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53200000041

第41章 游戏的类型与指导(1)

内容摘要

如果说对游戏进行定义是试图揭示游戏的内涵,即游戏的本质与属性,那么游戏的分类,就是对游戏的外延做出限定。本章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详细介绍了不同的游戏类型,包括皮亚杰认知游戏分类、柏顿的社会性游戏分类,游戏的时间分类、游戏的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分类,游戏的教育功能分类,显示了幼儿游戏的丰富多样性。同时,从我国幼儿园教育实际出发,依据游戏的教育功能分类,详细的阐释了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和规则游戏的涵义、特点、结构以及指导要点,说明了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是实现游戏的发展价值和教育功能的重要手段。

学习目标

1.掌握游戏的认知分类与含义。

2.掌握游戏的社会性分类与含义。

3.掌握游戏的教育功能分类与含义。

4.了解并掌握角色游戏的特点与结构。

5.了解并掌握结构游戏的特点与结构。

6.了解并掌握规则游戏的结构。

7.能结合实例,正确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

8.能结合幼儿园教育内容,编制智力游戏。

9.能结合实际,理解并运用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

10.能依据规则游戏的结构因素,设计规则游戏。

【第一节】儿童游戏的分类

学前儿童的游戏是丰富多彩的,对儿童游戏进行分类是相当复杂的问题。如果说对游戏进行定义是试图揭示游戏的内涵,即游戏的本质与属性,那么游戏的分类,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游戏的外延做出限定。由于研究者各自不同的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他们对游戏进行分类时侧重于某一角度,因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游戏类型。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前苏联关于游戏类型的学说影响,我国许多幼儿教育工作者眼里只有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等为数有限的几种典型游戏,一说起开展游戏,就是娃娃家、积塑等。丰富多彩的幼儿游戏被简单化、模式化,这种观念定势不利于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的重要价值在于它是幼儿学习的信息系统,幼儿正是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来学习并在游戏中获得发展的。把游戏简单化、模式化的做法,实质上是用几种典型的游戏类型排斥了幼儿其他大量的游戏与学习的机会。为了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当务之急就是打破传统的把幼儿游戏模式化的倾向,扩展“游戏”概念,认识幼儿游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幼儿提供多种学习途径。

一、游戏的认知分类

认知发展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内容。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以儿童认知的不同发展阶段及其各阶段认知特征在游戏中的不同表现,对游戏类型进行划分就是游戏的认知分类。

皮亚杰是按照儿童认知发展对游戏进行分类的首创者。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发展和认知的发展是相对应的,在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游戏的发展也有不同的水平。与其发生认识论原理中的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和具体运算期的智力水平相对应,他把游戏的发展划分为三种相互之间呈等级关系的游戏类型,即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和规则游戏。

1.感觉运动游戏(sensori—motor play)

感觉运动游戏,亦称练习性游戏或机能性游戏(practical play/functional play),是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感觉运动游戏发生在感知运动发展阶段,它是由简单的、重复的动作所组成,其动因是感觉和运动器官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快感。游戏也大都表现为个体为了了某种愉快体验而单纯重复某种动作或运动。如听到风铃的“丁当”声发出快活的笑声,或是反复地摇晃花棒,或绕着房间四周跑,在椅子上爬上爬下,乐此不疲。通过这一类游戏,婴儿练习了动作技能,获得对于环境的控制,了解自己的动作与物体间的因果关系。

追踪观察研究表明,感觉运动游戏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在14—30个月时,这类游戏在婴儿的全部活动中占53%,到6—7岁时,就只占14%了。

2.象征性游戏(imaginative play)

象征性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这是一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各种游戏形式,如玩“娃娃家”、“医院”、“餐厅”、“商店”等。

象征性游戏在幼儿阶段最为常见,其突出特点是“好像”、“假装”。幼儿在象征性游戏中可以摆脱对当前实物的知觉,以表象代替实物做思维的支柱,进行想象,并会用语言符号进行思维。象征性游戏也使幼儿能够在虚拟的情境中满足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与要求。象征性游戏在学前期占据的时间最长,大约两岁左右开始,4岁达到高峰期。

3.结构游戏(constructive play)

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泥、沙、雪等来构建物体的游戏。例如,搭积木、插积塑、用泥捏小动物、用纸折花、用雪堆人、用沙筑碉堡等。结构性游戏大致发生在2岁。

4.规则游戏(games with rules)

规则游戏是两个以上的游戏者在一起,按照预先规定的进行的、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如下棋、打牌、拔河等。规则游戏是以规则为中心,摆脱了具体的情节,用规则来组织游戏。儿童在规则游戏中对规则的遵守,为儿童以后的生活打下了遵守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的基础。

二、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以社会性发展为线索对游戏进行分类主要以柏顿为代表。柏顿(Patton,1932)通过观察托幼机构中幼儿的游戏,根据在游戏中幼儿社会行为的不同表现以及参与游戏的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游戏分为以下六种:

1.无所用心的行为或偶然的行为

2.旁观的行为(Onlooking)

儿童在近处观察同伴的活动听他们谈话或向游戏的参加者提出问题和建议,甚至明确地观察某几组儿童的活动,耳闻目睹所发生的一切,但没有主动地加入游戏。

3.独自游戏(Solitary play)

独自一个进行的游戏。幼儿只顾自己一个人玩弄玩具,即使有其他同龄人在场,也如处无人之境,每个人按自己的意愿各自玩弄着各不相同的玩具,从事着各不相同的活动内容。这是一种没有玩伴意识的个人的游戏行为。以这种形式游戏的主要是尚无自我意识,且不能理解他人的乳婴儿。

4.平行游戏(Parallel play)

幼儿玩着与身边其他孩子相同或相近的玩具,相互模仿,但不与其他孩子交流,各玩各的。例如,3~4个孩子都在玩插塑玩具,他们之间相互靠近,能意识到别人的存在,想到眼光接触,除了自己摆弄材料以外,还会看别人的操作甚至模仿别人的活动或动作,但彼此之间没有互动。

这类游戏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集体中的单干”。这是2—3岁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参与状况的典型表现。

5.联合游戏(Associative play)

幼儿与同伴共同游戏,谈论共同的活动,但没有围绕具体目标进行组织,也没有建立起集体活动的共同目标。这类游戏从表面上看,幼儿同处于一个集体中,且时常发生许多借还玩具的行为,可以有语言沟通,如对他人的活动表示赞赏或否定,甚至发生抢夺或攻击行为,但每个幼儿仍然是以自己的兴趣和愿望为中心的。没有共同的意愿和明确的组织分工,他们只是愿意呆在一起玩,其行为的社会性仅仅是同伴交往关系,而不是游戏中的合作关系。

6.合作游戏(coopreative play)

幼儿在一起围绕着共同的游戏主题,通过协商与计划,采用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的游戏活动。在合作游戏中,游戏者对于要用什么材料及已有材料的使用、活动目标和活动结果有共同的计划和组织,有较明显的组织者或领导者。有组织意识和共同遵守的规则。例如,这类游戏离开了游戏者的相互配合则玩不成。这类游戏一般要到3岁以后才会产生,5—6岁得到发展,这是幼儿社会性日益成熟的表现。

在以上六种游戏行为中,实质上真正发生游戏行为的只有后四种,所以后来的许多研究者采用这种分类方法时,将游戏只划分为独自游戏、平等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四种。其中前二者因没有或较少表现出行为的社会性,合称为非社会性游戏,而后两者则合称为社会性游戏。这种游戏分类可较明显地看到不同游戏类型中儿童社会性发展和表现的差异,因而常被用作评价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指标。

三、游戏的时间分类

这是日本学者小口忠彦提出。这种分类是以儿童参与同一种游戏,或持续同一种游戏的时间长短为参照的。其发展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一种游戏持续的时间延长。这是儿童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稳定性逐渐加强的缘故。

1.未分化游戏

这是一种最初级的游戏,游戏每隔2—3分钟就出现一种不同的游戏动作,每个动作是无规则的。比如,敲打玩具、由成人扶着在椅子上跳跃。这是1岁以内儿童具有代表性的游戏类型,2岁以后日益少见。

2.累积性游戏

这是一种片断游戏活动的接续,比如一会儿摆弄玩具或物品,一会儿看看电视,一会儿涂鸦,每种活动10分钟左右,两个片断活动之间没有关系,1小时之间可以出现4—9种不同的游戏活动。这种活动形式在2~3岁儿童身上较为常见。

3.连续性游戏

在同一种游戏形式下的各种不同的活动也即同一种游戏形式可以延续一段时间,但中途可变换几种活动方式,中断原来的活动随之又回到原来的活动。其原因是幼儿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受其他事物干扰。如玩“过家家”孩子正在做饭,在玩的过程中,被炊具吸引而开始摆弄起炊具,敲敲打打,拼拼装装一番后,又接着玩起了做饭。

4.分节性游戏

这是一种相对延长了每个具体游戏活动时间的形式,在一块完整的游戏时间里,幼儿总是对自己正在进行的游戏尽兴后才转移活动。比如搭积木已经尽兴了,又奔向水池,玩起了水的游戏。当他玩腻时,又会去玩另一种新的游戏。

5.统一性游戏

这是分节性游戏的延长,在一个较长时间里始终坚持同一种游戏活动,其间没有间断。比如幼儿用一下午的时间完成了一个复杂物体的搭建;或者说,用很长时间玩一个情节复杂的“娃娃家”游戏,甚至第二天会延续前一天游戏情节的发展。这种形式是5~6岁以后儿童的典型方式。

四、游戏的活动形式分类

1.运动性游戏

这是一种以大肌肉的肢体运动为活动方式的游戏,由走、跑、跳、攀、爬、投等基本动作构成的身体运动,以动作的协调力、对肌肉的控制力、肢体的平衡力以及力度和耐力所带来的运动器官的快感为满足,这是最早出现的游戏,也是持续最久的游戏,不仅贯穿于整个幼儿期,还延续到整个童年期、青年期。

2.智力性游戏

这是一种运用脑力进行的游戏活动在进行这类游戏时,必须开动脑筋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以智慧赢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智力性游戏是比较复杂的游戏,需要一定的思维发展水平为基础,因此,出现的较晚。在幼儿阶段,这种游戏往往借助于感觉运动的表达,伴随着操作,依赖实物和形象来进行。

3.装扮性游戏

这是一种通过扮演角色,以假想现实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的各种人物形象的动作、语言、表情和事件,来满足其模仿需要,获得想成为大众的心理满足。装扮性游戏从2岁开始萌芽,4—5岁达到高峰,6岁以后逐渐下降。因此,它是学前儿童特有的一种游戏形式。

4.操作性游戏

这是以小肌肉双手动作为活动方式的游戏,这种活动主要体现在手指的灵活操作。儿童通过操作使各种不同的材料在自己的手中变幻无穷,从而满足其想象和创造的需要,并在创造中获得一种喜悦。比如,这种游戏从简单的操作到能够产生不同水平的“产品”,从无意识地摆弄到有目的地探索,能使儿童获得极大的认知收益和审美情趣。

5.接受性游戏

这是一种作用于传播媒体的游戏形式,主要通过看电视、听收音机、阅读画册以及操纵电子游戏机等,从而使儿童感到趣味的一种活动。

接受性游戏从1岁后就开始了,儿童开始注意各种媒体信息,但仅仅是对媒体的形式表示好奇,并没有作用于媒体的能力。2岁后,儿童开始对广播、电视的特定节目感兴趣,随之喜欢听故事。阅读画册的兴趣出现稍晚,大约4—5岁开始直至整个童年期。

五、游戏的活动内容分类

这种分类形式与活动形式分类是一种对应交叉关系,从对应来说,是形式对应于内容;从交叉来说,其对应不能完全包容。

1.动作技能性游戏

动作技能性游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表现粗大动作为内容的游戏,诸如滑滑梯、荡秋千、投掷、追逐奔跑等,这类游戏一般在户外较大空间进行的。另一是指表现精细动作为内容的游戏,如穿珠、挑游戏棒、弹豆子、穿绳、拍纸牌、剪贴等,通常是在室内的桌面上进行的游戏。

2.认知性游戏

认知性游戏是指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为主的游戏,有猜谜类、科学小实验、拼图、讲故事、念童谣等,让幼儿在愉快的玩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认知能力。

3.社会戏剧性游戏

社会戏剧性游戏特指幼儿在活动中模仿成人生活的游戏。他们装扮成老师、医生、司机、营业员、爸爸和妈妈等角色,把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所看见的、所经历的、所体验的事件,概括性地反映出来,如同演戏一样。这种游戏更多地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

4.结构游戏

结构性游戏是通过双手操作进行的造型活动,通过想象和操作能将一些无意义的材料变成有意义的结果。比较多见的是搭积木、插积塑、折纸、捏橡皮泥、小制作等,这是儿童的一种创造性表现。

六、游戏的教育功能分类

在前苏联的学前教育理论中,强调游戏是在成人的教育与要求下产生发展的,重视游戏的教育作用,因此,也是按照游戏的教育作用或目的对游戏进行分类。长期以来,由于受前苏联学前教育理论的影响,我国幼儿园也常用这种方法对游戏进行分类。具体分为以下两大类:

1.创造性游戏

创造性游戏是指较多地体现了儿童主动的、创造的主体特征,突出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创造的游戏活动。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

角色游戏: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结构游戏:利用积木、积塑、沙、泥、等结构材料进行建造的游戏。

表演游戏: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

2.规则游戏

同类推荐
  • 心理健康与心理自护

    心理健康与心理自护

    青少年是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上都经历着一系列的重大变化。本文旨在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阅读本书可以让青少年更好的掌握自己的情绪,认识自己的情感,给自己一个健康的心理。
  • 日本童话19篇

    日本童话19篇

    阅读童话,对于孩子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在他们眼里,大人怎么都想不通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才相信一头猪会和一只蜘蛛成为好朋友,一盏灯里会藏着个妖怪,一朵花会满足一个人的七个愿望……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在于孩子有一颗善良、真诚、坚韧、顽强而又充满爱的心。
  • 学生最喜欢的科普书:飞出地球的战车

    学生最喜欢的科普书:飞出地球的战车

    现在,航空航天事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工业、经济、国防实力的重要指标。航空航天文化也已经渗透到了经济、文化、教育、娱乐和体育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了。通过科普宣传,让广大青少年了解航空航天知识已经非常迫切了。广大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对航空航天知识的了解直接影响着航空航天事业未来的走向。
  • 快乐学习丛书-如何成为小音乐家

    快乐学习丛书-如何成为小音乐家

    什么是快乐?快乐是社会的认可,是心灵的满足,是成功的愉悦。让学生在在追求成功中享受学习,享受快乐。因为有了快乐,才会产生更大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老师,学习无疑是成功的,有效的和快乐的。
  • 严己宽人(中华美德)

    严己宽人(中华美德)

    本书是“中华传统美德和修养文库”的其中一本。这是一套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编辑出版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修养文库”,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必将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结出更加丰满的果实。
热门推荐
  • 终末之世以致,此为命运战场

    终末之世以致,此为命运战场

    大家好!我叫王大锤(啊呸)我叫颜晓万万没想到,我竟然莫名其妙的成为了圣杯战争的master然后,这个世界居然一次出现在上百多位英灵在大乱斗。更想不到的是,我的servant居然是个真正的小妖精!啊!你想干嘛?一场毁灭纪后的圣杯大战,四个求生种族的残忍厮杀。一个少年,一群伙伴,一个同样的心愿。
  • 莫大欢喜

    莫大欢喜

    我总把一切事情搞得一团糟妈妈对我说:这是你的特长啊!五岁那年点着你表哥的头发……六岁,你给老舅家的猫集体剪胡子!七岁带你回老家,你差点把祖屋一把火烧个精光……按照常规,你很快就又会生龙活虎地去危害社会了
  • 鬼医圣手

    鬼医圣手

    杀手回归都市,卷入一场纷争,贴身守护踩小人,鬼医圣手灭狂少……
  • 依依落入卿手心

    依依落入卿手心

    人生真是奇妙。某天就莫名其妙地被救了,还失去了之前的记忆,某一天又被告知自己其实是尚书府的二小姐?再某一天……莫名其妙地被求了婚?她本想平平淡淡地过完这辈子来着,结果还是遇上这个人。这辈子怕是栽在他手里了!
  • 狼舞

    狼舞

    仲邵南,仲华集团的二公子.他和尤少秋到美国寻求发展,两年光景办起了世界上一大网络上市公司.后来却发现他苦苦找寻的杀手是他心爱的大哥,他的未婚妻却成了他的大嫂.在爱和恨的边缘,在亲情和爱情的银河他该何去何从?
  • 勇儿和他的队伍

    勇儿和他的队伍

    这是一本关于战火里的童年故事,诙谐和历险历历在目。逃亡的过程中,历史的残酷和血腥与孩子的坚毅和乐天尖锐对比。-----我们欣慰战争暂时远离了我们的童年。
  • 她们都还好

    她们都还好

    对错吗?那要看谁决定咯!反正我随你们了。
  • 伏青

    伏青

    意外重生,来到光怪陆离的上古仙侠时期,仙雾缥缈,御剑飞行都不是梦,但这上古世界真的的和传说一样吗?一天,天空突然出现一个“鸟人”,他才发现,这是一个仙魔共存的世界。玄之又玄的仙侠道法与西方神秘莫测的魔法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自古两座大陆便不和,天使变成阶下囚,女神变成奴隶,魔鬼也要认怂。陆易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 石田衣良作品7:G少年冬天的战争

    石田衣良作品7:G少年冬天的战争

    《G少年冬天的战争》是石田衣良“池袋西口公园”系列第七本,包括四个故事:“要汀电话男”、“欺诈师维纳斯”、“连续纵火犯”和“G少年冬天的战争”。这《G少年冬天的战争》延续了石田衣良一贯的风格,曲折的故事和丰富的都市时尚元素,加上冷调暗暖的笔法,可读性极强。《G少年冬天的战争》中的四个故事个个精彩,而且都揭露了重要的社会问题。“要汀电话男”讲了一个因性格缺陷而无法找到工作的年轻人从事电话诈骗的故事;“欺诈师维纳斯”讲的则是一个以美色骗取顾客的美女诈骗犯;“连续纵火犯”讲的则是一个孩子为引起大家的注意而连续纵火的故事;主打的“G少年冬天的战争”是安腾崇的国王地位受到威胁,G少年面临内战……
  • 高冷皇后翻身记

    高冷皇后翻身记

    她被未婚夫推下了高楼,她的心也在那时死了,再次醒来,已然穿越,成了小说里的一位失宠皇后!收拾好心情的她,杜绝情爱,为了孩子,开始了后宫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