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22800000006

第6章 寻找“大共产党”(4)

姜占春焦急地盼望着,等第二个集上,他又找姐夫去问到底打听着没有?崔秋子悄悄告诉他,正月里见话。好容易盼到了正月初七,二姐夫一家来拜年了。他背着人一再催问。二姐夫这次给了个准话。要姜占春正月二十到杜家庄南沟栗再温的家里去。崔秋子是栗再温的表哥,姜占春是知道的。那天一早,姜占春兴奋地去了,十里路一眨眼就到了。身材高大、满脸微笑的二姐夫崔秋子正在南沟村口等他。他们径直去了栗再温家。栗再温正和于光汉在屋里商量事儿,看到他们,也不说话,用手一指。崔秋子于是带着姜占春钻进了一条山沟,在一个僻静的地方等着。没多久,于光汉来了,他给姜占春讲了很多革命道理,讲穷人为什么受压迫,只有武装斗争,夺取了政权,才能翻身……又告诉姜占春怎样发展组织,保守秘密,要“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子”。姜占春一一记下。他从怀里掏出一块大红布,上面绣着镰刀和斧头。姜占春看了看,伸手摸了摸。这个从小没有娘的青年汉子,他的手从来没有接触到如此鲜艳、如此温柔的东西,他如同匍匐在母亲的胸前,浑身的热血澎湃起来。

过了一会儿栗再温也来了,要宣誓了。三个人站在党旗面前,栗再温、姜占春举起紧握拳头的右手,再温念一句,占春跟着说一句。姜占春激动万分,眼里噙着泪花,攥紧的拳头发出咯嘣咯嘣的响声。宣誓完毕,于光汉很庄重地说:“占春同志,从今天起,你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了。”又接着问,“怎么样,有没有信心?”

姜占春硬生生地说了一句话:“豁出这条命,跟着党闹革命,至死不回头!”

在回家的路上,姜占春和崔秋子一起走着。姜占春说:“姐夫,去年我叫你帮我找共产党,可你就是共产党,怎么不告诉我?”崔秋子在他背上拍了一巴掌,说:“我也是去年加入的,我和‘大共产党’当你的入党介绍人,这不是帮助你吗?党的纪律是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子,你姐姐都不知道我入党,能告诉你吗!”说完,二人发出了会心的笑声……

穷苦的孩子找到娘,找到了革命的路,姜占春的脸上忍不住挂起笑容。

当天晚上,他和同村的一个穷苦人去看秧歌戏,那人看出他的兴奋和激动,偷偷问他:“是不是找到了?”原来,和他一样急切的人很多。至此姜占春把“传党”作为了职业,发展了本村崔聚、梁雨晴等二十多人。接着走村串巷,专门找贫苦农民,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发展了200多名党员,在方圆百十里的村庄中几乎都有了党支部。加上穷人会的外围组织,平山西部山区都红了。

采访手记:

在寻找平山团的过程中,姜占春的资料很丰富,但是他的姐夫崔秋子却不见了踪影。后来读到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政治部主任冯征的《红彤彤的白草山》,里面有一个崔大爷和丁妞救护冯征的故事:

1943年,时在火线剧社工作的冯征,在一个白毛大雪的黎明,被日本鬼子追得无路可走,向鬼子打了两枪以后,面对着望不见底的山崖,一闭眼纵身跳下……

当我醒来的时候,睁眼一看,竟然躺在山洞里的一个草垫子上,年过半百的崔大爷站在他面前凝视着他。崔大爷l5岁的女儿丁妞正在慢慢地用雪为我搓腿,她看到我睁开了眼睛,高兴地流着眼泪叫喊着:“老冯醒了!老冯活了!”崔大爷高兴地说:“老冯啊!你真是命大,你从那么高的崖头跳下,跳到了大雪窝里,没摔死,托毛主席的福。你终于活过来了。”

原来,崔大爷一家正在山洞避难,鬼子走后到雪窝找到冯征,把他搬到山洞里,点起了炭火,用棉花包扎了流血的头部,用雪来擦他冻僵了的腿,整整两个时辰以后,他才醒来。丁妞开始用匙子喂他烧好的绿豆汤……丁妞的嫂子也来了,她丈夫在三十六团当班长。鬼子奔袭上庄子时,她抹了一脸黑灰,跳进了猪圈里,躲过了灾难……她对冯征说:“我们听敌人喊着:哈其喽公,大大的有,喊着要抓你。有人看见你跳了崖,但没有找到你,你真是福大命大!感谢党和毛主席。”说着她虔诚地跪在冯征的铺位上磕了一个头。

冯征这样写道:“嫂子又拿来烧好的玉米给我吃。我从小就喜欢吃玉米,可从来也没吃到这样香甜可口的焦玉米,由于腹中空空,我吃了一个又一个,精神振作起来了。我想到早年失去了父母,多少年来流亡漂泊,孤苦地生活,在白草山的山洞里却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热泪夺眶而出……”

“丁妞是崔大爷的小女儿,是上庄子最出色的少先队员。在山下的猫石高小毕业。她聪明活泼,会唱许多抗日歌曲和民谣小调,本来是准备参加平山铁血剧社的,由于母亲去世,繁重的家务活都由她承担了,所以放弃了升学和外出工作的机会。她积极参加村上的抗日活动,很受乡亲们的欢迎。”

“l2月初,当我离开白草山战地医院,告别崔大爷和丁妞姑娘及她的嫂子时,真是难舍难分,在历时半年多的艰苦斗争中,我觉得崔大爷就像我的亲生父亲,丁妞和她的嫂子是我的亲姊妹,他们给予了我巨大的关怀和帮助。没有他们,我早被冻死在白草山了。年终,当我遵照组织决定,调离分区到军区工作时,经分区领导批准,派通信员小白去接丁妞到火线剧社来,当时崔大爷正在患病,丁妞离不开……”

日寇投降,冯征曾收到崔大爷的回信,得知丁妞入党,当了洪子店区的妇女主任,她嫂子已随哥哥参军去了。之后,他和崔大爷一家失去了联系。

1992年,遵照聂帅的指示,冯征参加晋察冀文献纪录片《壮士行》制作,在电视片中,他讲述了崔大爷和丁妞的故事,在“忘不了”的主题歌中,冯征写道:“忘不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忘不了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忘不了锦绣壮丽的大好河山,忘不了老根据地的父老乡亲。”

1995年,冯征去天津参加老区会议时,意外碰见了崔大爷的外孙女姜哲平(姜占春女儿),终于知道,崔大爷在建国初期就已去世,丁妞在1978年病逝了。

崔大爷就是崔秋子。我在姜哲平的回忆文章里,看到了崔秋子晚年的照片。我也叹惋崔大爷一家人,他们就像百草山的白草一样,简单、坚强、耐得住困苦,是勤劳、朴实、善良、忠诚的平山老乡的典型代表。

枪响,八百里太行震荡

1935年,中国内忧外患,极端困难。日寇侵吞东三省后,又进逼华北,《塘沽协定》后又签《何梅协定》,要求国民党从军事和政治上完全撤出河北。日寇收买汉奸,大肆制造“华北自治运动”,华北局面混乱。国土沦丧、华北危机、民族危亡!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参加抗战。

同年,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直接北上抗日。并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长征壮举闻知天下,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平山县深山,有一支“红军长征先遣队”!

这支队伍后取梁山一百单八将之典故,定名“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第108支队”,在中央红军长征后,率先在太行山打响了第一枪,声援长征北上的红军。

这一枪,引起了山西河北两省统治者的不安,阎锡山急忙从河西抽调7个团的兵力在东部太行山布防。阎锡山同时打电报给华北的国民党将领宋哲元,称平山西部白草山发现北上的大批红军,让他调集53军进驻洪子店一带。宋哲元还派出他的手下心腹曹长春任平山县长,设立“冀西剿匪司令部”,开始了地毯式的搜剿。

这支队伍在中央红军最艰难的时刻,挺身而出,不惜牺牲自己来吸引敌人,成了巍巍太行山上的一颗亮闪闪的红星,也成为平山团的前身。

它正是由栗再温等人组建的游击队,全部是平山的知识分子党员和姜占春这样土生土长的贫雇农,号称“红军抗日先遣队”里,其实没有一个真正的北上红军!

正当栗再温广泛发动平山农民之时,****北方局根据党的工作重心由南方向北方转移的精神,决定进一步发动群众,推动华北的武装抗日工作。当时冀南游击队已经初步开展,北方局听说平山党组织很活跃,于是派李华生到平山考察。

4月的一天,李华生从石家庄雇了一辆马车,顺利地找到了洪子店二高,按照约定的暗号,问一位妇女,某先生在吗?我要找他买点笔。妇女答,人不在,已经到山西去了。又问为什么不回石家庄?答,他们家里也很紧张。就这样接好头之后,他就由张桂生带领去了南沟。张桂生就是姜占春在水峪村看到的小学教师,他是井陉人,在井陉党组织遭到破坏后就来平山隐蔽教书。张桂生脑子活,语言富有煽动性,经常公开地搞演讲。当时发展党员是非常机密的事情,但张桂生却毫无顾忌,让人们填表登记发展党员。他曾拿着一沓子党员表格找到平山********李法庄。李法庄狠狠批评了他,并把表格撕碎深埋了。张桂生非常生气。他还逼着一个小地主入党,人家不入,就罚了小地主40大洋。在路上遇到一个锔盆锔碗的老马,三言两语就介绍人家入党,后来才知道老马是国民党放出的眼线。

李华生兴冲冲地来到南沟,住了10天,栗政清、张桂生找来七八个党员给李汇报工作,但始终没有见到栗再温。李华生从中了解到平山人民的革命热情高涨,群众基础很好,有便于作战的地理条件,并且平山沿着滹沱河一带比较富裕,有提供足够给养的能力。所以非常支持平山搞武装斗争。张桂生更是热情万分。此前,张桂生作为联络员,前去直南特委联络时,就凭着能说会道,取得了北方局对他的好感和信任。特派员走后,张桂生很快召开大会,号召党员捐款买枪,准备武装暴动。

几个月后,李华生第二次来到平山。这次他直奔栗家,由栗政清带领终于见到了栗再温。时值炎炎夏日,李华生看到了一个清爽雅气的学子,而他的举止又散发着山里人的朴实。栗家的屋里虽简朴,却也有桌椅条几。一本翻开的《论语》恰好扣放在堂屋的方桌上,想是栗再温刚刚在读。李华生随手拿起,正是《子路篇》。上面的几行文字早被圈点: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这段话的大意李华生非常明白。孔子回答学生说,他要统率三军,像那些徒手与老虎搏斗,赤脚蹚水过河,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并不会与他共事的。和我共事的,一定是面对任务便恐惧谨慎,善于谋略而能完成任务的人!寒暄坐定之后,谈话也就从这里开始。栗再温诚恳地解释了上次没有见李华生的心态。说他刚从山西回来,对平山情况还不是非常了解,心中没有底,保持了高度的警惕。为了慎重,没有出来相见。

接着栗再温谈了对平山武装斗争的想法。因为在近几年,武装暴动在河北发动了许多次,都失败了。比如邻县灵寿的“慈峪暴动”,当时可谓声势浩大,400多名党员群众,想要一举夺取慈峪镇的保安队,但消息走漏,保安队的机枪已经架在院墙上,几番进攻,牺牲很多人,损失很大。再有行唐县的“水泉暴动”,高阳、蠡县的“高蠡暴动”,都是因为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而不能长期立足,最终失败。平山地处大山深处,武装斗争一定要依托太行山,学井冈山才能立足。还要在方式方法上探索,并且要充分依靠当地的贫雇农……

一席话后,李华生非常喜欢这个成熟、有头脑、政治觉悟和阶级觉悟都很高的青年人。举大事者必慎其始终,谋在事先而昌,事在谋先则亡。后来的实践证明,行事缜密、多谋机警的栗再温成功挽救了平山的党组织。

李华生在栗家住了两夜,见了一些党员、游击队员。第三天,栗再温为了安全,特意让姜占春带着李华生住到崔秋子家,崔家在大山的半腰,一个叫碾子库联的地方,比较隐蔽。

李华生主持成立河北西部几个县的直西工委,他本想让栗再温担任书记,但考虑张桂生的“愣”劲儿,似乎更敢打敢冲,适合武装斗争特点,最终决定由张桂生任书记,贾良田任组织部长,栗再温任宣传部长。同时成立40多人的游击大队。就在这年8月,在一个细雨绵绵的夜晚,栗再温组织召开了平山县的团委会议,栗政清被任命为团委书记。平山县委也增补姜占春、栗政清为县委委员。党组织在平山的领导能力不断加强,武装暴动的火药味弥漫开来。

当时,李华生领导开展冀南的游击工作,他让平山派人去冀南学习,并带回20支驳壳枪、长枪,以及一点资金。但要壮大游击队,面临资金困难。于是发动党员群众积极捐款买枪。我在北京采访李法庄的儿子李耀然时,他说曾听父亲讲,栗再温当年从家里拿了一小罐银元,把父亲多年给全家人的积蓄全捐了。当我看到平山党史资料里几个农民捐款的细节,真是感慨万千,那是怎样穷苦人的钱啊!

同类推荐
  • 李叔同的凡世禅心

    李叔同的凡世禅心

    李叔同是一位艺术修养全面的艺术家、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颇有造诣的才子。在俗39年,在佛24年,谜一样的李叔同留给世人的是无尽的感慨和话题。本书内容包括: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度量如海涵春肓,气概如乔岳泰山;宁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等。
  • 来不及相爱

    来不及相爱

    小小说文体究竟能走多远?或许要取决于两个必要的生存条件:一是小小说能否不断有经典性作品问世,以此来锻造和保证它独具艺术魅力的品质;二是在从者甚众的写作者中,能否不断涌现出优秀的代表性作家,来承担和引领队伍成长进步的责任。只有这样,小小说才会像一句广告词所说的那样: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 时间的爬虫

    时间的爬虫

    读赵晓梦的诗集,读出一点诗外之韵。赵晓梦,笔名梦大侠,现居成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协全委会委员、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自1986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等上百种报刊,入选多种选本,曾获鲁藜诗歌奖、杨万里诗歌奖、2017首届中国当代十佳诗人奖、《西北军事文学》优秀诗人奖等多种荣誉奖项。赵晓梦喜欢写诗养神。诗人赵晓梦有更为重要的社会身份,办报纸,办一份全中国都点赞的《华西都市报》,他的职务是常务副总编。“常务”是什么意思,你懂的,一大堆编辑记者听他的指挥,成千上万的读者跟着他的眼睛看世界。办报纸在网络时代居然也办得风生水起,这种人应是知识界中的“实业家”。办报纸是他作为当代知识精英的“兼济天下”,写诗歌是他的“独善其身”。做事做得好,写诗写得好,这叫健全人生,雄健诗品。
  • 写给岁月的小情歌

    写给岁月的小情歌

    《写给岁月的小情歌:赵凝散文集》是一本纯粹的散文集。坐在温柔日光下,阅读里面的文字,可以让你的心里面干净而又温暖。没有过多多余的东西,也不会有什么负担,等你合上书的时候,也仅仅是感慨时光流转,岁月静好。作者赵凝的本意就是想让读者远离那些喧嚣的文字,让《写给岁月的小情歌》这本书素雅洁净地放在每个人的案头。文中所娓娓道来的场景或故事,可能就在你的身边,或者发生在你的身上。
  • 5·12大地震在陇南

    5·12大地震在陇南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灾难悄然而至!黄土塬的颤抖,呻吟的草原,震波中飘零的“枫叶”,陇原告急。,那些亲历灾难的人们,他们并不孤独。我们开始进入,灾情就是命令,牵一发动全身,目标109,紧急出发,扑向灾区在这艰难的日子里,一种力量让死神让步。他们在等待救援,力辟生命通道,发掘生命的奇迹,我们,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决战109,“天路”送真情,爱心,在这里传递。他们需要重建家园,凤凰涅檗,启开重建大幕,一切为了明天,日子一定会比以前更加美好。
热门推荐
  • 程序狗治理大明记

    程序狗治理大明记

    一直以来,都想写点崇祯的故事,但是一直踌躇不决。踌躇的原因是,历史向来是枯燥的,而读者贪图却是爽。写出来,由于枯燥无趣,导致毫无围观群众当然甚是苦恼。若追求爽文,迎合广大群众,历史则翻天覆地,面目全非,则于心不忍。思前顾后,左思右想,终于决定尝试一下。看看是否可以把一个枯燥的东西展现给读者,且能让大家有兴趣看得下去。本文将通过一个软件狗的穿越,替代崇祯帝,以现代的人的眼光,审视明末是是非非。是否可以通过此穿越,力挽狂澜,重振明帝国?软件狗最终命运又如何?大家使否愿意听我娓娓道来?
  • 末世超级兑换系统

    末世超级兑换系统

    宅男李傲诚在末世前几天得到了得到了一个超级兑换系统写轮眼超级赛亚人血统t病毒飞机大炮只要你有积分就可以兑换从此他的生活会变得怎么样呢!新手不定时跟新
  • 捡来的菜地

    捡来的菜地

    花子的生活都是捡来的。十几年前的某个秋天,他在田野上拢稻草,在一堆稻草里拢出床爆了花的小棉被,小棉被里包裹着个粉嫩的小女孩。花子拆开小棉被时小女孩睡得正酣。他将她抱回自家的草屋,当孙女养着,给她买衣服,供她上学。他将小女孩取名谷子,谷子很聪明,很会念书。花子逢人就说他捡到了个女文曲星。
  • 李煜传(高阳版)

    李煜传(高阳版)

    读懂了李煜人生中的伤有多痛,才更理解李煜词中的愁有多浓。细说李煜和大小周后的感情纠葛,详解南唐与北宋的政治风波,读懂“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背后的故国旧事。当代历史小说巨匠、《胡雪岩全传》作者高阳力作。既注重小说的故事性,又讲究历史的真实性,为您还原一个真情实感、有血有肉的李煜。李煜,是家破国亡的南唐后主,更是举世公认的千古词帝。“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感慨的是自己哀愁的身世,却肯定曾戳中过你惆怅的心事。而他到底有过什么不堪回首的经历,才会写出这样感人至深的词句?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李煜人生的悲剧?又是什么遭遇触动他写出了千古的名句?一切尽在高阳版《李煜传》!
  • 那年幸好有你

    那年幸好有你

    “她就是一个脾气不好,还快要把自己懒死的大佬。”――这是沈言轻对谢皖的评价。谢皖何人也?她来着地狱,或许也可以说,曾经在人间待过,但是因为实力过强,和阎王商讨过,换了个地方混日子。而她现在,便成为了沈言轻的幸运神。她便是看着这只可爱小白兔(小狐狸)怎么扮猪吃虎。在人间生活的时候,她也发现了,那个被阎王放过的重生人士,及他的幸运神。唔…没想到,这原来还是个局,月老组的局,没人抱有希望,但是却是没想到最后却是有(在)情(一)人(起)终(互)成(扒)眷(马)属??
  • 睡梦中的记忆

    睡梦中的记忆

    如题所见,只是不想忘记,脑洞大开的时候,总是在梦里,醒来也想,依稀记得
  • 娇阳向我

    娇阳向我

    时娇,在校大学生刚毕业准备找工作却不料被当了一回人质,认识了段向北这位大公无私(太帅太完美)的警察。嗯她不要脸的开始追了,没想到命运总是颠簸,每回碰到段向北都是在追嫌疑人。她死皮赖脸的跟去了还能帮个忙。段向北问她“你大学学的什么专业?”修电脑包扎伤口都会,更有过目不忘的绝招,“没学过!”时娇这话噎住段向北了。爽文!当然第一次写文如果哪里写的不好的都要说说哦!
  • 狂野龙吧

    狂野龙吧

    仇与恨!体现的淋漓尽致!感悟人生大道,沉沦情感美妙!坚毅的品行完成复仇计划,天真的追客常伴古怪笑话。曲折的故事映照气氛尴尬,最终的执着后续仰望龙吧。
  • 千古奇弹之阴阳吉他师

    千古奇弹之阴阳吉他师

    我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每天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每个人都为生活而忙碌着、奋斗着,快节奏的生活甚至让人开始有些窒息,随之而来的便是焦虑不安、烦躁、郁闷、伤心,就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故事便开始了。我是这座城市一个不起眼的小摄影师,谁曾想却莫名其妙阴差阳错的成为了阴阳师...
  • 金牌女讼师

    金牌女讼师

    十年前的冤案,让顾然与安风有了不同的属性,安风是能言善辩的讼师,顾然是隐于讼师堂的夜行人,一明一暗,斗讼棍杀奸佞,开启女讼师升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