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03700000127

第127章 易学治国,千古一人

“原文”

元康中,匈奴遣兵击汉屯田车师者,不能下。上与后将军赵充国等议,欲因匈奴衰弱,出兵击其右地,使不敢复扰西域。相上书谏曰:“臣闻之,救乱诛暴,谓之义兵,兵义者王;敌加于己,不得已而起者,谓之应兵,兵应者胜;争恨小故,不忍愤怒者,谓之忿兵,兵忿者败;利人土地货宝者,谓之贪兵,兵贪者破;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此五者,非但人事,乃天道也。间者匈奴尝有善意,所得汉民辄奉归之,未有犯于边境,虽争屯田车师,不足致意中。今闻诸将军欲兴兵入其地,臣愚不知此兵何名者也。今边郡困乏,父子共犬羊之裘,食草莱之实,常恐不能自存,难于动兵。‘军旅之后,必有凶年’,言民以其愁苦之气,伤阴阳之和也。出兵虽胜,犹有后忧,恐灾害之变因此以生。今郡国守相多不实选,风俗尤薄,水旱不时。案今年计,子弟杀父兄、妻杀夫者,凡二百二十二人,臣愚以为此非小变也。今左右不忧此,乃欲发兵报纤介之忿于远夷,殆孔子所谓‘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愿陛下与平昌侯、乐昌侯、平恩侯及有识者详议乃可。”上从相言而止。

相明《易经》,有师法,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数条汉兴已来国家便宜行事,及贤臣贾谊、晁错、董仲舒等所言,奏请施行之,曰:“臣闻明主在上,贤辅在下,则君安虞而民和睦。臣相幸得备位,不能奉明法,广教化,理四方,以宣圣德。民多背本趋末,或有饥寒之色,为陛下之忧,臣相罪当万死。臣相知能浅薄,不明国家大体,时用之宜,惟民终始,未得所繇。窃伏观先帝圣德仁恩之厚,勤劳天下,垂意黎庶,忧水旱之灾,为民贫穷发仓廪,赈乏餧;遣谏大夫博士巡行天下,察风俗,举贤良,平冤狱,冠盖交道;省诸用,宽租赋,弛山泽波池,禁秣马酤酒贮积,所以周急继困,慰安元元,便利百姓之道甚备。臣相不能悉陈,昧死奏故事诏书凡二十三事。臣谨案王法必本于农而务积聚,量入制用以备凶灾,亡六年之畜,尚谓之急。元鼎三年,平原、勃海、太山、东郡溥被灾害,民饿死于道路。二千石不豫虑其难,使至于此,赖明诏振捄,乃得蒙更生。今岁不登,谷暴腾踊,临秋收敛犹有乏者,至春恐甚,亡以相恤。西羌未平,师旅在外,兵革相乘,臣窃寒心,宜蚤图其备。唯陛下留神元元,帅繇先帝盛德以抚海内。”上施行其策。

“译文”

宣帝元康年间,匈奴派兵攻击汉朝在车师屯田的军队,没有攻下来。宣帝和后将军赵充国等人商议,打算趁匈奴衰弱的时候,派兵攻打他们右边的地域,使匈奴不敢再骚扰西域。魏相向皇帝上谏书说:“臣听说,拯救危乱,诛除凶暴,称之为义兵,仁义之师所向无敌;敌人来攻击你,不得已起来抗击,称之为应兵,抗击侵略的军队定能战胜;在小事上争胜斗恨,不能克制一时愤怒的,称之为愤兵,争气斗愤的军队会失败;认为别人的土地货宝有利可图的,称之为贪兵,贪婪的军队一定会被击败;凭借国家面积大,以人口众多相夸耀,因而想在敌人那里表现自己的威风的,称之为骄兵,骄傲的军队会被消灭:这五个方面,不仅是由人事决定的,也是天道决定的。不久前匈奴曾经向我们表示了善意,抓到汉族的人总是好好地送回来,没有侵犯我们的边境,虽然这次他们争夺我们屯田的车师城,也不必太放在心上。现在我听说各位将军想起兵攻入匈奴境内,愚臣不知道这样的军队该叫什么名称。现在边境上的州郡十分贫穷,父亲与儿子共同穿用一件羊皮袄,吃蓬草的果实,经常担心会活不下去,再也经不起战事的扰攘。‘战事过后,一定会有灾年’说的就是人民会有愁苦怨气,会破坏阴阳之间的平和。即使出兵得胜,也还有后患,恐怕灾难变故会因此而产生。现在州郡的太守、封国的国相大多不得其人,风俗浅薄,风雨不调。考察今年的统计,子杀父、弟杀兄、妻杀夫的,共有二百二十二人,愚臣认为这绝不是小变故。现在您身边的大臣不以此为忧,却想派兵攻打边远的少数民族来报纤介小仇,这大概就是孔子说的‘我恐怕季孙氏的忧患不在于颛臾而在宫墙内部’啊。希望陛下您和平昌侯、乐昌侯、平恩侯以及有远见的大臣仔细商议才行啊。”宣帝听从了魏相的建议,没有发兵。

魏相通晓《易经》,有正宗的师法,喜欢观看汉朝旧事和大臣对答机宜的奏章,认为现在与过去制度不同,现在只是要奉行过去的方法制度罢了。因此他多次条陈汉朝建国以来处理事情的妥善方法,以及贤臣贾谊、晁错、董仲舒等人的言论,奏请皇帝予以施行,说:“臣听说上有圣明的君主,下有贤臣辅弼,那样君主才会安乐无忧而百姓和睦欢畅。臣有幸在朝中做了丞相,却不能遵从祖先圣明的制度,广泛地教化人民,治理好天下,来昭示皇帝的圣明与仁德。致使百姓中许多人背弃农耕之本,去从事商贾末事,有些百姓面有饥寒之色,使陛下担忧,臣魏相我罪该万死。臣我智慧能力不高,不能明察国家大政,提出当前适宜的方法,思考人们做事的动机与目的,没能完全想明白。我私下里怀着尊敬的心情观看以前的记载,了解到先皇帝是多么圣明仁义,恩德深厚。先皇帝为治理好天下辛勤劳苦,关心百姓,为水旱灾祸而忧虑,对贫穷、饥饿的百姓开仓发放赈济粮;派遣任谏职的大夫、博士巡行天下,观察风俗的好坏,选择举荐贤良人士,平反冤案,办这些事的官员来来往往,不绝于路途。节省诸项用度,减轻租赋,开放山林湖泽让百姓渔猎,禁止用粮食喂马、用粮食酿酒和私人囤积居奇: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周济困乏的人,安抚百姓,便利百姓的方法十分完备。臣魏相不能一一表述出来,冒死罪把先帝处理旧事的诏书共二十三件事项上奏给您。臣我考察先王之法的结果是一定要以农业为本,重视积聚粮食,量入为出以备凶灾之年。国家没有六年的积聚,就叫作危急状况。武帝元鼎三年,平原郡、渤海郡、太山郡、东郡都遭了灾,老百姓饿死在逃荒的路途上。二千石等大臣不能提前考虑到会发生这样的灾难,才到了这种境地,幸亏皇帝发布诏书,命令予以救济,老百姓才得了活路。今年年景不好,谷价猛涨,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还缺衣少食的人,到了春天的时候,恐怕更加厉害,没有多少可以用来做救济的粮食。西羌也还没有平定,军队还在外征伐,战乱频仍,臣我十分担心,希望皇帝早些考虑应急的措施。望陛下爱护百姓,遵从先帝仁德的故事,来安抚百姓。”皇帝听从了魏相的建议,并予以施行。

“点评”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出现了很多宰相,作为这一优秀群体的一员,魏相并不是很有名的一个,但却是极有特色的一个。他明确地以易学思想辅佐西汉宣帝治国理政,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政绩,从而得以青史留名。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人。他于地节三年(前67年)为相,直至神爵三年(前59年)去世为止,共“视事九岁”,是汉宣帝朝的第二任宰相,也是宣帝铲除霍氏家族之乱后开始亲政的第一位宰相。魏相为相期间,正处于宣帝一朝各项制度的创制、完善阶段,作为宰相,政事之艰巨、繁重可想而知,不过魏相很好地胜任了这一工作。史载“宣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练群臣,核名实,而相(魏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

魏相“少学《易》”;“明《易经》,有师法”,这为他以后以易学思想治国打下了良好的学术基础。他本人也以学《易》精明,“为郡卒史,举贤良”,从而走上政治道路的,可谓与易学结下了不解之缘。魏相辅佐宣帝治理国家,主要是采用了《周易》中的“阴阳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周易·系辞下》有“一阴一阳之谓道”语,“阴阳和谐、阴阳和合”是《周易》思想的本质和精神内核,而魏相正抓住了这一思想的精髓。魏相曾说:“天地变化,必由阴阳。”“阴阳者,王事之本,群生之命,自古圣贤未有不由之也。”把阴阳和谐提高到了至尊至高至圣的地位。

确实,他的一切政治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本于阴阳。比如,元康年间(前65—前62年),匈奴派兵攻打车师迟迟不能攻下,于是宣帝和群臣商议是否利用这个机会削弱匈奴。许多大臣都主张出兵,而魏相不赞成,他说:“救乱诛暴谓之义兵,兵义者王;敌加于己,不得已而起者,谓之应兵,兵应者胜;争恨小故,不忍愤怒者,谓之忿兵,兵忿者败;利人土地货宝者,谓之贪兵,兵贪者破;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接着话题一转说,“此五者,非但人事,乃天道也。”把不同意出兵的理由最终归结于会“伤阴阳之和也”,而不是从战争本身的胜负和人力物力耗费的角度来立论。根据阴阳和合的思想,他进一步阐发说,“出兵虽胜,犹有后忧,恐灾害之变因此以生。今郡国守相多不实选,风俗尤薄,水旱不时。……今左右不忧此,乃欲发兵报纤介之忿于远夷,殆孔子所谓‘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把思考问题的重心放在国家内部的建设上,着重于政治、经济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应该说,这种分析是很有道理的。经过武帝多年对外战争的巨大消耗,国家疲弊,人民厌战。虽经昭帝朝的恢复,国家的经济基础仍很薄弱。宣帝初年,国家的主要任务还应是继续发展经济,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生产力,安抚农民,而不是进行新的战争。所以,宣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从相言而止”。

此外,魏相还“数表采《易阴阳》及《明堂月令》”来建言献策。比如他直接引用《周易·豫》卦象词说:臣闻《易》曰:“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四时不忒;圣王以顺动,故刑罚清而民服。”以此来劝勉宣帝遵守自然界的规律,不要大兴功利,穷一己之欲。这个建议是符合当时社会应该休养生息、与民休息的社会现实的。

具体说来,魏相所理解的阴阳和谐、和合主要是指自然界的“日月光明,风雨时节,寒暑调和”。只有这三者具备、和序了,国家才会“灾害不生,五谷熟,丝麻遂,屮木茂,鸟兽蕃,民不夭疾,衣食有馀。……君尊民说,上下亡怨,政教不违,礼让可兴。”如若不然,“则伤农桑;农桑伤,则民饥寒;饥寒在身,则亡廉耻,寇贼奸宄所繇生也。”鉴于这种危害性和可怕的后果,他力劝宣帝要“动静以道,奉顺阴阳”。另外,他还建议宣帝“选明经通知阴阳者四人,各主一时,……以和阴阳。”如此,则“天下幸甚”。

如果单从以上这些来看的话,我们不免会认为魏相迂阔,有点把《周易》思想教条化、绝对化的倾向。但是,再看到魏相往往借此把问题引到民生、引到国家迫切解决的问题上来,并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详细的方案与政策的时候,我们就会佩服他的务实、重民与亲民了。比如,他多次劝勉宣帝“垂意黎庶,忧水旱之灾,为民贫穷发仓廪,赈乏餧”。每当看到百姓“背本趋末,或有饥寒之色”的时候,他则认为自己“罪当万死”,深切地表达了他的爱民之心。为此,他曾“昧死奏故事诏书凡二十三事”。

魏相为相,非常尽职尽责,成为有汉一代的名相。宋人刘才邵评价道:“才识卓然过人,必不泥于一偏盖以后王之法,其粲然见于施设之间者,后之人能率由之,因时制宜则易行而收功速者,所以为识治体也。又数表采《易阴阳》及《明堂月令》奏之,欲以奉顺天道师古之意,复见于此可谓两得之矣。”(《檆溪居士集》卷十)既赞美了魏相之才,又肯定了易学思想对他的积极影响,可谓确当之论。

正是由于宣帝、魏相君臣的共同努力,宣帝一朝才创出了中兴的局面。班固在《汉书·宣帝纪》中说:“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事文学法治之士咸精其能。至于技巧器械之资,后世鲜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功光祖宗,业垂后嗣,可谓中兴。”对宣帝的统治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应该看到的是,这种良好政治局面的形成离不开身居宰相之职的魏相的才识与努力。班固也认可这种说法,他在《魏相传赞》中说:“君臣相配,古今常道,自然之势也。近观汉相,高祖开基,萧、曹为冠,孝宣中兴,丙、魏有声。是时黜陟有序,众职修理,公卿多称其位,海内兴于礼让。览其行事,岂虚乎哉!”把魏相的功绩比作西汉开国宰相萧何和曹参,也可谓是评价非常之高了。

最后,还有必要交代一下魏相为何能够明确地以易学思想治国,并且还能受到当时君臣的支持和信赖。其实,这与当时的时代风潮有关。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之后,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学开始占据官方的意识形态领域。到了宣帝、元帝之时,儒家经学的主导思想地位得以全面确立,政府出台的选官制度、经济政策、救灾措施、法律制度、民族政策等,都闪动着经学的影子。以经治国成为汉代的时代特色。皮锡瑞在《经学历史·经学极盛时代》中说“孔子道在六经,本以垂教万世,惟汉专崇经术”,并说“三代后政教之盛、风化之美,无有如两汉者”,就是指这种情况。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魏相才能明确地、大张旗鼓地以易学思想治国。唐太宗时期的重臣虞世南曾说:不学《易》者无以为宰相。明朝万历年间的首辅(相当于宰相)张居正也非常喜爱《周易》,“座中置一帙常玩之,……以为六经所载,无非格言,至圣人涉世妙用,全在此书。”(张居正《答胡剑西太史》)但他们最终都没有把易学思想落实到政策层面上,只有魏相做到了。从这个角度来说,魏相可谓是千古一人。

§§第四十六章 《汉书》卷七十八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同类推荐
  • 天下晟汉

    天下晟汉

    汉灵帝刘宏第一任皇后是扶风宋酆之女,也就是宋皇后,受中常侍王甫中伤去后位,忧郁而死。刘辩之前汉灵帝生有数子,都早夭而亡,本书假定汉灵帝与宋皇后之子刘晟为主人公三兴大汉。
  • 北美帝国时代

    北美帝国时代

    1783年9月3日,一群戴假发穿裤袜的女装大佬揣着不可告人的心思,在巴黎德约克饭店签下了一份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的协议。同一天,距离法兰西8000多公里远的美洲大陆西海岸,一位异时空的访客悄悄的登录了······
  • 大明王朝3

    大明王朝3

    中国进入明代统治,明朝共有二十位皇帝(包括南明四帝),明朝的领土除囊括清朝时期所谓内地十八省之范围,还包括今天的东北地区、新疆东部、西藏、缅甸北部、西伯利亚东部和越南北部等地,并首次将今天的南沙,台湾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并曾在东南亚的安南,旧港等地设有羁縻管理机构,势力远及印度洋和中亚。
  • 太平洋超级帝国

    太平洋超级帝国

    大明宣宗初年,也就是公元1425年,此时我们的大航海家郑和还在准备着他最后一次下西洋,欧洲各国还在忙着窝里斗,并未开启大航海时代,而我们的主角李江虽然穿越了,可没想到却穿越到了太平洋夏威夷群岛,面对着一群土著野人,他手持长矛,头戴羽冠,奋起大喝:“我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哦!不对!我要征服整个美洲,澳洲,将太平洋作为自己帝国的内湖!”但此时底下却突然冒出了一道唏嘘声:“切......!”“妈的!谁!谁......!”(写了本新书,都市类的,老书依旧保持正常更新,新书也会正常更新《重生1997黄金时代》!)
  • 三国之重整山河

    三国之重整山河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袁绍色厉胆薄,刘表虚名无实,孙策蓟父之名,刘璋守户之犬,如张鲁、张绣、韩遂等辈,皆碌碌小人,何足道也!”青梅煮酒,有人放声长笑:“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开什么玩笑?!你们所谓的英雄,不过是一群争鼎逐鹿的军阀而已!只有我,才能真正改变这段历史;只有我,才能引导这乱世走向全新的时代!
热门推荐
  • 大家小书:谈美书简

    大家小书:谈美书简

    《谈美书简》是中国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在八十二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暮年心血”之作,它既是对自己漫长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整理。全书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书中,朱光潜先生就青年朋友们普遍关心的美和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文学的创作规律及特点作了详尽的阐释,既是思想上的,又是方法上的,是初涉美学者学习美学知识的重要参考书籍。
  • 萌宝来袭:纪先生,后会无期

    萌宝来袭:纪先生,后会无期

    一场误会,让她险些丢掉自己的孩子。携娃出逃,四年后再度归来,居然又撞上了那个冤家。争夺大战一触即发,孩子没要着,反而把自己给搭了进去。“纪之煜,你就是个混蛋!”“更混蛋的,你要不要试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向来缘浅

    向来缘浅

    记忆里少年模糊的脸走过青春的夏天,你们曾在一起,你还记得吗?
  • 杀手进入教练圈

    杀手进入教练圈

    杀手的精明,犹如狡猾的狐狸一般窜入NBA的舞台,成为新时代来临的践行者,犹如一位无法触动的篮球帝王一般,无法撼动,精明如炬
  • 东南轶事

    东南轶事

    修道是为了什么?荣华富贵、功成名就、权倾天下,又或者是长生不死。。。罗云,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却意外地走上了修道之路,那么我,修道又是为了什么?我之所以要变的强大,只为做你的超级英雄。
  • 石头,我要征服你

    石头,我要征服你

    这是一颗石头,一颗蹦出了人的石头的故事!“这位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姑娘,敢问你从哪里来?”摇着扇子的俊逸公子,嘴角轻扬。“我啊?石头里蹦出来的!”姑娘明眸皓齿,两眼笑成一弯月亮,一身洁白,仿若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公子:“……”
  • 萌萌求爱记

    萌萌求爱记

    内向,自闭,阴沉……对法术原理,妖物知识等等了解得通通透透,但动手能力为零!好吧,她是宅女又怎么了,宅女也会喜欢人的。只是……只想要喜欢的人也喜欢自己而已,所以走了邪道练了邪功…………为什么会变成万人迷?不,不只是万人迷!只要情绪一波动,方圆十里内的雄性野兽,妖物,鬼怪全部开始对着自己发情?!就算是女主角,这个程度也太离谱了吧?*************************************************这是一个貌似小白废材的伪万人迷兼天然黑,如何阴谋搞定腹黑男的故事
  • 夫人使不得

    夫人使不得

    作为一个资深戏精,顾如许觉得自己应该走上前往影后的康庄大道,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她这辈子活得圆滑且怂,生平头一回做英雄,就成了烈士,那面红艳艳的锦旗挂在她灵前的时候,她赶上了穿越大潮。但是,谁能来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凭啥人家穿越不是贵女就是娘娘,吃香喝辣还有个水灵灵的丫鬟忠心护主,再碰上个美貌养眼苏炸天的男神,就可以虐渣斗小三一路顺风顺水奔小康,最差待遇也得在张床上醒来吧!再看看她睁眼这鸟不拉屎的地儿,倒是来个人喊喊“xx,你终于醒来了”啊!踏雪红梅顾十一,武功深不可测,美艳不可方物,一手创立魔教红影,手下魔头个个肤白貌美大长腿,立足于人生巅峰。可惜不知糟了谁的毒手,殒命于荒郊野外。且看人美戏多大反派,如何率领红影牛郎团(划掉),以绑架男主他女旁友他妹妹他好哥们——只要是男主身边的挨个儿绑一遍为路线,好吃好喝供着等待男主充完外挂前来刷经验为目的,绝不能丢一代专业反派的脸为原则,踏上保住小命好回家的光明未来之路!
  • 王俊凯:我的男票是校草

    王俊凯:我的男票是校草

    欢脱文,讲的是一对青梅竹马从小到大的故事
  • 曜日皇子

    曜日皇子

    曜日皇子被弃,带着自己的幼妹在异国生活。仇恨?荣耀?他什么都记得,但都被埋在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