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23600000003

第3章 无为而治(2)

老子说:“爱民治国,能无为乎?”老子的这种“无为”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和行动方式,其基本特征就是“因其自然”、“不越性分”。而从主观方面来说,就是不要有主动兴事造作的意愿,其行为不是出于一己之私利,而是因百姓之思而思之,因民之利而利之,因民之患而去之。就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虽有思有为,却不是出自圣人的主观意志,因此,实际上可谓是“无为”。

老子认为,圣人要想“取天下”、“治天下”就一定要运用“无为”思想。老子提倡“无为”,其形而上的依据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其现实政治理由是“我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这里的“无为”,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最小的领导行为获取最大的管理效益的高超管理艺术。这种管理艺术,对当今的管理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我国古代,有许多人认为政治上的“无为”就是指无所作为,放任自流。这是很荒谬的,因为既行政,就必然会有官员贪污腐败、为非作歹。对于这些自发的“恶”,如果也“因其自然”,那就是助纣为虐了。北宋《老子》的注家在鼓吹“因其自然”的思想时,极少注意到其消极影响。但当时有一个人在谈到“因物之自然”时,明确提出要消除其消极思想,他就是著名的“三苏之一”——苏轼之弟苏辙。可惜的是,宋徽宗却把无为当作无所作为,终致奸臣当道,民不聊生,将大宋江山毁于一旦。

北宋皇帝宋徽宗自谓喜爱“无为之道”,但他的理解却与老子的精神南辕北辙。在《御解道德真经》中,宋徽宗将老子的“无为”和“因其自然”解释成了消极地顺应自然,完全放弃所为。据他的看法,“大智并观,乃无不可”,“道本无相,孰为徼妙?物我同根,是非一气”,无为就是“因其固然,付之自尔”;认为就像季节的更替一样,都是不需要人力作用,自己就可以完成。他误认为,只要他做到“因其自然”,就是一个好皇帝,而他所“因”的“自然”(即大臣们的各种行为)是好是坏,完全不需要他去分辨。不立一物,不废一物,他完全忘记了老子所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教诲,而直接步向了另一个极端。他对天下治乱采取的这种完全不负责态度,以及他对善恶的不加分辨,实际上是促进了恶势力的发展。其结果是奸臣当道、民不聊生,最后导致了北宋王朝的倾覆。

可见,无为并非不为。不为而为,正是有为,不为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有为。

三、最高境界的领导管理

“无为而治”的深层涵义就是通过不作为而作为。它的主旨是服务、疏导,而不是滥用特权。因此,“无为”并非要领导者什么事都不做,而是要领导者在工作中应有意识地授权、放权,把权力交给人民,让每个人都充分发挥积极性、能动性去做自己份内的事。

1无为管理,自然而为

“无为而治”的思想,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并加以实际转换,可以为领导管理增添新的活力。

第一,无为而治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里的“无为”是指不妄为,顺其自然的态度。也就是说,道是自然的,所以常无为,然而正是这种无为的道生成万物,所以又无不为。就道生成万物的无执无施、无意无为而言,“道”是“无为”的。就天地万物无不是由“道”生成来看,“道”又是“无不为”的。“道”是无为与无不为的统一,是以“无为”达到“无不为”的手段。无执无为,则万物各任其能,各适其性,同归于化。老子认为,如果人不依自然本性行事,完全按照人的功利原则去设置行动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盲目行为,那就必然导致人性的异化,产生大量的虚伪、丑恶和荒诞现象。老子所说的无为,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在更高层次上的顺其自然的行为。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无为思想,并把无为具体化为三个层次:无己、无功、无名。《庄子·逍遥游》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讲的就是无为境界,那么,人们如何达到这一境界呢?庄子说圣人才能做到“无己”、“无功”、“无名”。

“无己”包括两个含义,一是精神自由,一是排除个人成见,一切顺应自然,是属于无为范畴的。

“无功”即为主观上没有主动做事的愿望和建功的行为,但在客观上却使万物各得其所,终致建功,这可以说是由无为实现了“无不为”。

“无名”也是讲“无为”,相较于名而言,“无名”属于本然的东西,而名属于人为的东西,实为主,名为宾,圣人应该有其实,摒其名,抛弃人为的东西。做事不注重名利,而注重实效,踏踏实实做实事,多一点实干精神,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地方经济发展着想,处理好名与实的关系。只有这样,才是真正达到了“圣人无名”的境界。

第二,“无为而治”在公共管理中的体现。

老子认为,治国不能违背人的自然本性。对黎民百姓的管理应当师法自然之道,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而妄为,亦不可离开客观实际而强为,而应以“无为”而达到“无不为”的目的。老子和庄子反复强调,天道自然无为,人道应该遵从天道,顺应自然,实践“无为”。老子提倡的“无为而治”并不是放任自流的管理方法,而是一种以最小的领导行为取得最大的管理效果的积极进取的管理方法,它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老子进而指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这里的“处无为之事”,即是以“无为”原则去处理一切事情。老子认为,“无为”,才“无不为”;恣意妄为,不仅无所为,还会招致灾难。当然,社会人生总离不开主动的作为;但这一切都必须遵循规律,绝不容强行妄为。老子提倡行不言之教,所谓不言之教,并不是摈弃言教,只是因为“希言自然”和“多言数穷”的缘故。教有言教和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不言之教,即为身教,这在管理中成为重要的管理思想。

除此之外,老子对管理者还进一步提出了“四不”、“三宝”的“无为”要求。何为“四不”呢?从正面讲:“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不功,自矜者不长”。从反面讲:“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自我表现,自以为是,这类轻躁炫耀之举违背自然,违背规律,乃是附痈赘疣之类,必须革除。老子认为,做到“四不”也就做到了“无为”。那么,什么是“三宝”呢?老子说:“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即仁慈、节俭、谦让的品格。

实践证明,自是者必败、自矜者必亡。自我表现,自以为是,自我吹嘘,不符合客观事实,应当避免。领导干部应做到“四不”,用事实来说话,同时还应当具备仁慈、节俭、谦让的品格,这与社会主义道德提倡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相一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固然限制了人们争创先进的积极性,但换一种思维想想,有德之人,凡事谦让居后,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保存自己,以求发展,这不仅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法,也是落后地区、落后国家厚积薄发的一个法宝。

行不言之教,对于领导干部身体力行,做群众的表率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老子还提出虚静即是“无为”,虚静不仅是老子的养生之道,也是老子的管理之术。如何“虚静无为”呢?虚静无为关键在于对管理工具的操作与运用,把管理工具归结为义、理、法,君主只要操纵这些工具而不用特别作为,即可实现“无为而无不治”、平治天下的目标。

第三,“无为而治”在公共管理中的现代价值。

老庄认为,人类的终极目标不是满足自己的私欲,而是要达到与整个宇宙合而为一的体验。作为自我,只有顺应宇宙的动态平衡、一体和谐的法则,自然无为,无私无欲,才能发挥个体生命的创造天赋,对人类事业有所建树。

鉴于此,领导者应遵循客观规律,建立合理的机制,吸收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既不随心所欲的去“妄为”,亦不能脱离实际去“强为”,而是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创造良好和谐的环境,不逆自然法则,不人为地去设置障碍,不居功自傲,不看重名利,做到了这些,才是参透了“无为而治”的本质,才能领导一方人民休养生息繁荣富强。

第四,“无为而治”的本质是不可扰民。

《老子》认为,政府的职责在于辅助人民,如果管理者能够功成身退,百姓便不会感到政府的压力,反而觉得是自我发展的结果。故“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在人民感觉不到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大家都会觉得十分的自由自在。《老子》又说:“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认为,为政不扰民,扰民就不合于自然了。因此,如果政令烦苛,犹如飘风骤雨,对人民构成侵害,那统治就不能持久。

《老子》还说:“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意思是政治越苛察,则民风越巧伪;政策越宽松,百姓越安居乐业,人心越淳朴。《老子》认为,天地是不偏不私的,任凭万物自然生长,“圣人”也应不偏不私,任凭百姓自已发展,所以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第五,清静无欲与“无为而治”。

老子生活的时代,统治阶级追求骄奢淫逸的生活,他们沉溺于官能的刺激,追逐声色之娱,不顾人民安危。老子提醒为政者应在多欲中求清静,他说:“清静为天下正。”可见,“静”的作用在老子看来是多么的巨大。他又说:“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意思是说如果不被贪欲所困扰,就能达到清静的境地,也就是“无欲”的状态。统治者“清静寡欲”,社会自然能安定。“无欲”并不是完全排除本能性的欲望,而是要消解穷奢极欲。老子着重指出:“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在这里用煎小鱼的比喻来喻示治理国家应以清静为原则,不可搅扰百姓,然而,老子当时看到的却是统治者过度的奢侈靡烂的生活,以及急躁轻率的作风,他认为统治者必须持守“静重”,虽享有豪华的生活,却应安居无欲,这才是清静的表现。

第六,“无为而治”与自然放任。

老子的“道”是一种预先的设定,一种期望,借以安排和解决人世的种种问题。“道”的设定破除了神灵创世说。当道普及为人世的行为准则而被解释为“自然无为”时,便产生了一种自然放任的思想,从而把人从古代宗教迷信的桎梏下彻底解放出来。这种充分自由的思想要求统治者实行不干涉主义,使百姓有最大的自主性,允许特殊性、差异性的发展。即允许人的人格和愿望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发展。对于执政者来说,“无为”就是要消解独断意志和专断行为的扩展,以阻止其对百姓权利的胁迫和并吞。当今社会,人类生活的异化现象十分严重,并正成为全世界的普遍忧虑。权力支配个人的生命,导致个人无助的情形随处可见;在这种情况下,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仍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2顺势领导,创造共赢

对于领导者而言,其目标就是带领组织创造成绩并维护组织的利益,要实现这一目标,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不可不学。具体而言,运用“无为而治”思想,可以创造企业顺势领导,实现共赢的局面。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而治,以无为实现最后的有为。

第一,“无为而治”与领导者决策。

“无为而治”换一种说法就是指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所谓顺应客观态势,就是要领导者在工作中不做任何违反自然规律、有损道德规范、触犯社会法律以及违背人民利益的事。所谓尊重规律,并不意味着领导者可以对一切事务坐视不管,放任自流。相反,领导者应该主动去认识并探求事务发展变化及领导活动的内在规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开展领导活动;尊重规律还意味着领导者在做决策时不能只按自己的意志独断专行,必须尊重组织全体成员的意愿。当今的领导者之所以在有些时候觉得领导工作棘手,主要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了组织成员身上,继而导致一些政策、法令难以贯彻执行。所以,领导者要讲求民主,在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到组织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组织成员及服务对象的意愿,不能处处只为自己和少数人着想。领导者的全部决策和计划都应该尽最大可能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当然,领导者的决策与计划最初并不需要所有人都认可,但最终的结果应该是以组织、组织成员和社会之间的共赢为目标。

第二,“无为而治”与领导者行为。

如前所叙,“无为而治”,并不是说领导者可以不作为就能达到治理的效果,而是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老子说:“爱民治国,能无为乎?”一个领导者肩负着人民的重托,要治理一个单位、地方或国家,能什么都不做吗?很显然,他必须有所作为。老子“为”的最高原则是“为无为”。“为无为”是这样的一种“为”:在不该为的时候就不为,在该为的时候就要为。这是一种恰到好处的造诣,它体现的是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应历史潮流的巅峰智慧。由此可见,老子所讲的“无为”不是消极等待,毫无作为,而是以“无为”的态度去“为”,“无为”只是一种现象和手段,最终要达到“无不为”的理想境界。随着组织规模的发展与壮大,社会复杂程度的不断加深,领导者会越来越多地陷入各种纷繁的事物中不可自拔,实践证明,领导者的过度干涉只会物极必反,致使整个组织和社会陷入僵化和混乱之中。因此,现代的领导者必须按照科学的方法去“为”,在工作中要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把主要精力放在“掌舵”而不是“划浆”上,这才是现代的领导者所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

第三、“无为而治”与领导者权力。

领导者的权力应该用于为人民谋福利,而不应该成为特权的标志。有些领导者因为有权在手,所以经常利用手中的权力干预组织成员的意志、行为。这种干预是对组织成员的一种压抑,也是对潜在秩序的一种破坏,它妨碍甚至损伤了组织成员的创造性与积极性。

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自主意识、认知能力都有了极大的增强。原来只有领导者才能做的事情,现在由下属就可以做,而且可能会做的更好。授权、放权并不代表领导者就无事可做了,就不需要领导了,相反,人们更加需要领导了,只是此时的领导者应该去考虑宏观的、重大的事情。如此,自上而下各司其职,社会才能繁荣昌盛。

四、现代管理的成功窍门

“无为而治”的管理智慧,在今天更具有时代的意义。在现代社会的管理形态中,只要把“无为而治”的理念与时代的精神加以结合转换,就能使现代管理创造出无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简单管理,借力领导

老子将“道”视为宇宙之本,而道之本性则是“常无为而无不为”,即“道”对于宇宙万物是“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老子“大道无为,无为而治”的思想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有很大的启发。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看,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至少包含有如下五层意义。

第一,有为无为,顺势而为。

同类推荐
  • 墨子清谈

    墨子清谈

    本书通过介绍话说墨子、人生最大的艺术、修身养性、智慧与谋略、节约生命、追求真理、一阴一阳之谓道等内容,评述了墨子的人生态度和处世策略。
  • 心眼心计心机全集

    心眼心计心机全集

    现在这个社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些心眼、心计和心机来自保。本书用精彩的案例和经典的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本书语言简洁、道理精深,相信此书能够带给您生活的灵感。
  • 《围炉夜话》名句

    《围炉夜话》名句

    《围炉夜话》是清人王永彬撰写的一部人生随笔。它与明人洪应明的《菜根谭》、陈继儒的《小窗幽记》被后世并称为“处世三大奇书”。此次,《围炉夜话》被收入《围炉夜话名句(国学名句故事绘)》中。编者孙迅精选了六十五则名句,分为家教、修身、交友、处世、立志、治学等六篇,逐则释义、析理,再配以暗合名句意蕴的历史典故、逸闻趣事、古画碑帖,供读者阅读、赏析。《围炉夜话名句(国学名句故事绘)》适合大众阅读。
  • 社交的方圆艺术

    社交的方圆艺术

    本书讲述了可方可圆是社交艺术的精髓、用方圆之道解读社会关系、不违方圆是社交禁忌的至高准则等内容。
  • 培养细节精神

    培养细节精神

    细节是什么?细节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准备,也是一种精神。细致严谨的态度是做好细节的前提,只有重视心态中的细节,才能发现细节。细节又是一种准备,一种实力。长期的积淀,才能形成一种实力,将细节内化成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预期。细节又是一种精神,细节追求完美,细节也成就完美。细节就是品质,细节也体现品位。
热门推荐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文学精华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文学精华

    本书精挑细选了五千年来文学发展成就的典范,并配以插图,内容包括:先秦文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辽金元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和近现代文学。
  • 步步危局

    步步危局

    长大后,他渐渐懂得,黑夜里,恐怖的不是鬼,是人!徐子洋回首往事才发现,自己的生活就像一部悬疑小说,一切故事的起因都是因为一段消失的记忆......
  • 誓言哲学虚幻

    誓言哲学虚幻

    重新开始我的军团我说了算,名字,呵呵,只是个称号,我的军团未知疯狂。接受我的狂风暴雨吧!
  • 我的那些奇闻异事

    我的那些奇闻异事

    写一写我经历过的和听说的一些奇闻异事,如果有所雷同,別奇怪,可能就是你讲给我听的!也欢迎你们发来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没准就会被写进去。
  • 武破诸天

    武破诸天

    诸天万界,被神遗弃。一介杀手之王带着破碎的混沌斧来到神弃大陆。在这里,蛮人部落是他展露锋芒的地方,图腾草原是他展翅的天空,血魔大陆是他杀戮的战场……当站在神弃大陆的顶峰,他发现,原来这一切都被神所操控,自己只是神的一个玩偶。神要灭我,我便杀神。天道不公,我要诛天。
  • 神技吞天

    神技吞天

    原本只想通过祖龙脉逆天改命的他,却被带到了真武大陆!真武大陆,宗门林立。强者无数,主宰众生生死。弱者平庸,任由他人蹂虐。他自地球而来,自然不愿任人蹂虐,既然如此,他发誓定要做上人上人,保护身边的人不在被欺负。既然如此,那么只能不断的变强!变强!变强!
  • 霸心

    霸心

    他们,本是一对相爱的冤家,却因一些事,让公司损失惨重。他们,越吵越恩爱,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公司却因此损失更严重,让别的公司有了可趁之机,当知道时,为时已晚。当两人回头时,公主已易主。此时,两人才停止了针锋相对,同仇共敌。可是,一无所有的两人,要拿回公司是谈何容易?
  • 五张皮

    五张皮

    修习至阳内功心法武学宝典《天道经》就记录在五张皮上。你是不是也想得到?聚宝盆如今下落不明,是不是该把它找出来。江湖雨,生死渡。美人泪,锁人眉。等等……怎么回事?落第书生要起兵造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全能大佬马甲掉不停

    全能大佬马甲掉不停

    白柒:S级任务的目标人物,被我逮到了,挺骄傲是不是?陆聿风:老婆说什么就是什么(????ω????)···白柒:他们说我什么都不会,配不上你,去处理。陆聿风:遵命,老婆,我一定把他们打的下半生轮椅上过(?>ω<*?)···心狠手辣的他,遇上了她从此岁月不再无趣因为有你【互扒马甲(?????)っ】【男强女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