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80500000009

第9章

经曰∶诸气 郁,皆属于肺。又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百病皆生于气也。夫人身之所恃出入升行者志过冲和证矣。无病之时,宜保之养之,和之顺之;病作之时,当审其何经何证,寒热虚实而补泻之

补中益气汤(东垣)

治烦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或喘或渴,或阳虚自汗(宜本汤加麻黄根、浮小麦,升、柴俱宜蜜水炒过,欲其引参、 至表,故又不可缺),或气虚不能摄血,或疟痢脾虚,久不能愈,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中者,脾胃也,脏腑肢体,皆禀气于脾胃,饥饱劳役,伤其脾胃,则众体无以禀气而皆病矣。阳气下陷,则阴火上乘,故热而烦,非实热也;头者诸阳之会,清阳不升,则浊气上逆,故头痛,其痛或作或止,非如外感头痛不休也;阳虚不能卫外,故恶寒自汗;气虚故懒言;脾虚故恶食;脾胃虚则火上干肺故喘;金受火克,不能生水故渴;脾虚不能统血,则血妄行而吐下;清阳下陷,则为泻痢;气血两虚,则疟不止,名 疟。 ,老也。李东垣《内伤外感辨》∶伤于饮食劳役七情六欲为内伤,伤于风寒暑湿为外感。内伤发热,时热时止;外感发热,热甚不休;内伤恶寒,得暖便解;外感恶寒,虽浓衣烈火不除;内伤恶风,不畏其风,反畏隙风;外感恶风,见风便恶;内伤头痛,乍痛乍止;外感头痛,连痛不休,直待表邪传里方罢;内伤有湿,或不作渴,或心火乘肺,亦作燥渴;外感须二三日外表热传里,口方作渴;内伤则热伤气,四肢沉困无力,倦怠嗜卧;外感则风伤筋,寒伤骨,一身筋骨疼痛;内伤则短气不足以息;外感则喘壅气盛有余;内伤则手心热;外感则手背热。天气通于肺,鼻者肺之外侯,外感伤寒则鼻塞,伤风则流涕,然能饮食,口知味,腹中和,二便如常。地气通于脾,口者脾之外侯,内伤则懒言恶食,口不知味,小便黄赤,大便或秘或溏。左人迎脉主表,外感则人迎大于气口;右气口脉主里,内伤则气口大于人迎。内伤证属不足,宜温、宜补、宜和;外感证属有余,宜汗、宜吐、宜下。若内伤之证,误作外感,妄发其表,重虚元气,祸如反掌,故立补中益气汤补之,又有内伤外感兼病者,若内伤重者,宜补养为先,外感重者,宜发散为急。

此汤惟上黄 (蜜炙。钱半) 人参 甘草(炙。一钱) 白术(土炒) 陈皮(留白) 当归(五分)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味,肺热咳嗽去人参,咽干加葛根(风药多燥,葛根独能止渴者,以其能生胃中清气,入肺而生水耳),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加川芎,脑痛加 本、细辛;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加羌活、防风;有痰加半夏、生姜;胃寒气滞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腹胀加枳实、浓朴、木香、砂仁;腹痛加白芍、甘草;热痛加黄连,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咽痛加桔梗;有寒加肉桂;湿胜加苍术;阴火加黄柏、知母;阴虚去升、柴,加熟地、山茱、山药。大便秘加酒煨大黄;咳嗽,春加旋复、款冬,夏加麦冬、五味,秋加麻黄、黄芩,冬加不去根节麻黄,天寒加干姜;泄泻去当归,此足太阴、阳明药也。肺者气之本,黄 补肺固表,为君;脾者肺之本(土能生金,脾胃一虚,肺气先绝),人参、甘草补脾益气、和中泻火,为臣(东垣曰∶参 甘草,泻火之圣药,盖烦劳则虚而生热,得甘温以补元气,而虚热自退,故亦谓之泻),白术燥湿强脾,当时和血养阴,为佐(补阳必兼和阴,不然则己亢),升麻以升阳明清气(右升而复其本位),柴胡以升少阳清气(左旋而上行),阳升则万物生,清升则阴浊降;加陈皮者,以通利其气(陈皮同补药则补,独用则泻脾),生姜性温,大枣甘温,用以和营卫,开腠理,致津液。

诸虚不足,先建其中,中者何,脾胃是也(李东垣曰∶脾胃虚者,因饮食劳倦,心火亢甚,而乘其土位,其次肺气受邪,须用黄 ,而人参甘草次之。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以益皮毛而固腠理,不令自汗;上喘气短,故以人参补之;心火乘脾,用炙草甘温以泻火热而补脾元,若脾胃急痛并大虚,腹中急缩,宜多用之,中满者减之;白术苦甘温,除胃中之热,利腰脐间血;胃中清气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升之,引参 甘草甘温之气味上升,以补胃气之散,而实其表,又缓带脉之缩急;气乱于中,清浊相干,用去白陈皮以理之,又助阳气上升以散滞气;脾胃气虚,为阴火伤其生发之气,营血大亏,血减则心无所养,致令心满而烦,病名曰 ,故加甘辛微温之剂生阳气。仲景之法,血虚以人参补之,阳旺则能生阴血,更以当归和之;少加黄柏以救肾水,泻阴中伏火;如烦犹不止,少加生地黄补肾水,水旺则心火自降。李士材曰∶虚人感冒,不任发散者,此方可以代之。东垣曰∶肌热者,表热也,服此汤一二服,得微汗则已,非正发汗,乃阴阳气和,自然汗出也。《准绳》曰∶凡四时伤寒,通宜补散。故丹溪治伤寒,多用补中益气汤;气虚者四君子加发散药,血虚者四物汤加发散药。东垣治风湿,用补中益气加羌活、防风、升麻、 本、苍术。海藏治风湿,无汗者用神术汤,有汗者用白术汤;治刚痉神术汤加羌活、麻黄,治柔痉白术汤加 、术、桂心;治中 ,脉弦细芤迟者,用黄 汤。此皆仲景所谓辛苦之人触冒之病,伤寒是也。《明医杂着》云∶发热有数种,治各不同,仲景论伤寒伤风,此外感也,故宜发表以解散之,此麻黄桂枝之义也。感于寒冷之月,实时发病,故用辛热以胜寒;如春温之月,则当变以辛凉之药;夏暑之月,则当变以甘苦寒之剂。又有冬温,此天时不正,阳气反泄,用药不可温热;又有寒疫,却在温热之时,此阴气反逆,用药不可寒凉;又有温疫,沿门阖境相似者,此天地之厉气,当随时令参气运而治,宜辛凉甘苦寒之药以清热解毒。若夫饮食劳倦,为内伤元气,则真阳下陷,内生虚热,故东垣发补中益气之论,用甘温之药,大补其气而提其下陷,此用气药以补气之不足也;又有劳心好色,内伤真阴,阴血既伤,则阳气偏胜而变为火,是谓阴虚火旺劳瘵之证,故丹溪发阳有余阴不足之论,用四物加黄柏、知母,补其阴而火自降,此用血药以补血之不足者也。又有夏月伤暑之病,虽属外感,却类内伤,东垣所谓清暑益气是也;又有因暑热而过食冷物以伤其内,或过取风凉以伤其外,此则非暑伤人,乃因暑而致之病,治宜辛热解表,辛温理中之药,却以伤寒治法相类者也。外感之与内伤,寒病之与热病,气虚之与血虚,如冰炭相反,治之若差,则轻病必重,重病必死矣。《医贯》曰∶读伤寒书而不读东垣书,则内伤不明,而杀人多矣;读东垣书而不读丹溪书,则阴虚不明,而杀人多矣。东垣《脾胃论》深明饥饱劳役发热等证,俱是内伤,悉类伤寒,切戒汗下,以为内伤多而外感少,只须温补,不必发散;如外感多内伤少,温补中少加发散,以补中益气为主;如内伤兼寒者,加麻黄;兼风者加桂枝;兼暑者,加黄连;兼湿者,加羌活;实万世无疆之利,此东垣特发阳虚发热之一门也。然阴虚发热者,十之六七亦类伤寒,今人一见发热,则曰伤寒,须用发散,发散而毙,则曰伤寒之法已穷。余尝于阴虚发热者,见其大热面赤,口渴烦躁,与六味地黄丸一大剂即愈。如下部恶寒足冷,上部渴甚躁极,或饮而反吐,即加肉桂、五味,甚则加附子冷冻饮料,以此活人多本方除当归、白术,加木香、苍术,名调中益气汤(东垣)∶治脾胃不调,胸满肢倦,食少短气,口不知味(心和则舌知味);及食入反出。本方加白芍、五味子,亦名调中益气汤(东垣)∶治气虚多汗,余治同前(补中汤纯用甘温,所谓劳者温之,损者温之;此加白芍、五味之酸,以收耗散之气,有发有收,此东垣,别开一路,以广补中之妙者乎)。本方加苍术倍分,半夏、黄芩各三分,名参术益胃汤(东垣)∶治内伤劳倦,燥热短气,口渴无味,大便溏黄。本方去白术加草蔻、神曲、半夏、黄柏,名升阳顺气汤东垣∶治饮食劳倦所伤,满闷短气,不思食,不知味,时恶寒(吴鹤皋曰∶升柴辛甘升其清,清升则阳气顺矣;柏皮苦寒降其浊,浊降则阴气顺矣;参 甘草当归补其虚,虚补则正气顺矣,半夏陈皮利其膈,膈利则痰气顺矣;豆蔻神曲消其食,食消则谷气顺矣。东垣曰∶升麻柴胡,味薄性阳,引脾胃清气行于阳道,以滋春气之和,又引参 甘草上行,充实腠理,使卫外为固,凡补脾胃之药,多以升阳补气名之者此也。又曰∶但言补之以辛甘温热之剂,及味之薄者,诸风药是也,此助春夏之升浮者也,此便是泻,秋收冬藏之药也,在人之身乃肝心也;但言泻之以酸苦寒凉之剂,并淡味渗泄之药,此助秋冬之沉降者也,在人之身,是肺肾也)。本方加炒芩、神曲,名益胃升阳汤(东垣)∶治妇人经水不调;或脱血后食少水泻(东垣曰∶脱血益气,古圣之法也。故先补胃气,以助生发之气)。本方加黄柏、生地,名补中益气加黄柏生地汤∶治阴火乘阳发热昼甚,自汗短气,口渴无味。本方加白芍、细辛、川芎、蔓荆,名顺气和中汤(《宝鉴》)∶治清阳不升,头痛恶风,脉弦微细。本方加羌活、防风、细辛、川芎,名调荣养卫汤(节庵)∶治劳力伤寒,身痛,体热,恶寒,微渴,汗出,身痛,脉浮无力。

乌药顺气散

(严用和)治中风偏身顽麻,骨节疼痛,步履艰难,语言謇涩,口眼 斜,喉中气急有痰(风胜则气壅,壅于皮肤则顽麻,壅于骨节则烦痛,壅于经络则语涩行难,壅于口面则 斜,壅于胸喉则痰乌药 橘红(二钱) 麻黄(去节) 川芎 白芷 桔梗 枳壳(炒。一钱) 僵蚕(去丝嘴加防此手太阴、足厥阴药也。风盛则火炽,故有痰火冲逆而上,此里气逆也;然中风必由外感风寒而发白芷,头面之药,散风而活血(血活则风散);枳桔利气行痰(顺气正以行痰,橘红兼能发表);僵蚕清化散结(蚕病风则僵;得清化之气,故因以治风,能散相火逆结之痰);黑姜温经通阳;甘草和中泻火;乌药能通行邪滞诸气。此乃先解表气而兼顺里气者,气顺则风散。

风邪卒中,当先治标,若气虚病久者,非所宜也(厥逆痰壅,口噤脉伏,身温为中风,身冷为中气。中风多痰涎,中气无痰涎,以此为辨。中气因怒而得者尤多,《局方》用此治之。

许学士云∶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忧愁不已,气多厥逆,往往得中气之证,不可作中风治。

喻嘉言曰∶中风证多挟中气。严用和曰∶人之元气强壮,外邪焉能为害,必真气先虚,荣卫空疏,邪乃乘虚而入;若内因心情得者,法当调气,不当治风,外因六淫得者,亦先当治气,后根据所感六气治之,此良法也,宜八味顺气散,方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青皮、白芷、乌药,并不用前方桔梗、麻黄、僵蚕风药,正先治气后治风之妙旨,后人或谓不当,杂入白芷,不知白芷香而不燥,正和荣卫之善药也。《局方》合两方用人参、白术、陈皮、甘草、干姜、川芎、浓朴、桔梗、麻黄、白芷,更加葛根治感风头痛鼻塞声重,尚为合宜。

《玉机微义》曰∶严氏此论,迥出前人,其用药则未也,何也。四君子补脾胃药,更加白芷去手阳明经风,乌药通肾胃间气,陈皮理肺气,青皮泄肝气,若风果在于手阳明肺肝胃肾而气实者可用;但经有十二,五脏之气,互有胜负,此方安能尽其变乎,况真气先虚之人,亦难用也)。

苏子降气汤

(《局方》)治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痰涎壅盛,喘嗽呕血,或大便不利(肺为气主,肺虚火盛,故气高痰涌,或喘或嗽,甚则呕血也;火炎津枯,有升无降,故大便不利。又有气痛便秘,用通剂而愈,不通或暂通复秘,因而下血者,亦当顺气,气顺则自通,当求温暖之剂)。

苏子 半夏 前胡 浓朴(姜炒) 橘红 当归(一钱) 甘草(炙) 肉桂(五分。)加姜煎此手太阴药也。苏子、前胡、浓朴、橘红、半夏皆能降逆上之气,兼能祛痰,气行则痰行也;数药亦能发表,既以疏内壅,兼以散外寒也(风痰壅盛,多挟外感);当归润以和血;甘草甘以缓中;下虚上盛,故又用肉桂引火归元也(《玉机微义》曰∶此散郁和中之剂。《准绳》曰∶口鼻出血,皆由上盛下虚,有升无降,血随气升,法当先顺其气,气降则血归经矣,宜苏子降气汤加人参、阿胶各一钱,下养正丹。昂按∶方内多破气发表之药,又有半夏、肉桂,血

木香顺气汤

(东垣)治阴阳壅滞,气不宣通,胸膈痞闷,腹胁胀满,大便不利(胸膈痞闷者,脾胃受伤,中气故浊木香 草蔻仁(炒) 益智 苍术(三分) 浓朴(四分) 青皮 陈皮 半夏 吴茱萸(汤此足太阴、阳明药也。木香、浓朴、青皮、陈皮辛能行气,兼能平肝;草蔻、益智香能舒脾盖故

四磨汤

(严氏)治七情气逆,上气喘急,妨闷不食(怒则气上,思则气结,忧愁不已,气多厥逆,重则眩槟榔 沉香 乌药 人参。等分,浓磨煎三四沸,温服。一方人参易枳壳。一方去人参,加枳实、木香,白酒磨服,名五磨饮子∶治暴怒卒死,名曰气厥。

此手太阴药也。气上宜降之,故用槟榔、沉香(槟榔性如铁石,沉香入水独沉,故皆能下气);气逆宜顺之,故用乌药;加人参者,降中有升,泻中带补,恐伤其气也。大实者仍宜枳壳

越鞠丸

(丹溪)统治六郁,胸膈痞闷,吞酸呕吐,饮食不消(六郁∶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也。六者之中,以气为主,气行则郁散矣。吞酸呕吐,由于痰火;饮食不消,由气不运行。丹溪曰∶气升则食自降,六郁不言风寒者,风寒郁则为热也。滑伯仁曰∶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所以传化失常而病见矣。气郁者,胸膈痛;湿郁者,周身痛,遇阴寒即发;痰郁者,动则气喘,寸口沉滑;热郁者,昏瞀便赤,脉沉数;血郁者,四肢无力,能食;食郁者,嗳酸腹饱,不能食,寸口紧盛。经曰∶木郁香附(醋炒) 苍术(泔浸。炒) 抚芎 神曲(炒) 栀子(炒黑。等分,)曲糊为丸。如湿花;气郁加木香、槟榔参,冬加吴茱萸,经所此手足太阴、手少阳药也。吴鹤皋曰∶越鞠者,发越鞠郁之谓也。香附开气郁,苍术燥湿郁,抚芎调血郁,栀子解火郁,神曲消食郁。陈来章曰∶皆理气也,气畅而郁舒矣(朱丹溪曰∶郁为燥淫,燥乃阳明秋金之位,肺属金,主气,主分布阴阳,伤则失职,不能升降,故经曰四脏之,阴中下既诀诸口

七气汤

(《三因方》。亦名四七汤)治七情气郁,痰涎结聚,咯不出,咽不下,胸满喘急,或咳或呕,或攻冲作痛(七气者∶寒热喜怒忧愁恚也。七情之病,令人气结痰聚,阴阳不得升降,故有痞满喘咳冲痛等证)。

半夏(姜汁炒。五钱) 浓朴(姜汁炒。三钱) 茯苓(四钱) 紫苏(二钱。)加姜、枣煎。

此手、足太阴药也。气郁则痰聚,故散郁必以行气化痰为先。半夏辛温,除痰开郁;浓朴苦去气本方加白芍、陈皮、人参、桂心,亦名七气汤(《三因》∶治七情郁结,阴阳反戾,吐利交作,寒热眩运,痞满噎塞)。

四七汤

(《局方》。亦名七气汤)治七情气郁,痰涎结聚,虚冷上气;或心腹绞痛;或膨胀喘急(《针经》云∶胃络不和,喘出于阳明之上逆;真元耗散,喘出于肾气之上奔)。

人参 官桂 半夏(一钱) 甘草(五分。)加姜煎。心腹痛加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此手太阴药也。李士材曰∶夫七情过极,皆伤其气,丹溪以越鞠丸主之。而此独异者,盖郁肺;官桂以制谋虑之郁(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郁久肝火必盛,桂能平肝;郁久生痰),半夏为之驱逐,郁故不和,国老为之调停(甘草);况桂性辛温,疏气甚捷,郁结者还为和畅矣。汤名四七者,以四味治七情也(《玉机微义》曰∶经云寒则气收,宜辛散之,甘缓之,此治气虚寒

代赭旋复汤

(仲景)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汗吐下后,大邪虽解,胃气弱而不和旋复花(即金沸草。三两) 代赭石(一两) 人参(二两) 甘草(三两) 半夏(半升) 生此足阳明药也。成氏曰∶硬则气坚,旋复之咸以软痞硬;怯则气浮,代赭之重以镇虚逆(代赭色赤体重,又能养阴血,止反胃);辛者散也,生姜之辛以散虚痞;甘者缓也,人参、甘草、大枣之甘以补胃弱(《纲目》云∶病解后痞硬噫气,不下利者,用此汤;下利者,生姜泻心汤。《活人》云∶有旋复代赭证或咳逆气虚者,先服四逆汤;胃寒者,先服理中汤;后服此汤

丁香柿蒂汤

(严氏)治久病呃逆因于寒者(按∶方书无呃字,或作咳逆,或作哕气,仲景书中亦作哕。《说文》曰∶哕,气牾也。海藏、东垣皆以哕为干呕,人多非之,今从俗作呃逆。此病有因痰阻气滞者;有因血瘀者,有因火郁者,有因胃热失下者,此皆属实;有因中气大虚者,有因大下胃虚阴火上冲者,此皆属虚。寒热虚实,治法不一,古方以此汤治寒呃,虽病本于寒,然亦有火也。呃在中焦,谷气不运,其声短小,得食即发;呃在下焦,真气不足,其声长大,不食亦然)。

丁香 柿蒂(二钱) 人参(一钱) 生姜(五片。)一方加陈皮、半夏、茯苓、甘草、良姜此足阳明、少阴药也。丁香泄肺温胃而暖肾,生姜去痰开郁而散寒,柿蒂苦涩而降气,人参所以辅真气使得展布也。火呃亦可用者,盖从治之法也(以热攻热,名曰从治。朱丹溪曰∶人之阴气,因胃为养,土伤则木挟相火直冲清道而上作呃逆,古人以为胃寒用丁香柿蒂,不能每微者寒用则益本方除人参、生姜,亦名丁香柿蒂汤(严氏)∶治同。本方除人参、生姜,加竹茹、橘红,名丁香柿蒂竹茹汤,又名橘红竹茹汤;《宝鉴》去人参,加青皮、陈皮;《三因》去人参,加良

橘皮竹茹汤

治久病虚羸,呕逆不已(胃寒则呕,胃热亦呕,有停痰,有积饮,皆作呕,此为久病虚火橘皮 竹茹 人参 甘草 半夏 麦冬 赤茯苓 枇杷叶。加姜、枣煎。胃寒者去竹茹、麦冬,加丁香;实火去人参。

此足阳明药也。胃火上冲,肝胆之火助之,肺金之气不得下降,故呕。竹茹、枇杷叶、麦门冬,皆能清肺而和胃,肺金清则肝气亦平矣(肝木挟相火而上冲,故作呃,金能平木);二陈所以散逆气(陈皮、半夏);赤茯所以降心火;生姜呕家之圣药;久病虚羸,故以人参、甘草、大《金匮》橘皮竹茹汤∶橘皮(二升) 竹茹(二升) 人参(一两 甘草(五两) 生姜(半斤而加半夏、麦

定喘汤

治肺虚感寒,气逆膈热而作哮喘(膈有胶固之痰,外有非时之感,则令人哮喘。由寒束于表,阳气并于膈中,不得泄越,故膈热气逆。声粗为哮,外感之有余也;气促为喘,肺虚而不足白果(二十一枚。炒黄) 麻黄 半夏(姜制) 款冬花(三钱) 桑白皮(蜜炙) 苏子(二此手太阴药也。表寒宜散,麻黄、杏仁、桑皮、甘草辛甘发散,泻肺而解表;里虚宜敛,款成散

同类推荐
  • 十香词

    十香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A Little Tour In France

    A Little Tour In Fra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赵后遗事

    赵后遗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方镇年表

    金方镇年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国蓄

    国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今天也想翻身做大佬

    今天也想翻身做大佬

    每天都在费心费力的当灯神,泠竹表示,任务太多,小菜鸡做不来! 不仅要劳神劳心的讨好系统的宿主,还要实现逆袭人生,来一个两级反转。 最后她还不是小东西的宿主??? 不干了不干了! 生活还是对她这个弱小可怜又无助的小乞丐下手了。 系统歪着脑袋认真思考了一下。 既然如此,咱们开挂吧! 从此……想地位碾压她?【咱穷的只剩下马甲了!小姐姐掉掉马,吓死他们!冲冲冲!】想用钱羞辱她?【咱可是商业大头!小姐姐快垄断市场!让他们无钱可赚!我giao!】想用武力解决她?【咱跆拳道黑带能受这委屈?小姐姐,鲨了他们!你可以!】 泠竹:我一安分守己好公民会屈服你这邪恶势力? 【事成之后给你十个亿!】 成交!一朝成为反转剧中女主角,直接走向人生巅峰!今天也想翻身做大佬呢!
  • 万灵圣者

    万灵圣者

    在很久很久以前宇宙还没有形成,宇宙中一片混沌,混沌之气席卷整个空间,而在这片空间之中一个悬浮在混沌之气之中有一个散发金色光芒的婴儿正盘膝而坐…………
  • 神之缔造

    神之缔造

    超人、蝙蝠侠、蜘蛛侠、美国队长......一个个超能人物在国外电影里出现,缔造了他们英雄的人物形象,让人热血沸腾。同时,不得不让我们感慨,甚至内心有些悲凉,为什么那些超能的英雄人物只诞生在国外,我们的英雄在哪呢?如果世界末日来了,又有谁能够站出来拯救我们呢?而后,他(它)出现了......
  • 初刻拍案惊奇(全集)

    初刻拍案惊奇(全集)

    《初刻拍案惊奇》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奇书,共有短篇小说40篇,它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拟话本”形式,描写了众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其一是商人由厄运而致富,读书人由贫寒而成名;清官们断案如神,贪吏们枉法如虎;恶棍们奸淫揽讼,骗子们尔虞我诈;如《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李公佐巧解梦中言,谢小娥智擒船上盗》等。其二是描写婚恋的作品,写青年们怎样追求忠贞不贰的爱情,而封建礼教又如何制造婚姻悲剧,如《张溜儿巧布迷魂阵,陆蕙娘立决到头缘》、《酒下酒赵尼媪迷花,机中机贾秀才报怨》、《通闺闼坚心灯火,闹囹圄捷报旗铃》等。语言通俗简练;情节曲折起伏,扑朔迷离,然又合乎情理;人物内心刻划细致入微,艺术形象栩栩如生,历来评价甚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斩魔劫

    斩魔劫

    资质平庸的山村少年易水,怀揣着神仙梦踏上了修道之途,怎奈命运弄人一身正气斩妖除魔的他竟然爱上了妖族圣女,后又有魔族女子为其献出生命,易水终是一怒成魔,大杀四方,后来得知那魔族女子尚有复生之望,易水又历经重重劫难寻得复生之法,怎知如要复生魔女需要取了那妖族圣女之性命,当命运无情的摆在眼前,易水又会如何抉择?
  • 大理寺女官

    大理寺女官

    梁清没想到自己穿书了,还是一个第一章就死了,一直活在回忆里的角色。不仅如此自己的妹妹,各个身怀系统。看着一个个日后要当皇后和将军的妹妹,梁清咬紧牙关。这都是我日后的靠山,一定要帮助大佬成长。却没想到,从自己还没穿过来,就被一个重生的老狐狸给盯上了。李景瑞看着可爱的小狐狸,忍不住嘴角微扬露出两颗尖牙,夫人如此可爱我只能先叼回去藏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乌龙阴阳师

    乌龙阴阳师

    庞广隶,对茅山道、天师道、全真教、神霄五雷、太清道等五大道教的道术略知一二,其中渊源最深的还是龙虎山天师道以及茅山捉鬼道;不仅如此,还懂得观星宿、相人面、测方位、知灾异、画符念咒、施行幻术;除此之外,那双阴阳眼更犀利,破除世间污秽戾气……
  • 多元宇空

    多元宇空

    陆丰在一次偶然中发现孔祥被操控,但与此同时幕后黑手也知道陆丰知道了孔祥被自己控制的事实,幕后黑手也快速行动起来了迅速操控了时间管理局的所有人,陆丰也快速告诉了父亲陆聂,陆聂派五虎局的五虎去查此事,这时他让自己儿子陆丰去大陆历练,幕后黑手向宇宙管理局的局长发一条幌子,因为这条幌子,许多宇宙和大陆都收到了时间和空间之门的影响,陆丰的朋友在陆氏大陆,也受到了影响,被传送到了别的大陆,陆丰在历练中认识了许多朋友,在这些人快成神只是,幕后黑手把五虎局的都封印了起来了,陆丰成神之后便带领着伙伴许下拯救宇宙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