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66900000008

第8章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第一节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历史

农产品加工业以农业生产为基础,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又对农业发展起导向、稳定和带动作用,促进农业的改造和升级,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的古老传统产业。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农产品加工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很多产品品质优良,工艺、风味独特,享誉国内外。

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用麦芽、谷芽加工糖及酿醋、酿酒等粮食加工。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至前771年),酿酒业就已发展成为独立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手工业行业。《古遗六法》记述了酿酒过程,是世界最早的酿酒操作规程;《齐民要术》详细记载了制酒曲和酿酒的方法、原理;《本草纲目》记载酒的种类有70多种。

中国造纸技术的发明,是对世界人类史的杰出贡献。在公元105年,蔡伦用丰富而价廉的树皮、麻头等植物纤维原料,发明了造纸。

中国是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4000多年前就出现了缥车、纺车等手工纺织机具,有了以纺织生产为业的专业士族;3000多年前,已经有官办纺织作坊,内有严密的分工,有规格化的商品(幅宽、匹长有统一标准)。19世纪20年代,人们就兴办了近代纺织工业。1866年,在广东海南县简村,建起第一家缥丝厂;1872年,广东海南继昌缥丝厂开始用机器缥丝。

中国茶叶的加工历史久远。在公元220-264年,出现茶叶加工工具;公元420-589年,出现茶叶加工作坊,加工蒸制茶饼;公元1081-1083年,出现最早的制茶机械—水力驱动制茶饼的机械;公元1861年,汉口砖茶厂开始用蒸汽机压制青茶。

。19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工厂开始生产农产品加工产品并生产一些农产品加工机械。1887年,上海开始生产轧花机;1896年,在上海建立了面粉加工厂;1897年,在营口建立了第一家水压机榨油厂;1900年,上海开始生产缥丝机;1907年,中国第一个机制糖厂在黑龙江阿什河建成。

在漫长的2000多年封建社会,农产品加工一直附属于农业或手工业,未能形成独立产业。新中国成立后,农产品加工业才真正得到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农业的重点是解决农产品量的短缺问题,就加工业来讲,发展速度不快,技术水平不高,除纺织、造纸、烟草及少量食品、粮食加工建成较为庞大系统工业外,其他基本上是传统的、作坊式的小型加工,大量的农产品是农民在产地加工。改革开放20年来,农产品加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比较发达的食品、饮料、烟草、纺织、皮革、服装、造纸、木材、橡胶等加工业体系,建成了坚实庞大的加工业基础,产品基本满足了国内人民需求,不少产品在国际上具备了一定的竞争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本结束了食物短缺的历史,进人了主要农产品供需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在21世纪相当长的时期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人的必然选择,是积极应对加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挑战,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突破口,也是促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合理的地域分工格局初具雏形。各地根据自然资源优势和经济区位优势,围绕本地优势产品、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带动和促进了我国农业优势产业带的形成和农业生产力的优化布局。一些地方出现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业专业乡、专业村,或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由众多农产品加工企业组成的特色块状经济格局。如浙江的水产品加工;山东、陕西的果品贮藏与加工;河北、河南的优质专用小麦加工和肉类加工;吉林的玉米加工和牛肉加工;黑龙江的优质大米和土特产加工;湖南、四川的水稻和饲料加工;内蒙古的乳品加工和羊绒加工;河北的皮革、羊绒加工;江苏、浙江等省的羽绒制品;安徽、江西、福建、江浙等省的茶叶加工;新疆的棉花、葡萄和番茄加工等,都已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一些省、区还出现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业的特色县、特色乡镇和特色村,形成了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格局。

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最快。1981-2000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长在13%左右。发展最快的是1992-1997年,年均增长20.26%,其中木材及家具年均增长30%,食品、饮料、烟草年均增长23%,很多纸制品等年均增长21%,橡胶9年间年均增长18%,纺织、服装及皮革年均增长17%。

第二节 农产品加工业概况

(一)食品加工业

1.粮食加工业

(1)小麦加工业 全国粮食部门所属面粉加工企业4104个。日生产规模,小型企业30一80t,中型企业100一200t,面粉厂800一1500t}

1998年,面粉加工企业有近万家,多数生产能力在50一200t/d,超过200t/d的大型企业约占5.5%,生产能力在700一1200t/d的企业为数不多,只有10余家。1998年,我国面粉生产企业加工能力已达27310万t,远远超出小麦的消费量。1997年,小麦消费量为11400万t,以98%作为食用计为11172万t,仅是目前面粉生产企业加工能力的40.9%。大型面粉加工企业的产量只占面粉总量的37%,其余63%是4万多套50t/d以下的小型机组加工的。中国粮食行业协会2002年度统计,面粉加工企业6591个,年生产能力7042万t;加工业总产量2713万t,其中特一粉占38%、特二粉占27%、标准粉占21%、专用粉占11%;工业总产值(现价)385亿元;销售收入352.7亿元;利润6.05亿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人,国有小麦加工厂的转制和改制进展迅速。目前,各种所有制和不同规模的面粉加工企业应运而生,遍布城乡,已形成面粉总生产能力0.8亿t左右。

制粉设备生产企业约有150多家,主要生产有清理设备、碾麦机、磨粉机和筛粉机等,以往小型制粉机组(巧-50t/d)中20t/d机组最为畅销。但由于小型机组加工粗放,影响面粉质量,出粉率低,销路逐渐不畅,现在40一70t/d小型机组较为热销,80一120t/d机组发展也很快。今后,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技术先进的大型面粉加工机械会加快发展,逐渐占领市场。

全国2000多家挂面厂年生产5000t以上的100多家,I万t以上的20一30家。近年来,挂面市场发展迅速,国内挂面消费总量稳定在200万t以上。方便面加工已形成较大生产规模,现有300多家方便面生产企业,近200()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360万t,市场竞争激烈,年产量只达153万t。近年来,采取速冻保鲜技术生产的方便食品如饺子、馄饨、包子、春卷、汤圆等进人百姓家庭,速冻食品的产量以年平均25%的速度增长,全国已有2000多家速冻食品厂,年速冻食品产量超过1000万t。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速主食品工业化,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节约资源消耗已初见成效。

(2)稻谷加工业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2002年度统计,大米加工企业8991个,年生产能力7324万t;加工业总产量1878万t,其中特等米占30%,标一米占58%,标二米占9%;工业总产值(现价)221.7亿元;销售收人197.1亿元;利润3.27亿元。日生产规模,小型企业30-80t,中型企业100-200t,大型米厂300一I500t。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人,国有大米加工厂的转制和改制进展迅速。目前,各种所有制和不同规模的大米加工企业应运而生,遍布城乡,已形成大米总生产能力I亿t左右。

碾米机是粮食加工的主要机械之一。目前,我国碾米机械主要有分离式、碧碾组合式、联合碾米机组以及近几年推出的精米加工机械。我国现有的200余家粮食加工机械生产企业中,以中小型企业居多,除极少数的生产企业生产杂粮米机外,大部分厂家生产稻谷碾米机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碾米机械行业中,涌现了一批产品档次较高、产品质量较好、生产规模较大和经济效益较高的碾米机械生产厂,产品不仅牢牢占领国内市场,还大量出口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这样的厂家约占全国碾米机械生产企业总数的20%。而在碾米机械行业中占很大比例的一些碾米机械生产企业的产品在市场缺乏竞争力,将会逐渐被淘汰。

“特制米和标一米的生产,已占总量的40%以上,各种小包装营养米、免淘洗米、精制米和米制食品数量以年5%以上速度递增”,利用大米加工的副产品生产米糠油、米糠营养素、米糠膳食纤维、米糠多糖;利用糠蜡生产28碳醇;利用碎米生产米蛋白、营养米粉、果葡糖;利用稻壳生产活性炭、煤气发电、纤维板、餐盒等,已在一些地区和加工企业得到推广。

(3)大豆加工业 我国大豆加工业主要包括传统大豆加工业、豆油加工业和大豆蛋白加工业3大部分。其中传统大豆加工业主要有发酵豆制品(如腐乳、臭豆腐、豆瓣酱、酱油等)、非发酵豆制品(如水豆腐、干豆腐、卤制豆制品、油炸豆制品、熏制豆制品等)及其他大豆食品等加工;豆油加工业主要是大豆食用油加工(含榨油、浸出和精炼等),豆油再经加工后,可制成大豆卵磷脂、起酥油、人造奶油、甘油、油漆等产品及其重要原料,广泛用于食品、医药、造纸、制革、化工等行业;大豆蛋白加工业主要以脱脂大豆为原料,加工制品有豆粕、大豆粉、大豆蛋白(包括浓缩大豆蛋白、大豆组织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等)。

我国现有大豆加工企业4300多家,其中豆油加工企业为3000多家,蛋白质加工企业约30多家,大豆食品加工企业1000家左右。2001年,全国大豆蛋白年总产量约5万t,豆制品年总产量约500万t(产品种类100余种),各种豆油年总产量为341万t(全精炼油产量已占油脂总产量的30%左右)。大豆油脂加工是我国大豆加工利用的最大领域,全国大豆年压榨量为1884万t。从加工能力看,山东省年加工能力为900多万t,占全国年加工能力的60.8%,居全国首位;黑龙江省年加工能力为400万t,居全国第二位;吉林省年加工能力为250万t,居全国第三位。山东省拥有年加工能力30万t以上的企业10家,黑龙江省2家,吉林省2家。主要的大豆加工企业包括河北三河汇福食品公司大豆年加工能力60万t、吉林德大年加工能力40万t、黑龙江九三油脂有限公司年加工能力30万t、大连日清制油有限公司年加工能力22万t等。

(4)玉米加工业 我国玉米主要用于饲料加工和淀粉、酒精加工。我国有大中型玉米深加工企业400多家,其中日加工玉米600t以上的有20多家。全国2001年玉米淀粉产量508.%万t,食用与工业用酒精300万t。玉米是我国淀粉加工的主要原料,占淀粉总产量568.31万t的89.56%,全国年产淀粉万吨以上的企业有近80家,玉米淀粉厂有近70家,集中分布在山东、河北、吉林三省。淀粉深加工主要包括淀粉糖及其衍生物、变性淀粉、淀粉发酵产品3大类。我国玉米淀粉有18%加工成淀粉糖,近年来,淀粉糖生产有较大突破,果葡糖浆、功能性低聚糖、高麦芽糖的需求有较大增长。变性淀粉的应用,市场需求在109万t以上,主要应用造纸(20万t左右)、食品(20万t以上)、纺织(17.5万t以上)、特种饲料(10万t以上)、农业播种、花卉种植、农药喷洒和医疗卫生用超吸水剂(20万t),此外,还有石油钻井、建材、铸造、医药、精细化工、包装材料等领域用变性淀粉,未来发展空间广阔。随着高油、高赖氨酸、糯性玉米和高直链淀粉优质玉米品种的推广,玉米方便食品、早餐食品将得到快速增长。

1980-1998年,全国近90个单位分别从10个国家引进淀粉生产设备,全线引进50条,其中淀粉生产线约30条,变性淀粉生产线约20条,引进关键单机约30种,总引进费约50亿元人民币,引进淀粉设备中加工能力占全国总产量的40%-45%。引进变性淀粉加工设备加工能力占全国变性淀粉总产量的80%左右。

目前,国内从事淀粉及深加工机械科研单位有20多个(大都兼业),设备制造厂家80家。玉米淀粉加工机械主要有清理机械、制酸机械、浸泡、脱胚制粉机械、脱水干燥机械及副产品加工机械,大部分机械设备都已成系列化并逐步规模化,配套比较齐全。但总的来看,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不高,生产规模偏小,综合利用差,能耗高,生产成本偏高。淀粉深加工机械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更大。

(5)薯类加工业 马铃薯和甘薯是我国两大薯类产品,马铃薯由于产量高、适应性强,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马铃薯因营养丰富除直接食用外,还可加工成食品、全粉、淀粉等价值较高的商品。综合利用马铃薯资源,开展马铃薯深加工,可实现多次增值。我国加工量只占总产量的10%左右。在我国除直接食用外,加工粉丝、粉条和粉皮等一直是马铃薯加工利用的主要方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30条油炸薯片生产线以及陆续引进马铃薯淀粉、果葡糖浆、薯条及变性淀粉等大型加工成套设备,马铃薯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因马铃薯淀粉具有良好的特性,所以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农业、造纸及石油等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我国马铃薯加工业共消耗原料约220多万t,其中加工马铃薯淀粉、变性淀粉及粉丝、粉条、粉皮等产品约30万t,消耗原料为180万t;加工速冻薯条I万t,消耗原料为3万t;加工油炸薯片4万t,消耗原料为20万t;加工全粉I万t,消耗原料为5万t;其他加工制品消耗原料约20万t。马铃薯加工转化率为20%,深加工转化率为10%。

到2001年底,我国已投产的马铃薯全粉加工企业约7家,生产规模约I万t。目前,正在开工建设或扩建改造的全粉生产规模约2万t;还有20余家企业正在加紧立项、招商或筹建,生产规模约5万t}

2.畜禽加工和饲料加工业

我国畜产品加工转化程度很低。据估计,肉类转化率仅为3%一4%,乳在10%左右,禽蛋不到1%。在发达国家,一般肉转化为肉制品的比例为30%-40%,有的高达70%,乳转化为乳制品的比例在80%以上,蛋转化为蛋制品的比例达40%以上。

(1)肉类加工业 目前,我国有乡以上肉类加工企业3600家,有冷库4000余座,座容量450万t。乡镇企业占多数,部分大型企业在大中城市。我国畜禽产品加工整体水平低,年加工肉制品仅260万t,只占总产量的3%-4%,而发达国家一般为总产量30%-40%。据2001年统计,我国肉类食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指销售收人500万元以上企业)1844家,比2000年减少5家;资产总计653亿元,比2000年增加28亿元,增长4.55%;完成工业总产值849亿元,比2000年增加93亿元,增长12.25%;销售收人829亿元,比2000年增加96亿元,增长13.09%}2001年,肉食工业产值比2000年下降幅度较明显的有北京、上海等地;而山东、河南却是我国肉类产品最大的加工基地,是行业发展的火车头。

我国猪的屠宰,现有大型、中型和小型屠宰场之分。大型屠宰场是机械化作业,大中城市多配有一套至数套,屠宰量为1000一10000头/班,中型屠宰机械规模小些,处理500一1000头/班,小型屠宰场日宰杀能力20一100头,机械一般较为简单。

家禽屠宰:中小型屠宰厂生产能力为500-2000只/h,国内能够提供加工设备;大型屠宰厂在4000-5000只/h以上,基本采用进口设备。

我国屠宰设备除大型需要进口,在中小型成套中的关键设备如胭体分割、骨肉分离、自动宰杀、内脏摘取等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国内有200多个企业从国外引进了屠宰设备。熟肉制品加工在品种和关键设备上都存在不小的差距。

肉类的增加是人们生活提高标志之一,由于我国的饮食习惯与西方不同,今后肉类增加速度不会很快,需在结构上不断调整。火腿肠生产厂家已有too多家,生产线400多条,其中引进生产线70余条。但总的来说,不论数量、质量还是品种尚满足不了广大消费者的需要。今后要调整熟肉制品的品种结构,发展低脂、多风味肉食,打破多年生猪肉独占熟肉市场的局面。利用各种畜禽原料,加快发展小包装制品,同时注意开发蹄、筋、尾、肚、’肾、爪和脯等畜禽下脚料制品。2001年,全国肉制品总产量达230万t,较1997年增长15%,新增肉、蛋名优产品品种120多种。为了发展壮大肉制品行业中的名牌企业,中国肉制品协会于2002年9月开展了争创“中国名牌”活动。通过全行业中的专家评审,国内双汇、金锣、雨润、邦杰、德大、希望6家企业集团生产的高温火腿肠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这6家大型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在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2)蛋加工业 我国蛋品加工业其传统加工历史悠久,但这一产业目前却处于培育阶段。生产的制品只有冰蛋品(包括冰全蛋、冰蛋白、冰蛋黄等)、干蛋品(包括干蛋白、全蛋粉、蛋黄粉、蛋白片)、腌制品(含咸蛋、松花蛋等)3大类,家用蛋液及其制品的生产还属空白。由于加工技术落后,加工品种单一,未形成品牌优势。总体上看,我国在蛋资源质量控制、系列禽蛋制品加工技术与设备方面还落后于美、日、法、德、意等发达国家。2001年,我国蛋品加工量为6万t,仅占全国禽蛋总产量的0.26%,

(3)乳品加工业 乳品是最接近“完善”的食品,几乎含有生物活动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乳品厂大约有1500多家,日加工能力超过loot的企业只占5%,大部分在20t以下;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359家,上亿元的只有12家。

乳类产品主要集中在黑、冀、新、蒙、齐、陕、晋、川、沪、京、宁、辽这12个省市区,占全国78.5%。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快报(以统计年报为准),2002年规模以上乳品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58亿元,工业销售值346亿元,销售收人340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乳制品完成93万t(快报统计),同比增长25.6%,液态奶同比增长65.8%。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提供的一份2002年10大行业特大型企业去年各项经济指标情况表表明,上海光明、内蒙古伊利、石家庄三鹿、北京三元、内蒙古蒙牛、黑龙江完达山、西安银桥、山西古城乳业、哈尔滨金星、济南佳宝10家大型乳品企业2001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87.7亿元,占全行业工业总产值的52%;完成销售收人183.4亿元,占行业基数的53%;利税总额近22亿元,占全行业的60%}10家企业液态奶总产量达到193.8671万t,同比增长70%强,乳制品完成25.07545万t,大幅度超过行业增长的平均数。

我国乳品机械工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得以较快发展。全国有乳品机械生产厂家近40家,生产300多个规格品种,技术水平较高的产品有板式换热器、双效降膜蒸发器和高温瞬时杀菌机等。国内乳品机械虽然基本能满足国内乳品工业的需要,但三化程度低、配套性差,尤其是通用关键设备、离心机及乳品分离机,与国外相比差距大、品种少、性能差。目前,进口设备占据国内乳品机械50%的市场。

(4)饲料加工业 2001年,饲料工业稳步发展,全国饲料工业总产值达到1644亿元,饲料产品双班生产能力达到15024万t;我国饲料总产量8020万t,其中配合饲料6200万t、浓缩饲料 1430万t、添加剂预混合料290万t,分别比上年增长8%,5%,巧%和巧%,继续保持世界第二大饲料生产国的地位。

2001年,全国饲料加工企业总数11905个,比2000年减少2.5%。配合饲料加工企业6761个,其中,时产5t(含5t)以上的企业1955个,占配合饲料加工企业29%,5t以下4806个,占配合饲料加工企业的71%;浓缩饲料加工企业2539个;添加剂预混合饲料2579个;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964个;饲料原料企业1426个;饲料机械加工企业72个。2001年,饲料企业年末职工人数为45.7万人,比2000年减少12.6%。

正大集团、希望集团、通威集团、温氏集团、湖南正虹、湖南唐人神、江西正邦集团、广东华星、山东六和、辽宁大成、北京大北农、河南宏展等20家企业集团的饲料生产量占全国饲料生产总量的30%以上,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增加。

2001年,东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饲料产品产量占全国的44%;中部(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饲料产品产量占全国的38%;西部(重庆、四川、贵州、广西、内蒙古、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饲料产品产量占全国的18%}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饲料工业发展速度低于东部地区。

3.果品加工业

自1993年开始,我国水果产量又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第一大水果生产国。我国90%以上的水果用于鲜销,而发达国家40%一70%进行加工,与之相比,我国的水果商品化处理能力和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我国水果加工量仅占总产量的7%一8%,加工率仅为5%,大大低于22%的世界平均水平,位居世界20位以后。

果汁加工占果品加工的比重最大,我国果汁生产因果汁褐变、营养素损耗、芳香物逸散及果汁混浊沉淀等没有很好地解决,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这些技术难题并没有因引进了国外果汁加工生产线而得到解决。我国果汁人均消费水平还很低,不但比发达国家低得多,比发展中国家也低很多,我国目前人均年消费不足1L,而欧美等国家已达40L,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分别为14L和17L,一些发展中国家为IOL}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一批比较先进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果品加工生产线,果品加工业中大中型企业分配不合理,引进设备利用率不高,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水平低,果品加工产品质量不稳定,大量果品加工废弃物未得到综合利用,企业成本高、效益差,经不起市场的竞争。目前,国产果汁加工机械品种少,许多关键机械尚未开发,配套性差,三化程度不高,果汁加工机械基本上依赖进口。

水果除加工果汁还可加工果酱、果脯、果干、水果罐头、果酒、果仁、果茶和果粉等。我国是世界上罐头出口大国,水果罐头产量占全国罐头产量40%左右,罐头产品主要是以糖为主基汁的橘子、苹果、梨、杨梅、桃、批把、菠萝和荔枝等。

果品加工业的崛起,带动了制盖、制罐、玻璃瓶、纸箱、商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要鼓励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资金,改造我国现有的水果加工企业,形成规模经营。

4.水产品加工业

2001年,我国有水产加工企业7648家,加工品产量为690.9万t,总产值为489.1亿元,占渔业总产值的24.2%。基本形成一个包括水产品制冷、干制、腌制、熏制、罐制、鱼糜加工、水产药品与保健、调味品、鱼粉与饲料加工、海藻化工与海藻食品以及鱼皮制革、水产工艺品等10多个专业门类的庞大行业,加工品数百种,成为推动我国水产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水产品加工产量增长速度缓慢,其产量只占水产品总产量的32%左右,这远低于美、欧等发达国家70%一80%水平。目前,水产品加工虽有一些鱼糜、鱼片、烤鳗、紫菜、干制品、盐溃海带及裙带菜生产线,但还是以冷冻加工为主,占加工量的56%左右。

我国水产品加工机械除速冻生产线水平稍高外,其余的加工机械化程度均较低,采用手工操作,很少采用专用机械,这也是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落后于水产品产量发展的原因。

5.蔬菜加工业

我国蔬菜产量虽然很大,但加工量所占比重并不大,多以鲜销为主。蔬菜加工业是需要产前、产中和产后密切结合的产业,是从生产到贮藏、加工、流通的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我国蔬菜加工业是以加工保鲜蔬菜、速冻蔬菜、调理蔬菜、脱水蔬菜、腌制蔬菜、罐头蔬菜、鲜切蔬菜和蔬菜汁为主。蔬菜汁在国外品种很多,需求量很大,但在我国因受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影响,产量很小,品种更少。蔬菜罐头加工是我国罐头出口大宗产品之一,仅次于水果罐头,我国蘑菇罐头出口占世界蘑菇罐头出口量的1/4,每年达25万t。受日本等国市场需求的影响,我国近几年速冻蔬菜、脱水蔬菜发展较快,产品几乎全部外销,国内市场投放很少。由于国内超市像雨后春笋般在各大中城市出现,净菜生产加工迅速发展,但用人工多于机械,除清洗、包装工序采用机械外,分拣仍采用人工。

目前,我国的蔬菜加工企业有I万多家,仅山东省就有2000多家,其中山东省莱阳市就有各类果蔬加工企业247家。山东龙大集团是我国蔬菜加工业中的龙头企业,目前已是I个下辖10个中外合资合作企业、I个内资企业、有员工16000余人、总资产10多亿元的大型企业,年加工以蔬菜为主的农产品9.29万t,完成销售收人11.5亿元,出口创汇6600万美元,实现利税8593万元。

6.食用油加工业

油脂加工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农产品加工业,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油脂工业的发展与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粮食行业协会2002年度统计,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5169个,年处理油料能力4218万t;其中大豆油占14%,菜子油占42%,花生油占7%,棉子油占4.6%;从食用油的等级结构看,色拉油占29%,高级烹调油占8%,一级油占17%,二级油占41%;工业总产值(现价)941.2亿元;销售收人935.3亿元;利润18.66亿元。大多数油厂为原料处理量在50一200t/d的中小型油脂加工企业,生产高档油脂的大型油厂不多。年油料加工能力3200万t,油脂精炼能力1100万t}目前,我国制油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油脂产品品质得到了很大改善,生产设备的自给能力也在不断加强,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国较具规模的制油厂已达2000多家。压榨能力向沿海(靠码头以合资企业为主,目前国内大型企业在实施码头建厂战略)和销区集中,内陆以山东为例,多为中小型企业。2002年,国内压榨能力达15万t/d,2003年,将扩产为16万t/d,单厂压榨能力向大型(日产2000t以上)和超大型(日产4000t以上)发展。

改革开放前,油厂的产品主要以毛油、一级油、二级油为主,进人20世纪90年代,除在我国中西部区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外,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食用油均向高档化、多样化发展,高级烹调油、色拉油及调和油等充满市场,人造奶油、起酥油、冰淇淋油及专用油脂等也相继生产,油料蛋白和以油厂的副产品为原料的综合产品(如油酸、硬脂酸等)也有较大发展,改变了油脂工业产品单一的格局。我国制油和精炼工艺也得到很大发展,基本实现了低含油料的直接浸出和高含油的预榨浸出工艺,膨化浸出工艺的采用,使油脂加工更进了一步。制油由间歇发展到连续化和自动化生产,提高了出油率,降低了能耗。

通过多年的努力,已有一批油脂加工装备达到和接近国外先进水平。但也应看到,在多数的小型油厂,采用的制油工艺和装备还很落后,在农村还有不少油厂采用压榨方法,浪费资源和能耗,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7.制糖业

我国食糖生产相对集中于6个省区,甘蔗糖产区以广西、云南和广东为主,甜菜糖产区以新疆、黑龙江和内蒙古为主。

20世纪80年代前,凭票购糖;20世纪80年代后,这种状况发生了转变,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雨后春笋般建起的500多家大小糖厂,使中国人可以自豪地说,糖能自给自足了,糖不再是紧缺商品了。制糖业的飞速发展,为产区居民提供了35万个工作机会,还带动1000万老少边穷区的糖农跨过温饱线,使3000万糖农的生活接近小康。制糖的生产能力迅速膨胀,全国年产糖能力从2.4万t提高到了1040万t,再加上库存的上百万吨糖,使糖的供应能力空前提高。而目前,我国市场的食糖需求量仅为750万t左右,食糖市场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制糖厂也从建国时的3家增至现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三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539家,良芳不齐,大多制糖企业规模偏小,生产技术水平差,劳动生产率低下。

1999-2000年,中国糖业协会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全国糖业结构调整、关闭破产糖厂的方案》。该方案提出了对于一些不宜发展糖业的地区要逐步退出制糖行业,对老产区进行区域性调整。通过调整,共关闭糖厂150家,淘汰不良制糖能力273万t,使全国制糖能力由原来的1053万t减到780万t左右,使糖业结构得到优化。

2001年,对我国制糖业生产经营成本分析结果:北方产糖区成本高于南方产糖区;集体企业成本高于其他企业;小型企业成本高于大中型企业。

(二)食品制造业

1.糕点、糖果制造业

焙烤食品是食品工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饼干业已基本形成了机械化生产;面包、糕点业的多数企业为中小型生产规模或前店后厂形式。从消费情况看,面包已成为人们一日三餐的主食品之一。纵观今日的食品市场,焙烤食品琳琅满目、品种繁多、风味多样,加之精美大方的包装,更为市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景象。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所作的统计,2002年主要产品产量列出如下:糕点20.56万t、饼干68.82万t、方便主食品287.94万t、糖果46-39万t。

我国饼干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据2002年饼干业统计数字,全国县级以上的饼干厂约有4000多家,饼干类产品生产线约5000条(含威化、蛋卷等),年产量约68.82万t,人均年消费量约为lkg。国际上,饼干行业以美国、欧洲为主,年人均消费量10kg以上。

在方便食品市场中,方便面约占市场份额的60%。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目前仍正常生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共有158家,统计口径为:全部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人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另据统计,全国现有300多家方便面生产企业,其中50%以上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方便面生产线近2000条,年生产能力360多万t,但实际设备利用率不足43%。据国家统计局对158家方便面生产企业统计,2002年方便面生产量为160万t,年销售收人160亿元左右。

2.乳制品制造业

2001年,据对国内401家规模以上(指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人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的企业统计,乳制品总产量已达105.43万t,比2000年增长24.9%;液态奶总产量189.98万t,比2000年增长41.7%;完成工业总产值283.03亿元,比2000年增长30.8%;完成销售收人272.27亿元,比2000年增长27.1%;实现利润16.51亿元,比2000年增长62.4%;创利税36.39亿元,比2000年增长68.5%。光明、伊利、三元、三鹿和娃哈哈为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

3.罐头制造业

我国历来是罐头生产和出口的大国。罐头产品分布的地域化使罐头行业密切地融人地方产业之中,促进了农产品转化增值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我国罐头产业分布区域已趋向明朗化,目前,我国鱼类罐头的产区以广东、福建、浙江、辽宁等沿海地区为主;柑橘罐头以浙江、湖南等为主要产区;肉类罐头以上海、福建、四川为主产区;桃罐头以河北为主产区;蘑菇、芦笋罐头以福建、山东、云南为主产区;番茄酱以新疆为主产区;竹笋罐头以浙江、福建、江西为主产区,等等。

根据官方的统计,中国罐头企业生产能力在I万t以上的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2%,普遍处于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弱势,而且罐头市场的品牌集中度比较低。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罐头行业出现严重的亏损,但2000年开始恢复增长。

2002年,我国罐头年产总量200多万t,仅年产万吨以上、出口额超过千万美元的罐头生产企业就有近20家。由于国内市场需求趋增,许多企业转变了重出口轻内销的观念,近几年纷纷全力开拓国内市场。优质的罐头食品成为主流产品,这也是罐头食品重新受到消费者喜爱的原因之一。2002年,我国罐头内销量达到83.4万t,比2001年增加了30万t之多,出口139万t,同比增长17%,创汇额同比增长24.5%}

由中国罐头工业协会首次发布的中国罐头工业10强企业:上海梅林食品有限公司、厦门罐头厂、广州鹰金钱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厦门银鹭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黄岩罐头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宁波五洲星集团食品有限公司、河北理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九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紫山集团有限公司和新疆屯河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4.发酵制品业

发酵工业是一种以高科技含量为特征的新型工业,近年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行业的迅速发展已经使其在食品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味精、柠檬酸、酶制剂、酵母、淀粉糖等产量1990年为68.6万t,2002年达到380万t,增长了5.5倍。2002年,发酵工业产值达到200多亿元,占全国2002年食品工业总产值1.1万亿元的2%,成为食品工业中发展速度较快的新的增长点。

(1)味精 从1923年我国开始生产味精以来,至今已有80年历史。改革开放20多年来,味精工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是世界第一味精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味精工业近10年来发展迅速,不仅产量从1992年的34万t到2002年的100万t,出口达3万t,成为最大的味精生产国家和销售国家,而且生产的工艺已经非常成熟,味精的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如果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都能按照操作规程和产品标准严格把关,味精产品质量就有绝对安全的保证。

经过10年的调整整合,味精生产厂家由最初的200多家到现在优胜劣汰只留下50多家,初步形成了规模生产的态势,并在发酵、提取、精制3道工艺生产上达到了不同厂家的社会分工合作。其中,红梅、莲花、菱花、双桥、菊花5家名牌企业生产味精42万t,约占全国味精总产量的40%}

(2)柠檬酸 我国是世界柠檬酸生产大国,总产量居世界前列。1985年,我国柠檬酸产量只有3.7万t,1998年达到26.8万t,2001年猛增到38.0万t,去牟达到40.0万t。目前,我国柠檬酸生产厂家有近百家,总年产能力约50万t,年产量在5000t以上的有20多家,1万t以上的有6家,全年正常生产的有30多家。

近年来,我国柠檬酸出口量一直占国内总产量的50%左右。1995年出口量为12.78万t,1996年为10.83万t,1997年为12.84万t,1998年为13.00万t,1999年为18.29万t,200(〕年达22.54万t,2001年增到24.18万t,2002年继续增至26.03万t}

(3)酶制剂 据中国发酵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我国2002年酶制剂生产量为40万t,中国酶制剂产业多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生产企业逐步向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我国酶制剂生产企业曾多达200余家,经结构调整,目前我国酶制剂生产企业约100家,均为中小型企业,现有生产能力40多万t。已实现工业化生产的酶种有20多种,产品以糖化酶、a一淀粉酶、蛋白酶等3大类为主,此外,还有果胶酶、刀一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碱性脂肪酶、木聚糖酶,a一乙酞乳酸脱梭酶、植酸酶等。广泛应用于洗涤剂、纺织、酒精、白酒、啤酒、味精、有机酸、淀粉糖、制药、制革、饲料、造纸、果汁、肉、蛋、豆、奶、面制品加工等诸多工业领域,创造工业附加值数千亿元。

(4)酵母 在我国,作为高新技术的现代酵母工业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展的。现有的大规模干酵母生产企业10家,其中安琪酵母和广东丹宝利酵母有限公司生产规模在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2000年年生产能力均为10000t,是全国最大的酵母生产基地之一,其他8家企业的年生产能力均在300一5000t}2002年全国酵母产量达到4.5万t"

(5)淀粉糖 淀粉糖行业是高科技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酵工业制品乃至许多食品生产的技术和物质基础。淀粉糖主要应用于糖果、糕点、饮料等行业,具有良好的口感和加工性能。我国淀粉糖工业近几年来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从1980年到1997年的17年间,我国淀粉糖生产量由20万t上升到50万t,2002年超过200万t,年产10万t以上的企业已有20家。山东西王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保龄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18家淀粉糖行业的优秀企业率先人“全国淀粉糖行业二十强企业”。

5.调味品制造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调味品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调味品市场的发展颇受消费者关注。至2001年底,调味品制造业(统计口径为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人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共有企业108家,实现的销售收人为323021.7万元,占全部工业行业销售收人的0.04%,比上年减少0.89%,该行业中76.85%的企业盈利,23.15%的企业亏损,其中,盈利企业实现销售收人293526.6万元。该行业2001年实现利润总额25823.6万元,其中,盈利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8950.3万元。

在高档酱油方面,全国东西南北都有各霸一方的品牌。南方是以广东海天、致美斋、美味鲜、福金香、美味源、李锦记为代表的天然晒制工艺高档酱油,年产量为30万t左右,形成了较大的品牌生产群;北方是以河北珍极、北京和田宽为代表的采用日本工艺高盐稀态发酵工艺酿造酱油;东边以日本龟甲万和台湾统一在江苏昆山投资建设的江苏统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为代表;西南地区则有千禾香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原恒星泰添加剂厂)等。

在食醋生产方面,目前全国食醋的生产还没有形成大的企业生产群,而是以点状分布为主,不外乎5大企业:’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龙门和田宽、天津独流老醋、四川保宁醋、山西水塔陈醋有限公司。

中国调味品协会已正式评出调味品企业20强,其标准之一是年销售值过亿元。分别是广州佛山海天、北京王致和集团、北京六必居集团、石家庄珍极集团、广州致美斋食品有限公司、王守义十三香集团、江苏恒顺醋业集团、上海陶大食品公司、上海太太乐集团、河南莲花集团、沈阳红梅集团、北京和田宽集团、山西水塔集团等20家知名企业。

酱油第一名是佛山海天,主导产品以酱油、蚝油为主,年销售额11亿,利润1亿多;食醋第一名是江苏恒顺,主导产品以食醋为主,年产香醋6万t,年销售额2.2亿;鸡精第一是上海太太乐,主导产品以鸡精为主,年销售额4亿,利润5000万;香辛料第一名是驻马店十三香,主导产品以香辛料为主,年销售额3亿;腐乳北方是北京王致和,南方是广合腐乳。

6.食品添加剂制造业

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增长,10年来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产量不断增长,国家批准列人使用卫生标准的品种,从220种增加到500多种。其中规模和产量较大的有15类产品,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总产量240万t,为1993年81万t的3倍,为1991年48.9万t的4.9倍。2002年产值259亿元,为食品工业总产值I万亿元的2.5%。

2001年生产苯甲酸钠5.5万t,出口2万t,,2002年1-9月已出口17186t。目前,全国约10个企业,年产能力估计有10万t,最大的武汉3万t,滕州2万t,其他还有天津、上海、衡水、青岛等地。

全国生产山梨酸和山梨酸钾最多时有30多家生产企业,目前还有14家。除了原有南宁年产能力4000t、无锡大新6500t、南通8600t,现宁波已建成年产能力超过万吨,达1.4万t,成为全国和亚洲最大的山梨酸企业。

因双乙酸钠安全性好,对霉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国际规定ADI值为。一15.我国使用卫生标准规定可使用于谷物豆类制品以及调料、炸薯片、油脂、肉制品、糕点。由于原料来源易得,生产技术较易,成本低廉,所以近几年来生产有较大增加。现有山西运城能力超过万吨,此外还有上海新浦、合肥精汇、张家港卫东、黑龙江华冠、成都成科精细化学公司等,2001年全国双乙酸钠产量超过万吨。

20世纪90年代,我国生产异抗坏血酸钠有36家企业,至今有30多家停产。目前,全国产量估计在6000t。据报道,世界上异抗坏血酸钠消费量最多的是美国,年用量在5000t。目前,我国能常年生产的企业有3一4家,最大的异抗坏血酸钠企业江西德兴,年产能力4500t,是以出口为主的企业。

我国有生产糖精能力万吨的企业,因受政策限制,未能再扩大。2002年国家下达糖精生产指标17500t,内销限3000t,1-9月实际5个定点厂生产16761t,出口14695t,内销2703t,,

全国年产甜蜜素能力6万t。过去有几十家企业,经过近年的竞争,大量小厂停产。目前,有深圳金城、方大、南京三联、江门互惠、番禺新蜜宝、潮州佳欣、中山金桃、厦门福厦、广州光阳、武汉实业等10多家,有2家能力超万吨。全国目前实际生产约5万t,,2002年1-8月出口7.614t,1-10月出口达到10.108万t,成为食品添加剂行业年出口创汇上千万美元的又一新品种。

2002年3月31日发布的第一批百强企业前62名为:①北京天天维他保健食品有限公司,②北京健力药业有限公司,③上海市染料研究所,④上海孔雀香精香料有限公司,⑤上海健鹰食品科技研究所,⑥上海爱普公司,⑦上海励成食品工业有限公司,⑧上海康海食品工业研究所,⑨苏州禾田香料有限公司,⑩昆山市曼氏香精有限公司,⑩徐州市豪蓓特香化有限公司,⑩南通市东昌化工有限公司,⑩山东光大电力集团禹城福田药业有限公司,⑩山东保龄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⑩淄博中轩实业集团总公司,⑩山东天绿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⑩烟台佳晶食品工业有限公司,⑩青岛红星化工集团天然色素有限公司,⑩山东华仙甜菊股份有限公司,⑩平邑万蒙农牧食品有限公司,@滕州吉田香料有限公司,@天津春发香精香料有限公司,⑩天津天成制药有限公司,⑩天津市东大化工有限公司,⑩杭州三和食品有限公司,⑩杭州绿晶香料有限公司,⑧杭州油脂化工有限公司,⑩杭州瑞霖化工有限公司,⑩绍兴县亚美生物化工有限公司,⑩金陵药业浙江天峰制药厂,⑩开化县华康药业有限公司,⑩江西南昌聪聪乐食品开发有限公司,⑩湖南先伟实业有限公司,⑩武汉有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⑩焦作市立达食品开发有限公司,⑩汤阴县豫鑫有限责任公司,⑧河南省x河市中大天然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⑩南阳市大华食品化学有限公司,⑩广州酶制品厂,⑩美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⑩广州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⑩广州百花香料股份有限公司,⑩广州市邦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⑩广州市泰邦工贸有限公司,⑩广州优宝工业有限公司,⑩广州市番禺新宝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⑩汕头市威信企业有限公司,⑩深圳冠利达波顿香料有限公司,⑩方大添加剂(深圳)有限公司,⑩金城添加剂(深圳)有限公司,⑩广东省肇庆香料厂有限公司,⑩广东省阳江市港阳香化企业有限公司,⑩桂林市红星化工总厂,砂贵州侨联香料厂,⑩云南瑞升科技有限公司,⑩新疆天山制药工业有限公司,⑩山西颐泰恒精细化学有限公司,⑩邯郸市中进天然色素有限公司,⑩河北省曲周县天然色素厂,⑩河北省曲周县晨光天然色素有限公司,@永清天成木糖有限公司,晒保定味群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三)饮料制造业

I。酒精及饮料酒制造业

随着酿酒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酒类产量上已成为酿酒大国,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饮料酒年人均消费量已达24L,其中啤酒达18L,葡萄酒达0.27L。虽然与国际消费水平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但中国酒类产品的潜在市场是巨大的。

2002年1-9月份饮料酒产量2342.51万t,同比增长4.44%,产销情况良好。受行业竞争激烈以及所得税收优惠取消的影响,整个酒业前三季度的业绩只有2001全年业绩的65.68%,2002年业绩比2001年有所下滑,但各个酒种差别很大。

(1)白酒 白酒的统计产量2002年继2001年的420万t后,再探新低,全国白酒产量378.47万t,同比下降6%。但考虑到3.7万家白酒企业年销售收人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1200家左右,所以实际产量比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增加50万一80万t}2000年度白酒利税十强分别被川、贵、皖、湘、晋酒所瓜分,即川酒5家,分别是五粮液、沪州老窖、剑南春、全兴和沱牌,分别居第一位、第三位、第四位、第六位和第七位;贵酒一家,即国酒茅台,居第二位;皖酒两家,即古井贡和种子,分别居第五位和第十位;湘酒一家,即湘泉酒鬼酒,居第八位;晋酒一家,则是有重新崛起之势的杏花村汾酒,居第九位。2000年,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白酒行业重点企业1253个,亏损企业297个,占总统计企业的23.7%,2001年全国白酒行业亏损企业超过50%,而利润只是集中在几个大型企业集团。

(2)葡萄酒 葡萄酒行业由19%年的17万t增加到达2000年的30万t,跃居世界葡萄酒第8位生产大国。目前,世界年人均葡萄酒消费水平约为7L,中国年人均消费只有0.3L。中国已拥有葡萄酒生产企业450家左右,其中年生产能力在万吨以上的有10家。烟台张裕集团是中国最早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至今已有110年的历史,现正处于张裕、王朝、长城等企业三分天下格局,它们的利润总额约占葡萄酒行业的57%,然而,随着威龙、丰收、华夏、云南红、西夏王、新天等的崛起,市场充满了变数。我国葡萄酒的年生产能力可达40万一50万t。除了海南、贵州、西藏、青海4省无葡萄酒生产企业外,全国其他各省市均有葡萄酒生产企业,而山东、河北、天津、北京、新疆和河南等省市葡萄酒生产企业集中度较高,这些省市葡萄酒产量之和已占全国总产量的85%以上。

(3)啤酒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啤酒工业得到迅猛发展,从1987年到1994年国内啤酒年均增幅在20%以上,年产量增幅最高时达到30%以上,1995年以来,我国啤酒产量增长速度放慢,但年均增幅仍达到7%以上。2001年啤酒产量为2274万t,2002年啤酒产量达到2386万t,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啤酒生产大国。

近几年来,啤酒行业出现大规模的兼并、收购活动,形成了像青岛、燕京、华润、哈啤等超百万吨的大型集团。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国啤酒数10个著名的啤酒品牌涌入中国。据统计,有60家5万t以上的重点啤酒厂搞了合资,合资企业的啤酒产量已占全国产量的31%。随着啤酒市场供应量的迅猛增长,市场开始逐渐饱和,出现了每年900万t的生产能力闲置,生产能力严重过剩。2002年,全国啤酒厂家从当初鼎盛期的600多家缩水到如今的400家左右,啤酒主导品牌更是从六七年前的近千种锐减到现在的200多种。其中年产量在5万t以下的企业占75.2%,而且大部分是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经济效益差、在竞争中难以显现优势、处于亏损状态的企业。2002年,销量前十的是青岛、百威、蓝带、燕京、金威、哈尔滨、汉斯、喜力和雪花、金龙泉。

2.软饮料制造业

近年来,软饮料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食品饮料行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00年软饮料产量为1490.8万t,比1990年增长3.5倍。5大类软饮料产量中,瓶装饮料水占37.1%,碳酸饮料占31%,茶饮料占12.4%,液体乳饮料占8.4%,果汁及果汁饮料占6.5%,,2001年1一10月,软饮料总产量1463.14万t、瓶装水608.1万t、碳酸饮料470.04万t、其他软饮料284.92万t,较2000年增长12.02%。其中瓶装饮用水同期增长25.5%,碳酸饮料同期增长8.6%,茶饮料增长率为62%以上。2002年1一8月份,全国软饮料生产情况:全国共产软饮料(不含酒精)1389.68万t,其中瓶装饮用水573.29万t(约占41.3%),碳酸饮料420.36万t(约占30.2%),其他含糖饮料252.28万t(约占18.2%),果汁及果汁饮料143.25万t(约占10.3%),,

2000年,软饮料行业有3000多家。其中,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人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为790家,从业人员13.1万人,资产总额519亿元,全年产品销售收人411亿元,利润总额21亿元。外商投资企业和进口占61.3%市场份额,国有和集体等企业占38.7%的市场份额。广东、江苏、上海、河北、北京,分别居销售额前5位。销售额居前3位的品牌,碳酸饮料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瓶装饮用水是农夫山泉、乐百氏、娃哈哈;果蔬饮料是露露、椰树、汇源;乳酸饮料是乐百氏、娃哈哈、光明。软饮料企业2000年销售收人中,碳酸饮料占43.8%,果菜汁饮料占16.5%、固体饮料占18.5%、其他软饮料占15.5%天然矿泉水占5.7%,

(四)烟草加工业

烟草加工业是国家控制行业,目前我国是以烤烟为主的烟叶生产大国,年产量通常占世界总产量的1/3左右。因卷烟生产利润大,发展很快。2002年,我国烟草行业全年累计生产卷烟17224.6亿支,只比上年增加1.3%,累计批发销售卷烟17492.6亿支,比上年增长了2.9%。随着卷烟生产迅速发展,烟机工业也随着由小变大,原靠进口设备进行生产的局面随着40多项先进技术的引进已逐渐改观。一方面,全国大多数卷烟厂,进口了国外先进设备,提高了烟草制品质量,降低了原辅料消耗,增加了经济效益,为国家创造大量财富;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国外专有技术,经过消化国产化后,为我国烟草行业提供自己的烟机装备。现在,我国已能制造每小时生产烟丝2000一6000kg的成套制丝设备,每分钟速度为2000一7000支的卷接机组和150一400包的包装机组,以及每分钟100一400m滤嘴棒成型机和其他烟草机械。从 1993年开始,我国已向发展中国家少量出口低速烟草机械。

据悉,1998年我国共有卷烟生产企业185家。近年来,我国卷烟工业企业实施了组织结构调整,目前,全国正常生产的卷烟工业企业已比1998年前减少了66家多。其中,年产量50万箱以上的仅15个,年产量30万一50万箱的24个。

(五)纺织业

2002年,我国社会纺纱量累计达到801.8万t,较2001年的699.8万t增长了14.6%。纺纱量的大幅增长拉动对棉纺设备的需求大增。

1.棉纺业

中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棉纱生产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棉纺业在改革开放有利形势的推动下,受国内外市场需求拉动取得了快速发展。1980-1997年间,中国纱产量由292.6万t增至561.8万t,年均递增3.9%,比同期世界纱产量的年均增幅高出 1.5%;中国纱产量占世界纱产量的比重也由同期的24.72%提高至31.21%。而与产量相比,同期棉纺生产能力的增长更为迅猛,环纺锭由1980年的1779.7万锭增至1997年的4245.6万锭,每年平均净增145万锭;环纺锭占世界的比重也由1980年的26.2%上升至1997年的38.94%。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1年中国棉纺行业国有及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共有1546家,占纺织全行业的7.2%;总产值1326.06亿元,占全行业的13.82%;利税77.06亿元,占全行业的13.31%;职工人数168万,占全行业的21.79%。从地域分布看,中国棉纺生产能力仍主要集中在沿海和中心城市,沿海9省份(天津、上海、辽宁、山东、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棉纺企业923家,占全国纺纱企业总数的59.7%;棉纺工业产值838.93亿元,占全国的63.26%,,

2.麻纺业

我国是麻纺织生产大国,80%以上的产品出口,最终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约占20%,,我国的竺麻纺织、亚麻纺织、黄麻纺织3大类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生产加工体系及相当的规模,是具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但在生产技术、质量档次上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中国麻纺行业协会对麻纺织企业调查统计:200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5.77亿元,同比增加2.75%,其中竺麻行业30亿元,同比增长0.85%;亚麻行业29.08亿元,同比增加1.71%;黄麻行业3.43亿元,同比减少17.86%。实现工业增加值20.98亿元,同比增加2.75%,其中竺麻行业5.28亿元,同比减少0.43%;亚麻行业6.40亿元,同比减少0.14%;黄麻行业0.55亿元,同比减少4.79%。实现销售收人59.59亿元,同比减少5.82%,其中竺麻行业33.85亿元,同比增加3.59%;亚麻行业24.53亿元,同比减少9.92%;黄麻行业2.70亿元,同比减少5.62%,,2001年,生产竺麻纱42415t,同比减少7.9%,其中纯竺麻纱16358t,同比减少7.6%。生产竺麻布6350万m,同比减少4.15%,其中纯竺麻布4636万m,同比减少6.66%;竺麻染整布2303万m,同比增加1.77%}2001年,生产亚麻纱32333t,同比增加8.48%,其中纯亚麻纱27115t,同比增加13.65%。生产亚麻布2564万m,同比减少2.58%,其中纯亚麻布867万m,同比增加5.60%;亚麻染整布3026万 m,同比增加 10.68%}2001年,生产黄麻纱线 17945t,同比增加22.02%,麻袋3084万条,同比减少4.96%}2002年,我国麻纺织工业总产值(现行价)766927万元,同比增长4.33%。其中,竺麻纺织实现工业总产值378753万元,同比增长5.13%;亚麻纺织345809万元,增5.56%;黄麻纺织33577万元,减12.04%。全行业完成产品销售收人781898万元,同比增长8.19%。其中,竺麻纺织425498万元,增7.11%;亚麻纺织业321487万元,增10.34%;黄麻纺织26125万元,减4.78%。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1868万元,同比减少9.58%。其中,竺麻纺织13593万元,减19.35%;亚麻纺织9235万元,增14.44%;黄麻纺织1354万元,减43.46%。

我国现有亚麻纺织企业30余家,纺锭18万枚,纺机2000余台,生产规模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2位。我国麻纺产业生产格局很可能被分割成以哈尔滨亚麻厂、新疆德隆和江浙一带麻纺企业群为鼎足的三分天下。2002年,全国麻纺织行业企业销售收人前30名:①湖南华升工贸进出口集团公司,②安徽铜陵华源麻业有限公司,③江苏无锡天元实业有限公司,④湖南益鑫泰纺织印染有限公司,⑤湖南洞庭竺麻纺织印染厂,⑥湖北银泉纺织股份有限公司,⑦浙江金鹰集团有限公司,⑧浙江金达创业股份有限公司,⑨哈尔滨亚麻集团有限公司,⑩重庆市涪陵金帝工业集团有限公司,⑩湖北咸宁精华竺麻纺织有限公司,⑩黑龙江齐齐哈尔亚麻纺织厂,⑩湖北咸宁天化麻业股份有限公司,⑩江西芒麻纺织集团有限公司,⑩黑龙江佳木斯佳鹏亚麻有限责任公司,⑩黑龙江肇融亚麻纺织有限公司,⑩新疆伊犁天一实业有限公司,⑩江苏苏州南亚企业集团有限公司,⑩山东烟台新潮实业有限公司,⑩吉林延边金龙亚麻纺织股份有限公司,⑧黑龙江克山金鼎亚麻纺织有限责任公司,⑩江苏泛佳亚麻纺织厂有限公司,⑩湖南株洲竺麻纺织印染厂,⑩深圳新龙亚麻纺织漂染有限公司,国山西绿洲纺织有限责任公司,⑩黑龙江延寿继嘉亚麻纺织厂,⑩江苏南京金海竺麻纺织有限公司,⑩四川大竹金桥麻业有限责任公司,⑩山西朔芳亚麻纺织有限公司,⑩包头市苏蒙特亚麻纺织合营有限公司。

3.丝绸业

我国是丝绸的故乡,丝绸行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我国丝绸经过业界努力和国家支持,已取得了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占国际市场需求量的70%一80%。但“第一大国”只是量上的第一大国、原料生产上的第一大国。

2000年,全国丝产量为7.47万t,虽比1995年下降32.4%,但比1999年增长5.16%;丝织品为37.42亿m,比1995年增长5.55%,比1999年增长17.61%;炼印染丝织品为20.47亿m,比1995年下降58.65%,比1999年增长15.97%,,2001年,全国桑蚕茧产量51.39万t,比2000年增长16.8%。丝绸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55亿元,比2000年增长14.17%。丝产量为9.02万t,丝织品产量为46.81亿m,印染丝织品产量为19.39亿m,分别比2000年增长23.08%,13.47%和5.75%。据国家统计局对1821家丝绸企业统计,2000年利润总额为16.97亿元。缥丝、绢纺、丝织、印染丝针织等行业全面扭亏。2001年,丝绸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人8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85%;盈亏相抵实现利润总额达 22.97亿元,比上年增加 4.71亿元,增幅为25.79%。

4.毛纺业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是中国毛纺行业高速发展的阶段,1985-1995年全国毛纺生产能力从139万锭猛增到399万锭,19%年达到408万锭,走的是粗放经营的发展道路。从1998年到2000年底,通过压锭和更新改造,全行业淘汰落后的毛纺锭约30万枚,目前总量稳定在360万锭左右。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快报统计,2002年全年规模以上毛纺企业累计生产呢绒近2.7亿m,同比增长3.4%,全年全行业呢绒产量可达3.5亿m左右。1999年毛线生产保持稳定的低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各类毛线43.6万t,同比增长2.4%,全年各类毛线实际产量达47万t左右。

2002年,国有及国有控股毛纺企业(含毛针织行业)完成的工业总产值(不变价)仅占全行业的20%,比1998年减少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从业人员19万人,比1998年减少7万人。行业中毛纺织经济成分分布:国有及国有控股21%(其中:国有7%),集体25%,三资25%,私营15%,其他14%。毛针织:国有及国有控股19%(其中:国有7%),集体13%,三资46%,私营17%,其他5%。

在结构调整中,毛纺生产能力逐渐从一些大城市退出,向长江三角洲的江浙一带、珠江三角洲的广东以及山东、河北等地集中,开始出现带有地域特色的产业集群。2002年,全国毛纺毛针织行业企业销售收人前50名:①江苏阳光集团,②山东南山集团,③海澜集团公司,④内蒙古鄂尔多斯集团,⑤内蒙古鹿王羊绒(集团)公司,⑥江苏澳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⑦内蒙古维信集团有限公司,⑧山东如意毛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⑨江苏新伍集团,⑩江苏倪家巷集团有限公司,(11)广东美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2)江苏华士集团公司,(13)江苏宏大集团,(14)宁夏圣雪绒国际企业集团有限公司,(15)无锡协新集团有限公司,(16)江苏振阳集团,(17)浙江新澳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8)江苏澄达集团有限公司,(19)江苏银铃集团公司,(20)江苏港洋集团公司,(21)江苏华西集团公司,(22)北京雪莲羊绒股份有限公司,(23)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公司,(24)利华(宁波)羊毛工业股份有限公司,(25)张家港市普坤纺织实业有限公司,(26)张家港保税区天宇毛纺有限公司,(27)新疆天山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28)宁波中鑫毛纺集团公司,(29)南海毛纺织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0)山东淄博绒线厂,(31)肇庆市端州区昆庆毛绒厂有限公司,(32)浙江正兴集团有限公司,(33)江苏蝶美集团公司,(34)东莞南旋毛衫厂有限公司,(35)兰州三毛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6)常州市毛条厂有限公司,(37)江苏灵丰集团公司,(38)河北启发纺织集团公司,(39)湖州珍贝有限公司,(40)江苏汇丰羊绒有限公司,(41)湖北仙桃毛纺集团有限公司,(42)江苏箭鹿毛纺股份有限公司,(43)上海申一毛条有限公司,(44)上海三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45)天津三星毛纺织有限公司,(46)常州肯特集团,(47)张家港市鹿港毛纺有限公司,(48)广东联发毛纺织有限公司,(49)江阴市针织绒厂,(50)浙江华源兰宝有限公司。

5.针织品业

中国羊绒业已经从世界第一羊绒资源大国,发展成为世界羊绒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第一大国。我国羊绒加工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羊绒加工基地。2002年,我国羊绒年产量1.2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2/3以上,年出口羊绒衫800多万件,价值近5亿美元。年加工能力在2000万件以上,国际市场上每年有2/3以上的羊绒加工制品来自中国。目前,中国的羊绒加工企业已达到2600多家,但真正具有竞争实力的企业不足50家,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150家,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并存,企业地区分布和品牌生产区域发生了很大变化。羊绒加工企业呈现出“南北两派”、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企业竞争格局。南派以春竹、兔皇、珍贝为代表,三足鼎立;北派以鄂尔多斯、雪莲、鹿王、圣雪绒、清河、临河为代表,六雄称王。其中,南北两派有7个羊绒衫品牌,在2002年被国家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以鄂尔多斯、雪莲、圣雪绒、兔皇、春竹、鹿王、清河、临河为代表的中国大型羊绒加工企业,撑起了中国羊绒业的脊梁。

(六)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造业

目前,中国的猪皮、羊皮原料资源居世界第一位,牛皮居世界第三。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已跨人了世界皮革生产大国行列,我国最大的皮革制品生产销售市场分布在东南沿海,但最大的皮革制品消费市场却在黄河以北地区。

2002年,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皮革工业企业约1.6万家,从业人员200多万人,其中制革企业2300多家,制鞋企业700多家,皮衣企业1700多家,毛皮及制品企业1200多家,皮具企业2000多家。中国皮革工业在原料皮资源、产品产量、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均名列世界前茅;2002年,蹂制皮革4.6亿扩,皮革服装7000多万件,鞋类产量50多亿双。可以说,我国的皮革工业是典型的出口创汇型企业。

以广东东莞为重点的“珠三角”则是中国皮革业的核心地带;浙江的海宁是我国著名的皮革业生产及销售基地,享有“皮衣之都”的美誉;河北辛集市的传统优势产业是皮革,享有“中国皮革皮衣之都”之称。

(七)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

中国是纺织品、服装消费大国,2002年全年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额达到761.69亿美元,同比增长13.63%,其中出口突破600亿美元大关,达到617.69亿美元,同比增长15.66%。中国现有梭织服装企业4.%万家,从业人员410万人,年梭织服装生产能力140亿件,服装产量居世界首位。我国共有13600家服装生产企业,其中97.5%为民营企业,从业职工达431万人,近几年,全国服装生产以9%的速度递增。从2002年的销售情况来看,200多亿件(套)服装,出口、国内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各占1/3,销售总额达4000多亿元,服装出口已经占到全国出口总额的12%。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2年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服装产量87.7亿件,比2001年同期增长8.53%,其中梭织服装完成产量45.9亿件,同比增长8.83%}2002年服装行业产品销售收人百强企业名单:①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②红豆集团有限公司,③茉织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④杉杉集团有限公司,⑤海澜集团公司,⑥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⑦上海开开(集团)有限公司,⑧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⑨江苏虎豹集团有限公司,⑩罗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1)美特斯邦威集团有限公司,(12)浙江富可达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3)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14)宁波洛兹集团有限公司,(15)J恒柏集团有限公司,(16)报喜鸟集团有限公司,(17)法派集团有限公司,(18)江苏晨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福建劲霸时装有限公司,(20)山东省标志服装股份有限公司,(21)大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2)诸城市新郎服饰有限责任公司,(23)江苏新雅鹿集团有限公司,(24)邯郸市雪驰集团有限公司,(25)庄吉集团,(26)山东仙霞集团有限公司,(27)伟星集团有限公司,(28)威海纺织集团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29)浙江兽王集团有限公司,(30)浙江野风集团有限公司,(31)宁波培罗成集团有限公司,(32)上海凯托(集团)有限公司,(33)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4)江苏琴曼集团公司,(35)上海海螺(集团)有限公司,(36)江苏吴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37)兰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8)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39)耶莉娅集团,(40)武汉爱帝集团有限公司,(41)奉化市爱伊美服饰有限公司,(42)青岛海珊服装服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3)浙江步森集团有限公司,(44)山东桑莎集团公司,(45)石家庄三五零二服装总厂,(46)浙江高邦服饰集团有限公司,(47)宁波太平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48)广东雷伊股份有限公司,(49)杭州汇丽绣花制衣有限公司,(50)温州市森马企业有限公司,(51)浙江神鹰集团有限公司,(52)浙江鳄鱼制衣有限公司,(53)江苏三友集团,(54)北京雪莲羊绒股份有限公司,(55)杭州西湖达利工业有限公司,(56)石狮大帝集团有限公司,(57)无锡光明(集团)有限公司,(58)石狮市富贵鸟集团公司,(59)江苏华瑞国际实业集团有限公司,(60)华士服装(中国)有限公司,(61)浙江湖州金三发服装辅料集团有限公司,(62)南通海盟股份有限公司,(63)惠州市富绅服装实业有限公司,(64)江苏刘潭集团有限公司,(65)湖南益鑫泰麻业服装实业有限公司,(66)浙江能达利集团有限公司,(67)江苏东渡服装有限公司,(68)青岛华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9)山东傲饰集团有限公司,(70)威海华羽服装有限公司,(71)远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72)常州金松时装有限公司,(73)深圳华丝企业股份有限公司,(74)江苏AB集团有限责任公司,(75)温州市拜丽德企业有限公司,(76)浙江海魄服饰有限公司,(777)浙江新成达投资有限公司,(78)盐城市玉人服装有限责任公司,(79)浙江嘉兴伴宇服饰有限公司,(80)安徽鸿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81)湖北美岛服装有限公司,(82)浙江太子龙服饰有限公司,(83)青岛红领集团有限公司,(84)招远市针织厂有限公司,(85)常州华利达服装集团有限公司,(86)浙江巴贝服装服饰有限公司,(87)凯撒(中国)股份有限公司,(88)福建才子集团有限公司,(89)欧丽亚制衣有限公司,(90)广东金潮集团有限公司,(91)重庆三五三三印染服装总厂,(92)湖北多佳集团实业有限公司,(93)上海皮皮狗毛纺织有限公司,(94)广东名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5)浙江情森制衣有限公司,(96)上海春竹企业发展有限公司,(97)北京顺美服装股份有限公司,(98)杭州江宁丝绸制衣有限公司,(99)云南奥斯迪实业有限公司,(100)福建格林轻工有限公司。

(八)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中国是世界上木材及木制品的生产大国,也是一个消费大国,同时又是人均占有森林(木材)资源很少的国家。2001年,按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统计,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企业2808个,实现工业总产值741.22亿元,工业增加值192.91亿元。2002年统计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企业29664家。锯材加工量851.61m2,比2001年增加11.49%,人造板材2930.18m',其中胶合板1135.Z2l1mM2,纤维板767.42mM2刨花板369.3IM2,与2001年相比,分别增加38.79%,25.51%、34.61%和7.19%。

2000年,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最大经营规模乡镇企业前10名企业:①浙江近江集团公司,②山东鲁丽人造板集团有限公司,③山东省寿光市侯镇利胶合板厂,④中国大连常盛合板有限公司,⑤上海福海木业(企业)有限公司,⑥大连双金制木集团公司,⑦南通市复盛木业公司,⑧大连红旗木工厂,⑨东台市中阳木业公司,⑩北京高尔夫集团公司。

(九)家具制造业

我国家具业近年来取得巨大的成绩,我国家具业发展速度平均以每年巧%的幅度递增。1995年末,全国家具制造业和生产单位为13441个,从业人员808231人,资产总额260亿元,产品销售收人200亿元,利润总额5亿元,工业总产值259亿元,工业增加值84亿元。目前,我国家具企业及从业人数是世界上最多的,有5万多家企业和500多万员工。2001年,家具产量10922.95万件,比2000年增长18.57%,其中木制家具4998.55万件,比2000年增长4.34%。据中国家具协会介绍,海关统计2002年中国家具出口54.1671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35%;进口1.4213亿美元,比2001年减少5.74%。在54亿美元的出口家具中,木家具20.84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47.10%;金属家具7.43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27.22%;塑料家具0.80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37.%;床垫0.3382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25%;其他家具21.9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30%;家具零件2.8445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17.72%。

家具设计、生产、销售体系初步形成,并朝绿色环保和人性化设计方向发展,制造水平继续提高。随着一些大中型企业引进现代化木工机械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工艺,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已发展到5万家左右,家具市场逐渐成熟,产品结构日渐合理。华东、华南、华北、东北几大生产区域各具特色且品种繁多,价格具有优势,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家具生产基地。但由于依然存在缺乏独创设计、工艺落后、产品质量较差等问题,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2000年,家具制造业最大经营规模乡镇企业前to名企业:①成都八一家具实业公司,②成都长城实业公司,③威海市华艺实业集团总公司,④云南康发家具制造公司,⑤山东省凤宝家具有限公司,⑥高要市大湾江木工艺集团公司,⑦浙江泽国钢木家具制作公司,⑧宁波梦神床垫机械有限公司,⑨南京床具总厂,⑩山东省日照市第三木器厂。

(十)造纸及纸制品业

我国是造纸技术的发源地,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这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我国是纸制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产量居世界第三位。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造纸工业现落后于世界先进工业国家。产品品种少、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过去,中国纸业市场主要是自给型,进口纸张起的是一种补充作用。但近年来,随着新闻出版、书刊印刷、商品包装等行业的迅速发展,纸张消费需求旺盛,进口量不断增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2年年销售收人500万元以上造纸企业2587家,较上年减少33家;从业人员77.85万人,较上年减少2.85万人;资产总计2240亿元,较上年增加4.3%;纸及纸板产量3501万t,较上年增长23.3%;工业总产值(当年价)1398亿元,较上年增长16.1%;产品销售收人1318.56亿元,较上年增长15.9%;产销率97.27%,较上年下降0.5%;利税总额140.1亿元,较上年增长34.1%,其中利润总额72.82亿元,较上年增长50.5%;资产负债率64.1%,较上年下降1.5%;负债总额1436.13亿元,较上年增加2.7%;在统计的2587家造纸企业中,亏损企业有515家,占20%,比上年下降37%。

据中国造纸协会对综合信息资料调查,2002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企业约有3500家,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3780万t,较上年3200万t增长18.13%。消费量4332万t,较上年增长17.62%,人均消费量为33kgo

主要产品中:新闻纸生产量185万t,同比增长6.94%,消费量204万t,同比增长9.68%;印刷书写纸生产量920万t,同比增长37.31%,消费量937万t,同比增长40.90%;涂布纸生产量 180万 t,同比增长38.46%,消费量276万t,同比增长30.19%;生活用纸生产量310万t,同比增长 14.81%,消费量297万t,同比增长13.79%;包装用纸生产量400万 t,同比增长为零,消费量429万 t,同比下降7.94%;白纸板生产量460万 t,同比增长 55.33%,消费量 563万 t,同比增长35.35%,其中涂布白纸板生产量430万t,同比增长72.0%,消费量504万t,同比增长49.11%;箱纸板生产量600万t,同比增长34.40%,消费量725万t,同比增长33.03%;瓦楞原纸生产量600万t,同比增长为零,消费量730万t,同比增长2.1%,其中高强瓦楞原纸生产量190万t,同比增长5.56%,消费量320万t,同比增长8.47%;特种纸及纸板生产量70万t,同比增长7.69%,消费量 108万t,同比增长27.06%。

从2002年的生产形势分析来看,全年生产和消费均呈现逐步升高的走势,并保持了高速增长。生产量增幅较大的主要品种有新闻纸、铜版纸、生活用纸、涂布白纸板、箱纸板等。消费量增幅较大的主要品种有:新闻纸、书写印刷纸、生活用纸、涂布白纸板、箱纸板、高强瓦楞原纸等。

2002年产量排名前10位重点造纸企业:①金东纸业(江苏)有限公司,②山东晨呜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③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④宁波中华纸业有限公司,⑤山东华泰集团有限公司,⑥芬欧汇川(苏州)有限公司,⑦广州造纸有限公司,⑧金华盛纸业(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⑨岳阳林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⑩福建省南纸股份有限公司。

(+一)印刷业

中国印刷业规模堪称世界之最。印刷企业结构已由过去国有、集体为主逐步变为国有、集体、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外资、私营、个体多元化构成的新格局。截止到2002年底,全国有各类印刷企业90021家,复印打字业户72506家,两项之和为162527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在各类印刷企业中,从事出版物(图书、期刊、报纸等)印刷的企业8567家(含出版物排版、制版、装订专项企业3084家),从事包装装演印刷品(商标、标识、广告、作为产品包装装演的纸、金属、塑料等印刷品)印刷的企业29018家,从事其他印刷品(文件、资料、图表、票证等)印刷的企业52436家。

在90021家各类印刷企业中,国有企业7190家,占7.99%;集体企业23834家,占26.48%;外商投资企业2107家,占2.34%;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16430家,占18.25%;个体、私营企业35287家,占39.19%;其他企业5173家,占5.75%。

全国有外商投资印刷企业2107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1171家,中外合作企业370家,外资企业566家。此外,“三来一补”企业824家。

2003年新增印刷企业2477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42家,制版、排版、装订企业1341家,包装装满印刷企业2279家,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减少1294家,查处违规吊销经营许可证109家,净增各类印刷企业2368家。因此,全国印刷企业已达92389家(不包括71256家打字、复印单位),从业人员295.93万人,总产值1854.4亿元。

全国共有印刷集团20家,其中,以原出版系统所属印刷企业为基础组建的有7家;以包装材料、包装印刷等为基础组建的有9家;以民营企业、乡镇企业为主体发展起来的有4家。这20家印刷集团总资产136亿元,销售收人53.2亿元,实现利润7.5亿元,职工人数3.6万多人。

(十二)橡胶制品业

橡胶制品业又可分为轮胎制造,车辆、飞机及工程机械轮胎制造,力车胎制造,轮胎翻新加工,橡胶板、管、带的制造,橡胶零件制造,再生橡胶制造,日用及医用橡胶制品制造,橡胶靴鞋制造和其他橡胶制品制造等行业。

当前我国橡胶制品行业整体来看运行良好,工业总产值、出口产品交货值、销售收人、实现利润及利税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标志一个国家橡胶工业经济规模的指标橡胶消费量2003年超过310万t,连续两年稳居世界第一,比2000年增长43.7%,年均增长14.6%。轮胎是主要的橡胶产品,近几年轮胎保持了稳定高速增长,2003年产量达到1.8786亿条,比2000年增长54.6%,年均增长 18.2%}2003年轮胎出口4500万条,比2000年增长44.6%,年均增长14.9%。特别是子午胎年递增都在30%以上。2003年除了胶鞋负增长、力车胎略有增长以外,所有橡胶产品比上年都增长10%以上。

我国是世界橡胶工业大国。世界摩托车胎和自行车胎年产量达约为6.78亿条,中国2003年自行车胎产量3.86亿条,摩托车胎产量0.92亿条,合计产量4.78亿条,占世界总产量70%,居世界第一,其余生产国和地区大约有30多个,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合计产量约2亿条,其中泰国为0.5亿条、中国台湾地区0.3亿条、印度0.2亿条、其他I亿条。

非轮胎橡胶制品主要有胶带胶管、胶鞋和其他橡胶制品,中国产量均列世界前茅。

以橡胶消耗比较,中国2003年胶带胶管耗胶14万t,美国约为10万t,日本为5.5万t,中国当属第一。

世界胶鞋年产量约16亿双,中国2003年胶鞋产量约8亿双,虽较上年减少10%,仍占世界产量的50%的绝对优势。其余生产国合计产量约8亿双,其中越南I亿双、巴西0.95亿双、泰国0.8亿双、美国0.6亿双、印尼0.5亿双,其他国家和地区约4.15亿双。

中国2003年纤维帘布产量26.3万t,其中锦纶帘布24.8万t,涤纶帘布1.5万t,除满足国内用量外,还大量出口,产量当属世界第一。橡胶助剂产量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大量出口,主要是促进剂,年出口超过2万t"

近几年我国废橡胶利用取得了很大成绩,全国废橡胶资源利用率在65%以上(不包括旧轮胎翻新的折算数),与发达国家相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废橡胶资源综合利用途径主要是生产再生胶和胶粉,居世界首位。常温粉碎技术与设备和冷冻粉碎技术与设备居世界领先水平。2002年我国废橡胶利用中再生胶和胶粉产量为126.6万t,其中再生胶111.5万t,占比88%;胶粉15.1万t,占比12%。在一定时期内,再生胶仍然是废橡胶综合利用的主导产品。

因此,中国是世界橡胶工业大国,是世界橡胶产品的加工基地,是橡胶产品出口大国,是世界橡胶产品大市场。

中国虽然是橡胶工业大国,却不是世界橡胶工业强国。

从人均橡胶消耗比较,我国有近13亿人口,目前人均年耗胶量2.4kg,低于世界平均的2.9kg,更低于发达国家,如美国的10.4kg、日本的14.3kg。我国橡胶消费量虽已位居世界第一,但人均消费量仍在世界20名以后。

从产品结构比较,据胶鞋分会统计,我国目前仍以中低档鞋为主,一般低档占61.21%,中档鞋占33.08%,高档鞋占5.71%。而发达国家主要以中高档鞋为主。

从炭黑产品结构比较,2003年我国炭黑产量 101.8万t,其中湿法造粒炭黑63万t,占62%,干法造粒炭黑45万t,占38%。而美国和日本炭黑产量全部是湿法造粒炭黑。

从骨架材料品种比较,高模低伸聚醋长丝、高强度锦纶长丝、无碱低密度E一玻璃纤维、高强度钢丝等高新技术产品尚未实现国产化。

从产品价格比较,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的橡胶产品主要是中低档产品,而美国、日本主要是中高档产品,产品价格一般是美日产品的50%-70%。例如,国际名牌硫化鞋出口价3美元/双,冷粘运动鞋10美j口双以上,而国内产品出口价格分别为1.5美元/双和5美元/双左右。

从企业结构比较,世界轮胎生产和销售市场高度集约化是其最大特点,全球300多家轮胎公司中,80%的产量和销售额集中在世界轮胎十强之手,60%又集中在三大跨国轮胎集团。中国无一轮胎厂进人十强,进人世界轮胎75强的中国大陆15家的销售额仅占全球轮胎销售额的4.8%。

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生产和销售集约化程度也很高,法国哈钦森名列第一,2002年销售额达22.%亿美元,名列第50名的企业销售额达2.76亿美元,中国没有一家人围。

从品牌比较,虽然中国胶鞋产量占世界的50%以上,但这是千家万户生产出来的,而世界十大运动鞋名牌销售额达到130多亿美元,几乎控制了世界运动鞋市场。

中国橡胶工业在产品结构、质量水平、制造技术、企业结构、品牌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橡胶材料方面上,长期处于供需严重不足的形势;在橡胶机械方面尚不能满足企业对大型高档设备的需求。

因此,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橡胶工业大国,是一个向世界橡胶工业强国发展的国家。行业仍将继续做好调控总量的工作,加快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信息技术改造、带动、发展传统产业。

第三节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粮食、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首位,但在加工总量和加工水平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近20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已有一定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但大量以粗加工为主。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发展得比较缓慢,整体水平不高,远远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不能适应人世后面临的激烈挑战。具体表现在农产品加工原料企业整体素质差、产品档次低、生产工艺落后、转化增值能力不高,缺乏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型名牌企业。我国5万多个食品加工企业中,仅有133个达到国家二级企业标准,占0.3%。我国粮食年产量已达到4.93亿t,而加工成工业食品的粮食仅4000万t,占粮食总产量的8%。目前,我国农业总产值已超过1.5万亿元,而食品工业产值仅5000亿元,农业与食品工业的产值比为1:0.3,而发达国家二者之比高者已经达到1:4,例如美国为1:1.8,日本为1:2.4,英国为1:3,法国、荷兰为1:4,,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也不均衡,农业与食品工业产值之比西部地区如云南省仅为1:0.03;中部地区如湖南省仅为1:0.1;东北地区如吉林、黑龙江省为1:0.12;东南沿海和江浙一带较高,例如威海市为1:0.86,无锡市高达1:2.09.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大都在2.0-3.7:1,而我国只有0.6:1;发达国家工业生产的食品占消费的90%,而我国仅占25%;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是农业产值的1.5一2倍,而我国还不及1/3;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程度达到80%以上,而我国只有45%,其中二次以上的深加工只占到20%}

农产品总体加工率低,深加工占的比例更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体上看是加工比重小,精深加工更少,处在初加工和粗加工阶段,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发达国家的种植业、养殖业产品加工成食品的比例都在30%以上,而我国仅为2%一6%。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还存在不少问题,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一)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长期以来受到忽视

我国农产品加工增值仅为20%一100%,发达国家加工业的实践表明,粮食加工可增值I一4倍,棉花加工增值2一4倍,禽畜加工增值1一3倍,薯类I一3倍;果蔬加工业产值与原料产值之比为0.43:1,国外则增值在3倍以上。在消费方面,国民消费结构以鲜食为主,对加工品的消费比例较低,膳食中加工品比例不足30%,国外则高达80%。

(二)农产品资源有效利用低

农产品人均占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产品资源是否富有的重要指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农产品资源还谈不上富有,而且在农产品资源有效利用上仍存在不少问题。其主要表现:

I。因贮藏、加工能力差,产后损耗严重

农产品的保鲜和加工是农业生产的继续,是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二产经济”,发达国家均把产后贮藏加工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如美国农业总投人的30%用于采前,70%用于采后;意大利、荷兰农产品保鲜产业化率为60%,日本大于70%。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比,美国为3.7:1,日本为2.2:1,而我国仅为0.38:1,几乎是以原始状态投放市场,因此果蔬的损失在25%一30%,而美国只有1.7%一5.0%。我国果蔬主要是以鲜销为主,加工只占很小份额,而鲜销又受到贮藏能力、技术水平限制,损耗很大,一般达25%-30%。粮食产后损耗也高达10%以上,农产品出现贮藏期间损耗大,是由于我国贮藏能力不高,贮藏技术水平低所造成,其根源在于农产品加工业技术水平不高,农产品品种结构不合理。我国粮食出现销售难,关键在于我国农产品许多是以原料方式出售,没有进行加工,尤其没有进行深加工,进行加工所占的比重太小。以不进行加工的农产品投人(放)市场,尤其进行贸易,本身没有增值,没有有效利用,实际上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只不过是不以直接损耗方式出现。

2.缺乏适宜加工的农产品品种,制约了加工业的发展

农产品品种不能满足加工需要,缺乏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需要的专用、优质原料。国外农产品加工业之所以发达,除了有先进的技术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专用的原材料加工品种,并且建了固定的原材料基地。而在国内,普遍存在着“优质农产品鲜食,劣质农产品加工”的传统观念,人们往往不重视农产品加工原材料基地的建设。目前,我国农产品种植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协调关系,还难以做到“加工什么,生产什么”,我国农产品品种数量不少,但并不是所有品种都适合于加工。如适合加工果汁的苹果,在前几年我国种植的苹果品种中很难得到,不是出汁率太低,就是色香味不适于加工果汁;大多数小麦加工不了食品用的优质专用粉,多数早粕稻不适于加工精米等,这种情况很普遍,以至造成了一方面农产品供大于求,大量积压,而出现加工业还需要从国外进口原料进行加工的怪现象,如面粉加工业进口小麦,啤酒制造业进口大麦。为适应加工业发展的需要,农产品品种结构调整已迫在眉睫。不能提供适于加工业的品种,也是农产品资源浪费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3.农产品初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加工中副产品综合利用差

要适应市场对农产品的细分化要求,对同一原料产品进行多级开发,提高农产品加工的深度广度,使每种农产品多处增值。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主要可归纳为对蛋白质资源、植物纤维资源、油脂资源、新营养资源及活性成分的提取、利用。目前,农产品初级加工多、深加工少,我国对蛋白质资源的利用情况是豆粕500万t、棉子饼200万t,深加工量不足1%;另外,近千万吨米糠及(麦熬蛋白)尚未开发利用;植物纤维资源加工利用情况是作物秸秆5亿一6亿t、稻壳2000万t、麦鼓1000万t、玉米芯1000万t、蔗渣700万t、加工利用程度不足10%;油脂资源如小麦胚芽300万t,可提油36万t;玉米胚芽1300万t,可提油270万t;米糠1000万t(含20%的油脂)可提油180万t,这些资源的加工利用程度仅在2%一5%。有的农产品加工只停留在初加工,没有进行深加工,如对薯类加工尚停留在加工粉丝、粉条等粗加工阶段,而变性淀粉、全粉、果葡糖浆等高附加值的品种产量很低,种类和品质都不能满足需要。玉米加工成淀粉后还可以开发更多的其他产品,美国可将玉米加工成几千个产品。发达国家很重视农产品加工所产生副产品再加工的综合利用,提高附加值,如淀粉厂的废水、废渣经酵母发酵生产单胞蛋白。果品加工中的果皮进行加工生产果酸、果胶。畜禽屠宰的废弃物(血、内脏、羽毛)加工成饲料,而在我国,大多数副产品都作为废弃物丢掉,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

4.农产品质量标准不完善

农产品加工业标准化是沟通国际贸易和国际技术合作的技术纽带,通过标准化能够很好地解决商品交换中的质量、安全、可靠性和互换配套等问题。我国一些农产品的农药、兽药残留超标,个别地方畜牧业疫病突出,IS09000,IS014000等质量标准体系的认证率较低,难以与国际接轨,严重地影响了农产品加工制品的出口。农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有的标龄过长,有的需要修订,有的需要重新制定。目前,我国现有的农产品加工业标准由于着重考虑国内实际,引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较少,不能适应对外开放和加入WTO的要求,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不强,面对各国设置的技术壁垒,难以打人国际市场,致使我国许多原本在国际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创汇潜力难以发挥。同时,国外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名牌产品的进人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一方面应积极推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标准水平;另一方面还应积极研究技术贸易壁垒措施,抑制不必要的产品进口,保护本国利益。

(三)农产品加工业基础差,技术水平低,技术创新能力低,科技储备不足

我国农产品通过加工的比重不大,与加工生产方面的问题关系更大,多年来的农产品加工多为作坊生产,虽然改革开放后有很大改观,但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综合利用差、能耗高,加工出成品品种少、成本高、质量差,没有形成产业化生产,许多农产品加工处于初级阶段,不能向深层次进展,技术与装备落后是重要的原因,发达国家早已用在产业化的高新技术,我国多处在刚起步阶段,差距是明显的,很难与发达国家竞争。科学的、完善的标准体系和监督检测体系,是增强农副产品深加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的关键。我国农产品加工产品虽然已有上千个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但多属于标准指标落后,与国际不能接轨,加上实验检测手段落后,加工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也造成产品质量不好,严重影响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进步率只有35%左右。许多企业设备陈旧、技术人员少、水平低,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有些企业仍停留在手工操作和土法生产,精深加工很不充分。无论是企业还是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普遍缺乏适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科学储备和技术支撑,如超临界流体萃取、超微粉碎、膜分离等技术应用较少。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缺乏,这是我国农产品加工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根本原因。

(四)加工企业数量多、龙头企业数且少、规模小、产值低、成本高、带动能力差

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多,居世界各国之冠,龙头企业数量少,绝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农村的作坊式生产企业之多难以统计。总体上是生产和加工集约化程度低,加工企业规模过小,也就无法大规模投人技术改造资金,落后的加工工艺和落后的加工装备,很难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农产品资源利用率低,耗水、耗能高,造成加工成本居高不下。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是作坊式生产,采用的是落后的加工工艺,落后的加工设备,能耗高,专业化进展缓慢,农产品加工形不成规模,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的矛盾很突出,采用陈旧加工工艺和装备,难以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形成不了批量,难于参与市场竞争,处于被淘汰地步,严重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我国已加人WTO,要向大型集团化发展,降低加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总之,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较弱。初级产品多,中高档产品少;内销产品多,外销产品少。特别是产品出口,由于龙头企业少,加工技术落后,加上近年来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限制,出口增长缓慢,成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最大的薄弱环节。

(五)研究领域经费短缺,低水平重复,人才匾乏

我国农业科技工作的重点在产中领域,80%以上的科技经费和研究力量投人在产中,对产后领域的科研工作一直忽视。而美国在农业总投人中,用于产前生产的费用仅占30%,70%的资金都用于产后加工环节,从而保证了农产品高附加值的实现和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美国每年用于食品技术和新产品研制的经费高达10亿美元左右,而我国“九五”期间每年用于农产品贮藏加工的科学研究经费尚不足1000万元人民币(相差827倍),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然而,我国每年用于粮食贮藏的经费高达500亿元。

农产品加工科学研究成果中,有关初级产品的成果占很大比重,而次级产品和精深产品研究的成果比重明显不足,虽然近年来有不断深人的趋势,但仍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此外,农产品加工科学研究中普遍重视大宗产品的研究,对其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科学研究明显不足。废弃物中常常可以有意外的发现,其中的高生理活性物质往往可以制出高附加值产品。这方面我国距世界先进水平尚有很大差距。

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研究力量分散,重复立题,缺乏对农产品加工进行更加系统的科学研究,技术队伍力量薄弱,人才短缺,特别是农产品精深加工科学研究高精尖人才十分短缺,高新技术等设备不足,明显影响了研究工作和产品开发的深人。

(六)农产品加工设备不能满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需要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生产线,各工序衔接协调,实现了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果品加工设备生产规模大、效率高,各加工要素可以得到机、电、仪的有效控制和调整,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证。我国研制的成套加工设备目前还仅停留在形式上的成套,各工序无法实现参数的联动控制,一些工序的人工辅助必不可少,连续化生产存在一定困难。原料处理主要以人工为主,关键的工序参数无法及时有效地调整,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稳定性。1998年,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行业总产值为200亿元,用于农产品加工机械的产值140亿元,用于农产品加工后包装机械产值为60亿元。有生产企业4000余家。2001年末,机械工业系统农产品加工机械行业(含粮油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主要生产企业54家,全年从业人员为18145人,年末从业人数为17776人。固定资产合计60750万元,固定资产原价合计87277.8万元。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为67626万元(以不变价计)。生产农产品加工专用设备22大类,通用设备10大类,产品品种250多种。在短短的20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技术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可以向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一大批水平较高的成套设备或单机,如巧万包/h方便面生产线、3.6万瓶/h啤酒灌装生产线、2000只/h鸡屠宰生产线、微波干燥(杀菌)设备、10t/h处理量的高压均质机、100耐喷射式高效低耗真空冷冻干燥成套设备、JM-130胶体磨、JMJ500型巧克力精磨机、FC节能粉料气流干燥机、YLIZ振动排渣过滤机,SWWF200系列低温升超微粉碎机、植物油料制油预处理膨化设备、80-300罐/min易拉罐灌装生产线、12一1500盒/h砖形复合无菌包装饮料生产线,RNJM03一000三效蒸发器、5t/h果酱生产线、13tlOOOF2型滚切饼干机、螺旋式速冻机、橘瓤果汁加工关键设备、真空油炸果蔬脆片设备、带式榨汁机及果茶加工成套设备等,在近10年几百项较高技术水平加工装备相继问世投人生产。新产品有:MCHJ系列碾米成套设备、MLGT系列碧谷机、mmip系列白米分级机、MGCP系列谷糙分离机、MWPG系列大米抛光机、MGCZ重力谷糙分离机、QLZ系列清理筛、LNTF系列碧碾组合米机等米机新产品;面粉机新产品有FMFQ50x2气压磨粉机、GXZS40高效筛、FSFG6x24高方筛、FQFD49x3x2清粉机、DM40x80刷鼓机等新产品;茶叶加工机械开发了汽热杀青成套设备,改变了传统的杀青方式,减少了茶叶中的烟焦味,使加工后茶叶品质大为提高。一些新技术也逐步应用到农产品加工机械中,例如微波技术、速冻技术、真空压力技术、膜分离技术、挤压膨化技术、超微粉碎技术、微胶囊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等。与自身相比,技术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因起步晚、基础差,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国内多数企业在生产工艺上缺乏规范和检测标准,随意性较大,产品的质量指标多为人工控制,凭感觉判断,产品质量很不稳定。国外充分利用高科技检测手段,及时准确地测定各种参数,人为的因素降到最低,设备的性能得到最佳发挥。目前,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加工机械仅占5%一10%,整个行业落后20一25年。其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经济规模和布局等方面的差距

我国的农产品加工机械单机多,成套流水线少。通用机型多,对特殊要求、特殊物料加工和包装缺门多。结构简单、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多,高技术附加值、高生产率的产品少。主机多、辅机少。发达国家无论技术简单还是高技术附加值的产品门类较为齐全,产品系列依市场需求而定,成批配套。

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企业,在组织结构方面,最大差距在于重视生产加工、轻研究开发,研究创新不够,不能紧跟市场需求及时提供产品,大多数企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超过10%,而其中真正从事研究开发人员为数不多。

在经济规模方面的差距,一是集中度不高;二是人均劳动生产率低。从布局看,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广东、辽宁、北京和河南等省市,上述8省市生产企业占全国农产品加工机械和包装机械生产企业总数的64%。而西北地区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省、区的生产企业只占总数的0.8%,分布很不均衡。

2,产品质量、性能、技术水平及品种差距

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的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稳定性和可靠性差,造型落后,外观粗糙,基础件和配套件寿命短,无故障时间短,大修期短。绝大多数产品还没有制定可靠性标准,少数较好的产品制定的可靠性标准无故障时间比发达国家低得多,是发达国家的1/3一1/2}

性能上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生产能力低,能耗高。如啤酒生产线,设备生产能力低50%,耗电量为发达国家的6倍,洗瓶机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4倍。

技术水平上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高新技术应用少、自控技术差、生产线自动程度低,比发达国家落后20一25年。

品种差距也较大,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和食品包装机械产品有6000多种,而且成套数量多,新机型不断涌现。而我国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包装机械产品品种及配套数量少,约为国外品种数的一半。

3.科学研究、新产品开发方面差距

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尚无真正从事农产品加工机械研究的试验室,主要还是仿制、测绘,稍加国产化改进,谈不上科学研究。

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科研、开发投人少,按规定技术投人可占销售收人的3%,多数企业做不到,而发达国家科研开发费用占销售收人的8%一10%}

我们的开发手段落后,现在好一点的企业开展了“甩图板工程”,真正使用CAD的极少。手段落后,投人少,新产品开发则数量少、而且开发周期长。

4.出口产品创汇方面的差距

2001年农产品加工机械完成出口交货值7661万元,与2000年相比下降4.4%}几家主要出口企业产品出口继续下降,如山东同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出口交货值为135万元,与2000年相比减少338万元;山东精良机械有限公司出口交货值为78万元,与2000年相比减少392万元。茶叶加工机械出口有所增长,如浙江偕州上洋机械有限公司、浙江富阳茶机厂等企业生产的单机茶机、成套茶叶机械出口小幅增加。面粉加工机械、榨油机械等产品出口继续减少。

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出口技术附加值低,多为低水平耗材产品。而发达国家则不同,出口多为高技术、成套生产线设备。

(七)环境污染严重

农产品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都可以综合利用,但目前农产品加工的副产品大部分作为废物丢掉,不但浪费了资源,还污染了环境。近几年,在一些城市和农村周围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如酿酒、制革、印染等也对环境造成污染。不少小型造纸业没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人江河,造成严重污染,这些都需要加强治理,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推进可持续发展。

(八)管理分散,宏观调控能力低

农产品加工业是一个跨部门的行业,分散在农业、机械、轻工、航空、航天、医药等十几个不同部门。这种条块的分割,造成一些领域的多重管理、交叉重复。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特别是食品工业留有空白,出现了地沟油、死鸡加工、掺杂使假、4猴桃用膨大剂增大、黄鳝用避孕药来增肥等问题。市场出现了银耳用硫磺来熏制、增白;牛血加洗衣粉,做成鸭血;瘦肉精;毒大米等现象,让不法之徒钻了空子,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浪费,而且给老百姓带来了灾难性的痛苦。另外,由于缺少全国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各搞各的,互不通气,不能形成技术优势,基本处于低水平重复开发、自相竞争、高水平产品无力组织攻关和重复引进等不正常状态,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另外,我国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产品加工业的标准化体系、检测体系、食品安全体系、技术推广体系、质量认证体系以及信息服务体系还不适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要求。

(九)企业结构和地区布局不合理,没有形成区域性的农产品加工优势

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生产能力重复分散,缺乏地区和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一方面原料生产分散,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新品种的推广和种植新技术的推广跟不上,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规模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企业建设不是以利用当地资源、发展传统产品人手,没有对“名、优、新、特”等资源优势突出、经济优势明显、生产优势较稳定的项目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企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大多数企业缺乏市场开拓能力,难以建立自己的优秀品牌,只能在低层次运行。中小企业居多,缺乏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型名牌企业或企业集团。中小企业管理成本较高,还与大企业分割原料,又造成大企业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致使形成产品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品质量不稳定的恶性循环。另外,企业分布也不合理,没有按照加工资源察赋来布局,过分集中或疏散,造成成本的增加和资源的难以有效利用。全国约70%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与农产品原料产地相分离,而既有原料又有市场潜力的中西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则为数不多,严重失衡的区域布局使农产品加工业总体优势不能发挥,整个行业的效率和效益难以提高。

同类推荐
  • 养殖业机电设备(养猪设备、养鸡设备、养鱼设备)

    养殖业机电设备(养猪设备、养鸡设备、养鱼设备)

    农村养殖业在近年得以快速发展,从散养牲畜、家禽,到现在的小规模、中规模养殖场,在农村比比皆是。以前的多种养殖,变为现在的单品种或结合、混合养殖的模式。农村的养殖业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主力因素。农村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也从纯人力饲养,到规模智能化饲养发展。在农村养殖业中,其智能化机电设备也得到广泛应用。如养猪场的猪料供给系统、供水系统,以前均是靠人力用桶进行添喂,现在的小规模养殖场,都采用按时、按量自动供给,以达到科学饲养。
  • 最新蔬菜植保知识技术问答

    最新蔬菜植保知识技术问答

    蔬菜病虫草害的防治是生产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书从最新的视角出发,充分考虑生产一线对蔬菜植保的需求,结合植保技术的发展新成果,从植保综合知识、蔬菜病害诊断与防治、蔬菜虫害识别与防治、蔬菜草害的识别与防治、农药和药械以及附录六个方面,以问答的形式,普及了蔬菜植保中的一些基础性知识,系统回答了蔬菜病虫草害防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难题。全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对蔬菜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农村科学养殖常识——鹿

    农村科学养殖常识——鹿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这套图书为农家书屋必备书系—农村科学养殖常识篇。
  • 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强调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提倡精耕细作。
  • 新编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指南

    新编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指南

    本书从农药的基础知识和安全、合理使用入手,重点介绍了目前农业生产上常用商品农药的性能、剂型、防治对象、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本书科学性、实用性较强,通俗易懂,可供广大农业技术人员、农民朋友及农药经营者参考使用。通俗易懂、简明实用,适用于广大农民、农民技术员、农药零售商、,中等农业学校师生、植保工作者参考。
热门推荐
  • 包办婚姻:总裁老公哪里跑

    包办婚姻:总裁老公哪里跑

    “给我钱,我要买学习资料。”“晚上到我房间里。”“周末陪我去逛街吧。”“晚上到我房里来。”......“你怎么在我的房间里?”“在这个床上睡的香。”......
  • 倚澜观心

    倚澜观心

    倚阑干柬君去也,霎时间红日西沉,灯闪闪人儿不见,闷悠悠少个知心。——王安石
  • 龙皇武神

    龙皇武神

    偶获异宝,却遭兄弟背叛,不料,吴川竟是意外重生。重活一世,吴川以枪指天发誓:这一世,自己必要雪前耻!伏天骄!踏天歌!以手中长枪,一问天下英雄!
  • 诸天之我娘是陆雪琪

    诸天之我娘是陆雪琪

    张宇从来不敢想,当他遭遇车祸死亡再醒来时,他发现他来到了诛仙的世界,而且,诛仙中最漂亮,最高冷的出尘女子,居然是他娘……“娘,我能采访您一下吗?我爹当年和碧瑶阿姨在滴血洞中孤男寡女的,还有我爹和九尾狐小白阿姨这有没有发生点什么情感线,还有小环阿姨……”“你给我出去睡去。”陆雪琪不耐烦的说。“娘,你说我还能胳膊肘往外拐呀,您可是我亲娘啊。”张宇站在月光之下,看看自己,原来你们都是老年人了,你们老年人的世界我不懂!
  • 八两当铺

    八两当铺

    南方偏远山区的小山村,一座小小八两当铺,一个小小小老板,却有着大大的本领。当铺有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当铺有物,天上地下应有尽有。当铺有灵,仙魔佛妖齐聚一堂。当铺不大,却引来中外无数土豪熬夜排队典当……老板不大,却无利不起早、见财色也动心……天天喊着要娶漂亮老婆,生大胖儿子,安安稳稳过日子。
  • 相府千金好彪悍

    相府千金好彪悍

    大概老天怜惜她,从小就是孤儿的她一次意外竟然穿越到古代。爹疼娘爱,那叫一个幸福啊……,只是老爹为了不再被逼纳小妾竟然把明明是女儿身的她当男孩养,真是标准坑娃。好在生命力顽强的她,不但爬树、翻墙、打架、掏鸟窝、偷看女孩洗澡……样样玩的顺溜的很,还混进上书房成了侍读,带坏太子、调戏世子……上演搞笑版梁山伯与祝英台。她的百天宴上,他们第一次相遇,白白净净的他让人爱不释手,她直接尿他一身,宣告所有权。她周岁,他五岁,抓周的她被他美色所迷,抓着他的脸就啃,还把他的裤子当众扯了下来,吓得他痛哭流泪。她从此成了他的恶梦她三岁,他八岁,她一个午觉起来,闹肚子没忍住,弄了他一床的粑粑,让他恶心了一个月。她五岁,他十岁,她爬树翻墙把树下正在习武的他砸个正着,害他在床上躺了三个月她八岁,他十三岁,她与他一起成了太子的侍读,朝夕相对让他痛苦不堪……可是当看到她与太子亲密无间时,为什么会有自家白菜被拱的感觉……PS:简介不断更新中,不是很会写简介,亲们先看着吧!高甜宠文1V1,有笑点、有泪点、酸酸甜甜才真爱,看了我的文就是我的人了,快快收藏!
  • 独吾扶摇

    独吾扶摇

    世人说,升仙易,逆天难。阿岚来自大荒之漠,不知己姓,不知己氏。却独独知晓,欲要活的逍遥,必要寻那一丝扶摇之道!
  • 守护天使的树

    守护天使的树

    现实中的感情。没有像书里那么好。只想写一部现实点的故事在现实的生活,每天都在发生不同的故事,和不同的缘分擦肩而过,巧合变成了命运。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有人爱的轰轰烈烈,却又毫无来由的厌倦。在某一个时间点。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而因为缘分组织成一个美丽的故事。.
  • 与伤痕干杯

    与伤痕干杯

    人的一生是一条长长的项链,坠满了各色各式的珍珠。有明这的,有灰暗的,有圆润的,有怪异的,有我们自己抬起的,也人命运赐予的,有乐意接受的,也有无法拒绝的。每一颗都记满了喜怒哀乐,每一颗都有沉重的分量,同样,每一颗都附在生命的路上。
  • 网游之神鸟焚天

    网游之神鸟焚天

    因为情,夏言浴火重生,进入网游《天灵》,得神鸟之助,转职逆天职业——不死神鸟,从此战八方,焚天下;问鼎苍生,谁人能敌?美女:夏言哥哥,请问您的对手是谁?是和您作对的无数游戏玩家吗?夏言:No,No,玩家算什么,我与他们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如果一定要说对手的话,逆天boss,强大NPC,或许还是可以看看的……美女:哇,夏言哥哥好厉害……(无尽的崇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