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02400000012

第12章 小说鳞爪有用或无用的小说(4)

在这样的估计之下,我们可以稍为公允地评价《忏悔》。这篇作品的出现,标志着张洁思考的深人,也标志着她的“创造光明”(不准确地说)的工作的深入。《忏悔》是一个曾经被错划为****分子的共产党员沉痛的独白。二十年的冤屈得到了改正,但在这时,他的独生,子却死了。他的确是失去了胄春年华,失去了家庭幸福,失去了二十年为党工作的机运。这位共产党员在他的独白中,并没有倾诉自己的不幸和愤懑,也没有过多地沉浸在失去亲子的哀痛中;主题是忏悔,但他的忏悔是在更髙的境界之上的,指的是,当他被开除了党籍,由革命者变成“****对象”之后,他尽管没有承认自己已不是共产党员,但他却没有用革命精神去要求、去教育自己的儿子。儿子也和他一样,蒙受着深刻的心灵的创伤。**********后期,“他发现儿子那种闲人免进,的眼神里,对他渐渐地有了一些开放的征候,可这让他企求已久的谅解很快地又让他自己给推开了。那是天安门事件时,儿子写了一首诗,告诉他,“我想到天安门去!”他阻拦了他。他告诉儿子,还有比死更可怕的东西。而后,儿子死了。他在恢复了党籍的今天,回忆这段往事,有无可补偿的悔恨之感,他“茫然若失”:“他失去的是一种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二十二年的党齡可以弥补,可是什么能弥补他所丢失的共产党员的天职丨”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一真正的共产党员的“忏悔”,这不是单纯的悲哀,正如作者说的,是比悲哀更严肃、更深刻,也更凝重的东西。这主题概括起来说,就是这样一句话:他忏悔,“并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不曾做过什么!”

三中全会以后,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一九五七年反右运动的甄别改正工作,出现了很多关于这方面内容的作品。多数作品都在那里抚摸“伤痕“,有的作品还谴贲生活与历史的不公正,这是正当的、无可厚非的。但张洁却在受过不公正待遇的人的心中升起一股无比浓重的“忏悔”之情——一种心灵深处的自我谴赍。与同类作品相比,《忏悔》的境界更为超脱了,《忏悔》的思考更为沉郁了,尽管人们可以说一这是悲剧,愴调低沉——但是,透过这低沉和阴影的表层,我们不是可以看到紧张搏动的脉管里,殷红的鲜血在充满生机地奔跃?

张洁开始创作以来的基本主题是青年和爱。在爱的主题中,《爱,是不能忘记的》是重要的作品。这篇小说之值得注意,也许还不是故事的本身,它证实,作家的思想触角正向着社会生活的更为纵深的隐秘的部分延伸。这构成了张洁在新生活中思考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现今的社会生活中,没有爱情而只有金钱与权势的婚姻的泛滥,引起了作家的忧虑。作家的责任感再一次召唤她,她要写出她的婚姻与爱的观念。她不能不用哀婉的故事,以委曲地表示她对这一现实的愤怒的批判。

《爱,是不能忘记的》这命题,正如《谁生活得更美好》的命题一样,都是有对象的,也就是有对立面的。有的人应该生活得美好,有的人就不配生活得美好。有的爱,是随时可以忘却的;有的爱,则是永难忘记的。当金钱和青春容貌消失的时候,“爱”就被忘却了,那是虚伪的爱;有的爱,则是不会消失的,——“那简直不是爱,而是一种疾病,或是比死亡更强大的一种力量”——这是真正的爱,它超越了婚姻。作者鞭挞那种无爱的婚姻,批判那种交换和买卖的婚姻。作家有感于世风的沦落,她在执拗地宣传一种似乎是“傻里傻气”的执着的揪心的爱。这就是张洁在新生活中最新的思考,当然,思考之离开解决问题是有着长长的距离的。然而,谁能赞成作家停止她的思考呢?不应有人赞同。在当前,作家的思考是较前活跃自由了,但还不十分活跃自由。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的忌讳,我们还有无穷无尽的忧虑,我们还有着太多的左顾右盼,《爱,是不能忘记的》,无疑在作品的题材与主题上在作一番认真的冲撞。我们认为,凡是从生活实际出发,走在生活前面思考的努力,都应得到鼓励。

“结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从而把今日对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派生的经济考虑消灭以后,才能普遍实现。到那时候,除了相互的爱慕以外,就再也不会有别的动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说的这段话,不证明着张洁今日的思考并不是幻觉中的绮丽思绪,而是一种相当严肃的命题吗?可以相信,张洁今日的思考,不过是早春的萌芽,随着生活的向前推进——亦即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逐渐实现,这类题材将为更多的作家所注意。爱,是不能忘记的:爱也并不是一切。爱是一种寻求,但更有超过男女之爱的寻求。张洁并不把自己的目光限制在男女之爱上。在《寻求》中,她除了寻求真正的爱,还寻求更为崇高的对于祖国的爱。涂天塑终于抛却了她生命的寄托的罗切斯特,而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涂夭塑经受了更为严峻的考验一她回国后的相当多的岁月并不幸福,但她最后说:“我很幸福,我寻找到了最真实的爱……”这就是张洁的爱的交响乐中最华采的一个乐章,张洁倾注了她的激情。

伹她的思考仍然没有结束,她的思考是大胆的。的确,在作为年轻一代的作家的脚下,不存在禁区,她大胆而无畏地前行在布满荆棘的路上。现在,她终于接触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悲剧。《我们还年轻》是爱的悲欢与美的失而复得交织的故事,它的主人公曾经受过迫害。但迫害终结了,当路明遥终于有可能去爱唐怀远的时候,他却因公殉职了。路明遥经历了无数痛苦之后即将拥抱的幸福,却失落了。如今,她的餐角已露出银丝,眼角已出现敏纹,她少年时代以心相许的色莆舞,能因这终天的遗恨而停止吗?不能的。作者在用深沉的声音呼唤我们的主人公:“我们还年轻!我们还年轻!”让我们告诉那些遭受过不幸的人们,当他们用那双潜藏着淡淡的哀愁的眼睛,望着那蔚蓝的海面上跳动的白色的浪花时,记住。真诚地生活着,真诚地相爱着的人们是幸福的,只有他们,应该比那些不诚实的人生活得更美好。对于张洁,我们的作者,我们说什么好呢,还是用她自己的话来回蹭给她吧:我们还年轻,我们的事业在蔚蓝大海的那一边!

笔者穿行在张洁作品所展现的色彩繁丽的生活及其人物之间,为她活泼的思想的探索而目乱心迷。一篇长文,竟没有多谈她在艺术上初露的才华。这对张洁,尤其对《北京文艺》编者的殷殷嘱稿之意,实有歉咎。我们预期在另一个场合补偿它。

1979年岁暮于北京西郊(原栽《北京文艺》,1980年第2期)

她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评张洁的创作

一个认真的祧战

当眼前还是一片荒原时,人们希望有几枝新艳聊以点缀那难堪的寂寞。但当新奇之感过去之后,有些人审视那应时而开的花朵,一切陈旧的标准又都发生了效力:他们或隐或显地责难那些不合乎常規的花朵,责难它们的形态、色泽以及香气的背离“传统”。我们撇开其它一切因素不论,单就人们的欣赏习惯而言,它总是处在一种矛盾的发展状态中。对有的人说来,他们的欣赏习惯趋于保守,他们几乎不能容忍那些有异于常的现象,于是,便有了文学史上众多的由此引起的论争。当然,经过缓慢的适应之后,人们对那些看不惯的一切默认了,新的矛盾又发生在更为陌生的一些新的文艺现象上。

张洁出现在刚刚复苏的文苑时,带着那大森林新奇的风光,以及一个由血泪浸泡过的悲喜交集的故事,受到了人们的欢迎。随后,她的《挖莽菜》、《哪里去了,放风筝的姑娘》、《有一个青年》、《谁生活得更美好》等作品,也都以人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得到了整个文坛的认可。1978和1979年两次评选优秀短篇小说,张洁连续获奖便是证明。

开始,张洁以揸长于在沉思中细脓地表述她独到的思索,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女性作家温柔文静的形象,给人以平和之感。但事情发展的急速,出入意想。离她的出现仅及一年光景,当《忏悔》、特别是《爱,是不能忘记的》、《拣麦穗》诸作相继出现,她在一些习惯于生活旧轨的读者和批评家眼里的形象便发生突变:由原先的某种新奇之感变成难以捉摸的“怪”了。

以《爱,是不能忘记的》为例,不少人为它的大胆、坦率和不拘一格的思索所惊讶。他们担心作家会给已经相当混乱的人们的思想,增加新的混乱;他们难以理解作家提出的命题,于是对作家提出的严肃而又道德的主题,作了歪曲的、相反的解释。在一些人看来,原来好端端的张洁变“怪”了。

是张洁变“怪”了么?其实张洁在执笔为文时,已经预料到会有这样的反应,她在小说中就曾为“我”“总好拿些不成问题的问题不但搅扰得自己不得安宁,也拔扰得别人不得安宁”而恼火。我们显然地陷人了张洁的“搅扰”。但是,究竟有多少人理解了她的思索?

她那种为无爱的婚姻而感到的“说不出的怅惘”?她不无感慨地说:“如果我们仅仅是遵从着法律和道义来承担彼此的责任和义务,那又是多么悲哀啊!那么,有没有比法律和道义更牢固、更坚实的东西把我们联系在一起呢?”有谁能够理解这些词句背后的痛苦的追求?张洁把精神上的满足和美的理想看得那么重,要是拿这些来对照目前那日益滋长的拜金主义的世风,对照那几乎整个社会都习愤于旧道德规范的显得麻木的精神状态,《爱,是不能忘记的》所表达的思索就毫不足奇了,这不正是张洁向着我们古老社会的传统力量,也向着我们面对文学实际时便显得脆弱的批评界发出的认真的挑战么?

被认为更“怪”的《拣麦穗》,同样是一篇带有挑战意味的作品。初看,的确是怪,一个黄毛丫头拣麦穗,是为了准备嫁妆,而且居然还宣称要嫁绐那个老态龙钟的卖灶糖老汉;更怪的是,老汉居然真的疼她,而她,也居然有了这样的感觉:“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倒真是越来越依恋他,每逢他经过我们村子,我都会送他好远。”面对这样的描写,一些人不免产生疑问:她为什么要写这些?张洁是不是走得太远了?是不是太出格了?

文学存在的本身,会培养与之相适应的读者和批评家。简单化的作品,也必然产生头脑简单的欣赏者,而“出格”的作品一旦产生,也会逐渐造就“出格”的读者。当时难以理解的《拣麦穗》,逐渐地变得可以理解了。现在的许多读者都会认识到,《拣麦穗》尽管是属于让人感到陌生的作品,但却是十分深刻的作品。它通过一个不明世事的贫苦的村女心灵与情感的细致描写,揭示了旧社会那些小人物可伶而又可悲的“理想”:小姑娘天真,邪的“倾心”与饱经沧桑的老人的真诚的同情与爱怜,构成了一帳浮动者淡淡的哀人伤感的风俗画面,传统的摄取题材和提炼主题的方法,在这里受到了蔑视。

张洁当然不是在故意炫耀自己的标新立异。从大森林走出来,她来到这一片曾是荒原的田野上,挖荠菜,放风筝,拣麦穗;她思考着昨天和今天,苦难和解放,失落和追求,社会和人生。不知是谁讲过:有思想的人是痛苦的。同样,作为一个肯思索的、有思想的作家,她也是痛苦的。青年的时代结束了,经过了一番空前的历史性的灾难,人已中年。如今,当她肩起文学家的责任,她不能不用已经成熟的目光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她思考着,充满了痛苦。有时,她回到了旧日的黑暗:“在那夜雾腾起的黄昏,趟着沾着餺水的靑草,挎着装满麦穗的篮子^走回破旧的窑洞的时候,她想的是什么呢?”当然,她只能想着她那渺茫的“嫁妆”,以及与那个比她还要涞倒的卖灶糖老汉的绝不可能的“爱”。她只能想这些。而今天,她要是还活着,又会想些什么呢?张洁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思索的,而她的思索对象却是贫困、落后而近于麻木的失去了弹性的生活。她要记住很多,更要忘记很多,但忠于生活的积习难改:“该记住的我却记不住,而该忘记的却又忘不了”(《让我忘记》)。这简直就是一个诚挚的灵魂的叹息:作家不能忘记生活的沉滓以及没完没了的贫困。她不能不在被许多人认为的“区区小事”上动火,例如对那个在剧场中旁若无人地照扔果皮的青年,以及那个不听劝告而满地吐蔗渣的女孩等等。作家动感情,而且呼喊;但反应却是冷淡的。她感到了在猿类中一旦直立行走所可能有的孤立与压迫之感。然而,她不管这些,她还是向着那种近下停滞的生活,发出了一个又一个思考的响箭。的确,我们的社会太古老,我们的文学受着凝固的教律禁锢的时间太长,我们的作者和欣赏者的思想,都被束缚得如浓得流不动的一沟賦水,我们实在需要这样一种冲击的力量,一种使水流更为畅快的力量,向我们守旧的、停滞的,浓得流不动的文学挑战。这种挑战绝非坏事,对于中国文学来说,这种挑战是来得迟了!

同类推荐
  • 栀子开时正青春

    栀子开时正青春

    十六岁那年我第一次坐上火车,为的是去参加一个比赛。那是一辆绿皮火车,车窗可以打开,列车一路向东,冬天的风从窗户里冲进来,刮在我脸上,太阳正在我的正前方升起,它升起的那个地方就是我要去的城市。两年以后我再从四川出发,依然是去往上海。不同的是再没有姑娘会在我出发的地方等我,所以我再也没有回过四川。姑娘叫H,我写的所有故事里面姑娘都叫H。
  • 所念人,所感事

    所念人,所感事

    我们真的要过很久很久,才能够明白,自己真正怀念的,到底是怎样的人,怎样的事。有时候,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有时候,回头看看身边的人和事儿,方能彻底理解生活,方能在旅途中长大。一个城市,几个男女,几段爱情故事,落幕!
  • 故纸堆里忆平生

    故纸堆里忆平生

    从小我就喜欢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胡诌出一些五花八门的句子来。那时候父母在外打工,家里还没有电脑,所以写作的时候只需要一支笔和一个本子就够了。每到夜晚将息未息之时,我就会把屋子里所有的灯光都灭掉,然后走进卧室,扭开台灯。于是,一盏小小的灯笼就在我的面前点亮了。我仿佛穿过了一片茂盛的时光森林,来到了古代,变成了一个结发束带的小书童,毕恭毕敬地坐在书桌前,认真而又努力地书写着每一个句子。圆珠笔在白色的纸张上静静地蜿蜒开来,发出绵密的沙沙声,犹如一场温润的细雨。
  • 雨巷——戴望舒作品精选

    雨巷——戴望舒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铜墙铁壁:河北民间抗战纪实

    铜墙铁壁:河北民间抗战纪实

    本书作者走访省内外许多地方,采访数百个人物,记录了河北民间抗战的情况,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抗战的英勇事迹。
热门推荐
  • 荒谬大侠

    荒谬大侠

    武侠世界,Z国特有的一种氛围,但是这样的世界只存在于前辈们的武侠小说中!行侠仗义,替天行道的故事影响了一代代人,我们一方面羡慕着武侠世界里的仗剑走天涯,一边挣着可怜的薪水为仅有的一丝权利做着妥协!二十一世纪,Z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流失时代,从八零以后很多人都明白了即使自己不吃不喝拼命挣钱也得不到一套房的时候,人们相继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罢工运动!于是,一款奇葩的武侠游戏横空出世!既然你们不想劳动,那就来游戏吧,证明一下自己到底是现实的受虐鬼,还是虚拟世界里的傀儡!这就是大侠这款游戏的诞生!听听吧,大侠!要多老土有多老土,还透着一种乡土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觉,像是扯蛋似的!
  • 涅槃重生:邪魅王爷放过我

    涅槃重生:邪魅王爷放过我

    谁说救人一命七级浮屠的?为什么她穿越第一天就是啃馊臭了的馒头?为什么她想死,都要luo奔一下?欢喜冤家,我是乖宝宝,你别对我坏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浮生三侃

    浮生三侃

    本书集中了我关于艺术、男女和足球三方面的话题,想来都是娱人娱己的闲情文字。在“门外谈艺”,我写了一部分关于书画的评论和品评文字,有古人的,有今人的,更有我们身边熟悉的书画家。因为我闲来也临池学书,附庸风雅,忝为墨客。本书还收录了我的硬笔书法作品《文赋》。
  • 仙不问

    仙不问

    博陵苏氏公子卿,惊才绝艳,高调修仙。天才流无cp修仙小说。大纲流简介:苏尧卿的神魂沦落异界,托身女胎,度过了四十余年的女配生涯。一朝梦醒,身登谪仙榜,扬名三千界,以极高的天资又踏仙途!在这样的基础上,他开始了明心见性洞察本心的修行路,并被世人尊称“公子卿”!沧澜界是他的起点,道灵学院为他提供更广阔的视野,逆乱界让他成长,三千世界的舞台在他的面前徐徐铺展开来!一路向上,坚持不懈,他承着博陵苏氏威名踏入仙道,也令博陵苏氏因他名扬三千世界!天数有常,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且看公子卿是如何不断成长,成为这方宇宙最辉煌的启明星!心向道途,不敢或忘;心之所向,一往无前!
  • 中国儒学年度热点·2016

    中国儒学年度热点·2016

    近年来,儒家在当代中国思潮中异军突起,再次自成一家,与自由派、新左派构成三足鼎立之势,影响力越来越大。本书主要汇集2016年度发生在儒学领域的重大思想文化热点,既包括文化评论,也包括学者对谈及媒体采访,集中反映了中国儒学进展情况和现状,见证当代儒家重大事件,主要聚焦于政治儒学与心性儒学的讨论、康有为思想的回潮、民间读经的争论,时间展示中国儒学的探索性思想成果。
  • 鸢尾峥峥几度还

    鸢尾峥峥几度还

    家门前有一丛鸢尾,回暖而开,呈淡紫色,本应及尽妖媚,却散发着淡雅之气,每日来家中的门客赞叹不已,鸢尾鸢尾,方是人心仰仰……
  • 从斗破开始的万界之旅

    从斗破开始的万界之旅

    穿越成为纳兰嫣然的弟弟:纳兰烨,这一世,有我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笑话,姐,萧炎确实配不上你,身负系统背依诸天万界,看纳兰烨如何吊打萧炎,纵横诸天万界,不过一切还得从斗破开始
  • 九黎蛮歌行

    九黎蛮歌行

    小小村落里走出的无知少年,不经意间被卷入世间风云。不愿一叶浮萍归大海,只为守住本心立世间!
  • 妃同小可:嫡女重生嫁鬼王

    妃同小可:嫡女重生嫁鬼王

    穿越重生,竟穿越到一个废柴嫡女身上,姐姐与妹妹的狠毒与陷害,黎卿雪一一接招,父亲的冷淡与绝情,让黎卿雪知道在这个以武为尊的时代,靠的只能是自己。那么邪魅的王爷,在外人面前都是冷酷冰山,唯独在黎卿雪面前,如同委屈的小白兔,他宠她,因为她是他的女人,他护她,因为他的心脏早已属于那个绝美女人。“你说如果以后我老了,变丑了,你还会要我们嘛?”某女问“爱妃你想多了,你从未美过,又何来变丑之说?”某王爷说完便拔腿便跑。一个被冷落的,人们口中的废柴,却拥有非同常人的天赋,看她如何翻云覆雨,掌握这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 同道殊途之相思引

    同道殊途之相思引

    高位之上,振臂一呼,战乱便起。烽火台上,狼烟不断,他静静地看着她,“阿玉你看,唯朕治下,四海一统。这江山,朕与你共享,如何?”半晌,她不语,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