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96800000023

第23章 三次碰撞(5)

欧阳修顿首再拜,禀告司谏足下:我十七岁时,家住随州,看到天圣二年进士及第的布告,才知道了您的姓名。当时我年纪轻,尚未与别人结交,又住在僻远的地方,只听说布告上的宋舍人兄弟,以及叶道卿、郑天休等人,因文学著名于世,因此这次进士考试号称得到了人才。而您置身其中,单单没有突出的可以称道的地方,我因而怀疑您不知是怎样一个人。以后过了十一年,我第二次到京师,您已担任了御史里行,可还是没有机会与您见一次面。只是常常向我的朋友尹师鲁打听您的贤与不贤,师鲁说您“正直有学问,是一位君子”。我还有些怀疑。所谓正直,就是不可弯曲;所谓有学问,就一定能明辨是非。凭借着不可弯曲的气节,有能辨是非的明智,又担任谏官的职务,却随波逐流默默无言,与一般人没有任何区别,这果真是贤者吗?这不能不使我怀疑啊!自从您担任了谏官以后,我们才认识了。您一脸正气,纵论前代之事,思路清晰十分引人。褒扬正义,贬斥奸邪,没有一点谬论。啊,据有这样的辩才向人显示,谁会不爱戴您呢?虽然是我,也私下认为您大概是个真君子吧?这是我自从听说您的姓名直到与您认识,十四年中却有三次怀疑的情况。如今推究您的实际行为再来仔细分析,然后断然肯定您不是个君子。

前几天范希文贬官以后,我和您在安道家中会面,您极力诋毁讥笑希文的为人。我开头听到这些话,还怀疑您是讲着玩的。等到碰见师鲁,他也说您极力否定希文的所作所为,然后我就不再怀疑了。希文平生刚正、好学、博古通今,他立身朝廷始终如一,这是天下都知道的。如今又因为正直敢言触怒了宰相得到罪责,您既不能为他辨明无罪,又害怕有识之士会责备自己,于是就跟着别人来诋毁他,认为他应当受到贬斥,这真是太可怪了。说起人的性格,刚正果敢、怯懦软弱的性格都受之于天,不可勉强改变。虽然是圣人,也不会用办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别人一定办到。如今您家中有老母,自身又爱惜官位,害怕忍饥受冻,顾念利益俸禄,因而不敢稍有违反宰相以致受刑遭祸。这也是平庸之辈的常情,只不过是做了一个不称职的谏官罢了。虽然是朝廷中的君子,也将怜悯您的无能,而不会用必须办到来要求您的。如今却不是这样,您反而昂然挺胸十分得意,没有一丝一毫的羞愧畏惧,随意诋毁希文的贤能,认为他应当遭受贬斥,希望以此掩盖自己不据理力争的过错。应该说,有能力而不敢去做,那只是愚笨之人做不到罢了。而用小聪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那就成了君子的敌人了。

况且希文难道真的不贤吗?从天圣三、四年以来,从大理寺丞做到前行员外郎,他在做待制的时候,每天备做皇帝的顾问,如今同僚中没有能与他相比的人。这难道是天子仓促起用不贤之人吗?假使天子把不贤之人当作贤人,那是聪明之中的疏忽。您身为司谏之官,是天子的耳目,当希文仓促间被起用之时,为什么不马上为天子辨明他的不贤,反而默默地不讲一句话。等到他自己失败了,然后跟着别人说他的不是。如果希文真是贤人,那么如今天子和宰相因为他违背自己的心意而斥逐贤人,您就不得不出来讲话。如此说来,那么您认为希文贤能,也不免遭受责备;认为希文不贤,也不免遭受责备,大概您的过错就在于默默无言罢了。

从前汉王朝杀害萧望之和王章,估计当时朝廷中的议论,必然不肯明确地说是杀了贤者。相反必然把石显、王凤说成是忠臣,而萧望之和王章作为不贤之人而遭受罪罚。如今您真把石显、王凤看作是忠臣吗?萧望之与王章真的不贤吗?当时也有谏官,他们必定不肯承认是害怕灾祸而不向天子进言,也必定会说萧望之、王章应该被杀而不值得提出意见的。如今您看,他们真的该杀吗?那是只可欺骗当时的人们,而不可欺骗后代的。如今您又想欺骗现在的人们,就不怕后代人的不可欺骗吗?何况现在的人也未必就能欺骗啊。

我恭敬地以为,当今皇帝即位以来,进用谏官,采纳意见,如曹修古、刘越虽然已经去世,还被人们称扬。如今希文与孔道辅都由于敢于进谏而被提拔任用。您幸运地生于此时,碰到如此能听取意见的圣主,尚且不敢说一句话,为什么呢?前几天又听说御史台在朝廷中贴出布告,告诫百官不可超越本职谈论政事,这样,能够提意见的只有谏官了。假如您又不说话,那么天下就没有可以说话的人了。您在谏官那个位置上却不说话,就应该离职,不要妨害胜任谏官之职的他人。昨天安道遭到贬谪,师鲁也等候着罪责,您还能够有脸面去见士大夫们,出入朝廷号称谏官,那是您不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事了。所可惜的是,圣朝有事情,谏官不说而让别人去说,这种事情记载在史书上,以后使朝廷蒙受到羞辱的,是您啊!

按照《春秋》的法则,对贤者要求详尽周全。如今我还一心一意地希望您能够向天子进一言,不忍心就与您决绝,而不拿贤者来要求您。倘若您还认为希文不贤而应当斥逐,那么我今天如此为他说话,那是朋党邪恶的小人了。希望您直接带着这封信到朝廷上去,让天子判定我的罪过而杀了我,使得天下都真正了解希文应当被斥逐,这也是谏官的一大作用啊。

前几天您在安道家中,把我叫去议论希文的事情。当时有其他客人在,我不能畅所欲言。因此就写了区区此信,恭敬地希望您明察。不多言了,欧阳修再拜。

欧阳修在这篇杰出的书信体议论文中,列出十四年里三存疑:一疑其文名不彰,二疑其品节不高,三疑自己的判断有误,以此破题,展开对虚伪谏官高若讷的灵魂拷问,再笔触猛一转,直击标的:“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你高若讷绝不是一个士君子,你是一个小人儒!范仲淹“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还照不出你高若讷的真面目吗?在接下来的事理对比中,两种人格与品节的高下、尊卑,道义与情感的价值评判,真实与虚假的对比取向,都层层递进,两相辉映,昭然若揭。整封信一气呵成,直陈胸臆,毫无回避矫饰,言辞之深刻,语锋之尖锐,尽显一个士君子的旷世雄风。

在这里,欧阳修是一个代表,既代表着已然被剥夺话语权的范仲淹在继续发声,更代表着当朝一批志于道者,誓将此次“小规模”“集体碰撞”行动进行到底。这一点,很快由高若讷的言行证实。

假如高若讷是一个气节高迈的君子儒,他完全可以回信与欧阳修展开交锋,辨明是非,甚至可以找上门去,进行高山与高山的直接对话,求同存异,达到共识。然而不是这样的!笔者这位山西老乡,与大多数志于禄者一个样,完全缺乏独立个性,说得不好听点,他此时就像一条在外面挨了打的狗,立即跑回去向主子诉苦求助,离了皇上他什么事都没主意了。《宋史·高若讷传》这样记载:“时范仲淹坐言事夺职知睦州,余靖、尹洙论救仲淹,相继贬斥。欧阳修乃移书责若讷曰:‘仲淹刚正,通古今,班行中无比。以非辜逐,君为谏官不能辩,犹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廷,是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耶!今而后,决知足下非君子。’若讷忿,以其书奏,贬修夷陵令。未几,加直史馆,以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本是文人间的一桩笔墨官司,高若讷却“以其书奏”,向当权者出卖了同类,自己则升官晋级。史书记载简约,其实这场不同文化背景支撑的忠奸戏演得好有彩头。两位当代女学者孙晓玲和苏馨,在她们合著的《欧阳修故事》中,于此有所细述。

次日朝议,高若讷出班跪倒,向上叩头,表示自己有本上奏。……只听高若讷操着有些尖锐的嗓音,慢条斯理地说:“陛下,范仲淹被贬职之后,臣四处察访,发现朝野对此事的看法与圣上的意思都是一致的。因此,臣不敢进言营救范仲淹。但欧阳修写信诋毁臣,说仲淹平生刚直,博古通今,是朝中无与伦比的人物;责备臣不为范仲淹辩护,还有脸说自己是谏官,真是不知羞耻。他还说,如今陛下跟宰相因为朝臣忤逆己意而驱逐贤人,作为谏官臣不能不说话。

“臣认为,贤者是治国的栋梁。如果陛下因为朝臣忤逆己意而驱逐之,臣应该进言;如果宰相因为朝臣忤逆己意而驱逐之,臣也应该争辩。但臣认为,范仲淹过去因为论事切直得到朝廷重用,如今又在陛下面前大放厥词,自取其辱,怎么能说是无辜呢?如果收回对范仲淹的贬官旨意,反倒坐实了陛下因为朝臣忤逆己意而贬逐贤臣的罪过,害处更大。还请陛下下令,让有司衙门好好教育一下欧阳修,不要让他妖言惑众。”讲完这一番话,高若讷从衣袋里掏出欧阳修写给自己的那封信,双手呈上。

这是欧阳修活到三十岁、从政五年来听过的最恶毒阴险的诡辩。高若讷偷梁换柱,把欧阳修对自己的谴责转嫁为对仁宗和宰相吕夷简的指责。千错万错,都是范仲淹的错。谁为范仲淹说话,谁就是指责仁宗和宰相,就是跟天子过不去。好恶毒的一招,此言一出,再没有人敢为范仲淹进言。

其实,这一“转嫁”招数,以及把私人信件当作致人死地的“铁证”交上去,恶毒是恶毒,但一点不奇怪。帝王文化本来就是由帝王们和小人儒们共同创造并维护的,他们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要能经得住士君子文化的可怕碰撞,并战而胜之,一切恶招和诡计都可以用得上。宋代的士君子文化相对还算强势,但也常常碰撞不成,深受其害。这一次,欧阳修跟范仲淹们一样,也要倒大霉了,被贬到“鸟不拉屎”的夷陵去了。夷陵县治今已不存,成为宜昌市夷陵区了。

回到范仲淹。此次三贬出都,长亭送别的人儿,可就寥然无几了。但恶势凶凶之下,还是有毫无畏惧者在,王质便是一个。王质比范仲淹小十二岁,时年三十六岁,任集贤校理,青云直上的空间还大得很,但他显然志不在禄。史料记载道:“时治朋党方急,士大夫畏宰相,多不敢为仲淹送行。质为集贤校理,毅然‘载酒往饯’。质又独留语数夕。或以诮质,质曰:‘希文贤者,得为朋党幸矣’。”要知道,“载酒往饯”的王质,此时还病着,是“扶病载酒而来”,他认真地说:“范君此行,尤为光耀!”范仲淹则开玩笑地答道:“仲淹前后已是三光了,下次如再送我,请备一只整羊,以为祭品吧!”据说,第二天,有跟踪的人警告王质说,你昨日的一言一行,可都记录在案,你消停吧!王质听了,毫不为意,还是那句话:“希文贤者,得为朋党幸也。”能追随范仲淹这样的贤者,成为他的一党,是我的无上荣幸,知道不?

饶州在鄱阳湖畔。范仲淹从开封走水路到此,至少要经过十几个州。据说除扬州外,一路再无长官出面接待范仲淹。宽松如宋朝,帝王文化嚣张的时节,居然也这般唬人呢。

八年三遭贬:河中府近半年,睦州、苏州近两年,饶州、润州、越州近五年,贬官生涯十占八九,安居京城的日子加起来也就一年多点。怪不得笔者在开封城里打听甜水巷苦竹居范宅,老开封们一问三不知呢。按寻常说,一个人荣调中央机关工作,安家于京都繁华之地,多难得的机遇!就该分外珍惜,乖乖地给皇家听差做事,熬出个加官晋爵、封妻荫子,为家庭、家族不断赚取财富与荣耀,从此成为帝都名门,累代簪缨世胄……人生在世,你还要怎么着。可范仲淹他,根本就不是这样的人生追求,国之不兴,兴家何为?进京只为国事谋,国事蹉跎,拼尽全力尚且于事无补,哪有心思和工夫经营小家?此时,笔者忽然明白过来,你就是找到甜水巷苦竹居,又会有多大收获?你得去那贬官生涯里追访范仲淹,三贬之间,必有无穷故事。

那么,从河中到越州,六七年间,范仲淹是怎么度过三贬生涯的呢?

同类推荐
  • 冯仑:看得见未来才有未来

    冯仑:看得见未来才有未来

    在一个“野蛮”时代“野蛮”生长又“野蛮”立世的“野蛮”文人,就靠着自己的“野蛮”江湖路,成就了自己的一段“野蛮”人生。他原是体制内的学者,睿智而温厚,却阴差阳错的走进商界,也从而激发了他骨子里的江湖气,狡黠而尖刻。他带着满身江湖气息,领着一群小弟,浩浩荡荡的投身于商海,铸就了“万通六君子”之名;却又因江湖情谊,万通挥泪分家;更因江湖道义,他独挑大梁,带着万通大步前行。他的一生,充满了“野蛮”和“江湖气息”,却又因为那份学者书生的智慧,充斥着文化与道理。他用段子构架了他独特的思维模式,更用饱含书卷气的野蛮书写了他独特的行为准则。
  • 数码人生

    数码人生

    《数码人生》将我拉回到了在甘肃省电子计算机办公室工作的年代。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小南在兰州电力修造厂CAD室为他们厂的除尘器设计与绘图开发软件,由于成绩突出,通过了省电力局的验收,并进行了软件登记,被电力部评为五小成果省市一等奖、全国三等奖。能源部信息化工程研讨会和甘肃省第一届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在他们厂的召开,有力地推动了甘肃的CAD工作。继而,甘肃省成立了CAD/CAM协会,担任副秘书长的小南成了我工作的左膀右臂。本书是兰州南特数码科技集团总裁南振岐的个人传记。
  • 丘吉尔大传

    丘吉尔大传

    没人怀疑丘吉尔是20世纪英国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是超群的政治家、雄辩的演说家、杰出的外交家、天才的画家、“现代坦克”的发明家、荣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费油传奇色彩的战争英雄。一生傲视群雄的斯大林由衷地这样评价他的盟友兼对手丘吉尔:“他是人类一百年才会诞生的一位大人物!”美国总统肯尼迪更是把丘吉尔视为心中的英雄,他一生致力于研究效仿丘吉尔。本书不仅介绍了丘吉尔一生的传奇经历,更有他为人处世、领军治国的技巧和谋略,内容丰富,史料翔实,评价客观,值得一读。
  • 重建的世界

    重建的世界

    亨利·基辛格为20世纪最著名的美国外交家、世界历史的重要人物、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本书为基辛格的处女作,部分为政治传记,部分为外交史,既有基于历史文献的严谨历史叙事,也有基于其理论的客观分析和评论,集中研究了俄国击败拿破仑后世界各国为构建新的国际秩序所做的努力,尤其关注外交的局限性和国际稳定的要素。该书所阐发的“均势外交”思想奠定了基辛格战略思维的基础,本书的成功奠定了基辛格作为现实主义学派中第一流学者的声誉。《重建的世界》看似一部讲述欧洲历史的著作,但基辛格在书中亦描绘了均势外交的基本原则,而我们也不难在他日后担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国务卿时采取的政策当中发现这些原则。本书清晰地表明了基辛格的观点:国际和平最好不是由法律或者国际组织来确保,而是要依靠分散权力以克制强势者的野心来实现。
  • 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龙传

    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龙传

    于成龙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清廉官吏。人到中年,他才踏上仕途。从县令、知州、知府,到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最后官至两江总督,他一直清廉之风不改,被康熙帝赞誉为:“天下第一廉吏”。
热门推荐
  • 那一抹诧紫嫣红

    那一抹诧紫嫣红

    床前山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你们说我写错了你们没文化吧,清朝以前却是叫山月的可是后来改成了明月,呵呵一个笑话再次借用张嘉佳说,可不可以再等等我,等我爬出悬崖,等我缝合胸腔,等我幡然醒悟,等我说服自己,等我不再爱你等我不在迷茫,我就希望有如意那样的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有间文库:梁山伯与祝英台

    有间文库: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于1953年8月开始动笔,1954年1月1日开始于香港《大公报》连载。美丽少女祝英台假扮男妆。来到寒山寺。遇到梁山伯,同窗三载,感情挚深。因父亲得病,祝英台要回家。梁山伯十八里相送。英台表露自己女儿身,梁山伯甚为惊讶,互表爱慕之情。英台被嫁给马文才,英台不从,与梁山伯密会,倾诉衷肠。马家迎亲时。英台来到梁山伯坟前,悲痛欲绝,出人意料的事情出现……
  • 地平线之外

    地平线之外

    一个普通的高中生遇上了一场严重的车祸,醒来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 花样的青春往事

    花样的青春往事

    如花的青春,如水的年华,如烟的往事,如梦的爱情。在那样青春饱满的日子里,你的爱情之花慢慢的成熟,绽放,而后又随风无可奈何的的飘落了,属于爱情的玫瑰花,不再盛开了,而那段花样的青春往事,却盛开在你的记忆深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道漫漫行

    天道漫漫行

    少年出圣法,渡沧海,以法入世,以证天道。奈何天理昭昭,顺天命之身,行逆天之道…
  • 荒芜行者

    荒芜行者

    荒芜大地,黄沙埋骨,黑暗侵蚀,异形行走于大地……多元末世的开启使得原本统领星球的种族难以生存,为了保存最后的种子,有一群人行走于末日星球……他们被称作“拾荒者”。
  • 预言者传说

    预言者传说

    预言者之塔的残垣仍旧屹立在世界最高峰之上。
  • 斗天枪神

    斗天枪神

    人类向往美好,向往外太空未知的一切。当这一切真的发生后,你想象中的地球,却变得形和貌离。而这一切的发生地点,却是另一个宇宙的地球。这一点让我心中微微松下了一口气。我叫冷十一,是一名光荣的穿越者,可是迎接我的一切,却让我一生都无法忘怀的灾难。那时,我才二十岁!不巧的是,我的兄弟,李朗,也跟我一起来到了这个世界。也许这就是命吧!
  • 奈何爱情总凉薄

    奈何爱情总凉薄

    若是没有那些不能忘却的父仇,我们是否会很相爱?如世间绝多数夫妻一般,相敬如宾,举案齐眉?霍天,我爱你爱到骨子里,但我再也不要见到你了,此生再也不要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