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02400000023

第23章 小说鳞爪有用或无用的小说(15)

我是怀着对当前的某些作品的失望之后的期待来读《秦相李斯》的。阅读之前也还有一些担心,首先是,我感到秦距离现时是很久远的年代,而李斯也只是在那些并不好读的《史记》之类书中存在着,那也是非常古旧的人物故事了。记得前些时有过与这年代差不多的电视连续剧上映,传媒花了很多的力量加以推荐,其结果是人们对此非常的冷淡。那么,现在这《秦相李斯》能引发我阅读的兴味吗?我读此书找不到完整的时间,是在琐碎事务的夹缝中断续地把它读完的。其结果令我大出意外一书很好读,每次都能接着上次的情节往下读,而且真的吸引了我。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我以为小说首先必须“好看”。钱宁的书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这是很“好看”的一本书。

李斯这个人物,他的不甘于平凡用尽心机而后的发迹,贵极人臣以及最后的覆亡,让人不仅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的一生,而且看到了一个谋略过人的枭雄既轰轰烈烈、又让人感慨的极不平凡的人的一生,尽管作为一个曾经生活在远古的人,他的生存与我们相隔遥远,但由于作者有效的工作,使我们和书中人的时空距离一下子缩短了。我们通过对李斯活动的环境的描述,不仅了解到战国到秦这一时段的中国社会的情势,秦国的成功和它的覆灭的历史经验,而且也从荀况、韩非、范眭、赵高,特别是李斯这些人的行止中,得到关于人生的诸多启迪。

这是一本丰富的书,这又是一本我称之为的“好看”的书。我认为它的“好看”除了人物故事动人之外,更在于作者叙述古人古事,用的是现代鲜活的语言,语言缩短了我们和历史的距离。本书情节进行中加适当引文,也有一些当日用语,这些举措不仅不损害我们的阅读,而且加重了环境的烘托,使人仿佛置身于当时。但主体却是今人的眼光和今人的思索。这就弥平了那些因年代太遥远而容易产生的隔膜感。作者的语言清丽畅达,时有并不刻意而为的诙谐,把时下流行的一些语汇从古人的口中或叙述者的口中道出,有时让人会心一笑,有时则让人忍俊不禁。这的确增加了本书的魅力。

我常叹有些书讲一些时事或旧事,往往立志警世之心过切也过直,常事与愿违,即所谓欲速则不达。本书作者钱宁自谓,他写作“不存寓教之心,只有自娱之意”。因为看重一个“娱”字,所以他的书也因而达到了“娱人”的目的。这也许就是我所感到的阅读的兴味吧!我以为作者的这种不居高临下的“平常心”,是小说成功的第一经验。当然,所谓“不^存”并非真的无有。钱宁只是有点得意地讲他的故事,而听众却从中得到了教益:关于历史,关于人生,关于德行,关于成败……

2000年1月29日于北京大学畅春园

大雪无痕

只有读完最后一页,才能体会到这本小说的真正好处。这是我阅读《大雪无痕》最重要的一个收获。我读书的习惯是很不好的,一书到手,很少规规矩矩地从开篇读到结尾,总是跳着往前翻。因而总是读得很粗糖。读学术著作还好一点,读小说之类的作品,这毛病就更明显。这次读《大雪无痕》是一个例外。也许是受到嘱托,也许是怀有期待我是很规矩地一虽然仍是断续地一顺着次序往下读的。

幸亏是这样一种读法,我才没有遗漏这非常精彩的“最后一页”。这最后一页,有三个内容值得提及并应受到重视。第一是书中一直受到关注的副市长周密“空白日记”的揭秘;第二是书中主要人物方雨林和丁洁若即若离的爱情之谜的解题;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的一点,即是那个周密至死也没有供出这个枪杀案件的最关键的一个人物的名字。在这里,《大雪无痕》的作者只用一句非常平淡的话,表达了对于全书来说可能是立意之本的点题。这就是“需要特别提出的是,那位东钢行贿案的受贿主角仍然道遥法外”。这样一句话,如同书中的最后一页,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而就是这样一句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话,却体现了这部小说的特殊价值。

先说“空白日记”,它一方面表达日记作者“不可言说”的内心恐惧和痛苦,另一方面,它的“无言倾诉”也传达出对于自己所爱的信任一周密对丁洁的爱慕是真实的、甚至也是真诚的。它以“无言”的方式表现出入物内心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再看方雨林与丁洁的爱情纠葛,原先我们不理解以丁洁的条件对方雨林看来有点“屈尊”之爱,换来的却是方对丁的冷漠乃至“粗暴”,这未免有些费解,觉得方雨林充其量只是一个工作狂,至少在爱情方面是一个麻木的人。现在明白了,原来基本障碍在于丁母与方那一次关于“做些安排”的谈话。这次谈话的出发点和意图是方雨林所断然不能接受的。方雨林从中了解了侯门深处的价值观,也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我们正是从这最后一页的揭示中,更深地了解了方雨林独特的性格魅力。

至于周密落网之后始终未能供出那个关键人物的情节处理,更使这部小说有别于一般的反贪侦破小说一它也写了案件发展的曲折复杂,但并不以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为目的。透过这最后一页的“一直没有供出”的“那个人”的无言之言的处理,真是胜过了一般小说的千言万语!它让人陷人沉思。深感牵动当今中国亿万人的心灵、为人们所深恶痛绝的官员腐败的社会恶疾,淸除它、并彻底地解决它,绝非易亊一我们可以处理那些浮表的现象,但却难以触及埋藏于深处的、根深蒂固的根由。

小说在情节处理方面是引人人胜的。从一开始,它一直就把读者的注意力聚焦于周密身上。围绕着他,作品展开了一连串扑朔迷离的情节,吸引着我们的好奇心,从而使我们能耐心地读下去,直至终卷。而到了最后,我们才发现,我们所紧密跟踪的“嫌疑人”,却并非东钢受贿案的“主犯”。周密是受到了惩处,他杀了人,是罪有应得。但在另一角度看,他仍然是一个受害者。而真正接受贿赂、一直暗中操纵并阻挠破案工作的人,却依然逍遥法外。这结局未免让人失望,但却把小说的主题导向了深人。它昭示人们,中国这场消灭官场腐败的斗争,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开的死结,它不是可以轻易取地成功的。

但可贵的是一种热情,一种明知前途艰难而仍然勇猛向前的热情。小说的作者显然是在期待着,期待着他所称为的“大雪无痕”的洁白淸明世界的实现和到来。小说发生在有雪的北方,在它的情节进展中,特别是在关键的时刻总出现雪的意象。这里不仅体现一种精致构思的契机,而且也寄寓了我们注意到的作者的激情和想像力。

开始写事件的发生,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气象台预报没有大雪,但一时间偏偏下起了大雪,这雪还下得很凶猛,大片儿大片儿的雪花儿像无数个小精灵,张牙舞爪地在风中你推我搡,肆无忌惮地旋转啸叫,扯动了整个破碎的天空”。在这里,这突然而至的大雪是—个不祥的暗示。它不仅为小说的风格奠定了基调,而且也预示了小说不可预期的结局。在小说的最后,作者写囚禁中的周密,写他回想当年上学路上:“我赞叹过大雪无痕,信过大雪无痕,我心疼过大雪无痕,我渴望过大雪无痕。是的,大雪无痕。是的,事情本来不该有这样结局的……”这是周密的叹息,我们从中也可听到作者心情复杂的叹息。

2000年9月22日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在过去与现在之间

一一读徐小斌

现在的很多小说是平面的,人物没有来处,也不知去处。他们在我们面前晃来晃去,这些人我们熟悉,都是眼下漂浮着的。他们没有背景,也没有记忆,一切似乎都是现在行进时。这些人衣食无愁,没有沉重的负担,因此活得轻松。很多的时候他们是快乐的,有时也有烦愁,但那也是淡淡轻轻的,不会有刻骨铭心的悲痛,当然更谈不上惊天动地的惨烈。要是我们不把小说看得太重,我们把它看成街摊上的小报,看成即食性的快餐和软饮料,那也无妨。但是,不能所有的精神产品都如此,我们的生活中要有让人品评的茶,要有让人做梦的酒,要有一点回味,要有一点酵厚的东西。不然,我们的生活就太乏味了。

我在徐小斌的小说中读到了这些东西,读到了我们经常在文学作品中感到匮乏的东西。那就是,我们在她的小说中不仅读到了现时的生动,而且读到了历史的沉积。也许是时代的不同吧,徐小斌总是有意无意地让我们在现实的轻松中,感到了时间的沉重。有时是轻松中的沉重,有时是沉重中的轻松,更多的时候她是把二者对照宥来写的。徐小斌是宽容的,她没有老一代或少一代常有的那样固守自有价值观的排它的苛刻。在处理这些关系时,她很不在意,并不刻意,甚至有一种满不在乎的随意。

这些话说起来有点抽象,就说这个本子里写作时间最近的《非常秋天》吧,不同时代的两个女人依芽和韩竹心,她们由彼此陌生而走到了一起,成为了跨越代沟的好友。我们在小说的展开中看到了这样的场面,一边是依芽,一边是韩竹心,在她们之间,还有一个不显身影的作家。作家是始终在场的。她理解比她年长的韩竹心(这多么难得),也理解比她年小的依芽。当这两个女人互不理解时,作家充当了沟通者。徐小斌没有我们常见的那种小说家在人物之间做出臧否,正和邪,对和错,肯定和否定,她不急着作判断。但她在对比中无疑有一种暗示。她尊重依芽的以金钱和享乐为中心的、甚至有点自私的人生态度,她也许并不赞同这种态度,但我们并没有见到对这种观念的鄙薄,甚至严厉的谴责。

这时代本来就是宽容的。依芽不理解秋瑾,她坦言她不喜欢秋瑾。她“从来也不明白一些人,为什么能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牺牲掉自己的生命。上辈人所谓的那种献身精神在她看来简直一文不值。她觉得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值得她去献身。”但她却可以理直气壮地写秋瑾的电影剧本一为了稿费。依芽在陈述这些近于亵渎神圣的言论的时候,韩竹心没有急。作家也以平静的心态对待这种”冒犯”。我们看到,作家容忍了这些“奇谈怪论”,她对此未加严词驳斥。韩竹心也好,徐小斌也好,他们都以平常心来对待依芽的这种不理解,似乎在这种不理解中,她们理解到了在以往被我们忽视的一些东西。甚至当依芽隆胸失败情绪低沉之时,韩竹心对这位小朋友也没有赍怪,她对她充满了怜爱之心。但作家并不是模棱两可的,她展示韩竹心终生的隐痛,以及最后为心爱的人复仇而终于“献身”的秘密。这是一个女人毕生的坚守和付出。这一切,无疑都在为依芽一代人提供一种高尚人生境界的启示一你可以不理解,但你不能不被震撼!

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动,阻碍人性发展的戒律消解以后,随之而来的是相对宽松、也相对自由的局面。过去一律的价值观有了分化,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的状态开始显现。其间,有的价值观是可以交汇互融的,有的则是冰炭不容的对立。徐小斌的好处是她拥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对于林林总总的现象,她都能处变不惊,能够冷静地面对那光怪陆离的一切。她在这种局面中所处的位置,好像是《异邦异族》中的人物苏闪闪。闪闪一方面能够容忍一心要做“性的实验”的小贺,以及先后玩弄了单斯、单美两姐妹最后又先后把她们抛弃了的小杜,而闪闪自己,面对着她所倾心的陈小鸦、林凡以及简陶,她都因圣洁的矜持而错过。作家的同情是在苏闪闪这一面的。徐小斌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但她很聪明,她不愿过分坦率的表达伤害了她所感知的宽容的时代精神。

我对近年小说(不光是小说,还有别的文学样式,几乎所有的作品)经常在感的同时又感到不满足,经常痛感这些作品历史感的缺失。一个失去记忆的民族是可悲的,更是可怕的。一些轻轻浅浅的调笑掩埋了一个时代。而这个时代却是我们几代人以血泪为代价换来的。一批又一批的及时行乐者,他们高举着物欲和金钱的大旗,游走在灯红酒绿的“新天地”里。他们从何处来?他们向何处去?他们只是一些没有骨肉的游魂,他们只有今天,不问明天,而没有昨天。就是这样,当“做绢花的孔师母”出现在我的面前的时候,我感到作家是在为我的遗憾而做出了选择。

孔师母生活在五、六十年代,但她却是从三十年代的月份牌上走下来的。她并不十分漂亮,但却非常髙雅。孔师母出身名门,正是所谓大家闺秀。她不仅会打扮,而且有风度,“走路没有声音,步子款款的,就像戏台上的青衣那样斯文”。再看居家的这位女人:她做绢人在家属园里出了名,她还做绒花、绢花、做红绿挂钱儿,她做的东西,大人小孩都抢着要;再看她主理的一顿普通的午餐,“无非是一个淸汤狮子头,一个油浸鱼,一个菜心,一个豆腐,两碟开胃小菜,一大碗乌鱼蛋汤”;孔先生到家,孔师母总是急忙上前为他宽衣,再敬一杯茶,孔先生进餐,菜一定是孔师母夹到碟子里的才吃,就着旁边的一小杯酒。我读这些文字时,禁不住要为徐小斌叫好。我相信现在不少的新进作家写不了这样的文字,他们可以写北京的秀水街,写燕莎,写啤酒一条街,但写不了孔师母和孔先生。

同类推荐
  • 知青草屋

    知青草屋

    散文集《知青草屋》,述说着作者下乡当知青时的所遇、所感、所悟。集子中的人、景、事愰然已距今四十几年了,虽某些章节根据需要做了一定艺术处理,但并不影响那代人曾经五彩缤纷的记忆。唯那人、那景、那事仍风和日丽,郁郁葱葱。
  • 郁达夫大全集(超值金版)

    郁达夫大全集(超值金版)

    郁达夫的作品风格在新文化运动中是独树一帜的。他作品中的“伤感”与“颓废”迅速打动了那些刚从封建礼教的桎梏下脱离出来,却又陷入彷徨的青年的心,“沉沦”几乎成了战乱时代青年苦闷忧郁的代名词。本书不仅收录了郁达夫以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散文《故都的秋》《一个人在途中》,脍炙人口的古体诗,表露心迹的日记等,还还收录了一些郁达夫与亲人、爱人及友人来往的重要书信。另外,在分类上,编者没有根据以往广义的散文概念进行分类,而是把游记和自传单独编排,以求用更清晰的视角让读者领略郁达夫散文的魅力。
  • 鲁迅著作分类全编:我还不能“带住”

    鲁迅著作分类全编:我还不能“带住”

    本书是《鲁迅著作分类全编》其中的一卷。《鲁迅著作分类全编》共十五卷,收录了目前为止全部鲁迅小说、散文、诗歌、杂文、书信、日记、古籍序跋、译文序跋、科学论著、小说史略专著及经过论证的鲁迅佚文。《我还不能“带住”》围绕20世纪以来思想文化的运动和思潮的演变,探讨民族特性与个体体验对鲁迅思想形成的影响,详细探讨鲁迅这一民族精神象征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中的意义与价值。
  • 随意的溪流

    随意的溪流

    如梭的岁月,在这口井的井口留下了深陷的痕迹。那木头上竟被井绳锯磨出一道道凹槽,仔细想一想,就感觉有些惊心动魄。你想啊,一方是柔软的绳子,一方是坚硬的木头,双方却在漫长的过程中互为对手。坚硬的木头磨损了柔软的绳子,而柔软的绳子通样也磨损了坚硬的木头。那么,究竟是谁厉害呢,说来说去建是时间这个东西厉害。
  • 大学之窗

    大学之窗

    大学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即使你只是一个穷人,只要你具有某种美德,也是可以过上一种富有尊严与简朴的生活,从中获得纯粹的乐趣。许多人都会犯这样的一个错误:即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用言传来解决的,而事实上,身教才是真正具有巨大威力的。真诚与简朴!若是要我说从哪一点上尊敬他们,或者说希望让自己按照什么样的气质去塑造人生真诚与简朴就是我想追求的,我将会学习这种气质,并且在生活中机敏地捕捉这种气质,无论它是来自于老年人或是年轻人身上,这种精神才是最重要的。失望本身往往是催发你再次尝试的动力。我渐渐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但并不纠缠于此。我明白了希望的曙光比悲伤的痛楚更加不可征服。因此,这让我认识到,即便在逆境中,在看似一事无成或是痛苦的经历中,人其实还是可以收获比想象中更多的东西,这是千真万确的。这也许不是一种激昂或是离别时那让血液沸腾般的精神,但却是一种更为沉着、更为有趣与快乐的充实。换个角度来看,幸福本身就是连带着某些灰暗面的,那些把灰暗面都算进去的幸福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找寻的幸福。
热门推荐
  • 理门论述记

    理门论述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真不是勇者

    我真不是勇者

    林恩把某个以异界为蓝本的游戏打到了最高进度,从而被神召唤,准备穿越成为勇者。真正的勇者:装备传说武器勇者之剑的伟大战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击退恶龙魔王为己任!受人民爱戴!林恩:啥装备都用且全职业精通,保命第一打架第二,巨龙是我朋友,魔王是我大舅哥,学园泥石流,节操毁灭者,黑心商人,你不要过来啊!我说我是勇者,你信么?
  • 王道至尊

    王道至尊

    一代仙帝,意外重生,却谜团重重。且看他如此叱咤风云,逍遥再世人生,一路嚣张,畅快淋漓。你们骂我,是因为不了解我,那些了解我的人,都想打死我。我就是我,不一样的贱仙,不对,是剑仙!是剑仙!重要的身份,要说两遍。
  • 美好的一天从游玩开始

    美好的一天从游玩开始

    这是一个写现代诗………………………………
  • 黎明破晓与崩溃逐渐融合的世界

    黎明破晓与崩溃逐渐融合的世界

    一场危机,时代变了,一次行动,再次打破了人们的认知。培养罐中,少女缓缓的睁开双眼,她知道,世界变了,这个世界没有虫族,并且太落后了。这个世界,存在更多的人种,并且因为上校,这个世界与她最初存在的世界开始融合。一个早已崩溃,还在苟延残喘的世界,以及一个全新的还未发展起来的世界,两个世界融合在一起,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两个世界的人,世界中不同的人种,站在同一战线,仅为能够拥有一片足以让自己生存的净土。(本书前面的章节均为前传,未进入新世界章节。)
  • 如果爱情有天意

    如果爱情有天意

    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我在你面前可以是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尸噩

    尸噩

    为了归家,程豳历尽磨难,却没想到陷入了一个又一个恐怖的漩涡,突然出现的活尸,恐怖的灾难,到底是谁在操纵着这一切,谁在创造这一切,别急,让我们走进这个恐怖的世界里,寻找答案……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入侵异界

    入侵异界

    天才游戏少年穿越到异界,身怀英雄联盟游戏系统(敬请期待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