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92200000037

第37章 艰难推动(4)

真成了“福不双至祸不单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二女儿赵纪造成的家庭创伤还没慰平,大女儿赵绛又出事了。她1958年考进科学院办的兰州科技大学——当年办大学也放“卫星”,好多县都办起了各种名目的大学,但这种异想天开“跃进”出来的大学注定短命,一年后纷纷停办了。省上决定科技大学所招学生全部转到兰大物理系或者现代物理系。赵绛知道自己的家庭背景不好就选择了物理系,但一批又一批转过去了,就是没有她。开始不给家里说,自己跑,跑了那头跑这头,问来问去,跑了几个月,终因父亲是极右分子而被淘汰出局。女儿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着告诉了妈妈,再由妈妈转告爸爸。爸爸肝肠寸断,无泪呻吟,已经失去了一个女儿,再怎么也不能让这个女儿失学。失学意味着失业。这一回,他得厚着脸皮见一次江校长。但怎么见又是个问题,总不能直扑办公室或者敲家门吧,那太造次太唐突。思来想去,托熟人先打个招呼,能不能见鄙人一面,就谈女儿上学的事,不涉其他。

从十里店出发,倒换两路公共汽车,12点下班前,赵俪生来到4号楼门口,东张西望地等着。老远看见江隆基拿个笔记本走来,他迎上去叫“江校长,我是赵俪生……”江隆基把笔记本换在左手,伸出右手握住他,开口叫他“赵先生”。这称呼恍如隔世,已经几年没有听到过了,乍一听很不习惯,便连忙说:“戴罪之人,不配叫先生。”江隆基说:“该怎么叫就怎么叫嘛。对不起赵先生,学校没有照顾好你的家属,小女儿遭遇不幸,听说大女儿又遇到了什么麻烦。走走,去家谈。”

上了二楼,进家坐定之后,赵俪生简明扼要地说了赵绛的情况,江在笔记本上记着名字,还问是哪个“绛”。来不及找笔,赵就用手指写在茶几上,江记好后合上笔记本。接下来,他就要说早已准备好的一大堆感恩戴德的话了。不料江用手势打断,问他身体怎么样。他说就饿出的病,吃饱就没事了。又问回来干什么。回答安排他打扫厕所。又问你愿意留那边还是愿意回兰大。他说本来就是兰大的人,当然愿意回兰大。

谈完这些琐碎,江隆基便切入正题:“赵先生是搞学问的人,你研究历史应该知道,有些事,就像这几年的许多事情,在当代是说不清的,只能留给后世去评说,现在没有争论是非曲直的必要。你在原单位关系处得不好,与校长搞得很僵,在兰大我希望你能规范自己的言行,正身律己,和领导和同事搞好团结。历史系分出去了,但咱们还要恢复,综合性大学不能没有文科,文科不能没有历史。老师愿回来的欢迎,不愿来也不勉强,咱们再找。这些事情都要人去做。我想给赵先生一个任务,给咱们拟订一套教学文件,包括招生计划、教学大纲、开什么课需要什么教师,还有必需的图书资料等等。这方面你是内行,不知赵先生怎么样?”

这就是赵俪生第一次面对的江隆基!第一次聆听他对重大问题的看法,第一次听从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第一次接受安排工作。言语不多,但寓意深刻,他大喜过望,表态没问题。看江校长很累,还没吃午饭,不便打扰,便起身告辞。

回到十里店,夫人问他结果,因为江隆基没有给出肯定否定的答案,他尽往好处说。夫人还是放心不下,彻夜失眠。万没想到,第二天赵绛就接到物理系的通知,要她去报到。当时不要说家庭电话,连公用电话也没有,她急忙坐车到家告诉父母这一喜讯,之后又回身到兰大办了手续。悬起的心落到实处,全家人喜出望外,赵俪生开始了恢复历史系的准备工作。

赵俪生接受本书作者的访谈时已经七十九岁高龄,但身板挺直,声音洪亮,确是鹤发童颜。此时的赵俪生已培养出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如****,又进了赵的母校清华大学任教,成为当今史学界的新秀。

赵住江隆基住过的4号楼,客厅没有任何现代装饰,水泥地板,家具是从老家搬来的,傻大粗笨,磨损得没了颜色也没了棱角。几架线装书是落实政策后发还的,丢失很多。谈到当****劳改一节,老先生风趣地调侃说:“张贤亮老弟的小说我看过几本,就那个情况。”他并没多谈自己,更多是谈“****”和江隆基。

他说,江隆基作为党的高级干部、一校之长,能够解救自己于危难,抢救小女的生命,扭转大女的人生前途,每当他想起江校长握着自己的手说“学校没有照顾好你的家属,小女儿遭遇不幸,听说大女儿又遇到了什么麻烦”的时候,“我自认还算个会写文章的人,写了一辈子,但当听到江校长这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寥寥数语的时候,我的感情是什么,我的思想是什么,我确确实实不会描写了……”

他说,1978年4月得知为江校长平反昭雪的大会即将召开,我们一家人精心制作了一个花圈,绸带下款写着赵某、高某“率长女赵绛”敬挽。为什么这么写?因为江校长改变了长女的命运,走上了物理学的治学之路,“无非还是报恩思想,表达对这位执行公正政策的领导人的感激之情罢了”。

又到高校招生时。

高考在国人心目中,始终是人生的竞技场,充满着拼搏——时下不但拼分数,还要拼钱拼权势;再早是“拼爹”,有口诀为证:“一等爸爸不说话(自有人关照),二等爸爸打电话,三等爸爸跑断腿,四等爸爸没办法”;刚恢复高考那阵儿单纯拼分数,因此偏远山区的农家子弟也有可能上清华北大;再早是拼“推荐”,只要被“推荐”,管你初中高中都能上大学;而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拼“出身”:那时候中学生毕业鉴定都要有个结论,分三种:可录取机密专业;可录取一般专业;不予录取。凡“不予录取”者都是有政治问题或刑事问题的,而中学生犯这两条戒律者少之又少,主要看家庭出身。只要你是“地富反坏右”的子女,表现再好、考分再高也难录取。陈时伟的女儿陈绪明和朱子清的儿子朱启秀就是典型,考第一名也没用。

江隆基记着这两个孩子。

本来,一年一度的招生是一所大学的常规工作,只要主管副校长或教务长召开一次会议即可,但这一次江隆基亲自参加,通知到会的人也多。

会议由教务长陆润林主持,他宣布了各系各专业的招生名额和各省市的分布,以及对外派招生人员的安排意见。话音一落,会场就活跃起来了,都在争外派的名额,都抱怨过去给他们太少,说有的同志工作七八年都出不了一趟差,而且都在争京津沪和南方省份的名额。江隆基十分理解这种心情,身处内陆城市,土生土长的想出去开开眼界,外地来的想借机回家看看,就放任他们去争论。陆润林敲着桌子说:“别争啦别争啦,听江校长的。”江隆基说他稍后再讲,点名张开基讲讲去年在北京招生的情况。

会场立即安静下来。张开基紧张得干咳了两声,然后说:“去年北京九十个名额,报咱们兰大的人不多,成绩差不多的都录取了,有三个成绩很好,但家庭历史都有点问题,一个的父亲被镇压了,一个的父亲去了台湾,一个的父亲刚刚划成****。我打电话请示咱们领导,领导说坚决不要。我和家长联系过,问他们为啥不报北京的大学。前两个的母亲说报北京担心不录取,报你们大西北的兰大,可能会放得宽一些。后面那个的父亲说他还有点名气,刚划成****,担心孩子受不了,离家远一些孩子少受些影响。但北京招办不退,说要退得经过全国招生委员会主任周培源批,这样我就到北大找到周培源,汇报了三个学生的情况和领导的决定,没想到周培源也不批,说这么好的成绩你们为什么不取。没有报北大,报北大我们就取。父母的问题是父母的问题,子女上学是子女的权利,要分开。回去,回去就说我不批,我叫录取的。然后他给我指了个地方,叫我去看看江校长……”他望了江校长一眼,再没往下说。

“那回来呢?”江问。

答:“回来向领导汇报,领导说就凭你取了这三个学生,就可以把你补划成****。”

“划了没有?”又问。

“没划成。我叫派人找周培源调查去。”

“大家讨论讨论,看今年怎么能招得更顺利些?”江隆基把会议扭转到正题上,接着从赵俪生的女儿赵绛转学开始,讲到陈时伟的女儿陈绪明和朱子清的儿子朱启秀,说去年“******”,办了一些冒牌大学,赵绛有幸考上了,但陈绪明和朱启秀成绩那么高,还是没人录取。今年呢?今年如果还是高分,我们兰大取不取?大家发表意见。

会场沉默了。点火抽烟的,低头拧脖子的,手托下巴望着校长的,各种神态都有,就是没人发言。

“我再问一句,像这两个孩子的情况,兰大的子弟还有没有?”

没人回答,又是沉默。陆润林想了想说:“可能还有。中文系匡扶教授的女儿也该考大学了。”

立即有人反对:“匡扶都到师大去了,还管那么多!”

有人附和:“就是,要我们把****分子的子女都包下来,那还要不要讲阶级路线?”

又有人附和:“对对,我们兰大工农兵子弟比例太低,应该大大地提高。”

会议陷入僵持状态。陆润林请江校长讲,江说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他最后讲。

聂大江和崔乃夫交头接耳说了点什么。

“我谈点看法,”崔乃夫说,“工农兵子弟的比例,这几年咱们一直在努力提高,已经接近百分之五十了,据我所知,在全国高校中,除人民大学外,这个比例是比较高的。问题在于咱们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不是解放初办的工农速成班,要达到高考分数线。我个人的看法,父母的问题是父母的,不能因为父母有问题就连子女受教育的权利也剥夺了。陈时伟夫妇和朱子清都是有名的化学家,都是经过千辛万苦从国外回来的,人家为什么回来,不就是为了建设祖国嘛,不就是把祖国当成家嘛。对这样的知识分子,不讲团结,只讲改造,结果弄得孩子连学都上不了,甚至逼得跳黄河,我们这些人坐视不救,说得过去吗?”

有人打断他的发言反问:“没有啊,哪有跳黄河的?”

“怎么没有?陈绪明是我接的派出所的电话,是我派人接回来的。”保卫处长张凤巢当过聂荣臻元帅的警卫员,也是个谁都敢顶撞的角色。

陆润林说:“让崔部长把话讲完。”

“好,我再讲几句。”他说,“古今中外,教育的价值都是普世的,就是说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不分民族种族也不分国别。要那样区分,人家欧美的发达国家接收中国的留学生干什么。科学无国界,教育也无国界。其实这种教育思想我们的老祖宗就有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就是有教无类,他的得意门生子路、颜回等等,在座的谁知道他们的家庭出身?就拿北京的那三个学生说,不管出于什么考虑,人家选择了我们大西北的兰州大学,说明我们兰大在全国是有地位有影响的,我们应当感到光荣才对。试想,我们如果能给北京培养三十个、三百个这样高分的学生,将来他们再回到北京去,在国家的各个部门工作,那将是多么大的影响力?”

他讲不下去了,被接二连三的风凉话打断:“宣传部长嘛,嘴皮子能行!”“那阶级路线呢?”“人家北京来的嘛,还要回北京去嘛,多几个得意门生当然好啦。”……

江隆基意识到,一点小事都有这么大的阻力,何况更大的举措?

他和陆润林交换了一下意见。陆说:“会议该结束了。现在请江校长作总结。”

江隆基清了清嗓子说:“大家的看法有分歧,我就不总结了。我只讲一点,理论上的认识要靠学习来提高,希望大家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我提醒同志们注意,我们这是大学,大学是出思想出人才的地方,工业革命以来,最优秀的科技成果和文化成果基本上出自世界各国的著名大学。因此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重点大学的角度出发,不要跟风、瞎起哄。我只提一点要求,各单位回去调查一下,凡子女高考成绩够而因父母的问题没有录取的,都报上来。凡咱们学校职工的子女报考兰大的,只要成绩合格,不管父母是****或者其他什么问题,都考虑录取。将来出了什么问题,哪怕政治问题,我来承担责任。散会。”

这次会议的效果是,朱子清的儿子朱启秀当年考进兰大化学系,二十年后子承父业成了兰大的教授;两年后陈时伟的女儿陈绪明考入物理系,“****”开始后神秘失踪。

聂大江和童若兰每隔一段时间,要向江隆基汇报一次基层调查的情况。

这次汇报生物系。童若兰说教学秩序还很混乱,教师凭良心上课,主要课程的教学大纲只制订出一部分,是全校完成最少的。聂大江说关键是系主任甩手不干了,群龙无首,一盘散沙。

江隆基说:“我不是明确说过,生物系的系主任还是郑国锠嘛。”

同类推荐
  • 转折年代邓小平在1975-1982

    转折年代邓小平在1975-1982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里程碑的“伟大历史转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最重大的事情。这一伟大历史转折从最初的酝酿、尝试到最终的实现、完成,经过了将近八年曲折复杂的历程。本书从邓小平带有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切入,以历史转折的前奏、准备、完成为序,对一系列重大国史、党史问题包括1975年整顿、“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四五运动、粉碎“四人帮”、邓小平第三次复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平反冤假错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农村和城市改革、对外开放和创办经济特区、做出第二个历史决议、中共十二大召开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析,突出叙述了邓小平在伟大历史转折中所起的作用。
  • 谋略就学李鸿章(晚清名臣·励志经典版)

    谋略就学李鸿章(晚清名臣·励志经典版)

    《谋略就学李鸿章》是一本全面讲述李鸿章谋略人生和洋务改革经历的全传。作为近代史上被误解最深的人,他的层面太多,心理太复杂,一生被人靠人800多次却依然挺立。后人对他的褒与贬,也对立得太厉害:他替朝廷打仗,结果成了“刽子手”;他建海军,结果舰队覆没了;他办洋务,结果洋务失败了;他搞外交,结果到他这儿,全是投降“议和”。李鸿章凭借自己的权谋博弈,背靠慈喜太后,成为晚清权力最高的大臣,被称为官场“不倒翁”。
  • 杰克·韦尔奇自传
  •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

    作品将太平天国13年短暂而辉煌的历史,铺排得惊天动地,可歌可泣:从洪秀全金田奋勇起事,到金陵天国姜然落幕,起于腐败亦败于腐败。其间,血与火的惨烈战斗,狡诈险恶的阴谋活动和缠绵悱恻的人间真爱,被作家的椽笔演绎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读这或悲或喜、或怒或哀,久久难以释怀。个性极为鲜明、命运奇序多变的洪秀全、杨秀清、李秀成、洪宣娇、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物更将永远闪烁在历史的穹苍,他们的千秋功罪任世人评说。本书是一个多世纪以来描写太平天国最真实、最精练、最可读的一部作品。全书共五十四回,为晚清著名作家,广东番禺人黄小配撰写,首版于清光绪三十二年面世,辛亥元老章太炎为之作,石印本原本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 达·芬奇

    达·芬奇

    著名学者培根说:“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我们每个人,远胜于一切教育。”的确,崇拜伟人、模仿英雄是每个人的天性,人们天生就是伟人的追星族。我们每个人在追星的过程中,带着崇敬与激情沿着伟人的成长轨迹,陶冶心灵,胸中便会油然升腾起一股发自心底的潜力,一股奋起追求的冲动,去寻找人生的标杆。那种潜移默化的无形力量,会激励我们向往崇高的人生境界,获得人生的成功。
热门推荐
  • 天上掉下个中二仙

    天上掉下个中二仙

    叶凝泣被天界亘古不变的规则打入凡间。“我靠,你敢踢我!我敢踢我,我就敢不回去!”(其实已经回不去了。)却不料,男主成了一个玩世不恭、桀骜不驯、中二病晚期的少年。冥山,九仙,重生!原来所谓的天界只是个......?!看来被踢下来不止这么简单?!且看男主如何谈笑风生闯江湖!
  • 警世通言·叁

    警世通言·叁

    《警世通言》描写了宋、元、明三代的市民生活,表现了他们在封建黑暗势力统治下所遭受的迫害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爱情描写在《警世通言》作品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一般都能反映当时较为普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妇女的不幸遭遇。其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最高成就。《警世通言》还有一些宣扬义气的作品,如《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强调临财不苟得,《赵太祖千里送京娘》突出无私助他人,另如《桂员外途穷忏悔》,从反面批判了忘恩负义的行为,都反映了市民阶层的道德观念。但《警世通言》中有不少作品如《老门生三世报恩》、《陈可常端阳坐化》等,是鼓吹封建道德和宣扬宗教迷信的。这表明,即使是一些优秀作品之中,也往往夹杂某些落后的思想成份,表现出相当的局限性。
  • 沧浪变

    沧浪变

    命运的齿轮不停地运转,散发出神秘的光芒。原本的小人物,无意间闯入了这片神秘的土地,迎接他的将是怎样的未来?圣者传承是他的终极底牌么?,NO,他还有更神秘的传承,而且不止一种。当年他父母真的被逼死了么?其中是否还有什么隐情呢?青年强者中,只有主角一人独秀么?NO,且看百花齐放,英雄共逐鹿!随着主角实力的增强,让我们一步步跟随他的步伐去解开这些谜团吧。
  • 箫声飞去落花时

    箫声飞去落花时

    落花飞絮满人间,一层相思一层烟。谁知寒水红豆树,只把风铃付桑田。——《轻絮吟》你用短短几年,给我一个故事开头,可我却想要用一辈子,完成整个故事。我们改变不了命运,但只要活着一天,我依然愿意爱你。当命运将两代人的爱恨情仇纠缠在一起,当最后剧本变成了历史的回放,所有真相赤裸裸的暴晒在日光之下……相爱的人,能否逃脱命运的捉弄?还没为你把红豆,熬成缠绵的伤口,可能命中注定,无法分享,温柔与哀愁。——叶紫澜
  • 修真敢死队

    修真敢死队

    “今日,或许我们会有很多人死在这里,但能够死在战场上,那是我们的荣誉,因为我们是为了保卫家园而战,是为了自由而战,告诉我,你们怕不怕?”“不怕!”“告诉我,你们是什么?”“我们是战士!”“所以我们应该干什么?”“战斗!”“为什么而战?”“为保卫家园而战,为自由而战。”......请各位书友加群,群号:466206950,欢迎进群共同探讨
  • 剑逆

    剑逆

    一个墨族的少年,被传说中的西门家族的神秘强者带走。少年相信总有一天,他会用他的剑证明自己,问鼎天下!古老的封印,可怕的棋局,一切都可能是某个通天强者一手操控。这个墨族少年体内又会有怎样可怕的力量呢。血染天界,共敌魔界入侵,暗潮涌动,一阵阵腥风血雨尽在此时!诛仙斩圣!斗转轮回!逆转剑道!唯我独尊!
  • 重重迷障:终极继承者

    重重迷障:终极继承者

    本文由花雨授权黑市拳击、热情欢呼的姑娘们、令人震惊的神之后裔青铜人乍然出现,吸血鬼,枪战……交织成一曲你始料未及的神奇画卷,包含你不可预见的曲折惊心,精彩连连,恭候你阅读。
  • 吼一嗓子战歌

    吼一嗓子战歌

    为啥别人穿越不是秒天秒地就是各种厉害,到我这里就干啥啥不行(▼皿▼#)
  • 成家30年

    成家30年

    世间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时代变迁的洪流中,生活在大农村的他们谁能够守住本心?谁能够矢志不移?
  • The Lamplighter

    The Lamplight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