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03700000048

第48章 七王之首,一代枭雄

“原文”

(一)

吴王濞,高帝兄仲之子也。高帝立仲为代王。匈奴攻代,仲不能坚守,弃国间行,走雒阳,自归,天子不忍致法,废为合阳侯。子濞,封为沛侯。黥布反,高祖自将往诛之。濞年二十,以骑将从破布军。荆王刘贾为布所杀,无后。上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填之,诸子少,乃立濞于沛,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三城。已拜受印,高祖召濞相之,曰:“若状有反相。”独悔,业已拜,因拊其背,曰:“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一家,慎无反!”濞顿首曰:“不敢。”

(二)

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师傅皆楚人,轻悍,又素骄。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于是遣其丧归葬吴。吴王愠曰:“天下一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是怨望,稍失藩臣礼,称疾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验问实不病,诸吴使来,辄系责治之。吴王恐,所谋滋甚。及后使人为秋请,上复责问吴使者。使者曰:“察见渊中鱼,不祥。今吴王始诈疾,及觉,见责急,愈益闭,恐上诛之,计乃无聊。唯上与更始。”于是天子皆赦吴使者归之,而赐吴王几杖,老,不朝。吴得释,其谋亦益解。

(三)

诸侯既新削罚,震恐,多怨错。及削吴会稽、豫章郡书至,则吴王先起兵,诛汉吏二千石以下。胶西、胶东、菑川、济南、楚、赵亦皆反,发兵西。齐王后悔,背约城守。济北王城坏未完,其郎中令劫守王,不得发兵。胶西王、胶东王为渠率,与菑川、济南共攻围临菑。赵王遂亦阴使匈奴与连兵。

七国之发也,吴王悉其士卒,下令国中曰:“寡人年六十二,身自将。少子年十四,亦为士卒先。诸年上与寡人同,下与少子等,皆发!”二十馀万人。南使闽、东越,闽、东越亦发兵从。

“译文”

(一)

吴王刘濞,高帝兄长刘仲的儿子。高帝封刘仲为代王。匈奴进攻代国,刘仲不能坚守,暗自弃国而逃,从雒阳回京师长安。天子不忍绳之以法,废除他的王位,降为合阳侯。将他的儿子刘濞封为沛侯。淮南王黥布反叛,高祖亲自带兵前往讨伐。这时,刘濞二十岁,以骑将随高祖打败黥布。荆王刘贾被黥布杀害后,没有后代。高祖担心吴郡及会稽郡之民轻浮而凶悍,一时没有较强大的诸侯王镇抚,他的儿子年龄尚小,于是在沛封刘濞为吴王,管辖三郡五十三城。拜授印后,高祖召见并给他相面,说:“你有反叛之相。”心里后悔,不该封他,但又不能收回成命,于是轻轻拍着刘濞的背说:“汉立国五十年后,东南面将有反叛之乱,难道会是你吗?不过,天下同姓是一家,千万不要反叛!”刘濞磕头说:“我不敢。”

(二)

文帝时,吴太子到京师朝见,得以陪伴皇太子饮酒下棋。吴太子的师傅都是楚地人,致使他与楚人一样的轻浮凶悍,骄横纵恣。下棋时争棋路,对皇太子不恭敬,皇太子举起棋盘掷向吴太子,将他打死,于是把他的尸体送归吴国安葬。吴王恼怒地说:“天下同姓是一家,死在长安就安葬在长安,何必归葬吴地!”又把吴太子的尸体送回长安安葬。由此,吴王心怀不满,渐渐失去诸侯王对汉廷的礼节,装病不朝见皇帝。朝廷知道是为了他的儿子被杀的缘故,查验后实际上没有病,因而吴国每派使臣来,总是拘系而进行责罚。吴王害怕,更加图谋反叛朝廷。后来,刘濞让人代己向皇帝行秋请之礼,文帝又责问吴国来使。使者说:“天子要是察知臣下私事,使臣下忧患生变,是不吉利的。如今吴王开始谎称有病,被天子察觉了,他看到责罚得快,就更加隐蔽他的阴谋了。他害怕天子要杀他,他的阴谋对朝廷更没有好处。只有天子赦免他以往的罪行才是上策。”于是,天子全部赦免吴国使者,放归吴国,并赏赐吴王凭几和手杖,说吴王老了,可以不到京城朝见天子。吴王被释罪后,他的阴谋就更加无所顾忌了。

(三)

诸侯新受削地的责罚,既震动又恐惧,大都怨恨晁错。等到削吴国的会稽、豫章郡的诏书一到,吴王首先起兵反叛,处死了在吴国朝廷的二千石以下官吏。胶西、胶东、菑川,济南、楚、赵各国随之都反叛,向西进军。这时,齐王后悔,违背诺约,守城不发兵;济北王因城墙没有修好,他手下的郎中令胁迫住济北王,也不得发兵。胶西、胶东二王为统帅,与菑川王、济南王一道,共同围攻临菑。赵王刘遂在暗中也让匈奴与他联合进兵。

七国联合反叛开始时,吴王将全部军队投入,向国内下令说:“寡人现已六十二岁,亲自领兵出征;我小儿子十四岁,也身先士卒。国人中年龄大到六十二岁,小的满十四岁的,都要从军。”共招集到二十余万人。同时又派使臣到南面的闽、东越两国,两国也发兵相随。

“点评”

西汉初年诸侯王反叛者甚多,史论总是强调割据者危害中央统一,属于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一方,其实,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即朝廷掌权者继承了刘邦狡诈专横的传统,在政策方面有诸多失误。异性王方面明显的例子是处置韩信,同姓王方面便是激起七王之乱。史云韩信之死,源于组织家臣与囚徒奴隶袭击皇宫阴谋败露,这事可信吗?可信的倒是韩信所说的“狡兔死,走狗烹”之叹,否则,像张良这样的人,为什么“愿弃人间世”,委婉避祸呢?皇家治史是有倾向的,史实的叙述倘缺少佐证,读书的人头脑就要复杂一点。刘濞被封为吴王,是在高祖末年。是年刘邦还乡,唱《大风歌》,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之叹。事实上,不是缺少猛士,而是缺少值得刘邦信赖的猛士。长江下游即吴,或称东楚,为“四方”之一,原来的荆王刘贾被杀,派谁人继守,颇费踌躇。天下猛士如云,但异姓猛士不可信,可信的是皇子,但诸皇子年幼,“上患吴会稽轻悍”,顾虑那里的地方势力不好对付,亲生的儿子不可涉险,于是便选中了“年二十,有气力”的侄儿刘濞。刘邦率军亲征淮南王黥布时,血气方刚的刘濞时为沛侯,随军出征,身先士卒,屡立战功,引得了刘邦垂青。刘邦改荆国为吴国,封刘濞为吴王,统治三郡五十三城,以广陵为都。广陵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熊怀在邗城旧址上所建之城,因为这里当时是一片丘陵,就取“广被丘陵”之意而名。扬州别称广陵也就始于此时。

等到封侯拜印的时候,刘邦再一打量刘濞就后悔了:他有反相!诏书已下,驷马难追。于是,刘邦当众警告刘濞:“汉家五十年以后东南方向必有叛乱,不会是你吧?不过,天下都是我们刘家的,你最好还是不要谋反!”刘濞慌忙五体投地:“不敢。”如此无端地猜疑能让刘濞心悦诚服吗?刘濞真的不敢吗?不用回答,大家知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乃用人之道,问题是刘邦无奈任用刘濞,却又怀疑刘濞。说他“有反相”,又当面关照“慎无反”。这样露骨的怀疑与猜忌能让年轻的刘濞心悦诚服吗?刘邦自以为是打了一剂预防针,其实是埋下了封国与朝廷不和的第一粒种子。

文帝时代埋下了朝廷与吴国不和的第二粒种子,即太子刘启在博戏中杀死了刘濞的王子。汉文帝刘恒下令吴王太子刘贤进京,刘贤名为“驻京办事处主任”,实为人质。“官二代”刘启邀请刘贤饮酒下棋,作为“富二代”的刘贤本来就很“轻悍”,酒后犯上,刘启恼羞成怒,打死了刘贤。刘恒草菅人命,竟将刘贤遗体送还吴国。刘濞愠了:“天下一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吴!”于是,又将刘贤遗体送回京师。从此,刘濞怀恨在心,称病不朝,分庭抗礼。时任太子家令的晁错认为刘濞“于古法当诛”(《史记·吴王濞列传》)。刘恒于心不忍,赐以几杖,许其不朝。刘濞的“愠”是自然的,只是他在行动方面有所克制,只是将遗体送回长安安葬,且长期称病不朝。“解铃还须系铃人”,矛盾源于朝廷,但朝廷系铃者始终未去解铃。晁错不服,进而提出了削夺诸王、修改法令等主张。刘恒考虑当时诸侯国羽翼已丰,未敢轻举妄动。

刘濞与朝廷矛盾的激化在景帝时代,第三粒矛盾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景帝刘启,即早年击杀吴王子的即位太子。刘启的宠臣认为吴王诈病不朝“于古法当诛”,又说吴王“谋作乱”,建议削藩,理由是“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扩大矛盾,并取极端措施。因往日有隙,景帝对于这样的进言是很欣赏的。客观地说,巩固皇权,体制是应当改革的,但应疏通思想、说清道理、体恤具体困难,妥为安置,然后再继以诏命为宜。但是,景帝君臣基于“削之反,不削之亦反”的估计,取削藩断然措施,以致激起七国之乱。七国之乱应当说双方都有责任,朝廷方面处置失当的缘由不可低估。刘濞其人,并不如刘邦所说“有反相”,治吴四十多年,纵然有错,也不至于“于古法当诛”。闻太子杀子之事,多年来他还是注意克制的。在刘启继皇帝位的第三年,他知道朝廷有诛杀之心时,旧恨新仇涌上心头,终于拍案而起了:反了!看见吴军磨刀霍霍,吴王门客枚乘、邹阳和严忌等人先后上书谏阻。刘濞根本不听,遂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汉书·晁错传》)为名,遍告各诸侯国。消息传来,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菑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楚王刘戊、赵王刘遂等,也都起兵配合。以吴、楚为首的“七国之乱”,终于爆发了。

发难之后,刘濞亲率二十万大军西渡淮水,并与楚军会合后,组成吴楚联军,随即挥戈西向,杀汉军数万人,颇见军威。梁王刘武派兵迎击,结果梁军大败。由于七国联军声势浩大,刘启慌忙命令太尉周亚夫统率三十六位将军镇压吴楚叛军,指令曲周侯郦寄抗击赵军,派遣将军栾布率兵去解齐之围,并命窦婴为大将军,驻荥阳督战。于是,这场战争陷于胶着状态。

面对七国气势汹汹的进攻,刘启束手无策,只好“斩御史大夫晁错以谢七国”(《汉书·景帝纪》),以此来换“和平”。尽管刘启去掉了七国起兵的借口,但是七国仍不罢兵。然而,刘濞理财胜过桑弘羊,打仗不如周亚夫,七国之乱很快就被镇压了。刘濞逃到东越,被杀。

应该说刘濞一开始定下的政治和军事策略是对的,“诛晁错,清君侧”以及进军路线都是对的,但是后续策略却一直被皇帝给牵着,就是不懂得变通,一个“拖”字就拖死了自己。后方都没有搞定就贸然出兵,以为有几个钱就可以夺取天下,没想到被吴国人自己出卖了。想当年吴三桂反清,有点同样的道理,战争最怕持久战,打到中间就是人心向背的问题。

开弓没有回头箭。可以说,刘濞之所以一条路走到黑,是被逼无奈,与其说是野心家的狂妄,不如说是绝望者的疯狂。我敢断言,即便刘濞死后重生,他也不会向刘启顶礼膜拜的。当年刘濞与朝廷的矛盾,是刘氏天下嫡系与其他支脉的矛盾,乃是非恩仇之争,不必以日后地方与中央关系类比。不过尽管如此,吴王刘濞也算是一代枭雄,被司马迁写入列传中,其他六王就没有这个福分了。

同类推荐
  • 魔鬼相机

    魔鬼相机

    一个顶级摄影师穿越到西汉,无意间发现自己唯一的财物--相机,竟然可以将被拍物体变成石像,他又会运用这一特效,闯出怎样的风波?
  • 论曹操司马懿刘备诸葛亮的功过

    论曹操司马懿刘备诸葛亮的功过

    本文从各个方面论证三国时期曹操司马懿刘诸葛亮等人的功过是非.
  • 他欲为帝

    他欲为帝

    没有一场盛世属于百姓,没有一个帝王可怜平民。金戈铁马,烽火狼烟。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 踏歌万里

    踏歌万里

    一寸山河,铁血丹心。万里踏歌,初心未改。得一人而善,为一人而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轮回之间,谋定九州。
  • 重生梁山

    重生梁山

    重生了,穿越了,却来到了梁山。从来没有听说过王伦还有弟弟,不过现在有了,刚来到就要面对林冲上山,熟知水浒的王仁该怎么办?一边是以后的梁山好汉,一边是自己刚来到后的亲哥,他是否能够以一人之力改变这段野史?不一样的水浒,不一样的人生。PS:本书有部分内容抄袭《水浒》,大家喜欢的投票支持下。
热门推荐
  • 系统之路

    系统之路

    2000年,一颗夹杂着系统的陨石从太空坠落地球,开始了漫长的寻主之路。十六年,系统的太空军队已经被覆灭,它所占领的星球也被星际帝国瓜分完毕,而它,在这十六年的时间却只是选择了一个人类.........
  • 一见钟情,两世挚爱

    一见钟情,两世挚爱

    从1995到2016,长达21年的爱恋,事业的起起落落,终于落下了帷幕,因为生命已走到了尽头。正逢金秋十月,迷人的九寨沟中,休憩间斗转星移,时空变幻回归1999。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我将改变命运的轨迹,成全彼此的爱情。
  • 汉贾

    汉贾

    东汉末年,江山倒悬,人心离乱。有人卑俯世族乞助权贵,有人孤舟独钓蓑笠耕田。有人吟诗作对,唱建安风骨。有人执戟披甲,话群英荟萃。烽烟乱舞,江河滔滔。正此时,襄阳南市中,一名小小商贾从陋室中挑起了扁担,凭着一丝憧憬,一步步踏入商海,担起了山河,支起了社稷。
  • 泣血与焰火

    泣血与焰火

    WorldWar:1是一款即时战争策略游戏,玩家在其中扮演各种角色参与到一场席卷世界的战争之中。“购买一级游戏头盔,可在农夫、工人和学生中挑选职业;”“购买二级游戏头盔,可在士兵、商人和记者中挑选职业;”“购买三级游戏头盔,可在教会、军队中挑选职业。”在游戏内测中,共有业内十位资深顶尖玩家对这块游戏赞不绝口:内测玩家XXX:“你们很难想象,一场真正的战争出现在我的眼前的时刻,我正如一位狂热的信徒一般祈祷着和平的到来;”内测玩家XXX:“这场游戏......不,是这场战争起源于人们的愤怒,日复一日,泣血的天空带给所有人无穷的恐惧。地狱在向所有人招手,无数人心中充满了对结束战争的怒火,祈祷着和平的到来。”内测玩家XXX:“愿帝国的荣光在内尔维诗利亚照常升起!”
  • 异世之次元系统

    异世之次元系统

    作为主角的水天缘被围殴至死灵魂带着系统穿越到天元大陆他不会魔法不会斗技可他有系统看他如何在异世崛起。
  • 和师父谈个恋爱

    和师父谈个恋爱

    青云派师叔祖,地位超然,门派众人对他们师叔祖的印象是——冷漠,寡言。谁能想到这么一个冷漠寡言的人能实力宠徒……门派众人:“师叔祖,听讲座的门中弟子都到了。”“嗯。”“师叔祖,掌门请您去过去有事相商。”“嗯”冷漠到只看得到师叔祖的背影。他家小徒儿:“师父,徒儿累了,走不动了。”前面挺拔的身影顿了顿,蹲下了身子:“为师背你。”
  • 现代求道之路

    现代求道之路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21世纪的普通女生穿越修真界之后,又穿回21世纪,辛辛苦苦几千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修行奋斗故事。
  • 桃红

    桃红

    本文共有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她在一个上午遇见了她,奠定了她们一生的友谊。她们一同进宫,却不想:一个独宠后宫,一个却倍受冷落。她们是坚守初进宫时的赤子之心,还是被宫廷的染缸浸湿,近墨者黑?是姐妹情深,还是反目成仇?
  • 龙吾大陆

    龙吾大陆

    这是一个神奇的大陆名叫,龙吾大陆,在这个大陆上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叫做鸿龙灵,在这个世界上,鸿龙灵境界分为六个境界:初地,镇地,破山,天幽,令天,天龙,天龙之上为鸿龙。还有一些人则修炼不了鸿龙灵而选择武境,武境界分为:武士,武者,武师,宗师。武士可以和初地对抗,武者则可以与镇山抗衡,武师开和天幽和破山相比,宗师可和令天相比。除圣龙境外,每次境界分为下品、中品、上品,巅峰。
  • 夫人又又又官宣了

    夫人又又又官宣了

    “薄总,夫人的今天官宣内容是今天是你们定情日子。”“你去转发夫人这条微博。”“薄总,夫人的今天的官宣内容是你跟她求婚了!”“你也编辑同样的信息,然后@夫人。”“霍总,夫人今天的官宣是你们结婚了。”“这个普天同庆,大家都转发,转发送红包。”“薄总,今天夫人又官宣了。”“什么内容?”“你……你……今天晚上跪榴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