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20800000009

第9章 故乡二

故乡的白鹤树

白鹤树是故乡的骄傲。

白鹤树其实是棵皂角树,由于栖息白鹤而得此名。

白鹤树在我们村东北的一条小山沟里,是棵千年古树。据老祖先传说,唐朝初年开国大臣尉迟敬德骑马路过此地,见风景极致,下马坐石歇息观望,顺手将马鞭插在地上,眨眼工夫,鞭杆上长出枝干,接着又暴出叶蕾。正在惊奇,枝叶逐渐伸长,一顿饭工夫遂成一棵碗粗的皂角树。敬德知此地乃神奇之土地,于是跪拜后离此而去。

皂角树迄今1300余年,树干需五人合抱,树高十丈有余,树冠覆盖40多平方米。由于枝繁叶茂,每年开春,数以万计的白鹤就从南方一族一宗、一家一户纷纷飞来,落于树冠之上,逐日增多,直至落满每一个枝枝杈杈。远远望去,似满树银花,如雪落松塔,一片银白的世界。走近,却见千万只白鹤在树权间或上下翻飞,或翩翩起舞,或嘎咕啾鸣,或卿卿我我。

清晨,三五成群的白鹤从树杈间飞出,一字排开,嘎咕呜叫着翔过山沟,越过田野,掠过村庄,四散开去;傍晚,白鹤又接二连三从四面八方徐徐飞回,栖于树冠之上。日复一日,成为我们村一道蔚为壮观的自然景色。

人们传说,白鹤是吉祥之鸟,拥有它,庄稼连年丰收,村民延年益寿。大概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年开始,白鹤春来冬去,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几十年来,白鹤和栖息白鹤的这棵千年古树,为远远近近的人们所羡慕,成为我们村的骄傲。

为此,公元1983年我写过一篇题为《白鹤树》的报道,发表在当时的《陕西农民报》上。也就是这篇报道,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西安通览》一书将白鹤树作为风物载于书中;县政府和县人武部及时地在白鹤树下立牌警戒:“此鸟为国家第二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违者将追究其刑事责任……”

时隔不久,县******的同志领着省上大员,前来找我,要我就白鹤树一事撰文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用祖国大地上奇妙的风物景观,对台湾广播。这篇文章我确确实实写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后,听说反响很大,那些侨居异乡的千千万万的赤子,听到广播,纷纷勾起眷恋祖国、思念家乡之情,不断有人写信和祖国联系,有人陆续回到大陆。我们村有位早年随国民党逃往台湾的旧军人叫许平印,如今已六十多岁,听到广播后,回忆起家乡那棵皂角树,整整哭了三天三夜,终于瞒着妻子儿女,通过香港回到大陆。那时,从台湾回大陆探亲的人,民政部门从省上到县上,层层接待。这位旧军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回到村子后无人认识,连他的亲侄子也不知他是何人。

稍事休息,许平印第一件大事,就是要去看一看那飘忽在脑海中的白鹤树。县民政局、镇政府、村委会,还有我这个写文章的普通百姓,一块儿领着他去村子东北那棵白鹤树下。跟着去看热闹的村民们闹闹哄哄,相拥相随,一排排站在他的身后。许平印仰望飞舞于树冠之上的千万只白鹤,思绪万千,顿时热泪盈眶。跪拜、烧香、叩首,都在沉默和肃穆中进行……

从此,这棵千年古树,更显示了它奇妙、雄伟、挺拔、博大的神威。

十五年后的今天,我又撰文惦记它,却是缘于一种愤懑,一种不平!

曾几何时,我和千千万万赤子脑海中的神圣之树——白鹤树,被人残酷地用锯子伐倒了,树股做了水车的轮箍,树干做了死人的棺材……谁人所为?我不说,聪明的读者自会猜出一二。

白鹤飞走了,一去不复返了!好端端的令人羡慕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我梦幻中那种作为故乡人为之骄傲的乡情,也随之化为乌有。呜呼!我那可爱的白鹤树;呜呼!白鹤树上那千万只春来冬去的白鹤……

原载《秦风周末》1998年10月23日3版

《金秋》1999年第6期转载

故乡的龙头松

龙头松是一处颇负盛名的人文景观。

二十岁那年,我去灞龙山教书,同事们都说,距学校不远处有一棵龙头松,不但蔚为壮观,而且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于是,五六人相约,由家在龙头松旁边的学生邹海带径,沿着灞水堤岸溯源北上。

步行一个多小时,到青岗坪。此处虽系关中东部的秦岭山脉,但本地人多为江楚移民,所以,民风民俗均与陕南、两湖不差上下。典型的陕南山村,两排低矮的瓦屋,一条石板街道从中穿过。

邹海领我们到家中稍事歇息,茶罢,即向龙头松进发。

刚出村口,就看到沿阶而上的石径大路旁兀立着一棵奇特的松树,邹海手一指说:“那就是龙头松!”

生于斯长于斯的邹海,像大人一样扯起老道的腔调:“话说西汉末年,王莽赶刘秀。一日,王莽的大军来到青岗坪,年仅十四岁的刘秀立即从一户人家后门中冲出,爬上了这棵枝叶繁茂的松树,顺势仰面睡在一股歪斜到悬崖上空的枝杈间。王莽的大军来到树下,只朝两岸青山和大路旁边的溪水张望,压根儿不注意松树中间还仰卧着一名‘通缉要犯’……由于松树的遮掩,刘秀躲过了王莽的追赶,后来登基,建立东汉王朝,称光武帝。为纪念此树救命之恩,光武帝特封它为‘龙松’……”

说来也怪,这龙松从整体树貌观察,颇像一具伸往河水中正在吸水的龙头,有虬角,有龙须,连鼻子眼睛也能意会出来。

只要你用“龙”的意念去体味它,就会发现树干披满周身龙鳞,密密麻麻,与图画中的龙身无异;树股更为奇特,无论大小枝股,皆似一条正在飞舞的龙身,有头亦有尾……

我们五六人合抱,也搂它不严。我们搭人梯,上得树杈间,发现每个枝股朝天的一面,均是平直光滑的,似有人睡过一般。

我们寻觅刘秀当年隐身的那棵枝股,果见伸向河溪中的一条主枝上面,约三尺多宽,既平且直,更有人仰卧于上留下的痕迹,有头枕之穴,有背压之坑,有脚蹬之臼。于是我们轮换着在上面仰躺一遭,体味一下刘秀当年躲避王莽之心境……

80年代初,邹海已在市旅游局工作。那时,我曾担任《西安晚报》特约通讯员,写过一篇风物报道,名《龙头松》,刊在晚报二版上。此文被省上一家电视台看到了,他们当时正在筹拍一部描写旅游干部艰苦创业的电视连续剧,编剧正好是我那学生邹海。

于是,受我那篇文章的诱惑,他们把外景选在了灞龙山,好多镜头也有意放在了龙头松底下;拍电视的时候,导演还特意安排我跟着剧组一块儿去了那块风物旖旎的地方……

后来,电视剧播放了,观众们看到灞龙山那秀丽俊美的景色,看到龙头松那壮观婆娑的雄姿,无不唏嘘称赞。

人们都说,这儿要是开辟一个旅游点,无论那温馨雅致的青岗坪民居,无论那一级胜似一级的石板小径,无论那满坡翠绿的松柏,无论那颇具神话的龙头松,都将吸引着广大的游客。

然而,时光流逝,龙头松依然孤独地奓在河溪之上,依然彷徨地站在石板大路边沿的崖畔上,无人问津,无人开发。

惜乎!是无人认识这一道壮丽的自然景观呢,还是它距城市太远交通不便?抑或是资金短缺,无力开发?

谁要是有开拓的眼光,谁要是有重视人文景观的意识,谁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将故乡的龙头松开辟成为一处颇具诱惑力的旅游胜地!我期待着有人开发的那一天!

原载《西安旅游报》1998年12月21日11版

故乡的自来水

提起故乡的自来水,我常常发出一种莫名的感慨!

故乡虽然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山村,但在我的印象中,人畜饮水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

绕着村子流过的河水,时有时无,河槽要比村子低十多丈,而且上游多有污染,人畜无法食用;2000多口人的村子,前后八条街道,守着十多口水井,雨水充裕的季节还则罢了,若遇上干旱年景,村里人就只有望水兴叹了!

改革开放初期,镇上办起了奶粉厂,大力发展奶牛事业,我们村在不到半个月时间里,就买回60多头,成了远近闻名的奶牛村。村子里那十多口老井,再也不能满足人畜饮水的需要了,从此,人畜饮水就成了村民们最头痛的头号大事。

十多天后,我从城南一次就运回来三头花花奶牛。这一下,人吃牛饮,每天至少要挑二十五六担水,全是我这个男子汉用一双肩膀从300多米外那口水井中挑回来的。天长日久,我的肩膀上压出了拳头大两个肉瘤子。

男人不在家,挑水的担子自然就压在了婆娘女子娃身上。记得有一次,我从菜地里送粪回来,见老婆趴在门槛里边,满身满脸都是泥水,两只水桶一只滚在门内,一只滚在门槛外边,我忙扶起她。她缓缓地坐起来,疲惫地叹了一口气,把蓬乱的头发朝后捋了捋,破口就骂:“这鬼地方,吃一口水难死了!”

第二年夏天大旱,村子里十多口井里全没水了。人们只好张着大口,喘着粗气,去河道里挑水,还不过三天,河道里也干涸了。

幸好,我们村北边的龙头岭上有泉水!

一条黄土岭龙舞似的从北山里蜿蜒南下,到我们村北边,突然“扎”住了。这突然“扎”住的岭头,酷似龙头。几堆嵯峨参差的石包,酷似龙眼与虬角。龙口处嵌牛大青石板一面,石板下卧一口清泉。村里人把它叫龙泉。

龙泉旁边常年四季绿草丛生,水气氤氲。泉有笸篮大,清澈见底。泉中央桶粗般一堆水眼,有如莲花状爆出朵朵水花,冲起无数白色的沙粒,在水花中跳跃。这水花,千百年来,涌流不息。

龙泉下边,浇灌着一台台藕塘。夏天,满塘荷叶墨绿,星星点点闪出粉红色的荷花,煞是好看。小时候,我们常常光着屁股钻进池塘,偷人家的荸荠吃,用脚踩出像婴儿大腿样的藕,在龙泉中洗一洗就“咔嚓咔嚓”吃起来,发出脆生生的响声。

我们村出产的是九眼莲,白得跟雪一样。老人们传说,当年慈禧太后西安避难时,这九眼莲还曾经进过贡呢!

说来也怪,用龙泉的水做糊汤——关中农村用玉米糁熬成的稀饭,又稠又粘;用龙泉的水做豆腐,足足比井水一座要多出20多斤,而且又白又嫩。我们村卖豆腐的那个刘老五,常常是把豆腐块挂在秤钩搭上,向买主夸耀的。

井里没水,河里干涸,人们只好赶到龙头岭上去挑水。

要上龙头岭,必须绕着“之”字形石板小径,踏上一台台荷塘的堤坝,如同站立云头,亦似寻觅天庭。上上下下,挑一担水至少需半个小时。上了年纪的老头儿和那力不能及的妇女们,一个小时也别想回来……

吃水难啊!

这种艰难的吃水环境,大约从上古时期有了我们这个小山村开始,就这么一代一代遗传下来。没有人能改变它。

后来,我离开了我那小山村,进城做了一家杂志社的编辑,也就不再去操心有水没水的事了……

五年前的那个夏天,又一场大旱。我因母亲有病,回了一趟老家。刚走进巷口,就听见锣鼓家伙在不远处“咚咚锵,咚咚锵”地敲个不停。邻家老嫂子扑过来说:“嗬呀,你儿子可是功高盖世啊!他给咱们两条巷子安上了自来水,从今往后啊……”

原来,今天龙头要放水了。

大人、小孩,都拥到街道上,欢呼着,跳跃着,等着龙头喷水的那一瞬间。

邻人们见我回来了,就围上来七嘴八舌地告诉我,说我的大儿子收拾了在城里的企业,自己出资一万元,走东家串西家,商量把龙泉水引到各家各户来。人心所向,大伙儿很快扭成一股绳,几个年轻人立即从县城拉回两车弯弯曲曲的地下水管,婆娘女子娃一齐上阵,把那龙泉挖下30多米深,井底铺厚厚一层沙粒,又用青砖箍了井壁,水泥封了顶盖,水管子从地下送到各家各户的院子里,有的还送到了锅台上……

锣鼓家伙敲得正猛,人们“哗”地一下离我而去……原来总闸放水了!

我立即赶进家门,院子里被邻人们围了个水泄不通。

隔壁王三爷站在我家院子中央的水龙头下,双手接着喷出来的清水,一掬掬送进嘴里,咂着唇舌……他放声笑了,笑皱了一脸核桃皮。笑着笑着,那笑声却变成了哭声,而且两行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扑簌簌地滚落下来。

望着这清湛湛的自来水,我也抑制不住情感的阀门,想起代代相传的吃水难,我不禁热泪盈溢啊,亲爱的故乡,您从此告别了挑水吃的历史;自来水,这个神奇的梦幻,将世世代代滋润着这方温馨的土地!

原载《太原晚报》1998年10月30日8版

同类推荐
  • 诗心:从《诗经》到《红楼梦》

    诗心:从《诗经》到《红楼梦》

    本书收录了从《诗经》到《红楼梦》的30篇传统诗词,虽是一鳞半爪,却可以见出中华文明线性文化绵延不绝的特性。本书稿梳理了古代文人、英雄知音难逢、怀才不遇共有的千古之痛,分析了“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体现的中庸文化的张力结构,总结了中国诗词独有、凿通上天阶梯的“兴”的创作手法。凭借“兴”的翅膀,引领读者窥见永是春天的诗词的彼岸。造化多情,造化无情。此情长远,情由心生,心生寂寞,寂寞花开。通过本书可以瞥见,上帝之影就在一现之灵光里。
  • 唐宋八大家·第二册

    唐宋八大家·第二册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明初朱右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人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本书重点突出八大家散文创作成就的同时,对韩愈
  • 莎士比亚叙事诗·抒情诗·戏剧

    莎士比亚叙事诗·抒情诗·戏剧

    莎士比亚的长篇叙事诗包括《维纳斯与阿多尼》《鲁克丽丝失贞记》《恋女的怨诉》《凤凰与斑鸠》《热情的朝圣者》五首。其中《维纳斯与阿多尼》是译者屠岸先生新译,此前从未发表过。本书包括叙事诗、抒情诗、戏剧三部分,其中叙事诗包括三首,抒情诗包括十首,还包括一部戏剧——约翰王。这是一部可以了解社会百态、人性本质的百科全书,无论你是谁,都可以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持久的心灵震撼,在成长、爱情、信仰等方面产生共鸣并获得启发。
  • 邬沧萍自选集

    邬沧萍自选集

    我是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响应祖国的号召,全家从美国回国参加革命的早期归国留学生。在庆祝中国人民大学(下称人大)建校70周年之际,我感慨万千。我1953年进入人大,至今已整整54年,我今年85岁,一生的2/3,如果从小学毕业后算起,一生的3/4的时光都是在人大度过的。我现在仍是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生导师。最近我还在《求是》、《北京日报》《中国社会导刊——中国考站》和《浙大校刊》等报刊上继续发表了几篇文章。可以说过去的54年我是同人大“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54年。
  • 让你感动的218篇经典故事

    让你感动的218篇经典故事

    那是在1970年,我6岁的时候,因爸走“五七”道路,举家下放农村,回到了故乡哈达窑沟。此前,大姐作为68届知青已经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落叶归根。就这样,我们全家又在故乡“会师”了。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狐妖之锻造大师

    狐妖之锻造大师

    一道天雷落下,我陈淼闪亮登场...涂山,也是我罩的,懂?
  • 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导(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导(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概述、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确定、研究性学习评价研究、研究性学习研究的运用、
  • 命令你喜欢我

    命令你喜欢我

    (已完结){指路新书,青梅竹马的甜甜文《心动预警:绕床弄青梅》}十七岁的沈予怀遇见了十九岁的莫渺渺,骄阳似火的热恋,爱意灌满了整个夏天。云城无人不晓莫渺渺无人不知沈予怀。前者是打架出了名。后者是学神人设,正所谓别人家的孩子。莫渺渺说:你叫沈予怀渺渺兮予怀的予怀沈予怀说:你叫莫渺渺,渺渺兮予怀的渺渺。“早餐味读书声成堆的卷子解不完的题闷热的教室老师的催促声越来越少的倒数日但还好那时还有冰激凌可乐喜欢的歌单成群的小伙伴温柔的风美丽的晚霞和喜欢的那个她。青春的不过是两两相惜,懵懂而又羞涩的爱恋,是山顶的烟火盛开的那一瞬间,是校服在操场的留下的残影,是湛蓝青空之下未道别的他。我对你的爱不会在不见面的日子里被新鲜事物冲淡爱意只会随着想念越来越深.又一个夏天,莫渺渺和沈予怀结婚时,全城见证了他们的婚礼,参与了他们的青春。双向奔赴的初恋甜文,咱们好好努力,顶端相见(欢迎入坑,撒糖撒糖)
  • 神修大陆传

    神修大陆传

    一名平凡的高中生,在一日半夜被附体在刚刚死去的异界废材少爷身上,是阴谋,还是巧合……神修大陆没有国家统治者,只有家族,大大小小的家族都有自己一分三亩地,大的统治几个县城,小的就一个县城,看这个平凡少年如何在这个世界中怎么生存吧……收服神兽?招揽美少女?攻城略地?一切尽情期待吧!当有一天他突然回到地球,他将会再次发生什么呢?是想方设法回到异界与爱人重逢,还是放下爱情留在本来属于他的地球上过日子?爱与真正的家,他将选择哪一样?
  • 盛世宠婚:娇妻别想逃

    盛世宠婚:娇妻别想逃

    她是亲生母亲遗弃的女儿,二十年后又被迫相认。一场被迫替嫁,亲妈面慈心狠,亲姐毒如蛇蝎。而那个传说奇丑无比,下身瘫痪甚至不能人道的她的丈夫,竟然黑夜摸进她的房门……“王家的人心如蛇蝎,是你装的好,还是你们王家心机深沉。顾七七,这是你们王家欠下的!”她盯着这个男人,只觉自己身陷狼窝,所有苍白无力的解释被他强吻陷进口中。一场有计划的阴谋,使得两个人互相猜疑,被迫分离。她厌恶若即若离,想要靠近却只有满身的伤。“慕靖渊,我恨你!”一夜强掠豪夺,她心都碎了。五年后,接到她出现的消息,他发了疯一样奔向雨里。
  • 三界神天兵

    三界神天兵

    秦霆穿越成为一个天庭的天兵,从此走上了一条变强之路……天庭崛起、西游立威、于量劫之中引领封神,笑傲三界。《三界神天兵》书友qq群:462298079希望喜欢本书的朋友们踊跃加群,大家一起来唠嗑。
  • 玻璃水果糖

    玻璃水果糖

    之前写的爱情短篇小说制成的合集。有古言,有现言。匆匆一生,只希望你曾爱过。
  • 从养猫到养动物园

    从养猫到养动物园

    大家好,我叫叶宴,我有着帅气的脸庞,一米八的大长腿,两米的气场,奈何主角却不是我,而是我养的一只猫。叶宴:为什么我不是主角呢?小九:你没喵喵可爱,没有喵喵萌,没有一身光滑柔软的皮毛,所以你也只能做一个配角。叶宴:小九你怎么能这样呢?不要否定我啊,我可是喵喵的铲屎官当然要做主角了。小九:哦,差点忘了,你根本比不过你家喵喵,你现在还需要喵来养,你好意思吗?叶宴:(脸红,羞愧)我还有点事,我会再来的,小九。
  • 天赐的女儿

    天赐的女儿

    一个神秘的乞弃儿,有一群嬷嬷抚养成人,开始人世红尘的纷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