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90100000045

第45章 人口纵横(2)

据《通典食货典》记载,西汉末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人口计有59594978人;

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全国人口计有60545812人;

据《清史稿食货志》记载,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全国人口计有143411599人;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全国人口已达205591017人;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全国人口增至301228045人;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全国人口跃上412986649人;在清王朝鼎盛的100年间,中国人口从1亿连闯三关突破4亿;

据《申报年鉴》所载,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全国人口计有474787386人;

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人口达到548770000人;

1953年4月3日,政务院正式颁布《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法》,投入这项浩大的社会调査工程的人数多达250万人。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截至1953年7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总数为594346737人。显然,我国一度广为沿用的六亿神州的说法,盖源出于此。

北京西郊燕南园13号,蛰居在这座古朴庭院的是一位古稀老翁一一当时的北京大学校长、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马寅初教授。

无独有偶一一自从那个号称日不落国的马尔萨斯向全社会出示人口生育的第一块黄牌警告后,历时一个半世纪,在地球东方的中国,也现了一位马氏寅初先生二马以各自犀利的人口思想,先后向人类繁衍史发出了不同凡响的挑战!

从1955年至1956年,马寅初教授几度前往浙江、上海实地调查、考察人口变动情况。他老先生吃惊地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已髙达22%,且日呈上升趋势;若不及时控制生育,15年后我国人口将达到9亿,50年后将超出50亿。

马寅初生性耿直,素为中外闻名的谔谔之士。面对这一关乎国计民生和民族兴衰的重大社会课题,他四处奔走呼号。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马寅初力主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并尖锐地指出:我国最大的矛盾是人口增加太快,人口太多是我们国家的致命伤……继而,1957年7月5日,《人民日报》第11版以整版篇幅发表了马老先生发聋振聩的长文《新人口论》。

《新人口论》共分为十个部分一一

一、我国人口增殖太快

二、我国资金积累得不够快

三、我在两年前就主张控制人口

四、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的错误及其破产

五、我的人口理论在立场上和马尔萨斯是不同的

六、不但要积累资金而且要加速积累资金

七、从工业原料方面着想亦非控制人口不可

八、为促进科学研究亦非控制人口不可

九、就粮食而论亦非控制人口不可

十、几点建议。

纵然在今天,我们重读《新人口论》,仍会强烈感受到马寅初老先生的赤子之心,报国之志,其势如醍醐灌顶,其状似热酒衷肠!

然而,马寅初很快就遭受了灭顶之灾。

当时的政治氛围是1952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限制生育会灭亡中国》;

1957年10月14日,亦即距刊发《新人口论》仅仅过去三个月零九天,《人民日报》又发表了《不许****利用人口问题进行政治阴谋》的审判式文章;

在全国人大会议上,代表们的一种论调是:苏联是老夫哥,老大哥没有逢人口问题,我们也不能谈!

人多是好事被尊奉为至高无上的信条。

权术大师康生更是使出了杀手锏:《新人口论》的作者也姓马。这是哪家的马呀?是马克思的马,还是马尔萨斯的马?我看是马尔萨斯的马!

历史与真理,就这样在一瞬之间擦肩而过……

人口增长的自然规律并不理睬意识形态的大批判。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人口生育高峰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仅仅八年时间,全国人口就净增1亿多。

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中国人口出现了负增长0960年人口死亡率高达25.490;随后,一个妇女补偿性生育髙峰1963年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为7.5,一年之内竟出生3000多万婴儿;从1962年至1972年,全国人口净增2亿人,形成了中国空前的第二个人口生育高峰。

错批一人,多生3亿时隔20多年之后,人们不能不痛苦地发现:为了这场意识形态的大批判,中国人不仅要付出几十年,而将是几代人的昂贵代价。

蓦然回首,我们目睹的已是这样组数字

1953年7月1日,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5.94亿人;

1964年7月1日,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4.98亿人;

1982年7月1日,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10.08亿人;

1990年7月1日,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査31.34亿人。

1979年7月16日,****中央宣布为马寅初老先生彻底平反,恢复名誉;次年,在第五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上,马寅初被增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其后,又被推举为全国人口学会的名誉主席。

1982年5月10日下午5时,百岁老人马寅初先生欣然仙逝。人们追思缅怀老人一生不灭的功绩时,报纸曾刊出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过人的智慧戴上了光荣的花环,但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让一个民族及经济发展的缓慢来为一个人的高明预见作证,这是何等地悲哀,又是预言者多么恼人的胜利啊!

显然,历史老人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倘若说:**********十年浩劫,将共和国的国民经济推到了崩溃的边缘,而历经10年的改革开放、革故鼎新,又终于使国家经济走出了这片灾难的沼泽地;那么,已经累积成的11亿人口的负载,则无疑是需要中国人子生孙、孙生子,子子孙孙一道来承受的啊!

人口大爆炸所带来的创痛既深且巨。

历史就这样背负上沉重的十字架。

中国这趟严重超载的列车,注定要以百倍的努力和艰辛去翻越万重关山……

第三集人口分母

人口一词,英语写成population,意即人数蕴含着一种数字的概念。

中国人绝顶聪明。显然,我们的老祖宗比洋人更能悟彻其中的真谛,汉语谓之日:人口人一口。口之功能有二:一吃饭,二说话。11亿人就有11亿张嘴,张开嘴要吃要喝,须臾不可或缺。吃不饱或吃不好,小孩就要啼哭,大人就要骂娘,就要拍桌子甩板凳,就要抗议、闹事、上街游行一一所谓人言汹汹是也!

有人兴之所至,竟做了一道近似恶作剧的算术游戏:若将11亿中国人的口拼联在一块,其面积约有700亩之大,相当于北京颐和园内碧波荡漾的昆明湖。

一望而知,这是一个要吞下无数资源和物资的可怕的无底深渊!

其实,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一种学生式的演算。

公元1987年,中国人的眼前曾经一亮:国民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在全世界的排名由第八位跃升为第七位。然而,若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在全世界128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仍屈居于倒数第20位。

有关社会学家忧虑地指出:中国每年的新增人口需消耗掉2070左右的新增国民收入。以1990年为例,中国有48.57。的增长粮食和45.60的增产肉类用于新增人口;有359的新设医院病床以及37.190的城镇竣工住宅,用于城镇地区的新增人口。预测到2000年时,中国每增加1000万人口,则人均国民收人将下降10元左右。

在这些不容置疑的算术式里,人口基数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分母,就这样明白无误地向人们提出了一个紧迫的命题:人均意识。

从前,也许我们根本没有想过,或者根本不愿去多想;然而,人均意识却像影子一般永远徘徊在你、我、他的身边。

于是,中国人的吃饭、穿衣、住房、教育、就业、医疗、交通、生态、人均国民收人……统统地被11亿人口这个巨大无比的分母一除,所得出的商令我们狼狈、尴尬、窘迫。

当今中国,从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政府总理,到社会贤达、知名人士,再到校长、教师、学生直至平头百姓、老叟妇幼,大致上都通晓了这样一个大道理:中国落后,是因为教育落后;中华要腾飞,经济要振兴,关键是科技和人才;人才从哪里来?来自教育发达。因此,重视和发展教育,已成为国家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当今中国,却又确确实实面临着一种严峻得不能再严峻的社会现实:全国中小学尚缺校舍7500万平方米,现在校舍中还存有4500万平方米的危旧房,广大农村学校仍然在为实现校校无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的美妙理想而引颈企盼;按照国家教委要求标准配齐了教学仪器设备的中小学不足10;教师的工资收人偏低,全国360万民办教师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理论上反复阐述的太阳底下最令人羡慕的教师职业,其实并不令人羡慕,每年全国流失的在职中小学教师和未到岗位的各类师范毕业生达10多万人……

座谈会,演讲会,讨论会,时不时有君子、贤能们发聋振聩的疾呼……报纸上,刊物上,文件上,也少不了刊载关乎教育兴衰的各种宏论……国人皆忧心,忡忡复忡忡!

1989年3月2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里召开了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例行举办的有关教育专题的新闻发布会。

教育投人和教育经费两项,自然成为中外记者们百问不怠的热点话题。

面对记者们密雨般的问题袭击,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端坐台上,当场握笔与大家一道认真地算了一笔账:1988年,国家教育经费的财政拨款为323亿元,加上各类社会集资101亿元,当年总计教育投人为424亿元,人均41元4角4分,折合成美金为11.2美元。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一份最新调查统计年表表明: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均教育经费为11.2美元,在全世界排名中倒数第二。

尽管国家财政竭尽全力,对教育投入的资金年年有所增加,仍然赶不上人口的急速增长。

会场上众皆愕然!

住房一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空间。

在中国的大、中、小城市,恰恰是住房,无一例外地成为困扰大多数市民的一道生活难题。

找房子比找老婆难老百姓的调侃一点不夸张。因无房一年、二年、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结不成婚,或者结了婚直至—生下孩子而夫妻双方仍住在各自的单身集体宿舍内,要不就干脆俩人晚上都住进办公室去……这类听似荒唐事,其实并不稀奇。

更有甚者,当治安保卫人员在公园幽静的角落抓获有越轨行为的少男少女时,人家却大大方方地向你亮出大红的结婚证书,结果落得双方都尴尬一场。

至于中国人为分房而争吵而打破头而使出十八般招数的文唱武打戏,早已是人们司空见惯、常演不衰的保留节目了……

政府有政府的难处:中国近10年来全国城镇住宅基本建设投资多达2600亿元,建成住宅面积13亿平方米,建成5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2500个数字不可谓不辉煌。

老百姓有老百姓的难处:第一次全国房屋普查结果表明,全国城镇还有缺房户多达1054万户占被调査总户数的2650,即有四分之一多的住户缺少房屋;其中,无房户又有130万户,占了3.219问题不可谓不严重。

这是一对很耐人寻味的矛盾现象:前所未有的建房奇迹与前所未有的房荒并存!

以北京市为例:一幢幢比肩高耸的大厦正由前三门、建国门、地安门等三环内地域向三环外地域快速延伸扩展,昼夜隆隆轰鸣的推土机声便是有力的证明。1989年,北京市政府使出了吃奶的力气,终于完成1000万平方米的基建面积,其中属于可供居民住宅用的建筑占到了半数;然而,经北京市现有的1000万居民一除,人均也就只有0.5平方米了。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中的名句成千古绝唱: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今日的现实是,纵有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未必俱欢颜。全部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这是一曲难唱的僧多粥少的咏叹调啊!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时下的说法是: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粮食之重要,国人皆知。

拥有1.07亿人口的内陆大省四川,素有中国粮仓之称。因而有诗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未治蜀先治。

中国粮仓现状如何呢?

四川省七五期间人口生育计划指标没有完成。进人八五以后,每年将有142万女青年步人婚育期,育龄妇女达到322万人以上,其中20岁至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的比率平均为41.25,比全国高出3.5个百分点,每年将有230多万新生儿降临人世。

1989年,四川粮食产量曾创历史最高水平,但全省人均占有粮食却因人口骤增反而比1984年时低了22公斤。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到2000年,四川全省人口如能控制在1.2亿人,实际上已不可能按世界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的标准计算,则平均每年必须增产粮食9.2亿公斤。四川农业部门发出警告说:全省粮食单产每公顷比世界平均水平已高1400公斤,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再要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已属十分艰难。显而易见,中国粮仓有朝一日会被不断增多的人口的口所吞没一一这并非危言耸听!

毫无疑问,10年大刀阔斧革故鼎新的改革和开放救国运于既倒,使中国经济开始走出了贫困的低谷。

同类推荐
  • 晚安,俄罗斯

    晚安,俄罗斯

    《晚安,俄罗斯》是俄罗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诗人、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自传。作者从幼年写起,写自己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在莫斯科文化圈子里的交际,写他与那些文艺名家的交往,更写他对艺术、对文学的热爱。俄罗斯叙事文学的伟大传统,赋予了他瑰丽奇特的想象力,行文诗意、深邃、极富魅力。
  • 荒凉的白纸

    荒凉的白纸

    《荒凉的白纸》收到高维生发来的10卷《独立文丛》电子版,我躲在峨眉山七里坪连续阅读了三天。三天的白天都是阴雨,三天的夜晚却是星光熠熠。我在山林散步,回想起散文和散文家们的缤纷意象,不是雾,而是山径一般的韵致。
  • 美国中央情报局绝密行动

    美国中央情报局绝密行动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通过翔实的资料、生动的叙述,全景展现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发展历程,重点描写了其在二战期间的独特作用,为读者揭秘世界上最精锐最神秘的情报组织的真实情况,通过对其经典谍报案例,天才谍报人物的介绍,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中央情报局的兴衰,和其在为保卫国家利益方面做出的非同寻常的贡献。本书图文并茂,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再现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传奇历史。
  • 下午茶

    下午茶

    仍旧眷恋独处,在市中心的九楼,常常把百叶窗拉密,用与世隔绝的手势,回到自己,裸足下田,在稿纸上。《下午茶》的背景就是企图从现实世界脱逃的那股渴望。第一辑“下午茶”以茶喻人生之理趣;第二辑“一碟流星”穿越古今,虚实交错,思绪顺着笔尖吐露馨香。深夜的街道偶有叫卖声音,像梦境边缘的巡更人。白日的喧嚣已随风而逝,变成遥远的过去;我会单纯地喝着茶,想或不想,写或不写,存在或不存在。看完之后,各自喝茶去吧,有的滋味会流入心里,有的消逝。
  • 1938:青春与战争同在

    1938:青春与战争同在

    1938年,北平学生移动剧团在历时一年多的演剧生活,举行了上百场演出,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打鬼子去》、《反正》、《林中口哨》、《花子拾炸弹》等十几个剧目,积极宣传抗日。本书以保存下来的《北平学生移动剧团日记》为中心,多方查找资料,访谈健在者,全面而真实还原了那段历史。此次将重新设计封面,并增加程光烈日记等新内容。
热门推荐
  • 关于转生成魔法少女的非日常

    关于转生成魔法少女的非日常

    一生朝着人生巅峰走的天才少女没想到一朝重生魔法大陆就直达巅峰,什么巅峰不巅峰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世有人宠有人爱只想当一只混吃等死的咸鱼怎么办?什么天降重任于斯人也?不不不,我只是个默默无闻的魔法少女而已啦!
  • 我的恋爱校园

    我的恋爱校园

    梦湘跟残年是从小到大的青梅竹马,他们在校园里是一对让人羡慕的情侣。
  • 玄雕

    玄雕

    穿越到玄幻版射雕中,成了明教一个小小的教徒。洪七公十八飞龙移山倒海,周伯通分身之术天下无双,裘千仞更是将双掌打造成了绝品玄器……这里有娇俏精灵的俏黄蓉,多愁善感的李莫愁,天真善良的何沅君,痴心不改的穆念慈,小鸟依人的程瑶迦……还有冷漠的小萝莉小龙女哦!
  • 美德的种子

    美德的种子

    本书内容包括善行填满贫瘠的心灵、诚信是永恒的人性之美、勇气来自坚强的心灵等。
  • 那年鲜花盛开在半夏

    那年鲜花盛开在半夏

    那年,他在校园门前看到了她。那年,她在教室窗外看见了他。那年,他喜欢上了她,喜欢上了那个聪明漂亮的她。那年,她喜欢上了他,喜欢上了那个阳光帅气的他。那年,鲜花盛开在他与她的半夏。那年,那年……感谢上帝,让她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了最好的他。感谢她,在他最爱她的时候也爱上了他。(PS:此文为校园文,不仅仅是爱情,友情,亲情,生活,现实更为主线。当然毕竟是小说,不可能处处现实的。so不喜勿喷,不喜勿看。谢谢合作)
  • 七秀坊之秀太想打本

    七秀坊之秀太想打本

    报告团长:前方发现七秀坊那个小秀太,请问...
  • 一婚厚爱:腹黑小萌妻

    一婚厚爱:腹黑小萌妻

    自何少爷将她捡回家,她的人生目标只有一件事:嫁给他!无奈男神不把她放在眼里,还三天两头跟女人厮混。咱贝贝终于怒了,“何以宸你有什么了不起啊!你的新欢,照样是别人的破鞋!有本事,你穿我试试!”他是君祥集团的总裁,冷酷无情,一个玩笑的承诺,就此让何贝贝缠了十几年。某月黑风高夜,她蒙面持刀,入室抢人,“何以宸,今晚,你要么娶我!要么,我嫁你!”他勾唇一笑,“好,嫁给我需要一个条件。”“啥条件?”“把胸长大。”某女,怒:靠,姑奶奶这么来势胸胸,你还说我没胸!”士可忍、熟不可忍,某女直接扑了上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寻爱物语

    寻爱物语

    爱恋如同精灵,辛苦追寻的一路上,遍寻不到,却在转角瞬间忽现,不经意间降临世间。呐,那个时刻到来的时候,你可愿与我共赴一场素年锦时的盛宴。
  • 从前有个死纨绔

    从前有个死纨绔

    宋钰对幸汝南这副豆芽菜样的身材毫无兴趣,就算互换身体,老天怎么就不开开眼,给他挑个婀娜多姿的女子,偏偏是这个死板无趣、身材一马平川的豆芽菜?直到某天,他忽然发现,豆芽菜开始发芽了。幸汝南也瞧不上宋钰,要不是两人总是互换身体,她才不愿拖着这个拖油瓶,尤其是这个拖油瓶还被抄家了,连有钱这个唯一的优点都没了。既然谁都瞧不上谁,那就凑活过吧。但是她没想到,这个死纨绔居然把注意打到了她的身上。对于纨绔的色向胆边生,她只能苦口婆心教育。幸汝南:硅和水在一起能生成什么化学反应?宋纨绔:……王八汤?