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83400000070

第70章

蚯蚂,白蚁,麻雀往事

有一天,我在抄连山下与一个林业专家说蚯蚓之梦。

我说,蚯蚓的梦是天蓝色的。

他说,蚯蚓的梦是林地上积雪融化时的音乐之声。

我问他:蚯蚓能听见声音吗?

他问我:蚯蚓能看见天蓝色吗?

我只知道蚯蚓偶尔会爬出洞穴之外,那是一场雨水过后或是强烈的震动之下,它或许也有好奇心,想探明这一切是怎么回事?而每年林中的春天到来时它耕耘过的成为小堆的松土,被称作森林之春的最早的彀望台,则纯属偶然。它习惯于耕耘、翻土,冬眠醒来,便开始蠕动着身子,仅此而已。

林业专家告诉我,蚯蚓怎么感觉这个世界,蚯蚓有没有梦,都还是悬而未决的问题,人说蚯蚓其实与蚯蚓无干,蚯蚓不知遒,蚯蚓之梦是人关于蚯蚓并广及软体、无脊椎动物的梦,这是一个大梦啊!人和这些貌不惊人无声无息的动物之间的关系之密切,要远胜于人与狮虎熊豹。真正支配地球上命运的,是那些突然从树根旁窜出来的吓人一跳的小爬虫,是那些看得见看不见的甚至使人毛骨悚然的无脊椎动物。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史蒂芬.凯利最近发表了一份关于地球上无脊椎动物重要性的调查报告,他指出,无脊椎动物长期为人类所厌弃、杀害,保护它们几乎是痴人说梦,以至真正地濒临绝种,而且对无脊椎动物有可能绝迹所带来的后果也少有人提及。

生物学家说,假如人类从地球上消失,生物圈会如常运作,喧嚣与污染顿减,从此地球不再那么热闹,肯定也不再那么肮脏。但倘若无脊椎动物在将来的某一天被统统灭绝,人类及其它有脊椎动物都将无法存活。最后,地球由真菌和藻类实行全面占领,入主全球王国的宝座。

现在我们先回到蚯蚓身边。

实际上人类认识野生动物的开始,不只是那些森林中或草原上的凶猛的百兽之王们,接触更多更频繁的却是麻雀和蚯蚓及蚂蚁之类,因为它们无处不在。

最早认识到蚯蚓不倦地为土地耕耘的是农人,但农人朴素的赞美似乎从未给过蚯蚓,重要的原因是蚯蚓长得不好看,农人的观察已经得知蚯蚓吃进去的都是地上的垃圾,从落叶到小动物的腐尸,所以即便在饥荒的日子里,农人宁可吃草也不吃蚯蚓。

不过,我们其实都间接地吃过蚯蚓。

中国南方农村好养鸭子,而蚯蚓便是鸭子的美食。笔者小时候放学回家必须先做的“功课”是刈一篮羊草,挖一碗蛇蚓。现在想起来挖蚯蚓的过程很简单,地表之下便是,但用手抓蚯蚓的感觉却不太美妙。鸭子吃蚯蚓以后生的蛋及鸭肉都很鲜美,这也同样难忘。前年回到老家乡间小住,农民还在养鸭子,孩子们还在挖蚯蚓,但人们抱怨:蚯蚓愈来愈少了。30年来大量施放的农药及化肥,使崇明岛上本来鱼虾跳跃的乡村小河全部污染,鱼、虾、蟹绝迹,就连土地中的蚯蚓也需得寻寻觅觅方可找到了。

这使我想起了蚯蚓的艰难一各种各样的乃至与生倶有的艰难。

西方人似乎对蚯蚓更为厌恶,权威的《牛津英语辞典》对虫丘蚓所下的定义,充满了人的偏见:“一种细长、蠕动的、****的无肢动物,通常为棕色或浅红色久而久之,“蚯蚓”成为“讨厌”的代名词,如果有人说你像蚯蚓,那就是说你类同虱子、税收员,就连伊甸园中的蛇也被视为假蚯蚓。

虫丘蝴潜行于泥土中,这又使人想起行动诡秘、不光明正大,既不见阳光又害怕星星和月亮。西方的历史上甚至把精神病和牙痛都看作是蚯蚓作祟,前者是被蚯蚓惊吓了,可能在雨后的泥路上蚯蚓满地螭动时受的刺激,后者更莫名其妙地认为斯蚯蚓变作小虫钻到了牙缝或牙床里,并在里面打洞。

人们潜意识中对蚯蚓的更大的恐慌,则是:它们会不会有一天齐心合力掀翻了地上的房屋?还有更可怕的则是想到死后的躯体,那是蚯蚓的美食。这是一种可怕的误解,在莎士比亚笔下也这样写之后,此种恐慌与仇恨的交织便密布在人们的心头,“莎士比亚是这样说的”,人死去的皮肉之躯都将蚯蚓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有滋有味地嚼尽,最后留下的是嚼不动的骷髅骨架。长时期以来人们充满了对死的恐怖,根本无法接受死是生命内容的最后一部分,恰恰莎士比亚又说错了,便把蚯蚓当作最后的假想敌。

麻雀往事其实,使任何尸体腐烂、分解的这一工程,是由蛆和微生物主要完成的。

欧洲乡间至今还有这样的童谣:蚯蚓、蚯蚓钻进去,蚯蚓、蚯蚓爬出来,玩它的眼珠子,嚼它的脑门子。

第一个小心翼翼地为蚯蚓说公道话的是18世纪的英国牧师吉尔伯特丨怀特,他在《塞尔伯恩自然史》一书中写道,蚯蚓是“自然链中微小而卑贱的一环,但看来也是植物伟大的助长者……钻洞、疏松泥土”,为农作物堆积优质肥料。同时吉尔伯特丨怀特对蚯蚓还是心怀不满颇有微辞,指责“蚯蚓雌雄同体且极其放纵”,这事关道德界定,当然是由人来界定的,蚯蚓就是蚯蚓它能说什么呢?怀特关于蚯蚓的结论仍然是里程碑式的“没有蚯蚓的土壤会迅速变冷、板结……贫瘠不堪我们的原先的土地,是因为蚯蚓使之温暧、肥沃的。

怀特的被人讥笑是可想而知的,一个多世纪的时光流逝,没有人认真地思考过怀特此想所据为何?这时候我们看见了,人的正确认识的出现,离开被人们所承认从而改变某种错误的观念,相距何等之遥!先知听到的总是挽歌。

先行者通常就是牺牲者。

1881年,达尔文的最后一部著作《腐殖土的形成》出版,这是100多年后对怀特的回应,也是当时当世惟一的系统研究蚯蚓的论著,现代生态学者誉之为达尔文职业活动的巅峰,但即便已经进入19世纪80年代,达尔文对蚯蚓的全面肯定还是受到了许多批评家的怀疑。

对达尔文来说,蚯蚓是如此地迷人而且激动人心。

首先是蚯蚓的数量之多。达尔文的观测是:普通庭院中1英亩土地就有53767条蚯蚓,它们在土地表层嚼土打洞,每一条蚯蚓每天能吃掉自身体重3096的枯枝败叶、微小生物和垃圾,然后又把它们排泄到地面,形成隆起的盘状蚯蚓粪。

这便是蚯蚓的工作:嚼土、打洞、吃枯枝败叶和垃圾,然后排泄出来;再嚼再吃再排泄到地面。我们说蚯蚓松土这是结果,但不能忽略它的工作方式,蚯蚓是以嚼土来松土的,同时又以嚼各种垃圾制造肥料,而它们打出的小小的通道对一块本来板结的土地而言,简直是一次新生般的苏醒,地底下开始流动氧气和水。

从古到今,没有一个酷爱土地的农人会嚼土而耕的。

蚯蚓的工作成果又如何呢?

达尔文通过对这些粪便的计算结果是惊人的:在每英亩土地中每年由蚯蚓们带到地面的肥土达18吨!这个数字令相信和不相信达尔文的所有人都感到困惑,不过在后来的尼罗河三角洲的一次勘查中,现代科研得出的结论是,在这个三角洲的蚯蚓每年翻土竟达每英亩1000吨,可见达尔文的18吨或许是土质的关系,但肯定是确凿的而且相当审慎。

这些排泄物在地面堆积,千万别小看了此种堆积。地球家园之所以可能成为家园,在轰轰烈烈的地球诞生、海洋形成、藻类登陆、海陆反复更替之后,则是由许多我们已知和未知的各种各样的微妙的活动创造的。有蚯蚓翻耕过的土地上每年大约能形成1英寸厚的覆盖层,我们或可把这1英寸厚的覆盖层看作是腐殖土最初的原始积累,倘若没有这最初的原始积累,人的家园便是子虚乌有。

达尔文通过30年的不间断观察,发现一块“坚如磐石的土地”,竟由蚯蚓改造成松软的沃土。同时对英格兰索尔兹伯里巨石阵的踏访和思考,使达尔文相信蚯蚓还在默默地以自己的创造性的劳动,替人类精心地掩埋并保存任何巨大的文物,使人类的历史不致灰飞烟灭。这是因为蚯蚓的粪便和无数细小而众多的地洞造成的温情的塌陷,能够将某种文物逐渐、小心地掩埋。对历史而言,掩埋就是保存。掩埋者的蚯蚓同时又是保存者的蚯蚓,使达尔文欣喜不已。他所做的一切就是把吉尔伯特,怀特的观点或者想法,加以验证,使之具有真理的权威性,他不怕任何人反对他的理论,他相信任何人今后再也不应非难蚯蚓。他深情地写到蚯蚓嚼着落叶和泥土在体内混合,这很有点“像园丁为宠爱的花木拌合沃土”,达尔文并且宣告,早在人类本身和犁出现之前,蚯蚓“实际上一直在不断地耕耘着土地”。

达尔文没有说一但我以为是一如果没有蚯蚓的耕耘,人类以及后来发明的犁,最多也只能在贫瘠的土地上耕种,农耕将会格外艰辛。

一个关于蚯蚓的最有吸引力的、达尔文也语焉不详的问题是:蚯蚓是怎么来的?它的无言的天性又是谁给定的?我们不妨换一种思路,即万物都是造物主创造的,人和蚯蚓同是造物的杰作,在平等的意义上我们就可以对蚯蚓了解得更深入一些了。你甚至会在想起蚯蚓之众时头脑里会冒出一个词来一芸芸众生一这个世界的荣耀总是更多地属于平凡和普通的。蚯蚓的居住地在距地表约1.5米的地方,不算深也不算太浅,所以选择这个深度是因为要把足够的地表留出来,让人类种黄瓜、土豆、高梁、玉米,修建房屋、架桥铺路。蚯蚓离开人类那么近,不过1.5米而已,但极大部分时间蚯蚓都在劳作,嚼土、挖掘,蚯蚓也有自己的居室,蚯蚓打洞的世界纪录是8米深,但,这个居室只是在每年的寒冬与酷暑时蚯蚓才蜷曲其中。蚯蚓的挖掘艺术堪称举世无双,它的惟一工具是尖而有力的头顶,以其精致的结构插入各种细小的缝隙间,之后,蚯蚓便蹦紧全身让头部像楔子一般挤开周围的泥土。

你可以说,蚯蚓是以它的头部来耕耘土地的。

不过如蚯蚓这样骨架全无的区区一虫,能够钻动土地,全部的秘密就在它的身体结构的巧妙的设计,真不知道这伟大的设计者是谁?鉴于作用和反作用力共生的原理,肌肉若缺少相应的支座就无法有效地做功,因而蚯蚓的中肠区大量体环里分别装有两只压垫。据科学家的测试,当蚯蚓收缩肌肉时,这些小水囊中能够产生1560个帕斯卡,即约等于54%的大气压的則超压。蚯蚓一伸一缩的行走方式也使人迷惑不解,除了科学工作者,一般的观察很难发现,当蚯蚓伸展部分肢节时,便向身体两端抛出两对短小的刚毛,插入土中以获得后座力而伸展前端的体节,驱动全身行进。这两对刚毛是不是蚯蚓祖先的体毛的退化物呢?敁然不是,如果不是光滑的皮而一身是毛,蚯蚓怎么能生活在地底下呢?

一条一岁的蚯蚓长不过20厘米,蚯蚓中的寿星能活到十余岁。蚯蚓中的巨人老大生活在澳大利亚,它们的直径可达3厘米,身长超过3米。蚯蚓的大脑长在咽喉的上方,它小到微不足道,但工作原理却和人的大脑如出一辙。当蚯蚓急于赶路时,身上可以同时形成三条伸展波带。蚯蚓的眼睛位于身体前端的一块光敏区,造物主知道蚯蚓不需要更强的视觉功能,它没有好奇心,在它爬上地表或重新钻入地下时,能判断出这种大环境的变化便够了。相比起来,蚯蚓更喜爱星光月色而不是枯荣家园梦.蚯蚓.白蚁,麻雀往事炽热的太阳,阳光对蚯蚓是危险的甚至可以致命,它当然不会因此而诅咒太阳,只是避人地下,让小草对着天空微笑。很难想像蚯蚓如此之强的生命力,它可以忍受体内高达的失水值,而当土地为洪水浸泡时蚯蚓可以在水中熬过100天。

然后便去耕耘,只要活着。

罾把硬土、枯枝、烂叶咀嚼,穿肠过肚。假如人类对蚯麗蚓宽容一些,多加爱护,不要任意践踏它们,不再以农胃药、化肥残害它们,告诉日本人吃蚯蚓是一种罪过,多给蚯蚓一点时间,比如300年到400年,蚯蚓就能把它们蛰8居的这片土地的40厘米厚的表层,全部咀嚼一遍,那是―肥土那是新土,你再播种稻麦,你再培育花草。你的子孙有福了。

现在的问题是:人类残破的生存环境,在人类不改变自己的前提下,还能支撑多久?而蚯蚓本身的命运也着实令人担忧,因为它已经不再是隐姓埋名的“劳动模范”了,它几乎就要成为无所不能的超级明星了。

很难简单地判断说,蚯蚓的一时走红是好还是坏。

“看不见的手”正在把蚯蚓从地底下推向市场。

70年代的研究成果证实,用蚯蚓改造牲畜粪便可以获得极好的堆肥,可以卖好价钱;而养肥的蚯蚓又是禽畜的蛋白质来源。在北美洲的蚯蚓市场上,收购1条6英寸长的蚯蚓需得支付3美分,为了获得一个高尔夫球场的蚯蚓捕捉权不惜花费4000—7000美元。每年从加拿大进人美国饵料市场的蚯蚓达10亿条!卷徐刚环境文学选.第美国西雅图市有6000个蚯蚓垃圾箱,成吨的蚯蚓正在吃掉成吨的垃圾。

1994年,国际上盛传一种新的汉堡包一蚯蚓汉堡包面世后来说这是谣言。其实对日本人和新西兰的毛利族人来说,蚯蚓早就是他们津津有味的食物了。

同类推荐
  • 一人份的热闹

    一人份的热闹

    如果你也像我,正处在独自成长的阶段;如果你也像我,拥有大把时光,却无处“挥霍”;如果你也像我,常常会想:独处时,做些什么能让自己越来越好?那么,你可以为自己做一些尝试: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变着花样做可口的饭菜,给自己买一束鲜花,独自经历一场旅行。
  • 胡适说:哲学与理想

    胡适说:哲学与理想

    《胡适说:哲学与理想》介绍了胡适,20世纪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和学术大师之一。其文章,开一代风气之先,影响至今;其治学,严谨,实际,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其为人,自由独立,不满足于现状,敢说老实话,认真地做事,严肃地做人。他的笔下,描绘着理想中的家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他的灵魂激荡、影响了中华百年……李慎之说:20世纪是鲁迅的,21世纪是胡适的。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每个人都需要一位“胡适”先生,发出震撼心灵的呐喊,指导并引领我们寻找日渐远去的思想光芒。
  • 春满秦岭:往事记忆

    春满秦岭:往事记忆

    本书是作者取材日常生活中趣事与感悟写成的散文集。在《淘儿淘事》中写了自己的淘气儿子,看到给病重的祖母打吊针补营养、竟异想天开地给心爱的波斯猫扎针补营养,搞得猫一见他就躲到柜子底下不出来。《两只斑鸠》则是作者家的窗台上飞来了两只斑鸠,作者与妻子撒下一把麦子喂食,自后天天按时喂养就食,俨然成了家庭一成员,后来孵了小斑鸠又把小斑鸠也带来就食……作者在欢乐的同时也感到困惑,这样做到底是爱护,还是溺爱!《春满秦岭》文字洗炼,语言优美,是一部充满文化自信和正能量的作品。
  • 梦回故乡

    梦回故乡

    本书是一本散文文集,共分为四辑:《童年故乡》《亲情暖阳》《生活有香》和《邂逅幸福》。全书融汇了乡情、亲情、友情、爱情、表达了对父母,对家庭,对朋友,对文字,对生活的热爱,构建了一个爱的世界。本书文笔朴实自然,不加雕饰,但在朴实无华中,将随处充满爱的世界展现给读者,无论是童年趣事,还是生活琐事,既有年代感又贴近生活,代入感强,是一本不错的休闲读物。总体来说,本书是一本积极向上,质量均衡,思想较充实的作品。
  • 真情处处(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真情处处(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白手帝国

    重生之白手帝国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修仙九万载

    修仙九万载

    公告:本书从95章开始,只发布作品的50万细纲,喜欢的,可以看看细纲,脑洞一下。
  • 厌世宠

    厌世宠

    一束花,一点朱砂她是异能界那个优雅的疯子,情花。也是盟社淡然沉静的少女,白若木。可是到了他身边什么淡定从容完全无法维持啊亲!某一天她头痛发作,顺手抓了一个在眼前晃的少年,一句无可奈何的“带我走…”使两人相识后来,入校遇难,给他包扎伤口,被少年挑眉似笑非笑的一句,“我想到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你昨天看了我的身体,还抓了…不打算负责吗?”瞬间雷倒用语言来形容眼前这个‘不怀好意总是计划着将她抱回家’的少年就是,“人前清冷如玉淡漠如斯,人后腹黑脸皮超厚。”说好的冷情少年呢?亲亲作者,这简直是要崩人设啊喂!【滴滴!您有一桶高冷帅气霸道腹黑的你肯定喜欢的男主快递上门,点击下面收藏,请签收!】
  • 虐爱归来

    虐爱归来

    女主被女二害惨,而男主还不知道。从而还冤枉女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蒲公英的星空

    蒲公英的星空

    是一部关于年轻人努力追梦在校园发生的故事。
  • 两个世界的重合

    两个世界的重合

    鬼打墙都能算是门?一打开还是另外一个世界
  • 世界救赎物语

    世界救赎物语

    大山深处,山凹村,有家世代相传的杂货铺,它是村里的CBD。不过一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它会消失不见。针对这一现象,村民称其为“进货”。本文慢热型,颓废中带着热血,逗比中带着严谨,玩笑中带着正能量。和主角一起去拯救世界←_←-空闲之余,聊以慰藉,欢迎各位书友来QQ群:1070141756摸鱼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攻略大佬今天也很乖

    快穿攻略大佬今天也很乖

    “你招惹了我,那你就是我的。”“不准走。。。求你了。”“我长这么大就没跟谁服过软!。。对不起,卿卿,我错了。”“你看我干嘛?你是不是喜欢我?”“你为什么不看我了?你是不是害羞了?”时卿挑眉:“乱撩这个毛病跟谁学的?”“看到你,就无师自通了。”双洁1v1第一次写文,多多包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