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73400000042

第42章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波斯匿王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应施何等人?”

佛言:“大王,随心所乐处。”

波斯匿王复白佛言:“应施何处,得大果报?”

佛言:“大王,此是异问。所问应施何处?此问则异。复问施何处,应得大果?此问复异。我今问汝,随意答我。大王,譬如此国临阵战斗,集诸战士,而有一婆罗门子,从东方来,年少幼稚,柔弱端正,肤白发黑,不习武艺,不学术策,恐怖退弱,不能自安,不忍敌观,若刺若射,无有方便,不能伤彼。云何,大王,如此士夫,王当赏不?”

王白佛言:“不赏,世尊。”

“如是,大王,有刹利童子从南方来,鞞舍童子从西方来,首陀罗童子从北方来,无有伎术,皆如东方婆罗门子,王当赏不?”

王白佛言:“不赏,世尊。”

佛告大王:“此国集军临战斗时,有婆罗门童子从东方来,年少端正,肤白发黑,善学武艺,知斗术法,勇健无畏,苦战不退,安住谛观,运戈能伤,能破巨敌。云何,大王,如此战士,加重赏不?”

王白佛言:“重赏,世尊。”

“如是,刹利童子从南方来,鞞舍童子从西方来,首陀罗童子从北方来,年少端正,善诸术艺,勇健堪能,苦战却敌,皆如东方婆罗门子。如是战士,王当赏不?”

王白佛言:“重赏,世尊。”

佛言:“大王,如是沙门、婆罗门远离五支,成就五支,建立福田;施此田者,得大福利,得大果报。何等为舍离五支?所谓贪欲盖,瞋恚、睡眠、掉悔、疑盖,已断已知,是名舍离五支。何等为成就五支?谓无学戒身成就,无学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是名成就五支。大王,如是舍离五支,成就五支,建立福田;施此田者,得大果报。”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运戈猛战斗,堪能勇士夫,

为其战斗故,随功重加赏;

不赏名族胄,怯劣无勇者。

忍辱修贤良,见谛建福田,

贤圣律仪备,成就深妙智。

族胄虽卑微,堪为施福田,

衣食钱财宝,床卧等众具,

悉应以敬施,为持净戒故。

人表林野际,穿井给行人,

溪涧施桥梁,迥路造房舍,

戒德多闻众,行路得止息。

譬如重云起,雷电声振耀,

普雨于壤土,百卉悉扶蔬,

禽兽皆欢喜,田夫并欣乐。

如是净信心,闻慧舍悭垢,

钱财丰饮食,常施良福田,

高唱增****,如雷雨良田。

功德注流泽,沾洽施主心,

财富名称流,及涅槃大果。”

佛说此经已,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波斯匿王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云何,世尊,为婆罗门死还生自姓婆罗门家,刹利、鞞舍、首陀罗家耶?”

佛言:“大王,何得如是?大王当知:有四种人,何等为四?有一种人,从冥入冥;有一种人,从冥入明;有一种人,从明入冥;有一种人,从明入明。”

“大王,云何为一种人从冥入冥?谓有人生卑姓家,若生旃陀罗家、鱼猎家、竹作家、车师家,及余种种下贱工巧业家,贫穷活命,形体憔悴,而复修行卑贱之业,亦复为人下贱作使,是名为冥。处斯冥中,复行身恶行、行口恶行、行意恶行,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当生恶趣,堕泥梨中。犹如有人从暗入暗,从厕入厕,以血洗血,舍恶受恶;从冥入冥者亦复如是,是故名为从冥入冥。”

“云何名为从冥入明?谓有世人生卑姓家,乃至为人作诸鄙业,是名为冥。然其彼人于此冥中,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以是因缘,身坏命终,生于善趣,受天化生。譬如有人登床跨马,从马升象;从冥入明亦复如是,是名有人从冥入明。”

“云何有人从明入冥?谓有世人生富乐家,若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家、长者大姓家,及余种种富乐家生,多诸钱财,奴婢、客使,广集知识,受身端正,聪明黠慧,是名为明。于此明中,行身恶行、行口恶行、行意恶行,以是因缘,身坏命终,生于恶趣,堕泥梨中。譬如有人从高楼下乘于大象,下象乘马,下马乘舆,下舆坐床,下床堕地,从地落坑;从明入冥者亦复如是。”

“云何有人从明入明?谓有世人生富乐家,乃至形相端严,是名为明。于此明中,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以是因缘,身坏命终,生于善趣,受天化生。譬如有人从楼观至楼观,如是乃至从床至床;从明入明者亦复如是,是名有人从明入明。”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贫穷困苦者,不信增瞋恨,

悭贪恶邪想,痴惑不恭敬;

见沙门道士,持戒多闻者,

毁訾而不誉,障他施及受;

如斯等士夫,从此至他世,

当堕泥梨中,从冥入于冥。

若有贫穷人,信心少瞋恨,

常生惭愧心,惠施离悭垢;

见沙门梵志,持戒多闻者,

谦虚而问讯,随宜善供给,

劝人令施与,叹施及受者;

如是修善人,从此至他世,

善趣上生天,从冥而入明。

有富乐士夫,不信多瞋恨,

悭贪嫉恶想,邪惑不恭敬;

见沙门梵志,毁訾而不誉,

障他人施惠,亦断受施者;

如是恶士夫,从此至他世,

当生苦地狱,从明入冥中。

若有富士夫,信心不瞋恨,

常起惭愧心,惠施离瞋妒;

见沙门梵志,持戒多闻者,

先奉迎问讯,随宜给所须,

劝人令供养,叹施及受者;

如是等士夫,从此至他世,

生三十三天,从明而入明。”

佛说此经已,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波斯匿王白日身蒙尘土,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

佛言:“大王,从何所来?”

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彼灌顶王法,人中自在,精勤方便。王领大地,统理王事,周行观察,而来至此。”

佛告大王:“今问大王,随意答我。譬如有人从东方来,有信有缘,未曾虚妄,而白王言:‘我东方来,见一石山,极方广大,不穿不坏,亦无缺坏,磨地而来,一切众生草木之类悉磨令碎。’南、西、北方亦有人来,有信有缘,亦不虚妄,而白王言:‘我见石山,方广高大,不断不坏,亦不缺坏,磨地而来,众生草木悉皆磨碎。’大王,于意云何?如是像貌大恐怖事,险恶相杀,众生运尽,人道难得,当作何计?”

王白佛言:“若如是者,更无余计,唯当修善,于佛法、律专心方便。”

佛告大王:“何故说言:‘险恶恐怖于世卒起,众生运尽,人身难得,唯当行法、行义、行福,于佛法教,专精方便’?何以不言:‘灌顶王位为众人首,堪能自在。王于大地,事务众人,当须营理’耶?”

王白佛言:“世尊,为复闲时言:‘灌顶王位为众人首,王于大地,多所经营,以言斗言,以财斗财,以象斗象,以车斗车,以步斗步。’当于尔时,无有自在,若胜若伏,是故我说:‘险恶恐怖卒起之时,众生运尽,人身难得,无有余计,唯有行义、行法、行福,于佛法教专心归依。’”

佛告大王:“如是!如是!经常磨迮,谓恶劫、老、病、死,磨迮众生。当作何计?正当修义、修法、修福、修善、修慈,于佛法中精勤方便。”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如有大石山,高广无缺坏,

周遍四方来,磨迮此大地,

非兵马咒术,力所能防御。

恶劫老病死,常磨迮众生;

四种大族姓,栴陀罗猎师,

在家及出家,持戒犯戒者,

一切皆磨迮,无能救护者。

是故慧士夫,观察自己利,

建立清净信,信佛法僧宝,

身口心清净,随顺于正法,

现世名称流,终则生天上。”

佛说此经已,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波斯匿王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时,有尼乾子七人、阇祇罗七人、一舍罗七人,身皆粗大,彷徉行住祇洹门外。时,波斯匿王遥见斯等彷徉门外,即从座起,往至其前,合掌问讯,三自称名言:“我是波斯匿王拘萨罗王。”

尔时,世尊告波斯匿王:“汝今何故恭敬斯等,三称姓名,合掌问讯?”

王白佛言:“我作是念:‘世间若有阿罗汉者,斯等则是。’”

佛告波斯匿王:“汝今且止!汝亦不知是阿罗汉、非阿罗汉,不得他心智故,且当亲近观其戒行,久而可知,勿速自决!审谛观察,勿但洛莫!当用智慧,不以不智;经诸苦难,堪能自辨;交契计校,真伪则分。见说知明,久而则知,非可卒识,当须思惟,智慧观察!”

王白佛言:“奇哉!世尊,善说斯理,言久相习,观其戒行,乃至见说知明。我有家人,亦复出家,作斯等形相,周流他国,而复来还,舍其被服,还受五欲。是故当知世尊善说,应与同止,观其戒行,乃至言说知有智慧。”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不以见形相,知人之善恶,

不应暂相见,而与同心志。

有现身口密,俗心不敛摄,

犹如鍮石铜,涂以真金色,

内怀鄙杂心,外现圣威仪,

游行诸国土,欺诳于世人。”

佛说此经已,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波斯匿王为首,并七国王及诸大臣悉共集会,作如是论议:“五欲之中,何者第一?”

有一人言:“色最第一。”又复有称声、香、味、触为第一者。中有人言:“我等人人各说第一,竟无定判,当诣世尊,问如此义。如世尊说,当共忆持。”

尔时,波斯匿王为首,与七国王、大臣、眷属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等七王与诸大臣如是论议:‘五欲功德,何者为胜?’其中有言色胜、有言声胜、有言香胜、有言味胜、有言触胜,竟无决定。来问世尊,竟何者胜?”

佛告诸王:“各随意适,我悉有余说,以是因缘,我说五欲功德。然自有人于色适意,止爱一色,满其志愿;正使过上有诸胜色,非其所爱,不触不视,言己所爱最为第一,无过其上。如爱色者,声、香、味、触亦皆如是,当其所爱,辄言最胜,欢喜乐著;虽更有胜过其上者,非其所欲,不触不视,唯我爱者最胜最妙,无比无上。”

尔时,座中有一优婆塞,名曰栴檀,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善说!世尊,善说!善逝。”

佛告优婆塞:“善说!栴檀。快说!栴檀。”

时,栴檀优婆塞即说偈言:

“央伽族姓王,服珠璎珞铠,

摩竭众庆集,如来出其国;

名闻普流布,犹如雪山王,

如净水莲华,清净无瑕秽,

随日光开敷,芬香熏其国。

央耆国明显,犹如空中日,

观如来慧力,如夜燃炬火,

为眼为大明,来者为决疑。”

时,诸国王叹言:“善说!栴檀优婆塞!”

尔时,七王脱七宝上衣,奉优婆塞。

时,彼七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去。

尔时,栴檀优婆塞知诸王去已,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今七国王遗我七领上衣,惟愿世尊受此七衣,以哀愍故!”

尔时,世尊为哀愍故,受其七衣,栴檀优婆塞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波斯匿王其体肥大,举体流汗,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气息长喘。

尔时,世尊告波斯匿王:“大王身体极肥盛!”

大王白佛言:“如是,世尊,患身肥大,常以此身极肥大故,惭耻厌苦。”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

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

时,有一年少,名郁多罗,于会中坐。时,波斯匿王告郁多罗:“汝能从世尊受向所说偈,每至食时,为我诵不?若能尔者,赐金钱十万,亦常与食。”

郁多罗白王:“奉教当诵!”

时,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时,郁多罗知王去已,至世尊前,受所说偈,于王食时,食食为诵,白言:“大王,如佛、世尊、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而说斯偈:

“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

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

如是,波斯匿王渐至后时,身体[月+庸]细,容貌端正,处楼阁上,向佛住处合掌恭敬,右膝著地,三说是言:“南无敬礼世尊、如来、应、等正觉,南无敬礼世尊、如来、应、等正觉,与我现法利益、后世利益、现法后世利益,以其饭食知节量故。”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时,有年少阿修罗来诣佛所,于佛面前粗恶不善语,瞋骂呵责。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不怒胜瞋恚,不善以善伏,

惠施伏悭贪,真言坏妄语。

不骂亦不虐,常住贤圣心,

恶人住瞋恨,不动如石山。

起瞋恚能持,胜制狂马车,

我说善御士,非彼摄绳者。”

时,年少阿修罗白佛言:“瞿昙,我今悔过,如愚如痴,不辩不善,于瞿昙面前诃骂毁辱。”

如是忏悔已,时,阿修罗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年少宾耆迦婆罗门来诣佛所,于世尊面前作粗恶不善语,瞋骂呵责。

尔时,世尊告年少宾耆迦:“若于一时吉星之日,汝当会诸宗亲眷属耶?”

宾耆白佛:“如是,瞿昙。”

佛告宾耆:“若汝宗亲不受食者,当如之何?”

宾耆白佛:“不受食者,食还属我。”

佛告宾耆:“汝亦如是,如来面前作粗恶不善语,骂辱呵责,我竟不受,如此骂者,应当属谁?”

宾耆白佛:“如是,瞿昙,彼虽不受,且以相赠,则便是与。”

佛告宾耆:“如是不名更相赠遗,何得便为相与?”

宾耆白佛:“云何名为更相赠遗,名为相与?云何名不受相赠遗,不名相与?”

佛告宾耆:“若当如是骂则报骂,瞋则报瞋,打则报打,斗则报斗,名相赠遗,名为相与。若复,宾耆,骂不报骂,瞋不报瞋,打不报打,斗不报斗,若如是者,非相赠遗,不名相与。”

宾耆白佛:“瞿昙,我闻古昔婆罗门长老宿重行道大师所说:‘如来、应、等正觉,面前骂辱,瞋恚诃责,不瞋不怒。’而今瞿昙有瞋恚耶?”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无瞋何有瞋?正命以调伏,

正智心解脱,慧者无有瞋。

以瞋报瞋者,是则为恶人。

不以瞋报瞋,临敌伏难伏,

不瞋胜于瞋,三偈如前说。”

尔时,年少宾耆白佛言:“悔过!瞿昙,如愚如痴,不辩不善,而于沙门瞿昙面前粗恶不善语,瞋骂呵责。”

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

尔时,世尊晡时从禅觉,诣讲堂东荫荫中,露地经行。

时,有健骂婆罗豆婆遮婆罗门来诣佛所,世尊面前作粗恶不善语,骂詈呵责。世尊经行,彼随世尊后行。世尊经行已竟,住于一处,彼婆罗门言:“瞿昙伏耶?”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胜者更增怨,伏者卧不安;

胜伏二俱舍,是得安隐眠。”

婆罗门白言:“瞿昙,我今悔过,如愚如痴,不辩不善,何于瞿昙面前作粗恶不善语,骂詈呵责?”

时,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复道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世尊晨朝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

时,健骂婆罗豆婆遮婆罗门遥见世尊,作粗恶不善语,瞋骂呵责,把土坌佛。时,有逆风,还吹其土,反自坌身。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人无瞋恨,骂辱以加者,

清净无结垢,彼恶还归己,

犹如土坌彼,逆风还自污。”

时,彼婆罗门白佛言:“悔过!瞿昙,如愚如痴,不善不辩,何于瞿昙面前粗恶不善语,瞋骂呵责?”

时,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复道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萨罗人间游行,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婆罗门名曰违义,闻沙门瞿昙从拘萨罗国人间游行,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闻已,作是念:“我当往诣沙门瞿昙所,闻所说法,当反其义。”作是念已,往诣精舍,至世尊所。

尔时,世尊无量眷属围绕说法。世尊遥见违义婆罗门来,即默然住。

违义婆罗门白佛言:“瞿昙说法,乐欲闻之!”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违义婆罗门,未能解深义,

内怀嫉恚心,欲为法留难。

调伏违反心,诸不信乐意,

息诸障碍垢,则解深妙说。”

时,违义婆罗门作是念:“沙门瞿昙已知我心。”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世尊晨朝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

时,有不害婆罗门来诣佛所,白佛言:“世尊,我名不害,为称实不?”

佛告婆罗门:“如是称实者,若身不害,若口不害,若心不害,则为称实。”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心不杀害,口意亦俱然,

是则为离害,不恐怖众生。”

佛说此经已,不害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复道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世尊晨朝著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次第行乞至火与婆罗门舍。

火与婆罗门遥见佛来,即具众美饮食,满钵与之。如是二日、三日,乞食复至其舍。火与婆罗门遥见佛来,作是念:“秃头沙门何故数来,贪美食耶?”尔时,世尊知火与婆罗门心念已,即说偈言:

“上天日日雨,田夫日夜耕,

数数植种子,是田数收谷。

如人数怀妊,乳牛数怀犊,

数数有求者,则能数惠施。

数数惠施故,常得大名称,

数数弃死尸,数数哭悲恋,

数数生数死,数数忧悲苦,

数数以火烧,数数诸虫食。

若得贤圣道,不数受诸有,

亦不数生死,不数忧悲苦,

不数数火烧,不数诸虫食。”

时,火与婆罗门闻佛说偈,还得信心,复以种种饮食满钵与之。世尊不受,以因说偈而施故,复说偈言:

“因为说偈法,不应受饮食,

当观察自法,说法不受食。

婆罗门当知,斯则净命活,

应以余供养,纯净大仙人。

已尽诸有漏,秽法悉已断,

供养以饮食,于其良福田。

欲求福德者,则我田为良!”

火与婆罗门白佛:“今以此食,应著何所?”

佛告婆罗门:“我不见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天神、世人有能食此信施,令身安乐。汝持是食去弃于无虫水中,及少生草地。”

时,婆罗门即以此食持著无虫水中,水即烟出,沸声啾啾。譬如铁丸烧令火色,掷著水中,水即烟起,沸声啾啾,亦复如是;婆罗门持此饮食著水中,水即烟出,沸声啾啾。于时火与婆罗门叹言:“甚奇瞿昙,大德大力,能令此食而作神变。”

时,火与婆罗门因此饭食神变,得信敬心,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今可得于正法中出家、受具足、修梵行不?”

佛告婆罗门:“汝今可得于正法中出家、受具足。”

彼即出家已,作是思惟,所以族姓子剃除发须,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乃至得阿罗汉,心善解脱。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舍卫国中婆肆吒婆罗门女,信佛、法、僧,归佛、归法、归比丘僧,于佛、法、僧已离狐疑;于苦集尽道亦离疑惑,见谛得果,得无间慧。其夫是婆罗豆婆遮种姓婆罗门。每至左右所为作时,有小得失,即称南无佛,向如来所住方面,随方合掌,三说是言:“南无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身纯金色,圆光一寻,方身圆满,如尼拘律树;善说妙法,牟尼之尊,仙人上首,是我大师!”

时,夫婆罗门闻之,瞋恚不喜,语其妇言:“为鬼著耶?无有此义,舍诸三明大德婆罗门,而称叹彼秃头沙门,黑暗之分,世所不称。我今当往共汝大师论议,足知胜如。”

妇语夫言:“不见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诸神、世人能共世尊、如来、应、等正觉金色之身,圆光一寻,如尼拘律树圆满之身,言说微妙,仙人上首,我之大师共论议者。然今婆罗门且往,自可知之!”

时,婆罗门即往诣佛,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而说偈言:

“为杀于何等,而得安隐眠?

为杀于何等,令心得无忧?

为杀于何等,瞿昙所称叹?”

尔时,世尊知婆罗门心之所念,而说偈言:

“杀于瞋恨者,而得安隐眠。

杀于瞋恚者,而心得无忧。

瞋恚为毒本,能害甘种子;

能害于彼者,贤圣所称叹;

若能害彼者,其心得无忧。”

时,婆罗豆婆遮婆罗门闻佛所说,示教照喜,次第说法,谓说施,说戒,说生天法,说欲味著为灾患烦恼,清净出要,远离随顺,福利清净,分别广说。譬如清净白氎易为染色;如是,婆罗豆婆遮婆罗门即于座上,于四圣谛得无间等,所谓苦、集、灭、道。是婆罗门见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诸疑惑,不由他度,于正法、律得无所畏;即从座起,偏露右肩,合掌白佛:“已度,世尊,已度,善逝,我今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已,尽其寿命,为优婆塞,证知我!”

时,婆罗豆婆遮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还归自家。

其妇优婆夷遥见夫来,见已,白言:“已与如来、应、等正觉纯金色身,圆光一寻,如尼拘律树圆满之身,妙说之上,仙人之首,大牟尼尊,为我大师共论议耶?”

其夫答言:“我未尝见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诸神、世人有能与如来、应、等正觉真金色身,圆光一寻,如尼拘律树圆满之身,妙说之上,诸仙之首,牟尼之尊,汝之大师共论议也。汝今与我作好法衣,我持至世尊所出家学道。”

时,妇悉以鲜洁白氎,令作法衣。时,婆罗门持衣往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言:“世尊,我今可得于世尊法中出家学道,修梵行不?”

佛告婆罗门:“汝今可得于此法、律出家学道,修诸梵行。”

即出家已,独静思惟,所以善男子剃除须发,著袈裟衣,出家学道,乃至得阿罗汉,心善解脱。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魔瞿婆罗门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我于家中常行布施,若一人来,施于一人;若二人、三人,乃至百千,悉皆施与。我如是施,得多福不?”

佛告婆罗门:“汝如是施,实得大福。所以者何?以于家中常行布施,一人来乞,即施一人;二人、三人,乃至百千,悉皆施与故,即得大福。”

时,魔瞿婆罗门即说偈言:

“在家所为作,布施复大会,

因此惠施故,欲求大功德。

今问于牟尼,我之所应知,

同梵天所见,为我分别说。

云何为解脱,胜妙之善趣?

云何修方便,得生于梵世?

云何随乐施,生明胜梵天?”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施者设大会,随彼爱乐施,

欢喜净信心,攀缘善功德。

以其所建立,求离诸过恶,

远离于贪欲,其心善解脱!

修习于慈心,其功德无量,

况复加至诚,广施设大会!

若于其中间,所得诸善心,

正向善解脱,或余纯善趣,

如是胜因缘,得生于梵世。

如是之惠施,其心平等故,

得生于梵世,其寿命延长。”

时,魔瞿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持华盖、著舍勒导从婆罗门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而说偈言:

“无非婆罗门,所行为清净,

刹利修苦行,于净亦复乖。

三典婆罗门,是则为清净,

如是清净者,不在余众生。”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不知清净道,及诸无上净,

于余求静者,至竟无净时。”

婆罗门白佛:“瞿昙说清净道及无上清净耶?何等为清净道?何等为无上清净?”

佛告婆罗门:“正见者为清净道;正见修习多修习,断贪欲、断瞋恚、断愚痴。若婆罗门贪欲永断,瞋恚、愚痴永断,一切烦恼永断,是名无上清净。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清净道;正定修习多修习已,断贪欲、断瞋恚、断愚痴。若婆罗门贪欲永断,瞋恚、愚痴永断,一切烦恼永断,是名无上清净。”

婆罗门白佛言:“瞿昙说清净道、无上清净耶?瞿昙,世务多事,今且辞还。”

佛告婆罗门:“宜知是时。”

持华盖、著舍勒导从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婆罗门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而说偈言:

“云何为尸罗?云何正威仪?

云何为功德?云何名为业?

成就何等法,罗汉婆罗门?”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宿命忆念智,见生天恶趣,

得诸受生尽,牟尼明决定。

知心善解脱,解脱一切贪,

具足于三明,三明婆罗门。”

佛说此经已,异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晨朝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尊者阿难从世尊后。时,有二老男女,是其夫妇,年耆根熟,偻背如钩,诣里巷头,烧粪扫处,俱蹲向火。

世尊见彼二老夫妇,年耆愚老,偻背如钩,俱蹲向火,犹如老鹄,欲心相视;见已,告尊者阿难:“汝见彼夫妇二人,年耆愚老,偻背如钩,俱蹲向火,犹如老鹄,欲心相视不?”

阿难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阿难:“此二老夫妇,于年少时盛壮之身,勤求财物者,亦可得为舍卫城中第一富长者;若复剃除须发,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精勤修习者,亦可得阿罗汉第一上果。于第二分盛壮之身,勤求财物,亦可得为舍卫城中第二富者;若复剃除须发,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者,亦可得阿那含果证。若于第三分中年之身,勤求财物,亦可得为舍卫城中第三富者;若剃须发,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者,亦可得为斯陀含果证。彼于第四分老年之身,勤求财物,亦可得为舍卫城中第四富者;若剃须发,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者,亦可得为须陀洹果证。彼于今日,年耆根熟,无有钱财,无有方便,无所堪能,不复堪能,若觅钱财,亦不能得胜过人法。”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不行梵行故,不得年少财,

思惟古昔事,眠地如曲弓。

不修于梵行,不得年少财,

犹如老鹄鸟,守死于空池!”

佛说此经已,尊者阿难陀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如上说,差别者,唯说异偈言:

“老死之所坏,身及所受灭,

唯有惠施福,为随己资粮。

依于善摄护,及修禅功德,

随力而行施,钱财及饮食,

于群则眠觉,非为空自活。”

佛说此经已,彼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

    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帅哥兼职做保镖

    帅哥兼职做保镖

    中海市有个砖石小巷,年代久远,深青色的大理石砖上爬满了苔藓,像是东边巷口老王头脸上密密麻麻的皱纹,写满了沧桑。这里住的都是些老住户,衣食自足,难得见到陌生人,而今天却是比较难得的一天。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漫步走进了小巷,身材清瘦,头发杂乱,背着个满是补丁的旅行包,径直住进了街口老李家。有人问老李那人是谁,他笑着说是老家亲戚,若再问,便含笑不语,而通常这时候,李嫂就会紧紧绷着一张脸,面无表情。
  • 苍穹仙域

    苍穹仙域

    长生,多么诱惑。自古以来,多少人杰探寻长生,多少天才埋骨他乡,却无人可见。仙境漫漫无尽头,天骄黯然白发人。一个少年从大荒中走出,征战天地。东方的最古老家族,西方诸神云集之地,还有星空对岸的万载大陆。天骄林立,群星闪耀,问世间谁主浮沉,唯我问鼎仙域!
  • 轻轻唤声小先生

    轻轻唤声小先生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沧海桑田。我们的头发花白,相互依偎取暖。我在梦中笑的很开心。可是我却惊醒了。在生命殆尽的时候我才发现时间是那么宝贵,我害怕了。我害怕死亡,我害怕没有你。”“叙白能不能,能不能再唤我一声小先生?”“叙白~我想回家了。我想回北京城,想回去再看看。我想阿爹和阿娘了,还有张妈。”“叙白~我好像看见他们了。他们来接我了,接我回家了。”叙白:“好,小先生别怕!我带你回家,我带你回北京。回没有战争的北京城。”叙白:“在那里,我们会生一堆孩子。我们承欢膝下,白头到老。我还给小先生欺负。”叙白:“我们经历沧海桑田,我们互相依偎取暖。”
  • 公子我错了0a

    公子我错了0a

    一个人一旦混账久了,自然会有老天爷来收拾她。但我苏小江自认:我……也没那么混账啊。我向来行得正,得直,坦坦荡荡,走路带风。只不过年少不懂事的时候和家里的老头子闹了点矛盾,和他堵了一辈子的气,最后让他发人送黑发人……而已。对,混账至极的我……死了。 苍天饶过谁。但老天爷依旧没有放过我,让我附上了佩珠那个倒霉孩子的身子里,在梅园活了过来。“你叫什么名字?”“苏小江。”“在皇宫里,只有贵人才配有自己的名字。”那个谪仙般的人面色清冷,目光淡淡,递给了我一件厚实的衣衫。他叫孤月谨,是这处梅园的主人。我凭借着佩珠这倒霉孩子的身子,成功惹上了他这么一个麻烦。“公子,我错了——”孤月谨知晓苏小江说的都是些鬼话,但错就错在,他偏偏将那些鬼话当了真。 何其荒谬。
  • Lime未解之谜

    Lime未解之谜

    青春是一颗甜中带酸的青柠檬。有人如日月星辰,光芒万丈;有人如沧海一粟,平淡无奇。在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明德学院中,各式各样的青涩年华交织着谱成甜蜜又忧伤的乐章,凄美而动听。她是想成为推理作家的温婉少女,也是背负着秘密和阴影前行的追光者;他是时而冷漠时而温柔的“冰山侦探”,也是她昏暗世界中不可或缺的那束微光。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一个个烙印着“青春”印记的未解之谜接踵而至。年轻而独一无二的少男少女们,在这场盛大的“青春推理剧”中各自扮演着最真实的自己。剥丝抽茧后留下的,不仅仅是荒诞而苦涩的真相,更是阅尽千帆后,那颗蜕变成蝶的心。tips:请将序章置于最前面阅读
  • 危楼渡客

    危楼渡客

    囚笼之所,困顿之地,起于毫末,赐盛世太平。人间疾苦,仙界纷争,发于穷酸,赏人寿年丰。
  • 盛宠七王妃

    盛宠七王妃

    吃货一枚,盗贼一枚……想窃你的玉,却被你盗去了心。想要生生世世不负卿,奈何国恨家仇如山顶。若干年后,南洛靖无奈扶额:“何时你能戒了梁上君子这毛病?”巧笑倩兮,莺声绕耳:“奴家区区小女子,如何做得了君子?!”
  • 活的简单点儿

    活的简单点儿

    <本书已完结,全本免费>阿玉是个在职场打拼多年的女人,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宝宝!工作之余的疲累,家庭带来的温馨,让阿玉对生活有了很多的感慨,简单与复杂的生活,真的不是其中某一个词可以代替了的。在这个多变的时代,牢骚可以悄悄的发一下,生活还是得继续。。。。。。推荐本人新书《再生情》:欢迎大家前去收藏观看,给小女人多提意见和建议,感谢!前世,三个人同年同月同日生,青梅竹马的感情,他只把心交给了那个从小就吸引了他一切注意力的女子!而她因爱生恨一心报复,最后三个人同日而死重生后,他成了常胜将军,拥有前世的记忆,而她却失去了前世的记忆,从出生开始长大。。。李夜仰天长叹,追妻之路,何其艰难!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