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02300000068

第68章 明朝大事记(3)

朱棣当即计杀谢贵等人,并于公元1399年秋,以“清君侧”为借口,以“靖难”为名,起兵南征。历史上着名的“靖难之役”爆发。朱棣起兵后,便将耿炳丈率领前来讨伐的30万大军击溃。

朱允炆只得命李景隆率50万大军出征。朱棣听说后,喜不自禁地说:“从前汉高祖用兵如神,还只能率兵十万。李景隆这个小子,腹中空空而又盲目自大,给他五十万人马,真是自取灭亡。”

朱棣便设计把固守北平的重任交给儿子朱高炽,自己领兵直趋永平大宁,临走时又故意撤去了卢沟桥上的守兵,以引诱李景隆深入。李景隆不知是计,听说朱棣已率师援救永平,果然匆匆忙忙直奔北平而来。大军过芦沟桥时,李景隆见没有一个士兵守卫,便喜不自胜地说:“不守此桥,我看他是无能为力了。”遂命大军直逼北平城下。

朱高炽严遵父命,坚守不出,连城中的妇女也被动员出来参战。李景隆所统帅的部队,却号令不严。人马虽多,但都是些贪生怕死之徒。只有都督瞿能勇敢善战,他率领自己的儿子及前锋部队,直杀入张掖门。正当胜利在望的关键时刻,心胸狭窄的李景隆怕瞿能得了头功,不仅不发援兵,反而勒令缓攻。这样就给燕军以喘息的机会,未高炽命令将士连夜向城墙泼水,天寒地冻,瞬时便结下厚厚的一层冰。等李景隆率大军赶来,早巳失去了战机。

朱棣击败永平的辽东军队,又设计攻破另一重镇大宁。在收编了大批军队之后,挥师北平,与坚守在城内的长子朱高炽里应外合,大败李景隆的部队于城下。李景隆率先逃跑,连夜奔回德州。士兵见主帅已逃,也都落荒而逃。

不久李景隆又纠集60万大军北上,与朱棣在白沟河展开决战,结果又遭惨败,朱棣率军尾随追击李景隆的溃逃部队,在济南将其一举歼灭,朱允炆的精锐尽失。公元1402年,朱棣率领大军,一路势如破付,进占镇江,并准备进攻京城。

朱棣拒绝了朱允炆的求和,率大军兵临京师城下,据守金川门的谷王和李景隆开门迎降,京师遂破。朱允炆的去向不明,历时三年之久的皇位争夺战,终于以来棣的胜利而告终:公元1402年,朱棣即位称帝,是为明成祖。

朱棣即位后,首先就是将陆续捕获的建丈王朝早臣以残酷的刑法一一杀戮,甚至还诛灭三族。旧臣景清在朱棣连左邻右舍,甚至连他出生的村子也都斩尽杀绝。这种空前绝后的大清洗,史书称之为“瓜蔓抄”,先后被杀的人达数万之多。

在残酷镇压部分反抗的旧臣的同时,朱棣对跟随他“靖难”夺位的功臣都给予提拔重用,并将周、齐、代、岷四王的原爵恢复,但等统治巩固后,还是将包括这四王在内的其他诸王以各种借口废除或削夺其兵权。对朱允的旧臣,只要能够真心归附的,朱棣也有选择地量才使用。此后,朱棣开始减轻刑法,停止滥杀,以尽快改变滥杀故臣所造成的恐怖紧张局面。

削藩之后,为了加强北方的军事力量,以防外寇入侵,朱棣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迁都北平。并于公元1406年开始营建北京城。公元1420年,工程竣工。朱棣宣布于公元1421年春正式北迁。北迁后,朱棣将南京作为留都,并称南北两直隶。

朱棣即位后,在加强皇权,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同时,在经济上继续推行朱元璋休养生息,移民屯田和奖励垦荒的政策,努力恢复和发展遭受战争破坏的社会生产。使永乐朝的农业经济比洪武时代又有了新的发展。随着农业的繁荣,手工业和商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遵化冶铁厂足明永乐时所建的最大的手工业工厂,厂内有民夫、工匠、军夫2500多人。造船业也有了相当大的发展,所造的航海船,最大的长44丈,宽18丈,可乘载1000多人,并备有航海图和罗盘针等先进航海设备,证明我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国家。

此外,朱棣还特别重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注意文化典籍的搜集整理工作。公元1403年夏,朱棣命令解缙组织编纂《永乐大典》,于公元1407年完成。《永乐大典》有22937卷,约3亿7千万字,内容包括凡有文字以来的经、史、子、集,以及天文、地志、阴阳、医》、僧道、技艺之言等等。朱棣审阅后十分满意,赐名《永乐大典》,并亲自作序命人抄写了两部。可惜后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此书大部遭焚毁,剩下的也多被劫走。

朱棣还十分注重对外交往,在广泛吸引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的同时,于公元1405年派郑和率领27800多人的远航队伍,带着大量的丝织品、瓷器、铁器、布帛和充足的口粮、日用品等,分乘60艘海船,自刘家港(今江苏太仓浏河镇)集合启航。郑和的船队直抵占城(今越南),然后往南到达爪哇、苏门答腊(今印度尼西亚),再往西航行到满刺加(今马来西亚)、古里(今印度南部)等国。

自此之后,郑和又先后29牟7次下西洋,先后到达过今东南亚、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等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一个国家,他们都以明朝使节的身份,向当地首领赠送皇帝朱棣的礼品,表示建立邦交,发展两国友好关系的诚意,并邀请他们来中国访问。此外还同当地进行贸易,从各国换回了象牙、珍珠、珊瑚、香料等许多物品。人们称大明船队为“宝船”。

郑和下西洋之后,许多国家的国王、首脑或使臣,纷纷来到中国访问,建立了邦交和贸易关系。中国到东南亚去的侨民,也迅速增加,他们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为南洋的开发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朱棣即位后,继承了父亲朱元璋的未竟之业,以通好和防御两种策略巩固和发展大明朝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事业。继父亲朱元璋在辽阳建立了辽东都指挥使司后,又下令设立了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在当地先后设置了370卫,20年,任命当地部族酋长担任卫所官员,而且代代承袭。为了便于运输军需、贡赋物品和传递公文,朱棣还下令在元代驿站的基础上,扩建、新建驿站,延长或新辟线路。这些干线东至朝鲜,西达今蒙古,东北抵达满泾站,西北通向今满洲里以北,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尽管朱棣在发展大明同周边各民族关系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真正展示朱棣雄才大略的是他五次远征漠北的战绩。

远征的对象是蒙古鞑靼、瓦刺和兀良哈三部中的鞑靼郎。公元1409年春,朱棣派使带着大量绢币前往蒙古各部招抚,瓦剌首领马哈木、大平、把秃孛罗三人接受招抚,被封为顺宁王、贤义王和安乐王。而鞑靼可汗本雅失里,不但不接受招抚,还杀了明使臣,发兵前来侵犯。朱棣立即命邱福统兵十万北征,但邱福却有负众望,轻敌妄进,在胪朐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克鲁伦河)全军覆没。朱棣闻讯后大怒追夺邱福的封爵,命皇太子监国,然后于公元1410年春亲自率师北征,在两军斡难河畔与本雅失里大战,将其击溃。本雅失里只带着七名骑兵渡河逃走。

首次北征鞑靼胜利后,朱棣又先后于公元1414年、公元1422年、公元1423年四次亲征漠北。有效地防御和打击了蒙古鞑靼部的侵扰,但自己也耗费巨大。户部尚书夏元吉、兵部尚书方宾等人力谏罢兵。但朱棣不听,又于公元1424年发动了第五次亲征。

结果此次亲征却没有找到任何敌人的踪影反而因长途跋涉,使得征伐将士死伤疲惫,劳而无功。朱棣方才懊恼不已,只好下令班师回京。途中,朱棣一病不起,随后于公元1424年夏病死在愉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附近),享年65岁。

仁宗朱高炽

(公元1378年~公元1425年)

在位时间:公元1424年~公元1425年

曾用年号:洪熙

谥号:孝昭皇帝

庙号:仁宗

安葬地:献陵

公元1378年,朱棣长子朱高炽出生。

公元1424年,朱棣病死,朱高炽登基,10个月后病逝。

朱高炽曾被后人比作周之成、康,汉之丈、景的皇帝,虽然在位只有10个月,却以为人仁厚,爱护臣下,体恤百姓,善于治国而赢得了在历史上的地位。

作为朱棣长子的朱高炽,虽于公元1404年就被立为大予,在他当太子的20年间,曾多次险些被废。

“靖难”之初,身为长子的朱高炽坚守北平,为父亲朱棣的绝妙计策的实现立下奇功,但此后因身体肥硕,又有足疾,不能骑射,因而在以后的战役中很少立功。而其弟朱高煦、朱高燧则跟随朱棣南征北战,战功卓着,尤其是朱高煦能征贯战,深得朱棣宠爱。

后来,朱高炽又被陷入绝境的惠帝朱允施以离间计,派人将一封劝降的信送到来高炽手中。接到信后,朱高炽心里一惊,思量了一下,将尚未拆封的信原封不动地送往正在前线作战的朱棣。然而,已有争夺世子位之心的朱高煦的心腹,宦官黄严在此之前,就将惠帝送信的事密报朱棣,声称朱高炽与惠帝朱允私通谋反。朱棣听到报告后勃然大怒,决定下令抓捕太子。正在这时,朱高炽派的人匆匆赶到了。看了书信后,朱棣心中释然,收回了刚下的杀子之命。

一场杀身之祸总算躲过了,然而风波并未静止。朱棣登基称帝后,对究竟是立朱高炽还是立朱高煦为太子的事情犹豫再三,一拖再拖,久未决断,陷入了左右两难的境地,大臣们几次建议立储,他均未置可否。大臣之中也是完全对立的两种意见,而朱高炽和朱高煦的太子之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文臣和武将之争。淇国公邱福、驸马都尉王宁等武将都主张立朱高煦,而兵部尚书金忠和翰林学士解缙、黄淮、尹昌隆等丈臣则支持立朱高炽。

一天,解缙又就立太子之事劝说朱棣。在讲了一通“世子仁孝,天下归心”之后,朱棣没有应声。解缙见状,便迂回包抄,撇开朱高炽不说,夸赞起了朱高炽的儿子。原来,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长得十分英俊聪明,深得朱棣钟爱。果然解缙一提到他的“好圣孙”,便打动了他,不由默默地点了点头。接着,朱棣又分别寻问了黄淮、尹昌隆等,他们的意见与解缙完全一致。朱棣逐渐倾向于朱高炽。后来,解缙又趁朱棣命众臣题《虎彪图》的机会,写了四言绝句一首:

“虎为百兽尊,

谁敢触其怒?

惟有父子情,

一步一回顾。”

读完诗句,朱棣深为所动。于是立即宣布立朱高炽为太子。

朱高煦没有当上太子,心中十分气愤,便寻找各种机会陷害朱高炽和拥戴太子的大臣。结果解缙不久即被迫害致死。朱高煦又非常跋扈,首先是拒绝回封国,而且还私选卫士,纵容爪牙到处劫掠,肢解无辜百姓,他还私下借用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乘舆器物。这些事情,使得朱棣终于认清了朱高煦,将其囚禁于西华门内,并打算废为庶人。此时,受尽朱高煦陷害的朱高炽不是落井下石,而是找到父亲力劝,终于说服了朱棣,为朱高煦保住了王位。后来,朱高炽又在另一个弟弟朱高燧的阴谋陷害中平安渡过,终于保全了自己的太子地位,并于公元1424年夏,在朱棣病逝后,即位称帝,是为明仁宗。

朱高炽能够即位称帝,靠的不仅仅是政治手腕,更多的是靠自己爱护臣下,关心百姓疾苦,为人仁厚,从而树立形象,方才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朱高炽从做太子到监国再到即位称帝,始终都坚持体察人民的疾苦,行恤民之政。做太子时,他曾不止一次地奏免灾区的税粮。又趁将要迁都时,朱棣命令他先行前往北京做准备工作的机会,沿途寻访当地军民,查看百姓生活。

一天,朱高炽到达了山东邹县,在看到衣衫槛褛,面黄肌瘦的百姓手持篮筐在路旁采挖野菜、野草后,当即命令太监分赐宝纱,并亲自召集乡里老人询问疾苦。还命令山东布政使赶快发放官粟赈济百姓。布政使准备每人发给三斗,朱高炽嫌太少,命令每人发给六斗,并说:“你别怕犯擅发仓粮的罪,见到皇上,我自会奏报。”朱高炽即位后,每当地方上遇到自然灾害时,他都下令减免田赋,发放官粮赈灾。

从做太子起,朱高炽就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一旦发现官吏贪赃害民,他都严厉惩办。还派遣御史十四人分巡各地,考察官吏。并要求出巡的人不要被小人所迷惑,不要屈服于权势,也不要徇私于亲朋故友,而要查明事实,秉公处断。

朱高炽还善于纳谏,他曾对杨士奇、杨荣、金幼孜等人说:“历史上很多皇帝都不愿听真话,即使是自己亲信的大臣,也常常不敢劝谏,因此,朕与诸位都要以此为戒。”随后还赐予他们每人一枚上面刻着“绳愆纠缪”四个字的银章。为了广开言路,朱高炽在即位后不久,再次下令征诏直言。不过要真正做到从谏如流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有一次,大理寺卿弋谦囚直言劝谏,言辞过于激烈,使得朱高炽很不高兴,决定让弋谦专管大理之事,不再参朝。结果大臣们言事的越来越少了,朱高炽慢慢悟出这是由于弋谦的事引起的,于是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让弋谦继续参朝,还将他摧升为副都御史。

这件事不久,朱高炽便一病不起。随后病逝,享年48岁,在位只有十个月。

宣宗朱瞻基

(公元1398年~公元1435年)

在位时间:公元1425年~公元1435年

曾用年号:宣德

谥号:孝章皇帝

庙号:宣宗

安葬地:景陵

公元1398年,朱高炽的长于朱瞻基出生。

公元1424年,朱高炽在位仅10个月便病逝,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

公元1426年,朱瞻基平定叔叔朱高煦的叛乱,巩固了统治。

公元1434年,朱瞻基病逝,享年38岁。

朱瞻基是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从小聪颖过人,嗜书好学,深得祖父朱棣的喜爱,经常被希望把他培养成为一个明君的祖父带在身边,教他做人的道理,教他行军打仗的运筹帷幄,还让他体察百姓疾苦。朱棣还专门为朱瞻基编写了一本《务本训》,要他不断学习,时刻牢记。后来,13岁的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孙。祖父朱棣病逝后,朱瞻基被刚即位的父亲朱高炽立为太子。一年之后,朱高炽痛逝,于是这个从小就深受祖父影响的朱瞻基登基做了皇帝,是为明宣宗。

即位不久,曾与父亲朱高炽争夺太子位的汉王朱高煦发动了叛乱,并致书朱瞻基,指责朱高炽违犯洪武、永乐旧制,指斥朱瞻基也犯有很多过错,并说夏原吉等为奸佞之臣。

朱瞻基于是决定发兵平叛。在心腹大臣杨荣、张辅、夏原吉等人的分析下,朱瞻基充分了解了朱高煦的实力,做到“知己知彼”,并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决定亲征朱高煦所在的乐安。

朱瞻基亲率大军来到乐安城下,将乐安团团包围。朱高煦见朱瞻基已将城围住,不敢出战,只在城内用火炮射击。朱瞻基为了避免骨肉相残和将士伤亡,没有答应下令攻城的请求,而是连着给朱高煦写了两封信,仍不见回音,于是又写了告朱高煦部下书,命人用箭射到城中,宣布有能活捉朱高煦的,给予赏赐封官。一时城内军心不稳。朱高煦见此情形,只得垂头丧气地出城投降。

朱瞻基没有答应群臣要求处死高煦的主张,只是把大臣们的这些劾章让高煦看了看,在惩办了积极跟随朱高煦反叛的主要谋士和将领后,便让朱高煦召了几个儿子一道回北京。

同类推荐
  • 毕加索

    毕加索

    本书主要以毕加索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
  • 徐悲鸿

    徐悲鸿

    本书主要以徐悲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讲述了童年生活、艰辛求学、纵笔驰骋、永不疲惫等内容。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2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2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在政治层面,苏东坡仕途坎坷,多次被贬,甚至卷入“乌台诗案”的困局,但他不改一心为民的政治理想,体恤百姓,刚直不阿。在文学层面,他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继欧阳修成为第二个“文坛宗主”,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情感层面,该书主要讲到苏东坡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她质朴贤淑,在苏东坡遭受排挤时,默默地照顾他,直至离开人世。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吉鸿昌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吉鸿昌

    1995年10月18日,河南省扶沟县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纪念吉鸿昌诞辰一百周年大会。这次会议给每位参加会议的官员、专家、学者和亲友等发了一件纪念品。纪念品是一个小小的瓷杯,上书有吉鸿昌烈士的一句名言:“做官即不许发财”,包装上有吉鸿昌将军的遗墨“国魂”二字。受礼者的感慨殊深地说:“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有的说:干第二次革命,还必须牢记干第一次革命时广泛传颂的话:“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吉鸿昌一生表现出一个中国共产党人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伟大气慨。
  • 大唐鬼才:李贺传

    大唐鬼才:李贺传

    这是一部在结构上不同寻常的人物传记作品。作者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解构传主的一生,而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篇着重写了李贺参加河南府试得隽、举进士因讳遭毁、任职奉礼郎等决定人生命运和走向的关键节点和重大事件;下篇以李商隐为向导,通过对李贺姐姐的走访,引出李贺的外貌长相、个性特征,进而系统地追溯出其家世背景、成长环境、人生际遇、命运结局等。作者把李贺生平事迹、性格命运同介绍李贺诗歌的名篇佳作紧密结合,在诗歌中寻找重要的人物或事件,更着重分析了李贺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才华,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李贺的天纵奇才和悲惨命运。作品语言优美,充满感情,深具画面感。
热门推荐
  • 蓦然回首,花开自由

    蓦然回首,花开自由

    在越然染的心里自己从来就不是个幸运的人,当初说要收好心,可是谁又能真的不爱呢?直到最后心碎一地无法挽回的时候她才想起自己那不交心的话语。姜璟一直觉得自己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爱越然染的人可是最后让越然染心死的也是他。那年夏天姜家少夫人死少爷疯,可是杀人凶手却是·······浴火归来一切失去的都要找回来,只有一样她弃之如履。一切都不能再换回越然染的时候姜璟才明白,蓦然回首,那人已经不在身边,一切就像花开花落终有定律,可是不管怎么不甘心失去,一切都抵不过她一句我要自由离开你就是我的自由·······
  • 快穿之配角生存指南

    快穿之配角生存指南

    任苗由于一个不小心让天道直接给灭了,导致她不得不从天道手中抢过一个系统来守(崩)护(坏)三千小世界,当然这么做的原因只是因为——她想做回自己普普通通的人类啊!男主不存在的,单身才是王道!可能画风清奇…… 以上简介纯属瞎编,反正看文也不看简介的(。?`ω??)
  • 血羽神帝

    血羽神帝

    灵魂之体,修罗之身,合二为一,俯瞰众神...血羽出,鬼神哭,修罗现,惊天变,天残地烂,与我何干,违我心愿,杀破天地间,为红颜,斩天仙,红尘倩影路漫漫,欲成修罗断情缘,今世情缘三世还,巧遇佳人抚心寒。
  • 鹧鸪声住

    鹧鸪声住

    京城里的锁情院,可是整个云梦国最有名的场所。红粉佳人,纸醉金迷,最是个销魂的去处。而这头牌江鹧鸪,则是男人的心头血,最是让人欲罢不能。谁知,她竟是个痴情女……
  • 男神太腹黑:独宠冷面巨星

    男神太腹黑:独宠冷面巨星

    这世上有三种人绝不能惹,心狠手辣的、纠缠不休的、还有想睡你的。很不幸的,顾笙都惹上了。这世上还有三种人求而不得,宠你上天的、疼你入骨的、爱你不渝的。很幸运的,顾笙都得到了。五年前。她说:“年纪轻轻不学好,二少爷,把你的钱包跟银行卡交出来。”他怒:“凭什么?!”她道:“就凭我是你老师。”他笑,“不如老师教教我,人是怎么做出来的?”五年后。他说:“顾老师,乖乖去床上躺着。”她斥道:“凭什么!”他笑:“我以为你懂,什么叫做潜.规则。”她终于怒了:“苏奕,滚开。”他松领带,“老师可真心急,我们一会就去床上慢慢滚。”
  • 超神学院之科技创世

    超神学院之科技创世

    一朝穿越,有着英雄联盟时光神加大发明家的智慧,还有着非比寻常的脑容量。带着前世记忆,降落在这个黑暗的天宫秩序时代。重塑男天使基因,粉碎男神时代,造就男女天使平等,是他的梦想。不断失败,不断站起,不断实验,为的只有那所谓的梦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盛世瘾婚:宸少追妻求攻略

    盛世瘾婚:宸少追妻求攻略

    腹黑宸少遭遇顽劣名媛,针锋相对,相爱相杀!什么?早有未婚妻?还敢来挑衅她?她本以为能忘记一切,却不想他成了自己的一道魔障。他翻山越岭苦苦追妻,再见面,她俏然一笑:“不知这位先生姓甚名谁?好眼熟。”他只是霸道搂住她的腰肢:“我是你男人!”
  • 异界之人性本恶

    异界之人性本恶

    荀子说,人性本恶,幼儿出生,食乳以伤母!重生异界,强者为尊,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重活一生,必遵从本心,活的痛快
  • 古堰疑踪

    古堰疑踪

    男主人公是一名编辑,也是作家。他阴差阳错地来到世界遗产地寻幽访古。在不可思议的冒险中,他领略了壮丽的河山和灿烂的历史,从而更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