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07600000005

第5章 大魁天下 扶丧故里(1)

早在二百多年前,文天祥的同乡、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就曾说,要说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物盛人众为一都会,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以资富贵之娱者,惟金陵、钱塘。南宋建都一百二十余年后,临安人口已超百万,城内殿阁楼台林立,市肆坊巷喧嚣,商业发达,文化气息浓厚,其繁华程度更胜当年,加上现下参加殿试的数万士子及随从进京,又正逢端午佳节前后,京城更是热闹非凡。

参加了殿试,天祥本可以陪着父亲和文璧游览山水名胜,探访寺观祠庙,品尝风味小吃,更可去瓦舍观看民间的技艺表演,什么小唱、大曲、京词、耍令、吟叫、打硬、踢弄、相扑、傀儡、舞绾、说诨话、装秀才、划旱船、耍和尚等等,那里的节目可谓百戏杂陈,勾挠着人们的胃口。

然而父亲高烧持续不退,有时竟至昏迷,已经起不了身了。文天祥一边等着发榜,一边忙着请郎中,抓药,煎药,在客栈里尽心待奉父亲。

殿试是五月初八,发榜唱名要到二十四日。中间这段时间,考官要阅批试卷,然后由主考官从中选取前十名,交宰执复审,最终由皇帝钦定高下。

自古说御试策对是君臣之间的第一次对话,盖因这是考评士子的学识水准,同时也往往是皇帝征求治世之策的一个渠道。南宋“兴文教,抑武事”,标榜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理应格外重视这“第一次对话”。南宋的第一任皇帝似乎也做到了。绍兴二年(1132),赵构要求考生直抒胸臆,放胆建言,并提示考官说:“今次殿试,对策直言人擢在高等,谄佞者置之下等。”考生张九成果真在对策中无所畏避,直击高宗软肋——恐金、听谗、纵欲、重用宦官、忘却父兄之仇,可谓一针见血,却果真被擢为第一名。

然而朝廷从来就是两张皮,更多的时候,殿试于皇帝亲览更像是一个秀场,更像是为获取一个善于“纳谏”的虚名,考生也不傻,他们因此也多为揣摩人主意向,投其所好,以表忠诚,而力避“逆龙鳞”的言论,否则,结果就可能与考试目的相背驰。

殿试的这种流弊也败坏了士风。文天祥在他的《御试策一道》中就对这种日益败坏的士风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指斥学子“心术既坏于未仕之前,则气节可想于既仕之后”。入仕前只为追名逐利而学,入仕后只知道投机钻营,这些人于国于民何利?文天祥的质疑何其尖锐!可考生的命运掌握在考官手里,考官则唯皇帝的鼻息是瞻,当今理宗赵昀已不是当年的高宗赵构了,从他宠用的都是些什么人,就可看出他的好恶。文天祥在试卷中对不良学风好一通猛批,加之揭露抨击当今朝政的激烈言辞,还指望能有好果子吃吗?

幸运的是,文天祥遇到的这届主考官是王应麟。

王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九岁通六经,淳祐元年(1241)举进士。居官期间,敢于针砭时弊,建言直谏,有直声之美名。后见权臣阻斥,无可建树,遂辞官潜心于学术,著有《困学纪闻》等六百多卷,后世相传千古第一童蒙读物《三字经》,就出自他手。他在中进士时曾说:“今之事举子业者,沽名誉,得则一切委弃,制度典故漫不省,非国家所望于通儒。”后又指出,南宋大病有三:一是民穷,二是兵弱,三是财匮,归根是士大夫无耻。可见他与文天祥秉性相通,志趣相投。

文天祥的卷子到了王应麟手里,他见这篇洋洋万言策对主题峻拔,论道透彻,大气磅礴,文采飞扬,更难得的是充溢、偾张着士子的血性,挺立着士子的坚骨,便不由得叫好。他当然会毫不犹豫地把文天祥的卷子列入前十,呈送给理宗皇帝。

然而真正出人意料的,是理宗竟也看好这封卷子,他非但没有拍死文天祥,还把他的卷子从第七名擢升为第一名!

要知道,当今的理宗皇帝已然是个沉溺享乐、喜狎佞人的昏君了。

那边是国门累卵,国库告窘,他这里却是荒淫无度,穷奢极欲。为博得宠妃阎氏的欢心,他不惜耗巨资为阎贵妃建功德寺,其规模之大,用料之贵,装饰之豪华令人瞠目,百姓恨极,有人在寺内法堂鼓上用大字书一联:“净慈灵隐三天竺,不及阎妃两片皮。”一个阎贵妃却也不能满足色欲,后宫每年都要从民间挑选大量美女充作嫔妃。这也不够,还要召妓淫乐,名妓唐安安“歌色绝伦”,便被留于宫禁,她用的妆盒、酒具以至水盆、火箱都是用金银打制。理宗如此,他的宠臣董宋臣当然知道该怎么做,为满足理宗纵欲的需要,他卖力地将佑圣观建得富丽堂皇,还大兴土木建梅堂、芙蓉阁、香兰亭。理宗身边还有一个佞人丁大全,此人面呈蓝色,狠毒贪残,靠走阎贵妃和董宋臣的路子得宠。还有一个马天骥,此人在理宗的女儿结婚时,献上罗细柳箱百只,镀金银锁百具,锦袱百条,内放一百万贯的楮币,从此官运亨通。

“天下之患三:曰宦者,外戚,小人。”正如监察御史洪天赐说的,董宋臣、丁大全、马天骥依附阎贵妃,弄权乱政,脏浊纪纲,加剧了朝政黑暗,士风败坏。刚任右相的董槐是个直臣,一向坚决主张抗击蒙军的侵扰,几年前四川守军接连打败仗,他曾请缨主持四川军事。甫任右相他就直谏,说现今害政者有三:一是皇亲国戚不奉法,二是执法大吏久于其官擅威福,三是京城司不检士,将帅不约束部下,任其胡作非为,要求除去三害,其矛头直指阎贵妃、董宋臣之流。这几个人对董槐既惧又恨。丁大全以自己是台臣之便,寻机诬陷弹劾董槐,就在文天祥参加殿试后一个月,任相不到一年的董槐就被罢免。但诏书还没下,丁大全便迫不及待地在半夜调兵围住董府,把他劫持上轿,骗他说要把他抬到大理寺去,出了北门却扔下他一哄而散。有人写下“空使蜀人思董永,恨无汉剑斩丁公”的诗句发泄不满,还有人怒不可遏地在宫门上写下“阎马丁当,国势将亡”八个大字。理宗对这一切却置之不理,任由这些人为自己的享乐奔走效劳。

就是这么个宁信奸佞不用贤臣的昏君,为什么会把有违“勿激勿泛”、通篇带刺的文天祥的卷子从第七名擢升为第一名呢?

要说是理宗装,以博取一个“纳谏”的虚名笼络人心,那也太牵强了。

有人说这是因为考官原来提交的第一名更加有悖“勿激勿泛”,竟然直点董宋臣和丁大全的大名加以斥责,为理宗不容,因此理宗把他从第一名抑置为第二甲赐进士出身,而让文天祥顶替上去。但这也说不通,因为在文天祥前面还有五人,拿掉第一名,也轮不上文天祥顶替。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文天祥在卷中主张剿灭国内盗贼以除心腹之患,正合理宗的心意。文天祥在关于盗寇与边备一题中指出,蒙古军南侵是由国内农民起义引起的,蒙古军不是不可战胜,而内部盗贼与蒙古军勾结乃是问题的症结。他于是献言道:“臣愿陛下将不息之心,求所以弭寇之道,则寇难一清,边备或于是而可宽矣。”

此说也难以站住脚,因为正如文天祥所说,“本朝以道立国,以儒立政”,实行的是守内虚外的祖法,一向把内控作为头等大事,文天祥的主张并无新意。

至于理宗为何青睐文天祥的卷子,还有一个似乎合理的解释,说是因为文天祥在策对中大谈理学,而确立程朱理学的独尊地位,把理学定为官学正统,正是理宗的功劳。

理学是在南宋儒学各派互争雄长中形成的新儒学,它的成长也历经坎坷。宁宗时的权臣韩侂胄结党营私,骄奢淫逸,受到朱熹的抨击,就把理学打成伪学,史称“庆元党禁”。史弥远开始也崇理学,但他逼死济王赵竑后,遭到理学家们的弹劾,便也反身排挤打压理学家。到了理宗,他独尊理学,跟他的身世经历有关。理宗本是赵宋宗室的远族,出身低微,他是通过史弥远为自身利益搞的政治阴谋登上皇位的,上台后又借湖州事变逼死了原皇位继承人赵竑。在上台前,理宗就师从郑清之学习程朱理学,亲政后为了稳固统治,在治国上有所作为,也为了争取士大夫的理解支持,瓦解对他的非议和反抗,又请大儒真德秀兼侍读,把“毋不敬,思无邪”作为座右铭用金字写在选德殿的柱子上,同时在全国大倡理学,并于淳祐元年(1241)下诏确立理学为道统。可以说,理学是理宗的精神支柱和统治法宝。

文天祥是江万里的再传弟子,在策对中确也深得理学要义,对理学有深刻的阐述和发挥,诸如“所谓道者,一不息而已矣。道之隐于浑沦,藏于未雕未琢之天。当是时,无极太极之体也”;诸如“茫茫堪舆,坱圠无垠,浑浑元气,变化无端,人心仁义礼智之性未赋也,人心刚柔善恶之气未禀也。当是时,未有人心,先有五行;未有五行,先有阴阳;未有阴阳,先有无极太极;未有无极太极,则太虚无形,冲漠无朕,而先有此道”;诸如“言不息之理者,莫如大易,莫如中庸。大易之道,至于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而圣人之论法天,乃归之自强不息”……凡此无不得之于气一元论自然观、朴素的辩证宇宙观等理学精要。

但要说文天祥是因大谈理学而被理宗擢升的,却显得勉强。难道别的考生能不谈理学吗?难道考官们的眼光都还不如一个理宗皇帝吗?自理学被钦定为道统,科考经义或策论,遂都以朱熹和二程的说教为圭臬,成为士子们的敲门砖,而考官也均被理学门人把持,本届主考官王应麟就是以经入仕的名儒,他们评定试卷还能有别的标准吗?

也许,上述原因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那么还有什么别的原因能使理宗赏识文天祥的卷子呢?

笔者认为,此事有必然性,或也有偶然性。一个重要原因,恐怕要来自文天祥扣住了试题中“夫‘不息则久,久则征’,今胡为而未征欤”的策问,以法天地之不息为主题,博学而深刻地畅发了不断奋发有为、改革新政、以图振兴的施政观。

而今昏庸怠政、贪图享乐的理宗,当看到文天祥的卷子,会不会恍若回到他意气风发、改革图新的当年了呢?开初,史弥远把他从一个村童推上了皇座,无奈做了十年傀儡,绍定六年(1233)史弥远病死,才始得亲政。这时他正值而立之年,被压抑多年的能量爆发了出来。他改次年为端平元年,每日与大臣论道经邦,“中书之务不问巨细,内而庶政,外而边防,丛委 ,尽归庙堂。无一事区处不关于念虑,无一纸之申明不经于裁决”。他以“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雄心,在政治上起用理学名士和正直大臣,经济上整顿楮币和盐业,思想文化上崇倡理学,军事上选拔良将、练兵造船、加强四川和京湖防务,全面推行史称“端平更化”的变革,并取得了值得夸口的成效。

但凡一个有过梦想的人,一个曾为梦想奋斗过的人,到了梦逝之年,他的情思免不了要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摆荡,在朝气蓬勃的当年和黄昏暗淡的今日之间摆荡,宿命感不知何时便会猝然抓住他,曾经的热血风华和激情岁月不知何时会抓住他,让他在旧梦中沉溺迷失。堕落了的、失去了锐气的理宗,当看到文天祥的试卷时,他的旧梦是否在那一刻被“法天地之不息”的火焰照亮了呢?他情感的钟摆是否在那一刻定格在那激情燃烧的浪漫年代了呢?是否就在那一刻,他触到了文天祥一颗殷切赤诚之心了呢?是否就在这一刻,他大笔一挥,把文天祥的卷子由第七名擢升为头名状元,惠幸于他,或是把他推向不幸了呢?

这是我的个人看法,可以商讨。

果真如此,文天祥的锐意进取精神在所有考生中当是最为出类拔萃的。

同类推荐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华盛顿图哈切夫斯基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华盛顿图哈切夫斯基

    本书讲述了华盛顿、图哈切夫斯基两位军事家的成才、成功过程。文中对他们各自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着墨颇多,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很有帮助。
  • 贾樟柯:From文艺范儿To新生代导演

    贾樟柯:From文艺范儿To新生代导演

    著名作家罗银胜的一部倾力之作,演绎了一个文艺青年的梦想之路,同时也是一本内含文艺见解的轻松读物。记述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领军人物贾樟柯的成长历程,以及富有个性的独特导演经历,尤其是对贾樟柯心路历程的描写十分细腻,不少是独家披露,一个文艺青年动人的成长故事跃然纸上,相信一定会勾起曾经或正在抱有文艺梦的青年的追忆和共鸣。 生动展现了贾樟柯对电影、文艺理解的精神世界,让我们认识到,贾樟柯的思考和探索,触及文艺的核心和本质。
  • 吕后

    吕后

    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以扎实的文学素养来雕琢,终成历史巨著《曾国藩》。唐浩明独辟蹊径,跳出传统习贝探索曾国藩的心路历程。既写他一生的政界传奇,又写其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更写透他行为背后的精神和灵魂,成功塑造了一个在血雨腥风的时代,突破艰难险阻脱颖而出、有着多重人格、集功罪于一身的复杂形象。
  • 普京的男人法则

    普京的男人法则

    本书首次全面揭秘强人普京的22大男人法则,彰显普京刚柔并济的人格魅力、拼搏奋斗的人生历程、铁血柔情的王者风范,让每一位男人都能成为内外皆修、卓越非凡的完美男人。
  • 中国古代高僧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高僧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历史上的许多高僧大德之所以能受人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良田千顷,华屋万间,而是在于他们的甘于淡泊,他们不贪安逸,不务奢华,只是在淡泊之中,使僧格不断地升华、滋长。《中国古代高僧传》这本书中讲述了大约10位高僧的故事,主要介绍了“法显、鸠摩罗什、真谛、智顗”等等高僧的故事。
热门推荐
  • 草木之夜

    草木之夜

    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拥有着音乐、花草。还有很大的一片果园,果园旁还有一座房子。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拥有着悲欢离合。
  • 帝国宏图

    帝国宏图

    一段未知的历史,一个普通的少年!当两者相遇又会发生什么?烽烟四起,帝国争霸的异界大陆,无意中来此的少年,成为了一国之主,面对内忧外患,强敌环绕的情况下,他又该怎么办呢?帝国宏图,成就霸业!
  • 神秘老公在线装穷

    神秘老公在线装穷

    “跟我结婚,房子、车子你都可以拥有,每个月还有生活费可以拿,怎么样?”顾南城眯眼看着眼前这个一脸高傲的女人,“和我结婚,你就是看中了我的一无所有?”唐亦可点头,“对,就是因为你很穷。”只是,婚后……谁能告诉她,她这个穷酸老公怎么摇身一变,成为跨国集团的总裁,还身价上亿呢?
  • 围城里的那些破事

    围城里的那些破事

    她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因为死心塌地爱上了一个男人,所以,她经受了许许多多前所未有的磨难与挫折。老公的背叛,婆婆的刁难,公公的蛮横。。。。。。
  • 飞行女医生:云巅之上

    飞行女医生:云巅之上

    她每天最长的时间,是在云巅之上。请不要误会,她不是天使,也不是仙女。她只是一个乘坐直升飞机救死扶伤的医生。她是飞行急救医。他,也是一个云巅之上的医生,她的同事,并肩作战的战友。他风度翩翩却冷漠无言,没有人能进入他冰封数年的心。他是真正的星星,云巅之上的星星。他生活在镁光灯下,一举手一投足万众瞩目,却偏偏和平凡的她有了交集,一切又将怎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望重生复仇记

    绝望重生复仇记

    顾青凝本以为美好的婚姻能一直下去,结果隐藏这一个残忍的真相……在绝望中她重生了,开始了一系列的复仇计划……
  • 诸神之天

    诸神之天

    少年叶云专心修炼,来到神火门拜师学艺,立志成为那里的核心弟子。经过不懈的坚持和奋战,叶云终于得到了神火鼎和火之本源。在杀死太古魔头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为他建造了战神宫。
  • 尘缘寻仙录

    尘缘寻仙录

    这是一个普通人偶得仙缘踏上了修仙之路的故事这是一个平凡人在仙路之上苦苦寻觅挣扎的故事这,也是一段悲欢离合的故事
  • 风有点大

    风有点大

    偶然间,由着一点点东西,你突然想起了什么,就像一阵风,趁着很多或大或小的原因而相对运动着。而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不知道风的方向在哪里,不知道他向哪里去。生活像风。有人说,人在风中,聚散由风不由己。风有点大。请你坚定自己内心的善良,抱紧你爱的人。
  • 素履之往

    素履之往

    总觉得诗意和哲理之类,是零碎的、断续的、明灭的。多有两万七千行的诗剧,峰峦重叠的逻辑著作,哥德、黑格尔写完了也不言累,予一念及此已累得茫无头绪。蒙田勿事体系,尼采戟指架构体系是不诚实此二说令人莞尔。虽然,诚实亦大难,盖玩世各有玩法,唯恭,恭甚,庶几为玩家。吾从恭,澹荡追琢以至今日,否则又何必要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