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73400000018

第18章

弟子所说诵第四品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竭提国那罗聚落。

尔时,尊者舍利弗亦在摩竭提国那罗聚落。

时,有外道出家名阎浮车,是舍利弗旧善知识,来诣舍利弗,问讯、共相慰劳已,退坐一面,问舍利弗言:“贤圣法、律中,有何难事?”

舍利弗告阎浮车:“唯出家难。”

“云何出家难?”

答言:“爱乐者难。”

“云何爱乐难?”

答言:“乐常修善法难。”

复问:“舍利弗,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常修善法增长耶?”

答言:“有,谓八正道,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阎浮车言:“舍利弗,此则善道,此则善向,修习多修习,于诸善法常修习增长。舍利弗,出家常修习此道,不久疾得尽诸有漏。”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如是比阎浮车所问序四十经。

阎浮车问舍利弗:“云何名善说法者?为世间正向?云何名为世间善逝?”

舍利弗言:“若说法调伏欲贪,调伏瞋恚,调伏愚痴,是名世间说法者。若向调伏欲贪,向调伏瞋恚,向调伏愚痴,是名正向。若贪欲已尽,无余断知,瞋恚、愚痴已尽,无余断知,是名善断。”

复问:“舍利弗,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能起善断?”

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谓涅槃者,云何为涅槃?”

舍利弗言:“涅槃者,贪欲永尽,瞋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诸烦恼永尽,是名涅槃。”

复问:“舍利弗,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得涅槃耶?”

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何故于沙门瞿昙所出家修梵行?”

舍利弗言:“为断贪欲故,断瞋恚故,断愚痴故,于沙门瞿昙所出家修梵行。”

复问:“舍利弗,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得断贪欲、瞋恚、愚痴耶?”

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时,二正士共论议己,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谓有漏尽,云何名为有漏尽?”

舍利弗言:“有漏者,三有漏,谓欲有漏、有有漏、无明有漏。此三有漏,欲尽无余,名有漏尽。”

复问:“舍利弗,有道有向,修习多习修,得漏尽耶?”

舍利弗答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所谓阿罗汉者,云何名阿罗汉?”

舍利弗言:“贪欲已断无余,瞋恚、愚痴已断无余,是名阿罗汉。”

复问:“舍利弗,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得阿罗汉耶?”

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所谓阿罗汉者,云何名阿罗汉者?”

舍利弗言:“贪欲永尽无余,瞋恚、愚痴永尽无余,是名阿罗汉者。”

复问:“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得阿罗汉者耶?”

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所谓无明者,云何为无明?”

舍利弗言:“所谓无明者,于前际无知,后际无知,前、后、中际无知,佛、法、僧宝无知,苦、集、灭、道无知,善、不善、无记无知,内无知、外无知;若于彼彼事无知暗障,是名无明。”

阎浮车语舍利弗:“此是大暗积聚。”

复问:“舍利弗,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断无明耶?”

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时。”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复问尊者舍利弗:“所谓有漏,云何有漏?”如前说。

阎浮车问舍利弗:“所谓有,云何为有?”

舍利弗言:“有谓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

复问:“舍利弗,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断此有耶?”

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所谓有身,云何有身?”

舍利弗言:“有身者,五受阴。云何五受阴?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复问:“舍利弗,有道有向,断此有身耶?”

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所谓苦者,云何为苦?”

舍利弗言:“苦者,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恩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所求不得苦,略说五受阴苦,是名为苦。”

复问:“舍利弗,有道有向,断此苦耶?”

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时,二正****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所谓流者,云何为流?”

舍利弗言:“流者,谓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

复问:“舍利弗,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断此流耶?”

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所谓扼者,云何为扼?”

“扼如流说。”

阎浮车问舍利弗:“所谓取者,云何为取?”

舍利弗言:“取者,四取,谓欲取、我取、见取、戒取。”

复问:“舍利弗,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断此取耶?”

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所谓缚者,云何为缚?”

舍利弗言:“缚者,四缚,谓贪欲缚、瞋恚缚、戒取缚、我见缚。”

复问:“舍利弗,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断此缚耶?”

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所谓结者,云何为结?”

舍利弗言:“结者,九结,谓爱结、恚结、慢结、无明结、见结、他取结、疑结、嫉结、悭结。”

复问:“舍利弗,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断此结耶?”

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所谓使者,云何为使?”

舍利弗言:“使者,七使,谓贪欲使、瞋恚使、有爱使、慢使、无明使、见使、疑使。”

复问:“舍利弗,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断此使耶?”

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所谓欲者,云何为欲?”

舍利弗言:“欲者,谓眼所识色可爱、乐、念,染著色;耳声、鼻香、舌味、身所识触可爱、乐、念,染著触。阎浮车,此功德非欲,但觉想思惟者。”

是时,舍利弗即说偈言:

“非彼爱欲使,世间种种色,

唯有觉想者,是则士夫欲。

彼诸种种色,常在于世间,

调伏爱欲心,是则黠慧者。”

复问:“舍利弗,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断此欲耶?”

舍利弗答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言:“所谓盖者,云何为盖?”

舍利弗言:“盖者有五盖,谓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

复问:“舍利弗,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断此五盖耶?”

舍利弗答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谓蘇息者,云何为蘇息?”

舍利弗言:“蘇息者,谓断三结。”

复问:“舍利弗,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断三结耶?”

舍利弗答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谓得蘇息者,云何为得蘇息者?”

舍利弗言:“得蘇息者,谓三结已尽、已知。”

复问:“有道有向,断此结耶?”

舍利弗答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谓得上蘇息,云何为得上蘇息?”

舍利弗言:“得上蘇息者,谓贪欲永尽,瞋恚、愚痴永尽,是名得上蘇息。”

复问:“舍利弗,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得上蘇息耶?”

舍利弗答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谓得上蘇息处,云何为得上蘇息处?”

舍利弗言:“得上蘇息处者,谓贪欲已断、已知,永尽无余;瞋恚、愚痴已断已知,永尽无余,是为得上蘇息处。”

复问:“舍利弗,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得上蘇息处耶?”

舍利弗答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所谓清凉,云何为清凉?”

舍利弗言:“清凉者,五下分结尽,谓身见、戒取、疑、贪欲、瞋恚。”

复问:“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断此五下分结,得清凉耶?”

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谓得清凉,云何为得清凉?”

舍利弗言:“五下分已尽、已知,是名得清凉。”

复问:“舍利弗,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得清凉耶?”

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所谓上清凉者,云何为上清凉?”

舍利弗言:“上清凉者,谓贪欲永尽无余,瞋恚、愚痴永尽无余,一切烦恼永尽无余,是名上清凉。”

复问:“有道有向,得此上清凉耶?”

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所谓得上清凉,云何名得上清凉?”

舍利弗言:“得上清凉者,谓贪欲永尽无余,已断、已知;瞋恚、愚痴永尽无余,已断、已知,是名得上清凉。”

复问:“舍利弗,有道有向,得此上清凉耶?”

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所谓爱,云何为爱?”

舍利弗言:“有三爱,谓欲爱、色爱、无色爱。”

复问:“有道有向,断此三爱耶?”

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谓业迹,云何为业迹?”

舍利弗言:“业迹者,十不善业迹,谓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

复问:“舍利弗,有道有向,断此十业迹耶?”

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所谓秽者,云何为秽?”

舍利弗言:“秽者,谓三秽:贪欲秽、瞋恚秽、愚痴秽。”

复问:“舍利弗,有道有向,断此三秽耶?”

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如秽,如是垢、腻、刺、恋、缚亦尔。

如阎浮车所问经,沙门出家所问亦如是。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亦在彼住。时,尊者舍利弗语诸比丘:“若有比丘得无量三昧,身作证具足住,于有身灭、涅槃心不乐著,顾念有身。譬如士夫胶著于手,以执树技,手即著树,不能得离。所以者何?胶著手故。比丘,无量三摩提身作证,心不乐著有身灭、涅槃,顾念有身,终不得离,不得现法随顺法教,乃至命终,亦无所得,还复来生此界,终不能得破于痴冥。譬如聚落傍有泥池,泥极深溺,久旱不雨,池水干消,其地破裂。如是,比丘,不得见法随顺法教,乃至命终,亦无所得,来生当复还堕此界。”

“若有比丘得无量三昧,身作证具足住,于有身灭、涅槃心生信乐,不念有身。譬如士夫以干净手执持树枝,手不著树。所以者何?以手净故。如是,比丘,得无量三昧,身作证具足住,于有身灭、涅槃心生信乐,不念有身,现法随顺法教,乃至命终,不复来还生于此界。是故,比丘,当勤方便,破坏无明。譬如聚落傍有泥池,四方流水及数天雨,水常入池,其水盈溢,秽恶流出,其池清净;如是皆得现法随顺法教,乃至命终,不复还生此界。是故,比丘,当勤方便,破坏无明。”

尊者舍利弗说此经已,诸比丘闻其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尊者舍利弗告诸比丘:“若阿练若比丘或于空地、林中、树下,当作是学,内自观察思惟:‘心中自觉有欲想不?’若不觉者,当于境界,或于净相,若爱欲起,违于远离。譬如士夫用力乘船,逆流而上,身小疲怠,船则倒还,顺流而下。如是,比丘,思惟净想,还生爱欲,违于远离;是比丘学时,修下方便,行不淳净,是故还为爱欲所漂,不得法力,心不寂静,不一其心,于彼净相随生爱欲,流注浚输,违于远离。当知是比丘不敢自记,于五欲功德离欲解脱。”

“若比丘或于空地、林中、树下,作是思惟:‘我内心中为离欲不?’是比丘当于境界,或取净相,若觉其心于彼远离,顺趣浚注。譬如鸟翮,入火则卷,不可舒展。如是,比丘或取净相,即顺远离,流注浚输。比丘,当如是知,于方便行,心不懈怠,得法寂静,寂止、息、乐,淳净一心,谓我思惟已,于净相顺于远离,随顺修道,则能堪任自记,于五欲功德离欲解脱。”

尊者舍利弗说是经已,诸比丘闻其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尊者舍利弗在耆阇崛山中。

尔时,尊者舍利弗晨朝著衣持钵,出耆阇崛山,入王舍城乞食,于路边见一大枯树,即于树下敷坐具,敛身正坐,语诸比丘:“若有比丘修习禅思,得神通力,心得自在,欲令此枯树成地,即时为地。所以者何?谓此枯树中有地界,是故,比丘得神通力,心作地解,即成地不异。若有比丘得神通力,自在如意,欲令此树为水、火、风、金、银等物,悉皆成就不异。所以者何?谓此枯树有水界故。是故,比丘,禅思得神通力,自在如意,欲令枯树成金,即时成金不异;及余种种诸物,悉成不异。所以者何?以彼枯树有种种界故。是故,比丘,禅思得神通力,自在如意,为种种物悉成不异。比丘当知:比丘禅思神通境界不可思议。是故,比丘,当勤禅思,学诸神通。”

舍利弗说是经已,诸比丘闻其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尊者舍利弗在耆阇崛山中。

尔时,尊者舍利弗告诸比丘:“其犯戒者,以破戒故,所依退减,必不乐住;不乐住已,失喜、息、乐、寂静三味、如实知见、厌离、离欲、解脱已,永不能得无余涅槃。如树根坏,枝叶华果悉不成就。犯戒比丘亦复如是,功德退减,心不乐住;不信乐已,失喜、息、乐、寂静三昧、如实知见、厌离、离欲、解脱;失解脱已,永不能得无余涅槃。”

“持戒比丘根本具足,所依具足,心得信乐;得信乐已,心得欢喜、息、乐、寂静三昧、如实知见、厌离、离欲、解脱;得解脱已,悉能疾得无余涅槃。譬如树根不坏,枝叶华果悉得成就。持戒比丘亦复如是,根本具足,所依成就,心得信乐;得信乐已,欢喜、息、乐、寂静三昧、如实知见、厌离、离欲、解脱,疾得无余涅槃。”

尊者舍利弗说是经已,诸比丘闻其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舍利弗告诸比丘:“若诸比丘诤起相言,有犯罪比丘、举罪比丘,彼若不依正思惟自省察者,当知彼比丘长夜强梁,诤讼转增,共相违反,结恨弥深,于所起之罪,不能以正法、律止令休息。若比丘有此已起诤讼,若犯罪比丘、若举罪比丘,俱依正思惟自省察克责,常知彼比丘不长夜强梁,共相违反,结恨转增,于所起之罪,能以法、律止令休息。”

“云何比丘正思惟自省察?比丘应如是思惟:‘我不是、不类、不应作罪,令彼见我。若我不为此罪,彼则不见;以彼见我罪,不喜嫌责,故举之耳!余比丘闻者,亦当嫌责。是故长夜诤讼,强粱转增,诤讼相言,于所起之罪,不能以正法、律止令休息。我今自知,如己输税。’是名比丘于所起罪能自观察。”

“云何举罪比丘能自省察?举罪比丘应如是念:‘彼长老比丘作不类罪,令我见之。若彼不作此不类罪者,我则不见。我见其罪,不喜故举;余比丘见,亦当不喜故举之。长夜诤讼,转增不息,不能以正法、律止所起罪,令其休息。我从今日,当自去之,如己输税。’如是举罪比丘善能依正思惟,内自观察。”

“是故,诸比丘有罪及举罪者,当依正思惟,而自观察,不令长夜强梁增长。诸比丘,得不诤讼;所起之诤,能以法、律止令休息。”

尊者舍利弗说是经已,诸比丘闻已,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若举罪比丘欲举他罪者,令心安住,几法得举他罪?”

佛告舍利弗:“若比丘令心安住,五法得举他罪。云何为五?实非不实、时不非时、义饶益非非义饶益、柔软不粗涩、慈心不瞋恚。舍利弗,举罪比丘具此五法,得举他罪。”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被举比丘复以几法自安其心?”

佛告舍利弗:“被举比丘当以五法令安其心,念言:‘彼何处得?为实莫令不实,令时莫令非时,令是义饶益莫令非义饶益,柔软莫令粗涩,慈心莫令瞋恚。’舍利弗,被举比丘当具此五法,自安其心。”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见举他罪者,不实非实、非时非是时、非义饶益非为义饶益、粗涩不柔软、瞋恚非慈心。世尊,于不实举他罪比丘,当以几法饶益令其改悔?”

佛告舍利弗:“不实举罪比丘当以五法饶益令其改悔,当语之言:‘长老,汝今举罪,不实非是实,当改悔;不时非是时、非义饶益非是义饶益、粗涩非柔软、瞋恚非慈心,汝当改悔。’舍利弗,不实举他罪比丘当以此五法饶益令其改悔,亦令当来世比丘不为不实举他罪。”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被不实举罪比丘复以几法令不变悔?”

佛告舍利弗:“彼不实举罪比丘当以五法不自变悔。彼应作是念:‘彼比丘不实举罪非是实、非时非是时、非义饶益非是义饶益、粗涩非柔软、瞋恚非慈心,我真不变悔。’被不实举罪比丘当以此五法自安其心,不自变悔。”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有比丘举罪实非不实、时不非时、义饶益不非义饶益、柔软非粗涩、慈心非瞋恚,实举罪比丘当以几法饶益令不改变?”

佛告舍利弗:“实举罪比丘当以五法饶益令不变悔,当作是言:‘长老,汝实举罪非不实、时不非时、义饶益不非义饶益、柔软非粗涩、慈心非瞋恚。’舍利弗,实举罪比丘当以此五法义饶益令不变悔,亦令来世实举罪比丘而不变悔。”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被实举罪比丘当以几法饶益令不变悔?”

佛告舍利弗:“彼举罪比丘当以五法饶益令不变悔,当作是言:‘彼比丘实举罪非不实,汝莫变悔;时不非时、义饶益不非义饶益、柔软非粗涩、慈心非瞋恚,汝莫变悔。’”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见彼实举罪比丘有瞋恚者。世尊,彼实举罪瞋恚比丘当以几法令于瞋恨而自开觉?”

佛告舍利弗:“彼实举罪瞋恚比丘当以五法令自开觉,当语彼言:‘长老,彼比丘实举汝罪,非不实。汝莫瞋恨乃至慈心非瞋恚,汝莫瞋恨。’舍利弗,彼实举罪瞋恚比丘当以此五法,令于恚恨而得开觉。”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有实、不实举我罪者,于彼二人,我当自安其心。若彼实者,我当自知;若不实者,当自开解言:‘此则不实,我今自知无此法也。’世尊,我当如是,如世尊所说解材譬经说,教诸沙门:‘若有贼来,执汝以锯解身,汝等于贼起恶念恶言者,自生障碍。’是故,比丘,若以锯解汝身,汝当于彼勿起恶心变易及起恶言,自作障碍。于彼人所,当生慈心,无怨无恨,于四方境界慈心正受具足住,应当学!是故,世尊,我当如是,如世尊所说,解身之苦,当自安忍,况复小苦、小谤而不安忍?沙门利、沙门欲,欲断不善法,欲修善法;于此不善法当断,善法当修,精勤方便,善自防护,系念思惟,不放逸行,应当学!”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若举他比丘罪,实非不实、时非不时、义饶益非非义饶益、柔软非粗涩、慈心不瞋恚,然彼被举比丘有怀瞋恚者。”

佛问舍利弗:“何等像类比丘闻举其罪而生瞋恚?”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彼比丘谄曲幻伪、欺诳不信、无惭无愧、懈怠失念、不定恶慧、慢缓、违于远离、不敬戒律、不顾沙门、不勤修学、不自省察、为命出家、不求涅槃,如是等人,闻我举罪,则生瞋恚。”

佛问舍利弗:“何等像类比丘闻汝举罪而不瞋恨?”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不谄曲、不幻伪、不欺诳、有信、惭愧、精勤正念、正定智慧、不慢缓、不舍远离、深敬戒律、顾沙门行、尊祟涅槃、为法出家、不为性命,如是比丘闻我举罪,欢喜顶受,如饮甘露。譬如刹利、婆罗门女,沐浴清净,得好妙华,爱乐顶戴,以冠其首。如是,比丘不谄曲、不幻伪、不欺诳、正信、惭愧、精勤正念、正定智慧、不慢缓、心存远离、深敬戒律、顾沙门行、勤修自省、为法出家、志求涅槃,如是比丘闻我举罪,欢喜顶受,如饮甘露。”

佛告舍利弗:“若彼比丘谄曲幻伪、欺诳、不信、无惭无愧、懈怠失念、不定恶慧、慢缓、违于远离、不敬戒律、不顾沙门行、不求涅槃、为命出家,如是比丘不应教授、与共言语。所以者何?此等比丘破梵行故。若彼比丘不谄曲、不幻伪、不欺诳、信心、惭愧、精勤正念、正定智慧、不慢缓、心存远离、深敬戒律、顾沙门行、志祟涅槃、为法出家,如是比丘应当教授。所以者何?如是比丘能修梵行,能自建立故。”

佛说此经已,尊者舍利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那罗揵陀卖衣者庵罗园。

尔时,舍利弗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深信世尊,过去、当来、今现在,诸沙门、婆罗门所有智慧,无有与世尊菩提等者,况复过上?”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舍利弗,善哉所说,第一之说,能于众中作师子吼,自言深信世尊,言过去、当来、今现在,沙门、婆罗门所有智慧,无有与佛菩提等者,况复过上?”

佛问舍利弗:“汝能审知过去三藐三佛陀所有增上戒不?”

舍利弗白佛言:“不知。”

世尊复问:“舍利弗,知如是法、如是慧、如是明、如是解脱、如是住不?”

舍利弗白佛言:“不知,世尊。”

佛告舍利弗:“汝复知未来三藐三佛陀所有增上戒,如是法、如是慧、如是明、如是解脱、如是住不?”

舍利弗白佛言:“不知,世尊。”

佛告舍利弗:“汝复能知今现在佛所有增上戒,如是法、如是慧、如是明、如是解脱、如是住不?”

舍利弗白佛言:“不知,世尊。”

佛告舍利弗:“汝若不知过去、未来、今现在诸佛世尊心中所有诸法,云何如是赞叹?于大众中作师子吼,说言:‘我深信世尊,过去、当来诸沙门、婆罗门所有智慧,无有与世尊菩提等者,况复过上?’”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不能知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世尊心之分齐,然我能知诸佛世尊法之分齐。我闻世尊说法,转转深、转转胜、转转上、转转妙。我闻世尊说法,知一法即断一法,知一法即证一法,知一法即修习一法,究竟于法,于大师所得净信,心得净,世尊是等正觉。”

“世尊,譬如国王有边城,城周匝方直,牢固坚密,唯有一门,无第二门,立守门者,人民入出皆从此门,若入若出,其守门者,虽复不知人数多少,要知人民唯从此门,更无他处。如是,我知过去诸佛、如来、应、等正觉悉断五盖恼心,令慧力羸、堕障碍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彼当来世诸佛世尊亦断五盖恼心,令慧力羸、堕障碍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令现在诸佛、世尊、如来、应、等正觉亦断五盖恼心,令慧力羸、堕障碍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舍利弗,过去、未来、今现在佛悉断五盖恼心,慧力羸、堕障碍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说是经已,尊者舍利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舍利弗在耆阇崛山中。

时,有月子比丘,是提婆达多弟子,诣尊者舍利弗,共相问讯慰劳已,退住一面。退住一面已,尊者舍利弗问月子比丘言:“提婆达多比丘为诸比丘说法不?”

月子比丘答言:“说法。”

尊者舍利弗问月子比丘言:“提婆达多云何说法?”

月子比丘语尊者舍利弗言:“彼提婆达多如是说法言:‘比丘心法修心,是比丘能自记说:我已离欲,解脱五欲功德。’”

舍利弗语月子比丘言:“汝提婆达多何以不说法言:‘比丘心法善修心,离欲心,离瞋恚心,离愚痴心,得无贪法、无恚法、无痴法,不转还欲有、色有、无色有法,彼比丘能自记说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耶?”

月子比丘言:“彼不能也,尊者舍利弗。”

尔时,尊者舍利弗语月子比丘言:“若有比丘心法善修心者,能离贪欲心、瞋恚、愚痴心,得无贪法、无恚、无痴法,是比丘能自记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譬如村邑,近有大石山,不断、不坏、不穿、厚密,正使东方风来,不能令动,亦复不能过至西方;如是南、西、北方四维风来,不能倾动,亦不能过。如是,比丘心法善修心者,离贪欲心,离瞋恚心,离愚痴心,得无贪法、无恚法、无痴法,是比丘能自记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譬如因陀铜铁及铜柱深入地中,筑令坚密,四方风吹不能倾动。如是,比丘心法善修心已,离贪欲心,离瞋恚心,离愚痴心,得无贪法、无恚法、无痴法,是比丘能自记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譬如石柱长十六肘,八肘入地,四方风吹不能倾动。如是,比丘心法善修心已,悉离贪欲心,离瞋恚心,离愚痴心,得无贪法、无恚法、无痴法,能自记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譬如火烧未烧者,烧已不复更烧。如是,比丘心法修心已,离贪欲心,离瞋恚心,离愚痴心,得无贪法、无恚法、无痴法,能自记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舍利弗说此经已,诸比丘闻其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尊者舍利弗亦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晨朝著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乞食已,于一树下食。

时,有净口外道出家尼从王舍城出,少有所营,见尊者舍利弗坐一树下食,见已,问言:“沙门食耶?”

尊者舍利弗答言:“食。”

复问:“云何,沙门下口食耶?”

答言:“不也,姊妹。”

复问:“仰口食耶?”

答言:“不也,姊妹。”

复问:“云何,方口食耶?”

答言:“不也,姊妹。”

复问:“四维口食耶?”

答言:“不也,姊妹。”

复问:“我问:‘沙门食耶?’答我言:‘食。’我问:‘仰口耶?’答我言:‘不。’‘下口食耶?’答我言:‘不。’‘方口食耶?’答我言:‘不。’‘四维口食耶?’答我言:‘不。’如此所说,有何等义?”

尊者舍利弗言:“姊妹,诸所有沙门、婆罗门明于事者、明于横法、邪命求食者,如是沙门、婆罗门下口食也。若诸沙门、婆罗门仰观星历,邪命求食者,如是沙门、婆罗门则为仰口食也。若诸沙门、婆罗门为他使命,邪命求食者,如是沙门、婆罗门则为方口食也。若有沙门、婆罗门为诸医方种种治病,邪命求食者,如是沙门、婆罗门则为四维口食也。姊妹,我不堕此四种邪命而求食也。然我,姊妹,但以法求食而自活也,是故我说不为四种食也。”

时,净口外道出家尼闻尊者舍利弗所说,欢喜随喜而去。

时,净口外道出家尼于王舍城里巷四衢处赞叹言:“沙门释子净命自活,极净命自活;诸有欲为施者,应施沙门释种子;若欲为福者,应于沙门释子所作福。”

时,有诸外道出家闻净口外道出家尼赞叹沙门释子声,以嫉妒心,害彼净口外道出家尼,命终之后生兜率天,以于尊者舍利弗所生信心故也。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大目揵连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尔时,尊者大目揵连告诸比丘:“一时,世尊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我于此耆阇崛山中住,我独一静处,作如是念:‘云何为圣默然?’复作是念:‘若有比丘息有觉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三昧生喜乐,第二禅具足住,是名圣默然。’复作是念:‘我今亦当圣默然,息有觉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三昧生喜乐,具足住多住;多住已,复有觉有观心起。’尔时,世尊知我心念,于竹园精舍没,于耆阇崛山中现于我前,语我言:‘目揵连,汝当圣默然,莫生放逸!’我闻世尊说已,即复离有觉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三昧生喜乐,第二禅具足住。如是再三,佛亦再三教我:‘汝当圣默然,莫放逸!’我即复息有觉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三昧生喜乐,第二禅具足住。”

“若正说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者,则我身是也。所以者何?我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以少方便,得禅、解脱、三昧、正受。譬如转轮圣王长太子,虽未灌顶,已得王法,不勤方便,能得五欲功德。我亦如是,为佛之子,不勤方便,得禅、解脱、三昧、正受,于一日中,世尊以神通力三至我所,三教授我,以大人处所建立于我。”

尊者大目揵连说此经已,诸比丘闻其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大目揵连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尔时,尊者大目揵连告诸比丘:“一时,世尊住王舍城,我住耆阇崛山中。我独一静处,作如是念:‘云何名为圣住?’复作是念:‘若有比丘不念一切相,无相心正受,身作证具足住,是名圣住。’我作是念:‘我当于此圣住,不念一切相、无相心正受,身作证具足住多住;多住已,取相心生。’尔时,世尊知我心念,如力士屈伸臂顷,以神通力,于竹园精舍没,于耆阇崛山中现于我前,语我言:‘目揵连,汝当住于圣住,莫生放逸!’我闻世尊教已,即离一切相,无相心正受,身作证具足住。如是至三,世尊亦三来教我:‘汝当住于圣住,莫生放逸!’我闻教已,离一切相,无相心正受,身作证具足住。”

“诸大德,若正说佛子者,则我身是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所以者何?我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以少方便,得禅、解脱、三昧、正受。譬如转轮圣王太子,虽未灌顶,已得王法,不勤方便,能得五欲功德。我亦如是,为佛之子,不勤方便,得禅、解脱、三昧、正受,于一日中,世尊以神通力三至我所,三教授我,以大人处建立于我。”

尊者大目揵连说此经已,诸比丘闻其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揵连、尊者阿难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于一房共住。

时,尊者舍利弗于后夜时告尊者目揵连:“奇哉!尊者目揵连,汝于今夜住寂灭正受。”

尊者目揵连闻尊者舍利弗语,尊者目揵连言:“我都不闻汝喘息之声。”

尊者目揵连言:“此非寂灭正受,粗正受住耳!尊者舍利弗,我于今夜与世尊共语。”

尊者舍利弗言:“目揵连,世尊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去此极远,云何共语?汝今在竹园,云何共语?汝以神通力至世尊所?为是世尊神通力来至汝所?”

尊者目揵连语尊者舍利弗:“我不以神通力诣世尊所,世尊不以神通力来至我所,然我于舍卫国王舍城中闻,世尊及我俱得天眼、天耳故。我能问世尊:‘所谓殷勤精进,云何名为殷勤精进?’世尊答我言:‘目揵连,若此比丘昼则经行、若坐,以不障碍法自净其心;初夜若坐、经行,以不障碍法自净其心;于中夜时,出房外洗足,还入房,右胁而卧,足足相累,系念明相,正念正知,作起思惟;于后夜时,徐觉徐起,若坐亦经行,以不障碍法自净其心。目揵连,是名比丘殷勤精进。’”

尊者舍利弗语尊者目揵连言:“汝大目揵连真为大神通力、大功德力,安坐而坐,我亦大力,得与汝俱。目揵连,譬如大山,有人持一小石,投之,大山色味悉同;我亦如是,得与尊者大力大德,同座而坐。譬如世间鲜净好物,人皆顶戴;如是,尊者目揵连大德大力,诸梵行者皆应顶戴。诸有得遇尊者目揵连交游往来,恭敬供养者,大得善利;我今亦得与尊者大目揵连交游往来,亦得善利。”

时,尊者大目揵连语尊者舍利弗:“我今得与大智大德尊者舍利弗同座而坐。如以小石投之大山,得同其色;我亦如是,得与尊者大智舍利弗同座而坐,为第二伴。”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同类推荐
  • 居易续谈

    居易续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ASTORIA

    ASTORI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Our Nig

    Our Ni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题袁溪张逸人所居

    题袁溪张逸人所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文房四谱

    文房四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查理九世之晓翼,我爱你

    查理九世之晓翼,我爱你

    穿越到查理九世的世界的异次元公主,玥若溪刚来到查理九世的世界,就被唐殿来了一个美抱,结果恩将仇报把唐殿踢下水,害的自己当了他的“女仆”,可是因为自己的异瞳,dodo冒险队的成员都疏远她,以为她是怪物“我一直很乐观,希望有一个知心朋友,可是你们都疏远我,以为我是怪物,好,我现在就证明,我不是怪物!”说完,便跳下悬崖。。
  • 人间炼狱:雪之天下

    人间炼狱:雪之天下

    她为报恩来到他身边。她以为他只是救命恩人而已,再没有多余的感情。但渐渐地,她发现或许早在见到他的那一刻,已把他埋入心底。为他,手沾鲜血又如何。武林至尊,他要,她就为他拿下。可为何他不能给自己一心一意的爱?只得离开,在另一片天地,再创辉煌。
  • 咸鱼的诸天旅行

    咸鱼的诸天旅行

    系统“系统开启中…选定宿主101号系统错误中…系统检索中…系统修复中…很高兴与您的再次相遇,宿主100号。”白杨“怎么又是我,我不是第一次正式任务失败了吗?我这都要开始新的人生了!”系统“请宿主100号继续完成第一次正式任务,倒计时10…9…8…7…6…5…4…3…2…1。”“你特码,又来!放过我吧,求你了”白杨惨叫道。————————————————————这是一个再次相遇系统,开始一段段诸天旅行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十八闲妃

    十八闲妃

    "怎会有女子有如此有趣名字。"某位衣着白衫,拿着一把折扇的温润如玉的男子说道。"王爷,是李家的小姐。"男子一丝笑意藏露于嘴角。……"什么?让我嫁人?"某小姐望着平时对自己疼爱有加的母亲说道…………不久后,家丁来报:"不好了,老爷夫人,小姐不见了。"……此后,一名叫李十八的侠客逍遥于江湖……
  • 无颜禾倾城

    无颜禾倾城

    她是现代的精英白领,独自旅游,却被神秘古树带到古代。一睁眼,就遇见龌龊男想侵犯自己,拼命逃出,被同村的魏家二少爷所救。细细观察,她不但貌若无盐,身上还背负着自家藏宝图的秘密。来到京城,她的身世更是掀起波澜。宝藏、天下,众多男子为此争抢,而她,该如何分辨真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混世杀手狂妃

    混世杀手狂妃

    身为21世纪的美女杀手,云殊凌具有的不仅仅是嗜血的辛辣,还有无限的才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然而,却在灭了老板后径直走进酒吧喝酒,竟误打误撞被黑白无常带到冥界!黄泉水飞流直下三千尺,才发现转世轮回就得死!心里不知问候了冥王的第几代祖宗,醒来之后才发现只不过是魂穿。姨妈呀,原来是虚惊一场啊,,,不过,既然来了就要混得有模有样,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一面,温柔无害声称弱女子;一面,霸道强势宣布邪尊为小宠附加特权可待升降级!邪尊如何应付魔女级别杀人狂?冥界大乱,二次元被打开,她的前世到底是谁?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花落秦宫

    花落秦宫

    偌大一个秦朝,身为古今第一帝的始皇帝嬴政,他的后宫却始终不为人知除了知道后宫佳丽如云,别说有名有姓的,就是单独被记载的都稀罕。难道是始皇帝有意为之?本书以海市蜃楼的方式为您呈现一个庞大的消失于历史空间的秦之后宫,此间女子或美丽善良或心如蛇蝎;或高尚或阴险...她们妖娆的演绎着一个个或凄美或奇特的迷离故事。更为奇特的便是那未来遭地下科学狂人追杀到秦朝的女研究员林乔儿,在偶然间与当时的秦王嬴政相遇,离奇神秘的出现和超凡的未来智慧令秦王以为她是下凡的仙子而心生爱慕,在拨开层层迷雾后,这段跨越时空的感情终于尘埃落定而秦始皇的后宫之谜也即将被揭开…………
  • 我的无限制造

    我的无限制造

    我,云尘。行为异常者,天才,赌徒,一个普通的轻生者。当有一天,我用自杀开始了对这个无聊的世界最后的抗争,我却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命运从不无趣,真理从未远离。现在.......抛弃你们对离群索居者的偏见,欢迎来到,我的无限制造!(无限流,黑暗流,烧脑文。)(前方高能!仔细观看,错过关键信息,可能导致大脑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