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23900000004

第4章 交流之难源于人性本身——幽默是治疗情绪膨账最好的药方(1)

一、无效交流和有效交流

幽默在社会生活中属于人际交流范畴。人需要交流,是人的本性所决定的。

关于人,自古以来有许多定义。古希腊的哲人把人定义为“无毛的两足动物”。马克思把人定义为能够制造工具,有目的的劳动者。而当代西方文化哲学家卡西尔在《人论》中认为,能够使用象征符号是人的最大特点。其实,他对人的定义,与古希腊哲人的定义和马克思的定义并无矛盾。无毛的两足动物,指出了人的生物形态的特征;制造工具,则是这种生物赖以发展的条件;而使用象征符号或者语言,则是在制造工具的过程中所必需的。人类制造工具,并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社会行为。工具是生产力,生产力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发展的,所以,无毛的两足动物如果不用语言符号交流思想,生产就不能进行,更谈不上社会文明的发展。

语词作为象征性质的声音符号,不是客观必然的,而是主观的、约定俗成的,是社会认同的结果。照理说,有了社会认同的声音符号,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和情感应该是很顺利、很充分的。但事实上,人与人的交流经常是困难重重的。这是因为,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而且是文化的载体。而这种意义,不仅仅来自传统,而且来自个人的经验。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现象有不同的看法,这不是由于一时的原因,而是长期的实践和文化经验熏陶的结果。一个人的思想,不但是在其多年的人生经历中形成的,而且受多少世代文化传统积淀的影响。就是同样的话语,在不同语境中,也会产生不同的意义。比如,我们口头上常用的“同志”这个词,意思就很多。最初是国民党把党内的仁人志士叫做同志(在党外叫做先生),后来共产党把这个词扩大到一般的群众,表示在政治立场上认同。而在英语中,翻译为“同志”的comrade却有同性恋的意思。所以,相同的语词,往往蕴含着不同意义。

正统的阶级斗争学说,认为人与人交流不通,是因为属于不同阶级。什么藤结什么瓜,什么阶级说什么话,不同阶级没有共同语言。阶级立场,实际上是一种群体的利益立场,出于不同利益,就有不同的语言。举一个例子:我国代表和美国人进行商务谈判,美国代表揪着中国的“盗版”不放,想给我国代表来个下马威,其开场白便显现出敌意:

“我们是在和小偷谈判。”

这是很粗野的,我国代表毫不留情地顶了回去:

“我们是在和强盗谈判,请看你们博物馆里的展品,有多少是从中国抢来的。”

美国代表口中的“小偷”,概念是扩大化的,实际上是把所有的中国人,包括中国政府的代表都包含在内。而我国代表则针锋相对,把“强盗”的概念扩大化,把美国代表说成是强盗。

用阶级和群体利益来解释人们缺乏共同语言,这种说法固然不能说是错,但是不够严密。因为,明明摆着就是同一个阶级,甚至同一个家庭,也往往因为难以沟通而激烈冲突,吵得一塌糊涂。于是,又有一种学说进一步解释说,人与人之间不能顺利交流,是因为其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所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为什么要吵、要打,炸弹飞来飞去,就是因为这一伙人和另外一伙人之间没有办法沟通,口头、书面都不能沟通,就只能靠“拳头”了。不仅在国际上,在国内也一样,就是具有同样文化背景的人们,如巴基斯坦人自己也经常闹得血肉横飞。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困难,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集体的因素,无可回避的还有人的个体因素。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困难,是和人的本性有关的。钱钢在《唐山大地震》一书中写到:“在灾难中,那些失去自己亲人和财产的人们,互相帮助,互相体贴,无私地共享有限的生活资料,一旦情况好转,有了私有的可能,就打起来了,亲密关系就崩溃了。”

人们常常无视这种有关人类交流沟通的基本的规律,常用一些非常肤浅的观念把它抹杀。什么“摆事实,讲道理”、“事实胜于雄辩”、“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这些观念用交流的实践来检验,是很脆弱的。现实中根本就不存在离开个体的、显在和潜在的观念、经验、趣味等等绝对客观、中立的事实。因为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看起来是不一样的。摆事实,你就摆吧,我说的事实和你说的事实就是不一样,我说你踩我一脚,而你说我先踩你一脚,怎么交流?没法交流。口头没法交流,还有别的办法,比如拳头。用了拳头以后,那就不叫交流了,那是斗争。拳头阻断了交流,到公安局去交流。公安局裁决事实如何如何,是不是双方都服气呢?不一定,还不能做最后的定案,还得拿到法院,法院可能认为事实不清,发还重来。折腾了几趟,到了法院,事实认定清楚了没有?一个法官认定了,行吗?不行,还有好几个法官,合议庭的几个法官还得表决,4比3,4票赞成,3票反对。枪毙,就枪毙了吗?不行。因为枪毙这个事情,把人脑袋上打个洞,这个玩意儿不那么有诗意。当然,伤口不大,不是有个说法吗?杀头也只有碗大一个疤。但是,头砍下来,比较可怕,砍错了,不可能再安回去。不仅仅是杀头,就是判刑,脑袋上没有疤,也不好。把人家关上好多年,平反了,可是头发白了,青春像小鸟一样一去不回了。青春的感觉,人这辈子只有一回,无法补偿。所以,对法院的判决不服,还可以上诉,上诉到高一级的法院。高一级的法院认定,行了吧?不行,还得拿到最高人民法院审核。就是明摆着的事实,也得折腾这么多层次,而且还免不了有冤假错案。有一个行业,很神气的,很好赚钱的,律师,就靠搞这个复杂的事情吃饭。而且吃得比你、我都好。为什么呢?因为人是有缺点的,缺点在哪里呢,就是看同样一个事实,由于感情、立场、文化背景、经验、兴趣、价值观念等等的原因,明明摆在眼前的事实看不见,看见的又不一定都是事实。人虽然号称万物之灵,但是这个缺点却使人不太“灵”。由于这个不灵的缺点,人类才发明了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乃至陆、海、空军之类。

人的心理缺陷,注定了人与人交流的麻烦。这是我们立论的出发点。为了把这个基点说清楚,我们不得不举些例子。

知不知道福建漳州有个南山寺?南山寺里有一尊菩萨塑像,是很有名的古迹,据说当年塑造这个菩萨的时候,请了一个非常牛气的雕塑家。此人非常傲慢,他说:“我雕塑的菩萨,完美无缺,雕成以后,任何人挑出任何毛病,我将分文不取。”雕像完成以后,漳州的官员觉得能够省一笔钱并不是坏事,就发动漳州百姓,甚至是乡下的老太婆来看,但愿能看出一点名堂来。结果男女老少去了一大堆,居然谁也找不到毛病!其中有个妇女抱着孩子去看热闹,这妇女也看不出问题来,可她怀里的孩子大叫一声:“妈,我看到毛病了!”周围人都在笑,小孩子能发现什么毛病,但他的母亲挺民主,说:“那你说说看,究竟什么毛病。”孩子说:“这个菩萨的手指太粗太圆!”(我到漳州南山寺考察过,那个菩萨的手指真的太粗太圆,像香肠一样)小孩的母亲说:“何以见得是个毛病呢?你怎么不让人家菩萨的手指头长得比较肥一点呢?”但孩子说:“不,这个菩萨鼻孔太小,如果他要挖鼻孔,根本伸不进去。”我也去看过这个菩萨,果然是鼻孔太小。不过,我还有一个发现,就是,那菩萨的鼻孔不但太小,而且太浅,根本就没有深度。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实,许多大人看不到,小孩儿却看到了呢?因为人在观察对象的时候,脑袋不是照相机,对外界的信息不是来者不拒,而是有选择的:与自己的经验、兴趣、情感、爱好、价值观念一样的,就看得见,否则就视而不见。大人对挖鼻孔没什么兴趣和近期的经验,所以视而不见;小孩儿对此的兴趣却非常强烈,而且有种种的技巧,故一望而知。

与自己的意向无关的,就视而不见,这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人性的一种缺陷,而且这还只是人性缺陷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明明不存在的事情,却又看到了。

中学课本上,有一篇《疑人偷斧》的课文,说是一个人把斧子丢了,就怀疑是邻居偷的,于是留心观察邻居,结果越看越像小偷。后来呢?斧头找到了,证明人家不是小偷,便又留心观察这家邻居,结果是越看越不像小偷。这说明人性的缺点是多么严重,明明存在的,他却视而不见,明明没有的事,他又看见了,且又不是幻觉。在日常生活中,这种事情比比皆是。谈恋爱的人,往往生活在错觉之中,明明是一个长相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偏偏觉得她美如西施。

以往,美国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告诉我们,外部有了刺激,人的心理就有了反应,其公式是S-R。后来,心理学发展了。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过程并不是这样的,并不是绝对被动地对外部刺激产生反应。人并不是被动的照相机,人对外部信息,只接受那些与自己原本心理状态相一致的,接受了,就有反应,否则就没有反应。皮亚杰把这种原初状态的心理状态叫作scheme,有人把它翻译成“格局”,有人把它翻译成“图式”。外部信息只有和这个图式相通才有反应。这种反应皮亚杰把它叫做assimilation,我们把它翻译成“同化”。有了同化作用,人才对外来的刺激有反应。我在20世纪60年代到福建。福建各地区的方言多种多样,没有一个人敢于吹牛说,他能听懂所有的福建方言。我当然也是。但我听闽东人、闽南人、闽西人讲普通话,明明带着不同口音,可我听起来都是一样的。福建这个地方,四季常青,鸟语花香,福建方言在我听来如同“鸟语”,都差不多。其实,福建方言是很复杂的,有些地方离几十里地就互相听不懂了。哪怕是讲普通话,福州、莆田、泉州人腔调各异,但是我对这些区别就听而不闻。原因是不能同化。这样,从理论上来说不是很悲观了吗?一旦不能同化,就永远没有希望听懂了。但是,经过40多年的生活,我现在上课,我的学生只要一开口讲普通话,我就可以从他的口音确定他仙乡何处,连哪个县、哪个区,有时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不是不能同化吗?为什么又把那么微妙的语音差异同化了?因为,在我的“图式”以外的那些信息对我长时间、反复刺激,我的“图式”,尤其是那些比较边缘的部位,就开始调整了,就逐渐有反应了。慢慢地我的“图式”就逐渐扩大了。这个心理作用,皮亚杰把它叫作“调节”,英语叫作accommodation,就是容纳、留宿、适应,或者用中国话来说就是通融。在通融的过程中,人的图式就显现出了灵活的生命。

人与人之间,就这样又有了交流的可能。但是,调节是不容易的,要有一个过程。像我这样并不是太笨的人,辨别福建各地普通话的腔调,还花了好几十年的工夫,这是因为人的心理图式有一定的开放性,相对就会有一定的封闭性。这就决定了在一个短时期内,难以调节,难以同化。正是因为难以调节,全世界各国才都设有公安局,都设有法院,而且都设有国防部。花那么多钱养军队干吗?就是因为,各自的图式难以调节。因而,交流,包括口头的,甚至是书面的,字斟句酌,也还常常是聋子的对话,最后,就是拳头和拳头交流,枪杆子和枪杆子、导弹和导弹交流。美国人就喜欢用这种方法和阿拉伯人交流。

有人说,敌对国家之间当然难以交流,如果不是敌对,而是关系密切,情投意合的呢?比如,谈恋爱的人,是不是就比较好交流了。英国一所大学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的学者有一种说法:向恋人学习交流,让交流像谈恋爱一样。这可真是太浪漫了。但有时相爱的人反倒不能交流。林黛玉最爱贾宝玉,相爱至深,可是一见面就吵、就哭。越是相爱就越容易吵架。女孩子最喜欢对爱人生气。我有一个学生,女的,有一次她给我看一篇散文,说只给我一个人看。原来,她是写这几天,她突然感到专门喜欢对一个男孩子生气。她在散文中说,“我怎么变得这么爱生气了啊”。后来,她来问我这个问题,我告诉她:“你在恋爱了。”她先是大吃一惊,后是恍然大悟。她问我怎么看出来的。我说,你对他不讲理了,你对他任性了,就说明你对他有特殊的感情了。

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感情如果很一般,这个人对另外那个人就会很客气、很有礼貌,很尊重人家与自己不同的东西,表现出一种求同存异的倾向,且其感情越良好,对于对方越关心,求同的倾向越强,会达到一个峰值,也就是最高点,对于对方的要求就会接近全面求同。如果这个人明知对方对自己也有感情,而且感情强烈,却就是不讲理,苛刻,就有点专制了。我对那个女学生说:我从你的文章里看出来,你对他专制了,喜欢看到他听话,看到他的服从,像狗一样服从,这就说明你对他有特殊的感情了。

这种情况,也存在于母亲与孩子之间。照理说,母亲最爱孩子了。可是你去问问那些中学生,和母亲沟通得怎么样?你最可能得到的回答是:过去都是严父慈母,可现在是慈父严母了。母亲最爱孩子,但是其与孩子最难沟通。举例说,在分数问题上,分分计较,不近情理。孩子只有一个,太爱了,就爱得专制了,尤其关心孩子考试成绩是第几名啊,和上次比如何啊。

同类推荐
  •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第二辑的一种,主要描述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时代背景、写作目的及历史影响,分析了本书的主要思想,包括: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内在矛盾及其解体,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及其局限,费尔巴哈哲学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批判;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其伟大意义进行了评述。最后论述了《费尔巴哈论》对当代中国的重要现实意义。
  • 西方哲学十二讲

    西方哲学十二讲

    像其他有关西方哲学史的著作一样,本书也是对哲学的回忆。不过,本书并没有事无巨细地回忆每个时期每位哲学家的思想,而是把目光集中投射到他们思想的某些方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试图让回忆更深入一些,在澄清哲学家本人思想的同时,一方面通过当代视野来揭示其中的深层蕴涵,另一方面也通过问题本身的如其所是来展开对问题本身的回忆与参与。通过这样的方式,本书探讨哲学如何思考以及如何哲学地思考。
  •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宽广的心量除了跟与生俱来的气质有关系外,还需要靠后天的觉悟和修行来逐步拓宽。星云大师在本书中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生活、工作、艺术等各个层面,分享了修身养性方面的智慧。以宽己之心容人,心量越大,福报越大。我们的心量有多大,就能够完成多大的事业;如果我们能够包容一家,就能够做一家之主;能够包容一市,就可以做一市之长;能够包容一国,就可以做一国之君;能泯除一切对待,包容整个法界,就可以随缘应现,逍遥自在,成为法界之王。
  • 共谋罪

    共谋罪

    作者从个人和法律的深层次角度来处理这些深奥问题和旁观者—受害者关系,聚焦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并且探讨当前社会中的案例。他诉说其父母和祖辈在大屠杀中的遭遇,分析范德堡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发生的性侵案例及其它罪案中,旁观者选择不干涉的问题。
  • 现代性与主体的命运(守望者)

    现代性与主体的命运(守望者)

    哲学归根到底关注的是人的命运。根据逻辑与历史、时代精神与时代相一致的原则,本书区分出西方哲学发展的前现代(古代)、早期现代、后期现代和后现代(当代)四种形态,并重点探讨现代哲学的历程。导论是对主体问题的概述,其余各章围绕主体的确立、主体的危机、主体的解体和主体的终结来揭示意识主体在现代性及其转折进程中的命运。本书几乎囊括了自笛卡尔以来的主要西方哲学流派,既具有宏大的理论视野,又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热门推荐
  • 无双佣兵

    无双佣兵

    网吧猝死,为了复活,被迫去玩一场吃鸡游戏。陌生的世界,各怀鬼胎的NPC,如履薄冰般的生存难度……然而这些都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这是一场不能读档的游戏。唯一能做的,只有活下去。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天地返古之诸雄并起

    天地返古之诸雄并起

    当地球走到末法时代的终点,天地返古,元气复苏,陆地海洋无限扩大,妖族、魔怪再现人间。地府的大门重新打开,不灭的英魂轮回转生,大混乱的诸雄时代来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后少奶奶超甜哒

    重生后少奶奶超甜哒

    “还逃不逃了?”某总裁震怒,一脸阴沉的看着她。她瞬间秒怂,“不逃了不逃了。”重活一世,她誓要弥补他,深爱他,与他携手走到世界的尽头·······
  • 垃圾有救了

    垃圾有救了

    面对垃圾难以处理、气候变暖、热带雨林飞速消失等种种环保问题,也许,焦虑的我们有了新的指望——高科技。
  • 大眼睛探秘百科:挖呀挖,挖出一个大房子!

    大眼睛探秘百科:挖呀挖,挖出一个大房子!

    神秘的百慕大、金字塔,神奇的恐龙世界,千奇百怪的动植物,还有遥远的太空及外星人,以及历史上数不清的传奇人物和故事,对孩子来说,都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根据调查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对历史知识、生物知识、未解之谜等特别感兴趣,而探究这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孩子增加阅读量,加强知识的储备,更重要的是孩子能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对小学生思维的训练和潜能开发起着重要的影响。
  • 浪漫高中

    浪漫高中

    这篇文章是我在查找过去的日记资料时,翻到的。是我岁时写的,我一直以为没有完成,所以想作些补充。大致翻阅后,发现基本已经成稿,没做任何的修改,就以原形发表吧,免得破坏原作品的情怀。我把初中的经历改变而成,其中也是真假参半。它的人物与魂游花季中有些相似,不过又有诸多不同,各位朋友可以给我一个比较,看看哪个时期的我,写得更精彩。请给我提些建议,我想更好地修改我的作品,让我的作家梦更圆满。在这里我先感谢
  • 水龙吟传奇

    水龙吟传奇

    大侠与宵小只在一念之间,英雄与枭雄都能雄霸一方!是对是错,原本就不明确,正邪之分也只存在于你我心间。它虽然是绝世神兵,但它的成就只取决于他。他会是将来的武林救世主吗?
  • 冰山王子恋上傻丫头

    冰山王子恋上傻丫头

    一个长相很平凡的女生,自从遇到林乐枫这个又有钱又像是一座冰山的超级大帅哥,她的生活就变得非常有乐趣,让她的生活不再那么干枯。也因此展开了一段充满挫折与美丽的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