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12100000011

第11章 废品与人

“孤寡老头”费忠泰从报刊亭买了《环球早报》,回到自家所在的小区向阳里一号楼。最近这段时间,老美和伊朗关系紧张,波斯湾局势波诡云谲,又将几十年一直关注国内外大事的费老头的神思吊至最高点。从楼下小院经过时,见在这儿定点收废品的中年妇女杨姐正在打包,他一抬手打了个招呼:“请等着,我一会儿就下来。”

“哎,大爷,我随你上楼去称,也省得你跑上跑下。啧啧,多大的岁数了。”杨姐知道老头又要卖废报刊了。

“不,不,不。”老费一连三个“不”字,还伴以摆手的动作,加快脚步一闪身,乘电梯上楼去了。

他不愿杨姐上楼为他“减负”,不是因为他那九楼的一居室有啥不能外泄的秘密。以前杨姐的丈夫就不止一次上楼来为他收过废旧报刊,而只是因为“男女有别”,他本能地觉得有点“别扭”。尽管他并非生于满清封建时代——1929年,辛亥革命已过了十八个年头。看来与这些都扯不上关系,可能是生性如此。

也就是一刻钟光景,老费提一个装满废旧报刊的编织袋下楼来。杨姐称过,是九公斤,付了钱后,费老头随口问她:“你家掌柜的这段时间怎么没见呢?”

“走了。”杨姐回答得再简单不过。

“回老家啦?”

“故去了。”几乎是毫无表情。

“怎么?那么年轻,什么病?”

“四十七,脑溢血,喝酒喝的。”答话人的语气像树叶落地那么平静。

“哦……”老头默然地摇头,上楼去了。

费忠泰“孤寡老头”这个称号,是原先在大杂院居住时邻居们送给他的。十年前杂院拆除盖了居民楼,有的住户又得以回迁,老费就是这其中的一户。按说与他同回过一号楼的也没有几户,却不知怎的,当日的老称号又像旋风般地旋了回来。好在老头儿也不大在乎,更不会因“造谣”而告上法庭。不过,有时他独自在床上躺着,想及此也不禁哑然失笑:你说我孤不假,要说“寡”就不对齿儿了。“寡”是寡妇,男女不分,荒唐荒唐!

但从正面理解,不论是孤是寡,无非是说身单无助。不对吗?费老头现年八十有二,上无父母,下无妻儿,老天也够绝的,连兄弟姐妹也没赐他一个。要说命苦,看咋说哩。父母老大人分别活到八十九岁和九十四岁,一直陪他到年近七旬,老娘还每每叫他“儿啊儿啊”地疼个不够。好像七老八十也似十岁八岁的小孩子家。要说文化嘛,当年二老爹娘从牙缝里省出钱来也要供他上学,一直读到“高等小学”毕业,要不是因为有这样的文化垫底,在杂院生活的几十年里,为啥总是读报组长不下岗;就连杂院门外的零户们一见了他,都恭敬地向他请教:“忠泰叔,这阵子有啥重要消息,给透一透好不?”虽说是因病提前退休,政府也没忘记这鳏居之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月还能开四十八元八角退休金,除了吃饭和别的必要开销,恒大烟抽不起,一角二分钱一包的“大婴孩”烟总能管个够。也怪了,肺结核奇迹般地好了。所以直到******逝世一两年后,他春节的门联还是自己写的“思甜牢记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尽管退休得早,没赶上工资改革,如今每月还能拿到八百元的养老金……

可另一面,要说清苦也真够清苦的。二十六岁结婚,二十七岁上对方就跑了。不是因为他身个儿不高不魁梧,是因为他不幸检查出肺结核。那时全国虽已解放,可还是没有手到病除的特效药,人们习惯地把这种病叫“痨病”,新媳妇爱惜自己的身子骨儿,怕传染,不愿与他共担,跟着街坊上的一个叫黄毛的浮浪后生一溜烟不知窜到哪儿去了。他一刺激,病更重了,幸而住了两次院才保住性命。工作嘛,本来也算可以,在外国专家局做清洁工,可单位体检时还是查出肺结核并未痊愈,传扬出来,单位的人们都躲着他。领导还没决定是否要他离职回家,他听到信儿犯起“拧”来,一赌气自己提出不干了。从此就再也没有上班。而且除了那一年半婚史以外,就打光棍到底了。“无后为大”就更谈不上,连想也不敢想。瞧,这命清苦不清苦?不过,老爷子也有自我解嘲的能耐,也算是自己唯一的光荣历史吧。“三十年的读报组长,还上过市里的报纸哩,多大的官儿也可能被撸下来,咱这组长职务雷打不动,风刮不倒,铁的!一直到搬迁至楼房上,这才安全软着陆,嘿!”

随着时代的发展,读报组是没有了,但费老爷子的读报爱好像金棍插在地心里,七级地震也移动不了。至今每月还订两种报纸:晚报和老年报,一本刊物《华夏春秋》。此外,零散地还要买些别的:《环球早报》啦、《健康新报》啦,等等。看完了,他认为个别有价值的篇页留下来,作为日后查找的资料,大部分都随时撂进编织袋,放在阳台上,差不多满了,就提到楼下固定收废品的那里。老爷子爱干净,区区一居室三十几平米,如果弄得杂乱无章自己瞅着也不舒心,只要多余的东西,随废随清,地板上、犄角旮旯里连条纸屑也没有。正因为卖废报刊,他才与楼下收废品的胖“掌柜”认识了。从日常简单的对话中,他得知他们是河南人,来此地四年了,在西郊城乡结合部租了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小板房,一家四口挤住在那里,来去就靠一辆三轮平板车。使老费想不明白的是,听胖“掌柜”对他说:河南老家那边有房子有地,房子还是盖了刚刚七年的二层小楼,却为什么要跑到这座大城市里,这样的活计能比种庄稼轻松吗?还是小棚户房比农村的二层小楼住得舒适?

老费自以为每天坚持学习,不断汲取新的营养,其实脑瓜子里还是残存着不少旧东西。这不,遇到这么个新事物就卡壳了。看来,还是不能完全与时俱进!

杨姐一早就来到小院现场。她可不是只会吃“蹲食”,只靠这座楼的居民来卖废品,那只够“喝西北风”的。院里靠北墙有四个大号垃圾桶,她一个人包了圆儿。在专管倒垃圾的到来之前,她照例要“过滤”一番:有废纸、纸袋、塑料小桶、废塑料家具之类,她统统翻腾出来,装进大编织袋中,放到三轮上,一层层地摞得很高,然后用绳子捆毕。啥脏呀、味呀、重呀,在她这儿,统统地免了。反正是一天不将两车物件送至废品公司,一家三口的衣、食、住,还有两个孩子的学费等等,都要发慌。

待到她送了第一车回来,与她同在院里设摊收旧货的“一条龙”咧着大嘴笑迎着她:“妹子,歇会儿吧,钱再好使也不能一把抓呀!”他在一个破旧沙发上挪了挪,给杨姐腾了个位子。

杨姐皱了皱眉头,别看她尽干脏活累活,可瞅着“一条龙”还嫌他“埋汰”“臊性”。但也许太累了,她勉强地坐到破沙发的边上。“一条龙”见她坐了,笑得嘴都斜了,不自觉地又向她靠拢了半尺距离。

“一条龙”的大名叫雷光荣,何方人氏不清楚,杨姐只听别人说是从北面过来的。只因为他好喝爱赌,打麻将小和还不过瘾,要和就和个怪的,什么“一条龙”呀、“七小对”呀,而且最后得“自摸”才威风,所以,附近收旧货的就送他绰号“一条龙”,要不就叫“自摸”。他虽然与杨姐同在这院里设点,却最忌讳“收废品”这个词儿,打出的小旗上面绣着“旧货收购公司”,地上架着的木牌上写的是“高价回收硒鼓、墨盒、冬虫夏草、家用电器”。一柄遮阳大伞春末夏初正好派上用场。杨姐却宁可晒着,也不愿钻到大伞下乘凉。

平时,很少见这位雷光荣吃饭,最爱喝的是酸奶和啤酒。现在他又在啜吸着酸奶,还把另一小罐递给杨姐:“喝,喝吧。干吗那么跟自己过不去?自个儿的身子骨不爱惜,又靠谁去?当然喽,我早就跟你说过多少次,一个挺不错的娘们家,干吗总是愿意钻臭垃圾桶?索性跟我一块干得了,你是眼睁睁看着的:我是赚大钱的主儿。一件旧硒鼓墨盒二三十块进来,经我的手鼓捣鼓捣二三百块当新的卖出去,一反一正这叫真正的买卖,强似你半个月从苍蝇嘴里抠的那毛儿八分的。你说是不?”

杨姐将酸奶搁在破沙发上,操着略带安徽口音的河南话:“我可不赚你那昧心钱。再说,你能赚也没剩下几个子儿,还不够你胡喝海赌的哩!”当面揭他疮疤,一个女流半点都不怵。

可雷光荣丝毫不在乎,自管觍着脸说:“再咋说我也享受过了,过了手瘾、嘴瘾……,可你呢?连见都没见过。早先你老公在时,我仗义不劝你,如今他上阎王爷那儿报到去了,你还有啥顾念的?俩小崽?我还能亏待他们?靠了我吧,一块收旧货,挣个干净钱。赶明儿我带你去泡个温泉澡,烫个飞机头,再给你置一套体面的行头,瞧咱这小娘们,半点不比他们大都市的姐们寒碜。”

他说着,歪过头浑身上下打量了她一通,果然是“坯子”不错,五官匀称,挪一分寸都不顺溜,尽管天天起早贪黑干重活,可身条儿还在那儿,该凸的地方凸,该凹的地方绝对地收。瞅着,他又往她身边凑了凑。

杨姐也下意识地扭头冲他,一股混合着酒气、胃气、肝火的呛人味道从那大嘴岔里喷出来。但她还是屏住厌恶,说了一番她认为该说的话:“你老婆孩子一大堆,都在郊县,你以为我不知道?我可不做那种不明不白的女人,就冲我那一儿一女,我也绝不胡搞!”

“嗨,瞧不出你还挺较真儿,其实名分算个老吆,讲实惠是真格的,再说你要是靠了我,我还可以跟我那个‘老’打离婚嘛。”

“你离不了。”她又排出了她的第二道防线,“我不能后门刚送走一个酒鬼,前门又迎进一个酒鬼加赌鬼呀!”

“一条龙”面现愠色,正欲咆哮,费老爷子的突然出现,使他敛住了语弹,掏出烟卷抽烟去了。只见老费一手提着一个大编织袋,八十二了,腰板还挺直,说话中气也足,他指着编织袋对杨姐说:“端午节到了,我来了个大扫除,多余的东西不留。这里一个是旧书报,另一个杂七杂八的就送你了,也许对你有用。”

杨姐两个大袋都称过了,掏出十五块钱给他。老头二话没说,只收下五元,那十元还给她了。

“大爷,这是咋的?”

“你太不容易了。”他本想说“孤儿寡母的”,怕刺激人家没有说出来,但又说明了他这样做的理由,“我若是全不收你不会接受,所以收一点是个意思吧。我活着不靠这点钱。”

杨姐还要执意给他,老人一面回身一面频频摆手,好像在说:“就这样,就这样。”最后,在上台阶进楼门时还咕哝着赘了一句,“不容易,太不容易了!”

端午节那天,费忠泰少有地觉得身上很懒。吃了早点,又躺下来,没看电视,无来由地“滤”着自己这一生。总的来说,他觉得自己太平淡、太普通了,用他的内部语言概括是“一介草民”。虽然够不上满腹经纶,但还限于“原生态”,没有完成向“有价证券”的转化过程,所以没有多大作为。但在生命的某个段落,也不是没有打心眼里愉快的时候。他想起年轻时在专家局做清洁工的日子。一位苏联专家与他成了朋友,空闲时,柯瓦廖夫还耐心地教他唱苏联和俄罗斯民歌《喀秋莎》和《三套车》。老费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太笨,只学会了几句还不准确。他记得柯瓦廖夫对他说:《三套车》里的“老马”翻译得不对,那个词儿本来是“姑娘”的意思。不久他离开了专家局,便与柯瓦廖夫断了联系。也不能怪对方,因为他没告诉任何人家里的住址。后来在大杂院里当读报组长,芝麻粒大的“官”,每天至少也有一二十人来听他的。他有时也还能“发号施令”:“听读报的时候,请不要交头接耳说话。”就因为这读报生活,日子过得也很充实。

搬进大楼这十几年,居住条件有所改进,但也没有在杂院里生活那份热闹与充实。尽管每天有几份报刊相伴,却总觉得自己对社会再也无所作为。也许他一个人生活惯了,他最怕的不是“孤”,而是“空”。再普通、再老,也要有用,可是自己的用处又是什么呢?

老费这时才明白了一个道理:平时看书看杂志,那些写文章的人笔下,好像只有这个“家”、那个“家”的才有思想;只有名人、大人物才有语录、箴言,其实,那些许多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名不见经传的芸芸众生,脑子里经常会迸发一些闪光的火花,只是没有记录下来,也没有展示的平台,即使留下来也缺乏说服力和影响力……

“唉,难道我也成了一件废品?”费忠泰第一次受到自找的剧烈的触动。

“笃笃”,外面有人敲门。不错,是敲自家的门。

“摁门铃!”他喊了一声,少有的不耐烦。

门铃响了。他开门一看,没想到是收废品的杨姐。

“大爷,今儿个是端午节,我包的粽子,送两个您尝尝,一个是小枣的,一个是豆沙的。”

“这……”八十二岁的老费一时不知所措,不知咋的总往后退着。打从五十多年前他的年轻妻子跟人跑了以后,他好像患上了“恐女症”,一碰到单个女性接近他就不自觉地惶悚起来。

但不管他退避还是亲近,杨姐已将粽子搁在靠门里的小厨房的灶台上,回身往外时她又说了句话:“大爷,您是个好人。”

收废品的女人离去了,卖废品的老人才回过神来。他过去看了看粽子,包得像模像样,跟普通的粽子没啥不同。只是……爱干净的他内心怕不卫生,可如果贸然扔了,一是浪费东西,二是对不住人家。于是,他把粽子放进蒸锅,不消一刻蒸透了,过了一会儿剥开尝了尝,味道还真不错。

“原来干粗活的人也有好手艺。”这一天他第一次露出了感慰的微笑。

季节转换有点像顽童之间捉迷藏,秋天刚刚露头,夏天又不知要躲到哪里。大楼门前小院里“一条龙”雷光荣的遮阳大伞还迟迟没有收起,有如招牌,有意无意地炫示主人与同行们不同的势派。

费忠泰从楼门里出来,看来有急事儿,走得风风火火,文气一点说,已是耄耋之年,下水泥坡是以小碎步蹦跳而行的,这样超常的敏捷,如果不是杨姐和雷光荣紧盯着他的动作,仅靠口耳相传是没有谁会相信的。

当他从回收摊点经过时,好以轻薄取乐的“一条龙”大声笑问:“费老爷子,怎么从来没见您的媳妇下楼来呀?”

老爷子连头也不回,却回答说:“连儿子也没有,哪来的媳妇!”老爷子语义双关:一是对雷光荣的不耐烦,二是以山东半岛老家的习惯说法驳他。原来,老费虽在此地出生,小时候只回过老家两次,但他在习俗上还是遵从父母的影响行事的。他老家那边“媳妇”的含义是从公婆角度来说的,不似北京、天津一带是“妻子”“老婆”的同义语。老费在这类事情上总以自己的感觉为准,在此地生长了数十年,却还是固执地选择了老家的称谓,你道“拧”也不“拧”?

上午十一点半钟,雷光荣走了,他说是与赌友一起到附近的小馆里喝酒去。杨姐的午饭是她带来的,搪瓷盒里盛的是米饭和菜,当然都是凉的。正在吃的当儿,费老爷子从外面回来。这几个月,他们之间接触多了些,所以当他看到杨姐就着秋风吃饭,便停住脚步说:“这怎么成,总这样会伤胃的,连开水都没有。”杨姐并不十分在意,她浅浅地一笑:“惯了,还行。”老爷子自管摇着头说:“不行,不行。”

杨姐吃罢,把饭盒暂搁在一边,拿纸巾擦擦嘴,也许是有意转移话题:“大爷,我听说您挺有学问,想请教您个事儿。我和孩子他爹都是河南固始人。我娘家姓杨,婆家姓陈,听说古时候是唐朝还是宋朝那阵儿,固始姓陈的祖先带了许多人去了南方,在那边闯了一大片基业,是有这么回事吗?”

老爷子一直在听,对方刚刚说完,他就不假思索地说:“这是实实在在的历史,福建南部有很多姓陈的,祖先就是从你们固始那边过去的,对于开发福建那地方贡献很大。”

杨姐惬意地笑了:“您这一说,我心里就有底了。费大爷知道的真多。”

“我也是从报纸杂志上看到的。”老头一触到自己,总是这样淡然。

他刚要进楼门,一位看样子是八○后扎马尾辫的姑娘从市面商场后仓库那里走过来,见了费忠泰,只冲他笑了笑,便面向杨姐说:“您是杨姐吧?我们见过的。”杨姐有些愕然,问她:“有啥事吗?”姑娘又想对费老爷子说什么,老费以眼神示意,没有说话。这一切,杨姐却未在意。姑娘才直言说:“是这样,我是商场仓库的管理员小方,我们那里每天都有一些拆卸的废包装纸箱,以前都是我们自己处理。我想如果您愿意,您就把它们拉过来吧,我们不收任何费用。如果您觉得不过意,作为回报,您每天可以把仓库门前小过道打扫干净。另外,听说您每天带饭没有热饭的地方,这不妨事,我们那里有煤气炉,就在我们那儿热吧,甭不好意思。”

小方姑娘这番话还没落音,杨姐感动得话都不知咋说了:“要能那样,就太感谢您了,叫我说啥才好呢?”她一扭身,才想与费大爷说些什么,老头已经上了回楼的台阶,又一侧身会意地挥了挥手。

事情的真相是:小方姑娘是费老爷子请来的。

原来,小方的祖父方师傅与老费当年同是外国专家局的清洁工,当时两人就比较合得来。老费退下来后,老方还在那里干,彼此偶尔也有些联系。直至前年老方因尿毒症去世。临终前,他还念着独居的老友费忠泰,专门给他打过一个电话:“我的……孙女,在……离你那儿不远的……西京商场仓……仓库工……作。有啥困……困难可以去……找她。别……客气。”

但费老头儿生性清高,加上有点“恐女症”,上了岁数的“恐”,年轻貌嫩的也“恐”。所以,在将近两年间,只是春节小方来看过他一次,彼此通过两次电话。最主要的是:老头儿不愿给人添麻烦。可这回情况特殊,因为他早就注意到收废品的杨姐吃饭太困难,寒冬腊月也要生生咽冰碴子,日久天长可不是事儿。为此他破例地找到了方姑娘,求她做点善事。这一找,不仅热饭的问题迎刃而解,还连带又给杨姐开辟了一条新的挣钱之道。但他再三叮嘱小方姑娘,千万别说是他给联系的,“我老了,不愿担这个情,给我自己添麻烦。”

这天办妥了这件事,回到家里躺在床上还在想:“不管怎么样,也算是办了一件好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嘛。如今热心公益事业,有时也要一定条件,必要的资源。我老朽啥条件也不具备,资源嘛,更是谈不上。出体力,毕竟是风烛残年,外人说我身体好,自己心里最清楚:也是外强中干。”

明儿就是一年中的中秋节,也算有了一点好心情!

却没想到就在这时,来了一个轻易不来的电话:“是费老哥吗?我是冯旺新哪。我报告你一桩小小的喜事儿:在杂院时代我那位前老婆子年前已经过世了,最近我又找了一个后老婆子,属虎的,虚岁整五十,比我小两轮。已经办过酒席了,知道你八十有二,腿脚不方便,就没请你过来。不过,马后炮打个电话,也算是对老首长——读报组长汇报啦!”

“我都听见啦!”老费也同样是一个“啦”。

“你现在还是一个人哪?”

“我怎么还能变成两个人哪?”

“咳,一个人太苦了,光是一天三顿饭就够喝一壶的。你老哥还真成,你知道的,我平时连开水都不会烧,全是新旧老婆子服务……”

老费一时真记不起这个电话是怎样结束的。原来,这个不速电话是在大杂院生活时的一个邻居冯旺新打来的,也不知他怎样获知了这个电话号码。这位冯大官人原来在房管局工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得风气之先,“业余”在寿司街向外国人兜售新鲜玩意儿,由赚小钱到赚大钱,后来干脆办了“内退”;在寿司街商场占了摊位,三五年间“发了”,据说光是房产置了四处。费忠泰对此既不眼馋也不嫉妒,他有自知之明:人家玩的这行子他到死都玩不了。后来拆迁各居一方,再也没见过面。没承想今天突然打来这个电话。

电话嘛,人家知道号码就挡不住他。对方的私生活作为局外人也尽可不做任何评价,听听也就是了。但有一点,冯大官人在电话上说他一个人太苦了,他却不能接受,一天做三顿饭也未必是不能承受之举,只要自己还能动。总而言之,今天接的是一个相当堵心的电话,严重地破坏了老头刚才还算不错的情绪。

本年冬天,降水特别吝啬,前几天雪花小小气气地遮了地皮,太阳一出来,不一会儿就融化了个干净。但小北风却很尖厉,吹在人的脸上,恨不能抠下几块肉来。不觉间腊八节到了,杨姐还是照常在拼命地忙,正往三轮车上捆绑从商场仓库卸下的废纸箱,准备明天一早送到废品公司。她今天将八岁小儿子带了来,不过妈妈不要他动手帮忙,要他坐在她平时坐的马扎上,吃着红得抢眼的冰糖葫芦。

费老爷子刚从菜市场买了一扎芹菜、两个山东潍县大青萝卜,一拐弯走进小院。出现在杨姐眼前的他头戴咖啡色绒线帽,身着火红的厚厚的羽绒服,两耳戴着毛茸茸的耳焐子,但腮帮子却被寒风浸得通红。她迎上去说:“费大爷,原来商场仓库给我的那些方便,都是您老行的好,看着您的面子才……”杨姐说着,感动得用手套擦着泪水夺眶的眼睛。

“你怎么知道是我……”老爷子不解地问。

“是小方管理员说漏了嘴,我才知道……我说啥好呢,一千个一万个也谢不过来您……”杨姐又授意自己的小儿子,“小豫宝,谢谢费爷爷。”

“谢谢费爷爷!”孩子仰视着老人。

“不谢。”老费端详着小豫宝,点着头说,“嗯,天庭饱满,地角方圆,如果教育得法,将来肯定会有出息的。”

杨姐一腔的感激还没道尽,又说:“费大爷一个心眼就是同情穷人。”没想到老爷子立马作了纠正:“我可不是只要是穷人我就膜拜,我还要看人行好不好。”

正在这时,杨姐的手机急骤地响了,她立马凝神起来,本能地问对方:“哪里?是哪里?咋?哦,交警大队……在啥地方?……五环外天竺路……啥医院?哦,向阳医院……急救……醒过来没?……哦,还没有……我这就过去,就去……”

她的右手抖着,收起了手机,嘴唇也哆嗦着:“大爷,我那十二岁的闺女被汽车撞了,很危险!我不让她出来买煤球,她偏说她能替我买了,这不是出事啦。我得赶快去!”她说着,将小儿子拽过来,“大爷,麻烦您帮我照看一会儿,我去去就回来,有啥事我打电话给您。”

老费安抚着她说:“别太着急,孩子交给我了,放心!你怎么去?”

“我坐公交车!”杨姐又拍了拍小儿子的后背就要走。

老费不由分说,将一百元人民币塞在她手里,“打的去,快一点!”

“这咋行?”

“别耽误了,没时间客气了!”

杨姐消失了身影,老人安抚着小豫宝坐在马扎上:“别着急,等你妈回来。”

正说着,“一条龙”雷光荣出现了,斜棱着大嘴说:“刚才,我在外面跟别人聊天,你们的说话我也听了个大概。费老爷子,你岁数大了,天又冷,受不了,把孩子交给我,我在这儿等他妈。您就回去吧?”

“不、不、不、不。”老人迅速做出了反应。这时在他的大脑里本能地联想到“拐卖”“讹诈”这些字眼。本来他想就在这里等杨姐的,可现在为了摆脱“一条龙”的纠缠,得离开这里。还有……想到自己没有手机,万一杨姐打来电话,也只能打他的座机。不行,得上楼回自己家里等人。

这也许是他头一回主动领一个“生人”回家。

刚打开房门,座机电话情急地响起来。他焦急又迟疑地去接电话。

是电话,不,又似寒冬里响起的雷声。

同类推荐
  • 新西游记

    新西游记

    《新西游记》沿用《西游记》的主角人物,却避免了《西游记》中唐僧,沙僧等形象的虚假单薄,重构了取经西僧全新的命运与际遇:唐僧被塑造为有七情六欲,但最终振作,独赴西天的新形象;孙悟空、沙僧、猪八戒性格更复杂,形象更鲜活,兄弟三个结局迥异;或重返故园;或靠出卖师父平步青云。
  • 李小冉余少群主演:毕业歌

    李小冉余少群主演:毕业歌

    严歌苓编剧,李小冉余少群主演!讲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日军铁蹄在中国疯狂扩张,昔日冒险家的乐园上海也难逃噩运,纸醉金迷的光环下难掩人心惶惶。富家少年王沐天,仇恨乱世的不平,厌恶家人的市侩,也懊恼自己的无作为。一个突然出现的女子改变了这一切。南洋女子桑霞回到祖国参加革命,并以探访姑母的名义住进王家。桑霞身上充满了那个时代女孩子截然不同的鲜艳和明朗,在王沐天的世界中点燃了一把新奇的火焰。为重建中央飞机制造厂,留美归来的航天学博士洪望楠回到上海,在中统特务、日本间谍、上海青帮之间游刃有余的他,却对桑霞一见钟情。
  • 笑在澳洲

    笑在澳洲

    33岁离异的中国女人,如何在澳洲把留学、租房、打工、绿卡、婚恋一揽子搞定,最后笑傲澳洲职场,成为一名澳洲“白骨精”的?活出真我,活出胆色,活出最大可能性,是我们人生永远的主题词。《笑在澳洲》是一个中国女人在异国独自打拼的身心成长史,也是一份新时代女性的生活宣言。勇气、自信与智慧,是北笑笑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行头。坚韧不妥协的心路历程,麻辣生动的职场与情感体验,犀利深透的内心审视,带你一同体验人在澳洲生活与奋斗的艰辛美妙。原来,上帝给这个女人格外多的考验,只是为了让她有格外充沛的成长,领略格外辽阔的风景。让我们一起在她写得《笑在澳洲》里,看看她的故事吧!
  • 下水

    下水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近报丛谭平虏传

    近报丛谭平虏传

    传中记述清太宗领兵绕道入关,破喜峰口,陷遵化、顺义、良乡,过蓟州,围京城,明督师袁崇焕星夜驰援,总兵尤世禄、满桂、祖大寿力战破敌,清兵退走。
热门推荐
  • 花莹落

    花莹落

    花神莹汐惨遭心爱之人背叛,不幸陨落一缕残魂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绝望之花盛开,开启了一段血雨腥风的复仇之路。
  • 雇佣兵日记

    雇佣兵日记

    一本退役雇佣兵的日记记载着无数的惊世秘密,在黑暗的地下世界里,一群退役的雇佣兵干着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交易,一个是沉着冷静,一个心狠手辣,一个诡计多端,一个幽默风趣,各种各样的人物组在一起组成了雇佣兵军团,他们杀富豪,劫军火,探古墓,11品,干着天理不容的事情,没有任何思想只是为了不被国家遗忘,不被自己的意志遗忘。没有人知道他们九死一生的经历是真是假,没有知道这群幽灵到底来自哪里,没有人知道他们活在何处,也没有人知道他们死在何方,只是恐惧,只有无休止的杀戮。正义的灵魂在他们的身体里若隐若现,他们似乎可以操纵任何人的生死,却又无法操纵自己的生死。他们是谁?或许只有死去的人才知道。
  • 红绛传说

    红绛传说

    红绛之地,人魔两族必争之地,千年以来的争斗留下的是遍地的白骨和传说。千年后,在红绛之地那个残酷世界出生的孤儿赵信,在一次人魔大战机缘巧合的救了大秦七子之一,由此开启了天选强者的崛起统一之路。
  • 我的系统带bug

    我的系统带bug

    那一天,苏叶终于想起被系统支配的恐惧。“喂喂喂,出问题的是你自己,你不要过来啊!”综漫……
  • 源来的诺言呢

    源来的诺言呢

    水那么烫要我怎么喝?人心太凉我不敢抚摸。你毫无顾虑地闯入我的心出去时却乱刀砍树一般找出口。
  • 一世牵尘乱浮生

    一世牵尘乱浮生

    传闻南浔有一处山庄,名曰栖隐,山庄的主人是一个温柔心软的小美人,她只要些许回报便可以帮你实现一生求而不得的心愿,引得三界之内的妖、魔和术士都在寻求小美人的帮助。然而……妖:“谁特么传出来的谣言?我保证打死他。”魔:“温柔心善?呵呵,这蛇蝎美人是谁?”术士:“这是谁做的虚假广告,我要画个符阵诅咒他一辈子。”小美人浅浅一笑:“呵呵……”众妖魔与术士立刻一脸讨好:“庄主人美心善,这价钱算我们便宜点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求安途

    求安途

    这时一孤苦少年罗文自强不息的故事,且看他如何在这人吃人的环境中生活下去,在这欲望的世界中保持本心。如何为母亲的希望而奋进。而他母亲的希望是他平平安安的一生……天、地、人,三界,三境。神秘将为此展开。上九下五如何超脱?
  • 八识规矩论义

    八识规矩论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倒霉校花之魔鬼契约

    倒霉校花之魔鬼契约

    善良的校花于婷婷与上官羽发生的点点滴滴。和上官羽对于婷婷所制定的规定。以及对于婷婷的关心。和于婷婷的闺蜜张文玉和上官羽的铁兄弟欧阳修发生的恋情。上官羽的妹妹上官玲和一直暗恋于婷婷的帅哥李亚星发生了怎样转折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