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92200000047

第47章 黄金时代(2)

兰大管总务基建的领导换来换去,总是缺位,吃喝拉撒睡全靠着邱贤道。江隆基为此上下奔走,终于从兰州军区转业来一位1955年授衔少将的副校长甄华,行政9级,与江隆基、林迪生组成“三驾马车”,人称“679部队”(6级、7级、9级)。甄华少将在部队是专管军需的老干部,工作雷厉风行,从不拖拉。之后,以图书馆为中心,全面开始了校园规划建设。图书馆北侧新建生物系大楼动工开建,与化学楼毗邻;东侧是新建的足球场与游泳池;南侧是规划中的新文科楼;西侧与老文科楼之间除十多个篮球排球场外,还有一片很大的空地,困难时期种粮种菜,生活好转后搞绿化。甄华副校长别出心裁地堆了一座假山,要搞个南方的小桥流水。假山堆起来了,小桥流水八字没见一撇,就遭一片反对声。兰州本来就夹在两山之间,就这么点地皮,你还要把山里的石头往学校搬,有什么好?甄华是个爽快人,好,接受大家的批评,咱不搞假山了搞花圃,兰州的山头光秃秃,咱兰大的校园里多种些树木花草,美化美化,总可以吧。于是他主持将一大片空地隔成一畦一畦的花圃,周围栽杨柳,中间三季有花。到了冬天,灵机一动,花圃又改作溜冰场,每班发五双冰鞋,年轻人,溜去吧!摔打去吧!

1964年下半年,文科三系的高年级学生和部分教工按国家规定要参加一期“四清”运动,地点在河西走廊祁连山下的民乐县。前期去联系的同志回来汇报说,那里天寒地冻,风沙迷漫,生活非常艰苦。困难时期牲口被宰杀殆尽,农民至今吃不饱肚子,主要吃青稞和土豆,肚子胀得受不了。就这条件,还要求二百多师生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称作“三同”),校领导们犯了愁,江隆基说文科学生多数是农村来的,衣服被褥都很单薄,担心冻出病来。甄华痛快表态,这个问题他解决。他离开学校不知到哪里转悠了一圈,回来说有了,从部队物资里解决。每人羊皮军大衣一件,大头帽一顶,方头毛皮鞋一双,就电影里看到的边防军穿戴的那套行装,而且是免费提供,分文不收。校领导们大喜过望,送行时江隆基亲自登上车厢,与师生一一握手,吩咐注意身体。师生们回答感谢江校长,他却说:“应当感谢的是甄校长,是他给大家弄来的军需品。”这套军装成了那批学生的珍藏品、纪念品,有的拿回家孝敬爷爷父亲,有的一直锁在箱子里。

(四)学术空气空前浓厚

学术交流是高等学校提升学术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国际国内,凡有名望的大学都非常重视。继谈家桢之后,兰大的学术讲座再没间断过。江隆基利用他在学界联系广泛的优势,将从北大、复旦、南开、南京等著名高校邀请对口专业的专家教授来兰大讲学常规化。除前文提到的北大中文系的著名教授外,仅1963年,就邀请来蒋明谦、王乃梁、骆耕模、马长寿等九名专家学者。那几年,每隔十天半月,校园的布告栏里就会出现某大学某教授来讲学的喜讯,连演讲题目也写上,专业教师必须听,学生自由选择听。学校规定,每周六下午为全校统一的学术活动时间,建立“每月一讲”报告制度,举行一年一度的全校性科学讨论会,各系也定期组织学术报告会。学报自然科学版每年出四期,社会科学版每年出二期。

学术交流重在“交流”,以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北大复旦的教授请进来,兰大的也要走出去。强势专业的化学、物理、生物各系自不待说,一些相对薄弱的专业也要争取各种机会走出去,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数学学会要在上海召开年会,给兰大发了邀请函。崔乃夫请示江隆基,决定派数学力学系系主任赵继游教授出席,就讲兰大数学系的五年发展规划。赵继游精心准备了个稿子,江隆基亲自动笔修改,删掉一些空话,就剩干货。拿到会上,别人的发言最少也是十多分钟,唯独赵继游的只讲了五分钟,没想到就这五分钟赢得的掌声要比十分钟的热烈;更没想到的是华罗庚先生当场表态,“甘肃来的这位老师讲得很好”。会议结束进行总结时,数学学会的会长又说:“兰大的发言华老讲过了,很好,我没有好补充的。”就因赵继游教授五分钟的精彩发言,兰大争取到八种数学教材的编写任务。

孙敬之是著名的经济地理学家,北大教授,年过半百主动要求支援兰大,出任地质地理系主任。和他住同一单元的一位留校助教曾问他,你年事已高,为什么还要离开北大来兰大?他回答得很简单很果断:“这里的学术空气好。我愿意和江校长一起共事。”他到校不久,就参加了南水北调的前期调研论证工作。

(五)科学研究成绩喜人

关于科学研究,江隆基在贯彻高教60条“实施细则”中就选题方向、任务进度、梯队组成、成果鉴定、后勤保障、时间安排等共提出八条,其中第四条全文如下:

在科学研究工作中要努力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无论是学术观点或治学方法,都要提倡各抒己见,各展其长,自由探讨,自由争论,决不允许以行政命令的方法去处理学术问题,更不允许乱贴标签,乱扣帽子,乱抓辫子,乱打棍子。

显然,这是他对在北大亲自领导的几场学术批判运动和鸣放“反右”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表达了他一贯的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即使在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当今,仍具有高瞻远瞩的意义。须知当时“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已经响亮地提出来了,稍后开展的对《早春二月》等几部电影的批判,就已经拿“阶级斗争”的“标签”“乱贴,乱扣,乱抓,乱打”了。江隆基敏锐地抓住“高教60条”的机遇,将他的一个重要思想固化在文件里,成为治学之策。

他在多次讲话和报告中反复强调,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而科学研究则是提高师资水平的根本途径”。学校每年都要召开一次科学讨论会,提交科学论文,总结科研成果,明确今后方向,一般由崔乃夫教务长作总结报告。在1961年科学讨论会上,地质地理系的李吉钧等几个青年教师提交了一篇《我国现代冰川研究的现状与问题》,针对此文的讨论热烈,争论激烈。就在这种讨论与争论中,逐渐形成了兰州大学在现代冰川学的研究优势,先后培养出两名该学科的中科院院士。李吉钧是留校任教的研究生,长期在西部高山高原地区进行现代冰川、第四纪古冰川、黄河起源、长江起源等重大课题的研究,特别是对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中国环境产生的巨大影响的研究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科院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多项重大奖项。另一位是稍后毕业的秦大河,在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工作时参加南极科学考察,与美、英、俄、日等国家的科学家一起驾雪橇横穿南极,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历经千难万险,完成了南极考察的壮举,成为中国横穿南极第一人,回来后受到时任国家主席******的亲切接见,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后任国家气象局局长。

1963年教育部召开自然科学研究工作会议和研究生工作会议,为支持兰大的科学研究,划拨科研经费四十八点三万元,是前一年六点三万元的七点七倍,分配专职科研编制三十名,这在兰大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会后学校责成崔乃夫带领几个干部组成调查组,对全校理科各系各专业的师资队伍和科研实力进行了摸底排队,在此基础上从理科二十七个专业中遴选出十七个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并制订了《兰州大学十年(1963—1972)自然科学研究事业发展规划》。有这些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做基础,兰大的科学研究工作从零敲碎打、各自为战转化为重点突出、全面推进的良性循环轨道。

化学系由于人才辈出,仍然独领风骚。

用“化学狂人”来形容三十出头的年轻教师黄文魁一点也不为过。前文已写到,他二十出头本科毕业时就因研发出氯霉素的关键性中间材料而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的称号,《解放日报》称他的方法“比美国方法所用原料便宜一半”。《大公报》评论说“这一试验的成功,在反封锁斗争中更增添了一份力量”。他自己也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说“******时代的科学工作者是幸福的”。来兰大后他与导师朱子清一起从事生物碱研究,该项目获得1956年的全国自然科学三等奖。这个出身贫苦农民家庭的年轻学者在科学道路上是个永不知疲倦的人,也不因已经取得的成就而沾沾自喜,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外界发生的一切如“鸣放”、“反右”、“拔白旗”什么的似乎都与他没有关系。他的兴趣全在实验室,好在有导师朱子清为他遮风挡雨,使他得以一枝独秀,脱颖而出。就在生物碱取得重要成果的同时,他又率先在国内开展碘杂环化合物的研究,并于1956年首次成功地利用硫酸亚碘酰合环法合成了碘杂环化合物,随后又开始了系统的研究。兰大《自然科学十年发展规划》中将其列为重点项目予以支持,享受“吃肉”待遇,到1966年“****”前夕,已经合成了四十六种含有不同取代基的碘杂环化合物,约占同期国际上合成碘杂环化合物总数的一半,并发现了它们的一些奇特性质。这一成果当年被国外学术期刊在论文中的综述引用,得到国际权威的认可。

科学靠发现。发现靠灵感。灵感不是诗人的专利。所以科学泰斗钱学森提倡科学家要培养灵感思维,主张把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并列为三大思维形式。黄文魁在协助朱子清完成川贝母生物碱研究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敏锐地发现了我国特有的树种三尖杉含有微量的酯类生物碱,并亲手合成了首例脱氧三尖杉酯碱,后来又合成了四种,共五种,其中四种为世界首创。在合成实验过程中他还发现,五种三尖杉酯碱都具有抗癌活性。这一发现使他欣喜不已,随即正式提出抗癌药物研究的科研课题。

癌症当时在国人心目中是个既陌生又恐怖的名词,谈癌色变。医疗界束手无策,医药界拿不出有效的药物;医疗和医药都处在探索阶段。这一课题的提出,让江隆基预感到兰大走在全国前列的美好前景,决定由崔乃夫、聂大江、刘有成负责论证立项。无独有偶,恰在此时另一位年轻学者陈耀祖在这一领域也有所建树,他在“****摘帽”后不再沉默寡言,而是信心倍增,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教学和科研。他运用波谱分析技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了西北地区几十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其中发现了六种新的结构骨架。在此基础上,他还创立了抗癌药物自旋标记分析法,为此类药物提供了一种新的灵敏易行的分析手段。大家都同意组成一个攻关团队协同作战,共同攻下这一堡垒。团队的人员搭配、职称结构、年龄结构都必须合理。黄文魁刚评上讲师,陈耀祖是副教授,还要有个资深教授领衔,再配几个助教和实验员,就可组成一个学术梯队。崔乃夫还是老说法,“要找个会下蛋的母鸡教授,才能孵化出一窝小鸡”。他提出同是有机化学的刘有成教授担当此任,刘坚辞不受,说自己的自由基化学研究也是重点项目,还有系主任的行政工作,忙不开。他推举德高望重的朱子清教授,讲了许多有利条件,大家都同意。

课题组成立后江隆基应邀出席了一次会议,语重心长地讲了许多鼓励的话,特别劝勉老中青一起共事,一定要相互尊重,取长补短,相互协作,共同攻关。他很希望能在“科研规划”十周年也就是1972年时看到具体的成果。

但是非常遗憾,江隆基没有看到。

同类推荐
  •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卓别林自传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卓别林自传

    "卓别林是二十世纪最引人注目的文化偶像之一。1975年3月9日,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授予卓别林不列颠帝国勋章,从此人们开始称呼卓别林为爵士。本书作为卓别林的亲笔自传,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他的一生,包括辉煌的事业历程,也包括被某些人诟病的私生活;既有具体事务的记录,也有内心的喜怒哀乐和深层思考。阅读人物传记,其实也就是对自身的一次检阅,希望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地认识自己,并获得进步的力量。"
  • 苏曼殊新传:解读儒文化圈天才人物

    苏曼殊新传:解读儒文化圈天才人物

    苏曼殊(1884—1918),原名戬,字子谷,更名玄瑛。出家,自取法号“曼殊”。原籍广东香山县沥溪乡。父苏杰生有一妻三妾。与大妾何合仙之胞妹何合若私通,生下曼殊。满月,母子被赶出苏家。后因苏家男丁不旺,六岁时又被父亲从日本带回交何合仙抚养。不容于族,屡遭其父之正妻陈氏等欺侮。十一岁大病被扔柴房等死,十二岁被六榕寺赞初大师带走,十三岁随姑母至上海寄养,始学画,并从西班牙人庄湘博士习英文。十五岁随表兄林紫垣赴日本横滨大同中学读书,继入日本陆军学校。归国后在苏州教书。1905年在广东惠州慧龙寺削发为僧。1918年5月病逝于上海广慈医院,享年三十五岁。临终留下八字遗言:“一切有情,都无挂碍。”本书作者集成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新史料,鸟瞰曼殊的诗国,追寻其行迹,为读者勾画出一个富于生气的苏曼殊。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梅兰芳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梅兰芳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又字浣华,原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诞生在北京李铁拐斜街一所家道中落的“梨园世家”里。祖父梅巧玲自幼学戏,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文化教育,但是他不甘心做一个只会唱戏的演员,在学戏、演戏的空闲,勤学好问,刻苦自修,终于成为一位既能演戏,又善书法,也能鉴赏金石、古玩的艺术家。
  • 巴顿

    巴顿

    巴顿,美国陆军上将。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加夫列尔一军人世家。1909年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毕业后在骑兵部队服役。1916年作为J.J.潘兴的副官参加对墨西哥的武装干涉。1917年随美国远征军赴法参战。同年11月负责组建美军第一个装甲旅。1918年9月指挥该旅参加圣米耶勒战役。1919年回国后在坦克训练中心工作。1932年毕业于陆军参谋学院。1935年任夏威夷军区情报处长。1940年7月任装甲旅旅长。12月晋少将,任第2装甲师师长。1942年任第1装甲军军长。同年11月作为北非远征军西部特遣部队司令,率部参加北非登陆战役,占领法属摩洛哥。后负责组建美国第7集团军。
  • 企业领袖一锅煮

    企业领袖一锅煮

    一个男人要成功需打10场以上的大仗、恶仗。他自称“走野路子”;他尊崇毛泽东战略、战术;他最能玩广告,比吃饭更熟练;他情场失意,商场得意;他被人鄙视后,又被人景仰;他打赢了人生的关键几仗。他就是中国营销史上的一代宗师一史玉柱。高举“兴农”大旗,地方政府纷纷无偿支援他;高举“大胜靠德”大旗,追捧者死心塌地追随他;高举“资本”大旗,顶级资本看好他;高举“央视”大旗,媒体宣传他,这个人就是牛根生,中国最生猛的男人,蒙派营销的一代宗师。这个男人当过老师,这个男人见义勇为,这个男人当过不受欢迎的推销员。就是这个男人,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中小企业的命运和前途,改变着中国的商业生态,这个男人叫马云。
热门推荐
  • 大梦精绝

    大梦精绝

    秦始皇派遣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东渡寻访仙药,下落不明,后猜测徐福漂流到东瀛,落地生根。西汉,塞外突现一智者部落,族姓东方,文帝时突然消失。后有东方朔突现人间神机似鬼神。汉武帝时入朝为官。
  • 凌天升级系统

    凌天升级系统

    (本书暂时停更)若天要与我为敌,我定逆天而行,系统在手,管你什么圣子,圣女,通通跪下唱征服,我必凌驾于天之上!
  • 豫菜网罗

    豫菜网罗

    豫菜,即河南菜系,是对在带有中原传统文化内涵的烹饪理论指导下,运用具备中原地域特点的技术和材料所制作的菜肴、面点和筵席的总称。有“烹饪鼻祖”和“中华厨祖”之称的伊尹便出生于河南杞县空桑,当代豫菜是在原宫廷菜、官府菜、市肆菜和民间菜的基础上,根据中原物质条件,逐步积累演变而发展起来的。豫菜坚持五味调和、质味适中的基本传统,突出和谐、适中,平和适口不刺激是其显著特点。周恩来总理曾亲自决定采用“豫菜”为国宴菜,并以河南厨师为主厨。
  • 云梦剑则

    云梦剑则

    神树之夏,天下九州因五帝分为五域,生灵繁衍兴荣,长久的安宁之下终生动乱,天现魔星,灾祸横生,天灾之下世人何以为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那年花开花香难觅

    那年花开花香难觅

    那一年,十二岁,花开了,我知道夏天不远了。那一年,十七岁,花开了,我知道离见到你的日子,又近了。而这一年,花笑了,笑那个呆呆驻在风中不肯前行的人。如果可以停在风中,是不是便可与风同行,来到你的身边,任他时间、空间都阻隔不了我们。可,凭谁,任性,不认命?我曾想,如果这个世界有平行空间存在的话,那么重叠在一起的我,就是那站在窗前的人儿,我听得见你们说笑,看得见你们打闹,知道你们又一次体会不到我的存在,经过的身旁...
  • 极战独尊

    极战独尊

    上古乱世,诸神大战,天地碎裂。万年之后,曾经的废材接受极战天尊的降临。什么世家豪门,宗门天骄,帝皇血脉,机缘机遇统统抢过来!什么阴谋诡计,生死危机,通通堪破,遇难成祥,谁敢不服!且看一介凡人,凡血成尊,乱世崛起,吊打豪门天骄,乱世称雄,傲世极战天域!
  • 浮笙梦

    浮笙梦

    她一经落地,天降甘霖,被尊为神女,封号泽瑞郡主;她受尽百般呵宠,亲爱的人却一个个离她而去;她遭亡国之恨,被送他国国君,遭尽虐待;她痛苦绝望,服下毒药;她幸运重生,却落入他精心为她编制的牢笼···他,身为一国之君,却独爱她一人,万千宠爱于一身。“母后,我会好好疼她,长大之后我要娶她做太子妃!”他,睿智隐忍,受尽凌辱,却遇到了那样纯净的她,“咳咳···云笙,你是不是喜欢我?”终有一天他由柔弱美少年变身强势归来!“云笙,记住,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他,白天明媚如阳光,夜晚化身恶魔,他为自己的心爱女子阿月疯狂,却誓死缠着云笙,他拿镇国之宝为她陪葬,“孤,意已决!”他在她耳畔低喃:“云儿,我爱你···”本文讲述女主云笙的爱恨故事,传奇出生,百般呵宠,虐恋情深,绝望重生···本文女主善良,男主冷酷强大,少宫斗政治,纯爱。本文慢热,越到后面越精彩!!
  • 《霸王别“嵇”》

    《霸王别“嵇”》

    情,为什么爱?爱,需要等什么?等天下太平?等两情相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