制士族,广揽人才,虚心纳谏的政策,还改革了科举制度,选拔了许多优秀人才,出现了“贞观之治”的良好局面。

从这段时期来看,重视人才仍然是主要的话题。但由于社会地位、价值观和所处时代的不同,思想家们又各具有不同的人才思想。司马迁提出实践出人才,时势造英雄的思想,大胆驳斥人才天生论。王充针对当时无才之辈居官自傲的社会局面,提出了以实际效果来评价人才的思想,是实用主义的先驱。刘邵不仅揭示了人才的本质,而且,还最早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才进行区分和选拔使用,将人才选拔标准具体化为德才的双重标准。

可以看出,在具体内容上,思想家们的人才思想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的,是应时而生。与先秦相比,在人才培养上,从重视社会锻炼,养士,到开办官办学校,大规模培养人才。在人才选拔方面,从笼统的“贤”具体为“德”、“才”或“德才兼备”。在人才使用上,从重外在考察到关注人才的心理特征,对人才的了解更全面,使用更科学。从只顾选拔、任用,不重效果,转向注重业绩的考察。可见,对人才的研究又深入了一步。

宋元明清时期

宋朝时期,封建制度趋向保守,大批人才受到压抑,但其人才思想仍有许多闪光之处。

如王安石、司马光等人,在人才问题上都有独到的见解。

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和《才论》、《兴贤》、《知人》等文章中,对人才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他不仅深刻认识到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强调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他说:“夫才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认为天资再好,若缺乏后天教育,也难以成才。在人才的选拔上,王安石主张用推荐和考察相结合的办法来选拔人才,取消官僚子弟的特权。在人才的使用上,他强调要唯才是宜,用人所长而避其短,不求全责备。更重要的是,使用人才,应让其做其所擅长的专门工作,而不能什么工作都做,甚至做其所不能。一旦做了某项工作,要长期进行考察和评价,不能随意更换工作,这样不利于人才发挥作用。这是王安石人才思想的一个独到之处,对今天仍有启发意义。另外,对于人才管理,他提出“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即通过物质、精神、法律等方面的措施来约束和激励人才。

北宋宰相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有许多有价值的人才思想。其中,最有创见的部分是他对德才关系的论述。他反对“唯才是宜”的观点,认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就是说,德靠才来发挥,才靠德来统帅。品德是选拔人才的首要依据,用无德有才的人还不如用德才全无的愚人。

清朝康熙皇帝提出了“人才至上,德才兼备,纳谏招贤,宽以待人,从实考核”

的用人原则,大量地选拔不同民族的人才。作为皇帝,他没有用“天才论”来愚弄人民,否定“天才论”

,认为人类知识都是后天学习得来的。此外,他还注意选拔有培养前途的人,并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体现出尊重人才的思想。

可见,这段时期,思想家和政治家们同样十分重视人才的作用,既继承了前人的思想,又有所创新,但突破比较少。如王安石的人才使用和管理思想、司马光的德才关系论等。与前两段时期相比,在成才问题上,更强调教育的作用,在人才选拔问题上同样存在“德”与“才”的争论。

人才思想评析

我国古代的人才思想是十分丰富的,涉及了人才的本质、人才资源开发、分类、识别、原则、吸引、留住、管理和利用等。总的趋势是人才思想的探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全面,由重外在因素到重心理特征,由任人唯亲到任人唯贤,由一般使用到重有效利用,由重社会锻炼到重大规模正规教育,由不够尊重人才到尊重人才。在个人作用的发挥上,充分注意到环境的因素,特别是政府职能的发挥和个人的主观奋斗。虽然各朝代的思想家和政治家都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但不同阶层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们人才思想存在一定的差异,思想内容受到时代的制约,服务于本阶级的需要。人才思想自始至终贯穿着两条线索:

l.在人才的选拔标准上,“德”与“才”的争论。总体而言,主张德才兼备,德为先者占绝大多数,但也存在“唯才是举”的不同意见。如三国时期魏国丞相曹操。这实际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忠君”思想。这种思想有时甚至走向“无才便是德”的极端,使不少庸才之辈当道。

2.任人唯亲与任人唯贤路线的斗争。虽然大部分思想家和政治家们都重视人才的重要性,主张选拔有才能的人。但是由于士族制度、世袭制度和宗族制度等的存在,导致这两条路线的斗争激烈的进行。

一方面,执政者特别是皇亲国戚等主要掌权者,为维护其家族的统治,毫不犹豫地安排其宗室位居高官,执掌大权。只有当宗室们不能胜任或迫于外力压迫时,才肯任用非宗室之人。在一些不太重要的部门,则让非宗族之士进人,以缓解下层有才之士的不满情绪,稳定社会秩序。

另一方面,一些高官或一般官僚在选拔人才时,也往往让自己的亲朋密友近水楼台先得月,但也有一些清正廉洁的官吏真正用人唯贤。这就使得许多政治家,特别是皇帝们一方面主张任用贤能,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维持宗室制度,成为两面派。归根到底,由于封建制度的限制,只能使封建政府的某些部门,向天下贤士敞开大门,不可能使天下贤士尽开颜。

同类推荐
  • 让电影陪孩子成长

    让电影陪孩子成长

    是否欣赏过这20部世界经典儿童电影,对一个孩子的成长乃至命运,都可能会有重大区别。身为父母,或许你也曾有过这样的困惑与期盼——如何让孩子深切感受家的温暖,由衷生出对家的依恋与责任?不妨与孩子一起读读这本书。作者满怀对孩子的爱,用心寻找那些真正能够融入孩子生命、伴随孩子成长的电影,从孩子的立场出发,欣赏与解读它们,发掘其中蕴含着的美好价值与情感。20部电影,犹如一把把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悄然拉近父母与孩子的距离,让父母与孩子共同感悟人类最美好的价值与情感。在亲子共赏的美妙时光里,父母与孩子自然而然地彼此亲近、相互陪伴,和谐的亲子关系与温馨的家庭氛围也随之而来。看看电影聊聊天,教育其实很简单。
  • 婴幼儿养育全百科

    婴幼儿养育全百科

    本书分为6大板块:婴幼儿的喂养常识、婴幼儿的护理常识、婴幼儿的早教、培养婴幼儿生活好习惯、亲子游戏、安全急救常识,内容涉及育儿的各个领域。
  • 医生教您提高宝宝免疫力

    医生教您提高宝宝免疫力

    本书分五部分,首先介绍免疫力相关知识,又依次阐述了儿童合理饮食与免疫力提高、儿童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摄取与免疫力提高、预防接种与免疫力提高、日常生活保健与提高免疫力。
  • 把男孩培养成男人

    把男孩培养成男人

    本书为著名父教专家东子先生,经过十年的追踪调查采访,结合多年教育研究体会和教子心得,为家有男孩的家长细心奉献的教育新思想,帮助家长们培养出成功的孩子,将男孩塑造成性格完善、有责任与担当的好男人。
  • 青春期自我保健·男孩版

    青春期自我保健·男孩版

    本书分为生理篇、心理篇、生活篇、成长篇、疾病预防篇,通过问答的形式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男孩在青春期和未来生活中必须懂得的与自身健康有关的医学常识,使广大青春期男孩学会科学地保护自己,健康、平安、愉快地成长。
热门推荐
  • 世界新说

    世界新说

    一场意外让她发现自己原来身负强大力量,能使时间倒流的力量挽救了原应身亡的爱人,随之而来的种种事件也让她的记忆封印渐渐消失,她知道了一切,却不知道该如何继续……
  • 小心那条龙

    小心那条龙

    这场车祸十分的及时啊!欠下巨债的兆晨居然在车祸后成了一条异世界的......龙!这里有许多冒险者天天喊着要屠龙,怎么办,我很慌啊,在线等,急!
  • 堕仙路

    堕仙路

    戮凡百万,坠落凡尘。仙途渺茫,弃道开天。你是谁?我是洛凡尘,我已落凡尘!
  • 我的班级是王朝

    我的班级是王朝

    中二的少年上着平凡的课程,突然穿越来到古代,自认为和小说里一样将要大闹一番。然而,当他越走越靠近市中心的时候他惊呆了,这里的人居然都是自己的同学?正当他怀疑这一切的时候,他突然醒了过来,发现是一场梦。事实上,这是不是一场梦,还值得仔细讨论……
  • 再婚家庭的子女

    再婚家庭的子女

    这是一个梦魇,一个围绕在我家三代人身上的“诅咒”。我的祖父母、父母及哥嫂都是再婚家庭,我不知道到我的结果会是什么?当然,我不是对再婚家庭有偏见,因为多数的再婚家庭是幸福的。我的祖父母一生都未曾争吵过一次,但在别人的眼里,祖父的懦弱和祖母的强势就是一个笑话,但我却觉得这是他们性格互补。我的父母也算是幸福的一对,尽管他们生活简单朴素,但也让人觉得温馨。我哥嫂则是自由恋爱的结果,目前没有看出不幸福。单单于他们而言,这是一个良好的结果。但是,在这些幸福的背后,却依然隐藏着许多的问题……
  • 无尽击杀

    无尽击杀

    身怀杀戮系统的少年,以妖兽和敌人的血构筑武道登天梯。“没有什么谁能挡住我的一刀,如果有,那就两刀!”
  • tfboys之星语忆茗

    tfboys之星语忆茗

    ”青梅竹马又怎样,我安羽希一定要将源哥追到手“安羽希宣言。“家族联姻又怎样,我安羽忧一定要让凯爷爱上我”安羽忧傲娇。“父母不同意又怎样,我安羽依定让千玺魂牵梦绕”安羽依自信。三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就此开始。
  • 一步清霄

    一步清霄

    神州之大,浩土苒苒。自亘古的鸿蒙初破,清浊两分,有精之灵化生,遂成世间生灵千万种。而后是数十万载岁月交替流转,在其间,或因喜好不同,或是环境使然,生灵促成化形之势。崇尚青冥的两肋生翼,欲龙游四海的耳后起腮,此间自有妙法无限,渐成今日大千之格局。物起众妙之门,若论为何物主导世间规律,有大能者言“道!”道也,玄之,环之无端,无始无终,无穷无尽,察前因后果,洞彻因缘。纵观上下,问天地之明晦,尽是道演!一场人祸湮灭一片繁华,一个少年自此踏上愁空山颠......
  • 乾坤星云决

    乾坤星云决

    要解心头恨,亲手杀仇人。三尺青峰剑,如风伴我身。青叶镇中走出来的少年,一路历经劫难,想要找到能让自己越来越强大的路,斩剑仙、灭魔影、屠浑蛟,这一路不曾停歇,也不能停歇,在这个位面需要变的多强?才能无敌于世间?感谢一路有你们陪伴,让我知道这仙道之路其实并不寂寞。。。
  • 倾城杀手国师你别追

    倾城杀手国师你别追

    她,21世纪杀手,被人背版,一朝重生穿越异世,竟然成为婴儿,爹娘宠她,三个哥哥爱她。本以为自己会幸福的当个米虫,可是这个臭不要脸的妖孽是谁,居然说他是自己前世和前前世的恋人,臭不要脸,可是恢复自己前三生记忆后,东方凰月发现,貌似这个妖孽男还真是自己的老公,三生三世的那种,还有为什么自己恢复记忆后,天竟然破了个大洞啊!┻━┻︵╰(‵□′)╯︵┻━┻本文有男主,有男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女强男强。(甜文,更新不定时,不喜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