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82600000005

第5章 生产方式的先进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的国有企业必须采用适应市场化经营的制度实现形式和经营实现形式。但不论国有企业的实现形式是如何选择的,从国有企业的性质讲,其生产方式都具有现时代的先进性。确认国有企业生产方式的先进性,是深刻辨析公有制企业实现形式与私有制企业实现形式不同的必要的认识基础。因此,为更有力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更坚定地树立搞好国有经济的信心,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实现形式的制度层次规范和经营层次的选择,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复杂现实,我们需要对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存在的国有企业的生产方式先进性从理论上给予全面的分析和阐释。

一、劳动主体的先进思想与技能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的决定性方面,生产关系是被生产力决定的方面。在生产力中,人是决定性的因素,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是劳动者与劳动对象的关系,亦称为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的关系(钱津,2005)。因此,从根本上说,生产方式的先进性是由劳动主体的先进性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国有企业不同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表现在生产方式的先进性上,即这是由于国有企业的劳动主体具有私有制企业劳动主体达不到的思想境界和追求目标。虽然,中国的国有企业正处于动荡的改革之中,至今仍然是困难重重,但是,这并不妨碍改革成功之后的国有企业的生产方式具有先进性,也不影响国有企业劳动主体对于生产方式先进性的决定作用。如果国有企业的生产方式不具有先进性,而是同其他所有制企业的生产方式处在相等的进化水平上,那么国有企业就不成其为代表社会进步的经济基础,就会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的基本性质相违背的。所以,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更加凸显改革的艰巨性,因为改革的要求并不仅仅是使国有企业具有生机与活力,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使国有企业体现出生产方式的先进性,发挥国有企业带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我们看问题必须看本质,不能只看现象,现在国有企业对于市场经济体制环境的适应与不适应只是现象,而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企业,本质上生产方式是先进的,本质上劳动主体是要具备先进的思想与技能的。

国有企业的劳动主体即员工们是国有企业的主人。这些主人们的思想文化水平决定国有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水平。在改革之前,甚或在改革之中,很少有人认识到决定公有制生产关系产生和维系的是劳动主体的觉悟与素质,公有制并不是将生产资料归于社会所有就能建立起来的,劳动主体的状态达不到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公有制经济就不可能搞好,不可能体现生产方式的先进性。因此,在很长的时间内,由于忽视劳动主体对生产方式的决定性作用,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具有公有制性质的国有企业并没有体现出优越性,而是出现了许多问题。当然,社会主义实践是在探索之中的,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开始,未来的趋势可以是对已有的问题做出改变,国有企业终归会体现出优越性,体现出生产方式的先进性。只是,我们应该明白,这种先进性是不会自然而然地降临的。使国有企业改革到位,关键是要提升劳动主体的觉悟与素质,改变劳动主体不符合先进生产力要求的状况。在劳动主体的重塑之后,国有企业的改革成功才能看到希望;否则,不改变劳动主体,依然使劳动主体处于改革之前的状态,那无论怎样进行国有企业的实现形式的改换,改革都不会有成功的结果。

作为体现生产方式先进性的国有企业的劳动主体,是必须具有先进思想的。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体现在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落后的企业,永远竞争不过思想文化先进的企业。在社会的进步中,国有企业的劳动主体是社会先进思想文化的产生基础和传播源泉,有了他们的先进思想文化存在,才有新的社会进步的表现。已经成为企业主人的劳动主体与仍然作为雇佣劳动者存在的劳动主体相比,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胸怀世界,顶天立地,敢为天下先;后者受资本支配,处于弱势,无法按自己的心愿做事。前者当家做主,与人为善,有理想,有追求,致力于带动社会进步;后者是被剥削者,难以改变自己的弱势状态,思想上一直受到剥削阶层的压抑。显然,相比之下,国有企业的劳动主体是处于社会统治者的地位,而雇佣劳动者是达不到这种主人翁的境界。在当代,先进的思想文化是什么,不是可以简单回答的。但不论先进的思想文化是怎样表现的,决定国有企业生产方式先进性的劳动主体的存在都是基础,或是说,缺少了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劳动主体,就不会有当代先进思想文化的产生,就不会有社会主义社会的进步。有些人始终对国有企业的设立表示不理解,认为讲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趋势是虚的,其实,事实与这些人的认识正相反,社会主义并不是虚的,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国有企业的发展肩负着历史重大使命。

国有企业劳动主体的先进思想表现,是具有整体性的,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从整体性讲,先进思想是全体劳动主体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创造的,任何个人的思想表现都要融入整体之中。从代表性讲,国有企业劳动主体的优秀代表是创造先进思想和贯彻先进思想的领军人物,是具有先进思想的突出代表性的。因而,就与时代同步前进的思想进展而言,先进的思想涌现可能不会成为国有企业劳动主体普遍的思想表露,但是它一定会树立在优秀的代表人物的头脑中。坚忍不拔,艰苦奋斗,与时俱进,跟上网络时代的发展,这是当代社会优秀人物共同具有的品质,而作为国有企业产生的优秀人物,他们还要更先进,他们并非全盘接受社会、适应社会,他们所想到的是让社会如何走向完善,让国有企业在带动社会进步中如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更进一步讲,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现实中,思想界的先进思想涌现也是以国有企业劳动主体的先进思想创造为基础的,缺乏先进的生产实践,不会有劳动主体的先进思想创造,更不会有整个社会的思想进步。

具有先进性生产方式的国有企业的劳动主体,还必须掌握先进的生产劳动技能。从现实情况讲,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的国有企业没有产生和存在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而是产生并存在于中国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明显地与国有企业的性质要求不相符合。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毕竟决定国有企业产生的生产力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是存在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是具有全球代表性的,中国的国有企业正在艰难地改革,以力求尽快地跟上全球社会的发展,尽快地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称的问题。因此,在未来的改革与发展中,按照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中国的国有企业变化要具体地表现在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国有企业的设立要力争跟上世界高科技的发展,保证在高新技术产业发挥主导作用,成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龙头;二是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要努力学习,保证掌握当代最新的管理技能和尖端的科学技术,成为走在时代最前面的人。总之,达到生产方式先进性的要求,国有企业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其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提升劳动主体的觉悟与素质,必须使国有企业的员工成为代表社会先进思想的优秀群体,必须使国有企业的员工掌握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与技能。

二、劳动客体的扩展与提升

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的统一才构成现实的生产力,即二者的结合水平代表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国有企业的生产方式具有先进性,是由劳动主体决定的,但同时也不可忽视与劳动主体相结合构成现实生产力的劳动客体的作用。因此,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是指劳动主体的改革,而国有企业的发展是要求劳动客体与劳动主体实现更好的结合。在生产方式先进性的决定之下,国有企业的劳动客体即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必须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或是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

劳动客体的扩展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在古代社会,采集经济时代只有山林成为劳动客体,游牧经济时代只有草地和牲畜成为劳动客体,农业经济时代只有土地和农具成为劳动客体。直到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劳动客体的种类和内容才逐渐丰富起来。现在,人类的劳动已经进入了宇宙,这就使地球的外层空间,乃至火星,在某种意义上,也都成为人类劳动的客体。而就高新技术产业来说,电子计算机已成为重要的劳动客体,这一劳动客体由于是延展人的脑力作用的劳动工具,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已成为具有当今时代标志的劳动客体。即陶器是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标志,青铜器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标志,铁器代表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标志,大机器是资本主义初期的生产力标志,电子计算机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标志。劳动的发展是由劳动主体推动的,但也表现为劳动客体的不断扩展。越来越多的自然领域进入了人类劳动客体范围,越来越多的劳动成果又转化为劳动客体。劳动客体的扩展是生产力的发展,也是社会进步的物质技术基础。在当代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最先进的企业拥有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即拥有最先进的劳动客体,这是代表人类劳动的发展水平存在的。而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总体上讲,生产力尚落后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客体的扩展不如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但个别企业或少数企业的发展,也能达到或接近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最先进企业的发展水平,也就是说,个别或少数企业的劳动客体也能与世界的发展同步。国有企业在改革之后的强势发展中,必须成为这一类企业,即必须使自身的劳动客体的扩展跟上时代的发展,达到世界最先进的水平。不在劳动客体的扩展上下工夫,单纯依靠劳动主体的改革,也是不能达到保持国有企业生存与发展要求的。就未来的趋势讲,国有企业不是跟在世界其他国家的企业后面去扩展劳动客体,也不是跟在本国的民营企业的后面去扩展劳动客体,而是要走在时代的前列,依靠自身劳动主体的努力,不断地扩展劳动客体,将最先进的技术设备用在国有企业的生产创造上。

作为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论是在改革中,还是在改革后,国有企业一方面要扩展自身的劳动客体,另一方面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劳动客体发展水平,即要及时地淘汰落后的劳动客体,更换或改造劳动客体以达到保持劳动客体先进水平的要求。提升劳动客体水平与扩展劳动客体要同时进行,扩展是一种范围的扩大,提升是一种水平的升高。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国有企业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技术进步,劳动主体的意识落后直接影响了劳动客体水平的提升。直到今日,人们重视国有企业的改革,仍没有达到关心劳动客体提升的程度。在现实中,还有许多的国有企业使用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是很落后的技术装备,并没有自觉地意识到这是劳动客体的水平落后,也没有相应的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这种落后的问题。虽然问题的根子在劳动主体,但也现实地造成了劳动客体发展上的许多欠账。也许,我们并不能等到改革成功之后再考虑解决这个欠账问题,因为那样可能会影响改革成功的进程,可能会越拖欠账越多。提升劳动客体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但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条件。与改革相连,当前最大限度地提升国有企业的劳动客体水平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许多的先进企业走在其他企业的前头,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先进企业勇于积极主动地对自己企业的劳动客体进行升级换代,因而越做越强。这对于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有重要启示作用的。因为国有企业的生存代表的是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国有企业的发展代表的是中国的最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所以,国有企业的劳动客体在进入21世纪之后就要奋起直追世界先进水平,就要在国内始终保持领先的地位。对于许多人来说,现在并不是讨论要不要国有企业的时候,而是要特别地认识到,怎样才能通过提升劳动主体的觉悟与素质以及提升劳动客体的水平达到或实现搞好国有企业的目的。在提高国有企业员工生活水平与提升国有企业的劳动客体水平的矛盾面前,我们可以搞平衡,但最好还是要向提升劳动客体水平的方面倾斜。国有企业的生产方式具有先进性,这种先进性要靠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们去创造。我们应该尽一切努力,想方设法尽快拉近中国的国有企业劳动客体与世界上发达国家先进企业劳动客体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因为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必须要求与最先进的生产力相结合,国有企业必须体现生产方式的先进性。

三、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的直接结合

国有企业生产方式的先进性还表现在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是直接结合的。不论在哪里,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的结合都分为自然的结合与社会的结合,自然的结合在各种所有制经济中都是一样的,社会的结合有间接结合与直接结合之分。间接结合指劳动主体与所有权不属于自己的劳动客体结合,直接结合指劳动主体与所有权属于自己的劳动客体结合。在私有制经济条件下,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的社会结合也分为间接结合与直接结合,即在私有制中也存在直接结合,如个体劳动者与自己拥有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就属于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的直接结合。但是,从私有制的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的间接结合转化为公有制条件下的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直接结合,却是一种社会进步,体现了生产方式的先进性。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国有企业的劳动主体是先进的,劳动客体也要求达到先进水平,这二者之间的结合是先进与先进的结合,更是直接的结合,这意味着走向公有制的经济组织是不存在剥削关系的,这种对于剥削的取消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此,国有企业相比其他所有制企业,是初升的太阳,映射出社会将走向完善的曙光。

有人否认剥削的存在,认为在私有制企业不存在剥削,即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是间接结合的也不意味着有剥削关系,这不仅是对剥削的历史作用不能给予辩证的认识,对剥削采用了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而且也是无视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的社会结合方式的差异,从而混淆公有制企业与私有制企业的性质不同,使得公有制的国有企业改革失去既定的目标,变得十分茫然。通过混淆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的结合方式,即不区分间接结合与直接结合的不同,进而混淆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的区别,强调不存在剥削,这不是认识的进步,而是退步。剥削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的事实,不是说人们不承认它存在,它就不存在了,不管人们承认或不承认,在存在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间接结合的方式下,剥削关系都是存在的。关键就在于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的社会结合方式,只要劳动主体不是与自己拥有的劳动客体结合形成现实的生产力,而是与他人所有的劳动客体相结合,那就必然存在着他人仅凭占有生产资料即劳动客体而占有一部分劳动成果的情况。在私有制的经济中,这种逻辑是不会改变的,也就是说,这必然表现为占有生产资料即劳动客体的人对不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劳动主体的剥削。这种剥削关系的存在是客观的,在人类劳动的发展还达不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只能保持这种剥削关系存在,并且,就现实情况讲,剥削在现时代仍是一种普遍的存在。保持这种存在,既是客观的,也是无奈的,毕竟我们要生活在现实中,而不能生活在理想中,不能以未来的剥削普遍不存在替代今天的剥削普遍存在。这就是我们在理性上承认现时代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在相当的经济范围内是间接结合的必要性。但是,在这种间接结合是普遍存在的情况下,也就映现出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直接结合的难能可贵,正是在与现实普遍存在的间接结合的比较之后,公有制经济开创的新的生产方式才具有不可否认的先进性,才代表了一种社会发展趋势。

国有企业的设立是以消灭剥削为制度特征的,在没有剥削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可以实现比其他所有制企业更高的效率。这也就是说,在大体相等的条件下,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直接结合比间接结合的效率高。如果说这种断定在目前还是一种推测的话,那么在改革之后人们会看到无可置疑的事实。可是,改革以来,有许多人的看法是与此相反的,他们不认为公有制经济会比私有制经济效率高,不认为国有企业会比其他所有制企业效率高,不认为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直接结合会比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间接结合效率高。如果这种看法扩大影响,那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尽管在理论界,人们可以探讨各种问题,可以表述各自的看法,坚持自己的认识立场,但我们说,认为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直接结合效率低的看法还是不能自圆其说的。因为这种看法的依据是改革前的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对改革后的国有企业没有认识,只是由于改革前国有企业效率低就下定论了。问题就在于,改革的目的不是取消国有企业,不是因国有企业在改革前效率低就不要搞国有企业了,而是要通过改革激发国有企业的生机与活力,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带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人们不能因为以前没有做到的事而否认以后这种事可以做到。国有企业的生产方式具有先进性是其本质决定的,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直接结合会比间接结合产生更高的效率,这也是合乎客观逻辑和历史逻辑的。从客观上讲,劳动主体为自己劳动比为他人劳动能够发挥出更大的干劲和聪明才智。从历史上讲,生产方式是变化的,新时代的生产方式必然超过旧时代的生产方式,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在公有制经济中的直接结合是新生事物,具有初创的幼稚性,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经过时间的磨炼,必将走向成熟,创造出比间接结合更高的效率。因此,国有企业改革要坚定地进行下去,直至取得成功,国有企业的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直接结合表现的生产方式的先进性一定要通过改革和发展充分地体现出来。

四、以人为本先进于以资为本

国有企业的生产方式先进性是相对私有制企业的生产方式而言的。在现时代,私有制企业的共同特点是以资为本,而公有制的国有企业的性质要求是以人为本。可以说,以人为本与以资为本相比,是根本不同的,以人为本的经营先进于以资为本的经营。

以人为本的先进性是国有企业生产方式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在企业的生存中,劳动主体是起根本性作用的。相对劳动客体,劳动主体是施动的一方,是决定企业命运的一方。相对自然而言,劳动主体就是人,所以,在企业里,人是第一位的,以人为本是对企业构成中人的决定作用的肯定。如果劳动主体不是在生产方式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而是劳动客体决定劳动主体,劳动主体对于劳动客体处于被决定的地位,那企业的存在就不能以人为本。问题是,从有人类劳动的那一天起,劳动主体就在劳动中起决定作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直到今天劳动主体仍然是在各种劳动中起决定作用。因此,只有以人为本才能符合劳动的本质要求。

在资本主义时代,由于劳动发展的整体水平限制,尽管生产力已达到很发达的程度,但资本还是在生产中起到支配作用。由此,劳动主体的决定作用也被资本的支配作用掩盖,在经济的表层上表现出资本在企业中对其他方面统领的支配性,即私有制企业只能实行以资为本。我们说,这种以资为本是与劳动的本质要求不相符合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表现,承认这种现实的普遍的以资为本的存在是实事求是的,认识这种以资为本的产生原理是需要高度理性的。在以往一段时期内,人们不顾历史存在的客观性,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和以资为本的生产关系大批而特批,将其视为洪水猛兽,非要批判到底,斗争到底。然而,改革开放以后,许多人的思想又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不是仇视剥削,而是否认剥削或美化剥削,不是批判以资为本,而是肯定以资为本和赞扬以资为本,对以人为本不接受,采用否认的态度。应该说,这两种认识倾向都是偏颇的,都是不利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固然,传统的认识是有悖理性的,是对以资为本缺乏历史逻辑的认识,只是,目前将认识推向另一端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这同样是缺乏历史逻辑的认识,同样没有看到以资为本的历史局限性。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要向前发展的,我们不能因其发展而否认其历史作用,也不能因其历史作用而否认其发展。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虽然在现阶段这种取代尚未大规模地实现,整个世界还在延续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时代。但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已经探索性地开始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替代,这就表现在国有企业的创立、改革和发展之中,表现在国有企业的生产方式的以人为本的先进性之中。准确地讲,在以资为本的时代是做不到以人为本的,只有劳动力更为发展,社会主义理论从理论走到实践中,这种具有物质技术基础的客观条件基本产生,公有制经济才能产生,公有制企业的经营才能做到以人为本。所以,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不允许存在以资为本,而只是说能做到以人为本才是更为先进的表现。

在改革中的国有企业,注重以人为本,做到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让员工当家做主。这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员工提高生产技能,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更好的实现以人为本,更好地通过员工的努力保持国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如果国有企业也搞以资为本,那是搞错了方向,是不能允许的。如果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将企业往以资为本方面引导,那么其举措就不是搞改革,而是在搞改变,在改变国有企业的性质。只要是国有企业,就一定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生产方式,不能在这一生产方式的先进性上打折扣。目前,中国已经由非市场经济国家转为市场经济国家,已经与世界接轨,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们不能再按传统的方式搞国有企业的以人为本,而是要按新的市场经济的方式来实现国有企业的以人为本,使公有制的国有企业的以人为本经营能够比其他所有制企业的以资为本经营产生更高的效率,在同等的生产投入下创造更多的财富。

以人为本是劳动的本质要求,劳动主体必然要在劳动中起到决定作用,国有企业的以人为本正是顺应劳动本质要求的表现,仅此而言,国有企业的生产方式就是其他所有制企业不可比拟的,是具有现时代的先进性的。而且,更应强调国有企业的以人为本并不是仅仅表现在口头上、表现在文件中,而是要让所有的国有企业员工得到真正的实惠,使他们能够安心生产,不至于为失业担心,使他们能够创造高效率,能够不断地提高收入水平,能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文化学习和娱乐活动,能够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中发挥自己的最大作用。这一切,目前处在改革之中的国有企业,大多数还是做不到的,但我们相信,经过改革的洗礼,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不同的公有制的国有企业一定能够普遍做到以人为本,一定能够在总体上按以人为本的要求保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同类推荐
  • 疯狂的温州商人

    疯狂的温州商人

    本书主要从温州人“疯狂”的天性入手,分别在其创业、头脑、炒作、冒险、抱团、财技、营销、抓钱、攻伐、资本、速度、人脉这十二个环节上,对温州人的“疯狂”做派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其中不仅包含了对温州人经商技巧和经商智慧的总结,而且针对每一环节的特点,还加入了真实、生动的温商的成功案例,以对其所代表的方法特征加以运用和证明。
  •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III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III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系列中最值得玩味的经济学新体验,成人与儿童都能读懂的经济小说。书中用小狗皮皮的视角,结合人们日常的经济行为。分析出经济学中最质朴的原理,带你轻松享受阅读之旅。
  •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报告2008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报告2008

    本书以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指导,围绕首都交通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旨在为政府和交通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服务和智力支持。全书共分为七章,包括:北京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规划的影响研究、北京市节点交通三轮车运营现状与对策研究、交通安全意识与安全行为关系研究、降低北京交通冗余的电子票务应用领域研究、交通运输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非自控因素影响下的北京市公交企业运营效率的实证研究及基于运输效率理论对北京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效率的研究。研究内容对北京市交通发展和城市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可以为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的交通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 中国大趋势-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中国大趋势-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2009年是中国经受金融危机突围的一年,中国政府审时度势,决定以中国自己的经济改革办法,实施突围战略。本书正是通过金融危机之下的中国突围战略,全面详细解读了中国经济的走向和趋势。
  • 甘肃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甘肃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该书以甘肃历史文化、现代文化、民族宗教文化、红色旅游文化等地域文化资源为研究对象,追溯了甘肃地域文化独特的发展轨迹,客观地展示了其魅力。
热门推荐
  • 煞王的病弱宠妃

    煞王的病弱宠妃

    她,镜月国丞相最宠爱的孙女,却是世人眼中的病秧子短命鬼,废材一个。他,落音国皇帝最宠爱的王爷,却是世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煞王,修罗一个。只因,她有一个绝美动人的娘亲,位高权重者丧心病狂,一心置她于死地。只因,他煞气太重,妄想嫁给他的人一个个都死于非命。前世的她淡漠一生,终是让自己同归于尽,今世她用不惜任何代价守护亲情与爱情。从不知何为情爱的他们,一步步走向彼此的面前!(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深渊堡垒

    深渊堡垒

    宇宙的深渊,世界的尽头。无数浮尸的游走,带来了无尽的灾难……终端的空间,纬度的法则,神的重造,一切的一切都将矛头指向了未知的空间,那里可以蔑视神,人类在…或者根本入不了其眼里。
  • 长日将尽(译文经典)

    长日将尽(译文经典)

    2017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代表作、布克奖获奖小说;长日将尽,一曲帝国衰落的挽歌,一场擦肩而过的爱情。同名电影(又译《告别有情天》)获多项奥斯卡奖、英国电影学院奖提名,英国影帝安东尼·霍普金斯、实力女星爱玛·汤普森主演。《长日将尽》是诺奖得主石黑一雄1989年获布克奖的作品,也是石黑一雄最重要的代表作。小说以管家史蒂文斯的回忆展开,讲述了自己为达林顿勋爵服务的三十余年时光里的种种经历;虽然达到了职业巅峰,但史蒂文斯过于冷酷地压抑自我情感,追求完美履行职责,而在父亲临终前错过最后一面,之后又与爱情擦肩而过。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将一个人的生命旅程在读者眼前抽丝剥茧,同时也折射出一战与二战之间那段非常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
  • 修仙从绝世恶龙开始

    修仙从绝世恶龙开始

    光棍仙帝重生成为恶龙,为了打破封印,修炼绝世秘法,成就绝世恶龙!(这是一本平平无奇的小说,真的。)
  •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孝经)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孝经)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复仇者联盟之少年复仇者

    复仇者联盟之少年复仇者

    终局之战的两年后,一次超级罪犯们的集体越狱让蜘蛛侠彼得帕克产生了组建联盟的想法,而他也发现,世界上存在着和他一样的超级英雄,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少年复仇者们选择团结一心,惩恶扬善!十年布局,巅峰一战!属于复仇者联盟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新一代少年复仇者正在崛起,拯救世界的重任就落在了他们的肩上。又有什么困难正在等待着处于少年时代的他们......
  • 我就一摆摊的

    我就一摆摊的

    饱受社会毒打失业在家的吴惑,意外获得了碎银系统,开始一步步改变了命运。“我刚开始只是想摆摊卖几块石头糊口的,那曾想……”诺贝尔奖和平奖获得者吴惑一脸无辜的对着记着说。“叮,烟火值+1,奖励碎银314159元……”
  • 传古的守秘人

    传古的守秘人

    苏醒的那一刻,他便被钉上异端的印记。他曾以为能够得以逃脱命运的纠葛,却最终发现所有的努力不过是重复循环的轨迹。寄宿在体内的梦魇,让他成为行走于黑暗的非凡者。这是一场驱魔除灵的旅途,他的前路充满了未知和恐惧。魔鬼崇拜、猎巫运动、邪灵附身。当无可名状的神向凡间抛下名为欲望的饵食,引得无数凡人趋之若鹜,他们以智慧为祭品,匍匐在祂的身下。那一刻,火焰熄灭,智慧荒凉。隐藏在虚空中的祭祀场,火之环后的巨眼,消除一切异类的螺旋之塔,以及那不可明说的低语。—————————————————————咒术与邪神、隐秘与乐园、祭礼与奇物、现世与狭间..远古的祭祀场与螺旋之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