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82600000012

第12章 参股企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需要实施市场化的经营,其中包括利用参股的形式进行的股份化资产经营。这种参股的运作,是现阶段国有企业面向市场的多种资产经营方式之一,是国有企业经营方式多样化的具体表现,也是股份制企业契约的多样化形式表现。更为重要的是,国有企业的参股经营,与其控股经营一样,在实施中,都属于企业的自主决策,不需要政府干预,也不需要整体经营层次的直接掌控。而且,与控股经营相比,参股经营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体现股份制企业经营的强度和宽度。如果说控股经营股份制企业是国有经济的一种显性延伸,那么参股经营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就是一种隐性的势力延伸。只要是利用股份制形式,不论是控股还是参股,都是对国有经济势力范围的扩展,都是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联结点。因此,在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之际,在股份制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企业的普遍的表现形式之时,在国有企业对股份制形式的利用已不再有大的非议的前提下,我们有必要也有条件对国有企业参股的股份制企业进行一些初步的研究。

一、国有企业参股的股份制企业分类

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它可能利用股份制形式参股到另一家国有企业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但这种形式的参股不作为我们的研究内容。这里,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只有国有企业参股的股份制企业。

国有企业本身不能是股份制企业,因为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股份制企业不是公有制企业,有人将股份制企业称为是半公有制企业,是“鸭嘴兽”,这可能是比较准确的界定,但正是由于有这样准确的界定,我们才可以更准确地说半公有制企业不是公有制企业,股份制企业不是公有制企业,国有企业本身不能作为股份制企业存在。国有企业只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股份制形式进行有效的利用,并不能通过股份经营而将国有企业改变为非国有企业。现在,改革理论的认识已经大大地发展了,允许国有企业作法人股东,就是一种十分醒目的认识进步。但科学的认识讲求适度,凡跨过科学的适度一步,就不再是科学的认识了。这也就是说,若让国有企业成为股份制的法人单位,就不是科学的了,而变成了谬误,因为国有企业作股东是利用股份制,若成为股份制法人,那就改变国有企业的性质了。

在不改变国有企业性质的前提下,国有企业不论是控股经营,还是参股经营,都只有搞活经营的意义,是直接的市场化经营的实现。国有企业控股的目的是很明确的,就是要使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按其要求的方向发展,使之成为国有企业势力范围的延伸,使国有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以股份制的形式体现出来。从企业的生产线上看,国有企业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与原先的国有企业的情况几乎没有什么差别,甚至还可能就是原样不变。国有企业与其控股企业的区别是在企业的治理结构上。国有企业与其只参股的股份制企业在生产方面是有很大不同的。因为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其参股的企业是不受其控制的,是国有企业的资产进入到其他所有制企业中去,其他所有制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状况可能与国有企业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别,这与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是有明显区别的。但是,参股有参股的灵活性,是更体现市场化经营特征的。也就是说,国有企业利用股份制经营,并不一定要控股,参股经营是更灵活的方式,更有利于国有企业进入市场。而且,在既定的经营范围内,不论哪一类企业,国有企业几乎都可以参股。

有一部分参股企业的产生,与国有企业的改制有直接关联。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有一部分企业需要改制为公营企业或民营企业,也有一部分企业的辅业部分要改制为民营企业,而在资产的处置中,国有企业为了顺利改制的需要而保留了少部分的资产留在改制企业中,因此就会形成参股的状态。这种情况是很普遍的,尤其是在国有企业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中更为常见。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这一类股份制企业的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多。而且,从长远来看,这一类股份制企业将会保留下来,继续以国有企业参股的形式发展,即国有企业的部分资产可长期留在改制后的企业中。在这方面,参股表现了便通灵活的作用。这种灵活有利于国有企业完成主辅分离的工作,更有利于被分离企业往后的经营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去掉辅业,才能使国有企业的主业突出,轻装前进。而保留一部分资产在改制的企业中,才能比较顺利地完成改制,不为一点点不好解决的产权问题拖延改制时间。长期保留国有企业的参股,就是长期保留改制企业与国有企业的联系,这对于双方都是有利的,只是双方的关系是建立在了新的市场化的股份关系基础之上,产权界定是明晰的,并且还存在相互支持的作用。

除国有企业的辅业改制形成的参股企业外,国有企业的参股不应是遍地开花,接触各行各业的企业,仍将国有资产的运作范围扩得很大。一方面从原则上讲,国有企业的参股经营也要有战略的安排,而不能只是一些战术性的动作,必须体现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而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参股又具有市场性,要根据市场的趋势去运作,市场变化了,企业的资产运作也要发生变化。因此,国有企业的参股既要讲战略,又要讲变化,要有原则性,又要有市场适应性。就目前来看,国有企业改革还未到位,有些需要退出国有企业行列的企业尚没有退出去,而需要坚持性质不变的国有企业距离改革的规范也还差得很多,这使我们在股权的运作方面还无法做样板式的分析。因此,在现阶段,我们只能以将来规范的目标对国有企业参股的股份制企业进行分类和分析。这里,我们所确定的国有企业是改革到位后要保持性质不变的企业,我们是对这些国有企业的参股做出考察和认识的。我们将未来的国有企业参股的股份制企业按照控股股东的不同大致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国有企业参股的由公营企业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一类是国有企业参股的由国内民营企业控股的股份制企业,还有一类是国有企业参股的由外资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我们拟分别对这三类国有企业参股的股份制企业进行分析。

二、参股公营资本控股的股份制企业

公营企业是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不仅要设立公营企业,而且还要高度重视公营企业的发展。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将原来的一部分国有企业演变成公营企业,以名副其实。并且,从中央到地方,还要新设立一批公营企业,尤其是地方政府,更是要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增设必要的公营企业,以贯彻实施政府的经济职能,直接满足本地人民的市场需要。不区分国有企业与公营企业,是改革不到位的表现之一。区分国有企业与公营企业,是当前改革推进的突破口。随着改革的大力推进,在政策上和法律上,明确公营企业的性质及其存在地位,已经是具备条件的了。而且,这种明确更表现出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在走向成熟。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不设立公营企业。公营企业的存在是普遍性的,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中国的公营企业在得到市场化的确认之后,是要与国有企业并存的,这不仅不会妨碍国有企业的发展,而且还可推动国有企业的完善化。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不同,那些国家只存在公营企业,而中国是既存在公营企业,又存在国有企业的。

公营企业的设立是履行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政府有责任向公众提供一定的公共产品,这其中有一部分公共产品是需要设立公营企业市场化提供的。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还有责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政府设立公营企业,也要起到这方面的作用。政府通过对某些垄断性企业的直接控制,就可实现对市场秩序的一种有力的维护。长期以来,中国是以国有企业替代公营企业,混淆了两种不同的经济成分,也混淆了国有企业与公营企业不同的设立目的。这实际上既阻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完善,也影响到公营企业应有作用的发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我们必须认识到公营企业的独特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中的一种独立的经济成分的作用。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的尽责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公营企业的特定作用。因此,在理论界的推动下,中国应尽快结束不明确承认公营企业存在的历史,应尽快进行恢复公营企业的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规范设立公营企业,并充分发挥公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展望不久的将来,已经进入国际社会的中国,也将像其他市场经济国家一样,在特殊的生产领域、在自然垄断行业,在公共产品的生产行业,普遍地设立公营企业。

地方公营企业是地方政府设立的,是当代公营企业发展中的主要部分,即在当今世界,地方公营企业的发展是超过中央公营企业的,这是一种趋势。地方政府设立公营企业主要是为了发展本地经济和维护本地市场秩序。就城市的基本功能讲,水、电、煤气、取暖、排涝、防洪,等等,都需要政府给予保障,因而,在一般情况下,地方政府要自设企业,保证这些方面的供给。公营企业的经营实质上是在履行政府的职能和职责,是在市场化中起到政府调节经济的作用。而且,地方公营企业在地方民众与政府之间,也是一种纽带,通过公营企业的经营,沟通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不对称关系,将更多的政府意图传递给民众,也将更多的民众信息反馈给政府,这将使不对等的关系能够保持较好的和谐,至少也是有利于社会保持基本和谐状态的。就中国目前情况讲,很多地方的经济发展还有赖于政府推动。因此,各地的地方政府可以运用设立公营企业的方式,带动本地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这就是说,地方政府可以在龙头产业或支柱产业上先行设立公营企业,以政府的资金投入,带动产业开发与发展,让民营企业跟进,而一旦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或者说民营企业可以放开手脚干了,政府可再将公营企业民营化,只起最初的产业带动作用。

国有企业参股公营企业,既包括参股中央公营企业,又包括参股地方公营企业。这种参股能够实现的大前提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公营企业一般都是采取股份制形式经营的,而且,一般是只控股,不独资。在公营企业只控股的前提下,就给国有企业参股经营留下了空间。国有企业的参股,就中国的具体情况讲,可能有历史原因。这是由于会有相当一部分公营企业是从国有企业演化过来的,在这种身份的转变过程中,为国有企业留下了一定的股份,这是合情亦合理的。只要这种演化的结果不是国有企业控股,那演化后的企业就是公营企业,若演化的结果是国有企业控股,那就还不属于公营企业,而是国有企业控股的股份制企业。让演化的结果到位,就是国有企业不控股,即只要不控股就可以了,不必让国有企业的资产全部从演化企业中退出。这是又一种灵活性,是国有企业演化为公营企业的灵活性,是有利于公营企业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灵活性。由于公营企业是允许民营企业参股的,当然也就更允许国有企业参股了,并且,对于某些行业的公营企业来说,国家可能会作出特殊的规定,只允许国有企业参股,不允许其他企业参股,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可能是有这种必要的。

国有企业参股的公营企业大致可分为几种情况: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包括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的修建。这一类项目需要大量资金,也需要特定的设备和技术,若国有企业有这方面的技术,又有一定的可投入资金,那承担建设任务的公营企业是欢迎国有企业参股的。这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建成。二是在军工生产领域。这是非常特殊的领域,在过去是只准公营企业经营的,现在有一部分国家已经可以让民营企业介入了,或让民营企业承担一部分任务。这既表明社会的开放性在提高,也表明军工生产确实需要外界的支持,而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封闭运作了。因而,这也是国有企业参股,与公营企业进行友好合作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更重要的是,国有企业参股合作比其他企业与公营的军工企业合作,更有保密的可靠性。三是日常必需生活品的供应领域。在这一领域,对于自来水、电力、生活用煤气等方面的供应,公营企业要对广大市民负责,一旦出现问题,会立刻引起社会混乱。国有企业的参股将有利于公营企业在这一领域的经营稳定,也可提高广大市民对公营企业的信赖。特别是,对于自来水、电力、生活用煤气的供应,在价格上也要稳定,因此,由公营企业负责,由国有企业参股支持,可谓是珠联璧合,最佳配置。当然,这也要在国有企业有能力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对这一类公营企业的参股经营。

三、参股国内民营资本控股的股份制企业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股份制企业在中国的主体是民营企业,公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都不占主要地位。因此,国有企业的参股经营也主要是参股到民营的股份制企业中。国内的民营资本与国有企业利用股份制的形式进行合作,在国有企业参股的情况下,这种合作是以民营资本为主干的。国有企业参股民营的股份制企业,是进入了民营经济的范围,其股本是为民营经济服务的。这种情况在改革之前是不可能出现的,在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中也是不敢想的,但到了21世纪,在中国这已经是最为平常的事情了。既然存在国有企业的股份制经营,既然存在国有企业控股经营的股份制企业,而且,在国有企业控制的股份制企业中,民营企业可以参股,那么,在民营资本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国有企业也是可以参股的。参股只是一种经营策略,这其中没有贵贱之分,没有使国有企业屈尊的意思。这种参股是国有企业经营的市场化行为,是由相对独立的国有企业自主决策的,至于决策是对还是有问题,概由国有企业自身负责。

在市场允许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向民营资本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参股,成为股东之一,准确地讲是成为不控股的股东之一,大致主要有以下缘由。

1.为保证获取资源的合作。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一部分的资源开采掌握在民营资本手中,并非所有的资源产品的生产都控制在国有企业的势力范围之内。例如,现在河北省的一些地区,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实力的铁矿开采的民营资本。再有,在山西省的一些地区,更有许多家开采煤炭的民营企业。这些民营企业开采的铁矿石或煤炭,一部分卖给民营的钢铁企业或其他企业,还有一部分也卖给了国有企业作原材料。在这种供求链中,国有企业只要对于民营企业开采的资源有一定的依赖,就可以积极地想办法与民营企业达成股份合作关系,由国有企业出一些钱,投入到民营企业中去,一方面增强民营企业的实力,再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国有企业需要的资源能够由这些民营企业保证供给。在民营资本方面,不希望国有企业控股,只希望国有企业参股;在国有企业方面,也没有必要去控制民营资本,只希望能够通过参股,与民营资本合作,让民营企业保证供给资源性产品。

2.为保障配件协作生产的需要。

在现代制造业企业,有许多的配件是协作生产的,在生产厂家,只是进行组装,流水线作业的生产速度很快,这样使用外协配件的方式可得到很好的生产效率。目前,国有企业也有许多家是这样生产自己的产品的。因而,在一家大型或特大型的制造业国有企业的周围,往往聚集着很多的配件生产企业,这些协作企业与需要配件的国有企业之间,是谁也离不开谁的经济关系,是为了共同生产一种产品而走到一起来的。在实际生产中,这些为国有企业生产配件的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而且基本上都是股份制形式的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与这些民营企业进行业务上的合作,可以有多种形式,其中一种就是由国有企业参股到这些民营企业之中进行合作。国有企业的参股有利于加强与民营企业的联系,使这种联系由外部走向内部,具有更大的可靠性。而这种参股不在于参股比重的多少,重要的是生产配件的民营企业成为国有企业紧密型的生产伙伴,结成股东关系的纽带,成为有内在联系的业务关系保障的朋友。这种关系可长期保持下去,不以个别人的工作关系维系,这就是股份制的好处,是资本运营推动企业生产发展的具体表现。

3.为扩大市场销售的合作。

国有企业也可以从扩大市场销售的角度寻求与自己合作的伙伴,用资本运营的方式解决自身销售的体制障碍问题。国有企业的体制是有自身特点的,永远也不会与民营企业完全一致。因为国有企业是以人为本的,是职工当家做主的,是有一整套管理程序的,在跟随市场方面比民营企业的灵活性差得太远,所以在目前阶段不适宜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弥补国有企业这种固有的体制方面的缺陷,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联结就可以引入股份制的经营形式。在国有企业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国有企业可以直接转换经营机制,达到实现灵活的市场化经营的目的。在国有企业参股的股份制企业的经营中,国有企业是借助民营企业的力量,更灵活地进入市场,同样也要达到弥补自身体制障碍的目的。如果国有企业要扩大市场销售量,那么可以采用的一种策略就是,与具有一定的高效率的销售网络的民营企业进行资本合作,参股到这家民营企业中去,成为其紧密合作的伙伴,这样就能有利地扩大自家产品的销售市场。在这方面,参股比控股具有更大的优越性,若控股等于还是国有企业自己去扩展市场,而参股经营则是利用民营企业的力量去扩展市场。

4.为了能够合作研发新产品。

研发新产品是企业永久的追求。国有企业的发展后劲和竞争实力都要落实在产品研发上,一种具有市场竞争性的新产品问世,可以为国有企业带来巨大的生命力。国有企业一般要自己在内部设立新产品研发机构,通过长期的研发,保证自己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所以,研发机构在国有企业内部设立,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国有企业在内部设立研发机构的同时,也可以借助外部的力量搞研发,更好更快地拿到新产品。这种外部研发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与国内外著名的研发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研发某种产品,也可直接委托他们专门为本企业研发某种产品。从资本运营的角度看,收购或参股到某些研发机构中去,也是国有企业搞研发的战略考虑。若是收购,那就是将外部的研发转为内部的研发。而参股经营外部的研发机构,则是加强外部的研发,增强本企业整体的研发实力。参股而不控股,可以参股到49%,也可以只有很少量的参股,具体参股多少,这取决于研发的需要和双方的合作意愿。不论参股的比重高低,重要的是国有企业可以利用这一路径提升自己的研发水平,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产品创新。

四、参股外资控股的股份制企业

外资包括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建设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给人们的直观感觉是,哪里引进的外资多,哪里的经济最活跃。实际上,沿海地区引进的外资多,因此,沿海地区的经济是最活跃的。这些外资进入中国,有的是以独资企业的方式进入的,也有的是以合资企业的方式进入的。而在合资中有的企业是外商控股的,也有的企业是外商参股的。最先进入中国的外资不是与民营企业合作的,而是与国有企业合作的,而且至今,许多外资进入中国,还是希望能够与国有企业合作。这一是因为国有企业的产业选择好,许多国有企业处于优势产业中;二是因为国有企业的信誉好,与国有企业合作,有利于外资打开市场;三是因为国有企业都有政府背景的支撑,与国有企业合作,让外资感到放心。在这种前提下,近年来,在中国这一方热土上,出现了许多的国有企业控股的中外合资的股份制企业,也出现了不少的国有企业参股的中外合资的股份制企业,这些合资企业活跃在中国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在改革经历了二十多年之后,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国有企业对外开放进行股份合资的意义,这不仅给中国市场带来了许多的新景象,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国有企业自身的发展。

与外资合作,国有企业的目的是很明确的,是为我所用,即合资是为了发展自己,而不是取消自己的独立存在。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合资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主动型的,即国有企业积极地与外资联系合作事宜。二是被动型的,即外资找上门来要与国有企业合作。在主动合作中,国有企业是主动地寻求一条生存的出路,积极地利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发展自己。在被动的合作中,国有企业也只是一开始时处于被动,实际合作过程中还是平等的,还是可以有许多的主动作为的。不论是被动合作,还是主动合作,国有企业与外资的股份制联合都是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的,至少大多数的合作结果可以证明这一点。一般来说,在国有企业控股的合资企业中,外资也要控制技术与管理,这实质上仍然要体现外资方面的主要作用。而在国有企业参股的合资企业中,外资更是要对企业实行全面的控制,这几乎不用讲外资的控股程度是高还是低,即使只是51%的控股,即使是相对控股,外资都可以将企业导向其要求发展的境地。而国有企业在其中的参股,虽然不能左右外资的控制,但是也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国际市场、先进技术,也可以从中学习到先进的管理方式。

1.开拓国际市场的合资。

有的国有企业与外资合作,主要是为了开发国内市场,在这种目的下,国有企业一般要求控股,因为只有国有企业控股,开发国内市场对于国有企业才有实际意义。如果国有企业在合资企业中不控股,那合资企业的市场业绩只能属于外资,而不能挂在国有企业的名下。但国有企业参股合资企业,目的则在于开拓国际市场,而不是拓展国内市场,虽然开拓国际市场,也同时有利于国内市场的扩大,但主要目的不在国内市场,而是在国际市场。国有企业的这种做法是借势,借外资的势,达到自己开拓国际市场的目的。在合资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产品是要返回国外销售的,这就对国有企业的经营走向国际市场创造了初始条件,随着合作关系的发展,国有企业可慢慢地在国外某些领域站住脚。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外很多地方对中国的了解太少,而商品的输出是最好的介绍中国的途径。在合资合作中,依靠经济关系的联结,国有企业的经营就具有一定的国际性。当然,国有企业的参股只是国有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途径,最重要的不是将参股企业推向国际市场,而是要将国有企业本身推向国际市场。改革之后,中国的有些国有企业是可以驰骋于国际市场的,可以在国外的许多地方建立稳固的市场。

2.为得到先进技术的合资。

目前,几乎所有的先进技术都掌握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手中,尤其是跨国公司对先进技术的垄断更是普遍现象。这种情况在近期内是难以改变的,因为这是资本长期投资必然产生的后果。对于中国的国有企业来说,一方面要坚持自主创新,坚持研究新技术;而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地向国外企业学习新技术,借人家的力量发展自己。虽然国外的资本进入中国,对于技术的控制甚至更重于对于管理的控制,但只要进行股份合资,共同生产优势产品,参与合资的国有企业还是可以有偿地得到一些先进技术的,这等于也是直接购买外方的技术,只不过这种方式的利用可以更紧密地加强与国外资本的联系,更直接感触到国外技术的最新进展情况。所以,为了获取新技术,为了由此而在国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改革以来,许多国有企业实现了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合资,这其中就有一部分是国有企业以参股形式实现与外资合作的。这种合作已经为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国有企业的技术升级创造了条件。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以参股经营的方式获得国外先进技术的实践将会越来越多。

3.为引资需要的合资。

到2005年,中国年创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而且,近年来,中国的投资率一直是居高不下的。但是,从总体上讲,从中西部地区看,经济的发展仍需要更多的资金。因此,对外招商引资,至今仍然是很重要的发展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的地区,直接引进外资更是启动经济的最有力的举措。从现实的资本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有的外资进入中国,要求独资经营;也有的外资进入中国,则要求合资经营,即要求当地必须给予一定的资金配套,由其控股。面对合资的要求,中国各地为了达到引资的目的,往往是答应外资的要求,这就使一些国有企业有了与外资合作的机会,即通过国有企业的参股,达到外资要求本地资金配套的目的。这样做也是有利于双方的,对于国有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并无不利之处。通过少量的参股,可以引进大量的外资,这可促使地方经济迅速开放搞活。因此,在有条件限定的前提下,各地可以更积极地引进外资。凡是外商要求合资并控股的,各地既可以请民营企业参股合资,也可以让国有企业参股合资。国有企业在改革到位之后,数量是不多的,所以,国有企业的参股合资要更注重质量,更注重对于本地经济的拉动力,也更注重对于国有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无论是在哪里,都不允许地方政府为了引进外资而强迫国有企业参股合资。与外资合作,参股经营,是否进行这样的资本运营,这同样需要国有企业自主独立决策。

同类推荐
  • 经济学教程

    经济学教程

    本书主要对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及学习经济学的意义等方面作了简明的介绍。本书的特点是:1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定位为初级经济学水平;2简明、通俗,以简明的语言和扼要的篇幅阐述艰深的经济学理论;3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经济学近年来的发展趋势;4每章均以“参考资料”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理解经济学原理,使抽象的经济学理论变得生动有趣。
  • 对称管理:战略与细节的对称决定成败

    对称管理:战略与细节的对称决定成败

    对称经济学的核心,是以经济主体为主导同经济客体的对称,也正是由于这个对称,使经济学的主体性和科学性得以统一。对称管理是科学管理的真谛,有没有做到对称管理,是企业成败的根本原因之一。既不是战略决定成败,也不是细节决定成败,而是对称决定成败。对称经济是有序经济、双赢经济,合理的结构才出效益。对称经济学是与和谐社会相对称的经济学,是与科学发展观、创新战略相吻合的管理学;对称管理的观点与方法有原创性、前沿性与时代的必然性,是以经济主体为主导同经济客体的对称;由于这个对称,使经济学的主体性和科学性得以统一。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本书包括社会经济、自由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和经济全球化五篇。
  • “入世”与中医药的发展

    “入世”与中医药的发展

    本书从中医药行业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入世”影响,普及了“入世”的知识,分析了“入世”的形式,研究了“入世”的对策。
  • 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面对面

    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面对面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实现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十”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大力发展服务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热门推荐
  • 灰色转角

    灰色转角

    前方,所有未知的美好的愿景正熠熠生辉灯塔一般向琳楠召唤,然而,转角一个又一个不期而遇,走着走着,她差点忘了自己是谁,在哪里...
  • 你是我的良人我是你的娇妻

    你是我的良人我是你的娇妻

    这是一个男神们每天甜甜撩妻的故事,古风篇里,有心机丞相和他柔情的夫人论资深套路皇帝和戏精妃子的斗志斗勇……高冷的医女他爹给她招了个话唠的侍卫……众人畏惧的残疾少爷也奈何不了他那叛逆的表妹……一向优柔寡断的太子碰上了著名的闯祸精……还有……个个深宅大院里的故事正在上演,他们会扮演着怎样一个和自己命定之人的主角呢……而现代篇里……即使是在乡村里,也有美术老师和初来乍到的村官发生色彩反应……全能的花店老板为何只雇用一个送货小妹?精分的少年遇上了他的克星——霸气的女班长……每个城市里都发生着一些奇妙而有暧昧的故事……敬请期待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傲世女帝传

    傲世女帝传

    她,现代特种部队女军官,重生为将军次女,天生克夫,虽然倾国倾城、美艳动人,天下间无人敢娶。彼时,天下大乱,将军府被仇敌灭门,她侥幸逃脱,辗转到大陆各国,成为雇佣军团首领。各国君主不仁,她心生一统大陆之念,在各国权臣、骁将之间左右逢源,最终登基为大陆唯一的女帝。
  • 我看书就能变强

    我看书就能变强

    恭喜你看完《斗破苍穹》,获得一次抽奖机会,你抽到【陨落心炎】……恭喜你看完《遮天》,获得一次抽奖机会,你抽到【荒古圣体】……恭喜你看完《斗罗大陆》,获得一次抽奖机会,你抽到【海神三叉戟】……恭喜你看完《永生》,获得一次抽奖机会,你抽到【九字道符】……恭喜你看完《吞噬星空》,获得一次抽奖机会,你抽到【浩雷星甲】………………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亦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 论世家千金的自我修养

    论世家千金的自我修养

    #不是恋爱的快穿文#姚沉一觉睡醒,天翻地覆。作为世家千金小姐,居然被迫成为继承者任务,只有回到历史吃喝玩乐?未来状元和丞相之子打架帮谁?在线等,挺急的...#无男主#沙吊文#不定时更新#作者不弃坑的!
  • 中华成语典故全鉴(典藏诵读版)

    中华成语典故全鉴(典藏诵读版)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成语大多源于历史事件,不仅是中华五千年的智慧结晶,也是前人生活经验的总结积累,闪耀着先辈智慧的光辉。《中华成语典故全鉴》对所收录的成语从释义、出处、典故三方面进行了讲解,读者朋友们不仅可以将其当成一本有趣的故事书来读,还能够从中学到知识,掌握更多成语,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恰当地使用。
  • 他界辗转

    他界辗转

    陨星突坠,异界降临,处于无人之地的他意外获得了一个空间,以及通往其他世界的门。
  • 相遇是我们的幸运

    相遇是我们的幸运

    这是一篇大学校园文,男主顾淮大三学生会会长,女主萧染大一新生,是个活泼小姐姐哦~
  • 都市之修真奇才

    都市之修真奇才

    一代修真奇才散人韩飞,被围攻无奈兵解重生于都市之中,从此走上一条阅尽万花,无尽荣华的极品修真奇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