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53200000003

第3章 学前儿童游戏概论(2)

19世纪以后,随着幼儿园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学前教育理论的确定,儿童游戏受到了教育家们的高度关注。英国欧文(R.Owen)在其创办的幼儿学校中,把游戏作为儿童活动的主要方式,大量地开展儿童的户外活动和游戏,开创了游戏在学前公共教育中的实施。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F.Frubel)第一个系统地研究了儿童的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础。福禄培尔详细论述了儿童游戏的体系,并且阐明了游戏在教育上的巨大意义。他认为:“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就是在游戏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内在的倾向中发展和表现的。”为了使儿童得到知识和发展各种能力,福禄培尔为幼儿园设计了做游戏和进行作业时用的玩具和材料,取名为“恩物”(gifts),意为神赐予儿童的礼物。其儿童游戏的思想和方法,对西方各国的学前教育补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继福禄培尔之后,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M.Monteson)创建了幼儿园教育的一系列教学法。她设计了14种教具,主要是训练知觉,进行感官教育和发展智力,后人称之为蒙台梭利教具。蒙台梭利教学法实际上从儿童自然游戏中概括出主要因素,并把这些因素组织起来系统化而形成的。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了儿童游戏的有利因素,设计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把游戏引进了幼儿园。但他们都没有重视儿童自然的游戏,其游戏从根本上说是带有一定游戏性的教学活动,因而没能真正利用和发挥儿童游戏的教育潜能。

尽管,儿童游戏是人类早已有之的社会现象,但对儿童游戏的科学研究和理论才刚刚开始发展,迄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把儿童游戏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始于19世纪下半叶。一百多年来,儿童游戏研究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一)儿童游戏研究的兴起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左右,这是儿童游戏研究的初兴阶段。在这一阶段,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游戏理论和对儿童游戏的最初的系统观察。

儿童游戏研究始于19世纪下半叶,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分不开的。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生物进化论)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和思维的方法。“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最早的游戏理论,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思想的直接影响下出现了。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思想的问世以及它在思想领域中的胜利,赢来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进化的思想被称为这个时代的“关键性概念”,为许多不同领域的思想家所接受。比如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人们在探讨动物心理与人类心理之间的关系问题。但是,正像达尔文曾为人与猿之间“失去了中间环”而苦恼一样,人们为原始人的实用生产与艺术品生产之间、动物心理与人的心理之间缺少了“中间环”而苦恼。人们在历史的废墟中,在现代残存的原始部落中寻找着史前的遗迹,同时儿童特有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人们发现,可以通过儿童的心理、儿童的游戏研究来了解原始人的思维与艺术活动和现代社会中成人的思维与艺术活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儿童可以成为沟通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成为活的“中间环”。人们对于儿童的看法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开始注意到人类所具有的长久的幼年期的意义以及这种幼年期所具有的独特的可塑性。儿童的游戏,开始作为童年期所特有的现象而受到关注。人们不仅仅从儿童的游戏中探讨艺术的起源,而且也开始探讨游戏本身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最早出现的游戏理论之一是“剩余精力说”。这种游戏理论认为,生物体都具有维护自己生存的能力,生物体进化得越高级,这种能力越强。人类儿童除了一般生活活动外,无需谋生,所以除了维持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同样高等动物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须消耗的精力外,也有剩余精力,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将剩余精力发散出去,游戏就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对剩余精力的消耗。这一思想初见于德国哲学家席勒(Friedrich von Schiller 1759—1805)的著作《美育书简》中,他是在探索文化与艺术的起源时注意到了游戏问题。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H.Spencer)则从神经心理学的角度阐发了游戏的剩余精力说,认为由于神经中枢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疲劳,需要休息,休息一段时间后,精力就不稳定,超过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因而产生剩余精力。游戏就是剩余精力的发泄。对高等动物和人来说,游戏具有特殊的意义。德国学者拉察鲁斯(M.Lazarus)和帕特里克(Patrick)提出了游戏的“松弛说”,认为游戏不是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人类在脑力和体力劳动中都会感到疲劳,为了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就产生了游戏。对于人类儿童来说,由于其身心发展水平低下以及生活经验缺乏,面对复杂的外部世界难于适应,容易疲劳,需要游戏帮助其轻松,恢复精力。德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格鲁斯则提出了“生活准备说”,认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准备。格鲁斯以自然选择论为基础,认为人和动物有一种与环境斗争的生存本能,但依靠遗传得来的本能不够完善,不能适应将来复杂的生活,游戏则是对这种本能的无意识的训练。如女孩子喜欢玩“过家家”,就是为将来做妻子、母亲养育子女做准备。美国心理学家霍尔(G.S.Hall)提出了“复演说”,他认为格鲁斯关于游戏是对未来成人活动的练习的观点是片面的、表面的,因为它忽视了过去。他认为游戏是早期种族活动的遗迹。他将胚胎学关于人在发展过程中再现种族发展演化的情形应用于儿童游戏中,认为游戏的发展正是以不同的形式重现祖先的进化历史,重现祖先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动作和活动。

这些理论被称为“经典的游戏理论”。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出现的原因与意义。这些经典的游戏理论是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下产生的,所以都带着浓厚的生物学色彩,同时,它们主要是主观思辩的产物,缺乏可靠的实验依据。但是,由于它们或多或少地解释并说明了游戏这种人们司空见惯但又令人困惑的现象,推动着儿童游戏研究的进展,对后人的研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在经典的游戏理论的影响下,人们开始把儿童的游戏作为科学研究的课题。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儿童游戏的研究。这一时期研究主要试图客观地观察描述托儿学校环境内儿童游戏的特征,寻求建立儿童游戏发展的常模。受研究技术的限制,研究者一般不注重条件控制,对于结果一般不做测量,主要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观察,对结果作简单分类。柏顿(Patten)在1932年关于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是这一时期儿童游戏研究的代表。

(二)儿童游戏研究的缓慢发展阶段

20世纪40年代到50、60年代,是儿童游戏研究的缓慢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儿童游戏的研究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精神分析学派对于儿童游戏的研究,使游戏理论逐渐摆脱了美学的影响,成为发展心理学理论支配下的新游戏理论。

这一时期,人们普遍重视游戏对于儿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价值,游戏被看作是与童年的快乐、与未来健康的成年生活有关的活动。在精神分析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一反应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了一种游戏治疗技术,叫做“娃娃游戏”(doll—play)。做法是:给幼儿一大堆娃娃,它们穿着各种服饰以标志身份,例如家庭中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等等,这些娃娃和一些游戏材料组成了某种生活情景,例如家庭环境。然后让被试在玩娃娃时,讲一个关于这些娃娃的故事。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对儿童所讲述的故事的分析以及在与儿童的谈话中,可以记录到大量的性格方面的因素,如攻击性、深层的情绪障碍问题等。

(三)儿童游戏研究的繁荣时期

20世纪70年代至今,是儿童游戏研究的繁荣的阶段,儿童游戏研究领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来自各个学科的研究人员著书立说,丰富了儿童游戏的知识,使儿童游戏方面的研究资料数量激增。据1982年的统计,现存的关于儿童游戏方面的研究资料中的20%是在1970—1974年间发表的,38%是在1975—1979年间发表的,14%是在1980年之后发表的。也就是说,1970年以后发表的文章、著作约占现存研究资料的70%多。

这次研究高潮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和思想文化背景。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由于科技的进步,机器正在取代过去由手所做的工作,脑力劳动的成分逐渐增加,体力劳动的因素逐渐减少。这一现象不仅改变着生产过程本身,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这样两种现象:

一方面,是游戏娱乐生活的大众化。由于工作时间的减少,闲暇时间逐渐增多,观光旅游、户外活动成为时尚,各种游戏活动成为成年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大众化的游戏娱乐时代在到来,清教徒式的游戏罪恶论的影响正在消除。那么,大众化的游戏娱乐时代的到来,如何用科学知识来引导和丰富大众的娱乐消遣?

另一方面,是信息技术对童年生活的挑战。技术进步,知识“爆炸”,生产过程对人的智力活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向学校教育的前后两端扩展,早期教育成为人们热衷的话题,各种各样的儿童读物、计算机、电视教育节目等,涌入幼儿生活的天地,以往浪漫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面临挑战。那么,早期教育问题既已提出,那么如何调节国家利益与幸福童年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对于游戏问题的研究。

在这一阶段之初,以皮亚杰(Piaget.J)、维果茨基等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在游戏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研究的深入,游戏理论逐渐突破了认知理论的框架,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模式,如以伯莱因(Berlyne)为代表的游戏“内驱力”说,贝特森(Bateson)的“元交际”理论等。这些理论,深化了人们对于儿童游戏的认识,也拓宽了游戏的研究领域。

这次研究高潮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非常明显的倾向,就是十分重视游戏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的研究。人们把游戏看作是认知和言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和中介,并把游戏作为衡量幼儿象征性功能是否成熟的一个基本标志。从这些研究兴趣中,不难看到皮亚杰、维果茨基等人的影响。

另一种理论倾向来源于新弗洛伊德的理论,强调想象游戏(fantasyplay)在自我的发展和掌握中的作用。早期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想象游戏具有一种宣泄作用,现在的研究者把想象游戏看做是一种认知发展和情绪掌握的有效认知技能,因而拓宽了这种游戏个体发展价值的传统研究思路与框架。

这一时期非常重视实验研究,对条件的控制比较严格,对结果进行了测量并作统计分析。但迄今为止,这些研究只表明变量之间的相关而不是因果关系。这种研究方法虽然比早期的自然主义的、描述的研究方法更精确、严格一些,但是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在设计好的“游戏情景”中观察儿童的游戏,看到的可能并不是真正的游戏,所观察到的游戏的水平或类型等可能不同于自然条件下的游戏。

纵观一百多年儿童游戏研究的演进,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个发展趋势:一是从游戏理论的发展来看,由纯思辩的性质向实证性质转变。早期的一些游戏理论都是主观思辩的产物,缺乏实际依据。20世纪开始,逐渐重视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形成理论体系。二是从游戏价值观的变化来看,对游戏的发展价值的认识由思辩的、不全面的或有所侧重的,发展到确切的、全面的认识。上世纪50年代左右受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比较注重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70年代受皮亚杰等认知学派的影响,比较注重游戏的认知发展价值,80年代后,人们开始注意游戏对于儿童身心发展各个方面的发展价值。三是研究的范围逐渐拓宽,不仅注意纯理论的问题,而且逐渐注意应用问题。如亲子关系、家庭环境、同伴关系以及物质环境的组织与安排等对幼儿游戏的影响。四是从研究技术来看,由不注重条件控制的自然主义研究发展到注重条件控制的实验室研究,现在又开始出现了把两种研究方法结合起来的有条件控制的自然观察的方法。

二、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历史发展

我国教育家很早就对幼儿教育尤其是游戏方面有了论述。像《礼记·内则》、《少仪》等篇,《大戴礼记》、《本命》、《保傅》、《贾谊新书·保傅篇》等书中都记载在关于幼儿教育的意见。宋明兴起的蒙养教学比较注重儿童的学习兴趣,强调要教人“乐学”。程颐曾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朱熹亦强调“乐学”的重要。王守仁主张“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蒙养教学多注重歌舞、吟诗、讲故事之类,就是要让儿童“欢呼嬉笑之间”习得行为规范。

我国在清代建立蒙养院时,已将游戏列入教学计划之内,但对游戏的选择及游戏的内容与规则都是教师规定的,并作为一门必修课的学科。1904年颁布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提出,蒙养院应设立与初等小学迥然不同的课程,包括游戏、歌谣、谈话、手技。

以托幼机构教育实践为基础的我国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可以说发轫于20世纪20~30年代,从那时至今,我国的儿童游戏研究,大致可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本世纪20年代左右到解放初期。

同类推荐
  • 千万不要得罪蚊子

    千万不要得罪蚊子

    在《千万不要得罪蚊子》中,夏蛋蛋为什么要去得罪一只蚊子?夏蛋蛋如何迎接蚊仙的宣战?夏蛋蛋回到人类世界最先见到的是谁?夏蛋蛋为什么忽然变成了一块肥皂?
  • 青少年必懂的情调

    青少年必懂的情调

    本书包括了“无言的恋情”、“无尽的亲情”、“无悔的爱情”、“无华的感情”、“无边的乡情”、“无间的友情”、“无限的激情”、“自由颂”几个章节。
  • 我们班的大魔王3:宝石群岛

    我们班的大魔王3:宝石群岛

    这是一部充满想象力的少儿文学作品。书中的故事不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而是来源于古老的神话和现代的“魔幻小说”。书中有个“小探险家”,他在历险中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和精神,如爱憎分明、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等,是值得少儿读者学习的。本书是宁夏少年儿童出版社自主开发的一套少儿文学作品。作者以四个正在上学的孩子为主人公,借助“神话”、“传说”的形式,反映了少儿爱幻想、好动的心理活动。作品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尤其适合少儿心理和阅读习惯,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 你不了解的太阳系之谜

    你不了解的太阳系之谜

    本书从太阳系中具有代表性的星球出发,详实地介绍了太阳系大家族,包括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让青少年沉醉于神奇、瑰丽的天文世界之中,感受科学技术的强大威力,从而增长才智,丰富想象,激发创造,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决心。作为一名青少年,如果你拥有了探索的明眸,充满了求知的渴望,不妨翻开此书一探究竟吧。
  • 大眼睛探秘百科:无奇不有的动物王国

    大眼睛探秘百科:无奇不有的动物王国

    神秘的百慕大、金字塔,神奇的恐龙世界,千奇百怪的动植物,还有遥远的太空及外星人,以及历史上数不清的传奇人物和故事,对孩子来说,都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根据调查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对历史知识、生物知识、未解之谜等特别感兴趣,而探究这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孩子增加阅读量,加强知识的储备,更重要的是孩子能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对小学生思维的训练和潜能开发起着重要的影响。
热门推荐
  • 任务猎人之暗夜横刃

    任务猎人之暗夜横刃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需要钱,有人需要服务而且愿意付钱,二者各取所需,交易自然就会产生了。金钱不再只是一般等价物,对有些人来说,为了金钱,他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直到他们真正感悟人生的时候,他们才会发现自己当初的行为是多么愚蠢。
  • 千世尘缘

    千世尘缘

    千世尘缘一世劫,一世情缘千世劫,千世尘缘千世劫,千世轮回,换一世平安,是平凡一生,还是找回自我,重回三界?
  • 凤舞女帝

    凤舞女帝

    加班到了一个历史上不存在的世界,睁眼面临流产……。弄不清是前主还是自己的思想,就心甘情愿的沦陷,换来的却是毁尸灭迹……。如此,我收回我的情感,从此陌路……。再相见,不相干……
  • 先知十年

    先知十年

    重生十年之前,什么开公司,什么炒股,当世界首富,都去你的吧!太累了,什么都不想干,就是想悠闲的度过余生罢了!
  • 盛如歌

    盛如歌

    相府嫡女捉奸就捉奸吧,还被小三设计砍死,再次醒来身体里却住着另外一个灵魂,本想装疯卖傻混日子,却一个不小心惹了腹黑太子,春宵一刻值千金的新婚夜居然被下药,我去,你大爷,这个太子未免也太变态了。
  • 异能心灵传输者

    异能心灵传输者

    因误闯神秘洞穴进而成为心灵传输一脉的传承者失衡的能力PK失控的暴力移动改变世界善良与邪恶该如何抉择!********************************
  • 陌路不及相拥

    陌路不及相拥

    3年前被挚爱好友背叛过后的钱婕语,决定抛开一切。以为遇到了自己一辈子要在一起的那个人,却没想到又被带进另一个阴谋的旋窝中。等到发现,却早已来不及独善其身。选择逃避,还是继续留下.....他对所有人都高冷,只对她腹黑,宠溺。他发誓不会让她受到伤害,没想到到最后却是自己伤她最深。....
  • 末法战争

    末法战争

    双生的灵魂,掌控不同的职业,多重的元素能力;欢迎来到,末法时代!
  • TFBOYS之迷途

    TFBOYS之迷途

    一场偶然的意外,醒来时,场景以变。三小只来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但是他们却找不到彼此,在一个未知的大陆上,看三只如何玩的风生水起。他们究竟何时才能回到自己的世界……话说回来,这个从天而降,后面背着一只黑色翅膀的女孩是什么怪物?!还说自己是认识他们,什么鬼!管他呢,一同收入囊中。这样的三小只该如何走出迷途,回归现实呢!
  • 回望青春

    回望青春

    本书为小说集,收录的作品包括:静静的顿河、我爱桃花、去省城看《西厢记》、暗夜芳香、长相忆、回望青春、落尽梨花月又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