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96800000015

第15章 兴学与育人(4)

可就在王洙大展才华之际,庆历四年十一月,因为参加苏舜钦一次宴会,被“庆历新政”的反对者章得像、王拱辰等人罗织罪名,贬知濠州。实则是要进一步清洗庆历改革派人物。史载:“民以为过薄,而拱辰等方自喜曰:吾一举网,尽矣。”据说成语“一网打尽”的出处在此。庆历五年,王洙再迁知襄州,途经邓州,特意拜会老兄故友范仲淹。二人诗酒唱和,感慨良多。范仲淹写有《依韵和襄阳王源叔龙图见寄》,诗很感人,如下:

高车赴南岘,弊郊主东道。

风采喜一见,布素情相好。

屈指四十秋,于今岁寒保。

我起为君寿,善颂复善祷。

愿尽杯中物,薄言理可到。

君子贵有终,功名非必早。

朝端卿大夫,所尚贤而老。

世虑久乃周,圣门深已造。

与君誓许国,无忝于祖考。

洁如凤食竹,乐若鱼在藻。

安得长相亲,时时一绝倒。

不忘平生期,明月满怀抱。

此时,已然五十七岁的范仲淹抱病邓州,会见王洙后,依然不改初衷,认为绝对不能大材小用,便第三次上书仁宗,举荐王洙,再草《乞召还王洙及就迁职任事札子》。内中言道:

臣闻国家求治,莫先于擢才;臣之纳忠,无重于举善。……王洙文词精赡,学术通博,国朝典故,无不练达,搢绅之中,未见其比,以唐之虞世南,先朝之杜镐方之,不甚过也。……徒以横议中伤,例谴居外,三经赦宥,未蒙召还,恐非圣朝弃瑕采善之意。……伏望圣慈,不以人之小累而废其大善。如朝廷采鸿儒硕学以备询访,则斯人之选,为中外所服。……欲乞特赐召还,仪表台阁。倘朝廷意切生民,重其外补,则乞就迁近职,别领大藩。使搢绅之列,知稽古有劝,为善弗掩,实圣政之端也。……或不如举状,臣受上书诈不实之罪。如朝廷擢用后犯入己赃,臣甘当同罪。

范仲淹押上一生清名和政治生命,甘愿第三次举荐王洙,如此肝胆胸怀,古今能有几人!王洙也无愧于三荐之恩,不但教育出成批的睢阳学者,而且成为北宋校勘、编纂古代典籍的佼佼者,更有奇功的是,他从翰林院所存的大量蠹简残策中,发现了东汉张仲景的《金匮玉函要略方》,后世简称《金匮要略》,功德无量。

再讲“孙故事”,孙复的故事。

孙复,字明复,号富春,山西平阳(今临汾市)人。他虽然比王洙还大五岁,可不是应天书院的老师,是一个学生。不过,要说学生似乎也不准确,更像现在常说的“访问学者”吧。孙复幼年丧父,家贫无助,但力学不辍,饱读六经,贯穿义理。可就是运气不佳,考了四回进士都落榜不举,失望之余,便于三十二岁退居泰山,苦读苦修,后来人称他“泰山先生”,即发端于此。他与范仲淹结识,大约就在这个时期。

孙复只比范仲淹小三岁,前来拜见应天书院掌学范仲淹时,已三十六岁,而且,第一次来,并非要当“访问学者”,是来向范掌学借钱的。楼钥在《范文正公年谱·五年丁卯[28]年三十九》条下,这样记载此事:

《东轩笔录》云:公在睢阳掌学,有孙秀才者,索游上谒,公赠一千。明年,孙生复谒,公又赠一千。因问:“何为汲汲于道路?”孙生戚然动色,曰:“母老无以养,若日得百钱,则甘旨足矣。”公曰:“吾观子辞气非乞客,二年仆仆,所得几何?而废学多矣。吾今补子为学职,月可得三千以供养,子能安于学乎?”孙生大喜。于是,授以《春秋》,而孙生笃学,不舍昼夜,行复修谨,公甚爱之。明年,公去睢阳,孙亦辞归。后十年间,泰山下有孙明复先生,以《春秋》教授学者,道德高迈。朝廷召至,乃昔日索游孙秀才也。

这段史料又见于《宋名臣言行录》和《宋元学案·泰山学案》等,应是公认的史实。顺便一说的是,关于两次赠钱两千,有点不同说法,就是这两千之数,是两千文呢还是两千缗?两千文是两贯,也就是两缗,也就是二两银子,合现在人民币大约千元之数。孙纲先生在《范仲淹与应天书院》一文中说:“山东泰山有学生孙复,两次来书院乞讨。范仲淹各赠一千缗,并赐《春秋》。”两千缗就是两千贯,就是两千两白银,就是二百两黄金,范仲淹肯定舍得给,可他也得有啊。

言归正传。对孙复这样一个“编制”外的“学生”,范仲淹尚能如此关爱救助,对其他学生会怎么样,那就可想而知。可以小举两例。应天书院还有一位名师嵇颖,经济状况不是很好,他的穷外甥张方平就在他跟前读书,却干瞪眼接济不上。范仲淹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便予以百般照顾与关爱。张方平后来一直追随范仲淹,宋神宗时贵为宰相,是苏东坡的老师。年轻的苏东坡因为未能见上范仲淹而抱憾终生,他在《范文正公文集叙》里说:自己“嘉祐二年(1057),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29],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再一个就是富弼例。在校生富弼,志向远大,但比较谨慎小心。范仲淹便教导他博通经史,增广见闻,并鼓励他大胆应试制举,为国家干一番事业。富弼后来成为北宋中叶的名臣,成为范仲淹实行“庆历新政”的得力帮手之一。笔者在青州三贤祠看到三贤座像,中间为范仲淹,一边是欧阳修,一边就是富弼。

回到孙复。他得到范仲淹着实一助,在应天书院一边做事,一边学习,“不舍昼夜,行复修谨”,学业大进,尤其于《春秋》一经,因与范仲淹时相切磋,独有心得,这才“后十年间,泰山下有孙明复先生,以《春秋》教授学者,道德高迈”,才有“孙秀才”大放异彩,才有日后“宋初三先生”[30]扬威,开宋代学术兴盛之先河。对此,《东轩笔录》尚录有范仲淹一叹,曰:“贫之为累亦大矣,倘因循索米至老,则虽人有如孙明复者,犹将汩没而不见也。”是的,假如没有范仲淹热心兴教育人,孙复再有冲天才气,也难逃老死草野的悲剧结局。如此,何来旷世硕儒“宋初三先生”?

孙复在“退居泰山”之前,约有一年左右时间从学于范仲淹,他的“学《春秋》”,当始于范仲淹的“授以《春秋》”。在孙复苦学于泰山期间,还保持着与范仲淹的书信往还。在《范文正公集·尺牍》中,还保留着一封写给孙复的信,其中有“及得足下河朔二书”云云,并邀请孙复来浙中一游,意极恳切:“足下未尝游浙中,或能枉驾,与吴中讲贯经籍,教育人材,是亦先生之为政,买山之图,其在中矣。”孙复在自己的《孙明复小集》中亦有《寄范天章书》,师友之情深远也哉。

孙复出自范仲淹门下,可他到底有多大的学术成就?“公去睢阳,孙亦辞归”,范仲淹离开应天书院去了京都,孙复何归?再归泰山。石介在泰山筑室,邀孙复去讲学。石介就是“宋初三先生”之一那个石介,世居山东泰安徂徕镇桥沟村,故世称徂徕先生。其父石丙大进士出身,“专三家《春秋》之学”,对石介影响至大。《宋史·石介传》说他“貌厚而气完,学笃而志大”。二十多岁时,北游魏地,追寻宋初古文家柳开遗迹,再南下应天书院,就读于范仲淹。天圣八年(1030),二十六岁的石介中进士,初任郓州观察推官。他一生追随范仲淹,为庆历新政写下《庆历圣德诗》,开罪于政敌,引出一场惊天大案。这是后话,回头还得细说。

且说孙复回归泰山,主要从事经学的研究与讲学,八年之中撰写《易说》六十四篇、《春秋尊王发微》十二卷等,声名渐显于世。从此专心于讲学授徒近二十年之久。石介对孙复执弟子礼甚恭,文彦博、范纯仁(范仲淹二子)等一代精英,也都出在孙复门下。孙复勤于治学,着力周、孔之道,推崇韩愈道统论。他在《孙明复小集·信道堂记》上说:“吾之所以道者,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也;孟子、荀卿、扬雄、王通、韩愈之道也。”认为,“儒者,长世御俗,宣教化之大本也”,使儒道俨然成为包括帝王在内都得遵行的根本原则,硕学大儒乃帝王之师。这就大大抬高了士君子的社会地位,理论上对皇权专制构成一种制约。这是理学在兴起之初最有价值和进步意义的亮点。孙复治经,正如范仲淹所期,特重《春秋》,十二卷《春秋尊王发微》,置《三传》于不顾,以“尊天子,黜诸侯”立论,认为《春秋》“有贬无褒”,而要义为孟子所肯定的“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的思想。孙复专重六经义理之说的主张,开后世宋学敢于突破前人旧说的先例。

孙复与范仲淹不同的一点是,他像韩昌黎一样“力辟佛、老”,写过《儒辱》《无为指》等文,专门攻击佛、道二教,把儒、道、佛三教鼎立,看作是“儒者之辱”,进而号召儒者“鸣鼓而攻之”。很明显,这就比范仲淹的局面小多了。不过,范门孙复还算是北宋庆历之际经学变古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风影响颇大。程颐在《回礼部取问状》中记载:“孙殿丞复说《春秋》,初讲旬日间,来者莫知其数。堂上不容,然后谢之,立听户外者甚众。当时《春秋》之学为之一盛,至今数十年传为美事。”

孙复还编撰有《睢阳子集》十卷,不忘自家学问所自,乃睢阳学派一脉也。另有《谕学》诗一首,录之以收束本节。

冥观天地何云为,茫茫万物争蕃滋。

羽毛鳞介各异趣,披攘攫搏纷相随。

人亦其间一物尔,饿食渴饮无休时。

苟非道义充其腹,何异鸟兽安须眉。

人生在学勤始至,不勤求至无由期。

孟轲荀卿扬雄氏,当时未必皆生知。

因其钻仰久不已,遂入圣域争先驰。

既学便当穷远大,勿事声病淫哇辞。

斯文下衰吁已久,勉思驾说扶颠危。

击喑敺聋明大道,身与姬孔为藩篱。

是非丰顇若不学,慎无空使精神疲。

17.问君平生所好

若说先有范仲淹,后有“宋初三先生”,当无异议,范仲淹比孙复大三岁,比石介大十六岁,比胡瑗大四岁;论出名早也推范仲淹在先。

若说没有范仲淹,就没有“宋初三先生”呢?有多少人信?上面讲过了范仲淹与孙复,讲过了范仲淹与石介,现在再讲范仲淹与胡瑗,把“三先生”与范仲淹的事全讲完了,再看有多少人信。

古今一说胡瑗,必提他的“苏湖教法”。何谓“苏湖教法”?又名“分斋教学法”,是胡瑗在苏州、湖州二地办学时,首创的一种新的教学法。简单说就是一改当时重辞赋的学风,转而重经义和时务。说具体点就是在学校设“经义”“治事”两斋,经义斋学习经学基本理论,治事斋则以学习农田、水利、军事、天文、历算等实学知识为主,学生们一人各治一事,再兼摄一事。这就是“苏湖教法”。它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按照实际需要,在同一学校中实行分科教学;治民、治兵等实用学科正式纳入官学教学体系之中,取得了与儒家经学同等的地位;并且开创了主修和副修制度的先声。

同类推荐
  • 维基大战前传1:阿桑奇和他的黑客战友

    维基大战前传1:阿桑奇和他的黑客战友

    本书是朱利安·阿桑奇唯一的作品,甚至可称为“半部自传”,也是一部见证互联网改变人类历史的伟大作品。在书中,阿桑奇自述了当年以“阿桑奇”为网名,与地球上第一批天才黑客们在一起,先后成功占领了美国宇航局、美国国防部、加拿大北电网络等诸多领域的世界之巅,甚至发起“国际颠覆运动”,令地球为之晃动的传奇故事。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不得不四处流亡,去躲避哪怕是一个小小警探的追踪。阿桑奇今天的逃亡与面对法庭时的大无畏可以说再现了书中“战斗史”,人们可以从中找到他为何要以一己之力去挑战美国的原因,更可以深入思考为什么天才的人和天才的政府不能和谐相处?自从“维基解密”网站红遍全球后,世界上各大媒体都对他的传奇经历进行了报道,而这些报道的所有细节均来自于本书。在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关于阿桑奇和他的黑客战友们更多的精彩人生。
  • 达·芬奇

    达·芬奇

    在人类文明的灿烂历史长河中,欧洲文艺复兴古文化运动,无疑掀起了一阵阵艺术狂澜。这个时代,俊才辈出,群星闪烁。而其中最耀眼的一颗艺术之星,便是列奥纳多·达·芬奇。他的作品,是文艺复兴运动中开放的一朵奇葩。达·芬奇是一个农妇的儿子。他的父亲也仅仅是芬奇镇上的一个公证人。他虽然出身卑微,但自幼勤奋好学,智力过人。他生逢其时。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艺术界群星脱颖而出,争辉斗灿。他14岁便进入著名画家、雕刻家和已经有许多卓越作品的大师维罗奇奥工作室,在那里苦学勤练绘画、雕塑6个年头。他随身携带笔记本,时刻留心观察生活。那本子上画满了各色人物的面孔、表情、手足和身躯……
  • 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五代花间录

    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五代花间录

    韩晓婵、兰泊宁编著的这本《五代花间录(五代分册)》攫取五代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以文化的视角、历史的视野、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叙述,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广阔历史背景上,使读者不但能享受到阅读快感,更可以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本书兼顾故事性、可看性与励志性。
  • 袁世凯

    袁世凯

    本书以贴身紧逼的方式触摸历史,从丰富的史料中寻绎出悖论式的连番提问,展开一代权臣袁世凯复杂的一生。并以散文化的方式透视其内心世界,写他的坚韧不拔,写他的大义凛然,写他的摇身一变,写他的委曲求全,写他的敢为人先。写他的阴险毒辣,写他的不识时务,写他的身不由己……
  • 中国古代皇帝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皇帝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的皇帝,不管是雄才大略的“英主”,也不管是一辈子嘴边流着哈拉子的白痴;不管是草菅人命的暴君;也不管是弱如绵羊的傀儡,当他们一坐上“龙椅”,他们就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头子”,是“万乘之尊”,“家天下”的封建格局就决定了他们具有生杀予夺的至高无上权力!本书从秦始皇起,至溥仪止,涵括中国的全部皇帝的传记。每个皇帝独立成传,每篇既带有浓厚的传记色彩,也不乏神奇的趣闻、生动的细节。而每传(主要是大传)前的一段议论性文字,即是编撰者力求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历史,以新的价值观念评判历史人物之所为,相信对读者是有所裨益的。
热门推荐
  • 邪王的异能杀手妃

    邪王的异能杀手妃

    她,现代金牌杀手,因绳子断掉,从楼上掉落他,古代大神一枚,冷漠无情但,可不可以别对她耍流氓啊!“娘子。我们接吻吧!”某无良大神卖萌说到“滚!”她淡定回答他一个字“滚床单呢?”他眼睛发亮“滚你啊?”她怒极反笑“我不介意啊!娘子,为夫等你!”他躺床上呈大字形状“……”她一脚将他踹出去,把门关上“娘子!娘子!”看来追妻路还很遥远啊!
  • 孤风的青春日记

    孤风的青春日记

    时光流逝,青春何许,伤愁悲意,尽在风中。
  • 藤阴杂记

    藤阴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凭什么嫁个好老公

    凭什么嫁个好老公

    女人一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拥有甜蜜的爱情、美满的婚姻。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女人生来是水做的。在婚姻的殿堂里,有的成了香水,有的沦为浑水,有的成了白开水,有的则被酿成了好酒,历久而弥香,越久越醇。对一个女人来说,能嫁一个好老公,是女人一辈子的福气。那么,凭什么才能嫁一个好老公呢?凭身材相貌?凭气质修养?那是自然!但是,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你需要聪明、需要勇气。需要用精心策期的谋略来俘获男人。并善于经营感情。恋爱容易谈,嫁人可是件严肃事儿,情商、智商哪一样也不能少。本书分上、中、下三篇。教你端正思想。借你一双慧眼,提升你的魅力,为你全方位打造嫁个好老公的资本出谋划策。
  • 寒魅首席的卧底情人

    寒魅首席的卧底情人

    他将她推入另一个人的怀抱,当失去之时却只能后悔莫及……首席的亲密爱人,欢迎阅读。
  • 小富婆炼金手册

    小富婆炼金手册

    一个靠老公养着的女人,就算她再怎么有钱,都不能称其是一个独立的女人,只能说,这样的女人是一个“有钱”的女人。这种依附在他人身上的独立是以牺牲自尊为代价,是有很大“风险”的。新时代的女性,只有读懂生存的“潜规则”,才能拥有魅力、金钱与幸福!赶快看看本书吧,它将教你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新时代独立女性,如何真正拥有坚固的幸福。
  • 离思赋

    离思赋

    序:庆余三年,唐欲北伐巴图,朕虽不愿再起争端,陷大周于烽火之中。然北元强悍,周唐一损俱损,此战乃大势所趋。朕将披甲提枪,御驾亲征,以振军心。洛阳留皇太弟明岚监国,明岚年纪尚轻但行事沉稳,且有子谦辅佐,朕心宽慰。此次北上呼和草原,不知离思几何,唯愿凯旋后,万家灯火依旧。在白露之望月,映九州而凝霜。朕宽衣以披甲,且削发而冠胄。感征期之将至,摘金桂以酝酿。思江南之杨柳,念灯市之桃花。昔临渊而羡鱼,今化龙而翱翔。望毕功于一役,展大周之雄姿。待凯旋而高歌,方斟酒以庆余。
  • 幸孕婚妻:老公晚上见

    幸孕婚妻:老公晚上见

    多年的感情,她等来的结果,却是一场人流手术,一张妹妹和他相拥在一起的照片。唐如悦觉得她的这段爱情,只不过是她唱的一场独角戏。失去孩子,她伤心欲绝,负气离开。五年后,她挽着男友出现,他却死皮赖脸的再三求婚。“唐如悦,你以为你随便找一个男人站在一起,我就会信?别忘了,你是我的!”
  • 重生之逆袭废柴

    重生之逆袭废柴

    我去!车祸?穿越?异世大陆?这也就算了,黑客翘楚竟然化身废柴?老天这是玩我吗?!好吧,我命由我不由天!欺负原身的让我一一帮你讨回来!
  • 若雨

    若雨

    青丝犹若雨,欲休更还乱。怎奈严冬酷,脏腑无温暖。枝头栖两只,寒风止不住。雌鸟化为奴,雄鸟飞何处?(打油诗一首,请勿喷对仗平仄)-------------------------------发生在两个幻想的平行世界的故事。温馨人兽。不喜勿进。本文暂停……另有一本存稿满满的文《诱叔成夫》欢迎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