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77400000029

第29章 土卷:心灵风景(1)

平凹趣事

一、领工资

一日,平凹到单位,出纳追过来说:“贾主席,你的工资半年没领了。你若花不了,我拿出来给大家办福利。”

平凹头一偏:“我咋花不了?我是舍不得花,那是工资啊。咱一个农村娃,好不容易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拿来上了国家给的工资。这份工资含金量高,它不像写字画画挣的钱,流水来流水去,不必太珍惜。工资嘛,你给我存着。”

其实,出纳是跟他开玩笑,他也是玩笑着回答,但这段话却道出了他内心深处对工作、对金钱价值的认识和看法,意味深长。

二、签名本

随着平凹著作出版的增多,前来求他签名的读者只增不减。出版社拉他去签名售书,文联作协及一些行政单位拿他的签名本做礼品,还有些书商将新书提前运来签了名再去促销,寄书来或者送书上门来求签名的零散读者就更多了。这已是一个沉重负担,朋友劝他说:“你不必太认真了,找个人代你签吧。”

他说:“那不行,咱要对读者负责。”停一下,又说:“听南方一位朋友说,现在一本《废都》签名本,在香港能换一台尼康相机呢。如果是假的签名本,就是骗人了。当然,盗版本更不行的。”

近几年他的新著只要一出版,很快市场上就会出现盗版本,如果拿来签名,他一翻看则说:这是盗版,不签。当然,持书的读者会心中不悦,面呈尴尬。可这是维护作家权益和读者权益的事,不能含糊。

三、空名儿

在读者眼中,平凹是高高在上的作家;在朋友心中,平凹有了不起的才华;在一些达官贵人和企业家看来,平凹是文化名流。于是,请他吃顿饭的求张墨宝的络绎不绝。他参加某个会议,立即就成了媒体采访的中心人物;他出外旅行,火车上就有女士拿来白衬衣或香喷喷的手绢请他签名;还有许多远道而来的文学青年找到单位,求他看稿央他指教甚至请他给介绍工作。有人称这种热烈现象为文坛的“明星效应”。

那年秋天去北京,客居新街口正觉胡同西安驻京办事处,等待安排去江淅体验生活。本来是悄悄行动,但仍被一些报刊编辑逮住行踪将电话打进房间来,他苦恼不已,我们打趣说:“谁叫你是名人哩。”他叹道:“其实我也想过普通人的生活。”

到外边找饭馆吃面条,踱步于秋意渐浓的街头,他有点儿感伤,说:“咱这是流浪街头,在北京老觉得是外地人,在长安才是自己的家。”过了一会儿又说:“我就像过去那种外省来的官员,居留在驻京的会馆里,等待朝廷的召见。”我们讽刺他说:“这也是名人的待遇呀!”

他叹着气儿说:“唉,名人,其实我这一生把苦吃遍了。小时候是五类分子的子女,政治上不顺当。开始写作以后老挨批,现在的这个小说最严重。自己呢,身体不好,长期病缠身。情感上也不顺,闹得离了婚。还有一个接一个的官司,麻烦不断。我也没有给家人带来幸福,父亲病逝没享到我的孝敬,妹夫又出事,女儿身体还不好。唉,我只活了个空名儿,别人是不清楚。”

他这是发自肺腑的实情话,听得我们心头很沉重。大家默默地走在街边,脚下带起的黄叶张扬一阵,又无力地坠落于地。

平凹的这个感伤侧面,很少有人看到,我不知道那些追逐名流的文学青年了解这些事后,该作何感想呢?

四、婚姻事

八十年代初,平凹应邀去陕南一个山城讲学,有一位闲云野鹤似的跛腿冯先生曾给他占了一卦,说他四十岁左右生活上将遭遇一个很大的波折。

平凹心一惊,问:“有没有办法能躲过呢?”

冯先生沉思片刻,说:“有个办法可试试。”

“什么办法?”平凹急问。

“你回去后,再办一次婚宴。”冯先生回答。

回到西安后,他将这件事给韩俊芳讲了,征求她的意见。俊芳哈哈大笑,摇头说:“咱们老夫老妻了,娃都这么大了,再请一次客,再举行一次婚礼,不是开玩命嘛。不行不行,你甭迷信了。”

谁料十年后,一九九二年秋末,平凹四十出头,他们真的离了婚。生活上感情上的这个变故,给平凹打击很深。

五、守西安

贾平凹这三个字,多年前有一位蔡先生曾拆过,他边比划边说:“贾也,拆开是西贝两个字,西为金,贝是金银;平字,土地也,土生金;凹的造型像古代的银锭,能装东西,又显得空灵。立足本土,尽显富贵,好名字啊。”

后来也有人另做一番拆解:贾为西贝,西安的宝贝;平为大地,是厚实的关中平原;凹字像古城墙上的城垛儿,便于防守,能进能退。看来,贾平凹适宜住在西安。

不管有没有道理,这些年来,曾有南方某大军区调他去搞创作,曾有北京某部门调他去高任,曾有海边某城市请他去挂职,最终都没成行。跑遍了东南西北,还是住在西安城里好。西安城的羊肉泡馍、葫芦头、拉面条、灌汤包子,比任何山珍海味都香。当个西安市文联和作协的主席,他并不嫌官小。教授于西北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亦是天意。

六、没长高

女儿浅浅小时候身体不好,平凹常带她出外去求医。

一天晚上,父女俩又下了楼。平凹身背一个大挎包,一颠一颠往前走。浅浅拉了拉背带,说:“爸,让我挎。”

平凹身子一缩:“不,别把娃压得不长个子了。”

浅浅抢过挎包:“爸,你才压得没长高哩。”

平凹身矮,常有人开他的玩笑,他也乐于接受现实,还有时自谑一番或者夸张一番,来调节现场气氛逗得大家高兴。但今个这对话出自父女之间,则显出一种生活中的亲情和日常里的趣味儿。

七、巧解迷

那年上海作家王安忆去陕北,经过西安时见到贾平凹,说:“平凹,听说你是手相大师,还会拆字,我也掌握有一套西洋的算命方法。”

平凹的好奇心上来了:“说出来试试看,咱们交流交流。”

王安忆说:“你说出自己喜欢的三种动物,每种动物还要说出你喜欢它的三种理由。”

平凹想了想,说:“第一喜欢狐狸,它聪明、机智、柔情;第二喜欢龙,能大能小、能升腾、能呼风唤雨;第三喜欢乌龟,憨厚、笨拙、有毅力……”

王安忆笑了:“解迷的方法是,第一种动物狐狸是你对自己的认识;第二种龙是你对他人的看法;第三种乌龟是真正的自我个性。”

平凹也笑了:“咦,就这么简单啊。”

不管以上故事纯属戏言还是确有其道理,平凹说过他有两种自卑心理:一是自己出身农家,怯城市,也怯能说会道的城里人;二是自己个头矮小,怯舞厅,更怯与高个子女人跳舞。

与生俱来的乡下人情结,怎么也丢不掉。

八、闯红灯

前些年,平凹还没当主席,没有专车,上下班、出门办事都骑着他那除了铃不响浑身都响的旧自行车,一路嚓啦嚓啦慢慢前行。

有一位,心里想着事,过十字路口时闯了红灯,被交警拦下来。

“硬闯红灯,哪个单位的?”交警怒喝。

平凹尴尬地站在路边,掏出工作证递上去。

交警看了看工作证上的名字和照片,突然立正举手敬了个礼:“对不起,贾老师,请下次注意红灯。”

“下次注意,下次一定注意。”平凹庆幸遇到了一位交警读者,没有太伤脸面。

其实,在古城里,喜欢他的作品的普通读者很多,随时都可遇到。另外,也说明西安这地方对作家的敬仰和尊重。

九、爱收拾

平凹的书房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陶罐、石头、树根、木雕等古玩和工艺品,人穿行时还得小心翼翼别挂着了哪儿。

他喜欢笨拙、大气的东西。他收藏的都是些硕大奇特的物件,小玉小瓷之类的玩艺儿再精雕细刻他也不要。

屋里东西虽多,但不乱。

他说自己业余时间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收拾房子。

今天将东西布局一番,过几天再挪一挪,在房子里搬来搬去,其乐无穷。房子可以小,但不可以有灰尘。他做得最多的家务活儿,是扫地。

这是一种好习惯。

看过贾平凹手稿的人都会说:“真清秀、真干净,这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十、示润格

贾平凹的书法十分出色,上门来求字的爱好者络绎不绝。有自己收藏的,有拿去做礼品的,有楼堂馆所题写匾额的,写字一事常常打乱他的生活秩序。

为了应付众多的索字者,几年前,他就写了一张“润格告示”贴在房内。

“自古字画卖钱,我当然开价,去年每幅字千元,每张画千五,今年人老笔亦老,米价涨字画价也涨。

一、 字,斗方千元,对联千二,中堂千五。

二、 匾额一字五百。

三、 画,斗方千五,条幅千五,中堂三千。

官也罢,民也罢;男也罢,女也罢;认钱不认官,看人不看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对谁都好,对你会更好。你舍不得钱,我舍不得墨,对谁也好,对我尤其好。生人熟人来了都是客,成交不成交请喝茶。”

这个“润格告示”实为一篇好文章。

他写这告示的目的本来是想辞退一些求字人,没成想反而人更多了。于是,告示不断变更,字价年年上涨,收入比写小说高。

对于自己的书法艺术和用途,他心里很清楚。但他认为前来要字的人,真正懂书法的并不多,大多数都是用他的名去办自己的事。

十一、“娃”与“凹”

他的原名叫平娃,现在这个凹字是后来自己改的,取了同音。但外地人不熟悉陕西的方言发音,仍按普通话念“熬”。

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发行了,一位老编辑提议杂志社给大家每人卖一本,平凹说这个建议好,搞文字的就是要掌握工具书,又说:“这修订本与咱的名字有关呢,那老词典里把“凹”只念“熬”音,现在的本子里已增加了“娃”音,是咱的名字起了作用,不信你们查查。”

事实果真如此,“凹”字成了多音字。一个作家用自己的名字,改变了科学词典的读音,这也是件了不起的事儿。

平凹的家乡过去叫“商洛”,但他用“商州”一词把家乡写出了名,后来家乡就正式更名为商州了,这也是一个作家的影响。

影响了就改变了就流传下来了,人与文与故事都是这样。

素描吴文莉

那天,曲江新区办书市,我们应邀去签名售书。

因头一天下小雨,主办人将签名地点放在了大雁塔北广场的“红木阁”里。铺着地毯,摆着书案,还有高档沙发、茶桌等布置,环境很是优雅。我一看,这分明是书画家挥毫表演的场所,但文学书是要普通读者来购买的、阅读的,还是平常一些、大众一些、离老百姓近一些的地点好。

我提出换个地方,到广场上去。

刚好,外边雨停了,天上露出太阳朦胧的可爱的影子。

主办人说,外边只能摆小桌子,可能简陋一点。

我说,有桌椅就行。其实嘛,作家写作就只用一张普通桌椅,与豪华阔气无关。

于是,临时在广场上摆了一排条桌。“紫香槐博客散文丛书”的七位作者,于桌后坐好,面前放着他们各自的书。

这时才看到,现场签售著作的其实是9个人。东边坐着老爷子孙见喜,售他的长篇小说《山匪》;西边坐着一位纤秀的女子,也摆着一部长篇小说。

这女子就是吴文莉。

苗条的身材,恬淡的笑容,清新的气质。

她用坐在银行的柜台后边数钱的细手,写出了厚厚的长篇小说。

名字还叫《叶落长安》,很感沉重的题材。

更没想到,吴文莉还是个画家。

那天签名售书结束时,她送给我们每人一本画册。

我把画册带回家来欣赏。

欣赏文莉,需要安静。像赏花,心中不可浮躁。

她的国画,以工笔为主,以花鸟见长。我最关注的,还是那些取材于长安的画面。古老而沉雄的长安古都,在她的笔下变得凄清细致。但她的命题又是厚重的,比如《苍茫长安雪》、《叶落满长安》等。大气的标题与精细的笔法形成对比,自有一股深意在其中。

正如她的人,表面是恬静的,思想深处却是激越的。

吴文莉网上的博客名,也叫《叶落长安》。

她与古长安有解不开的情缘。

博客里有她的画,她的一系列文章。

在文章里,她叙述了创作小说的艰辛过程,令人感慨唏嘘。

还有她写画家写老师的散文,文字凝练传神。

我以我的方式爱我的西安。她充满感情地这样表白。

写作中的吴文莉,是疏朗开放的。

后来,她来我的办公室,翻阅着我的摄影小册子,莞尔笑了。

怎么啦?我问。

她指着那幅名叫《宫墙上的小野花》的摄影作品说,我也画过这种角度。

她又翻开她的画册,把《长安一片月》指给我看。

我拍得是大雁塔老围墙上长起的一朵小黄花。

她画得是小雁塔的塔影、圆月、宫墙、花丛。

英雄所看略同。

审美比较接近。

我用文学的目光在看摄影。

她用文学的目光在看绘画。

现在,关于吴文莉的发展,各有所论。

美术界的人士说,你要多画,绘画是你的专长。

文学界的人士说,你应多写,你的文笔很好。

我说,这不矛盾呀,画家吴冠中、黄永玉、韩美琳、陈丹青等都写得一手好文章,作家中也有不少丹青高手。现在,艺术越来越边缘、多元化,不必强行划界。

她笑了,点点头。

其实,当初从待遇丰厚的银行辞职,她的心底就有了坚定的选择。

过几天,她发来一则手机短信。

内容是:感谢你的支持,我会多写一些散文给你看。

我回了一信,内容是:

阅读吴文莉,这是一种美好的期待。

2007,11,6日朱雀门

精神供品

老A是个工程师,在岗位的时候颇有些权威,但六十一过退休回家,突然变成了闲人。于是,精神一松懈,身上各种毛病都显露出来,前天腿疼,昨日腰酸,今朝又是血压上升,弄得他心绪难宁,烦躁不安,动不动就发脾气,老伴不吃他这一套,为一点点小事,俩人便斗嘴,吵架,整天气哄哄。

同类推荐
  •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丛书概括了诸子百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性认识,努力探索先秦诸子学说中规律性的见解,一分为二地评介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介绍了诸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业的方略。该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本书为其中一册,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先秦诸子学说,使深奥难懂的学术著作成为广大群众能够读通弄懂的人文素质教材,这无疑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贡献。
  • 民俗天津

    民俗天津

    本书分衣、食、住、行、婚、丧、商等8个专题,介绍了天津民俗的由来及现状。文字轻松,图文互动,彩色印刷。是一本比较好看的书。
  • 中华民族大家庭

    中华民族大家庭

    56个民族56朵花,中国是由56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大家族,本书共分为9个章节,分别从语言、文化等多方面来展现民族的团结与亲密。
  • 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四体常用歇后语3000条

    四体常用歇后语3000条

    本书共选编了中华歇后语3200条,以宋、楷、行、隶四种字体,按照汉语拼音音序编排。
热门推荐
  • 吸血鬼营地

    吸血鬼营地

    光怪陆离的末日世界,妖魔鬼怪丛生,最强大的丧尸魔主统治着整片大陆。人族,妖族,异人族,血族等都苟延残喘着。一个强大的血族游侠,通过招募和传播,组建了一个纯粹由血族组成的组织,被人称“吸血鬼营地”。专门破坏丧尸大军建立在各个地域的集中营和情报站。我们要讲的就是这个营地里一个被招募的小血族慢慢成长的故事。
  • 劫戮

    劫戮

    世间流传:天无道,戮万灵。人杰苍青黄愤然逆伐,屠天定道。故有三字三天之说。洪荒乱古,兽妖横行。人天当世,圣族崛起。小人物何落,无意得到世初传承,衍万法天宪,断乱古苍道,成就无上洪荒传说。
  • 俺是一名重生者

    俺是一名重生者

    一场空白的AI大战摧毁了平静,战后波涛汹涌,帝君家族、噩梦组织……一个个远超人类想象的事物出现在他们的面前,灵气复苏,开启了全民修炼的时代
  • 快穿:高冷宿主,撩完就杀

    快穿:高冷宿主,撩完就杀

    【1v1,男女主都是一个人,后期甜宠!】【魅灵好感度+1,当前好感度:-99】【魅灵好感度-2,当前好感度:-101】操碎心的陌父看着显示器无奈道:儿子啊,你又惹她不高兴干嘛撒???追妻路上你要追到什么时候?哎。为父只能帮你到这了。#贵·君泽·公子:魅儿,我只要你在我的院子里诱惑我就好了。魅灵:……竹·白擎·马:幺幺,过来。我教你写题。魅灵:被窝??守护者六玖熙:大人,外面危险不准出去!魅灵:?#魅灵面无表情的看着那个男人,“你屠了我的家,是不是?”陌熙:只要你跟我在一起,我就放了他们。【魅灵好感度-1000000,当前好感度:$&&$#不明。】陌父:儿子,你又作死???
  • 一路狂奔

    一路狂奔

    本书是一部现代都市报业大战的“战地日记”,作者以亲历者的视觉和切肤之痛,用细敏的笔触为读者勾勒出了现代都市报业大战波澜壮阔却无比惨烈的真实场景,以及发行员在现实生活泥潭里的血泪挣扎和他们曲折坎坷的命运悲歌。
  • 青州心游记

    青州心游记

    一群生活在幸福彼岸上的人们经不住神马浮云和幻想杂念的诱惑,被拖进了花花世界和欲望之海中变成了偏激,偏执,偏性的一根筋,变成了胡思乱想,胡言乱语,胡作非为的心魔。随之体内的五脏六腑等也失去了平衡,生产出大量的乌烟瘴气,歪风邪气在四处游荡,恣意肆虐,随着器官们的罢工和下岗,人体生病了,住院了甚至消亡了。心魔Z幡然醒悟,开始了奋力的逃亡,同时也遭到了强盗们的疯狂追杀,就在这时,孙悟空出现了,救出了心魔并且带领他来到了太上老君的小院里…为了能让心魔理解太上老君的苦心,孙悟空又带领着他来到了一个正常人体的内心世界中,了解了器官和组织们的功能与作用。然后又飞到天外见识了地球和太阳的关系,幸遇了中国的宇航员和太白金星,欣赏了地球的外貌。返回地球后游览了青州府的云门山,驼山,玲珑山,遇到了觉悟者,了解了中国功夫的奥秘,青州府的历史,品尝了东关的美食小吃,逛了青州古城,又去了《绿野堂》,见到了了智者和慧者,明白了心灵和生命的状态,穿越了《资治通鉴》,拜会了了司马光,文渊博,包拯,宋仁宗等人。返回时又飞越了青州的时光隧道,见到某些朝代发生在青州的重大事件…最后,心魔Z又变回了心灵,回到了幸福彼岸。
  • 重生后渣爹变成了忠犬

    重生后渣爹变成了忠犬

    重生前她谨遵娘亲教诲,长大后卖了他爹全部的小妾,废了小妾所有的儿子,夺了她爹全部的家产,散尽全部家产后一觉睡醒竟然重生六岁那年了。她娘还没病死,而她却有了前世的经验,可是渣爹为什么不去打仗天天跑她娘的院子做什么?花棠棠暗自发誓一定要让渣爹远离娘亲,于是乎~全京城都知道夏侯大将军是个瞎了狗眼的大渣男,花云菲是宜室宜家的好娘子,棠棠是个单纯善良孝顺的小可爱,这不还被皇上他看上死乞白赖的要她嫁进宫嘛。“陛下,娘娘她说自己长得丑进宫不得宠,逃婚了!”“告诉她,朕不嫌她丑,让她回来嫁人!”“陛下,娘娘说她年幼胆小不识字,进宫容易迷路。”“陛下,娘娘还说……”“说个鬼,要是不进宫朕就下旨给她爹赐婚。”某位大佬正在喝茶听戏,一听这话怒吼一声震全京城:狗男人,算你狠!
  • 醉酒一生

    醉酒一生

    背负着灭门之仇的江湖杀手,原本是一个门派首领收养的孩子。为了向那个鼓动朝廷剿灭他们的人复仇,以赏金猎人的身份潜伏了七年。终于,当时机成熟谋划已久的复仇将要实行的时候,偶遇门派首领流落在外的私生子。这个变数使原本的计划被彻底打乱……
  • 回到高三的奋斗

    回到高三的奋斗

    学渣凌虎重生回高三时代,由于自己明白了社会的现实,凌虎不得不认真学习,拼了老命地学习,一定要搏出一个好前程!
  • 宙初

    宙初

    至强者的决战,宙初超级世界破灭,幸存的生灵在无数残破的位面苟延残喘!无数的生灵正面临被奴役的命运,难道偌大超级世界,就诞生不了一个能够守护它的强者吗?据说,决战之前,至强者留下了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