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58400000029

第29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诸葛亮传(1)

一、“管乐”之才待时而动

提起诸葛亮,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大名垂宇宙”(杜甫诗句),人们一直把他看做智慧的化身,人们景仰和崇敬他。诸葛亮之所以能有这样大的影响,这和历代统治阶级对他的推崇,小说戏剧对他的描绘和渲染是分不开的。然而,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和小说戏剧中塑造的诸葛亮并不完全相同。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又是怎样一位人物呢?

诸葛亮(18~234),字孔明,琅玡郡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东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出生在一个门第不高的官僚地主家庭里。其父诸葛珪曾做过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和当时的豪强贵族袁木、刘表等都有往来。诸葛亮兄弟三人,哥哥诸葛瑾,弟弟诸葛均,此外还有两位姐姐。由于父亲很早去世,诸葛亮和他的兄弟、姐姐都依靠叔父诸葛玄过活。

诸葛亮的童年是在战乱中度过的。在他出生的第四年,即汉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大起义爆发,继之而来的是在镇压黄巾起义中壮大起来的豪强地主武装之间为争夺地盘的厮杀、混战。琅琊郡属于徐州,是豪强们心目中的一块肥肉,陶谦、吕布、曹操都曾先后占据和抢夺过这块地方。徐州战乱不止,使诸葛玄一家再难安身下去。为了逃避战乱,诸葛玄带领家人,离开家乡,先投奔袁术,后又投奔荆州刘表,最后在襄阳住了下来。

诸葛亮17岁那年,叔父诸葛玄去世。诸葛亮失去了依靠,就带着弟弟诸葛均在襄阳城西20里地的隆中村,置了一点四产,盖了几间草房,开始过着他20年后在《出师表》中所说的“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一面耕种,一面读书的隐居生活。

隆中的生活,一过就是10年。这10年,诸葛亮阅读了大量的经史和诸于百家的著作,尤其喜欢读《申子》和《韩非子》等法家著作,诸葛亮深为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人物治世用世的理论所折服,他知道,在这动乱的时世,法家的思想,包括其治国的经验、法术是最切合、最实用的。广泛地阅读,刻苦地钻研学习,使他获得了丰富的政治、军事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这10年,也是诸葛亮拜师、交友、增长见识、学问的过程,那时候,荆州地区相对战乱较少,中原地区的学者名士纷纷避乱至此地。比诸葛亮年长的,有大名士庞德公、号称“水镜”先生的司马徽。沔南名士黄承彦(即后来诸葛亮的岳父)等,他们都成了诸葛亮的忘年之交。这些人思虑精密,学识渊博,见解卓绝,诸葛亮虚心向他们请教,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由于司马徽的介绍,诸葛亮又拜了一位称“邓公”的汝南灵山隐士邓玖为师。邓玖熟谙韬略,深通兵法,在诸葛亮“奉事惟谨”的精神和行为的感动下,邓玖传授了他三部兵书,这对诸葛亮日后辅佐刘备带军打仗,无疑起着极大的帮助作用。

在交往的朋友当中,也有一些青年学者,其中有日后也成为刘备重要谋士的庞德公的侄儿庞统,颖川的徐庶、石广元,汝南的孟公威等。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学问,评论天下大事,抒发自己的抱负。在读书、学习,广交朋友之余,诸葛亮也未忘怀当时政治形势。隆中的10年,政治风云变幻无常,此时曹操官渡一战,打败袁绍而统一北方;孙权继父兄基业坐领江东,和当时曹操称霸中原;坐镇荆州的刘表是一个务虚名、尚空谈,不足与谋大事的人,为豪强所吞并只是迟早的事……群雄纷争的结果,必然会出现鼎立的局面。由于诸葛亮注意研究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从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和应对的策略方针,当和朋友谈论起现实社会形势时,他洞若观火、了如指掌,卓有识见,因之被司马徽称之为“识时务”的“俊杰”。

立志向学,因志而成学,学以致用,是诸葛亮所一贯恪守的治学思想。那么诸葛亮的志向是什么呢?从下面两个例子可以窥见他的理想和抱负。

据《魏略》记载,有一天诸葛亮和石广元、徐庶、孟公威三位好友一起交谈,诸葛亮从容地对他们说:“诸位要是做官的话,是可以做到郡守、刺史的职位的。”三人反间诸葛亮又如何,诸葛亮只是“笑而不言”。这“笑而不言”,就已经表明了诸葛亮胸存大志。

又据《三国志》本传载,诸葛亮在高卧隆中常以管仲、乐毅自比。他认为当世既无像管仲那样的贤相,也没有像乐毅那样的名将。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政治家,曾经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强大的诸侯国。乐毅是战国时期燕国的名将,他扶持弱燕,统帅强兵,一举下齐国70金城,使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以管。乐自比,有以一身兼将相自许的意思。他身处乱世,决心像管仲、乐毅一样,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都要干出一番惊人的功业,他志在扫除群雄,结束分裂。

治乱世必以才智,尽其才智又必依明主才能取成,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从”,说的就是要谨慎选择可以辅佐的“明主”的意思。那诸葛亮心目中的“明主”又是什么样的人呢?在未遇到刘备之前,我们可以说在诸葛亮此时的思想中还没有明确具体对象,但如果联系他周围朋友对当时表强军阀评价的言论以及日后的《隆中对》、《论光武》等文章来看,诸葛亮对选择“明主”是有自己的标准的。

诸葛亮从小就受封建正统观念的熏陶,在隆中十年间系统地学习经史子集,食君禄、报君恩的忠君报国思想更在头脑中根深蒂固。当时最有势力的军阀是北方的曹操,此人雄才大略,影响很大,但在正统的观点看来,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却令人所不齿。庞统曾经跟诸葛亮谈起曹操,认为他虽是一个治世的能臣,却又是一个乱世的奸雄。像曹操这样的人,诸葛亮会认为他是“明主”而去投靠他、辅佐他,是不可能的。而实际上,在下文将要谈到的《隆中对》中,诸葛亮也是把消灭曹氏集团作为目标确定下来的。刘表此人的行为品质,诸葛亮更是耳闻目睹,再熟悉不过了。连他的内亲黄承彦老先生都不愿出来帮助他,诸葛亮当然不会认为他是‘明主”。

东吴的孙权呢?虽是位“招延俊服,聘求名士”的有作为的人物,但却野心勃勃想“建号帝王以图天下”,也是一位志存篡逆的野心家。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已赴江东辅佐他,而诸葛亮并没有尾随着到江东,应该说,孙权在诸葛亮的心目中,也不是一位能够为之赴汤蹈火的“明主”。

至于盘踞川蜀。以“闇弱”著称的益州牧刘璋,更不值一提。

从诸葛亮撰的《论光武》一文中,我们更可以窥测到诸葛亮择主的准则。光武帝刘秀是东汉中兴之主。诸葛亮在文章中,对刘秀的“策虑深远”的作用极为欣赏,对光武君臣“谋会议同”,中兴汉室的事业极为向往。南阳郡是当年刘秀中兴的发祥地,历史能否重演呢?当今世界能否再出现如光武那样的“圣君”“明主”呢?这个问题只有等刘备出现在诸葛亮面前才能明白。

总而言之,隆中十年,是诸葛亮学习。增长才干的十年,也是他“待时”、“待主”的时期。这个未出茅庐的青年,正如庞德公送给他的雅号“卧龙”那样,一旦风云际会,就能腾云驾雾,大显身手,一展抱负了。

这个时机终于到来,“刘皇叔”刘备于汉建安十二年(207)亲自前来隆中,拜访请教诸葛亮。

二、隆中之对惊世骇俗

47岁的老将军刘备“三顾茅庐”到隆中拜访请教27岁的诸葛亮,这种真心实意虚心求教的精神着实使诸葛亮感动。刘备恳切深沉、坦露胸怀的一番话语,使诸葛亮看到了他志存复兴汉室、拨乱反正的忠肝热肠。于是诸葛亮就不紧不慢,从容不迫地把他对早已了如指掌的天下大势的看法告诉了刘备。

他首先分析曹操和孙权:

“自从董卓入京作乱以来,各地豪杰蜂起、抢州夺郡、割据称雄的人多得数不清。经过一番较量之后,现在的局势已经比较明显,成功与失败者各自都有其经验、教训可以总结。就拿曹操和袁绍相比来说,曹操名望既低,兵力又少,可他居然最后能战胜袁绍,由弱变强,这其中的道理何在?这就不仅仅是由于曹操占据有利的时势,更不是天命使然,而是由于曹操的主观努力,在于人的智谋所决定!现在曹操基本上已统一了北方,拥有百万大军,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处处假借汉帝的名义来对各地诸侯发号施令,在这样的情况下,暂时是很难同他较量、争强比胜的。

“北方的曹操是如此,南方孙权的情况又是如何呢?孙权占据江东,从他父亲孙坚,至其兄孙策到现在,已经历了三代。那里地势险要,百姓归附,加上还有一批有德行、本事的人辅佐他,他的力量绝不能低估。因此江东此地,不能希图占领。而要和曹操争夺天下,应该和孙权结成联盟,作为外援,而不能同他们为敌。”

分析完曹、孙两大集团的情况,接着诸葛亮又分析了荆州刘表和益州刘津的情况:

“荆州这地方北依汉水,南达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是个四通八达的战略要冲,是一个用武的好去处。可惜现在的荆州之主是没有能力守住它的。这大概就是老大爷特意要留给将军的,将军您难道不想得到它吗?

“再看西边的益州。这也是一个地形地势相当险固之地。它幅员辽阔,有千里肥沃土地,历来被人称为‘天府’之国。汉高祖就是凭借这块地盘取得天下、建立帝业的。然而,如今益州之主刘璋懦弱昏庸,统治无能,不注意安抚百姓。那里的有识之士都希望能够找到一位英明之主去取代他。再加上北西汉中的张鲁时时刻刻都在窥伺着川蜀,威胁着益州。因此,益州的情形刚好和江东相反,是一个可取之地!”

谈到此处,诸葛亮兴奋之情,谥于言表,他接着说:

“将军您是汉朝皇室的后裔,名声早就显播于天下,您要是能够占据荆、益二州,守住险要之地,西面和好诸戎族,南面安抚夷越各部落,对外结盟于孙权,对内刚修明政治,一旦曹操内部发生变化,时机一到,您命令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洛阳推进,将军您亲自统率益州大军出秦川(今陕西。甘肃省秦岭以北平原地带),到那时候,老百姓谁个会不担着饭食、盛着酒浆来迎接您呢?真能这样,那么统一天下的霸业就可以成功,汉朝的天下也可复兴了。”

诸葛亮在隆中对刘备剖析天下形势的这一番话,记载在陈寿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上,这就是被后人称之为《隆中对》或《草庐对》的名文。

诸葛亮这一番宏论,根据当时的客观现实,从政治、军事、经济、地理、人事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在反复比较的基础上,为刘备提出一整套的战略方针。就实现最终的战略目标来说,就是为了达到“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也就是说,要使历史上再度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占有荆州。益州作为根据地,然后从荆、益两路出兵,构成钳形攻势,直扑两京(长安、洛阳),剿灭曹氏篡逆集团,达到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目标,但诸葛亮又认为,在当前情况下,曹操集团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巨大的政治优势,暂时还不能与之正面争锋,也就是说,先不要打曹氏集团的主意,而把他搁一边。

对于江东的孙氏集团,诸葛亮提出“结好”,这是他预见天下必然会出现三分鼎立的形势而为刘备确立的一个重要策略方针。要消灭曹氏,联合孙权是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策略手段。日后形势的发展,就显示了这个策略手段的巨大威力:取得了赤壁大战的辉煌胜利。赤壁大战的胜利,是孙、刘两家联手抗曹的胜利,由于这一胜利,刘氏集团才有可能在荆州站稳脚跟,才有可能西进川蜀,打开蜀汉立国的壮丽局面。因此,可以说“联孙”的策略,事关蜀汉立国的根本,也是关系其盛衰存亡的基本国策。只要看看后来关羽失荆州。刘备兴兵伐吴惨遭失败等事实,就可以明白这一点。

不仅如此,《隆中对》还为刘备占据荆、益以后,治荆、治益提出了一套具体的的策略步骤,这就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的“和抚”民族政策和“内修政理”方针的提出。

“和抚”政策,是针对西南边地的具体情况而提出来的。东汉末年,由于益州地区统治者暴虐残暴,特别是刘焉、刘津父子治蜀以来,对少数民族采取横征暴敛以及征剿杀戮的残酷压迫,使得少数民族不得不起兵反抗。他们大多居住在深山老林之中,官兵来了,他们退山林,伺机出击,有时候还攻陷城池,给官府以沉重的打击。刘备要治蜀,就必须改善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否则内部不稳定,根据地不巩固,就谈不上向外拓展或出兵,诸葛亮把夺得荆。益与和戎抚夷一起提出来讨论,这是非常切合实际的。

“内修改理”也是巩固内部、稳定内部的一项重要政治措施。鉴于东汉末年朝政混乱、奸佞当道的沉痛教训,鉴于刘表。刘璋在荆、益统治期间的无能表现,刘备治荆、益,首先必须革除弊政,举贤技能,这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隆中对》的提出,这一方面显示了诸葛亮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的远大眼光和政治魄力。

《隆中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它为刘备提出了一套正确的战略方针,对以后刘备集团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指导作用。以后形势的发展变化,证明了诸葛亮对局势的分析是非常符合客观现实的。

诸葛亮的精辟分析和建议,为刘备展示了光明的前景,使刘备由衷地产生敬意,司马徽和徐庶的举荐一点也没有错,诸葛亮确是了不起的一代人才,是他梦寐以求的好谋士、好军师。刘备诚恳地邀请诸葛亮出来辅佐自己,实现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的计划,诸葛亮感激刘备的尊重和信任,慨然应允道:“蒙将军不弃,我就为将军奔走效劳吧!”就这样,诸葛亮结束了十年隆中的“隐居”生活,正式踏上了政治舞台。

诸葛亮在隆中待时而动,“择主而从”,选来选去,偏偏选中了东逃西窜、寄人篱下、势单力薄的刘备,刘备难道真的是诸葛亮心目中的如刘秀那样的“中兴之主”?这清形虽然令人奇怪,但也不难理解。诸葛亮选中刘备为辅佐之主,主要原因不外有这几方面:

首先,刘备是汉室宗亲,他的奋斗目标就是兴复汉朝事业。而诸葛亮以“兴微继绝”,即兴复汉室为己任,这同刘备的目标是一致的,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把他们结合在一起。

其次,中国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士为知己者用(死)”。刘备“三顾茅庐”,一再屈尊下顾,向他虚心讨教,这使诸葛亮非常感动,他愿意为刘备这个“知己”效劳。20年后诸葛亮回顾这件事时,在《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这是出自肺腑的由衷之言。

再次,对刘备“宽仁有度”、“知人善任”、“折而不挠”的性格特点,诸葛亮也是有所了解的。诸葛亮认为,在刘备手下,他能够做到尊重和信任,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抱负,这也是在当时众多军阀之中,诸葛亮挑中刘备这个认为他是理想“明主”的原因之一。

同类推荐
  • 话说中国-帝王

    话说中国-帝王

    本书主要内容为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晋武帝司马炎等。
  • 三皇五帝的传说

    三皇五帝的传说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慈禧:一个外国记者眼中的大清帝国

    慈禧:一个外国记者眼中的大清帝国

    慈禧太后,大清晚期的实际掌权者。她从“辛酉政变”到逝世,总揽同治、光绪两朝军政大权长达47年,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女人。其一生,接楔着中国近代最具风云的时代动荡。站在新旧交替的转折点上,历史将慈禧太后推上了前台,在深刻而无奈的现实面前,她别无选择。本书以外国人的视角细致剖析了慈禧太后主导的全部重大政治事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清末风雨飘摇、江河日下的哀情时代,真实又生动地刻画出慈禧矛盾的性格和坎坷的一生。
  • 一统经纶:秦始皇

    一统经纶:秦始皇

    秦始皇赢政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建立起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历朝开车皇帝大传丛书·秦始皇:一统经纶》为您打开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统经纶的传奇人生,为您进一步了解秦始皇、了解秦史,提供了一个便捷、可信的途径。
  • 绝艺芳华:女武生俞鉴

    绝艺芳华:女武生俞鉴

    本书分上、下两篇介绍了京剧界一度硕果仅存的女武生俞鉴的人生历程。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黎明神意

    黎明神意

    天变黑了,梦开始了。你在寻找一扇青铜大门,它将带你去很远的地方,你知道你要去的地方,但不能确定青铜大门的背后是何方,但是没关系,因为我们会永远在一起。梦结束了,黎明到了。
  • 妃史

    妃史

    是谁,无意在她额间刻了如幻南柯梦?是谁,无意在她嘴角勒了如画江山?是谁,无意在她梦上画了乱乱情丝?许是苍天玩笑,她,拥了江山,失了魂魄
  • 唯有倾心不负

    唯有倾心不负

    他性格高冷、生人勿近,唯独对她和风细雨、百般恩宠。她冰雪聪明、温柔可爱,唯独面对他的示好装聋作哑、装萌卖傻。“你那么聪明,我喜欢你,难道你看不出来?”他无奈地看着她。“你不说,我怎么知道。”她理直气壮。“……好,那我就用实际行动告诉你。”男人咬牙切齿。片刻后,雪白的娇躯上已经遍布吻痕。望着一脸呆傻的女人,男人露出得意的笑容:哼,不动真格的,她以为永远可以这样有恃无恐。呵,她怎会不知他的情意,她只是不确定他这样的高富帅是不是她的菜。
  • 随身空间兽世重生

    随身空间兽世重生

    兰兮这一世活得很辛苦,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以至于最后凄惨死去,重来一次她不想再重复上次的悲剧。兰兮:墨渊我这一次终于决定离开你了.再一世,兰兮选择了迦叶上一世一直对她好的,可是之后的是让她心痛。
  • 甜宠小青梅:傲娇竹马,已上线!

    甜宠小青梅:傲娇竹马,已上线!

    新书开坑《吻安,腹黑BOSS》http://m.86315.cn/bk/xdyq/25306433【已完结】初见时,“我厉冰哲不要你,休想进厉家大门!”在校园重逢时,厉冰哲漆黑的眼眸燃起凶狠的戾色:“小唐僧,跟到这里来了?你死心吧,我绝不会娶你为妻的!”小白花不甘示弱:“我才不要嫁给你!我才没有跟着你!”第N次交锋后,“宜凌,你是我的心你是我的肝你是我的甜蜜饯!嫁给我吧!”云宜凌:“说好的傲娇呢?”厉冰哲:“傲娇?能吃吗?”……作为帝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财阀厉冰哲,却娶了位影视圈三线女明星,被其他财团笑弯了腰。新婚之夜,云宜凌笑眯眯的看着坐在沙发上的厉冰哲,“厉家成为众矢之的。”第二天,其他财团股价纷纷暴跌,紧接着宣告破产……“众矢之的?那也得和我平起平坐!”
  • 我爱你超过了生与死

    我爱你超过了生与死

    什么是爱?最为一个钢铁直女,段凉衣不懂,也不懂自己对严言的那种奇妙情感,死了有活,来回两世,段凉衣终于明白,原来爱就是“我可以为你付出一切,哪怕是我的生命”严言:“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我死了就不能待在你身边了。”段凉衣:“我爱你,直到天荒地老。”
  • 快穿系统大佬要抱抱

    快穿系统大佬要抱抱

    风亦雪,游戏《风云世界》排行榜第一的大神,和别人战斗之际被封印在了游戏之中,没有办法退出……不过没关系,系统在手天下我有!看风亦雪在游戏世界中也能闯出一片天地!可是突然有一天系统变成了一只萌萌哒的小奶兽!整天卖萌求抱抱?谁来告诉她到底发生了啥!
  • 实力至上的教室1

    实力至上的教室1

    当受到六道仙人的指点,这个充满个性的世界,会发生什么改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