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10000000014

第14章 马克思:生产力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

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唯物史观的基石。马克思恩格斯生产力学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力及其构成

生产力是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它表明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界,并获得适合自己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包括三大基本要素: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

1.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人们的劳动借助于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使之发生预期的变化,成为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产品。劳动对象是物质资料生产的要素之一。劳动对象有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们加工的自然物,如自然水域中的鱼群、原始森林中的树木、地下的矿石等;另一类是人们加工过的劳动产品,如纺纱用的棉花、轧钢用的钢锭、建房用的砖瓦等,亦称原料。劳动对象是一切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要素,对社会生产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劳动对象的数量、种类和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增加、扩大和提高。

2.劳动资料

劳动资料是指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人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体,即传递人对劳动对象作用的物或物的系统。在劳动资料中,生产工具具有决定意义。在劳动资料中起着最重要作用的是生产工具,包括手工工具、半机械化和机械化工具、自动化工具、机械手、机器人等。劳动资料还包括土地、厂房、运河、道路等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劳动资料是人类控制自然的强大杠杆,它的发展和变化标志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同时也标志着经济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3.劳动者

劳动者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的人,即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在生产力中劳动者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因为:第一,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死的劳动”,而劳动者是“活的劳动”,生产资料归根到底是人的创造物,是劳动结果;第二,只有劳动者能使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结合起来,把可能的生产力变成现实的生产力。从“物”由“人”来创造、使用和操作这个意义上说,劳动者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首要的生产力是劳动者。

二、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后来在《资本论》第1卷中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依据,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怎样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怎样由于适合生产力的状况而发展,又将怎样由于成为生产力的桎梏而走向灭亡。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构成: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社会物质力量,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这二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它们既统一又矛盾。一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既不存在离开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也不存在离开生产关系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相比,则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会使原来同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变得不相适应,从而要求以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新生产关系也不可能永远是新的,随着生产力的更进一步的发展,它又会由新变旧。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人们建立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归根结底是由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所谓生产力状况,就是指生产力在不同发展阶段上所具有的质的规定性,它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这是因为生产工具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产力的质的飞跃是以生产工具的重大变革为先导的。因此,人们用石器工具、铁器工具、蒸汽机和电动机、电子计算机等作为生产力提高到新质阶段的主要标志。“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正如现代工具制约着资本主义社会一样,蒙昧人的工具也制约着他们的社会。”以生产工具为主要标志的生产力性质,制约着生产关系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观点。“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社会,并且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特征的社会。”

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基本上适合生产力状况的时候,它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基本上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时候,它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这时就不能不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的尖锐化,是社会革命的经济根源。

人类历史的发展表明,任何一种生产关系都经历着由新变旧,即由同生产力基本相适合变为基本不适合的过程。如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从它发生、发展到成熟时期,是同生产力基本适合的,因而对生产力的发展起过巨大的推进作用。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到了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更加腐朽,已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它们的交互作用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由适合生产力状况到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经过社会革命,又在新的基础上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三、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人们在为生存所进行的生产活动中,必然要发生两种关系,一是人同自然的关系,即社会生产力;一是人与人的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构成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恩格斯评价马克思这句话时说:“这个原理,不仅对于经济学,而且对于一切历史科学(凡不是自然科学的科学都是历史科学)都是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发现:‘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点,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就是说,以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是一切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个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就是这样。”社会的主体是人,历史是人创造的,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维持生存。而为了生存和生活需要的衣、食、住、行等物质资料都是通过生产劳动获得的。生产劳动又总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进行的,因而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第一要素,是社会这一特殊机体的物质担当者和基础。整个社会形态,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社会制度以及意识形态等,都是建立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的。在此意义上,没有生产方式就没有人类社会本身。

因此,恩格斯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于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第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结构、性质和面貌。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中不仅创造了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财富,而且还创造了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又进一步形成了政治关系、思想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了整个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这些政治关系、思想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都是在一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性质归根结底就是由一定的生产方式决定的。不同生产方式决定着不同的社会形态,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精神面貌归根到底都根源于生产方式。

第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首先,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会有什么样性质的社会制度。这是因为生产方式实际上是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基础决定的,而且要由这个基础得到说明。其次,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方式的变化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当一种生产方式被另一种生产方式所代替,就意味着旧的社会制度被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

2.生产力通过决定生产关系而最终决定社会上层建筑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生产方式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而生产力又决定生产关系。因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通过由它所决定的生产关系构成经济基础,进而决定上层建筑来实现的。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个方面。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首要的、决定的部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经济基础派生和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两者的这种相互作用关系表现为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对立统一,它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任何上层建筑都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建立的,经济基础是根源,上层建筑是派生的。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结底都应是由这个基础来说明的。”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如果经济基础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先进的生产关系,则为其服务的上层建筑也是先进的上层建筑,如果经济基础是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的生产关系,则为其服务的上层建筑也是反动的上层建筑,或者简单地说是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必然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由于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因而它必然在上层建筑领域也占统治地位,并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第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并不是消极地反映经济基础的要求,它一经产生,就能够积极地为自己的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当它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革命的推动作用;当它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反动的阻碍作用。

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是:生产力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政治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变化,从而引起整个社会形态的变化。马克思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所以要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就必须把一切社会关系看成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把生产关系看成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列宁指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这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正是在这个规律的作用下,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使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是,资本主义社会自始至终存在着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依靠资本主义制度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用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使社会更好地组织生产,更加有效地发挥计划和市场的作用,以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经过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巨大进步,最终将过渡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因此,人类只有不断地发展生产力,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同类推荐
  • 入党培训教材(2019年版)

    入党培训教材(2019年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有关要求,本书根据党章要求,从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最高理想和目标、党员的权利义务等方面对党员标准进行了阐述,并对发展党员的程序进行了讲解,附有文书范例和党章原文,并附测试题,对贯彻党中央关于党员队伍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保证发展党员质量,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
  • 岁月集

    岁月集

    本书收录了包括“干部制度改革的破冰之举”、“关于干部工作新方法的研究”、“树立社会主义竞争观念”、“应当重视信息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等31篇文章。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下)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下)

    《党建工作实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下》:在新的历史时期,回顾我国走过的六十年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党的建设工作始终是同我党和我们国家的命运前途息息相关的。无论是普通的群众,还是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对党和国家政治经济等各个系统的体制、制度等知识有所了解,对党的工作和建设知识有所熟悉,才能把握国情,理解相关国家政策,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政治素养和工作服务水平,为党政工作的开展和新农村的建设和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 做人为官治事养心

    做人为官治事养心

    本书是一本关于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书。从做人、为官、治事、养心、管理等方面,讲述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干部。笔者把有境界、会自省、怀敬畏三方面归结为做人的第一等学问,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话有谱、交友有道等三个方面讲述了经营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简单解释了“官”的含义,然后提出公、忠、廉、能是为官的“大节”,勤、功、恕、和、慎、量是为官的“大体”,提醒为官者要常修为政之德。并以管理为治事之“道”,从管理资源、管理自我、管理大众、管理团队、管理行为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若干管理原则、策略及其操作办法。详细论述了如何培养好责任心、事业心、包容心、自律心、平常心等“五个心”的问题。
  • 摇晃的钟摆:欧盟—美国关系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摇晃的钟摆:欧盟—美国关系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如果对欧洲而言欧洲一体化是一个艰辛之旅,对美国而言其对欧洲一体化的支持也非矢志不渝。面对大西洋对岸这场深刻改变欧洲政治面貌的革命,从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年代的积极支持、尼克松―基辛格时期的相对冷淡,到20世纪80年代对“欧洲堡垒”的担忧,以及冷战后对“欧洲安全与防务特性”的警惕以及欧洲货币联盟的疑虑,美国在支持与反对之间摇摆不定。欧盟—美国关系在裂痕与和解之间循环往复,恰如一座“摇晃的钟摆”。
热门推荐
  • 恒古光团空间

    恒古光团空间

    一个超越极限的逆天运气,一个恒古光团落在一个已经去世多年的人的墓地上,让他得以重生,进入恒古光团空间的物品都会被恒古混沌神灵气改造升级。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把一部手机放进恒古光团空间,手机被改造成一部逆天神器,功能无比强大。手机的照相功能复制任何东西...地图功能传送到任何地方...学习功能能够瞬间掌握任何知识...游戏功能能够进入游戏世界打怪升级,也可以把游戏世界里面的东西带回现实世界...视频功能能够进入电影世界复制电影世界里面的物品,同样也可以带出电影世界的任何物品...进入奇迹游戏世界弄一套卓越全属性武器装备和几十个技能出来...进入哆啦A梦电影世界复制哆啦A梦的四次元空间袋出来,里面的道具...进入...而真正的核心才是他脑海的恒古光团空间...从地球-修真界-仙界-神界-圣界-道界...一路高歌猛进,直到打破永恒大陆的桎梏,真相大白,原来他一直都在...
  • 云鹤不归

    云鹤不归

    他们俩,一个是天之骄子,一个是世俗平庸之人。一个是人间的星辰,一个只是碌碌无为的凡人。那年的皇宫庆典,一次不经意间的碰撞使这两个本来毫无交集的人相遇在一起......“阿月,陪我看看灯会好不好?”“阿月,我带你去城北赏花好不好?““阿月,给我,好不好?”“阿月,我们成亲,好不好?”“阿月,忘了我好不好......”“阿月,没有了我,你要好好活下去,带着我的那一份。这人间很好,不要为了我想不开,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可谁都没有想到,连他们那年的偶遇都是别人算计好的结果......“殿下,我后悔了,算了吧.......”
  • 穿入红楼虐渣男的逍遥日子

    穿入红楼虐渣男的逍遥日子

    红楼世界,美男无数,渣男遍地,本姑娘穿了这一回,不泡美男,不虐渣男,还能叫穿越?
  • 寻梦路不平

    寻梦路不平

    男主重生穿越到古代,从社会最底层一步步打拼,可谓九死一生,历经艰难险阻,万千磨难,最终破茧成蝶、凤凰涅槃,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在拼搏的道路上遭遇到黑幕、暗杀、背叛……但同时也收获到了友情、爱情、亲情。可谓笑中有泪,血中有甜。
  • 蜀山战纪剑侠传奇后续

    蜀山战纪剑侠传奇后续

    这本书是后续蜀山战纪。在某一天,丁隐归来后会发生什么呢?敬请期待!
  • 盛世禁宠:铭少的蜜制妻

    盛世禁宠:铭少的蜜制妻

    她曾爱他上瘾,却为了自由逃离他身边,她为报恩竭尽所能,却被他挥手拒绝,他修长的手指捏住她的下巴,“养育之恩,如何能报?”她惊叹愕然,他抿唇轻笑,“以身相许,陪我一辈子。”
  • 待月西厢去

    待月西厢去

    苏洛意外穿越成了将军府不受宠的三小姐,被迫嫁给残疾王爷,大婚当日逃婚,但兜兜转转该来的缘分还是会如期而至。她终究是爱上了那个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异世修神二:灭神

    异世修神二:灭神

    小小少年郎云风,迈出家门的一刻,整个世界都被颠覆了。没有了一点的熟悉“小官人长得这么英俊,小女子我要。”“那个你都能做我妈了,要你个大头鬼,真不知道你的脸长在那里。那啥,大黑关门咬他!”“丫的老子不叫大黑,老子叫英王!英俊的英,王者天下的王!”天狼大黑真恨不得冲上去咬那无良的云风。一人一狗就这么闯荡江湖,寻找仙神背后的真正真相。
  • 穿越之虚无神在三千大位面

    穿越之虚无神在三千大位面

    龙都一位天才在机缘巧合下传承了虚无神的神位,从此开始了在三千大位面生活,并且三千大位面想起了叶良辰,赵日天灬的名字....
  • 网游之极速传说

    网游之极速传说

    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极速,则无敌。因为真正的速度是看不见的,就像风起云涌、日落生息,就像你不知道树叶什么时候变黄,不知道你的孩子什么时候长出第一颗牙,不知道你会什么时候爱上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