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58600000013

第13章

由是观之。凡刺井荣。则针贵轻浅。刺经合。则针贵重深。若夫俞者。在井合之中间。其血气无过不及之偏。则使夫冲和之气。营运其经中。乃所谓三焦之气。而所以名原者。然本篇唯言春冬二时。阴阳升降。未曾及此者。聊示一义例耳。

(第六十六旧同)难曰。经(灵枢本输篇)言肺(经)之原(穴)出于太渊。(鱼际藏经以俞为原下仿之)心(经)之原(穴)出于太陵。(手腕两筋间实手厥阴俞心病代主治之)肝(经)之原(穴)出于太冲。(足大指本节后)脾(经)之原(穴)出于太白。(足大指核骨下)肾(经)之原(穴)出于太溪。(内踝后跟骨上)少阴(心经)之原(穴)出于兑骨。(神门穴掌后锐骨端)胆(经)之原(穴)出于丘墟。(外踝前○腑经俞外有原下仿之)胃(经)之原(穴)出于冲阳(足跗上)三焦(经)之原(穴)出于阳池。(手表腕中央)膀胱(经)之原(穴)出于京骨。(足小指本节后即京骨下)大肠(经)之原(穴)出于合谷。(手大指食指两叉骨前)小肠(经)之原(穴)出于腕骨。(手小指腕侧起骨下)按灵枢第一篇。并太渊太陵太白太冲太溪五俞。及鸠尾脖 。以为十二原。其第二篇连言五脏六腑。惟有十一原。

二篇俱代手少阴之原。以厥阴俞者。盖为诸邪在心。皆在心之包络。则知二经同治。故省一原耳。扁鹊乃从第二篇文。

加以少阴真心之俞。合为十二。盖灵枢第一篇。以穴数之。则为十二。以经俞数之。则五俞。其鸠尾脖 二穴。既系任脉。以此备原穴数。亦古之一法。然非正经之原。故此难增入少阴出于兑骨一句。以明十二正经之原云。

十二经皆以俞为原者。(脏经俞为原腑经别有原是大概言之)何也。然。五脏俞(此俞字非藏经二十五俞之俞即俞原之俞也可见以俞为原止藏经耳)者。三焦(气)之所(运)行。(原)气之所留止也。三焦所行之俞为原者。何也。(再问)然。齐下肾间动气者。(先天真气)人之生命也。(资生之门)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即肾间动气)三焦者。

原气之别使也。(此一句最紧要)主通行三气。(宗营卫)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本末一气)故所止辄为原。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十二经)原(穴)也。

此一节具言原穴为一身之至要。然十二经皆以俞为原之言。似未免后学之疑何者。六腑既已俞外有原。则未必以俞为原。然其言如是者。盖阳经者从俞过为原。而其配五行。亦俞原俱木。则知二穴同治。虽然。六腑既已俞外有原。故答辞独言五脏之俞。三焦之所行。而不言六腑者各别有原。夫三焦之所以尊者何。齐下肾间动气。人之性命。十二经之根本也云云数语。一大关系。盖含蓄于肾间。则曰原气。曰动气。潜行默运于一身。则曰三焦。二气而一。一气而二者。

所谓原者。三焦之尊号也。且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故云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所谓三气者。言宗营卫也。由是观之。则三焦者。一身游行之气。而内从脏腑。外逮四肢百骸。无所不至焉。故曰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十二经诸原云。重按前篇三焦主治。取膻中齐旁齐下。此篇以手足原穴为三焦之主治。彼此各不同。一则以其气所位言。

一则以其气游行言。并行不相悖者也。肾间动气之说。详第三十篇。

(第六十七旧六十八)难曰。五脏(经)六腑(经)皆有井荣俞经合。皆何(病)所主(治)然。经(灵枢第一篇)言所出为井。(木金)所流为荣。(火水)所注为俞。(土木)所行为经。(金火)所入为合。(水土)井(治在发生)主心下满。(病)荣(治在散泄)主身热。(病)俞(治在和顺)主体重节痛。(病)经(治在收敛)主喘咳寒热。(病)合(治在闭藏)主逆气而泄。(病)此五脏六腑。井荣俞经合。所主病也。

按五俞主治。岂止此数证。是举其要者。所谓井为东方木。则主阳气。开发其心下满。乃知各经邪郁。故发之。荣为南方火。则主阳气。遍满其身热。乃知阳邪偏盛。故泄之。俞为中央土。则主无过不及。其体重节痛者。中气不和之所致。故和之。经为西方金。则主阳气下降。其喘咳寒热者。是阳气失降。而阴气交争。故收之。合为北方水。则主阳气闭藏。其逆气而泄者。是阳不归其根而下虚。故止之。凡诸井荣。皆属春夏。故行针之道。专主发泄。经合皆系秋冬。

则其施治。亦主收藏。俞原在其中间。共为三焦之所过。则使诸经气无过不及之差。此篇因前诸论。结以主治法。此下诸篇。皆论针家补泻之法。

(第六十八旧七十三)难曰。诸(经)井(穴)者。肌肉浅薄。〔手足(血)指杪〕气(微)少不足使(为泻)也。

刺之奈何。然。诸(经)井(穴)者木也。荣(穴)者火也。火者木之子。(实者泻其子)当刺井(木)者。以荣(火)泻之。故经言补者不可以为泻(法)泻者不可以为补(法)此之谓也。

按刺疟论曰。诸阴井莫出血。此篇因此以为刺井之戒。所谓诸井者。在手足指端爪甲角。其地至溢。而脉流亦涓涓微派耳。故方其补之。则若无妨。方其为泻。固有所忌。故云气少不足使也。滑注以为不足使。为补泻。然此论专为刺井者言之。则唯禁泻而未曾禁补。故本衣冠文物言刺井者。以荣泻之。惟示泻井。必以荣代之之法。若夫为补。岂所可忌哉。

第六十二至于此篇。并论井荣俞原经合。所以为治之义。

(第六十九旧六十七)难曰。五脏募(穴)皆在阴。(胸腹及胁)而俞(穴)在阳(背部足太阳)者。何谓也。然。

阴病行阳。(背)阳病行阴。(腹)故令募在阴。(身以前)俞在阳。(身以后)按此因前篇井荣俞经合诸论。次及腹背募俞之义。募者结也。名阴穴。在腹者。俞者输也。名阳穴。在背者。夫经之有募俞也。皆脏气所留止处。而俞与募又有差别。俞者属于背部。太阳经。其血气有积此输彼。募者在胸腹部。或属本经。或属他经。血气逗留其处。内深连脏。故有病则阳病行阴。阴病行阳。率皆缘此取之。是针家从阳引阴。从阴引阳之义也。灵枢以任脉之鸠尾脖 为膏与肓之原。则在腹部亦有原。所谓募者。盖募原之谓也。凡周身之气穴。总谓之俞。此所谓俞者。止言背部五脏之俞耳。读者勿混同。

(第七十旧七十四)难曰。经(今经无所见)言春刺井。夏刺荣。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者。何谓也。然。春刺井者。邪在肝。夏刺荣者。邪在心。季夏刺俞者。邪在脾。秋刺经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肾。(以上五治当其时取之)其肝心脾肺肾。而系于春夏秋冬者。何也。然。五脏一病。辄有五(邪)者。假令肝病。〔立(面)例〕色青者。

肝(病)也。(鼻)臊臭者。肝(病)也。(味)喜酸者。肝(病)也。(声)喜呼者。肝(病)也。(液)喜泣者。肝(病)也。其病众多。(五邪相加)不可尽言也。四时(四脏)有数。(五病)而并系于春夏秋冬者也。针之要妙。在于秋毫。(旧本有者也二字今削去)按此承前篇。谓井荣俞经合。分为四时之治。凡五脏病当其时而发者。各视其所主之声色臭味液。从其脏之虚实。

而为之补泻也。所谓五脏。一病辄有五者。谓贼微虚实正五邪也。假令春病在肝。则尽见本脏之声色臭味液。乃知肝之五邪也。若夫声臭味液糅至。则照鉴脉证。而顾夫贼微虚实。他邪相冒如何耳。余脏可以例推。或疑灵枢诸篇所言。冬刺井者。与此篇异。何欤。盖审彼所言。皆谓先时资其化源之治也。如木以水为化源。火以木为化源之类。皆培其本。

而救病于未发者。扁鹊特举经之所遗阙。而论当时发病之治尔。夫五脏之病。以此察之。则虚实自明。而补泻之分。

然可知矣。故结之云。针之要妙。在秋毫者也。本篇旧出于第七十四。今详其辞。正与第六十八篇。义互相发。宜连读。

(第七十一旧七十)难曰。春夏刺浅。秋冬刺深者。何谓也。然。春夏者。阳气在(地)上。人气亦在上。(皮肤)故当浅取之。秋冬者。阳气在(地)下。人气亦在下。(筋骨)故当深取之。(是随时为浅深)春夏各(经)致一阴(气)秋冬各(经)致一阳(气)者。何谓也。然。春夏温(暑)必致一阴者。初下针深而(二字旧本脱今私补之)沉之。至肾肝之部。(筋骨)得气(针下所得之气)引(伸)持之阴(营气)也。秋冬寒(凉)必致一阳(气)者。初内针浅而浮之。至心肺之部。(皮脉)得气(针下所得之气)推内之阳(卫气)也。是谓春夏必致一阴。秋冬必致一阳。

按素问第六十四篇曰。春气在经脉。夏气在经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又灵枢第九篇曰。春气在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故刺肥人者。以秋冬之剂。刺瘦人者。以春夏之剂。此篇盖据是等说。

论刺有浅深之法。细味其旨。则春夏二字。微有浅深之分。若秋与冬。亦当然。乃知天时人气。升降浮沉。如合符节。

亦当知瘦人虽秋冬。犹用春夏之法。肥人虽春夏。更行秋冬之法。各随其宜。临机应变。允执厥中。是此篇之微意。不可不察焉。后节又言春夏致阴。秋冬致阳。则似与前说左。而实不相乖。言方刺之初。先深下之。在筋骨之部。窥针下所动之气。乃引浮之。留在浅处。而后行针久之。此所谓春夏致一阴之法。而其治专在浅处。盖春夏阳气升浮之时。故人气亦提举。以从其道焉。其刺之初。先浅内之。在皮肤之分。针下得气。渐推下之。留在深处。而后行针灸之。此所谓秋冬致一阳之法。而其治专在深处。盖秋冬阳气降沉之时。故人气亦重坠以从之耳。两初字勿轻看过。此盖下针初一手法。而非谓至其经。犹且如是矣。读者察诸。

(第七十二旧七十一)难曰。经言刺荣(深取)无伤卫。(浅取)刺卫(出气)无伤荣。(出血)何谓也。然。针阳(卫分邪气)者。卧针而刺之。刺阴(荣分邪气)者。先以左手摄按所针荣俞(诸穴)之处。(卫)气散乃内针。是谓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也。

按灵枢曰。刺有三变。所谓刺荣卫。与寒痹留经是也。其言曰。刺营者出血。刺卫者出气。又素问曰。刺皮勿伤脉。

刺脉勿伤肉。刺肉勿伤筋。刺筋勿伤骨。刺骨勿伤筋。刺筋勿伤肉。刺肉勿伤脉。刺脉勿伤皮。由此文而推之。所谓无伤者。言荣出血。卫出气也。伤者言荣出气。卫出血。盖刺荣者。有事于血。故以其左手摄按所针之俞。令卫气散而内针。则浮气不乱。是刺荣无伤卫也。刺卫者。有事于气。故斜卧其针以行之。则无坠下之过。是刺卫无伤荣也。灵枢唯以气血有浅深之分而言。此篇直谓行针之法。其实则彼是互相发明。

(第七十三旧七十六)难曰。何谓补泻。当补之时。何所取(致)气。当泻之时。何所置(弃)气。然。当补之时。

从卫(分)取气。当泻之时。从荣(分)置气。其阳(正)气不足。阴(邪)气有余。当先补其阳(穴)而后泻其阴(穴)阴(正)气不足。阳(邪)气有余。当先补其阴(穴)而后泻其阳(穴)荣(血)卫(气)通行。此其要也。

按此篇专为补泻荣气。行于脉中者言之。凡补泻之法。前后诸篇所述。其义不一。各殊其归。集成以得之。则鼎湖之蕴奥。渤海之要妙。当如得诸心。而运诸掌焉。所谓从卫取气者。浅留其针。得气因推下之。使其浮散之气。收入脉中。是补之也。从荣置气者。深而留之。得气因引持之。使脉中之气。散置卫外。是泻之也。即与前篇所言。春夏致一阴。秋冬致一阳。其事似同。然彼以四时阴阳升降之道言之。此乃以一经增减之法言之。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当先补阳泻阴云云数语。即灵枢所云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之义。

先虚后实者。是针家予夺之道。若误先实后虚。则恐暗脱漏正气。故戒其先后如此。

(第七十四旧七十八)难曰。针有补泻。何谓也。然。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针(法)也。知为(行)针者。信其左(手)不知为行针者。信其右(手)当刺之时。先以左手厌按所(可)针荣俞之(穴)处。弹而努之。(手法)爪而下之。(手法)其气之来。如动脉之状。顺(流)针而刺之。得(针下)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法)动(摇)而(引)伸之。是谓泻。(法)不得(针下)气。乃与(授)男外(卫)女内。(营○再取之法)不得(针下)气。是谓十死不治也。

按候吸内针。候呼出针。曰泻。以呼内针。以吸出针。曰补。是呼吸出内之针也。内经诸篇数言之。故此篇唯言左右手法。以辨补泻。所谓厌按所针。弹而努之。爪而下之者。皆谓用左手之法。如此而气来至。则遂直刺之。而随其针下得气。徐以深之。此即补之之法也。动而伸之。是谓泻。疑似前后文有脱漏。何者。补既言入针之法。而不言出焉。

泻既言出法。而不言内焉。由此考之。则补之出针。当不动而伸之。泻之入针。必当不须左手厌按之法。然则非有阙漏。

盖互文言之。不得气。乃与男外女内。灵枢云。男内女外。坚拒勿出。仅守勿内。是谓得气。内外字与此倒置者。盖彼有男禁内。女禁外之义。观下文二句。可以见已。此篇内外。即直言与者。授与施与之义。在男持针于卫外。以待气之至。在女推针于营内。以待气之至。文异而义同耳。如此亦气不至。则为死必矣。故曰十死不治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唐初风流

    唐初风流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莫名回到李唐王朝,独身一人的萧逸心情忐忑。此时,玄武门之变已经过去整整六年,暗中积蓄实力的大唐将士,即将对塞外展开征伐。这是一个盛世的前夜,一个令国人最是魂牵梦绕的鼎盛王朝。萧逸今后将要何去何从?是混吃等死,还是蟾宫折桂,去那名闻遐迩的曲江池,攒花饮宴?是当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地主,还是跃马天山,做一位青史留名的大将军?长安欢洽金谷宴,粉汁凝香沁涤纱,流光落霞深院日,试看黄鸟啄名花!一切尽在唐初风流行!
  • 我的邻居是小妖

    我的邻居是小妖

    在的搬出这个夏暖冬凉,一年四季混合着各种莫名奇妙的气味的宿舍的我,入住了“大学生之友”的学生公寓,搬进去后,却发现隔壁的邻居是新来的同班女同学,而且慢慢地发现了这个女同学,竟然有个天大的秘密,是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丹药,化生成人的九尾狐狸……
  • 木节

    木节

    一个看似平凡无奇的少年,实则背后暗藏着多少故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终于看见一切背后的真相,知道真相的他又该如何面对?
  • 农门悍女挣钱忙

    农门悍女挣钱忙

    沈子静二十一世纪某医院的知名医生,连续工作三天三夜,晕倒在手术台上,一朝醒来变成了被人退婚的小村姑。母亲不受婆家待见,姐妹几个也跟着受苦,每天吃得比鸡少,干得比牛多。本以为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会给大家撑起一片天,可父亲嫌弃母亲生的四个女儿,已是离家出走两三年。为了给自己的妹妹出头,沈子静成了远近闻名的悍女,村里大多数人只要是谈起她都是眉头紧皱。家里一大堆的极品,婆婆厉害,大伯母刻薄,二伯母小姑懒惰,一家人家里家外的活都是母亲的事,想要过上好日子,首先得和本家脱离关系。略施小计,极品家人赶着脱离关系。抛头露面,经商行医。日子红火,亲爹,本家来认亲。一朝再见,负心未婚夫求原谅。合作伙伴,竟成恩爱夫妻。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翻滚吧,监护人

    翻滚吧,监护人

    自从这监护人变成凉大少之后,季同学表示不干了!她每天变着法的作死,只为惹毛这监护人…“大叔,我怕黑,我要和你一起睡!”“大叔,人家那个来了,你能帮我买那啥去么?”“大叔……”只可惜……某监护人无动于衷。于是某女只好放大招了:“大叔,我要是喜欢上你了怎么办?”某监护人面无表情,宽衣解带,“请睡!”
  • 恶魔在身边:宝贝,独家专宠

    恶魔在身边:宝贝,独家专宠

    一个爱好小说的人物,就那样的消失了,就像从人间蒸发了一般,在她第一眼睁开时,看到一张俊美无双,倾国倾城的容颜,美得让人窒息……她不由自主的呆了……她懵懵的问:“那个……这是哪?你是谁?”音落,梁昕就一个犀利的眼神杀过来,没有说一句话,可吓得她一愣一愣的……慢慢的,她适应了,“西西,今天我们去游乐园好不好?”“她不去”“你又不是她,你怎么知道!西西,我……”“不去!”“梁昕,这是我妹!听我的!你一边去!”“都说夫唱妇随,我是她老公,她是我老婆,听着我!”……
  • 别道

    别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名之为道。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这是一个人与道的故事,事中又谱出怎样的一曲长歌.
  • 胭脂瞳

    胭脂瞳

    客人:这个叫胭脂的老板娘是个自带身高萌的?胭脂:咳咳,到本店请勿多讲闲话,本店主打产品焕颜术,摄梦术,点石成金等仙术,价格便宜,童叟无欺~无庸:徒儿的口号喊得不错,今晚给你加鸡腿胭脂:怎么说这次最少也得给我十个吧?客人:………系统提示各位亲们,萌的,可能也是你惹不起的,鹅鹅鹅
  • 我可以拯救你的未来

    我可以拯救你的未来

    一觉醒来,本来卓延以为又是平凡一天。可是,谁知道在他的脑中突然多了一个名为预知未来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预知一个人的未来,并且会发布任务,让卓延拯救这个人的未来。而卓延第一个要拯救未来的人,居然是自己的亲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